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酸盐

磺酸盐
磺酸盐

磺酸盐(R—SO-3M+)

介绍

把在水中电离后生成起表面活性作用阴离子为磺酸根(R--S03)者称为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烷基磺酸盐、α-磺基单羧酸酯、脂肪酸磺烷基酯、琥珀酸酯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石油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甘油醚磺酸盐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重要和常用作洗涤剂的有下列几种。

重要产品

(1)烷基苯磺酸钠(LAS或ABS) 烷基苯磺酸钠通常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通式为CnH2n+1HC6H4SO3Na,其疏水基为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

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曲于烷基部分带有支链,所以生物降解性差,60年代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烷基组成部分不完全相同,因此烷基苯磺酸盐性质受烷基部分碳原子数、烷基链支化度、苯环在烷基链的位置、磺酸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及数目以及磺酸盐反离子种类影响而发生很大变化。

烷基苯磺酸盐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也是中国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烷基苯磺酸钠去污力强、起泡力和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①支链烷基苯磺酸盐(ABS) 当高级烯烃(如十二碳烯)与苯发生反应时,生成支链烷基苯,再与浓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得到支链型烷基苯磺酸,与碱(NaOH)中和后得到支链型烷基苯磺酸钠盐,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作用原理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比肥皂更易溶于水,是一种黄色油状液体。易起泡由于它的泡沫粘度低所以泡沫易于消失。它有很好的脱脂能力并有很好的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渗透和乳化的性能。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以及加热条件下都不会分解。与次氯酸钠过氧化物等氧化剂混合使用也不会分解。它可以用烷基苯经过磺化反应制备,原料来源充足,成本低,制造工艺成熟,产品纯度高。因此自1936年由美国国家苯胺公司开始生产烷基苯磺酸钠以来,迄今历经60多年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和生产者的重视,成为消费量最大的民用洗涤剂,在工业清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不足之处是用它洗过的纤维手感不好。皮肤与它长时间接触会受到刺激。它易在洗涤物体表面形成吸附膜残留在物体上,这种吸附膜在低温下不易被水冲洗去除。它起泡性好,因此在不希望产生泡沫的情况下又是不受欢迎的。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特别容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协同作用(把两种物质混

合后能产生比原来各自性能更好的使用效果叫协同作用),因此它常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无机助洗剂复配使用,以提高去污效果。

它在硬水中不会像肥皂那样生成钙皂沉淀,但生成的烷基苯磺酸钙不易溶于水,只能分散在水中使它的洗涤能力降低。使用时如果与三聚磷酸钠等络合剂复配,把钙、镁离子络合,就可以在硬水中使用而不影响它的洗涤效果。

支链结构的烷基苯磺酸钠由于难被微生物降解,对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从60年代中期,逐渐被直链烷基苯磺酸钠代替。

②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是由直链烷烃与苯在特殊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直链烷基苯,再经过磺化,中和反应制得的。典型代表结构为(对位)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它的性能与支链烷基苯磺酸钠相同,其优点是易于被微生物降解,从环境保护角度看是性能更优良的产品。目前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已全部是直链烷基结构的了。

(2)α-烯烃磺酸盐(AOS) 是α-烯烃与SO3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然后中和、水解得到的具有表面活性阴离子的混合物,成分较复杂,随工艺条件和投料量不同成分有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烯基磺酸盐

(R--CH==CH--(CH2)—pSOaNa)、羟烷基磺酸盐(RCH--(CH20)—pSO3Na)和少量二磺酸盐(R'—CH=CH—CH-(CH2)-SO3Na)或

R'—CH—(CH2)—xCH—(CH2)—ySO3Na。其商品名为。—烯烃磺酸盐,缩写AOS。

α—烯烃磺酸盐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洗涤剂,尤其是在硬水中和有肥皂存在时具有很好的起泡力和优良的去污力。由于它的毒性低对皮肤刺激性小以及性能温和的优点,在家庭和工业、清洗中均有广泛的用途。常用作个人保护、卫生用品、手洗餐具清洗剂、重垢衣物洗涤剂、毛羽,毛清洗剂、洗衣用合成皂、液体皂以及家庭用和工业用硬表面清洗剂的主要成分。

(3)烷基磺酸盐(AS和SAS) 烷基磺酸盐的通式为RSO3M(M为碱金属或碱土金属),R为C12~C20范围的烷基,其中以十六烷基磺酸盐性能最好。其中正构烷基在、引发剂作用下与SO2、O2反应得到的磺酸盐,分为伯烷基磺酸盐(AS)和仲烷基磺酸盐(SAS)两类。其中仲烷基磺酸盐结构式为

R--CH--R',缩写名称为SAS,国内商品名为601洗涤剂,是一种具,有很好水溶性、润湿力、除油力的洗涤剂。烷基碳原子一般为C14~C18,以C15~C16去污能力最强。其去污能力与直链烷基苯磺酸(LAS)相似,发泡力稍低,是配制重垢液体洗涤剂的主要原料。它的毒性和对皮肤的刺激性都比iLAS

低,生物降解性好。使用时常与醇醚硫酸(AES),α—烯基磺酸盐(AOS)复配,以弥补SAS在硬水中泡沫性差的缺点。可做个人卫生盥洗制品、各种洗衣物以及硬表面清洗剂。

(4)α—磺基单羧酸及其衍生物(MES) 它们的结构式为CH2一COOR',(R为长链烃基或金属离子)。α-磺基单羧酸本身不具有表面活性,但通过酯化或酰胺化生成的衍生物具有表面活性,如CH2—C--OC12H25等。其中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经磺化中和后得到的商品称为α-磺基脂肪酸甲酯,简称MES,通式为R--CH--COOCH3 。

MES是近年来开发生产的一种由天然油脂为原料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有利于环境保护,使用安全而且去污力强。其去污力随水硬度增加下降较少,因此在硬水中有很好的去污力,如在洗衣粉配方中用MES取代蚝LAS则在低浓度高硬度水中的去污力明显高于只用LAS 的配方。它还是优良的钙皂分散剂,它与肥皂配合使用可弥补肥皂不耐硬水会形成皂垢的缺点,因此它是液体皂的主要成分。MES起泡能力好。它对碱性蛋白酶、碱性脂肪酶的活性影响小,适合配制加酶洗衣粉。它对油污有很强的加溶能力,而且毒性低安全性好,因此是一种应用前景良好的新品种。但应防止其在碱性介质中水解失效。

(5)脂肪酸磺烷基酯(1geponA)和脂肪酸磺烷基酰胺(1gepon T) 商品名为伊捷邦A(1gepon A,洗净剂210)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典型代表物是油酰氧基乙磺酸钠

CH3(CH2)7CH=CH--(CH2)7—C—O CH2SO3Na。商品名为伊捷邦f(1gepon T又称FX洗涤剂,胰加漂T,万能皂,洗涤之王,209洗涤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物是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其分子式为

CH3(CH2)7CH-=CH(CH2)7C-CH2CH2SO3N。

Igepon A是由羟乙基磺酸钠与脂肪酸或脂肪酰氯反应生成的:

R一C—Cl+HOCH2CH2— SO3Na——>O CH2CH2SO3Na+HCl 其通式为

R1—C--O R2S03M。

Igepon T是由N—甲基牛磺酸钠与脂肪酸或脂肪酰氯反应生成的:

R—C—c1+HN一CH2CH2S03Na—>Rc—CH2CH2SO3Na+HCl 通式为

R1c—N—R3SO3M

当改变通式中R1、R2、R3、M四个可变因素时,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泡沫、润湿、洗涤性能会发生相应改变。

脂肪酸磺烷基酯(1gepon A)和脂肪酸磺烷基酰胺(1gepon T)最初是做纺织助剂使用的,特别是Igepon T系列产品具有对硬水不敏感、有良好去污能力、润湿力和对纤维柔软作用,并可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所以在纺织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中N—油酰基—N甲基牛磺酸钠是最重要的一种,用于粗羊毛、合成纤维以及染色布料的清洗,而且对纤维有很好的柔软作用。磺烷基酯和磺烷基酰胺两类产品是重垢精细纺织品洗涤剂,手洗、机洗餐

具洗涤剂,各种香波、泡沫浴,香皂的重要配方成分。通常用的是椰子油脂肪酸和牛油脂肪酸的磺烷基酯或磺烷基酰胺。其物理性质及表面活性见表7—7和表,7—8。

物理特性

表7-7 脂肪酸磺烷基酯和磺烷基酰胺的物理性质

①在35℃测定。

②克拉夫特点(Krafft Poin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温度较低时溶解度很小,但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加,当到达某一特定温度时,溶解度急剧陡升,把该温度称为临界溶解温度(又称克拉夫特点)以rk表示。

(6)石油磺酸盐是由天然石油馏分或化工反应所得高碳烃副产物经磺化、中和得到的,是多种烃磺化产物的混合物。石油磺酸盐主要用作发动机润滑油的清洁分散剂及起分污泥,保持金属部件清洁,降低酸性抑制锈蚀的作用。作这种用途的石油磺酸盐约占总产量60%。石油磺酸盐配制的金属清洗剂可有效地去除金属部件上的油污。

(7)其他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几种。

表7-8 脂肪酸磺烷基酯和磺烷基酰胺的表面活性

① 在35℃测定。

①琥珀酸酯磺酸盐按结构分为琥珀酸单酯磺酸盐和双酯磺酸盐。

AerosolOT(渗透剂OT)是最早问世的一种琥珀酸双酯磺酸盐,是优良的工业用润湿剂渗透剂。它是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脂肪酸单乙醇酰胺与马来酸酐生成的单酯经磺化得到的产品。它性能温和对皮肤、眼睛刺激性低、袍沫性优良,在个人保护用品中应用日益广泛。因原料充分、生产成本低并不产生三废,近年来得到很大发展。

AerosolOT化学名称为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钠。

②烷基萘磺酸盐典型产品如二丁基萘磺酸钠,俗称拉开粉,是纺织印染行业常用的一种渗透剂、乳化剂。

另有烷基萘磺酸盐的甲醛缩合物,商品名称为分散剂NNO。

③木质素磺酸盐是造纸工业中亚硫酸法制浆过程中废水的主要化学

成分。它的结构相当复杂,一般认为它是含有愈创木基丙基、紫丁香基丙基和对羟苯基丙基的多聚物磺酸盐,相对分子质量200~10000,是以非石油化学制造的表面活性剂中重要的一类。由于价格低,具有低泡性,主要用作固体分散剂、O/W型乳状液的乳化剂,染料、农药、水泥等悬浮液的分散剂,可加在石油钻井泥浆配方中控制钻井泥浆的流动性,还可作矿石浮选剂或水处理剂。

④烷基甘油醚磺酸盐(AGS) 其通式为ROCH2--CH—CH2SO-3M+,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 OH对酸碱稳定是有效的润湿剂,泡沫剂和分散剂,但由于价格高,使应用和发展受到限制。

另外,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有,净洗剂LS(净洗剂MA),化学名称为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钠,结构为是一种有优良净洗、发泡、对钙皂分散能力好的表面活性剂,易溶于水,耐酸碱和硬水,可作羊毛和蚕丝的洗涤剂。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的生物化学降解知识交流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的生物化学降解 杨龙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124) 摘要:大量的表面活性剂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污染了水环境。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最不容易降解,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本文对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的生化降解机理、影响生化降解的因素等进行了综述。LAS属于可生化降解型的有机物,但受到温度、pH值、LAS的初始浓度以及其它物质的影响。降解LAS的微生物之间也会产生协同或竞争作用。 关键词: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生化降解机理;影响生化降解的因素 The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linear alkylbenzenesulphonate YANG Long (The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Abstract: With the widely utilization of surfactants, people's life become more and more convenient, but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been severely polluted. Anionic surfactants are least likely to degrade among Surfactants, and the use of linear alkylbenzenesulphonate(LAS)is the largest than other anionic surfactants.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sm of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LAS was review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of LAS was also reviewed. LAS can be degraded by biochemical methods, which could be influenced by temperature, pH value,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LAS and other coexisting substances. Microbe in the degradation of LAS may be competitive or synergistic. Keywords: linear alkylbenzenesulphonate; the mechanism of LAS biochemical degrada -ti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ochemical degradation 根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数据可知,2009年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产销汇总知,表面活性剂产量总计为1264994.4吨,销售量为1093560.2吨。大量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废渣不可避免地排入了水体、土壤等环境,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表面活性剂在环境中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整个生态环境。 表面活性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比如洗洁精、洗衣粉、洗发水、沐浴露等合成洗涤剂,能够帮助人们清除污垢,但同时也造成了水体严重的污染。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很广。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即亲油性和亲水性,并能够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作洗涤剂,此外还用作乳化剂、分散剂、浮选剂、柔软剂、抗静电剂、防水剂等。表面活性剂按基团的解离性质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中降解速度顺序[1]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规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的限值为0.3mg/L,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规定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大于0.5 mg/L,一级B标准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大于1.0mg/L。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使用量最大的是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脂肪醇醚硫酸盐(AES)、烷基硫酸盐(AS)和α-烯基磺酸盐(AOS)这几类等,因而相应的有关生物降解性也就研究得多一些。其中AS在有氧条件下是降解速度最快的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然而在厌氧条件下AS难以降解。前人总结出当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链带有支链,且支链长度愈接近主链愈难降解。LAS的降解速度随磺基和烷基链末端间距离的增大而加快,烷基碳原子数在6~12范围内链较长者速度快。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成分及性能 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又称水剂清洗剂,一般是由表面活性剂、洗涤助剂和添加剂组成的; 一、表面活性剂 1.主要表面活性剂品种 表面活性剂是水剂清洗剂中的主要成分,通常使用的主要有以下品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使用量较少。这主要是由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和经济成本决定的 最早使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肥皂,曲于它对硬水比较敏感,生成的钙、镁皂会沉积在织物和洗涤用具的器壁上影响清洗效果,因此已被其他表面活性剂所取代。目前肥皂主要在粉状洗涤剂做泡抹调节剂使用,由于它易于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所以在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结合使用时,可起到“牺牲剂”作用,以保证其他表面活性剂作用充分发挥。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LAS) 由于有良好的水溶性,较好的去污和泡沫性,比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盐(ABS)的生物降解性好,而且价格较低,所以是目前洗涤剂配方中使用最多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其他一些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仲烷基磺酸盐(SAS)、α—烯烃磺酸盐(AOS)、醇硫酸盐(FAS)、—磺基脂肪酸酯盐(MES)、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虽然可以渭单独作为洗涤剂主成分,但通常是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配合使用。 其中仲烷基磺酸盐(SAS)水溶性比LAS好,不会水解广陛能稳定,常用于配制液体浙溜α—烯烃磺酸盐(AOS)抗硬水性、泡沫性、去污性好,对皮肤刺激性低牛因此多用于皮肤清洁剂。其中尤以含碳原子数在14~18的α—烯烃磺酸盐性能最好。 脂肪醇硫酸盐(FAS)是重垢洗涤剂中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去污力强的优点厂它的缺点是对硬水比较敏感,因此使用的配方中必须加螯合剂。 d—磺基脂肪酸酯盐(MES)是以油脂等天然原料制成的,生物降解性好,对人体安全,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品种,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二MES是一种对硬水敏感性低、钙皂分散力好,洗涤性能优良的新品种,缺点是会水解,使用时要加入适当稳定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兼有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在硬水中仍有较好的去污力,形成的泡沫稳定,在液体状态下有较高稳定性,因此广泛用于配制各种液体洗涤剂。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中使用最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它在较低浓度下就有良好的去污能力和对污垢的分散力,而且抗硬水性能好,具有独特的抗污垢再沉积作用。 过去常使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虽然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有类似的性能,但由于其生物降解性能差,目前在洗涤剂中用量正在减少。 烷醇酰胺配制的洗涤剂有丰富而稳定的泡沫,而且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有良好协同作、用,有利改进洗涤剂在低浓度和低温下的去污力,因此常做洗涤剂的配伍成分。 氧化胺水溶性好,与LAS配伍好,对皮肤刺激性低,有良好的泡沫稳定作用。缺点是热稳定性差,价格高,目前多用于配制液体洗涤剂。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虽然有良好的去污能力,但由于价格较高,目前只在个人卫生用品和特殊用途洗涤剂中有少量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性较差但柔软、杀菌、抗静电性能优良,因此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可制成兼有洗涤功能与柔软、消毒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 的生产技术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系 班级:精化1022 姓名:苏仕阳 学号:2010274218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的生产技术 产品简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是一类应用非常广泛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粉末,具有去污、湿润、发泡、乳化、分散、凝聚、脱脂脱墨等性能,可直接用于配制民用或工业用洗涤用品,已成为合成洗涤剂活性物的主要产品。 分子式:C12H25C6H4SO3Na 分子量:348.48 结构式: 理化指标 (1)化学性质:具有去污、乳化和优异的发泡力,具有微毒(LD502000mg/kg),溶于水成半透明溶液,对碱、稀酸、硬水均较稳定,在25℃时水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是1.2~1.6×10-3mol /L (2)生物性质:生物降解度>90% (3)质量指标:活性物含量≥35% 无机盐≤7%,pH值 7~8 用途:用作乳化剂、灭火剂、发泡剂及纺织助剂,也用作牙膏和膏状、粉状、洗发香波的发泡剂。 二、烷基苯的生产

在烷基化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丙烯齐聚法、石蜡裂解法(乙烯齐格勒聚合法)、脱氢法 1.丙烯齐聚法 1.1生产原理 4CH3CH=CH2 CH3(CH2)8CH=CH2 CH3(CH2)8CH=CH2+ C12H25 1.2生产原料:丙烯、苯、无水三氯化铝 1.3优点:热稳定好,去污力强,价格便宜 缺点:不易生物降解,造成环境公害 2、石蜡裂解法(乙烯齐格勒聚合法) 2.1生产原理 石蜡裂解是在高温条件下使石蜡分子中的C-C键断裂,从而制得低沸点烃类的热反应,分离得到十二烯烃,再与苯烷化得到十二烷基苯。 2.2生产原料:石蜡、苯、无水三氯化铝 2.3优点:工序较短,产品性能良好 缺点:过程错综复杂,副反应多(包括迭合、缩合、脱氢、异构化、环化和芳构化) 3.煤油原料路线 3.1氯化法 1、生产原理 CH3(CH2)8CH3+Cl2 CH3(CH2)8CH2Cl+HCl

烷基苯磺酸盐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烷基苯磺酸盐理化性质与质量指标 1.1 烷基苯磺酸盐的基本概况 烷基苯磺酸盐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也是中国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烷基苯磺酸盐在硬水中不与钙、镁离子形成沉淀,既耐酸又耐碱,有良好的去污力、渗透力、润湿力和起泡力。烷基苯磺酸盐泡沫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而且原料来源充足、生产成本低,在民用和工业用清洗剂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烷基苯磺酸盐有钠盐、钙盐、铵盐。现在大多数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盐,基本碳原子数为12左右。在其他应用中也常用钙盐和胺盐。烷基苯磺酸盐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肥皂的缺点,在硬水中一般不致生成皂垢,能耐酸、碱。国内外市场工业上用的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 烷基苯磺酸盐按烷基的结构可将其分为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和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支链的为硬性型,直链的为软性型,一般将硬性型的称为硬性ABS,或称ABS;软性型的称为软性LAS,或称LAS。 ABS和LAS在去污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前者生物降解性明显低于后者。 烷基苯磺酸盐其疏水基为烷基苯基,亲水基为磺酸基。其早期产品为四聚丙烯苯磺酸钠(ABS),曲于烷基部分带有支链,所以生物降解性差,1966年发明了属于直链烷基磺酸钠(简称LAS)型只含一个支链故易降解的新品种。随后各国相继改为生产以正构烷烃为原料的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本报告主要阐述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盐(LAS)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一直被称为主表面活性剂,这是因为它长期以来一直是最廉价易得、多功能的表面活性剂。LAS去污力强,泡沫力和泡沫稳定性好,其在酸性、碱性和某些氧化物(如次氯酸钠、过氧化物等)溶液中稳定性好,所以它适用于几乎所有类型洗涤剂。 烷基苯磺酸盐主要用于洗衣粉和各类洗涤剂,混凝土外加剂,印染等。在洗涤剂中使用的量最大,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价格低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认识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认识 级:化工四班姓名:徐晶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剂中发展历史最悠久、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一类产品,其特点是溶于水后能离解出具有表面活性的带负电荷的基团,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价格低廉、性能优异,用途广泛,因此在整个表面活性剂生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烷基苯磺酸盐是烷基芳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使用最广泛的。它最早是由石油馏分经过硫酸处理后作为产品并得到应有的。人们将石油、煤焦油等馏分中比较复杂的烷基芳烃或其他天然烃类经磺化制得的产物称为“天然磺酸盐”,随着这些粗产品应用的不断扩大,合成产品便得到很好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末期,人们将苯与氯化石油进行烷基化,然后将生成的烷基苯进行磺化制得烷基苯磺酸盐。这便是烷基芳磺酸盐的第一批工业产品,当时绝大多数产品用于纺织工业,随后家用配方便很快出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它是石油催化裂化的副产品四聚丙烯作为烷基化试剂与苯反应,再经磺化制得的,由于石油化学品公司能够将大量的四聚丙烯转化为十二烷基苯,产品质量高,价格低廉,因此以十二烷基苯为原料的洗涤剂迅速的取代了肥皂,而且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很快便成为美国用量最大的有机表面活性剂,此时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品种虽然应用性能良好,但普遍存在一个

严重的缺点,便是它们在污水处理装置中的生物降解速度很低,而且降解不完全,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20世纪60年代早期,洗涤剂工业便开始由支链烷基苯磺酸盐的生产转向直链烷基苯酸盐。由于直链产品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解决了50年代洗涤剂行业的焦点问题,即洗涤剂泡沫造成的污染问题。在此之后,烷基芳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品的需求量和销售额不断提高 烷基苯磺酸钠是目前生产和销售量最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之一。烷基苯磺酸钠类表面活性剂主要有俩类产品,其中一类烷基上带有分支,通常用ABS表示,也有人称之为分支ABS或硬ABS,这类表面活性剂不容易生物降解,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具有一定的公害,目前很多品种已经被禁止使用和生产。另一类是现在大多数国家使用的直连烷基苯磺酸盐,用LAS表示,也有称为直链ABS或软ABS,这类产品容易生物降解,不产生公害。我国目前基本上生产和使用的都是直链烷基苯磺酸盐。 一般工业上生产的以及人们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并不是单一的组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料的合成工艺不同,使得烷基取代基的链长以及所含支 链的情况不同。 2、磺酸基和烷基链相连的位置不同,即磺化时磺酸进入苯环 位置不同,导致烷基链与磺酸基的相对位置不同, 3、磺酸基进入苯环的个数不同,例如反应中可能发生多磺化

防锈油配方明细

防锈油配方 防锈油基本由基础油、缓蚀剂、防锈剂组成。下面配方中基础油是机油和煤油,缓蚀剂是石油磺酸钡、氧化石油脂钡和油酸,防锈剂是辛酸二环己胺。 选择配方以渗透性、流动性、缓蚀剂对水的置换性、抗水性等指标考虑。 防锈油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F201防锈油: 防锈添加剂,干洗油,基础油,锭子油,石油磺酸钡 ,环烷酸锌,工业凡士林。 F20-1防锈油: 变压器油,精制矿物油,石油磺酸钠、羊毛脂镁皂等金属防锈添加剂调配制成。 常温脱水性防锈油配方: 10号机油:(质量分数%,下同)26,煤油:53,石油磺酸钡:8,氧化石油脂钡:4,辛酸二环己胺7,油酸:2。 环保型钢铁水基防锈剂配方: 葡萄糖酸盐、三乙醇胺、钼酸盐、有机磷酸、苯甲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剩余为去离子水,其制备方法为:按照重量比例称取个成分,依次加入25-60℃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混合均匀,即成稳定性好的透明防锈剂。 F-31防锈油配方(%) : 石油磺酸钠15, 羊毛脂镁皂5, 10号机械油10, 煤油4, 二苯胺0.2~0.3, 工业凡士林余量. FY-5浓缩型防锈油配方(%) : 石油磺酸钡20, 环烷酸锌15, 灯用煤油35, 工业凡士林余量.

特种防锈油配方(%) : 石油磺酸钡4, 石油磺酸钠1, 环烷酸锌2, 30号机械油余量. 以上配方适用于工厂半成品或配套入库封存零件用.被封存的零件最好用石蜡纸包上.此类防锈油在室内能保证金属1年左右不生锈.上述4个配方,除201防锈油对铜有变色外,其它配方对铜均可用.但201防锈油铸铁防锈效果最好. 7号防锈油配方(%) : 石油磺酸钡5, 羊毛脂镁皂5, 变压器油90. F-1防锈油配方(%) : N-油酰肌氨酸十八胺1, 石油磺酸钡8, 石油磺酸钠1, 司苯-80 2,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3, 苯骈三氮唑0.15, 2.6二叔丁基对甲酚0.5, 20号机械油余量. F-33防锈油配方(%) : 石油磺酸钡4, 羊毛脂4, 743钡皂2, 石油磺酸钠1,

甲基磺酸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

甲基磺酸的生产工艺及技术进展2.1 甲基磺酸生产工艺 2.1.1 烷基磺化法… 2.1.2 甲硫醇或二甲二硫氧化法 根据氧化剂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1、在催化剂存在下由空气氧化… 采用NO 2或N 2 O 4 作催化剂,可有较高的选择性,但其粗品中硫酸根含量也较 高,产品不能应用于电化学行业。 2、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由双氧水氧化制取… 催化剂可以是铵盐、碱金属钼酸盐或钨酸盐以及甲基磺酸本身。用此方法生产的70%甲基磺酸硫酸根离子浓度在0.3%~0.4%之间。 3、用氯气作为氧化剂… 用此法生产的70%左右甲基磺酸溶液硫酸根离子浓度较低,含微量的氯离子,可以直接应用于电镀行业,也可以经浓缩精制成98%以上的甲磺酸,缺点是 副产大量的氯化氢。此外,还可采用H 2O 2 作氧化剂的生产工艺、加压法工艺和甲 基磺酸的连续生产工艺。 4、用二甲亚砜作为氧化剂… 用此法生产,氧化剂成本较高,同时副产大量硫醚,造成环境污染。 5、用HNO 3 作为氧化剂 用此法生产的甲基磺酸产品质量好,不含氯离子,但产品精制困难。 6、电解氧化法

用甲硫醇或二甲二硫通过电解法氧化,可同时得到高纯度的甲基磺酸和甲基磺酰氯,无氯化氢等副产物生成。 2.1.3 氯氧化法 氯氧化法也称甲基磺酰氯水解法,是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工业合成工艺,是通过氯来氧化甲基硫醇以制得甲基磺酸氯(甲基磺酰氯制备一般采用硫脲、甲硫醇或二甲二硫为原料),甲基磺酰氯在水中很易水解成甲基磺酸,无其它副反应。此法产品沸点低,容易精制提纯。法国atochem公司、日本东洋化成公司均采用此法生产。 美国专利介绍了利用水蒸汽相变热使甲基磺酰氯加热水解生成甲磺酸的连续生产工艺。日本专利报道甲基磺酰氯与水加热直接生成99%甲磺酸的方法,水解温度在80~110℃之间,产品收率在99%以上。 但是氯气和甲硫醇都比较昂贵,而且其高毒性和强烈气味也造成生产上的一系列问题。国外某公司就因生产事故导致工人死亡而将整个工厂关闭,国内也有见甲基磺酸厂毒气泄漏的报道。这种工艺应用在电子电镀中的一个主要缺点是产生大量的副产物氢氯酸,这就是目前市面所见产品氯化合物含量高的原因。 … 2.1.6 其它方法 苏联专利报道甲基磺酸可由硫酸二甲酯与亚硫酸钠或硫氰化钾反应制得。 2.2 甲基磺酸合成工艺进展 合成甲基磺酸工艺方法较多,传统方法主要有甲基磺酰氯水解法、硫酸二甲脂法、卤甲烷法、醋酸法、甲硫醇法、KSCN合成法等。这些传统方法都有共同的缺点:产品分离相对困难,产生的硫酸较多(硫酸的沸点和甲基磺酸相差不多);另外一方面是带有很大的环境污染(如产物中有HCl)。 电解法是一种较先进的方法,但它对电极的要求很高,比如电极要求采用耐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应用总述

表面活性剂在洗涤剂中应用总述 【摘要】表面活性剂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改变物质的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分 子都是由亲水基和疏水基构成,大部分能溶于水,产生润湿、乳化、渗透、发泡、去污等作用。家用合成洗涤剂所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要有去污能力,同时还考虑乳化、发泡等各项性能的综合效应。在目前的洗涤剂中仍大量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正在日益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则被大量用于洗涤后处理,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量较少.随着洗涤剂越来越专用化,表面活性剂的品种数量也在飞速发展。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性能;洗涤剂;应用 一、表面活性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在各类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洗涤剂中用量较多的一种,包括洗衣、洗餐具以及一般性的洗涤。 1.1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 烷基苯磺酸钠是当今世界各地生产洗涤剂用量最多的表面活性剂,市场上各种品牌的洗衣粉几乎都是用其作主要成分而配制的;它的溶解度良好,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和较好泡沫性质,生物降解性好,能与其他表面活性剂进行良好的配伍,工艺成熟,价格较低;对硬水的敏感性可通过加入螫合剂或离子交换剂加以克服,产生的丰富泡沫可用调节剂进行控制。1.2脂肪酸盐(肥皂) 对硬水比较敏感,使其活性大大降低,生成的钙、镁皂会沉积在织物和洗涤用具的器壁上,减少了纤维的吸附性和透气性,因此已被有效的表面活性剂所取代。目前脂肪酸钠主要在粉状洗涤剂中用作泡沫调节剂;在重垢液洗中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合使用,其作用为洗涤时先与碱土金属离子结合,充分发挥其他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1.3烷基硫酸盐(AS) 烷基硫酸钠又称脂肪醇硫酸钠,是洗涤剂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个重要品种。它的分散力、乳化力和去污力都很好,可用作重垢织物洗涤剂、轻垢液体洗涤剂,用于洗涤毛、丝织物,也可配制餐具洗涤剂、香波、地毯清洗剂、牙膏等。 1.4仲烷基磺酸盐(SAS) 溶解度比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大,不会水解,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去污力强,泡沫类似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生物降解性能优良,对皮肤刺激性小,主要用来配制液体洗涤剂、洗衣粉等。 1.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 抗硬水性好,在硬水中去污力好,泡沫稳定,在低温、液洗中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皮肤相容性,广泛用于各种液体洗涤剂,如洗发香波、泡沫浴、餐具洗涤剂、重垢液体洗涤剂、呢绒洗涤剂等嘲。当其与LAS复配时,有去污增效效果。 1.6高碳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对硬水敏感性低,具有良好的钙皂分散能力和较好的去污力,生物降解性好,毒性低,可以用作肥皂粉、块状皂、液体洗黼的配割。在酉秽冲加入MES,特别适宜于低温及在高硬度水中的洗涤。用天然原料生产的MES,由于其性能优良,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所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就是这种活性物在水溶液中不会离解成带电的阴离子或阳离

三氟甲基磺酸研发技术报告

三氟甲基磺酸研发技术报告 1 三氟甲基磺酸性能简介 三氟甲基磺酸又名三弗里克酸,英文名称:trifluoromethanesulfonic acid,分子式:CF3SO3H,CAS号:1493-13-6,m.p:-40℃,b.p:162℃,密度:1.696g/ml(25℃),折色率:1.326(25℃),常温下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无色透明液体。与水可以任意比例互溶,也溶于二甲基甲酰胺、环丁砜、二甲基亚砜以及丙烯腈等极性有机溶剂,在潮湿空气中生成稳定的一水合物。 2 三氟甲基磺酸的应用 三氟甲基磺酸与其他超强酸不同,有着极高的耐热性、耐氧化-还原性。此外,在强亲核剂的存在下,也不会游离出氟离子,故有无卤液体有机强酸的功能。并且,其共轭碱三氟磺酸离子(CF3SO3-)因负电荷分布于构成离子的所有原子,故有特殊的非亲核性、非配位性的特征。因此,三氟甲基磺酸在一系列化学过程中用作催化剂或反应物有很大的优点。 2.1 作酸催化剂 三氟甲基磺酸可在多种反应中用作催化剂。在弗里德尔-克拉茨反应中,用作烷基化和酰基化的催化剂,也能使无活性的芳族化合物进行催化,与其他催化剂相比,能以较少用量的催化剂高收率的产生酰基化合物。对于Gattermann-Koch 型甲基化反应、羧酸合成、亚氨离子反应等许多都有着优良的酸催化剂功能。此外,在酸催化重排中,可用作贝克曼重排、弗里斯重排、烷基和硝基重排等反应的催化剂。在苯乙烯烃聚合、硅氧烷衍生物聚合中也可用做酸性聚合催化剂,其效果显著,能提高反应速率和收率。三氟甲基磺酸除单独用作酸催化剂外,还能吸附于沸石、二氧化硅用作固体催化剂。 2.2 三氟甲基磺酸衍生物的应用 三氟甲基磺酸与金属氢氧化物或三氟甲基磺酸盐在水溶液发生放热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盐,这些金属盐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对热极为稳定,如三氟甲基磺酸锂(CF3SO3Li)因热稳定性优良,以广泛用作电池的电解质。新型锂盐LiTFSI[(CF3SO2)2NLi]与传统锂盐LiFP6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在新型电池的应用已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而以三氟阴离子为抗衡离子的锡化合物是醛醇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浅谈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应用现状及发展 吕爽(大庆炼化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163711) 摘要:石油磺酸盐是目前最常用的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根据国内外文献中石油磺酸盐的试验和应用实例,综述了石油磺酸盐国内外矿场的试验情况分析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三次采油;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 一、引言 随着油田的深度开采,处于高含水开采阶段的区块,其经济、技术指标都逐渐下降,开发经济有效的强化采油配方,削减采油成本意义重大。三次采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主要分为热采和化学驱,其中化学驱里的复合驱是目前最具商业前景的采油方式之一。在复合驱油法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较低,因此寻找廉价易得,活性佳的产品是重中之重。近年来受芳烃来源的限制和烷基芳烃生产工艺复杂的限制,人们开发了原料来源相对较宽的原油馏分油制备驱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探索研究,其产品类型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环烷基磺酸盐、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等不同结构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三元复合驱中目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三种:石油磺酸盐、人工合成磺酸盐和乙氧基磺酸盐。其中,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为原料,与氧化性含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产物,作为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界面活性强,与各类型原油配伍性能佳,目前在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较为深入。本文介绍了驱油用石油磺酸盐在各区块的开发及应用现状,对三次采油用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石油磺酸盐的应用试验情况 石油磺酸盐作为三元复合驱中的表面活性剂,现正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石油磺酸盐在地层中的吸附、滞流和与多价离子的作用,导致了其在驱油过程中的损耗。 美国Ranger油田S/P驱试验采用预先注入示踪剂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第二阶段注入表面活性剂溶液后注入重水,第三阶段再次注入硫氰酸钠和叔丁醇示踪剂监测了其驱油效率。利用示踪剂的分布说明表面活性剂流体的分布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对石油磺酸盐、羧酸盐等体系进行了大量试验。胜利油田于1992年首先建成三元复合驱试验工程,开展了先导性矿场试验,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2年胜利油田首创了以原油为原料,采取液相催化氧化磺化法生产得到石油磺酸盐产品300吨,将其利用于胜利油田不同驱油体系。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4%时,该产品对降低胜利油田孤岛驱油体系油水界面张力测试均达到国际标准。自1993年至今,大庆油田三次采油技术已经发展到三元复合驱的先导性试验阶段,大庆石油管理局利用进口石油磺酸盐ORS-41和B-100用于三元复合驱进行矿场试验,采收率提高高达20%。大庆炼化公司通过先后进行的小试及中试放大试验,合成出了具有组成稳定、成本低廉的优质石油磺酸盐产品。试验数据表明,在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1%-0.3%时,该产品在大庆采油一厂至六厂的原油-污水体系下均表现出极佳的界面活性和适应性。室内模拟驱油效率测试也表明,采用人造岩心、天然贝雷岩心,产品三元弱碱体系的模拟驱油效率较水驱高出了20%。新疆石油管理局于1994年率先合成了复合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KPS系列。他们还利用石油中的环烷酸组分,合成出环烷酸盐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驱。石油磺酸盐普遍存在抗盐性差的问题,该种复合体系只限用在油藏水矿化度低,原油酸值较高和含蜡量偏低的区块。 室内与矿场试验表明,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仍存在驱油机理复杂,性能稳定性差,耐盐、耐温性差、吸附损耗大,用量庞大,导致成本高等弊端。 三、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石油磺酸盐类化合物以高沸点石油馏分油经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或浓硫酸磺化后中和而成,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中的亲水、亲油结构可以通过变换原料而调节,因此,可以根据亲水性和耐盐性的需要进行分子设计,以满足不同领域的不同用途。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加入钻井液中可作为乳化剂使用,在矿产筛选、水泥产品改良、润滑油调和剂、农药乳化剂和防锈制剂中都有广泛应用。 用生产白油的副产品生产制得分子量较高的芳基石油磺酸盐,磺化后得到饱和烃类,采用两步催化磺化法与二氧化硫和氯气发生反应,中和,即可得到烷基磺酸盐。该法有望充分利用石蜡基原油,降低成本,提升原料利用率。 1.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性能优势 (1)界面活性强,能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到10-3mN·m-1以下,与原油配伍性好 (2)来源广泛,与多种碱剂和聚合物配伍性好,增溶能力强,水溶性和稳定性优良 (3)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2.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组成复杂,性能稳定性差。产品质量不易稳定,将导致采油效率波动,造成资源浪费和延误生产。 (2)耐盐性差,容易结合多价阳离子,与储层环境配伍有困难,在矿化度高的地层中使用受限。 (3)易与粘土表面发生吸附,造成损耗。 结语 石油磺酸盐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油田用化学剂产品,但是由于产品质量难以控制,工艺控制难度大,产品组成复杂,分子量多分散及性能稳定性差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它的大规模应用。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应用这种优质表面活性剂,必须深入探索产品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按功能进行分子设计,简化工艺路线,稳定产品质量,开发新用途并拓宽其应用范围。展望我国石油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开发,促进界面活性优异,原料廉价易得的新产品开发,对于提高油田三次采油采收率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创新管理101

甲基磺酸的应用

甲基磺酸的应用 甲基磺酸有多种用途,是医药和农药原料,可用作脱水剂、涂料固化促进剂、纤维处理剂,近年来作为电镀特别是电刷镀液添加剂已获得广泛应用。它是丙烯、丁烯、异丁烯、a-甲基苯乙烯生产相应齐聚物的聚合催化剂,由91%甲基磺酸和加6%水组成的混合物可用作苯酚与四聚异丁烯、四聚丙烯和五聚丙烯烷3%HrS0 4 基化反应的促进剂,用于生产辛基苯酚、十二烷基苯酚和十五烷基苯酚,产率分别为98%,68%和78%。 甲基磺酸在电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被证明是氟硼酸或酚磺酸的良好替代物。 4.1 甲基磺酸在电镀相关金属精饰领域的应用 甲基磺酸大量应用在电化学领域,其中与表面精饰行业相关的应用包括: (1)在锡、铅及锡铅合金电镀中替代氟硼酸和氟硼酸盐; (2)金属丝及钢条镀锡; (3)银、铜、镍及钯的金属精饰; (4)采用浸渍和喷涂法从铜及其合金、锌及其合金表面退除镍、锡、铅、锡铅及镉镀层; (5)废弃电池中铅的回收; (6)电化学抛光; (7)浸镀; (8)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 1、镀锡 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镀锡及锡合金需求的增长,镀锡常应用于工程、通信、军事、消费产品领域,如印刷电路板、连接器、阀门、轴承、半导体、晶体管、电线及金属条等。 常见的镀锡液有两种:一是日本流行的苯酚磺酸镀液体系;二是美国流行的

基于卤化物的镀液体系。前者不会生成氯化物或氟化物等沉渣,但导电性差;后者由于具有优异的电解性能,可提高生产效率,但镀槽中会生成大量沉渣,增加了处理成本。 添加了特殊添加剂的新型甲基磺酸镀液可在宽电流密度范围内获得均匀的镀层,且生产效率等同于甚至超过卤化物镀液体系,而无氟化物沉淀产生。在化学需氧量(COD)方面,甲基磺酸电解液的COD是苯酚磺酸镀液的1/3。甲基磺酸镀液具有万能性,用于滚镀或挂镀以及高速卷镀时的镀液组分和添加剂都保持不变。 2、镀铅 镀铅及铅合金(主要是锡铅合金)的酸性电解液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可溶性、性能及环保方面,包括以下两种完全基于铅的水性电化学性能的重要技术:用于电子行业的锡铅焊料电沉积以及用于汽车行业的铅酸电池的生产。至今只有氟硼酸、氟硅酸以及甲基磺酸体系的电解液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甲基磺酸作为一种电化学工艺的电解液,在功能及环保方面都优于氟硼酸、 氟硅酸及其他HF络合酸(如HPF 6、HSbF 6 )。在铅精炼工业中以甲基磺酸替代氟硅酸 可获得不少功能及环保方面的优势。在锡铅焊料电镀及铅精炼中都采用高浓度Pb2+离子的酸性水溶液,但是Pb2+离子只在很少的几种酸性电解液中可溶解,这些溶液包括甲基磺酸、氟硼酸、氟硅酸、硝酸、高氯酸、氯酸、乙酸以及连二硫酸。 3、镀锡铅合金 近年来电镀锡铅焊料市场已普遍以甲基磺酸替代氟硼酸镀液,在该工艺中,采用了Sn2+、Pb2+的酸性水溶液游离酸以及表面活性剂。由于甲基磺酸体系电镀液配方设计周密,所获得的可焊性锡铅镀层在外观、合金含量、厚度、延展性等方面具有特定的性能。该锡铅合金镀层在工业上可应用于电气设备的连接头上,其功能主要是保护连接头不被氧化及防止可焊性的降低。 4、铜铅锡合金镀层 采用甲基磺酸体系电镀液生产的铜铅锡合金镀层目前主要作为轴承的润滑层,预计将来会在电子行业有更多的应用领域。 5、不含铅的锡合金电镀工艺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结构与性能分析 前言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一种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生产成本低、性能好,因而用途广泛,是家用洗涤剂用量最大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也生产一部分镁、钙等无机盐及三乙醇胺等有机胺盐。已被国际安全组织认定为安全化工原料,可在水果和餐具清洗中应用。烷基苯磺酸钠在洗涤剂中使用的量最大,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价格低廉。在洗涤剂中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有支链结构(ABS)和直链结构(LAS)两种,支链结构生物降解性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直链结构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对环境污染程度小。 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性质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式为C18H29NaO3S,分子量为348.48;CAS号为25155-30-0,简称ABS或LAS;固体,白色或淡黄色粉末;能溶于水,基水溶液极易起泡,但粘度较低,且易消失,有较好的渗透力和去污力,易吸潮结块,无毒;有良好的洗涤去污能力和发泡性能;密度(g/mL,25/4℃)为1.05;对碱、稀酸稳定。具有良好的去污、发泡、润湿、分散等性能。生物降解度大于90%(质量分数)。其结构式如下: 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分析 对于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烷基取代基的碳原子数越少,烷基链越短,疏水性越差,在室温下越容易溶解在水里。反之,碳原子数越多,烷基链越长,疏水性越强,越难溶解。 根据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从直链的十碳到十六碳烷基,随烷基链的增长,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呈下降趋势,而Krafft点逐渐升高。 因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表面张力较低,润湿力较好,而且具有优良的发泡性能及泡沫稳定性高。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带有正十二烷基的苯磺酸钠的表面活性剂洗涤能力最好。 烷基苯磺酸钠是中性的,对水硬度较敏感,不易氧化,起泡力强,去污能力高,易与各种助剂复配,成本较低,合成工艺成熟,应用领域广泛,是非常出色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钠T-702

南京坦斯特润滑油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3328918.html, T702系列的石油磺酸钠,又称为T702防锈剂。南京坦斯特生产的产品有较强的亲水性,对金属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是一种不错的防锈油和乳化油。可调制许多金属切削液和各种乳化剂、防锈剂。与矿物油或油脂匹配可制成工序间短期使用的防锈油脂,亦可作肥皂的填充剂。添加量一般为百分之三到四分之一,仪表封存油中加入百分之一。当作乳化油使用时尽量不要用硬化水,以免影响乳化性能的降低。 1、T702防锈剂主要用作配制削液及各种乳化剂、防锈剂、拉丝剂,用于轻载切削的润滑冷却,同时具有防锈、清净的作用。 2、T702防锈剂的质量性能:本产品为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油溶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水溶性,提高调合油品的防锈性和清净性。 3、T702防锈剂的注意事项:贮存、运输过程中严禁水分混入。 4、T702防锈剂的包装规格:200L钢桶。 石油磺酸钠T702防锈剂的基本性质:

南京坦斯特润滑油有限公司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3328918.html, 本品作为防锈添加剂、乳化剂,有相当好的抗盐水浸泡能力和水溶性。对黑色金属和黄铜防锈性能较好。可以作为多种极性物质在油中的助溶剂。对水有将强的转化功能,用于工序间的清洗和防锈。 石油磺酸钠T702防锈剂的主要用途: T702防锈剂主要用于作纺织生产、印染助液体和液体洗涤剂,还可以氯乙烯聚合用乳化剂。表面活性剂AS,可以用作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可用作洗涤剂、润滑剂、发泡剂。 用做为防锈添加剂,乳化剂,有相当抗盐水浸渍能力和相当好的油溶性,它对黑色金属和黄铜防锈性能较好,可作为多种极性物质在油中的助溶剂。对手汗和水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其它防锈添加剂复合使用,常用作工序间的清洗和防锈油、防锈脂、切削液。 南京坦斯特润滑油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南京市迈皋桥,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我公司生产石油磺酸钠、切削液浓缩液、乳化油及乳化油复合剂、7019缓蚀剂、防冻液添加剂、油溶性、水溶性防锈剂、油溶性铜缓蚀添加剂、消泡剂、杀菌剂、工业清洗剂等产品,拥有完整、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生产的石油磺酸无机盐含量低,钠含量大于50,外观棕红透明,适合于调配各种乳化油;我公司的其它添加剂也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我公司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可自主研发适用于用户的产品。欢迎各界朋友莅临参观、指导和业务洽谈。

氨基磺酸清洗剂

氨基磺酸清洗剂 在循环冷却水中含有大量的盐类物质、腐蚀产物和各种微生物,即使经过处理的水也不同程度的含有溶解固体、气体及各种悬浮物,这些物质的存在会引起诸如沉积、腐蚀、微生物(藻类、菌泥)繁殖等问题。运行一段时间后水侧会结有大量的钙镁碳酸盐垢及微生物淤泥等,这些污垢牢固附着于铜管内表面,导致传热恶化、循环压力上升,影响机组的运行效率,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危害。 “云清牌氨基磺酸清洗剂”是我院开发的的又一项科研成果,它克服了以往清洗方法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各类机组的安全、稳定、经济和长周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产品用途 本品能快速、彻底的清除各类换热器及设备的清洗除垢,同时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材质的换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的循环水系统和低温水系统、热水锅炉和柴油发电机组水冷夹套等设备,适用材质:铜、铜镍合金、碳钢、铝、钛材和不锈钢等各材料。 二、性能特点 氨基磺酸清洗剂使用范围很广,可用于清洗锅炉、冷凝器、换热器、夹套及化工管道。在啤酒厂用它清除玻璃衬里贮罐、锅、开口啤酒冷却器,啤酒桶上的垢层;清洗搪瓷厂的蒸发器,以及造纸厂的设备等;在空调方面可除去冷却系统、蒸发冷凝器的水垢;海轮用它可清除海水蒸发器(蒸馏设备)、换热器和盐水加热器内的水垢;可以清洗铜壶、散热器、餐具洗涤机理、银器、抽水马桶、瓷砖、食品和奶酷加工设备的水垢;可以清除沉积在蒸煮器上的蛋白质以及鲜肉、蔬菜、奶酪加工厂中使用的消毒品上的沉积物。 三、理化指标 四、使用方法 断开与冷却盘管无关的其它系统,将清洗槽、清洗泵跟冷却盘管联接成一个清洗闭合回路。 化学清洗流程: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工艺

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 1、画出整个工艺流程图。 加氢分离脱氢分离烷基化分离 煤油→精制煤油→直链烷烃→混合物→烯烃→烷基苯合物→烷基苯→烷基苯磺酸混合物→直链烷基苯磺酸→直链烷基苯磺酸钠 SO3磺化分离 NaOH中和 2、加氢的目的、原理及对原料的要求 ①加氢的目的:通过对煤油的选择性加氢,除去直馏煤油中的硫、氮、氧以及其它化合物等杂质,原因:因为这些杂质会使分子筛脱蜡 装置中的吸附剂(分子筛)受到污染,降低使用寿命,也使烯烃饱和, 改善油品的性质。 加氢原理: a、烯烃的饱和反应 反应时,烯烃加氢催化成烷烃,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包括色泽稳定性)。b.脱硫 R,R′为烷基。 脱硫后,发生烷链断裂,生成低碳烃和H2S,使油品中残硫量小 于1 ppm,改善产品气味,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和对吸附剂(分子筛)的 污染。 c.脱氮

脱氮后生成NH3,使油品中残氮量降至1 gpm以下,可改善产品的气味和色泽稳定性,减少对设备的腐蚀和对脱氢催化剂、吸附剂的污染。 d.除氧 除氧的目的是,防止油品在高温下生成胶状物质。 e.除金属除去油品中的砷、镍、钒等化合物。 f.除氯化物 直馏煤油中含氯量一般很低,危害不大,如果原料中含氯量很高,为防止HCL腐蚀,应选用耐腐蚀性能高的材料制作设备。 g.炔烃和二烯烃的饱和原料中它们的含量很少。 对原料的要求 a.直馏煤油

b.氢气联台装置中的氢气是循环使用的(除开工时由界外提供外),不足部分由界外补充。 补充氢气的组分应为: 3.画出加氢工艺流程图

4.加氢后的产品的组成 ①主产品——加氢精制煤油作分子筛蜡装置的原料,其主要性质如下: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英文名称:dodecyl 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是一种物质,由C、H、C、Na、O、S等元素组成,也叫做四聚丙烯基苯磺酸钠,白色或淡黄色粉状或片状固体。溶于水而成半透明溶液。主要用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应用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因生产成本低、性能好,因而用途广泛,是家用洗涤剂用量最大的合成表面活性剂,也生产一部分镁、钙等无机盐及三乙醇胺等有机胺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7176-87-0]具有优良的乳化性能,是配制各种农药用的混合型乳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由苯与α-烯烃在三氯化铝催化剂下缩合,缩合液经碱洗、水洗后蒸出回收苯,真空蒸馏得到精制烷基苯。然后用发烟硫酸磺化、白灰中和(在2倍量乙醇中进行),得到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用作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阴离子乳化剂。CAS No.:25155-30-0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2*10-3mol/L 烷基苯磺酸钠是黄色油状体,经纯化可以形成六角形或斜方形强片状结晶.具有微毒性, 已被国际安全组织认定为安全化工原料,可在水果和餐具清洗中应用。烷基苯磺酸钠在洗涤剂中使用的量最大,由于采用了大规模自动化生产,价格低廉。在洗涤剂中使用的烷基苯磺酸钠有支链结构(ABS)和直链结构(LAS)两种,支链结构生物降解性小,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直链结构易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性可大于90%,对环境污染程度小。 烷基苯磺酸钠是中性的,对水硬度较敏感,不易氧化,起泡力强,去污力高,易与各种助剂复配,成本较低,合成工艺成熟,应用领域广泛,是非常出色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纳对颗粒污垢,蛋白污垢和油性污垢有显著的去污效果,对天然纤维上颗粒污垢的洗涤作用尤佳,去污力随洗涤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对蛋白污垢的作用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且泡沫丰富。但烷基苯磺酸钠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耐硬水较差,去污性能可随水的硬度而降低,因此以其为主活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