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
朝鲜韩国军力对比

朝鲜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其国土南部战线,即平壤朝鲜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在其国土南部战线,即平壤--元山元山--线部署了其60%60%以上的陆以上的陆军兵力,军兵力,40%40%40%的空军和防空军兵力;飞机主要驻扎在平壤周围的空军和防空军兵力;飞机主要驻扎在平壤周围70个机场中的30个;约60%的舰艇部署在东、的舰艇部署在东、西海岸的前沿基地。
西海岸的前沿基地。
在南线,陆军4个军沿250公里长的军事分界线“即“三八线”构筑了防御阵地,“三八线”构筑了防御阵地,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掩蔽工事、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掩蔽工事、修建了大量的地下掩蔽工事、筑垒地域、筑垒地域、工程障碍物和设有坦克炮塔的防御地域。
每个军在其防御地带内都挖掘了5~6条长数公里的地道将后方与前沿联通。
朝鲜南部前沿地区堪称“难以攻克的堡垒”。
联通。
朝鲜南部前沿地区堪称“难以攻克的堡垒”。
综合媒体消息,东海岸的抗登陆防御由陆军3个军协同海军东海舰队海岸导弹与炮兵部队、空军和防空军1个作战航空司令部及边防军组织实施,此外,在战役纵深内还部署了2个机械化军。
西海岸则由陆军4个军协同海军西海舰队海岸导弹与炮兵部队、空军和防空军2个作战航空司令部及边防军实施防御,其战役纵深内部署1个坦克军。
东、西海岸均构筑了团级和师级主要防御阵地及预备防御阵地。
平壤地区的防御作战则由首都防御司令部负责。
尽管中国在中朝边境部署了5个师(约15000人),人),以表示对朝鲜在核问题上的立场的以表示对朝鲜在核问题上的立场的不满,但朝鲜在其北部边境只部署了边防军1个军的兵力。
个军的兵力。
军事经济潜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基本能够满足本国军队对枪炮军械及某些技术兵器的需求。
例如,能够自行生产火炮,仿照苏制坦克生产“天马虎”坦克和M-1973式装甲输送车,按苏联许可证制造米格29-2及米格及米格-21-21-21、米格、米格23和米格和米格-29-29的备件,海军大部分舰艇也是国产。
朝鲜战争爆发时,朝鲜究竟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打得韩国落花流水?

朝鲜战争爆发时,朝鲜究竟有多少兵力,为何能打得韩国落花流水?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际纠纷都可以牵扯到第2次世界大战,朝鲜半岛自然也不例外。
迄今为止,依然分为朝鲜和韩国的朝鲜半岛之所以仍保持着军事对峙的局面,正是因为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和美国对于朝鲜半岛的分割。
三八线不过,对于朝鲜半岛的人民而言,这种由于大国纷争导致的人为分裂显然是痛彻心扉的。
因此,在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之后,朝鲜人民就开始了风起云涌的统一行动。
然而,别看朝鲜半岛不大,政治势力却丝毫不少,所以,虽然统一是共同诉求,但是由谁统一却根本无法达成一致。
北方苏联扶持的北朝鲜自然希望以以自己为主统一朝鲜半岛,而位于南方的由美国扶持的韩国想法却与北朝鲜恰恰相反。
所以,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亚洲东部的朝鲜半岛几乎成为一个火药桶,朝鲜内部各方势力的纷争,站在两国背后的世界两极美国和苏联的角逐,包括与朝鲜半岛利益相关的新中国、以及与朝鲜近在咫尺的日本,甚至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国民党集团,都时刻关注着小小的朝鲜半岛。
蒋介石最终,在各方势力共同作用之下,朝鲜半岛这个火药桶毫不意外的爆炸了。
1950年6月25日,朝鲜和韩国在三八线附近在经历了数以千计的纠纷和军事冲动之后,武装冲突终于升级到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了。
究竟谁开了朝鲜战争的第1枪,已经成为一笔烂账,朝鲜声称是韩国军队率先越过38线,发动对自己的进攻,而韩国显然坚决否认这一点,并将朝鲜视为朝鲜战争爆发的罪魁祸首。
不管究竟是何原因,朝韩双方都进入了战争状态。
然而,正是这两个一直叫嚣着统一、也做了诸多准备的国家,在真正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表现却截然不同。
位于北方的朝鲜,在苏联援助的先进武器的支持之下,朝鲜人民军队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战果,战前叫嚣声调极高的韩国军队根本毫无招架之力。
朝鲜战争朝鲜战争爆发仅三天之后,韩国的首都汉城就失守。
其后,朝鲜人民军更是越战越勇,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据了朝鲜半岛90%以上的土地和92%以上的人口。
朝鲜万炮齐发炸平首尔

朝鲜万炮齐发炸平首尔每当朝韩紧张时,朝鲜当局总会放话要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
让朝鲜自鸣自得的火力投送方式,主要是部署在军事分界线附近的众多远程火炮。
但是朝鲜是否有能力将这句老生常谈的恐吓兑现?当金正恩展现出一波波强硬态度时。
网易军事将为您解读朝鲜炮击能力和可能的后果。
朝鲜远程火炮在汉江大拐弯(图中红圈处,蓝线显示到首尔市远郊区为60公里)这一区域能对首尔进行有效覆盖,但这一地域三面被韩国军队包围易遭至韩国集中打击,而且朝鲜远程火炮在数量上也不足以对首尔真正造成很有威胁的打击。
只有射程45公里以上火炮才能威胁韩国首尔将整座现代都市变成火海,其实是一种文学色彩浓厚的说法。
从历史经验来看,除非是在合适的气候下,朝着一座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城市扔下足够的燃烧弹和爆破弹,才会达到“一片火海”的效果。
要将一座遍布钢筋水泥建筑的大城市点燃,基本上可以视为不可能的事情。
以朝鲜现在的能力,到底想对首尔造成多大的毁伤程度才觉得达到目的,目前无从知晓。
朝韩分界线三八线属于非军事区,宽度约为4公里。
瞄准韩国的朝鲜火炮,在三八线以北5-20公里的范围内部署。
三八线并非直线,首尔的西北面对着一个被北方占领的突出部,此部位由汉江拐弯形成,锁定首尔的朝鲜火炮就部署在这一突出部。
从google地图上看,首尔的郊区离突出部最近距离约为33公里,首尔市区距离突出部最远的距离在60公里。
首尔市政府靠近城市北边,与突出部的最短距离是约39公里,这意味着,朝鲜需要有射程在33到60公里的火炮才能实现炮轰首尔的军事计划。
通常认定,首尔距离三八线距离是45公里,差不多是33和60的平均值。
欲有效炮击这座城市,朝鲜需要射程45公里以上的火炮。
朝鲜陆军只有2款火炮可以直接轰击首尔市区朝鲜目前达到这一射程的火炮只有两种:170mm的M1978/1989自行火炮,即大名鼎鼎的主体火炮“谷山大炮”,有效射程42公里;240mm的M1985/1991多管火箭炮,标准射程43公里。
朝鲜军队的常规火力与地区威慑力

朝鲜军队的常规火力与地区威慑力朝鲜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其庞大的军队规模以及强大的常规火力备受世界瞩目。
本文将对朝鲜军队的常规火力与地区威慑力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朝鲜军队的常规火力构成朝鲜军队的常规火力主要由陆军、海军和空军三个军种组成。
其中,陆军是朝鲜军队的核心力量,拥有大量的坦克、自行火炮和火箭炮等重型武器装备。
海军主要负责保卫朝鲜半岛周边海域的安全,具备一定的反舰和反潜能力。
空军则主要负责对地支援和反航空任务,拥有各类战斗机和轰炸机等武器装备。
在陆军方面,朝鲜拥有数量众多的坦克,其中包括了一些现代化的主战坦克。
这使得朝鲜军队在地面作战中拥有一定的优势,且能够形成强大的冲锋能力。
此外,朝鲜还拥有大量的火箭炮,这种远程打击手段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常规火力支持。
二、朝鲜军队的地区威慑力朝鲜军队凭借其强大的常规火力和庞大的军事力量,在地区威慑力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首先,朝鲜军队的坦克部队规模庞大且装备先进,可以在地面战场上与邻国进行有效对抗。
这种实力使得朝鲜在地面冲锋和机动作战方面能够形成一定的压制优势。
其次,朝鲜军队拥有大量的火箭炮,这种远程打击手段可以有效地覆盖朝鲜半岛及周边地区,威慑着邻国的军事行动。
尽管其火箭炮技术相对陈旧,但仍然能够构成一定的威慑力,使得邻国在考虑采取军事行动时要多加谨慎。
另外,朝鲜军队的海军力量在人员和装备方面也相对强大。
其海军主要负责保卫朝鲜半岛周边海域的安全,具备一定的反舰和反潜能力。
这使得朝鲜可以在海上保持一定的警戒和反击能力,以保障本国的安全利益。
然而,尽管朝鲜军队在常规火力方面拥有一定优势,但其军力仍面临一些制约。
首先,由于受到经济和制裁的影响,朝鲜的军事技术发展滞后于其他国家,装备相对陈旧。
其次,朝鲜拥有庞大的军队规模,但人员素质和训练水平不及其他一些现代化军队。
这导致朝鲜虽然拥有数量上的优势,但在实际作战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朝鲜军队凭借其强大的常规火力和庞大的军事力量在地区威慑力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韩国朝鲜战争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

韩国朝鲜战争期间的军事战略与战术韩国朝鲜战争是二战结束后亚洲地区最重大的军事冲突之一,其间韩国面临着来自朝鲜的严峻威胁。
在这场战争中,韩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战略与战术来应对朝鲜势力的挑战,这些战略与战术的运用不仅彰显了韩国军方的智慧,也对后来的冲突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韩国在战争初期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
由于朝鲜军方在战争爆发之初具备一定的战斗力优势,韩国军方选择了先行采取战场割据的战术。
他们将资源和兵力优先投入到自然防线明显的地区,比如南部山区,以保护人口稠密的城市。
这一战略的目的是留住更多的地盘,稳固战线,并争取更多时间来筹备后续的反攻。
其次,韩国在战争中的战术灵活多样。
面对朝鲜军方的多次进攻,韩国采取了多样化的战术手段进行对抗。
例如,在城市作战中,韩国军方采用了地道与街巷战等非常规手段,有效地限制了朝鲜军队的行动。
同时,他们也采取了机动灵活的阵型,通过运动战的方式迅速抵达战场、反击敌军。
这些战术手段的运用,不仅保护了本土的战线,也有效地削弱了敌军的战斗力。
战争中,韩国还重视与美军的合作。
韩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在军事实力上与朝鲜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韩国与美国军方在战争中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韩国可以利用美军强大的军事实力与装备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并通过与美军的协同作战,达到更好的战术效果。
同时,韩国在军事技术和作战理念方面也能够从美军那里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支持。
在战争的进程中,韩国军方还注重宣传与舆论的运用。
他们通过宣传战术,将朝鲜军方的侵略行为描绘为对韩国自由和民主的严重威胁,从而激发本国民众的爱国热情。
韩国军方在战场上也采取了一些宣传手段,例如利用战争画面拍摄纪录片等,展示战场上的英勇士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加强国民的战斗意志。
此外,韩国在战争中还注重外交的平衡与协商。
虽然战争期间,韩国面临着来自朝鲜、中国等对手的压力,但韩国军方懂得保持战场与外交的平衡。
通过外交手段,韩国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援助,同时也在战场上尽量节制自身行动,不使局势进一步升级。
从延坪岛炮击事件看朝韩两军炮兵实战能力和作战特点

2010年11月23日,朝鲜和韩国在两国北方海上限界线附近的延坪岛发生军事冲突,双方均动用大口径火炮进行了猛烈的互射,造成了一定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其中,韩国方面死亡2名士兵,16人受伤,另有部分民房、建筑被毁,朝方军队的伤亡情况不明。
此次军事;中突后,美韩两国借机宣布将在韩国西部海域进行联合军事演习,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战斗群驶入黄海,导致了朝鲜半岛局势的进一步紧张,对我国的战略安全也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对我国的战略安全也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事件的起因和经过此次双方炮战的起因是2010年11月23日上午10时左右,韩军在西部沿海38°线附近延坪岛南侧海域进行炮兵实弹射击训练,朝鲜方面认为这是对争议区一种挑衅性的武力示威,并于当天上午通过板门店向韩方发出照会表示,若韩军向朝方一侧争议海域射击,朝方决不会坐视。
然而,韩国军方则认为这是在韩方海域进行的训练,对于朝鲜方面的这一警告并没有认真对待,仍按计划在这一有争议海域进行了实弹射击演习,迫使朝方实施了炮击报复措施。
进行了实弹射击演习,迫使朝方实施了炮击报复措施。
当地时间下午2时34分~2时55分,朝鲜海岸炮兵在没有事先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向延坪岛上的韩国炮兵阵地等军事目标发动了猛烈炮击,有多枚炮弹击中了韩军炮兵阵地和营房等军事目标,另有数十发炮弹落到了岛上的村子里,约有60~70幢临海民房、建筑及气象雷达站被毁,一些山林被炮弹击中后起火。
遭到炮击后,驻延坪岛上的韩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国产K9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进行了还击,对朝鲜海岸炮兵阵地发射了80多发炮弹。
3时10分至4时42分,朝鲜海岸炮兵部队进行了第二轮炮击,又向延坪岛发射了数十发炮弹,但射击没有第一轮密集。
朝鲜海岸炮兵部队在两轮射击中共发射炮弹200多枚。
冲突发生后,韩国撤离延坪岛上的1 000多名居民,军队提升戒备,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
多名居民,军队提升戒备,全国进入准战争状态。
从炮击事件分析朝、韩两国炮兵的实战能力从炮击事件分析朝、韩两国炮兵的实战能力朝鲜海岸炮兵的实战能力从朝方这次炮兵实战的组织实施来看,此次朝鲜海岸炮兵的实战射击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
严励驳斥韩国陆军战力优于解放军的弥天大谎

严励驳斥韩国陆军战力优于解放军的弥天大谎4月14日据韩国绝大多数媒体分析,韩国陆军战斗力优于解放军。
媒体列出了三项理由,其一是韩国陆军历史优久,其二是韩国陆军装备精良性优于解放军,其三是实战经验优于解放军。
韩国媒体列出的三个理由不值得一驳,说陆军的悠久性,只要看看几千年来,韩国一直是中国的附属国就不用多说了;韩国军队那绝对的历史悠久的一塌糊涂,日朝战争被打到了鸭绿江边,要不是明朝派兵援助,估计他们也只能靠李舜臣在海上当海盗了。
说装备精良,中国陆军的炮兵连美国都自叹弗如,韩国陆军的精良性难道还超过其主子美国不成?说实战经验的话,想当初朝鲜战场上,多少韩伪军被我志愿军全歼?至于说韩军战斗力优于解放军也好,不优于解放军也好,只要放解放军一声怒吼,韩国陆军也就只有颤抖和尿素被子的份,这就是全世界爱好和平及一切懂点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的大道理。
一、听听美军韩战总司令李奇微对韩国军队表现的队经典评价语录吧!美军韩战总司令李奇微对韩国军队表现的经典评价1."韩国军队往往对中国军队有非常强的畏惧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2、我(李奇微)驱车由北面出了汉城,结果见到了一幅令人沮丧的景象。
韩国士兵乘着一辆辆卡车,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们没有秩序,没有武器,没有领导,完全是在全面败退。
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着各种征用的车辆逃到这里来的。
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逃得离中国军队愈远愈好。
他们扔掉了自己的步枪和手枪,丢弃了所有的火炮、迫击炮、机枪以及数人操作武器”"-3、“韩国军队的所作所为使我感到苦恼。
实施进攻的中国军队再次将一支又一支的韩国部队追赶得抱头逃窜。
溃逃之中,这些部队又丢弃了大量贵重且难以补充的武器装备”"《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六章] 1967 》-二、美国的一些研究机构将中国陆军列为世界十大陆军之首,虽然让人感到有点意外,但对于有着辉煌战绩和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来说,完全无愧于这样的评价。
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装备与美韩军比较

综合以上的比较,经过整编过的东北边防军部队,即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部队,的装备并非如宣传上的小米加步枪,而是即使在师一级上也和精锐的德国山地步兵师并没有太大的差距。其差距主要体现在压制火力(少4门105MM榴弹炮)和高射炮(少10门 20MM高炮)上,从实际第一、二次战役的战况来看,即使再增加上述所缺的武器恐怕也对战局没有太大的帮助。真正的差距是在后勤方面.
24日:华东运来棉大衣37440件,棉皮鞋2500双,布棉鞋20000双,华北运来的棉皮鞋20000双。
25日:五指手套775付(临时在沈阳买的),美国被850床(发团以上干部的)。
26日:中南运来的棉大衣42100件,华东送来的由9兵团直接接收绒裤76650条,余下的29000余条交给我们。
--------------------------------------------------------------------------------------------------------
比较一下第二次战役西线兵力及装备,可以发现差距并没有想像中那么大。基本上西线第一线志愿军以六个军对上联军六个师(3个美国师,3个韩国师),如果以志愿军一个军(来自苏联报告)和美、韩师的装备跟兵力来比较的话:
营: 编制1个机炮连, 包括2个重机枪排,共配备重机枪6挺,1个迫击炮排, 配备81或82毫米迫击炮3门。火箭筒在编者暂时保留, 缺编的营不与补充。德军编有一个重装山地步兵连由1个山炮排、一个工兵排、和1个通信排组成。装备有2门75毫米山炮。山地机枪连有3个重机枪排和一个迫击炮排,装备12挺重机枪和2挺轻机枪。和6门80毫米迫击炮。 在营的编制上德军比志愿军多2门山炮,和8挺机枪,而1939年火箭筒还没有发明也不可能配发。火力强于志愿军,但需注意的是山地机枪连是专门作为加强精锐山地部队的火力而编制的,普通的德国步兵师无此编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战争爆发前朝韩军力:朝鲜重火力具有压倒性优势1950年6月25日凌晨,朝鲜半岛大雨滂沱,汉城被雾气笼罩。
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里普通的一天。
4时,三八线上,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5时,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
斯大林想占领日本
1945年6月25日,《联合国宪章》签订。
美苏两国的并肩作战埋葬了法西斯,但意识形态的对抗却使昔日的“盟友”成为冷战下的“仇敌”。
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部队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而此时美军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与日军激战,无暇顾及朝鲜半岛。
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首先考虑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
正当美国人还在地图上寻找一条合适的界限时,此刻苏联人的脚已经踏在朝鲜的土地上了。
美国唯恐苏联独占朝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
关于三八线划界这个仓促的建议,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真的会同意,因为此时朝鲜半岛上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即使苏联提出以37度线甚至更南面为界,美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接受苏联的修正方案,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该方案。
斯大林之所以会同意三八线方案,是因为苏联想要以此作为条件换取苏军部分占领日本。
在斯大林眼中北纬38度线应该向东一直延伸至日本列岛,也就说苏联人要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交换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地区。
苏联放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不过是为了表达与美国“交换”地盘的诚意,或者说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
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都各自谋划着以武力统一对方。
朝鲜半岛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遥远的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神经。
1948年12月,苏联单方面从北朝鲜撤军,此举意在逼迫美国撤军南朝鲜,同时也为防止“擦枪走火”,避免美苏在朝鲜半岛直接发生对抗。
金日成的试探
苏军已经撤出,而美军尚未撤离的形势使北朝鲜政府所受到的压力大增。
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两度向苏联寻求帮助。
然而,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斯大林不想进一步在东亚刺激美国人。
更何况,这样做反而授美国人以口实,进一步将美国与南朝鲜的关系同盟化。
所以斯大林没有同意与北朝鲜缔结互助条约的请求,而且在军事援助上也加以限制。
1949年4月中旬,莫斯科方面从情报中得知,美国准备在5月从朝鲜半岛撤军,而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打算在6月对北朝鲜发动大规模进攻,斯大林认为这时不帮助金日成以致丢掉北朝鲜,那么苏联在亚洲将遭受巨大损失。
斯大林在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的同时明确建议金日成向中共寻求兵员上的支持。
6月底美军撤出朝鲜,标志着“美国在亚洲基本上完成了以收缩力量和防线为特征的战略调整”。
可是,南朝鲜当局却加紧了军事挑衅和进攻准备,三八线上的紧张空气似乎证明进攻已迫在眉睫。
到了9月份,苏联军事装备已运抵北朝鲜,人民军也迅速扩展到近9万人,与南朝鲜不相上下,这无疑鼓励了一心想早日统一朝鲜的金日成,但此时苏联的军事援助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北朝鲜的防御力量,而不是为了鼓励其向南方发起进攻。
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此时“兵强马壮”的金日成已在考虑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
9月3日,金日成向苏联使馆提出了一项主动进攻计划。
由于担心内战拖延下去,将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此时的金日成并不指望能够以武力迅速统一朝鲜半岛,而只是向苏联建议夺取翁津半岛和该半岛以东大约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如果进展顺利,则“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
当时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对苏联与美国对抗是十分有利的: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美国军队已经撤出朝鲜半岛。
然而,斯大林还是拒绝了北朝鲜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计划。
9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朝鲜的局势认为,“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
”
南北双方的军力究竟如何呢?苏军在撤出朝鲜半岛时,留下了3000人的顾问团。
北朝鲜军队在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上都按照苏联的模式组建。
1949年末,北朝鲜只有4个师的兵力,到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6月,兵力增加约2倍。
开战前,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为:官兵共13.5万人,坦克150辆,火炮600门,飞机196架,齐装满员的步兵师8个,简编的步兵师2个,独立团2个,装甲旅和装甲团各1个。
此外,还有5个警备旅和国内治安部队。
与二战时苏军部队的编制相比,北朝鲜步兵师的编制小,并缺少坦克、重炮和补给维修的部队。
但是对比一下南北双方的军队实力,这样一支部队也足够把对手赶出朝鲜半岛了。
为了对付北朝鲜军队,美国人也留下了一支“甚至不敢称之为军队的相当可怜的部队”。
南朝鲜军队的前身是1946年1月创建的警察部队,1948年8月才改称“国防军”,1950
年春,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已达到:人员9.8万人,装甲车27辆,火炮89门,飞机32架。
南朝鲜军队拥有所谓“装甲部队”不过是由少数侦察车辆和一些半履带车辆组成。
此外在火炮口径、射程和打击能力上,北朝鲜军队也远在南朝鲜之上。
与北朝鲜的军队相比,部署在三八线附近南朝鲜部队连组织防御也非常困难,最为重要的是,战前北朝鲜已经拥有了苏联援助的一定数量的T-34坦克,而南朝鲜军队不但没有坦克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这一点对战争爆发初期的战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事实上,战争爆发前,驻朝鲜的美军顾问团还认为,“韩国的地形不适于使用坦克”。
战争爆发前,李承晚不断威胁要进行武力“北伐”,不曾想却让北朝鲜先发动了“南伐”。
与美国人相比,南朝鲜军方对双方的实力以及准备情况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美国不给武器、补给品,南朝鲜就主动要。
南朝鲜判断:“北朝鲜军队的兵力为17.5万人,拥有优势的炮兵、坦克和空军,出现万一的情况很危险。
”为此,1949年10月,南朝鲜向美军军事顾问团提出了提供193辆M-26型坦克(3个营)的请求。
但是,顾问团拒绝了南朝鲜的请求,他们认为:“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梁不适于使用坦克”。
在这样的答复中,情报掌握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关于北朝鲜军队的坦克的情报,此时美军顾问团也错误地估计,“北朝鲜的坦克是旧日军的,不必担心”。
评价朝鲜战争,我们反复提到一句话,“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开战之前,南北双方都“错误”地判断着对手方,斯大林和金日成错误地判断美国人介入的决心,美国人也错误地低估了北朝鲜的作战能力,在李奇微看来这实在是“真正不可原谅的错误”,也因此“使我们(美国)付出了高昂的血的代价”。
力量的均势一旦被打破,战争就不可避免,朝鲜战争从1949年就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历史进入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争步伐一下子加快了。
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一举实现朝鲜民族的统一。
“战争是早晚的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
1950年6月25日之前,朝鲜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双方神经都绷得很紧,“说不定就在哪天早上”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就会引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