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

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

1、锋面位置: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即图中的MD 和ND 处。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MD 、ND 处相遇辐和上升,形成锋面。

2、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F 、G 处为偏北风,E 、H 处为偏南风。

3、锋面性质及移动:图中F 、G 点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伟度地区,而E 、H 正好相反,故F 、G 处气温比南面的E 、H 处气温低,确定F 、G 为冷气团,E 、H 为暖气团。MD 为冷锋,ND 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

4、天气特点:由图中可知,气旋的前方为ND 暖锋控制,故在锋前G 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着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MD 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 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锋气团控制的天气。

5、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H

G

E F

高三一轮复习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的判读导学案

课题:气旋和反气旋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气旋、反气旋及形成的天气。 2.能够学会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的描述。 学习重点:气旋、反气旋及形成的天气。 学习难点: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天气特征。 探究一: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比较 探究二:锋面气旋的判读 近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活动在中高纬度,更多见于温带地区,因而也称温带气旋。解读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 确定低压中心:如图中甲处,等压线闭合且中心气压低。 2. 确定低压槽:图中AB 处和CD 处低气压延伸出来的 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3. 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AB 处和CD 处)。 4. 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和锋面类型:根据风向的画法,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然后可确定AB 为冷锋,CD 为暖锋。 5. 分析天气特征:图中气旋的前方CD 为暖锋控制,故锋前G 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阴雨天气;气旋的后方AB 为冷锋控制,故锋线及锋后F 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自我检测 读某地天气系统图,回答1~2题。

1.该天气系统是( )。 A.南半球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处为暖锋 B.M处雨后气温上升 C.N处为冷锋 D.N处出现连续性降水 读亚洲东部某时刻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3~4题。 3.若图中P气压中心的势力逐渐减弱,则此时可能是( )。 A.春末 B.盛夏 C.初秋 D.严冬 4.P天气系统的名称及受其影响可能出现的天气分别是( )。 A.高压脊沙尘暴 B.冷锋干旱 C.反气旋伏旱 D.气旋台风 自2012年1月份开始,日本暴雪、中国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连续出现。读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回答5~6 题 5.导致日本出现暴雪、中国出现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的 天气系统是上图中的( )。 A.a B.b C.c D.a、b、c 6.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地出现大风、降温天气,并可能出现降水 ②乙地风力大于丙地 ③丙地此时吹西南风 ④丁地气温日较差比丙地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我的疑惑: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 堂解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中考地理第二章地图地形图的判读复习教案设计11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能力目标 1.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2.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2.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回忆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学生回答)对,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构成一幅地图的三大要素,也是我们阅读、运用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今天我们就用这把“钥匙”打开地形图,去认识和辨别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地形。 板书地形图的判读 悬念设问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而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米高,为什么一座山峰会有两个不同的高度值呢?这两个高度值又是如何测量得到的呢? 板书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电脑展示课本P24图1.35“地面高度的计算”,让学生观察对甲、乙两地高度的测量方法,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500米,这叫做甲地的海拔高度。那么,乙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呢?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乙地相对于海平面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得出乙地的海拔高度为500米。 提出问题从乙地看甲地的高度是多少? 电脑展示鼠标点击甲地相对于乙地所作的垂线及数值,让学生自己分析回答。 说明提问甲地相对于乙地1000米的垂直距离,这就是甲地相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那么,图中1500米、500米表示的是海拔、1000米表示的是相对高度,请比较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分别应该如何表述? 讨论小结教师在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比较后进行小结板书。 ①三个高度的共同点都指的是垂直距离。

《锋面气旋的判读》教案

《锋面气旋的判读》教案 大家好,我的微课是复习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的判读》,锋面气旋是常见的天气系统,是学生理解起来较难的问题,很多同学不能准确判读锋面气旋中的相关天气信息。通过学生反映的问题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1)冷暖锋判读不准;(2)出现降水的位置把握不准。现在请大家看这一题:读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1-2题。给出的两幅图分别是南北半球的封面气旋示意图。这一题给出的信息只有等压线,我们如何从图中来获取这些天气信息呢? 例题:读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完成1—2题。 1.OP、OQ处的锋面分别是() A.冷峰、暖峰 B.冷锋、冷峰 C.暖锋、冷锋 D.暖峰、暖峰 2.图中各点最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看到这类型题目有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一般情况下按照几个步骤来做。确定锋面的位置;确定气流的方向;确定封面的性质;确定雨区位置。现在我们按照这几个步骤来判读封面气旋。 1.确定锋面位置:在低气压中(气旋),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低压槽则是低气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所以可以判别这几条线的位置就是封面的位置。 2.确定气流方向:看到南半球的这幅图,可根据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偏南风,同样可以确定北半球这幅图偏

北风。当然,南半球气流方向是呈顺时针辐合,北半球气流方向呈逆时针辐合。 3.确定锋面性质:根据冷暖气流相对运动的方向来判读。看到这幅图,这里气流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应该为冷气流,在这里冷气团起主导地位推着暖气团移动,所以这里形成冷锋。相反,右侧这边形成暖风。北半球这幅图,这里偏北风,气流也是由高纬度吹向低纬度,所以这里封面也是冷锋。所以第1题选B。 4.确定雨区位置:我们可以根据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来判读。处在冷锋锋前,无降雨;处处在暖风锋后,无降雨;处在冷锋锋后,有降雨;处在暖锋锋前,有降雨。所以第2题选D。 其实做这样的题我们还有些小技巧:请大家看一下,我们以气压中心为界,冷锋是不是都在左侧,而暖锋都在右侧。以锋面为界,降雨区都在纬度较高的一侧。所以在看到这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直接判断:以气压中心为界,冷锋在左侧,暖锋在右侧。降雨区分布在冷气团一侧。 现在我们来归纳下封面气旋的判读步骤: 1.确定封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附近。高压和高压脊附近为晴天,无锋面。 2.确定气流方向:气旋旋转方向南(半球)顺北(半球)逆。 3.确定锋面性质:以封面为界分别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然后根据气旋的旋转来判别冷、暖锋。 4.确定雨区位置:降雨主要出现在冷气团一侧,暖锋主要在锋前,

[全]高中地理(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冷锋、暖锋)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冷锋、暖锋)考点详解 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是一种特殊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由五个组成部分:低气压中心、冷气团、冷锋、暖气团、暖锋。以北半球的锋面气旋为例,它的组成、移动方向、降水分布如下图所示: ①组成部分:中间为低气压中心,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 ②移动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旋转,并且向低压中心“辐合”。 ③降水分布:主要分布在冷锋的锋后、暖锋的锋前。另外在冷锋的锋前也会有少量降水。 怎样判断锋前、锋后呢?顺着冷锋或暖锋移动的方向(逆时针),在移动方向前面的是“锋前”,在后面的是“锋后”。

图1 锋面气旋示意图 例题 今天讲解的是【2016年北京卷】第3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与天气。

图2 例题 答案:A 精讲精析:(1)分析图中的天气系统。我国的东北(Q处)为锋面气旋,西南地区的P处为气旋(低气压中心),东海为反气旋(高气压中心)。 (2)分析锋面气旋的组成。Q处的锋面气旋,北侧为冷气团,南侧为暖气团,左侧为冷锋,右侧为暖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因此北京此时受冷气团控制,位于冷锋的锋后,冷锋将继续向东移动。

(3)分析北京的天气。北京被冷气团控制,本应该天气晴朗,但由于其位于冷锋的锋后,受到冷锋的影响(按照冷锋的移动路线,冷锋实际上刚刚经过北京),因此会出现大风,扬起近地面的干燥沙尘,使得空气污染加重。 (4)判断其他各地的天气。①东海海域受到高气压的控制,天气晴朗,风浪较小;②Q第位于冷风的东侧,由于冷锋由西向东运动,因此正好位于冷锋的锋前,可能会出现降水;③Q处的气压比P处更低,且附近的等压线更多更密集,因此Q处的低气压强度更强。 总结 冷锋、暖锋的区别 冷气团较“重”,暖气团较“轻”,因此冷暖气团相遇时,冷气团在下方,暖气团往往被抬升到上空。 冷锋,即冷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靠近,暖气团被迫抬升。①冷锋过境时,会带来短时间高强度的大风、降温、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后,锋前降水较少;②冷锋过境后,由冷气团控制,因此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转晴。 暖锋,即暖气团的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靠近,冷气团被迫后退。①暖锋过境时,会带来连续性的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锋前;③暖锋过境后,由暖气团控制,因此气压降低,气温和湿度升高,天气转晴。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判别地形和地势特征。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某个地点的高程。 (3)能够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4)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在绘图过程中,通过教师指点、小组互动合作等形式,学会搜集、查阅资料并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建立起地理事物空间方位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阅读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边互动法。 教学用具 山体模型、实体、自制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找出珠穆朗玛峰,问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米, 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米,请你解释原因? 1.海拔和相对高度 生:学生读图讨论说出8844米是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而4000米是它与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 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示意图及等高线模型,请同学们观察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生: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个点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2.了解什么是等高线,学会等高线的绘制方法。 3.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海拔的高低。师:展示课件—等高线的绘制。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判断各地的高低呢? 生:学生讨论说出只要读出地面各点的海拔,就可以比较个地点的高低。 师:引导学生观察图1.35等高线示意图,先观察左右两个山坡哪个陡?哪个缓?并与等高线的分布情况相对照,自己得出结论:坡度的陡缓与等高分布疏密的关系,教师展示结论。 4. 等高线地形图上如何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5.不同地形部位的判读。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闭合圆处是山顶,但是数值要看清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6.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了解海拔和不同的地形。 师: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1.4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素描图,说出图中各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平原的海拔高度,总结分层设色地形图,其着色有什么规律? 生:讨论回答: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一般规律是: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原、山地、丘陵;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7.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及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锋面气旋及其判读 一、典题示例 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图中P1、P2、P3表示等压线,甲处箭头表示风向。 (1)如图中天气系统位于南、北半球的哪个半球?反映的是地面还是高空的情况?判断理由是什么? (2)锋面气旋系统属于____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____。 (3)如图中甲地目前在______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____天气过程。 (4)从图中可以看出锋面常发育在________附近,即________线附近。此时A、C两地各吹什么方向的风?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降水主要在A、B、C、D 的哪几处? 答案: (1)北半球的近地面情况。判断理由: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低气旋 (3)暖冷锋 (4)等压线弯曲最大各点的连线低压槽(槽)A地吹偏北风,C 地吹偏南风。 (5)A处和D处。 二、归纳总结 锋面气旋的判读(以北半球为例) 锋面与气旋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形成锋面气旋,它主要分布(活动)在中高纬地区。在近地面天气系统中,锋面气旋的判读方法为: (1)锋面位置的判断: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这是因为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冷暖气压在此相遇。 (2)锋面类型的判断:判断锋面是冷锋还是暖锋,要看冷暖气团

的移动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a.确定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北半球呈逆时针、南半球呈顺时针。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气流运动方向相同。如图中OA、OB两锋面均做逆时针移动。 b.确定冷、暖气团:一般来说,从高纬来的气团是冷气团,从低纬来的气团为暖气团。如图中①和③气团为冷气团,②气团为暖气团。 c.确定锋面类型:根据气团的移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如图中锋面OA是由气团①主动向气团②移动而形成的,因而是冷锋;锋面OB是气团②主动向气团③移动形成的,应为暖锋。 d.锋面气旋中雨区的确定:冷锋降雨主要发生在锋后,雨区比较狭窄;暖锋降雨发生在锋前,雨区比较宽。 【特别提醒】 (1)反气旋在地面不能形成锋面,这是因为反气旋的气流辐散。 (2)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东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附近均形成冷锋。 (3)锋面气旋前方、后方的确定是看暖气流的前进方向,暖气流的前进方向为前方,反之为后方。 三、跟踪训练 读“南北半球锋面气旋示意图”,回答1~2题。 1.OP、OQ处的锋面分别是() A.冷锋、暖锋B.冷锋、冷锋 C.暖锋、冷锋D.暖锋、暖锋 2.图中各点最有可能形成降水的是()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1题,南半球锋面气旋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北半球锋面气旋呈逆时针方向移动。OP为南半球的锋面,气团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故形成冷锋;同理,OQ也为冷锋。 第2题,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 答案:1.B 2.D 在锋面气旋中,由于冷锋的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追上暖锋而形成的天气系统称为锢囚锋,读下面“锋面气旋与锢囚锋的剖面示意图”,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x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2.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 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 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 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 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 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 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 新课导入 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 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 有什么(地图) 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 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那这两种地图 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 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

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 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哪五关呢 学习过程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 设疑:小甲和小丁各自站在自己所在位置测得甲山和丁山的高度 都是 1000 米,可是图上显示甲山确实比丁山高,这是为什么 电脑出示动画 :表示高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阅读书本 P24,帮我找出相对高度和海拔的定义。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注意:地图上出现的高度一般情况下的都是海拔。 闯关题(一): 甲山的海拔为米,丁山的海拔为米, 甲山相对丁山的相对高度为米。 AB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米。

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学案四地理原理、过程示意图及各种变式解析 1. 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示意图,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2. 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过程。 3. 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要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4. 使用和分析各种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考点分析预测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过程示意图是反映地理事物的时间、空间变化过程及规律的图形。这类题目侧重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使用和说明各种原理图、过程图,领会和理解各种图所表达的含义;要运用提供的图表解释或分析说明某一地理现象、原理;通过对各种地理事物的认识,结合地图分析它们的时空分布的规律;分析此地理要素对其它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在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原理、过程示意图已很少以教材中原图面貌出现,也即以各种变式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如2000年、2001年江苏文科综合考题中的光照图。过程(包括流程)示意图也是近年来常出现在试卷中的,如2003年地理单课试题中的33题(全球环境问题)、34题第三小题(服装生产专业镇工业联系),2003年文科综合考试选择题5~7题。知识结构重建 地理原理图包括: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形成示意图,褶皱和断层示意图,六大板块示意图,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图,台风示意图。过程示意图有:风的形成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锋面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河流径流变化示意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农业、工业投入至产出模式示意图,普拉托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示意图,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矿展示意图.商业活动主要环节示意图.开垦荒地引起恶性循环示意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留民营村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1. 判别原理图、过程示意图所反映的地理要素:分析判断各地理要素的特点及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点,说明原因或列出结构关系式。 2. 确定各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问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之间的相互联系;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如气候、地形、水等条件与农业生产的联系,城市形成、发展与所处的位置、地形、山河分布、交通线等的联系等。 3. 比较相同区域、不同区域各种地理事物的相同点、不同点,确定试题中图文的一致性.形成图文统一的、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 4. 预测本区域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对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5·对整个判断过程进行反思,形成疑问。运用地理规律.判断、分析、描述地理事物的合理性,也即检测所判定的地理事物是否合符逻辑、是否符合常理。 过程规律总结(要点梳理点拨) 判读分析各种原理、过程示意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地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 1.光照图是原理图中难度较大的,常见的光照图有侧视图、俯视图、展开图、平面图、立体图等。变视图的难度就更大,以下就这类试题可能考查的相关内容及解题技巧作简要介绍: (1)判断南北半球(或自转方向),确定南北极及各条经纬线的度数。 A:根据给定的经纬线度数判定半球。 例l 如图4-1所示,甲图中经线从右向左数字变大为西经,且在160°W-20°W之间是西半球,纬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读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山体部位,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山坡的陡缓。 3.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主要地形类型及特征。 4.利用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并判读剖面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山体模型,分层转换为等高线地形图,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2.通过用彩笔涂色,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原理。 3.通过绘制、分析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高低起伏,学会读图和分析地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小组合作,增强交流、合作意识和能力。【重点与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 (展示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的景观图片) 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我们一起来学习“地形图的判

读”。 二、新课讲解 (一)等高线地形图 1.读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导学):知道地面高度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讲解):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读图1.36 等高线示意 (导学):明确等高线定义、特征和等高距,了解等深线。 (讲解):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等高线特征: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 等高距:每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差。 等深线: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动画页:播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原理》 3.判断坡度的陡缓 (导学):根据山地实体图和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山体坡度的陡缓。 (讲解):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4.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展示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图和对应的实体图,分析等高线分布特征。 (讲解):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之间。 陡崖:等高线重叠。 5.读图1.37 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山体部位 (导学):判读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分布 (讲解):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 6.活动:认识不同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读图1.38 比较一下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doc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概念,并能熟练应用。 2.了解等高线定义,理解其特点并能灵活应用。 3.能利用等高线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等高线定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等高线判断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地图的基本要素? 2.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导入] 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授新]

师:投影(图1.27)并提出问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甲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2.乙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是多少米? 3.甲地比乙地高多少米? 生:回答(略)。 师:什么叫海拔?什么叫相对高度? 生:回答(略)。 师:海拔和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有何异同? 生: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844米,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1034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b) a.2186米 b.19880米 c.9882米 d.1988.2米 师:投影(图1.28)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都相等。 2.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仔细读右图判断:从b点爬到山顶a容易,还是从c点爬到山顶a容易,为什么? 师:投影(图1.29)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 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内容如下)。 山顶:等高线上的数字由外向里依次变大。 山脊: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脊的部位向数字小的方向凸。 山谷:与山顶的等高线相比,山谷的部位向数字大的方向凸。 鞍部:两山(封闭等高线)之间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像刻度尺上的刻度一样。 师:再看另外一个练习题!(见投影) 生:讨论回答(略)。 师:讲解(略)。 师:投影(板书设计)。 [课内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基本概念,分别是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并理解了等高线的特点,这样就能很好的判读地形图了。

2021-2022年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 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 高频考点12 锋面气旋的判读分析

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精选精练专题2 地球上的大气高频考点12 锋面气旋的判读分析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xx年11月29日14时地面天气形势(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2题。1.图中( ) A.①地比②地的气压低 B.①地比③地的风速小 C.②地比④地的云量多 D.③、④两地风向偏南 2.即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 下图为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该天气系统正以每小时50 km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4小时后,甲地天气状况的变化是( ) A.气温升高,风速增大B.气温升高,风速减小 C.气温降低,风速减小D.气温降低,风速增大

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天气系统为( )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 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 6.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为( ) A.大风区B.阴雨区 C.高温区D.锋后区 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形象道出了天气阴晴、气压、风向之间的影响与联系。下图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一低气压的两条槽线。读图完成7~8题。 7.用上述谚语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趋势,最适用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受③、④之间槽线影响,③处将可能出现( ) A.晴暖天气B.台风

C.连绵阴雨D.寒潮 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1 000百帕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9.对图示区域天气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地的风向为西南风 B.N地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 C.M地为阴雨天气 D.M地为高压中心 10.影响Q地的天气系统和天气特征分别是( ) A.暖锋晴朗B.冷锋阴雨 C.气旋阴雨D.反气旋晴朗 下图为某地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此时(双选)( ) A.甲、丙两地多阴雨天气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4《地形图的判读》优秀教案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势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 2.初步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 2.能够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 3.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2.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教学准备】 地图册、等高线地形模型、课本上的相应插图 【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法、活动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板书)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激趣]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常用地形图来表示。 一、地形图的判读 [启思]学生阅读课本图1.34,观察图中甲点的高度有哪两个数据?它们的单位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活动] (要求)独立思考 (学生活动) (师生活动) (小结)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 (板书)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①海拔 ②相对高度 [巧练]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可是在青藏高原上的人说珠穆朗玛峰高4000多米,请你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 [启思]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就是用绘制等高线来表示的。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中的1.35“等高线示意图”,你能总结等高线的绘制方法吗?海洋中的等深线也是同样的绘制方法吗? [活动] (要求)小组合作讨论

高考真题考点汇编锋面气旋的判断与绘制

2009--2014年高考真题考点汇编 --锋面气旋的判断与绘制 2014年 【 2014·江苏·5~6】下图是 2014年 4月 30日 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 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答案】 1. B 2.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出,图中虚线内乙地位于蒙古国境内,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沙源丰富,与其他三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容易发生沙尘暴,故选 B 。

2. 读图可以看出该锋线位于低气压中心西侧, 形成的是冷锋系统, M 地位于冷锋锋线钱,所以锋面过境时, M 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时气温较低、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可能出现降水,气压升高,故答案选 C 。 2010年 【 2010·北京·7】 1. 下图是某日 08时和 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单位:百帕。读图, 回答问题。 锋 图 3 50o 45o55 由 08时到 20时,图中 ( A .①地风向偏北,风力逐渐减弱 B .②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持续晴朗 C .低气压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并增强 D .气旋中心附近暖锋移动快于冷锋【答案】 C 【解析】由题图,由 08时到 20时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 ①地的海平面等压线密度增大,表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应该逐渐增强,选项 A 错误。而②地在 08时左右时,处于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下,为晴朗天气,但是在 20时,②地已经位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2014年山东省初中地理优质课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课题:第三节《地形图》 姓名:高胜滨 联系电话:135******** 工作单位: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

《地形图》教学设计 东营市河口区新户镇中学高胜滨 ■学习目标 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难点】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教学方法 【教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 情景感受法、地图观察法、实践感悟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刚才我们欣赏了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可见地表形态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塑造了我们美丽的星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天就让我们学看地形图,来揭开世界地形的神秘面纱。 二、讲授新课(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归纳提升) 引语: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爬到玉皇顶,你会看到石碑上写着泰山极顶1545米,但是某兴趣小组的测量结果却不足1400米,你认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1、解惑释疑——认识地面高度 首先让学生试着解释疑惑,(对,可能是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预设:让学生直接来解释。预习很充分。直接估算海拔、相对高度。说区别,认识海平面) 下面就让我们解惑释疑,自学课本33页,完成下列2个问题。我国对于海平面是如何规定的呢?。 学生回答问题。 1545米是指泰山的哪一种高度?1400米是指哪一种高度。)(解释得非常到位) 是不是地球上所有地点都在海平面以上呢?那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你会计算吗?出示死海、珠峰,谁来试一下?(很速度) 承接:地表高低起伏差异很大,这种差异通常用海拔和相对高度来表示。怎样把地表

人教版7年级地理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学设计.docx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 姓名科目地理 所用教科 书人教版地理时间 书名 所教年级 所教册次、 七年级 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单元 地形图的判读 设计主题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借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课题,先让学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其次讲述等高线稀疏程度与地形的关系,最后通过幻灯片总结等高线代表的地形部位。 2.教材分析 本节课共分为三部分即等高线的绘制方法、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绘制方法主要是了解性的内容,而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地形部位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本节课时知识特别抽象,只有借助幻灯片将知识具体化,才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4、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并且要灵活运用等高线与地形的关系, 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部位。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独立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理部位、坡度情况。 教学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6、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7、教学准备 PPT、教科书、教案、教学目标 8.教学过程设计

1、入 同学,上前我来共同来看一首,首是《西林壁》中两句“不山真面目,只身在此山中” 首?? 2、入新 生活:了解等高的制方法 (1)幻灯片演示制的方法。 (2)学生制的方法、律。 (3)等高地形的投影有什么特点。学生 活:坡度 等高稀疏——坡度等高 稠密——坡度陡 生活:等高地形上的各地理部位。 1.山——中心数高 2.山脊——等高凸向数低的地方(利用切法) 3.山谷——等高凸向数高的地方(利用切法) 4.鞍部——两山相低洼的地方。 5.陡崖——几条等高重合。 9、作 1.堂,幻灯片。 2.后作,高效通

高中地理《常见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 学科:地理 学段:高中 授课年级:高一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的理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一讲到底的做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在具体讲授中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即“三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 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即“三不讲”。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主动探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①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②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课标中的行为动词为“简要分析”、“简述”,目的名词为“特点”、“原因及危害”,主题名词为“锋面等天气系统”,限定语为“运用简易天气图”、“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从教材结构上讲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及在生活中的体现。教材首先介绍了有关锋面系统的基本概念,如:气团(冷气团、暖气团)、锋(锋面、锋线)等;然后根据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的主次地位介绍锋面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在此基础上说明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变化过程,最后介绍锋面系统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学习本节时已是10 月中下旬,此时本地可能会出现冷锋天气,如果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对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学对象分析】

地形图的判读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这些不同的地形对我们生产、生活有着不同的影响。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图上反映出来呢? 学生回答教师讲解,我们要通过地形图来反映这些内容。 过渡: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看它只不过4000多米高,这是为什么? (因为观测的基准面不同,测得的高度就不同) 板书:一、海拔和相对高度 多媒体演示:“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板书: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讲解: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问: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板书:坡度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学生活动: 学以致用:选择合适的路径上山:说明理由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我们来了解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图: 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借助课件,并做一定的讲解。 板书: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顶:闭合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高考一轮复习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锋面气旋图的判读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1. 此时,台湾岛的天气状况是 ( ) A. 晴朗少云,风力微弱 B. 闷热干燥,大气稳定 C. 浓云密布,雨水滂沱 D. 风向偏北,气温较低 2. 图示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 ( ) A. 环渤海地区 B. 三江源地区

C. 东北北部地区 D. 长江中游地区 3. 图示时期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 ) A. 台风天气 B. 沙尘暴天气 C. 暴雪天气 D. 伏旱天气 【答案】1. A 2. A 3. C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天气系统、等压线图的判读。 【1题详解】 图中蒙古高压的存在说明此时为冬半年,所以台湾岛不会闷热干燥;从等压线分布可以看出,台湾岛附近气压偏高,等压线稀疏,所以应该是偏南风、且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选A。 【2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有一锋面气旋存在,降水区域应当分布在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能够受到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锋前暖气团属于大陆性气团,水汽含量少;但环渤海地区同时受到冷锋和暖锋的影响,暖气团来白于海洋,水汽含量多。加之等压线较密集,冷气团移动速度快,暖气团迅速抬升,带来大量降水,所以主要的降水区域为环渤海地区,选A。 【3题详解】 从图中存在低压中心可以分析出,低压中心周围存在强降雪区域,所以此时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就是暴雪。 【点睛】 读我国某地冬季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单位:百帕)垂直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4. 受此天气系统影响,与乙城相比,甲城的天气特征是 ( ) A. 冷且湿 B. 冷且干 C. 暖且湿 D. 暖且干 5. 若该气压系统东移至乙城以东,受其影响乙城的风向变化是 ( ) A. 西南风转东北风 B. 东南风转西南风 C. 东南风转西北风 D. 东北风转西北风 【答案】4. B 5. 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图示长沙与南昌之间有一低压中心,此时南昌处在低气压的东侧,吹东南风较温暖湿润;长沙处在低气压的西侧,吹西北风较寒冷干燥。选D正确。 【5题详解】 此时南昌处在低气压的东侧,吹东南风;随着该天气系统的东移,南昌将位于该天气系统的西部,在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等作用下,将盛行西北风。选B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天气系统的影响。 6. 下图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 该日20时 ( ) A. 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