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导学案及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 (知识清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二单元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第3课时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目标要求] 1.理解电解原理,初步掌握一般电解反应产物的判断方法。
2.掌握电解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电解反应的一般规律。
一、电解1.概念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2.特点 (1)电解是最强有力的氧化还原手段,是不可逆(填“可逆”或“不可逆”)的。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二、电解池1.定义把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1)直流电源;(2)两个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极是阳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一极是阴极;(3)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4)形成闭合回路。
3.装置及电极反应以电解CuCl 2溶液为例(1)装置(2)电极反应阴极 Cu 2++2e -===Cu 发生还原反应阳极 2Cl --2e -===Cl 2发生氧化反应总反应 CuCl 2=====电解Cu +Cl 2↑4.电子流向和离子流向(1)电子流向电源负极―→电解池阴极电解池阳极―→电源正极(2)离子流向阳离子―→电解池阴极阴离子―→电解池阳极5.电解熔融NaCl 时的电极反应式为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阴极:2Na ++2e -===2Na(还原反应)。
知识点一 电解池1.下列有关电解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电解池中与外接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是阳极B .无论电解何种物质,阳极上失电子数都与阴极上得电子数相等C.电解氯化铜溶液时,在阴极上有气体生成D.电解NaCl、CuCl2两种溶液,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相同的答案 B解析与负极相连的是阴极。
电解氯化铜时,阳极上有氯气生成,阴极上有铜析出;电解NaCl溶液时,水参加了反应,而电解CuCl2溶液时,水没有参加反应。
2.学生欲完成反应Cu+H2SO4===CuSO4+H2↑而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是( )答案 C知识点二电解原理3.上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两个电极是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C.电解过程中,Cl-浓度不变 D.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答案 D解析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根据图中电流方向,可知a为电源的正极,b为电源的负极,所以A项错误;在电解池中c、d才称为阳、阴极,所以B项错误;在电解过程中,阳极:2Cl--2e-===Cl2↑,阴极:Cu2++2e-===Cu,所以溶液中的Cl-浓度减小,C项错误;c与电源正极相接是阳极,d与电源的负极相接是阴极,所以c电极上析出氯气,d 电极上析出金属铜,质量增加,所以D项正确。
高中化学 专题2 专题复习课教案 苏教版选修4-苏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专题复习课(教师独具)答案:①自发进行②较低温度③较高温度④不能⑤v 增大⑥v增大⑦c增大⑧v增大⑨温度○10浓度、压强⑪程度⑫方向⑬转化率⑭浓度⑮不变⑯正反应⑰逆反应⑱吸热⑲放热⑳正反应方向○21逆反应方向○22减小○23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关系1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存在影响,是因为改变压强时改变了反应混合物中各种气体的浓度。
因此,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其反应速率随之改变。
如对于可逆反应,当反应物中有气体时,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当生成物(逆反应的反应物)中有气体时,增大压强,逆反应速率增大。
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分别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气态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大小。
因此,对于一个非等体积的气态反应,改变压强,因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改变的程度不同,必定导致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对于非气态反应,若仅是固体、液体或者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因压强的改变几乎不能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因此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对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气态反应,改变压强,正、逆反应速率改变(增大或减小)的程度相等,因此化学平衡也不移动。
如果向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虽然压强增大,但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没有改变,因此反应速率不变,化学平衡不移动。
如果保持容器的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容器体积增大),因为反应混合物中各气体的浓度减小,使反应速率减小,若是气体分子数不等的气态反应,化学平衡会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2.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化学平衡的移动错误1: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定是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正确观点: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则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但是,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也可以是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或都减小),只是正反应速率增加(或减小)的程度不同于逆反应速率增加(或减小)的程度。
只要v(正)>v(逆),平衡就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整理)苏教化学选修四全册教学案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教学案一、反应热和焓变.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符号:∆H 单位:kJ/mol规定:当∆H为“-”(∆H<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H>0)时,为吸热反应.3.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水解反应。
③其他反应:C+CO2H2+CuO C+H2O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4.常见的放热反应:①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爆炸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⑤铝热反应。
注意:反应是否放热吸热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决定,而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C+CO2=2CO 吸热 2H2O2=2H2O+O2↑放热5.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观念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观念②: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与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二、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101kPa下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3.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4.△H的值是区分“+”“—”的。
练习1:已知键能(单位kJ/mol):C—H 413.4 O—H 462.8 O=O 497.3 C=O 745计算:①CH4(g)+O2(g)→H2O(g)+CO2(g) 的反应热△H。
②已知1 molH2O由液态转化为气态须要吸收44KJ的热量,写出CH4与O2反应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练习2: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⑴N2(g)与H2(g)反应生成1molNH3(g),放出46.1kJ热量。
⑵1mol C2H5OH(l)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1366.8kJ⑶2 molC2H2(g)在O2(g)中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2598.8kJ热量。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docx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学案(含答案)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班别姓名序号评分一、具体内容(一)燃烧热1.概念2.注意事项3.表示意义4.有关燃烧热的计算(二)能源1.能源2.能源的分类3.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4.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二、过关作业(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写在后面的答题表中)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B.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等有害气体C.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D.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2.(双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稀溶液中,1mol酸和1mol碱完全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B.在101kPa时,1mol物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D.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则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4.已知:①1molH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②1molCl2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③由H原子和Cl原子形成1molHCl分子时释放431kJ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的热化学方程式是H2(g)+Cl2(g)=2HCl(g)B.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C.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2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 D.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1mol氯化氢气体,反应的H=-183kJ/mol5.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6.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实现了华夏民族千百年来的航天梦。
选修4化学全套导学案(带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一、焓变反应热: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__时,需要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____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____,即新化学键___________时,又要___________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______-生成物分子的____________。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____”或ΔH_____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
(2)当ΔH为“___”或ΔH_________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__________。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_________
___________ 1。
高中化学 (知识清单+对点训练+课后作业)第一单元第1课时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含解析)苏教版选修4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目标要求] 1.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强弱电解质与物质类别、物质结构的关系。
3.了解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4.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溶液的导电性。
一、强弱电解质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把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不能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化合物。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Na、Cl2、NH3、SO2、NO2溶于水后,其溶液都能导电。
它们不是(填“是”或“不是”)电解质,在其水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别是(水除外)NaOH、HCl和HClO、NH3·H2O、H2SO3、HNO3。
(3)常见的电解质有酸、碱、盐、离子型氧化物。
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实验探究(Ⅰ):同浓度醋酸和盐酸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在两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浓度均为1 mol·L-1的盐酸和醋酸,在两个气球中分别加入经砂纸打磨过的长度相同的镁条,然后将气球套在锥形瓶口,同时将气球中的镁条送入锥形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论:同浓度盐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
实验探究(Ⅱ):同浓度的NaOH溶液与氨水的电离程度实验步骤:取pH 为12的氢氧化钠和氨水各1 mL 于锥形瓶中,分别用酚酞作为指示剂,用HCl 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实验现象:两溶液消耗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氨水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结论:NaOH 和NH 3·H 2O 的电离程度不同,pH 相同的NaOH 的浓度小于NH 3·H 2O 的浓度,说明NaOH 完全电离,而NH 3·H 2O 只是部分电离。
高中化学 专题1 第1单元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焓变教案 苏教版选修4-苏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与素养: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焓变(1)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符号为ΔH,常用单位为kJ·mol-1。
微点拨:(1)焓变为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2)反应热、焓变的单位均为kJ·mol-1,热量的单位为kJ。
2.ΔH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1)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吸收热量,为吸热反应。
(2)当ΔH<0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
3.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的原因(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相对大小角度分析如下图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E(生成物)-E(反应物)。
(2)从反应物断键和生成物成键角度分析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由图可知: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_kJ,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_kJ,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_264_kJ,那么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_kJ。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能够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意的问题(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应指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假设在25 ℃(即298 K)、101 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最全版)

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导学案及答案解析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1.焓和焓变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l-1符号ΔH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1 当ΔH为-或ΔH 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2 当ΔH为+或ΔH 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4.反应热思维模型1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2 反应热的本质以H2 g +Cl2 g 2HCl gΔH=-186 kJ·mol-1为例E1E HH +E ClClE22E HClΔH=E1-E2知识点一反应热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答案 B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放热或吸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都能发生反应开始时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需不断加热才能使反应继续进行下去放热反应开始加热反应后会放出一定的热量如果此热量足够大可使反应维持下去则反应过程不需要再加热如煤的燃烧一旦加热使煤燃烧起来后就可继续燃烧下去不需外界再加热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 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 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答案 C解析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所以C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2O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BD错误知识点二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化学键HH ClCl ClH 键能 kJ·mol-1 436 243 431 请计算H2 g +Cl2 g 2HCl g 的反应热A.+862 kJ·mol-1 B.+679 kJ·mol-1C.-183 kJ·mol-1 D.+183 kJ·mol-1答案 C解析拆开1 mol H2和1 mol Cl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 kJ·mol-1+243 kJ·mol-1=679 kJ·mol-1形成2 mol HCl 所放出的能量是431 kJ·mol-1×2=862 kJ·mol-1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679 kJ·mol-1-862 kJ·mol-1=-183 kJ·mol-1 4.已知HH键键能断裂时吸收或生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1HN键键能为391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 g +3H2 g 2NH3 g ΔH=-924 kJ·mol-1则NN键的键能是A.431 kJ·mol-1 B.946 kJ·mol-1C.649 kJ·mol-1 D.896 kJ·mol-1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化学键键能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ΔH=-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物键能总和=-[6×ENH- 3×EHH +ENN ]得ENN=6×ENH-3×EHH+ΔH=6×391 kJ·mol-1-3×436 kJ·mol-1-924 kJ·mol-1≈946 kJ·mol-1故正确答案为B 5白磷的化学式为P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 P4O10 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 和P O两种共价键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PO 360 kJ·mol-1P O 585 kJ·mol-1PP 198 kJ·mol-1O O 498 kJ·mol-1请问在P4 s +5O2 g P4O10 s 中ΔH=______________答案-2 982 kJ·mol-1解析由P4的分子结构和P4+5O2P4O10的物质变化在P4O10分子中只存在PO和P O两种共价键P4O10中P显+5价O显-2价等事实可知在P4分子结构的基础上每2个P原子之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2个PO键每个P原子再结合1个O原子形成P O键就构成了P4O10的分子结构这样在1个P4O10分子中共有12个PO键4个P O 键ΔH=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6×198 kJ·mol-1+5×498 kJ·mol-1- 12×360 kJ·mol-1+4×585 kJ·mol-1 =-2 982 kJ·mol-1知识点三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6.已知25 ℃101 kPa下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 石墨+O2 g CO2 g ΔH=-3935 kJ·mol-1①C 金刚石+O2 g CO2 g ΔH=-3954 kJ·mol-1②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B.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C.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低D.由石墨制备金刚石是放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高答案 A解析有两种方法判断方法一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方法二由①-②得C 石墨 C 金刚石ΔH=19 kJ·mol-1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石墨更稳定故正确答案为A7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B.A―→B+C是放热反应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D.A―→B+C是吸热反应则B+C―→A必然是放热反应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图可知B+C的能量高于A的能量则反应B+C―→A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则是吸热反应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的反应热在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练基础落实1.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铝片和稀盐酸的反应B.Ba OH 2·8H2O与NH4Cl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答案 C解析注意知识的积累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BC属于吸热反应再从化合价变化角度来分析知答案为C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D.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吸热反应答案 B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但能量变化不一定表现为热量变化还可能以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放出 E 反应物 E 生成物反应放热E 反应物 E 生成物反应吸热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 D.原子组成分子答案 D解析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原子结合成分子放出能量化合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也有可能是吸热反应4.已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在反应过程中破坏1 mol氢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破坏1 mol氯气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 kJ形成1 mol氯化氢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 kJ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Q1+Q2 Q3 B.Q1+Q2 2Q3C.Q1+Q2 Q3 D.Q1+Q2 2Q3 答案 D解析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的能量=反应热对于该放热反应ΔH 0则Q1+Q2-2Q3 0故Q1+Q2 2Q3.CO g 与H2O g 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有关两者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CO g 和H2O g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 g 和H2 g 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O g +H2O g CO2 g +H2 g ΔH=41 kJ·mol-1D.1 mol CO2 g 和1 mol H2 g 反应生成1 mol CO g 和H2O g 要放出41 kJ的热量答案 B解析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该反应的ΔH 0为放热反应CO g 和H2O g 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CO2 g 和H2 g 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 g +H2O g CO2 g +H2 g ΔH=-41 kJ·mol -1练方法技巧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B.在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C.由C 石墨―→C 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答案 D解析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都是反应热因此A错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选项未指明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错误的由C 石墨―→C 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能量高不稳定因为硫固体变为硫蒸气要吸热所以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是正确的相同条件下同一物质在气态时具有的能量最多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少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减去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因为生成物是一样的所以等量的硫蒸气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硫固体放出的更多已知H2 g +O2 g H2O g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问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ΔH大于零还是小于零答案a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代表新键生成释放的能量c 代表反应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解析H2 g 和O2 g 与2H g 和O g 之间的能量差是H2 g ―→2H g 和O2 g ―→O g 过程中断开HH键和O O键吸收的能量故a 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代表2H g +O g 结合成H2O g 过程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代表成键所释放的能量与断键吸收的能量之差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练综合拓展8.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 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 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是________答案436 kJ解析因为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所以1 mol H2与 mol O2完全燃烧生成1 mol水蒸气时放出热量242 kJ 而化学反应中之所以存在能量的变化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存在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其中旧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新键的形成需要放出能量发生上述反应H2 g +O2 g H2O g ΔH=-242 kJ·mol-1时所发生键的变化为断裂1 mol HH键和 mol O O键形成2 mol OH键因此在此反应过程中断裂旧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96 kJ+E HH 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为2×463 kJ=926 kJ此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有926 kJ-×496 kJ-E HH =242 kJ解得E HH =436 kJ .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 kJ 物质 Cl2 Br2 I2 HCl HBr HI H2 能量 kJ 243193 151 432 366 298 436根据上述数据回答 1 ~ 5 题1 下列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最低的是A.H2 B.Cl2 C.Br2 D.I22 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HCl B.HBr C.HI3 X2+H2 2HX X代表ClBrI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答____________________4 相同条件下X2 X代表ClBrI 分别与氢气反应当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5 若无上表中的数据你能正确回答出问题 4 吗答________你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A 2 A 3 放热反应 4 Cl2 5 能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应放出的能量就越多解析破坏1 mol物质的化学键时所消耗的能量与相同条件下由形成该物质的原子形成1 mol该物质放出的能量相等放出的能量越多物质本身具有的能量越低分子越稳定 1 生成1 mol H2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6 kJ 2 在氢化物中生成1 mol HCl时放出的能量最多为432 kJ 3 分别计算出三个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次为185 kJ103 kJ和9 kJ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目标要求] 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一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2.表示意义1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2 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实际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3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 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2 标出对应的反应热3 标明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常温常压时可不注明知识点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H2 g +O2 g 2H2O l ΔH=-4836 kJ答案 C解析A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项ΔH的单位错误2.热化学方程式C s +H2O g CO g +H2 g ΔH=+1313 kJ·mol-1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答案 C解析依据反应热的概念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1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知识点二热化学方程式及其书写的正误判断3.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 kJ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H2+O2 2H2OΔH=1429 kJ·mol-1B.2H2 g +O2 g 2H2O l ΔH=-1429 kJ·mol-1C.2H2 g +O2 g 2H2O l ΔH=-5716 kJ·mol-1D.2H2 g +O2 g 2H2O l ΔH=5716 kJ·mol-1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反应热的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所处的聚集状态有关A中既没有换算反应热数值又没写物质的聚集状态反应放热应用-表示B中未换算反应热数值D中反应热数值正确符号写反了4.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下列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4b kJ·mol -1B.C2H2 g +O2 g 2CO2 g +H2O l ΔH=2b kJ·mol-1 C.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2b kJ·mol -1D.2C2H2 g +5O2 g 4CO2 g +2H2O l ΔH=b kJ·mol-1 答案 A解析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0则排除BD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热量为b kJ则生成4 mol CO2 g 应放出热量4b kJ故A正确C不正确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SO2+O22SO3 ΔH=-1966 kJ·mol-1B.H2 g +O2 g H2O l ΔH=-2858 kJ·mol-1C.2H2 g +O2 g 2H2O l ΔH=-5716 kJ·mol-1D.C s +O2 g CO2 g ΔH=3935 kJ·mol-1解析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A错②放热反应ΔH为一吸热反应ΔH为+D错③ΔH的单位为kJ·mol-1C错6.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 B2H6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的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已知H2O l H2O g ΔH=44 kJ·mol-1则112 L 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__kJ 答案B2H6 g +3O2 g B2O3 s +3H2O lΔH=-2 165 kJ·mol-1 1 0165解析 1 mol B2H6燃烧放出热量=2 165 kJ05 mol B2H6燃烧生成液态水 15 mol 放出热量为×2 165 kJ15 mol H2O l 变为15 mol H2O g 需吸收热量为66 kJ所以05 mol B2H6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热量为×2 165 kJ-15×44 kJ=1 0165 kJ练基础落实1.已知H2 g +F2 g 2HF g 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热量B.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C.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答案 C解析A项中用L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项中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是错误的应大于270 kJD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项正确2.已知在10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 g H2 g +O2 g ΔH=242 kJ·mol-1B.2H2 g +O2 g 2H2O l ΔH=-484 kJ·mol-1C.H2 g +O2 g H2O g ΔH=242 kJ·mol-1D.2H2 g +O2 g 2H2O g ΔH=484 kJ·mol-1答案 A解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其ΔH应为负值故CD错误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而B是生成液态水所以B也是错误的反应逆向进行ΔH符号相反因此A是正确的3.已知30 g乙烷完全燃烧在常温下放出的热量为15598 kJ则下列关于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2C2H6 g +7O2 g 4CO2 g +6H2O l ΔH=-3 1196 kJ·mol -1B.C2H6 g +O2 g 2CO g +3H2O g ΔH=-1 5598 kJ·mol -1C.C2H6 g +O2 g 2CO2 g +3H2O g ΔH=-1 5598 kJ·mol -1D.C2H6 g +O2 g 2CO2 g +3H2O l ΔH=-1 5598 kJ·mol -1答案 D解析A中化学方程式若作为一般的热化学方程式没有问题但由于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以1 mol物质为基准书写故不正确另外也可能会因审题时未注意常温而错选了C项而B中燃烧产物CO不是C2H6完全燃烧后的产物C项错故正确答案为D4.已知2H2 g +O2 g 2H2O l ΔH=-5716 kJ·mol-1CH4 g +2O2 g CO2 g +2H2O l ΔH=-890 kJ·mol-1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 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l 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1 B.1∶3C.1∶4 D.2∶3答案 B解析设112 L即5 mol混合气体中H2的物质的量为x则2858x +890 5-x =3 695解得x=125 mol则n H2 ∶n CH4 =125 mol∶375 mol=1∶3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2 g +O2 g 2H2O l ΔH1=-5716kJ·mol-1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2H2O l 2H2 g +O2 g Δ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ΔH2大于零C.该反应的ΔH2=-5716 kJ·mol-1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答案 B解析ΔH2与ΔH1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ΔH2=+5716 kJ·mol -1D选项没有指明36 g水的状态故D项错误练方法技巧6.已知1 H2 g +O2 g H2O g ΔH1=a kJ·mol-12 2H2 g +O2 g 2H2O g ΔH2=b kJ·mol-13 H2 g +O2 g H2O l ΔH3=c kJ·mol-14 2H2 g +O2 g 2H2O l 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 c 0 B.b d 0C.2a=b 0 D.2c=d 0答案 C解析抓比较的关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 1 与 2 是生成H2O 的状态一样但物质的计量数是2倍关系2a=b同理比较 3 4 得2c =d由于H2O g H2O l 是放热反应ΔH 0故c ad b综合考虑仅C 选项符合题意7.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2SO2 g +O2 g 2SO3 g ΔH=-1966 kJ·mol-1B.2SO2 g +O2 g 2SO3 g ΔH=-983 kJ·mol-1C.SO2 g +O2 g SO3 g ΔH=983 kJ·mol-1D.SO2 g +O2 g SO3 g ΔH=-1966 kJ·mol-1答案 A练综合拓展8.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 1 mol N2 气态与适量H2 气态反应生成NH3 气态放出922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2 1 mol N2 气态与适量O2 气态反应生成NO 气态需吸收68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3 1 mol Cu 固态与适量O2 气态反应生成CuO 固态放出157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4 1 mol C 固态与适量H2O 气态反应生成CO 气态和H2 气态需要吸收1313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5 卫星发射时可用肼 N2H4 为燃料1 mol N2H4 气态在O2 气态中燃烧生成N2 气态和H2O 气态放出534 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N2 g +3H2 g 2NH3 g ΔH=-922 kJ·mol-12 N2 g +O2 g 2NO g ΔH=68 kJ·mol-13 Cu s +O2 g CuO s ΔH=-157 kJ·mol-14 C s +H2O g CO g +H2 g ΔH=1313 kJ·mol-15 N2H4 g +O2 g N2 g +2H2O g ΔH=-534 kJ·mol -19.已知2H2 g +O2 g 2H2O l ΔH=-5716 kJ·mol-1 CO g +O2 g CO2 g ΔH=-283 kJ·mol-1某H2和CO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答案02 mol02 mol解析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 g H2O l 故H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02 mol H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02 mol=5716 kJ故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1376 kJ-5716 kJ=566 kJ所以C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0.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890 kJ 热量不完全燃烧生成CO和液态水时放出519 kJ热量如果1 mol CH4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COCO2和液态水并放出79725 kJ热量则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答案60 g解析先绘出思维模型图分清图中各ΔH的意义和量关系ΔH=-890 kJ·mol-1ΔH1=-519 kJ·mol-1ΔH2=-890 kJ·mol-1+519 kJ·mol-1=-471 kJ·mol-1 表示CO完全燃烧产生的反应热ΔH3=-79725 kJ·mol-1实际反应热ΔH4=ΔH-ΔH3=-9275 kJ·mol-1表示混和气中的CO若再燃烧产生的反应热因此即为混和气中的比因为n CH4 =1 mol故n CO ==×1 mol=025 mol混和气中n CO2 =1 mol-025 mol=075 mol混和气中n H2O =2n CH4 =2 mol根据元素守恒消耗的n O2 =n CO +n CO2 +n H2O =×025 mol +075 mol+×2 mol=1875 molm O2 =32 g·mol-1×1875 mol=60 g第3课时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目标要求] 1掌握中和热的测量及计量方法2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一中和热的测定1.实验原理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本实验通过测定酸碱中和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来计算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并由此求得中和热2.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大烧杯 500 mL 小烧杯 100 mL 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量筒50_mL 两个碎泡沫塑料或纸条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药品盐酸 050 mol·L-1 氢氧化钠溶液 055 mol·L-13.实验步骤1 制作简易的量热器如图所示2 用量筒准确量取反应溶液准确测量温度精确到01 ℃3 将溶液混合反应记录终止温度4 重复实验步骤 2 ~ 3 三次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温度差t2-t1 ℃HCl NaOH 平均值 12 3 4实验数据的处理ΔH=-其中Q=c·m·Δt二盖斯定律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2.解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3.应用对于进行得很慢的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的反应产品不纯即有副反应发生的反应测定反应热有困难如果应用盖斯定律就可以间接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例如C s +O2 g CO 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因此该反应的ΔH无法测定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ΔH却可以直接测得1 C s +O2 g CO2 g ΔH1=-3935 kJ·mol-12 CO g +O2 g CO2 g ΔH2=-283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ΔH分析上述两个反应的关系即知ΔH=ΔH1-ΔH2则C s 与O2 g 生成CO 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s +O2 g CO g ΔH=-1105 kJ·mol-1三反应热的计算1.反应热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及反应过程的焓变等数据2.反应热的计算方法1 热化学方程式与数学上的方程式相似可以移项同时改变正负号各项的系数包括ΔH的数值可以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2 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知识点一中和热的测定1.在一800 mL的大烧杯中放入碎纸屑把盛有50 mL 050 mol·L -1盐酸的200 mL烧杯放到大烧杯中两只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用泡沫塑料板做成大烧杯盖通过盖子插入一根玻璃搅拌棒末端呈半圆环的玻璃棒和一只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迅速往盐酸溶液中加入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盖好搅拌溶液观察温度的变化当温度保持稳定时记录读数取出装反应液的烧杯倒出溶液清洗干净保持内外杯壁干燥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用这一实验可以粗略测定中和热1 烧杯间填满碎纸屑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 要重复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3 烧杯如果不盖泡沫塑料板所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 实验中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 -1烧碱溶液进行上述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 填相等或不相等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5 三次平行操作测得的数据中起始时盐酸与烧碱溶液温度相同而终止温度与起始温度之差 t2-t1 分别为①23 ℃②24 ℃③29 ℃则最终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差的平均值为________ ℃答案 1 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2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误差3 偏小4 不相等相等因为60 mL 050 mol·L-1盐酸和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能生成0027 5 mol H2O而50 mL 050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烧碱溶液反应只能生成0025 mol H2O 因此所放出的热量不同但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5 235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的原理量热器的组成以及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然后按实验步骤进行分析和判断1 碎纸屑的作用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2 重复实验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3 不盖泡沫塑料板会损失部分热量故所测结果将偏小4 由中和热概念可知中和热是以生成1 mol水为标准的而与酸碱的用量无关5 所测温度29 ℃显然是错误的代入计算式的温度应是①与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