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本计算

机会成本计算
机会成本计算

问题提出:

暑假期间,张三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上学,打工可以赚得2000元,上学的学费是500元,问张三如果上学其机会成本是多少?2000还是2500?

一,机会成本概念追溯:

提出人哈勃勒属于维也纳学派,在1937年发表《国际贸易理论》中分析比较优势而提出的机会成本概念,用机会成本概念重新阐述比较成本理论,当时影响甚广。

曼昆《经济学原理》对机会成本的定义:“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the next-best choice available to someone who has picked between several mutually exclusive choices.

百度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2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基本上所有的教科书的定义都是相近的,然而针对这种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同一个定义给出不同的解答,并且附带相当充足的理由,机会成本到底是2000还是2500?

二,2000元的机会成本支持者理由:

1从定义出发:

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收益,不包括新的选择要支付的成本,即2000元打工收入,忽略500元需要上交的学费。上学学习与打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产生的具体经济项目不能混为一谈。学费是个人在某种选择下的必要支出。在权衡机会成本的时候,应该是学生从学习中得到的好处减去学费的纯收益与如果去工作的工资2000相比较是合理。

机会成本是以收益最大的那个次优选择为准,不是所有其他选择的收益的总和。打工是次优选择,因为其收益2000元比保留500元的这个选择的收益要大。那么机会成本就是打工的收益即2000元,不用再加上保留500元的收益。

2理性人角度出发:

机会成本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理性人的决策行为。因为在是否选择读书的时候,大家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决策结果可能也是不一样的。而现实的中读书需要支付的学费对于每个人应该是一样的,因而可以看成读书的收益-500,假如把这个加入到机会成本中去,不仅使得这个概念更加复杂,而且也不会增加这个概念对人决策行为的解释能力!从机会成本解释理性人决策行为视角考虑,2000的界定是最好的,2500反而使得问题复杂化!

三,2500元机会成本支持者理由

1机会成本定义出发:

机会成本意思是所有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将500元的学费视为放弃的隐性成本,2000元的打工收入+500元学费构成上学的机会成本。他放弃了去赚那2000块钱的机会,也放弃了未来去花掉这500块的机会,所以应该是2500才对!2500的观点

意思是,我们总共要放弃2500元,这就是成本。机会成本的定义关键在于“。。。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而争论也是从这而来。问题中放弃了赚入2000元的机会,同时放弃了(自己拥有的)500元(无论这个500元是会计成本,还是什么其它),总的放弃的是2500元。即机会成本为2500元

四,机会成本的迷途

1本题中机会成本的原理性答案:

机会成本与成本的区别的关键在机会,即其严格区别于成本。文中的题目可以将学费的成本看做一项负的收益,再进行思考。如果只进行量化计算的话:真实成本就是收益减去机会成本,-500-2000=-2500元,2500元表示的是经济成本。机会成本2000,会计成本500,经济成本2500。

新帕尔格雷夫大辞典对机会成本和成本的区别的解释:“对于选择本身而言,机会成本影响着选择,而不是被选择影响。”机会成本更多的是做出选择之前的一种考量。本题中,在做出选择之前,真正影响选择的应该是2000元的收益,500元的学费是被“上课”这个选择所决定的。(综合以上2000元机会成本者给出的理由)机会成本比较可信的解答应该为2000元

2机会成本的第二层面纱

首先,机会成本是一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为了更好的解答经济,必然有着他自身思维方式的优越性,它可以帮助一个理性的人在经济上做出最优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其次,仔细看一下机会成本的初次提出时间是1937年于西欧。此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峙局面紧张,整个世界社会主义味道渐浓,加之社会主义以苏联为代表经济发展迅猛,对比同期仍旧笼罩着经济危机阴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缓慢复苏。机会主义的提出一方面替代了会计成本掩盖了企业无利润,证明无剥削,自由竞争的市场上,以会计成本衡量,企业有利润,但以经济成本衡量,企业无利润。一定程度上为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基础,比如这样的问题:

农民:“凭什么给你交地租?”地主:“老子不租给你租给别人照样能收钱,这是我机会成本,我可没赚。”工人:“凭什么卖完东西剩下钱了都是你的?”资本家:“咱做买卖的钱可是我垫的,买国债都能生利息,这是我机会成本,我可没赚。”老百姓:“为什么我们钱存银行能生利息?”资本家:“您的钱自己不用可以给我们用,我们拿来赚了钱,多少会给您分点好处的。”我:“您放心,吃活期定期利息绝对赶不上物价上涨的。

同时,机会成本进一步的解释了比较利益下的国际贸易发展的可持续性,各国通过比较机会成本选择最优的发展策略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与发展。

最后,关于此类机会成本的计算,主要把握概念和区分个别名词。机会成本作为选择者的主观判断,其实并不适合用货币度量,而且作为事前的概念,在选择做出之后即消失,重在把握经济思维方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 1.需求弹性①弧弹性计算②弹性的中点计算公式③点弹性 2.需求收入弹性: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4.短期成本 ①总成本(TC)= 固定成本(TFC)+ 可变成本(TVC) ②平均成本(AC)= TC/Q ③平均固定成本(AFC)= TFC/Q ④平均可变成本(AVC)= TVC/Q ⑤边际成本(MC)=d TC /d Q= d TVC /d Q 6均衡条件Qd = Qs 7边际替代率MRS = 8总效用最大化= = …… = = λ 预算线:I = P1Q1+ P2Q2消费者均衡时MUx/Px=MUy/Py 9.边际产量:MP = d TP/d L平均产量:AP = 三阶段生产函数第一阶段【0,MP=AP】【MP=AP.MP=0】【MP=0,无穷大) 10.给定成本,求产量最大;给定产量,求成本最小 MP /w L= MP K/r,wL+ rK=C捷径L=K=Q L 11.平均收益AR = = P边际收益MR ==d TR /d Q 12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MC 13收入或利益最大化TR=PQ,满足一阶导数为0 ,即MR=0 14厂商的停产点:P =AVC的最低点求出AVC,再一阶导等于0 二阶小于0即可 15.垄断厂商边际成本定价,即MC=P=AR 政府限定的价格为收支相抵的价格,即P=AR=AC,或TR=TC 16.假设垄断厂商面临两个分割的市场1和2,厂断厂商在两个市场上的最大利润原则为:MC=MR1=MR2(Q=Q1+Q2) 列出方程组,解Q1Q2代入需求函数得到:P1P2两个市场的收入分别为:TR1= P1Q1

TR2= P2Q2总利润=TR1+TR2-TC TC是关于Q1Q2的函数 第一章引论 1.经济学是研究各种稀缺资源在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社会科学。 2.机会成本: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3.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个体单位的经济行为。 5. 1、静态分析:不考虑时间因素,只考察任一时点上的均衡状态。 2、动态分析:分析有关总量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变动。 6. 1、实证经济学: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的问题。 2、规经济学:它要说明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曲线概述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单个消费者 2.单个生产者 3.单个市场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收入、价格、替代品等)。 需求函数Qd: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 4.特征: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 5.需求规律: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1)收入效应:价格下降,既定收入的购买力上升,需求量增加。 (2)替代效应:价格下降,消费者减少购买其它替代品转为购买该商品。 7.替代品:可以与一种商品产生类似功效的商品。 互补品:消费者为了实现某种功效而需要一起消费的那些商品。 8.正常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商品。 低档商品:需求随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的商品。 9.影响需求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替代效应、收入效应2、消费者的偏好(taste) 3、消费者的货币收入(income) 4、相关商品的价格: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 5、人们对未来价格的预期(expectation) 10.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化:是指由于价格变化而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2)需求的变化:是除价格因素外,其它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需求曲线的整体位移。 11.供给的概念: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商品的数量。 12.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机会成本计算

问题提出: 暑假期间,张三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上学,打工可以赚得2000元,上学的学费是500元,问张三如果上学其机会成本是多少?2000还是2500? 一,机会成本概念追溯: 提出人哈勃勒属于维也纳学派,在1937年发表《国际贸易理论》中分析比较优势而提出的机会成本概念,用机会成本概念重新阐述比较成本理论,当时影响甚广。 曼昆《经济学原理》对机会成本的定义:“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Opportunity cost is the value of the next-best choice available to someone who has picked between several mutually exclusive choices. 百度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2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基本上所有的教科书的定义都是相近的,然而针对这种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同一个定义给出不同的解答,并且附带相当充足的理由,机会成本到底是2000还是2500? 二,2000元的机会成本支持者理由: 1从定义出发: 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收益,不包括新的选择要支付的成本,即2000元打工收入,忽略500元需要上交的学费。上学学习与打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所产生的具体经济项目不能混为一谈。学费是个人在某种选择下的必要支出。在权衡机会成本的时候,应该是学生从学习中得到的好处减去学费的纯收益与如果去工作的工资2000相比较是合理。 机会成本是以收益最大的那个次优选择为准,不是所有其他选择的收益的总和。打工是次优选择,因为其收益2000元比保留500元的这个选择的收益要大。那么机会成本就是打工的收益即2000元,不用再加上保留500元的收益。 2理性人角度出发: 机会成本提出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理性人的决策行为。因为在是否选择读书的时候,大家的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最终的决策结果可能也是不一样的。而现实的中读书需要支付的学费对于每个人应该是一样的,因而可以看成读书的收益-500,假如把这个加入到机会成本中去,不仅使得这个概念更加复杂,而且也不会增加这个概念对人决策行为的解释能力!从机会成本解释理性人决策行为视角考虑,2000的界定是最好的,2500反而使得问题复杂化! 三,2500元机会成本支持者理由 1机会成本定义出发: 机会成本意思是所有成本,机会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将500元的学费视为放弃的隐性成本,2000元的打工收入+500元学费构成上学的机会成本。他放弃了去赚那2000块钱的机会,也放弃了未来去花掉这500块的机会,所以应该是2500才对!2500的观点

选择与机会成本

选择与机会成本 董志强 1999-6 可供选择的机会越多,选择一个特定机会的成本就越高,因为所放弃的机会,其所值随着机会的数量增加而增加。 ——汪丁丁 一、选择 我们在《成本与收益中》指出:收益大于成本说明了某一方案具备可行性。但在人生之中,你面临的很多方案都是收益大于成本,那么你必须选择一个利润(收益减去成本,即净收益)最大的方案才是最好的。只要方案不是唯一的,你就面临着选择。选择是经济学又一个核心概念。甚至可以说,选择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选择行为的一门科学。 选择存在的一个前提就是资源稀缺性。对于一个小孩子,问他是要糖果还是要牛奶,他可能回答“都要”。但是经济学不允许出现这样的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可惜“二者不可得兼”。经济学的大多数选择必须是“二择一”的(称择优选择),即要鱼,就得不到熊掌,要熊掌就不能得到鱼。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比如现在你有10万块钱,刚好够买一套房子或一辆汽车。你决不可能10万块钱既买车又买房,你能选择的是,要么买房,要么买车。

人生面临的选择是何其之多啊!几乎你无时不刻不在进行选择。比如是继续工作,还是先去吃饭;是在这家商店买衣服还是在那家商店买衣服;是买红色的衣服,还是兰色的衣服或者黑色的衣服;心中有个秘密是告诉朋友还是不告诉朋友,如果告诉又告诉哪些朋友……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过似乎并不重大,所以大家轻松地作出了经验判断式选择,也不大去慎重考虑。进一步,这些考虑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成本,比如要耗费精力等,而哪些小事情意味着收益比较小或者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导致的收益的差别不大。这样,花太长的时间和太多的精力在这些小事的选择决策上是不经济的——所以人们宁愿以经验或直觉来对待这类选择问题。 也有一些重大选择,决策正确与决策失误的收益相差非常大,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权衡。那可能是让我们在一个时期长期犹豫的选择——重大的决定都是在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你可能有过这样的情况,某个时刻,两条或更多生活道路摆在你的面前,你真的感到为难。“人生的路很漫长,但紧要关头常常只有几步” 。不过这几步很关键,甚至关系到个人的一生,所以人们的选择格外小心。 二、机会成本 与选择有密切关系的一个经济学概念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宽泛地理解,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比如说,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可获得利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opportunity cost 定义1:一种资源(如资金或劳力等)用于本项目而放弃用于其他机会时,所可能损失的利益。 定义2: 某项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而放弃掉的获利机会所带来的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概念要点 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 机会成本所指的机会必须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若不是决策者可选择的项目便不属于决策者的机会。例如某农民只会养猪和养鸡,那么养牛就不会是某农民的机会。 机会成本是指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 放弃的机会中收益最高的项目才是机会成本,即机会成本不是放弃项目的收益总和。例如某农民只能在养猪、养鸡和养牛中择一从事,若三者的收益关系为养牛>养猪>养鸡,则养猪和养鸡的机会成本皆为养牛,而养牛的机会成本仅为养猪。 机会成本与资源稀缺性的关系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选择一种东西意味着放弃其他东西。一项选择的机会成本,也就是所放弃的物品或劳务的价值。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不理解机会成本就不理解经济学

当一个人经历了刻骨铭心的人生变故与人生挫折面临重大选择时----他会产生对哲学和宗教的需求; 当一个社会经济经历特别重大的危机和经济衰退----它才会产生对市场经济学的需求,换句话说,在某一个时点,社会需要的是"经济学",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经济政策学。 1、经济学研究选择、权衡取舍; 2、选择实在有与无、多与少之间进行; 3、仅仅关注“收益、成本、利润”不是经济学----是会计学; 4、比较“得失|、关注收益以及放弃的(机会成本)才是经济学; 5、绝大多数人关注得到的收益而忽视放弃的收益-----放弃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6、曼昆《经济学原理》: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为看电影放弃的收益; 7、看场电影的收益100个单位;如果同样时间打工得到的收益50个单位。问:看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答: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50个单位(净收益=100-50=+50); 8、如果电影票40元,他应该看电影吗?---答:应该。因为看电影的净收益=收益 - 机会成本(显机会成本+隐机会成本)=100-(40+50)=+10;

用机会成本法计算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2006Ο01Ο10 基金项目:水利部科技创新资助项目(SCX2003—08) 作者简介:陈宁(1967— ),男,江苏泰州人,博士,主要从事水电能源规划研究.用机会成本法计算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 陈 宁1,张 健2,谭浩瑜3 (1.江苏沙河抽水蓄能发电有限公司,江苏溧阳 213333;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3.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针对生态环境供水的特点,采用机会成本法分析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并计算其影子价格;并根据河流下游各用水部门供水保证程度,提出借助农业灌溉经济效益计算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的方法.最后以某河口地区为例,计算了该地区生态环境供水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机会成本;影子价格;线性规划;生态环境;灌溉效益 中图分类号:F4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Ο1980(2006)05Ο0583Ο04 由于生态系统属于环境资源,而环境资源为非市场商品,无法进入市场,因而难以由价格机制对生态系统价值做出准确评价,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进行估测.通常对环境资源价值的实证评估方法可分为两类.(a )直接评估法:通过被调查者对环境偏好的陈述来直接显示其对环境质量的偏好,常用的方法有意愿评估法、偏好陈述法等.(b )间接评估法:经济学家通过观察被调查者在相关市场中的行为,来估计个体对于环境质量的评价,常用的方法有旅行成本模型法、享乐主义定价模型法、剂量Ο反应法、转移支出法等[1]. 生态环境价值往往表现出不完全市场、外部性、非排他性、不对称信息等市场失灵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实证评估方法不易准确定量其经济价值,因此经常引入偏好、效用和消费者剩余等带有主观色彩的概念来度量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而带来价值度量的较大偏差.采用河流下游断流生态环境经济效益(损失)评估的方法,虽可直接计算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但可操作性较差. 本文针对具有多种用途的河流下游水资源,在工业、农业、生态环境用户之间存在相互挤占的情况下,借鉴机会成本概念,研究了生态环境供水经济效益. 1 影子价格分析方法 1.1 影子价格的一般概念 资源优化配置的线性规划中存在对偶规划.一旦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的最优价格就是影子价格.当社会处于某种状态时,影子价格能更好地反映资源的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资源的稀缺程度,使资源配置向优化方向发展. 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价格取决于供求状态,当供求均衡时,价格趋于稳定.此时,需求者为多购买单位货物所支付的价格———边际产品价格,恰好等于供给者多生产单位货物的生产成本———边际生产成本.该均衡状态下的市场价格,即为线性规划所求的影子价格.由此看来,排除市场价格不合理因素后采用的计算价格,已不同于线性规划所描述的影子价格.从这个含义出发,机会成本、市场价格等具有影子价格的作用,可列为影子价格的范畴[2]. 1.2 影子价格计算的基本方法 影子价格的基本计算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总体均衡分析法和局部均衡分析法.总体均衡分析法虽然理论上比较严密,但应用比较困难;局部均衡分析法则需要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和所处的供需环境来具体确定影子价格. 机会成本法属于局部均衡分析方法.机会成本又称广义的影子价格,是指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当第34卷第5期2006年9月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 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V ol.34N o.5Sep.2006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机会成本案例分析 蔡培源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获得更多徒弟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例如,当一个厂商决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生产一辆汽车时,这就意味着该厂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经济资源来生产200辆自行车。于是,可以说,生产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所放弃生产的200自行车。如果用货币数量来代替对实物商品数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辆自行车的价值是10万元,则可以说,一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价值为10万元的其他商品。 在西方经济学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应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理解。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 “机会成本”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稀缺的资源的使用,不论在实际中是否为之而支付代价,总会形成“机会成本”,即为了这种使用所牺牲掉的其他使用能够带来的益处。因此,这一概念拓宽和深化了对消耗在一定生产活动中的经济资源的成本的理解。通过对相同的经济资源在不同的生产用途中所得到的不同收入的比较,将使得经济资源从所得收入相对低的生产用途上,转移到所得收入相对高的生产用途上,否则就是一种浪费。

管理会计计算题(全)

管理会计-计算分析题(共50分) 1.某企业某产品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为1000元。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15分) 要求:分别按两种方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 (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10+5+7+4=26(元) 期间成本=1000+4000=5000(元) 销货成本= 26×600=15600(元) 营业利润=600×(40-26)-5000=34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单位产品成本= (元) 期间成本=1000(元) 销货成本=30×600=18000(元) 营业利润=600×(40-30)-1000=5000(元) 2.某公司只产销一种产品,本年单位变动成本为6元,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获营业利润18000元,若该公司计划下一年度变动成本率仍维持本年度的4000,其他条件不变。(15分) 要求:预测下年度的保本销售量及保本销售额。(15分) 销售收人= (元) 销售量= (件) 单位售价= (元) 单位贡献边际=15-6=9(元)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元) 保本量= (件) 保本额= (元) 3.某企业2006年利润为250000元,2007年的经营杠杆系数为2,如果2007年的销售变动率为5%。(10分)要求:请预测在销售量变动后2007年的利润变动率以及利润变动额。 2007年利润变动率=5%×2=10% 2007年利润预测额=250000 ×(1+5%×2)=275000(元)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 2012-10-04 16:15:49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机会成本的经济学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原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国家经济计划中,在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产品开发中,乃至工人选择工作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它为正确合理的选择提供了逻辑严谨、论据有力的答案。在进行选择时,力求机会成本小一些,是经济活动行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则之一。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一种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其他产品的产量。

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随着一种产品产量的增加,用于生产其他的经济资源逐渐减少,造成该经济资源相对稀缺,价格增加,在所放弃的其他产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所放弃的最大收益即机会成本递增;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换言之,机会成本递增。这也可以用来解释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有时也称为“凸性”)的原因。 基本简介 在生活中,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的。例如,农民在没有获得更多土地时,如果选择养猪就不能选择养鸡,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但有些机会成本往往无法用货币衡量,例如,在图书馆看书学习还是享受电视剧带来的快乐之间进行选择。而机会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选择后其中一个最大的损失,机会成本会随付出的代价改变而作出改变,例如被舍弃掉的选项之喜爱程度或价值作出改变时,而得到之价值是不会令机会成本改变的。 而如果在选择中放弃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首选),那么其机会成本将会是首选。而作出选择时,应该要选择最高价值的选项(机会成本最低的选项),而放弃选择机会成本最高的选项,即失去越少越明智。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机会成本对决策分析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并举例说明 机会成本是当人们在经历决策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机会成本,又称经济成本,它包括实际支付的会计成本,以及资源用于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其在其他用途中的最有收益的隐性成本。所以,机会成本并不仅仅是我们所看到的会计账目中,利润表上所记录的成本,它很重要一部分包括了在经过多种决策方案的选择后放弃了其他的机会所失去的收益。很简单的比方当一定量的经济资源投入产品A的生产中时,生产产品A的代价不仅包括这一定量的经济资源的耗费,而且必须包括没有用这些经济资源生产产品B 可能获得的收益。因为如果用一定量经济资源所生产A获得的利益抵不上生产B获得的收益,资源就要从A转移到B。经济学是既然是研究和管理稀缺资源及做出最佳资源配置,那么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的话,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 在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计算的经济成本即计算机会成本的目的就是为企业决策提供分析的基础。管理者以利润作为决策依据的时候,往往会做出不同的决策,大部分时候都会忽略了隐性成本这个重要的成本,当然所计算出来的会计账目中记录的利润是小于了实际收益的利润,所以说忽略了隐性成本,也就是不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而做出的决策分析,是失误的、错误的决策。有时,企业做出无助于利润最大化的管理决策,就是因为不懂得或是没有正确考虑机会成本中的隐性成本,所以造成了决策失误。经济学中要求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理性的决策要求考虑经济利润,这就是说必须计算完整的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的成本。总而言之机会成本在有效的管理决策中有这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在我们所学习的微观经济学中机会成本还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机会成本是一种假定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思想是这样产生的:人类的资源有限,在一定的情况下,一定的经济资源可用于多种用途,但选择任何一种既定用途都是以放弃其他用途为代价的。机会成本就是这样一种收益机会的丧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经 济 纵 横6INTELLIGENCE ······· ·················关于机会成本的辨析 徐州空军学院 刘 丽 张 祥 杜 芳 摘 要: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会面临各种形形色色的选择,怎样进行选择才是最优的决策?这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学中,进行选择的代价被称为是机会成本。本文就是通过辨析机会成本的概念角度出发,例举各种事例,帮助人们形成一种经济学的思辨方式。 关键词:机会成本 选择 代价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的概念可以说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因为经济学简单来说研究的是关于稀缺性的学科,即如何使得稀缺性的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学科。但是由于资源不仅具有稀缺性,还具有独占性,所以为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就要涉及到资源选择的问题。而选择是有代价的,在经济学中,代价被称为成本,所以选择的成本在经济学中即称为机会成本。什么叫做机会成本呢?当把一定数量的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则必须要放弃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因为资源的数量有限,同时可以用一种资源生产a 产品,也可以生产b 产品,当选择生产a 产品的时候,就有可能要放弃b 产品,或者当选择增加a 产品的时候,就要减少b 产品的生产,所以,当选择某种产品的时候,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而且当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种产品中所获得的收益时所放弃生产另一种产品带来的收益,也是机会成本。那么一种资源可能有三种四种五种甚至n 种用途,选择了其中的一种,那么放弃的里面最好的那种选择所带来的利益就是需要付出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对于机会成本呢需要把握以下下几点:首先,机会成本不同于实际成本,它不是在做出某项选择时所支付的实际费用,而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其次,机会成本并不完全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其他人的选择也会给你带来机会成本。譬如,某个周末你和朋友A 约好聚餐,之后另一朋友B 也约你去聚餐,但是因为你有约在先,只能拒绝了。所以此时去赴朋友A 约会的机会成本即为放弃掉朋友B 的约会,这个很容易辨析。但是如果在聚餐前一晚,朋友A 突然通知你他有事不能赴约,这样给你带来了一些损失。有哪些呢?由于A 临时决策,使得你不能赴约,享受美食,而且之前你也为此放弃掉了朋友B 的邀请,所以因为朋友A 的选择,使你承担的代价除了原来放弃掉的朋友B 的邀请外,还需加上不能享受与朋友A 共同享受美食给你带来的满足度。最后,机会成本是经济主体做出决策时所放弃的最好收益的那种选择。譬如现在拿出100万进行投资,可以投资实业,可以投资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基金、期货、黄金等,当然如果不进行投资,也可以将其存在银行里获得利息,这里就有许多种选择。如果选择投资实业,就必须放弃掉其他各种选择,而其他各种选择都会给你带来收益,而在这些收益中最高的那个就是选择做实业的机会成本。而如果把实业投资也好金融投资也好看成一个整体就是投资,投资的收益即利润,而不投资存在银行获得收益就是利息,则这个利息就是在进行投资时,不得不放弃的代价,也就是利润的机会成本。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人民银行经常会通过调整利息率,来影响投资行为。当认为市场过热的时候,会调高利息率,使得投资的机会成本增加,从而减少投资行为,防止市场继续过热。当认为市场低迷的时候,就会调低利息率,降低投资的机会成本,鼓励投资行为,促使市场尽快从低迷中恢复过来。 二、例证分析 为了能够更清晰的明晰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上的费用或损失,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说明。比如说现在你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你获得了某天免费去影院观影的优惠券,巧的是,当天有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要经过你所在的城市,你很想和这位朋友见一面。不管怎样选择,从其中之一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是以放弃另一个为代价的,所以说放弃的那个选择给人们所带来的愉悦,就是人们选择看演唱会或去见老朋友的机会成本。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许人们会说,这个无需选择,肯定会去选择见老朋友。实际上此时并非是无需选择,而是因为这两个选择给你带来的心理满需程度是极度不对等的,所以人们才会不假思索的就能给出答案。现在换个情况,你面临着两种休闲方式的选择,一个还是你获得了能够在某天免费观影的优惠券,同时还获得了某个KTV 的5折优惠券。那你该如何选择当天的休闲方式呢?这就需要了解各自放弃另一种休闲方式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了。假如,观影的电影票价是60元,而这部电影对于你来说是期待很久的,你的心理价位是80元。现在如果你选择去看电影,并不需要任何现金性支出,却可以享受价值80元的视觉享受。所以如果你选择去KTV 则放弃掉了价值80元(这里注意,不是60元,机会成本是一种观念的费用或损失)休闲活动,也就是说你选择去KTV 的机会成本是80元。那么如果选择观影的机会成本是多少呢?假如KTV 正常价格一小时是60元,现在优惠价格是30元(5折优惠),但是你愿意承担的心理价位是50元。这样的话,每消费一小时,你需要付出的货币成本是30元,但却能享受价值50元的休闲,总代价为20元。所以如果放弃KTV 的休闲活动,则每小时的代价为20元,即放弃KTV 的机会成本每小时为20元。那么你是选择看电影是去KTV 呢?刚才已经分析过选择KTV 的机会成本为80元,而选择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一个小时是20元,两个小时是40元,当消费时间超过四个小时的时候,你的机会成本就会超过80元,所以四个小时是个临界点。只要你消费不超过四个小时,看电影的机会成本会更小一些,而KTV 的机会成本更大一些,选择看电影应该更合适一些。所以你是选择去看电影还是去KTV,还有需要确定你准备消费几个小时的KTV。三、小结实际上每个人随时都会面临着选择,只要面临选择,就会有机会成本,而选择的基本原则,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实际上已经总结过了,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权取其轻。

1-机会成本

1.机会成本| 放弃掉的鱼,是选择熊掌的代价?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料的大脑万里挑一,欢迎来到老路用得到的商学课,今天呢是第一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微观经济部分,那在我看来经济学就是一门研究用户心理的科学,作为微观经济学的开篇哇,我们先来聊一聊机会成本这个概念,有朋友曾经就跟我开玩笑了,他说“老路啊,你可能是读了这个世界上最贵的MBA”我说“唉,不对呀,就学费而言清华MAT GLOB这个项目吧不算便宜哦,但是也绝对算不上世界最贵,上学这两年呢,我这个花费呀也就是学校里吃食堂,泡图书馆,我平时的交通工具都变成了二手自行车了,我这个花费可能跟个普通大学生差不多呀,怎么就变成最贵的呢”那同学就说了:“你读的是全日制,你要上学呢,就不能工作,你这两年的工资、奖金也得算上你的成本呀!”我一合计,唉,有道理哦。学费呢并不能完全代表我上MBA所放弃的东西,这个计算方法呀忽略了我上学最大成本,时间,你看当我把两年时间用来听课,泡图书馆写论文,对吧,我就不能把同样时间用于工作,那一般的为了读书而放弃的工作就是每一个职场人的放弃工作重回的最大代价,何况我辞掉工作的时候啊,还放弃了价值上亿的期权呢,我曾经算过一笔账哦,如果我的一个同学范懒了,某一节课没去上折算下来大概损失个500块钱左右,如果我算上所有的机会成本逃一堂课我损失多少钱呢?我相当于损失15万6,各位15万6什么概念呀?一平米北京的学区房就这么出去啦,这也是我当年读书的时候哦,每一堂课也不敢逃,每天至少6个小时泡图书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穷啊。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呀,而每个人拥有的时间呀、金钱呀、社会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通常我们为了要得到某一样东西,一般我们都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东西,那在经济学里呢,为了一个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另一个东西,就是我们为当前这个选择所的机会成本,有人这样描绘机会成本,他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放弃掉的鱼就你选择熊掌的代价。对于机会成本的理解呢很垫于我们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了,比如说在投资领域,比如你投了一笔钱,投了10万块钱,一年之后呢我原封不动的还你10块,那么你是没赔没赚吗?如果你懂得了机会成本概念,你一定马上就明白了,我一定是赔了,这10万块钱投资其他标的可以赚到的固定收益,举个例子,比如你这笔钱投银行理财产品是吧,拿一年5%的年化收益,那么在这个case中你相当于损失了10万块钱的5%,也就是多少钱呢,对5000块钱,通常来说在金钱大路啊懂得一点投资理念的同学一般的可以把自己的投资收益呢弄到8%-10%左右,当然啊,这个数字因人而异,差别非常大每个人差距非常大,那因此呢咱们假设哦,假设你可以把你自己的年化收益稳定在8%以上,那么你的每一分钱就有8%的机会成本呢?换言之哦,任何一笔你的投资没有赚到年化收益8%你自己是不是就可以理解为赔了呢? 理解机会成本哦,我们需要记住下面这3个词,分别是:所有、最大和必然,第一个词呢叫所有,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没有意外,比如额,你出国旅游,出国十几天,车停在家里十几天没有租给别人开,你的家没有挂在LEV上帮你赚钱,这些看是没有成本的事哦,其实本质上也都属于几乎成本的一个部分,那有人说了,我自己的房子我天天自己住从来不出屋,我没有几乎成本了哇,其实还是有的是吧,你选择自住的那个机会成本是什么呢,你把这房子租给其他人获得的其他收入,所有的选择都有机会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世上没有什么真正的免费的午餐。那第二个词呢叫最大,你看哦,老路些用得上的商学课的文章,为了能把这个逻辑呢说得深入浅出,还必须把这个内容控制在7分钟左右,因此呢需要非常自虐的反复推敲这个文字,一篇文章呢我至少需要4个小时,而这4个小时呢,我操盘一个大项目,对吧,比如我在马路边给手机贴膜对吧,这个互联网大科技贴膜,我赚200块钱,那么我写文章的机会成本就是多少呢,就是唉对200块,那么如果我不贴膜,我在路边表演,胸口碎大石,反正这个大石碎胸口也行吧,而不管怎么样只要能多赚一点,我可以赚300块钱,假设,那么我的机会成本就变成了300,我们发现呢我不做这件事,我们可以做其他的100件事,我的机会成本呢必须是这个决策呢放弃的那些最高的最大的那个代价,而不是

机会成本的含义

机会成本小的具有比较优势。简单的讲,可以理解为把一定资源投入某一用途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例如:你购买一套房屋全部用于居住,则不能再出租获利,也就是居住的同时也失去了用于出租等获利的机会;反过来说,你若出租,你则不能再居住。 机会成本主要应用在投资过程中。在投资决策中,放弃次优方案而损失的“潜在利益”,是选取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机会成本英语为:opportunity cost。名。不可数。进行一项投资时不得不放弃另一些投资,这些投资的最大获利就是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选择投资和放弃投资之间的收益差是可能获取收益的成本。如投资者仅有一份资金,投资股票时必须放弃国债与基金。假如国债投资收益为1万元,基金投资收益为2万元,而股票投资收益为3万元,则股票投资的机会成本是2万元,国债投资的机会成本为3万元,基金投资的机会成本也是3万元。 更加简单的讲,就是指你为了从事某件事情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我们常拿融资租赁和贷款比较谁的融资成本高?如果不把机会成本加进去的话,可能会得出一个不正确的结论。比如人们通常感觉融资租赁的融资成本比银行贷款高。出现这种认识错误的主要在于没有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 首先从利率上说租赁公司的资金是从银行来的,因此融资成本一定比银行高。但从机会成本考虑就不一定了。银行贷款是以资金占用作为标的的。融多少资金,就可以算出有多大的成本。融资租赁是以租赁物件的标的为基础计算成本的,有些厂商租赁打出“零”利率的口号,实际上是一种促销手段。天下没有免费的宴席,从物件的采购上早已把利息提前纳入销售价格中去了。 因为上述原因,和租赁公司谈利率,实际上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上可能会遇到利率问题,但不是租赁公司给出的利率,而是租赁公司的收益率。是用来财务处理的,不能真正地反映融资成本。 第二个概念是银行的利率比租赁公司高。因为银行的利率不能随意加减,有政策限制。租赁公司的利率可以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来确定,有政策支持。但是,银行的政策现在也开始变化,实际上贷款利率已经是上不封顶。对于信用稍差的企业,银行贷款的利率也不会低。融资租赁因为增加了一道物权保障,也是做银行的次好项目。从利率上看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因为银行要做这种项目也要很高的利率。 第三融资租赁项目的操作程序要比银行贷款公开的多,申办程序要简单一些,谈判各方的地位要平等一些。请客吃饭,回扣等桌下交易要少一些,成交时间要快一些。如果把提前投产带来的效益算进去,使用融资租赁的机会成本比银行贷款要小的多。 第四是融资租赁在税收上有独特的好处,是任何融资方式都得不到的。加上审批过程简单,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融资租赁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选择中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由于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的收益。又称择机代价或替换成本。它反映不选择最佳方案或机会的“成本”。或者说是因选择某一经营项目所牺牲的另一机会可获得的利益。例如:在生产要素供应有限,要生产一种产品,就不能生产另一产品的情况下,生产这种产品的机会成本,就是指放弃另一产品的收益。又如:某人决定开设一家小型杂货店,开店需要投资购买商品和经营设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经营。对该人来说,开店的机会成本是,他开店所需投资用于储蓄可得到利息(或把所需投资用于其他用途可得到的收益),加上他不开店而从事其他工作可得到的工资。生产(经营)能力已经充分利用或接近充分利用的时候,或者当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供应不足的时候,机会成本对正确决策有一定意义。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西蒙曾说过:决策时选择出来的最优的方案只有一种,而其他的可能方案虽不及最优的方案理想,但如果采用也能带来效益的,放弃这些方案就势必失去这部分效益,因而决策中将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其他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效益称为选择该方案的机会成本。 可见,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与所作的选择有着千丝百缕的关系。机会成本并非会计学意义上的成本,而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人们计算机会成本一般只是为了找到最佳的要素组合,从总体上得到最大的利益。我国也有一个与盖茨类似的不愿意上大学的例子,那就是姚明。姚明同火箭队签订了5年的合同,火箭队付给他的薪酬是7000万美元,加上他平时代理的广告收入,据说他的年收入已突破1亿美元,但是如果他选择去读大学的话,这些收入很可能都会失去,也就是说,与在NBA打球相比,他选择上大学的机会成本要大得多。 机会成本不仅仅是名人作出选择时才会用到的,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选择就需要计算机会成本,因此,这是一个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的经济学概念。人们在决策时,经常会比较各个备选项的成本和收益,只有所获利益高于成本,人们才更倾向于采取行动。 人们的所谓理性选择,就是以机会成本为权衡做决策。当你决定要不要换一份新工作时,你就得拿新工作和其他条件与现有工作的收入和条件去做对比。因为你的现有工作的报酬是你选择其他新工作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大,选择空间就越小,选择也就越难。许多人终生动弹不得,就是因为机会成本太大。许多人一生最终碌碌无为,就是因为舍不

关于机会成本的理解

你的选择是最优的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选择,选择走哪条路,选择上大学还是打工,选择一件衣服还是一本书,甚至过年了,我们是选择回家过年还是出去打工挣钱,如果我们回家了我们享受了与家人团聚的乐趣,却失去了外出打工所挣的钱。这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的体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来说,当一个社会或一个一个企业用一定的经济资源生产一定数量的一种或者几种产品时,这些经济资源就不能同时被用于其他生产用途上。这就是说,这个社会或这个企业所获得的一定数量的产品收入,是以放弃用同样的经济资源来生产其他产品时所能获得的收入为代价的。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一般的,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从个人角度分析,对于一件事,不同的抉择都有不同的机会成本。例如,寒假到来了,同学们都在考虑要回家过年还是外出打工,还是留在学校学习。这是三种不同的选择,所带来的效果也不一样。如果其中一位同学选择回家过年,那么他将享受到与家人,朋友团聚的乐趣,而他将失去外出打工所获得的经验和收入报酬,他也将失去留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我们假设这三种选择都获得一个收入报酬,假如这位同学选择了回家过年,那么他回家过年的机会成本就是他外出打工或留校学习的所获得最大收入报酬。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选择可以直接用货币来度量,而有的选择却不可以直接用货币度量,比如回家过年和亲人团聚带来的快乐。但是在上例中我们假设他们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但是他们所带来的收入效用的大小却与每个人不同的观念有关,比如同学1认为亲人最重要,那么对于他来说回家过年带来的收入报酬最大,而同学2认为留在学校学习最重要,因为他认为现在学习是为将来更好的生活做准备,所以对于他来说留校学习获得的收入报酬最大,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观念就认为哪种选择比另一种选择带来的收入报酬大,应根据具体的人具体的事来做出判断。 对于机会成本中,我们说它是我们放弃的所有的其他的选择的中的最大的收入报酬,假设我们已经做出了选择A,那么在剩下的其他抉择中选择最大的收入报酬做为选择A的机会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考虑完全我们所有的选择。有时候我们分不清什么是机会成本什么不是。比如,看电影时,付了钱发现电影不好看,电影票的钱是已经花出的钱不算机会成本,如果你后悔买票,那么你现在的选择是继续看下去还是离场,如果继续看下去,那么你的机会成本就是离场所带来的收入报酬,而不是你花了多少钱买的电影票。 现在我用一个例子在阐释一下我所理解的机会成本,假设我现在面临三种也只有这三种选择A、B、C,A是考研继续深造,为将来更好的工作生活做准备;B是工作开始挣钱,减少自己带给家里的负担,减轻父母的压力,另外还能获得收入报酬;C是出国留学,为自己镀金。假如我选择A,那么我将继续需要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65814

1.当人们的平均收入增加20%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30%,计算需求收入弹性,并说明这种商品是正常物品还是低档物品,是奢侈品还是生活必需品。(2)从其收入弹性为正值来看,该商品是正常商品;由于其收入弹性大于一,故该商品为奢侈品。 2.社会原收入水平为1000亿元,消费为800亿元,当收入增加到1200亿元时,消费增加至900亿元,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解:(1)边际消费倾向MPC=△C/△Y=(900-800)/(1200-1000)=0.5;(2)边际储蓄倾向MPS =△S/△Y=(1200-900)-(1000-800)/(1200-1000)=0.5。(也可以用1-MPC得出) 3.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0.15,现价格为1.2元,试问该商品的价格上涨多少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解:(1)已知Ed=0.15,P=1.2,根据计算弹性系数的一般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上式,该商品的价格上涨0.8元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4.如果要使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从6%提高到8%,在资本-产量比率为3 的前提下,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储蓄率应有何变化? 解:根据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公式:已知C=3,G1=6%,G2=8%,将已知数据代入,则有:S1=3×6%=18% S2=3×8%=24% 因此,储蓄率应从18%提高到24%。 11.已知某国的投资函数为I=300-100r,储蓄函数为S=-200+0.2Y,货币需求为L=0.4Y-50r,该国的货币供给量M=250,价格总水平P=1。(1)写出IS和LM曲线方程;(2)计算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利息率; (3)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政府购买增加10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多少? 解:(1)IS曲线:300-100r=-200+0.2Y LM曲线:0.4Y-50r=250(2)求解:300-100r=-200+0.2Y 0.4Y-50r=250得到:Y=1000 r=3 (3)C=100,则IS-LM方程 为 100+300-100r=-200+0.2Y 0.4Y-50r=250解得:Y=1100,因此,国民收入增加100。 12.某国的人口为2500万人,就业人数为1000万人,失业人数为100万人。计算该国的劳动力人数和失业率。 解:1)劳动力包括失业者和就业者,即该国劳动力为1000+100=1100万人。2)该国失业率为:100/1100=0.09,即9% 13.某人原为某机关一处长,每年工资2万元,各种福利折算成货币为2万元。其后下海,以自有资金50万元办起一个服装加工厂,经营一年后共收入60万元,购布料及其他原料支出40万元,工人工资为5万元,其他支出(税收、运输等)5万元,厂房租金5万元。这时银行的利率为5%。请计算会计成本、机会成本各是多少 解:1)会计成本为:40万元+5万元+5万元+5万元=55万元。2)机会成本为:2万元+2万元+2.5(50万元×5%)万元=6.5万元。 14当自发总支出增加80亿元时,国内生产总值增加200亿元,计算这时的乘数、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 解:(1)乘数a=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自发总支出增加量=200/80=2.5。(2)根据公式a=1/(1-c),已知a=2.5,因此,边际消费倾向MPC或c=0.6。(3)因为MPC+MPS=1,所以MPS=0.4。 15.根据如下资料,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项目金额(亿元)项目项目金额(亿元)耐用品支出 318.4 劳务 1165.7厂房与设备支出 426 进口 429.9政府购买支出 748 公司利润 284.5工资和其它补助 2172.7 出口 363.7所得税 435.1 居民住房支出 154.4 非耐用品支出 858.3 企业存货净变动额 56.8 解:GDP=C+I+G+(X-M)=(318.4+858.3+1165.7)+(426+154.4+56.8)+748+(363.7-429.9)=3661.4 16.假设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α=0.5,β=0.5,劳动投人量为16,资本投入量为400,总产量为200,则技术系数是多少? 解: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般形式是Q=f(L,K)=ALαKβ。本题求A,A=Q/LαKβ=200÷(160.5×4000.5)=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