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的研究总结汇报
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研发与生产

可比拟的优 点。因此 ,近 几年 ,高性 能石 油磺 酸盐 的研
发与矿场应用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1 。原 料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 体系的特点是 专用性 较强 ,即任 何一个活性剂配方体系都 无法适 用于所有油 田。 根据 “ 相 似相溶”原理 ,驱油用磺酸盐原料最好为本油 田原油的 馏分油 ,原料 中含有来 自本油 田原油浓缩的酸性组分 , 经生产过程碱 中和步骤后 生成天然 的表面活性剂 , 因此 ,
统包括空气干燥 系统 、 O 发生系统 、 S 磺化 /老化 /水解 系统 、中和系统 、尾 气处理 系统 。原料油经过磺化 、老 化、 水解、中和等步骤 , 不需萃取蒸馏 , 即可合成 出石油 磺酸盐小试产 品及 中试产品 。利用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采油一厂 、 二 、 二 厂 三厂 、四厂 、 五厂 、 六厂的原油和污 水 ,分别与大庆炼化公司抗盐 HP AM、表面活性剂配制 成的碳酸钠三元弱碱体系反应 ,经检测界面张力和稳定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I. 前言A. 研究背景B. 目的和意义II. 石油磺酸盐的生产及物理化学性质A. 石油磺酸盐的产生机理B. 石油磺酸盐的物理化学性质C. 石油磺酸盐的种类及用途III.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现状与研究进展A.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原理及现状B. 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的进展1. 离子层析法2. 气相色谱法3. 高效液相色谱法4. 荧光光谱法5. 红外光谱法6. 核磁共振法7.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V. 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的比较A. 分析方法的优缺点B. 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的比较V. 结论及展望A. 结论B. 研究展望1. 发展新型的分析技术2. 更深入的研究石油磺酸盐的产生和作用机制3. 探索石油磺酸盐在其他领域应用的潜力I. 前言在现代社会,石油磺酸盐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医药、化工等领域中。
其中,作为油田化学驱油剂,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对推进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高石油资源的开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A. 研究背景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可以改善油井的采油效率,提高原油采集量,是当代采油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
然而,由于石油磺酸盐分子复杂、结构多样、性质独特,所以对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研究也变得愈发重要。
B.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对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在总结和比较各种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参考。
同时,本文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改进和高效成果的实现。
总之,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研究将有利于提高油田采油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进我国油田化学驱油技术的持续发展。
II. 研究方法为了探究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本文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文献调查、分析比较、实验验证等。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一、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目的及意义二、石油磺酸盐介绍- 石油磺酸盐的特性及分类- 石油磺酸盐的应用领域介绍三、三次采油技术及挑战- 三次采油技术简介- 三次采油技术面临的挑战四、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及改性研究-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概述- 石油磺酸盐的改性研究现状-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五、结论与展望- 对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展望- 研究结论及其对三次采油技术的启示第一章节:引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能源供应的稳定与可持续性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石油作为世界能源供应的主力军,在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石油开采和生产过程中,采油技术一直是石油工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石,其中三次采油技术是提高油田开采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三次采油技术本身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沉积物堵塞、水油交界面反应失活等,因此需要有一定的技术改进和发展。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领域广泛,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可以降低油水自由能,减少水和油之间的张力,促进水分子与油分子的混合,增大分散力,从而提高采油效果。
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降低采油成本,而且可以在更广泛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应用,适用于不同的油气地质环境。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以及改性研究的现状,为提高三次采油技术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第二章节:石油磺酸盐介绍石油磺酸盐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表面活性剂,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活性与乳化能力,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石油、纺织、造纸、皮革、食品、医药等产业。
石油磺酸盐是一种独特的化合物,由于其分子结构内含酰胺键和烷基链,因此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和水溶性。
同时,石油磺酸盐还可以通过控制其烷基链和极性团的数量和长度来改变其表面性能,具有良好的结构可调性和适应性。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可编辑)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石化展卷期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杜彩丽刘有智姜秀平中北大学山西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原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的有效活性物含量、结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三次采油进展. 重量法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是用发烟硫酸或三氧化硫等磺化剂处理高沸点石油馏分油或拔重量法主要是根据表面活性剂与杂质在溶剂顶原油,再用碱中和而得到,它是由有效活性物、中的溶解度不同,将石油磺酸盐中的各组分分离未磺化油、无机盐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磺开来。
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建酸盐产品的性能与其组成、当量、结构及临界胶束立了分析石油磺酸盐的标准方法:在硅胶柱中先浓度的关系密切。
这是因为,在采油中,能起到驱后用氯仿和乙醇洗脱氯仿溶解的样品,去除溶剂油作用的是产品中的有效活性物,它能降低油水后进行称重。
此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分析结果,界面张力,减少黏附力及乳化作用,从而将原油从但测定周期长,完成一次分析需要。
年,地层中剥离、驱动、采出。
有效活性物之所以有驱等提出采用多溶剂萃取技术分析石油磺油的功能,是因为它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 酸盐,但其设计的分离流程不太合理,而且没有指即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它的亲水基是磺酸基,而出该方法的准确度。
年,蒋怀远等在法的基础上,改进了分离流程,先用石油醚和热无亲油基结构要经过大量研究才能确定。
因此,要进一步弄清石油磺酸盐的驱油机理,就必须明确水乙醇交替洗涤样品以除去无机盐,再用正戊烷其结构。
有效活性物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直接和异丙醇水溶液进行多次萃取一反萃取以分离活性组分。
此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但操作繁琐,完影响石油磺酸盐的溶解度、界面性能和吸附性能等,从而影响其驱油效果。
临界胶束浓度撇成一次分析需要时间,常用于石油磺酸盐的预纯化。
防锈剂用石油磺酸盐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前景

4 2・
新 疆 石 油 科 技
2 0 1 3 年 第4 期( 第2 3 卷)
防锈 剂 用 石 油磺 酸 盐 的生产 现 状 及 市 场 前 景
周 华① 白云 方新 湘 朱 海霞
克 拉 玛 依 石 化 公 司炼 油化 工 研 究院 。8 3 4 0 0 0 新 疆 克拉 玛 依
2 石 油 磺 酸盐 的分 类 及 性 能 指 标
2 . 1磺 酸 盐 种 类
依 据 磺 酸 的来 源 , 防锈 剂 用 石油 磺 酸 盐 ( 包 括 钡
等。这两类石油磺酸盐在相同的分子量条件下 , 重烷 基苯磺酸盐的粘度较低 , 折光指数也低 , 比从馏分油 制得的石油磺酸盐更具疏水性 。合成磺酸盐产 品的 开发 , 为 调配 防锈剂 提供 了多 种选择 。
摘 要 简要介绍国内外常用石油磺酸盐产品种类及性质指标, 对比分析了石油磺酸盐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 目 前市
场供 需情 况, 对石油磺 酸盐产品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
关 键词 防锈 剂 石 油磺 酸 盐 分 类 生产现 状
● l ■ 刖 L ‘ - - 菁 ・ ■
中青 铜 除外 , 随着 钡盐 含量 增加 而 腐蚀 愈严 重 。作 为 防锈 剂使 用 的磺 酸钡 多是 中性 、 低 碱性 的 。石油 磺 酸
产 品。其 中美 国L o c k h a r t 化学公 司主要产 品及 物理
性 质 如表 2 。 表2 L o c k h a r t 公 司磺酸 盐产 品及 典 型物 理性 质
表 1不 同种 类防锈剂 用石 油磺 酸盐 的性 质指标
① 作者 简 介: 工程 师, 2 0 0 0 — 0 7 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 东) 石 油加 工专业
石油磺酸盐磺化工艺研究现状

目录
前言 磺化剂的选择 石油磺酸盐制备工艺流程
三氧化硫磺化原理
磺化设备的类型 工艺条件 作为三次采油的石油磺酸盐质量指标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前言
石油磺酸盐属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驱油体系中常用的 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是由表面活性剂组分、馏分油、无 机盐等组成的混合物,一般用发烟硫酸、三氧化硫或浓硫酸处 理高沸点石油馏分油,再中和而制得。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三氧 化硫磺化技术。 石油磺酸盐用作驱油剂有如下优点:表面活性强,能使油 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以下;来源广,配伍性好,水溶性好, 稳定性强;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石油磺酸盐在应用中也存 在一些问题:耐盐能力差,易与高价阳离子形成沉淀物;临界胶 束浓度(cmc)较高,易被粘土表面吸附,即药耗大。
体系界面张力与钠离子浓度的关系
石油磺酸盐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和较大规模地应用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目前用于三次采油的石油磺酸盐消耗 量在10万t/a以上,具有代表性的商业产品为Witco化学公司 的TRS10-80, TRS40和Stepan化学公司的B-100等。进入 矿场实验的主要有:美国Terra Resource公司在West Kiehl 油田开展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最终采收率为11.3%,即 采出17万标准桶;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在White Castle油田开 展的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美国罗宾逊油田的富芳烃原油 生产的石油磺酸盐用于胶束驱油和微乳液驱油矿场试验; 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用原油制备的石油磺酸盐用于宾夕法 尼亚州和伊利诺斯州的一些油田;加拿大的David Lioyminster油田等。
前言
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 很多进展,主要集中在三元复合驱上,也有在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二元体系的应用。矿场试验证明,与水驱相比, 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幅度为20%。目前国内外在现 场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多为石油磺酸盐和重烷基苯磺酸 盐,孪连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提出了 新的方向。高效、廉价、无环境污染的表面活性剂仍 是表面活性剂驱技术发展的关键。结垢是三元复合驱 面临的一个问题,人们试图采用无碱的二元体系缓解结 垢带来的后果。三元复合驱带来的乳化被认为弊大于 利。
浅议石油磺酸盐生产工艺及装置优化

16常用的磺化剂有浓硫酸(包括发烟硫酸)、氯磺酸、三氧化硫、氨基磺酸、亚硫酸盐等。
若使用浓硫酸进行硫化反应时,副产物中有水,这样就会生成废酸造成污染和腐蚀设备,并且转化效率不高;而使用三氧化硫气体进行磺化反应时,没有废酸生成且转化效率高。
文章以三氧化硫气体作为磺化剂为例,简要介绍了几种生产工艺,并就微化工工艺的应用前景表达了简要的看法。
一、三氧化硫磺化反应过程中以三氧化硫气体作为硫化机,优点较为明显,如反应结束所生成的废弃物较少,反应过程的准确把控等。
以SO3为磺化剂的反应经过如图1所示。
图1 磺化剂为SO3的磺化反应示意三氧化硫气体作为磺化剂进行磺化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为了不使部分地方过热而影响到磺化反应的进程,移除反应热源的时间点极为重要。
二、磺化反应工艺主要的磺化反应装置有间歇釜式磺化反应器、罐组式反应器、泵式磺化反应器、膜式磺化反应器和喷射磺化反应器。
1.罐式磺化工艺我国罐式磺化工艺传统使用的磺化剂为浓硫酸,分为间歇釜式磺化反应器和罐组式磺化反应器。
图2为搅拌釜式反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釜的主体为反应提供足够的容积。
搅拌轴和搅拌器组合形成搅拌装置,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强化传质传热。
为保持适宜的反应温度,主要采用夹套和蛇管输入或移除热量。
该类反应器内部结构较为简单,无复杂零件,所以加工也较为便捷。
在反应的过程中,传热传质效率较高,釜内的反应温度与三氧化硫气体浓度均较为均匀的分布,操作简单,方便控制,相对来说缺点就是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劳动的强度比较高。
图2 搅拌釜式反应器内部结构示意图1搅拌器;2 罐体;3 夹套;4 搅拌轴;5 压出管;6 支座;7 人工工作孔;8 轴封;9 传动装置。
罐组式磺化反应器是将多个反应罐体相互连接,生产能力的大小由反应罐体的大小和数量所决定。
这种工艺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三氧化硫气体利用率高,尾气中三氧化硫含量较低。
不过随着反应的深入进行,缺点也逐渐显现出来,如物料的黏性加大,物料反应时间过长,罐内存在死角,死角内的反应物长期无法参与磺化反应,其余反应物可能会过多的参与反应形成过磺化,对最终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这个磺化反应工艺的污染相对来说比较严重,损害设备(腐蚀),现已被淘汰。
浅谈石油企业生产石油磺酸盐的性能评价

浅谈石油企业生产石油磺酸盐的性能评价作者:段元博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9年第07期[摘要]对磺酸盐的工艺研究,国外目前还是处于比较成熟的阶段。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石油磺酸盐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而对比了国内外石油磺酸盐合成不同工艺流程对原料油和磺化剂选用的相似跟差异之处。
由于石油磺酸盐生产过程中磺化工段所采用孤岛原油馏分油及液体三氧化硫存在成分复杂、活性强以及工艺过程控制中传质及传热存在的问题,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三氧化硫最终通过不同方式转变成无机盐存在于中和液中。
为满足产品出厂标准及应用性能的要求,在中和工段后必须进行切盐处理,因此分析影响中和样品无机盐切除效果的关键因素,根据生产实际情合理调整中和切盐工艺流程,对生产品平稳运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石油企业;磺酸盐;性能中图分类号:TE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7-0037-01引言国外关于合成石油磺酸盐的工艺比较成熟,产品全面。
美国马拉松(Marathon)公司在罗宾逊炼油厂组建了年产近36000 吨的石油磺酸盐厂。
早期美国专利报导,用SO3 在封闭循环管式反应器内,对原油、拔顶油和馏分油进行磺化,可生成石油磺酸盐,适合三次采油使用,磺化后未反应的烃化溶剂,从生成的混合物中萃取产品后排出,溶剂可以从低分子量的醇、酮、醚、苯及其混合物中选择。
Kachmar,O.S 等用石油馏分合成的石油磺酸盐,磺酸盐含量可达10%~13%。
Ashcraft,T.L 等在光滑管中用SO3磺化了特定的石油馏分,合成了光谱纯的磺酸盐,提出芳烃至少要含两个芳环,SO3要过量50%~70%。
一、关于磺化剂的选择在1860 年以前,硫酸一直是唯一适用的磺化剂。
后来,发烟硫酸成为广泛适用的磺化剂。
采用发烟硫酸磺化法淤渣通常为粘稠状半固体,很难处理,且产生大量废酸,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环境负担。
1947 年,液体SO3作为石油烃的磺化剂开始被引入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样品在130℃条件下烘干5小时,再用10ml热乙醇溶解被烘干的试样,
将烧杯中的可溶部分用已恒重的砂心漏斗过滤,留在杯中的不溶物用 5ml热乙醇和石油醚交替洗涤3~4次,过滤。
该方法经常发生砂心漏斗被堵塞,滤液难以滤出,致使无机盐
含量增高的现象。并且每次实验数据难以平行。本实验采用 《GB/T6366-92表面活性剂中无机硫酸盐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该
石油磺酸盐产品评价技术研究
一、重量法测定石油磺酸盐活性物方法的建立 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含量是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的重要
指标之一,又是指导生产、控制生产的关键指标。 石油磺酸盐是以富含芳烃原油或馏分油经磺化得到的产物,它由
表面活性剂、未磺化油、无机盐等组成,成分非常复杂,活性物的分
析难度大,现有萃取方法 --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操作繁琐,耗时长(分析一个样品通常 要两天的时间),并且活性物中强亲油部分无法完全萃取,分析结果 有一定偏差 。
料停留时间长、返混严重、副反应多 ,且由于反应器内有死角 ,易造成 局部过磺化,结焦,因而产物中酸渣量大,色泽较差,有效物含量较低。降
膜式磺化工艺主要应用于表面活性剂行业十二烷基苯的磺化,国内尚未
有膜式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的工业化装臵。膜式磺化反应器主要有反 应时间短、原料配比精确、磺化效率高、热量移除迅速和能耗低等优 点。大庆炼化公司以高芳烃含量的馏分油为原料,以气体三氧化硫为磺 化剂,采用降管膜式反应器进行石油磺酸盐合成技术开发及优化 ,并对 产物性能进行分析表征。
本研究对传统的萃取法进行了改进,首先对于石油磺酸 中无机盐的测定由原来的过滤法改为滴定法,既提高了测量 的准确性,又节省了分析时间。其次通过调整萃取溶剂比例 增加萃取次数对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有效物与未磺化油进
行了有效分离使油溶性磺酸盐也被充分萃取出来。
1、无机盐分离 传统的萃取法,在进行无机盐含量检测时用的是过滤法,即先
磺化反应将石油馏份油中可磺化成份磺化为石油磺酸,再用碱中和,
最后制成具有良好表面活性的石油磺酸盐。磺化是石油磺酸盐生产的 重要环节,是决定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工序之一。
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概况
国内外对石油磺酸盐合成工艺进行了较多研究,但主要集中在间歇釜式,
部分生产装臵也主要使用罐组式、喷射式生产工艺。该类反应装臵物
方法迅速、快捷,终点变色明显。准确率高。该方法用离子色谱进行
验证,准确度较高,精密度较好。
不同的方法测定无机硫酸盐含量
平行样 1 2 3 过滤法(%) 7.21 9.03 6.66 滴定法(%) 4.10 4.16 4.22 离子色谱法(%) 4.11 4.13 4.18
4
5
4.356.21来自4.09X m2 m1 100 X 1 m
以%(m/m)表示的未磺化油含量Y按下式计算:
Y
X: 活性物含量,%
m3 m4 100 m
Y:未磺化油含量,% X1:无机盐含量;%
m2: 烘干后活性物+蒸发皿质量, m4: 锥形瓶质量,g;
m : 试样质量,g; m1: 蒸发皿质量,g; g。 m3: 烘干后未磺化油+锥形瓶质量,g;
(3)结果与讨论 •调整溶剂比例使萃取过程中分层明显
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结汇报
大庆炼化公司
目录
一、项目背景概述 二、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概况 三、主要研究内容
(1)石油磺酸盐产品评价技术研究
(2)石油磺酸盐原料控制技术研究 (3)石油磺酸盐反应技术研究 (4)石油磺酸盐中和技术研究 (5)石油磺酸盐防腐蚀技术研究 (6) 石油磺酸盐产品性能评价
然主要依靠老区油田水驱挖潜和三次采油来进行弥补。
以碱/ 表面活性剂/ 聚合物三元复合驱为代表化学复合驱是近些年
来新兴的三次采油技术,并成为高含水油田后期提高采收率的一项重
要技术。应用大庆原油自身馏分油生产的石油磺酸盐具有原料来源充 足、成本相对较低、产品适应性强、体系界而张力性能好等其他类型
表面活性剂不可比拟的优点。
4、制备工艺采用气-液磺化,无副产品,无废弃物,工艺简单。
石油磺酸盐生产技术概况
磺化是在疏水性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引入亲水基团 -磺酸基 (-S03H)的反
应,它是个重要而广泛使用的有机化工单元反应,它不但可把烯烃类、
芳烃类磺化,甚至也可以把长链烷烃磺化。但是,由于这几类物质反 应活性不同,所以采用的磺化剂和磺化方法也有所不同。工业上利用
4.17
4.19
4.22
•活性剂和未磺化油的分离 (1)实验步骤: 称取5g石油磺酸盐试样用50%异丙醇水溶液溶解,30ml正戊烷 正萃取4次,4次正戊烷的萃取液合并用50%异丙醇水溶液反萃取4次, 两次异丙醇水溶液萃取液合并蒸干即为石油磺酸盐的活性物。
(2)结果计算 以%(m/m)表示的活性物含量X按下式计算:
项目背景概述
几年来,大庆炼化公司科研人员在石油磺酸盐表而活性剂的原料 优化、磺化方式筛选、磺化工艺条件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合成出的石油磺酸盐具有组成稳定、成本低廉、 稳定性较好、表面活性高,对原油选择性不强,有很好的普适性,与
大庆炼化公司生产的聚合物表现出很好的配伍性。在实验室成功的基
四、技术创新的主要成果 五、总结
项目背景概述
目前,大庆油田各开发区已全面进入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自然递
减率逐年加大,同时大庆油田储采平衡系数进一步降低,从而加大了
全油田稳产难度。根据产量趋势估算,至 2017 年,全油田产油量 3300×104t,与 4000万吨稳产目标缺口达 700×104t。这部分缺口依
础上,建设了10000吨/年石油磺酸盐中试试验装臵,开发了石油磺酸 盐成套生产技术。中试产品自2009年初在大庆油田进行矿场试验以来,
取得了预期的良好的降水增油效果。
项目背景概述
大庆炼化公司开发的石油磺酸盐成套生产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制备与原油相似相融好的亲油基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2、产品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 10-3~10-4mN/m,对不同原油体系的提高 采收率普适性好; 3、采用原油馏分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