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走进艺术咏歌生命

(社会版)

今年新学期开学伊始,上海中小学教育历史上第一个艺术类综合性课程标准——《上海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标准》)正式颁布。在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的领导下,在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师、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相关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数年的酝酿、调研、撰写、修改,这一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终于完成。《标准》也将成为本市中学艺术课程教材编写、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的依据。

长久以来,音乐课、美术课是中小学艺术教育基础课程,是中小学生接受艺术教育的主要渠道,艺术分科课程是中小学艺术课程的主要课程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文化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以及艺术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的整体素养的价值日益凸现,人们期待艺术教育在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继续保持与发展音乐、美术课程的优势的同时,上海市中小学艺术课程教学改革从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结构入手,设计出从基础分科到综合拓展的12年一贯合分一体的艺术课程系统:一年级至七年级,设置分科的《音乐》学科(一、二年级《唱游》,三至七年级《音乐》)和《美术》学科;八至十二年级设置综合的《艺术》学科,充分发挥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各自的优势。

为什么要构建新的艺术课程系统?在新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学生艺术文化素养将得到哪些方面的提高?学生艺术学习方式将会产生何种变化?教师教学观念会产生何种变化?为了使学生、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新课标,提高学校艺术教育质量,在此市教委教研室对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作必要的说明。

一、亲近艺术提高素养

面向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的素养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全面提高,是全社会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加强艺术教育就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作为人类的文明的结晶、人类文化的载体、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其育人价值已越来越得到确认。美国学者比斯莱认为:可以把文化产品分成基本的两大类,一类是艺术品,一类是技术产品。技术产品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帮助我们克服这个无情的甚至敌意的社会给我们造成的种种困难和障碍。但是,艺术却满足了我们另一种更基本的需要:使我们感到这个世界就是学我们生活的家园。也就是说,他不仅使得这个世界可以居住,而且使它显得更加可爱和友好。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为人类幸福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仍在,学生偏科学习状况并未彻底扭转的情况下,重视、加强艺术教育,让学生亲近艺术,让校园里多些欢歌笑语、琴棋书画,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发展多元智能、健全人格,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亲近艺术、提高素养不仅仅是一句空话。只要我们多加观察就可以发现,热爱艺术的人大多是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善于探索的人。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这样一个热爱艺术的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李岚清同志承担者繁重的国务管理工作。但在繁重工作期间,他仍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爱好。最近出版的《李岚清音乐笔谈——欧洲经典音乐部分》是他多年来潜心欣赏、研究西方经典音乐的成果。对于音乐教育的价值,他在书中序言中这样写道:“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而且能够启发创意,有助于提高表达自我感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世界文化不断加强的交流与合作的形势”。这段话对于每一位校长、家长、教师理解艺术教育的价值是极其有益的。

艺术教学不但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着的独特的价值,而且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方面与科学教育相辅相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正道博士将科学与艺术完美统一的身体力行者。他在演讲中曾多次提到“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的观点。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期间,他和著名画家吴冠中共同推出了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江泽民同志在观看展品后表示:“艺术和科学在很多方面可以相互交融,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科学发现和科学精神,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也可以增强人们的科学精神”。试举以上两个例子想说明一个问题,学习艺术、热爱艺术非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相反会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为了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能够亲近艺术、终身与艺术为伴,从艺术中感受到生命的真谛,从艺术中探索人生价值,我们的学校领导、艺术教师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成为中学艺术教育的促进者。每一位中学生则应该从自身发展出发,正确认识艺术学习的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艺术课程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充盈着生命活力的人。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

中学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为帮助学生丰富艺术审美经验、提升人文素养、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增强爱国主

义精神、完善人格品质而构建的一门具有综合性质的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二、范例切入整体感悟

课程综合化是二期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中学艺术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并不是简单地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建筑等艺术门类的教学内容拚贴、叠加在一起。而是根据各门类艺术课程内容的内在相关性以及审美价值的内在关联性,将各门艺术课程内容综合在一起进行设计。在同一个范例主题下,各门类艺术之间、艺术与相关文理科课程之间、艺术与自然、社会之间形成整合关系,帮助学生了解艺术的完整图景、进入综合性的审美体验、初步形成整体性的文化艺术观念。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

艺术课程内容以“艺术范例”为载体进行整体设计。艺术范例是基于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事件等具体内容的,包含丰富的社会、自然、人

文信息,具有明确主题的艺术教学载体。——课程内容设计

在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设计中,示范性地设计了一些艺术教学范例:

具体而言,艺术范例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由哪些呢?试以初中阶段(8~9年级)中艺术教学范例主题“青春校园”为例。

范例主题说明:

校园是青少年学生成长之地,是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汇合之处。通对校园主题艺术资源的认识和艺术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感受到校园中的艺术美;并能通过自己的想象,运用艺术表现的各种手段,创造生机蓬勃的校园氛围,激发良好的精神状态。

核心概念:青春活力校园文化表现与创造设计对比与均衡

涉及的艺术门类:音乐、美术、舞蹈、电影、建筑与装饰、服装等等。

学习内容与活动方式:

*演唱校园歌曲、听赏以青春为题材的器乐作品。

*欣赏、学跳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集体舞,或健身舞、踢踏舞、街舞等。

*观赏、评价陈列在校园内的绘画、雕塑以及其他装饰性装置

*校园园林欣赏与评价

*观看描写中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电影作品(例如:《男生贾里》等)。学习写作影视评论。

*艺术语汇学习:对称、对比、均衡以及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略)。

以上的艺术学习内容和活动均建立在“青春校园”这以艺术教学范例所提供的艺术学习平台之上。通过上述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学习用艺术的眼光看待自己身处的校园环境、感受校园的艺术文化氛围,表现当代中学生的丰富的、蓬勃向上的精神世界。学生在1~7年级中所获得音乐、美术分科艺术学习经历的基础上,拓宽了艺术实践途径。除了继续深化音乐、美术的学习之外,还涉及了舞蹈、戏剧、电影、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学习。综合性的艺术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艺术感知、体验更加丰富。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视觉、听觉、运动觉等感知系统,多元智能得到更有效地开发。在中学生仍被各种科目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来,仍被高度重复的题海困扰的今天。重视并加强以范例切入,加强学生整体性艺术感悟的艺术课程改革试验,对于平衡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是非常必要的。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

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与发展是建立在多元智能相互融合的基础上,艺术课程的实施要注意连通各艺术门类,并渗透其他学习领域的相关内容,

引导学生开展艺术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学习。同时,学生艺术素

养的提高是以其对艺术的听觉、视觉、运动觉的感知行为与体验为基础。

因此,中学艺术课程要充分提供艺术实践的体验空间和探索机会,让学生

在艺术体验和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艺术学习的乐趣,增强艺术学习的欲望。

为此,艺术课程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加强情感体验、技

能获得、设计创作、合作交流等环节,优化课程的实施过程。

——课程理念

艺术课程的综合性是一个系统化概念。艺术的综合既有一门艺术中的各个表现要素的综合,也有各个艺术门类间的综合,又有艺术与其他相关

社会、自然、科技的综合。艺术学习训练的综合性,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密

切关联决定了艺术学习训练方式的多样性、丰富性的特点。例如:配乐诗

朗诵、即兴歌舞表演、小品编创与表演、自拍DV、绘画题诗、校园装饰

小品设计与制作、校服设计与服装表演、网页设计与制作、艺术作品展示

交流会、双语艺术表演与展示、社区联欢会等都是综合性艺术学习训练的

具体实践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课程与文理课程具有广泛的内在关

联性。在艺术范例学习中,应鼓励学生结合范例主题,搜集相关的文学、

历史、地理、科技方面的信息与资料,在更加宽广的文化、科学背景下展

开艺术学习活动。——学习训练

三、尊重选择分享经历

艺术学习经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之一。艺术学习经历的产生与发展与学生的个性特征、个人兴趣爱好、家庭与社会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各种学习经历中,艺术学习经历最为自然地伴随学生的成长而产生。在学会说话前,孩子高兴时就会咿呀“歌唱”、手舞足蹈地“舞蹈”;在墙上、纸上涂抹是每个孩子的最爱,儿童画是孩子艺术想象力的无拘束的展现。孩子长大了,在父母的安排下一部分孩子学乐器、学绘画、学舞蹈、学演戏,接受了专业性较强的艺术训练。加上已有的1~7年级的学校音乐、美术分科学习经历,学生在进入中学艺术课程学习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艺术学习经历。尽管艺术经历的丰富程度应人而异,但他们已有的艺术经历是实施中学艺术课程教学的最宝贵的课程资源。然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各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尤其从初中开始,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大大增强。在艺术学习方面,逐步形成对某种艺术门类的偏爱,某种特定的艺术能力会增强——有人喜好歌唱、奏乐、舞蹈、戏剧表演;有人擅长造型艺术,如绘画、工艺、雕刻、摄影等等。不断发展的艺术经历,为学生在中学艺术课程学习中合作性地参与艺术学习,分享、交流各自艺术经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中学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除了每位学生均要完成的基础型艺术课程学习任务之外,还要留有空间与时间开展拓展型、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艺术爱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运用合作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仍以艺术范例“青春校园”为例。在实施基础型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从给予学生选择、发挥学生特长、突破课堂时空限制诸方面入手,开展艺术课程教学。具体可以有以下拓展型、研究型学习内容:

*参与美化学校环境的方案设计工作;

*参与校园网网页的艺术设计与改造;

*进行校歌创作。设计音乐化的校园铃声;

*尝试校园集体舞的创编;

*策划校园艺术节的活动方案;

*设计教室绿化角;

*编写、拍摄以“青春校园”为题的短片(或排练戏剧小品)

此类在艺术教学范例范围内的拓展型、研究型艺术课程学习。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以及发挥各自艺术特长的机会。在与他人合作(可以同学合作、和学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合作、和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获得艺术感知、表现、体验、创造的满足感,并与他人分享经历。

《标准》相关内容链接:

学生对艺术兴趣与需求客观存在着差异性,中学艺术课程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其不同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支持每

位学生提高艺术兴趣,发展艺术特长。为此,课程设计要注意围绕一定

的艺术主题,尽可能将多种门类的艺术融入课程中,提供不同指向与不

同层次的艺术模块课程,允许学生通过不同的艺术学习经验而达到提高

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共同目标。——课程理念

教材的编排,应留出学生交流的空间,设计适合中学生的研讨课题;

对于较大篇幅的综合性艺术作品,应明确重点片段和操作的可行性,以

便为拓展性、研究性学习留出适当的空间;所选作品的总量与篇幅应充

分考虑到供学生选择的可能性和课内外互补的可行性。——实施意见

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定艺术潜能,都有自己的艺术爱好。有些学生爱动,喜欢唱歌、跳舞、演戏。有些学生喜静,擅长绘画、制作、设计。在艺

术范例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艺术学习意愿,给予学生表现与发展个

人艺术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性学习中,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地发

展艺术特长,同时学会以赞赏的眼光来对待伙伴的学习成果,在合作交

流中达到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艺术学习训练目标。——实施意见

创建中小学艺术课程,是上海市中小学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但是,从世界范围内看,艺术课程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很少。上海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的编制完成,是上海市中学艺术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界人士共同合作和努力的结果。相信在广大市民群众、广大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的实施会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艺术的滋养下,学生的生命之花将盛开得更加绚丽。

【教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教案(一) 【第一部分】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最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 (社会版) 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 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

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版)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4) 一、总目标 (4) 二、学段目标 (5)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6) 第三学段(7~9 年级) (6) 一、数与代数 (6) 二、图形与几何 (8) 三、统计与概率 (12) 四、综合与实践 (12)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3) 一、教学建议 (13) 二、评价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24) 附录 (26) 附录 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26) 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26)

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按以上思路具体设计如下。 (一)学段划分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 年级)、第二学段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简要)

2013年人教版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目录(最新 版)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3) 一、课程性质 (3) 二、课程基本理念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 一、总目标 (7) 二、学段目标 (8)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9) 第三学段(7--9年级) (9) 一、数与代数 (9) 二、图形与几何 (12) 三、统计与概率 (17) 四、综合与实践 (18)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9) 一、教学建议 (19) 二、评价建议 (25) 三、教材编写建议 (3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5) 附录 (38) 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38) 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39) 第一部分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 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 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 廖 虹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廖虹 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一、课堂的探究艺术。 就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探究是过程,也是目的。让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并形成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刚才激烈的讨论,同学们的思路都打开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就研究一下,我们将怎样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中出现了许多数字,我想把它变成一节数学课。” 有的学生说:“这篇课文描述很美,可以把它上成一节有关‘桥’的美术课。” 有的学生说:“文中涉及到的桥经历了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而不衰,一定符合力学的原理,应该把它看成一节物理课。”面对如此多的设想我惊呆了,这就是我们的中学生,他们就是天才。我深感到自己才疏学浅,简直有些招架不住。抓住这个时机我说:“大家能注意到学科之间的融合,说明你们的思路很开阔,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说明课文中的某些部分吸引了你,这就是我们学习的良好开端。” 二、课堂的展示艺术。 有人说,课堂展示就是“摆样子、花架子”。就是把学生课前寻找的冗长的资料,或提前画好的画,拿到课堂上学生针锋相对,唇枪舌剑一番,而老师则毫无原则的一律称“好”。根本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我却认为课堂展示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记得在《雷电颂》一课的课本剧表演时,学生们把我们在七年级时一次“综合性学习”用过的“京剧脸谱面具”也派上了用场。使“东皇太一庙”大殿内的各路神仙粉墨登场,把演出推向了高潮。语文课是一门语言艺术的课,它能够综合许多研究领域的知识,同时也是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学生的大胆想象、适时展示,可以使语文课上得更加有声有色。这就是艺术的所在。艺术就在我们身边。要想激发学生的展示欲,教师就要有一整套科学、民主、独具个性的语文展示艺术。课堂上,即使学生的展示肤浅,甚至可笑,教师也应当热情地鼓励、引导。这样,教师不仅在教学生学,而且向学生展示了一种虚心诚恳、民主宽容的人格风范。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深远的、终身的。 三、课堂的交流艺术。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哪怕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善意的暗示。也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每个人的心理上讲,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激励和赞赏。对于中学生更是如此。一次我在课堂上对一位不爱发言的学生说:“你上课的状态很好,老师能从你的眼神中看出来,你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难得的。你应该把你的思想展示出来。”这位学生从此积极发言,并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是设计了一节开放的语文课:带领学生踏春赏春,让他们充分交流。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离学校不远就有一处“北山公园”。山上有各种果树,到了春天就开满了各色的花,与朱自清笔下的“春花图”有异曲同工之美,学生置身于春天的气息中,呼吸着香甜的花香;领受着春风的爱抚;品味着人生的春季;感受着时代的春天……真有点“乐不思蜀”。第二节课是在多媒体教室上的,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并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几幅“春之图”,同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学生在直观地欣赏优美的画面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美妙,一下子就被课文的内容所吸引。之后,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次集体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共同完成“春之图”。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拿起彩色粉笔到前面展示自己,课堂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 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人教版)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 的含义(这里的 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 , ,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完整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 第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

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018年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7~9年级)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的含义(这里的a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3)能推导乘法公式:()b a + ()b a 22b a -=- ,()b a b a ab 222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 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 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 (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2、一次函数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浅谈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法灵活 首先,地理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以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重在引导、启发学生;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实践等多种学习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其次,教师要根据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差异,选择和运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用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兴趣 地理知识内容丰富多彩,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例如:高一地理第二章大气环境中的一些问题很吸引学生,教师借此机会对“霜冻出现在晴天的夜晚”、“红灯停绿灯行”、“晴朗的天空多为蔚蓝色”等生活中常识加以解释,创造地理意境吸引学生,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加以分析比较,揭示其间的共性与差异,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也可适当引入一些热点问题,如;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变暖、酸雨等,用课本的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语言魅力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指老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使用语言作为工具和学生交往,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地理教师的语言魅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上。首先体现在音准上,力求做到读音准确、标准。许多地理名词的读音不同于常用读音,例如:地壳(qiao)、龟(jun)裂等;其次体现在用词的贴切上,例如:地理术语“抬升”、“下沉”等,需要教师用精确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生获得准确的信

息,从知识层面上树立教师的威信。用丰富的知识吸引学生,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信息反馈 信息反馈是地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多种方式,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的听课情绪、神态等间接反馈的信息,从中推测和判断他们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是否满意、有兴趣,是否产生共鸣,便于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海数学课标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试行) 2004年7月修改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提供了刻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数量模型,提供了处理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断和证明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中小学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对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课程理念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应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上海市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公民提高数学教育程度创造了条件。数学课程要努力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于全体学生。

人教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2018年)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人教版 ) 一、数与代数 (一)数与式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 数与绝对值的方法,知道a 的含义(这里的 a 表示有理数)。 (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 为主)。 (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 方根。 (2)了解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 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5)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 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 单四则运算。 3、代数式 (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特定的问题查阅资料,找到所需要的公式,并会代入具体的值 进行运算。 4、整式与分式 (1)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数。 (2)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型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 1

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能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 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 ( 3)能推导乘法公式: a b a b 2 2 , a b 2 2 2 , 了解a b a 2ab b 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5)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能进行简单的分 式加、减、乘、除运算。 (二)方程与不等式 1、方程与方程组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2)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能解一元一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4)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5)理解配方法,能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函数 1、函数 (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3)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2

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的艺术 接到郑校长布置的任务,我就愁眉不展,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切入和各位同事们分享,还专门上网查了查教学艺术的概念,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教学规律和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我反复琢磨发现,教学艺术并不陌生,它其实贯穿于每个人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在每一节课中。今天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分享。 第一、情满课堂。二、爱满课堂。三、趣满课堂。四、律满课堂。 情满课堂,我认为这个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热情,二是激情。先谈热情,你对你所从事职业的热情直接决定你课堂的质量,你教学的成绩,以及你生活的幸福指数。以我为例,我当初进入这个行当,是真心热爱教育事业。我们一家人都在医院工作,我当初考学时,爸爸多么渴望我能传承他的衣钵,做个医生。我却固执地选择教师这个职业,他们的建议我丝毫听不进去,就是单纯地热爱这个工作。初次来到城关中学,我接了一个学期的政治课,天天泡在教室,让学生给我过关背书,那可是六个班的教学任务,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我还让学生整理课堂笔记,给他们逐一批改、逐一点评。我的热情让我的政治课教的风生水起,学生的政治成绩也一路飙升,学生最喜欢的老师调查我还名列榜首。这种情况被学校领导看到眼里,一致认为我是当班主任的料,因为我有足够的热情。2000年的下半年我就开始接语文课

和班主任,一直干到现在。这期间我曾经蹬自行车跑到阳阿乡找我同学听课评课,曾经牺牲周末时间,给学生义务补课,曾经同时担任语文、英语、地理课。虽然很累,但回想起这段岁月,还是最值得我向往的,因为“我将无我,不负学生”的信念一直都在,因为不计较名利得失,只是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这就足够了。现在的我年近四十,偶尔也抱怨过工作的辛苦,但我知道我骨子里对它的热爱,这种热情足以抵挡岁月的消磨。我热情,我快乐,带着热情走上讲台,你的讲台、你的课堂都会变得有温度。再谈激情。咱们学校之前有个教语文的王老师,有一次他听了我一节公开课,下课感慨到:同样是教师差别不是一般的大呀,人家苏金蕊上课浑身上下都是劲,声音抑扬顿挫,情绪饱满,学生的情绪怎么会调动不起来呢?我四平八稳的课堂,真值得反思。课堂需要倾注的是激情,这样它才会有生命,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真正地学有所获。 第二、爱满课堂。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是“导师”,是学生的主心骨。我们除了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他们在课堂上沟通,其实还在用肢体语言和他们进行无声的交流。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肢体语言也是演员的必修课程,我认为也是教师的必修课程。在这儿和各位同仁分享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数学课程标准的性质: 《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数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数学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它对数学教材、数学教育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其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其灵魂。 二、课程标准的特点: (1)体现素质教育观念(2)突破学科中心(3)引导学生改革学习方式4)加强评价改革的指导(5)拓展课程实施空间 三、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考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

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四、《标准》的前言部分: (1)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什么是数学?数学的作用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