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鲜战争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doc

抗美援朝出兵利弊问题研究•抗美援朝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战,这仗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和平,现在让我们回到50年代,重新分析一下抗美援朝出兵的利弊一.战略角度出兵之利1. 国内民心相对稳定。
新中国刚刚成立,人民渴望和平,美帝将战火烧掉我们的家门口,人民当然会“战贩集团仇美帝”,支持发动抗美援朝战争。
再者,当时东北地区是我们的重工业基地所在,一旦美帝占领了朝鲜半岛,必然会插手亚太,进而威胁东北乃至全中国。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华盛顿就始终为“我们为什么丢掉了中国”而纠缠不休,而朝鲜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这种疑问的延续。
中国人民刚刚站起来,怎么会允许帝国主义再来侵略?!所以人民支持,可以一战。
2.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
虽然之前的一直认为苏联没有出兵朝鲜,但是最近公开的资料表明,苏联的的确确参战了,而且朝鲜战争中的空战几乎都是由苏联空军打的。
空军是技术兵种,西方素有“三十年空军”的说法,试想人民空军成立不过一年,无装备,无技术,无完整的航空工业,更无人才,如何对抗正大放异彩的美国空军?这层窗户纸大家之前不过一直没有捅破罢了。
二战是现代机械化战争的开始,二战以后,空军的作用愈来愈大,已经到了可以左右战争胜负的程度,没有强大的空军作后盾而打赢现代战争是不可想象的。
3.领导人的英明和魄力。
尽管历史的发展关键人物只是起到了推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明决断对抗美援朝等事件有着巨大影响。
尽管频频有人提醒,“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始终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
他以为自己身经百战自然是神人,结果在中国出兵这个问题上栽了大跟头。
麦帅在仁川登陆中成功的进行了高风险的决策,这是少数人类精英才有的禀赋。
可是麦帅错误的把志愿军的统帅当成了俗人结果被杜鲁门总统一撸到底,晚景凄凉。
而老一辈革命家们依据有限经验进行了超高风险的决策,这更是极少数人类精英才能做到。
那志愿军最高统帅的超人胆识是从何而来呢?他们在内战残酷的腥风血雨中锻炼而来,在反围剿战斗中,在围追堵截的长征途中,在险恶的抗日根据地,在陕北的的千山万壑中,风险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麦克阿瑟即使有个一知半解,也是很难体会的。
抗美援朝战史综述

抗美援朝战史综述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正义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7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并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950年10月,在朝鲜人民处于极端困难,中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根据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以及中国人民的意愿,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旗帜,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并肩抗击侵略者。
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以劣势装备打败了具有现代技术装备的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实现朝鲜停战。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7月10日。
这一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是属于实施战略反攻性质的作战。
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进攻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作战结果:中朝人民军队将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迫使敌军转入战略防御,接受了停战谈判。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鲜,此时,正值“联合国军”大举北犯,企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抓住敌人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隐蔽待机,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给敌以迎头痛击。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先头部队在利洞、两水洞、黄草岭地区与敌遭遇,从此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接着,在云山战斗中志愿军首次与美军交战,重创美骑兵第一师。
东线部队将“联合国军”阻滞于黄草岭以南地区。
此役西线11月5日结束,东线11月7日结束,共歼敌1.5万余人,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到清川江以南地区。
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

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第一篇: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史秀勇(鲁东大学政法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摘要: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在在党史研究领域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近十年来,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许多有影响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
本文拟就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抗美援朝运动与民众社会心态研究、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政治动员、各地区抗美援朝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等方面加以归纳综述。
关键词:近十年;抗美援朝;研究综述The Research about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in the recentten years Abstract:The research about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is an unfailing issue in Party’s history research field.In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has come into a new period;many influential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me out in succession.This thesis sum up and summarize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cision making of 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resist movement and the research of Social Mentality of the Chinese Populace, Political Mobilization During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the research of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of each region, the influence of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Key woreds: Nearly a decade;the war to 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research summary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面对世界头号强国的一次生死较量,最终逼迫美帝国主义以停战谈判而告结束。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综述近10年来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旨在全面了解和分析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中的作用和责任。
朝鲜战争爆发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立。
在二战结束后,世界分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朝鲜战争的爆发可以被看作是这种意识形态对立的一次直接冲突。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和对朝鲜半岛的政治和军事介入,为这场战争的爆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10年来的研究还表明,朝鲜半岛的地缘政治位置使得美国对该地区的插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朝鲜半岛位于中国和日本之间,这两个国家都是美国在亚洲的重要盟友。
研究者认为,美国通过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和对韩国的支持,试图维持其在该地区的霸权地位,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对该地区的控制。
研究还发现,冷战后期美国与朝鲜之间的矛盾与对抗加剧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朝鲜政权的核武器计划以及对南韩的军事威胁引发了美国的担忧和反应。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与朝鲜的矛盾,但在朝鲜持续发展核武器计划的背景下,美国最终采取了军事行动,导致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研究者还指出,美国内部政治环境的变化和决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影响了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中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美国政府对于朝鲜半岛的政策制定中存在意见分歧和争论。
这些内部政治争议和变化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朝鲜政权的敌意和对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
近10年来对朝鲜战争起因中美国因素的研究表明,美国的反共外交政策、地缘政治位置、与朝鲜的矛盾和对抗以及内部政治变化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朝鲜战争的爆发。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的具体作用和相互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朝鲜战争的复杂性,并对当前世界政治局势有更准确的认识。
近二十年抗美援朝战争若干问题研究述略

双 实 用
核
受 施 了
对 了 友
武 器
立 前 沉 御
功 界 “ 立
都
工
铁
制
写
万
局
都
均
坑
宝 反 样
亚识
亚洲 赢
妄
周 况
确
亚响 靠
镇
这
及识 具
压
范 “ 武 功
边 扬
围 限 器 以
和 制
又
立 御
功 广
限
骨
干
堡
导
合
改
彻
野
五
工
铁 又
显
如 意
族
群
又 均
密
依
切
愿
固
“
堡
撑
针
堡
堡
御
防 御 又 功 改
防
依 托
四
功
言
但
五
又
而 、 靠 条 响 设 程 义 以 立 皮 事 世 皮 这 及 功 界 随
府 对 都 立 如 具
展 敢 智 发 功 何 ”
靠 、
立 对 轰 对 我 赢 前
功 亚 了 固 转 界 常
“ 洲
胜 以 远
利 至 “
对 整 影 建 局 意
球
五
给
层
平
续
展
都
状
」
代
御
久 雄 代 平
干
找
线 彻 底 戳 穿 了府
又 共
加 改 取 言 五 批 — 言
找 和 立 利
“ 冷 击 枪
、
另
阵 地
坚 守
立 立
防 御
军事论文-朝鲜

新形势下的冷战—再议朝鲜问题朝鲜半岛位于黄海东海岸,与我国东北辽吉二省接壤。
这里是全球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天安舰、延坪岛、朝核事件及近日的朝鲜卫星问题让该地区一次次处于风口浪尖。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可以说朝鲜半岛是打开东北亚战略格局的“钥匙”,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一直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热点问题之一,关乎东北亚、亚太、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朝鲜半岛问题所牵扯的关系错综复杂,这里是美、日、俄、中等四大国的利益交汇处。
而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四大国各自的利益不尽相同。
朝鲜半岛的分裂是冷战时期人为的产物。
一、朝鲜问题由来二战后,美国为了控制朝鲜,同时与苏联相对抗,积极扶持长期逃亡美国、远离国内斗争的李承晚在南朝鲜成立“大韩民国政府”分裂政权,把南朝鲜置于美国的军政统治之下。
为了对付美李集团的分裂活动,北朝鲜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国家元首和内阁总理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李承晚政权为了实现“北进统一”,加紧进行战争准备,并与美国签订了《美韩共同防御援助协定》。
北朝鲜也加紧动员和训练军队,以应付民族分裂的危机。
李承晚政权不断叫嚣“北进统一”,并在三八线附近进行武装挑衅,后于1950年6月25日突破三八线向北方进攻,挑起了全面战争。
朝鲜人民军迅猛反击。
美国政府认为北朝鲜的军事行动是在苏联的支持和纵容下发生的,是苏联进一步扩张的讯号,因此决定进行全面军事干涉,以阻止苏联在远东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扩张。
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决议,指控北朝鲜为侵略者,并随后成立了由美、英、法、土耳其等15国军队组成的联合国军。
南北朝鲜之间的内战就此变为美国以联合国名义干涉朝鲜内战的国际性战争。
中国政府对美国侵略朝鲜和侵犯中国领土的罪行多次表示强烈的抗议和警告,但美国政府置若罔闻。
鉴于通过外交方式已不能阻止其侵略行径,1950年10月初,应朝鲜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志愿军入朝参战。
从1950年10月21日至1951年5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五战五捷,迫使敌军缩至三八线以南,从根本上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近10年来,朝鲜半岛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而朝鲜战争的起因中美国的因素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进行综述。
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与美国所持的对朝政策密不可分。
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川普一直采取强硬的对朝政策,将朝鲜列为“轴心国”之一,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朝鲜的制裁措施。
这些措施导致朝鲜经济面临巨大的压力,加剧了朝鲜战争的紧张局势。
美国与朝鲜在核问题上的角力也是导致朝鲜战争起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朝鲜一直试图发展核武器,并多次进行核试验。
为了阻止朝鲜核计划,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威慑和外交手段,包括向朝鲜派遣航母战斗群、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等。
这些举措进一步加剧了朝鲜战争的紧张局势。
美韩军演也是导致朝鲜战争起因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年都会举行的美韩联合军演被朝鲜视为对其国家主权的侵犯,因此朝鲜一直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和抗议。
在过去的几年里,美韩军演规模逐渐扩大,这使得朝鲜感到威胁加剧,也增加了爆发朝鲜战争的风险。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也对朝鲜战争的起因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一直希望中国能够在朝鲜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包括通过施压朝鲜来实现其无核化目标。
虽然美国多次对中国施压,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立场较为复杂。
中国希望维护朝鲜的稳定,防止其局势进一步恶化,并担心朝鲜半岛的动荡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安全和经济问题。
这种复杂的局面使得朝鲜战争的起因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美国因素的研究发现,美国的对朝政策、核问题角力、美韩军演以及美中关系都对朝鲜战争的起因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使得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紧张和不确定。
为了避免朝鲜战争的爆发,各方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对话和合作,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

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研究综述朝鲜战争是一场持续了3年(1950年至1953年)的军事冲突,涉及到朝鲜半岛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和朝鲜半岛南部的大韩民国(韩国)之间的战争。
朝鲜战争的起因复杂而多样,而美国因素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近1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的研究进展。
一、国际背景近10年来的研究指出,朝鲜战争的起因与当时的国际背景密切相关。
冷战格局下的国际政治和战略竞争对朝鲜半岛的局势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美国作为当时的超级大国,在朝鲜半岛的局势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蓄意激化研究显示,冷战期间,美国在朝鲜半岛采取了一系列蓄意激化的行动,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在1948年支持南朝鲜的建国,并承认其为一个独立国家。
这一举动被视为对北朝鲜的挑衅和干涉,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三、干涉北朝鲜研究指出,朝鲜战争的爆发与美国对北朝鲜的干涉有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前的几个月,美国曾派遣战斗部队进驻韩国,并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
此举被解读为对北朝鲜的威胁和干预,加剧了南北朝鲜之间的紧张关系。
四、越界入侵朝鲜战争的爆发与北朝鲜对韩国南部地区的越界入侵直接相关。
研究指出,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发动进攻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朝鲜半岛,并得到了苏联和中国的支持。
而美国对南朝鲜的军事援助以及对北朝鲜的制裁措施则被北朝鲜视为挑衅,因此北朝鲜选择了越界入侵的方式来回应。
五、冷战意识形态斗争研究还指出,朝鲜战争的起因与冷战期间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斗争有关。
美国将北朝鲜视为共产主义势力的延伸,而美国的冷战政策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展。
朝鲜战争可被视为美国在冷战中的一次反共战争。
六、研究展望近10年来,关于朝鲜战争起因中的美国因素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之处。
未来的研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对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如从外交、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朝鲜战争的起因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学文献综述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姓名:***学号:************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几个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军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是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受到史学界一贯的关注。
早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以志愿军为主导的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就已同步开展,主要是参战部队梳理战争和基本作战情况,总结及验教训等。
随着各机关、各单位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逐步深入,研究工作逐渐走向繁荣。
并取得一定成果,究工作不断深入。
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在众多学者的一致努力之下抗美援朝战争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使抗美援朝的研究和宣传达到一个高潮。
总体而言,抗美援朝战争的研究是较深入的比较成熟的,但是由于文献史料的相对缺乏,在某些方面的研究有争议,比如:关于战争起因问题、战争结局问题、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评价问题以及文化因素和有限战争问题等。
至关重要的是,有关抗美援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军事、国家安全等方面而忽略地缘政治因素是不合理的,有待商榷的。
个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二战后美国向中国发动的地缘政治大挑战,更是中国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反应和坚决的行动,故在相关研究中充分考虑地缘政治因素,将它置于当时的东亚和亚太地缘政治格局中加以考察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和历史背景,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个总结、论述,使广大读者对朝鲜战争中一些关键问题的起因和争论,有一定的了解,进而对朝鲜战争的相关问题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
二、主题二战后,世界形势波谲云诡,正处于大分化、大重组、大动荡的关键时期,美苏两国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不断加深和矛盾日益尖锐化,使新中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尤其是蒋介石集团在中国大陆一触即溃的颓势,使美国武装入侵中国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较量不可避免;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介入,局势严重恶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战争全面爆发,规模升级。
在经过三年殊死较量后,以不圆满的结局停战。
停战至今已六十多年了,可是对朝鲜战争的研究却不断深入细化,趋于成熟。
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的争论一直持续至今,虽未定论,部分观点和看法为学术界多数人所接受。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学术界关于朝鲜战争几个问介绍与研究(争论),本文将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1、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观点及大作很多,主要或主流观点有:学者王国学、陈锡久认为,抗美援朝战争是为了保卫人民政权,确保国内经济建设而进行的。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敌视加重。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为国内建设争取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
[1]有人认为,中国参战更多是出于意识形态的考虑,即从无产阶级利益以及反美霸权的考虑,美国介入朝鲜战争,不仅于朝鲜不利,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卞慕东认为,中美不仅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上存在分歧,两国历史文化的迥异与对国际关系规范的不同理解,在缺乏有效沟通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导致中美两国的全面对抗。
[3]著名学者沈志华认为,中国参战主要基于毛泽东的以下考虑:一是,避免被指责为中国的“铁托”,走上“铁托”式的道路,力避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出于孤立境地;二是,避免本土作战,引起不必要的动荡;三是,避免苏联借机,向中国东北渗透。
[4]尹家民认为,中国参战是基于朝鲜方面的请求,出于“唇亡齿寒”的地缘战略考虑。
[5]2、关于战争结局问题,中朝和“联合国军”方面各执一词。
中朝方面认为,在这场残酷持久的战争中,他们取得了无可争辩的胜利。
“联合国军”方面认为,战争的结局是平局,但也有人承认战败,但声音较弱。
主要孟照辉在《天平究竟偏在何方倾斜——驳抗美援朝战争“失败论”》[6]一文中认为,始于1950年10月25日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7]。
《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8]。
齐德学在《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9]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民被迫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
新中国经受了这场战争的全面考验,打败了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并在国内国际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著名军事专家徐焰在《专家解读抗美援朝战略价值》一文中评价道: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来原地,确是以平局结束。
抗美援朝战争确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取得将世界上技术水平最强的对手击败500千米的辉煌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打击美国侵略气焰和援救邻邦的目的,所打出的国威军威保障了战后几十年的和平环境,还使我国在多年间获得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区,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3、关于关于抗美援朝战争评价问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六十多年来,对于它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主要文献资料有:《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11]、《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12]、《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其大国地位的确立》[13]、《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的巨大作用》[14]、《论抗美》、《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15]、齐德学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16]等。
邹玉杰,宋文官在《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一书中,认为,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是特别能战斗的正义力量;沉重打击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遏制了美国对外扩张的全球战略,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地位,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推进了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的确立;为世界各民族的反霸斗争树立一个自主命运、敢打必胜的典范。
范立旭在《抗美援朝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17]中,总结道:在军事上予以美军以重创,降低了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分量,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的均势,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周方才在《试析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响》[18]中提出,中国是朝鲜战争的主要当事国之一,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中国通过朝鲜战争一扫“东亚病夫”的国际不良形象,恢复了大国地位和民族尊严,朝鲜战争既为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积极成果,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
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负面影响的争议较大,主要文献资料有:宋继和与罗宝成的《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兼评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19]、《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20]和百纯和申海良的《抗美援朝战争与台湾问题关系研究述评》[21]等一致认为:(一)对国内建设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二)美国利用朝鲜战争制造了台湾问题,使中国失去了解决台湾问题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宝贵时机;(三)致使中国美关系交恶,失去了修好中美关系的良机,影响深远。
4、关于有限战争与局部战争的问题关于有限战争与局部战争的问题,主要文章有:陈传刚的《局部战争战略指导的有益探索——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指导的几点启示》[22]、史成群和范增礼的《毛泽东在抗美援朝局部战争中的战略指导》[23]等。
丁伟在《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24]一文中作了总结,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第一次在核垄断阴影下的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大战和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对战争形态的转变以及军事变革产生巨大的持久影响。
李奇微在其著作《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评价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之前,我们的全部军事计划都是要打一场席卷世界的战争”,“可是,朝鲜战争却使我们懂得,自此以后的一切战争必定是有限战争。
”[25]美国学者韦格利在《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一书中指出:“朝鲜战争是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的分水岭……整个早期美国战略主要是为实现战争目的而使用战斗,它所寻求的是单纯的军事胜利。
”三、总结有人认为,中国参战是屈从苏联(斯大林)意志或好战(毛泽东逼迫斯大林表态)的结果;中国参战不仅使中国丧失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时机,而且错失修好中美关系的良机;时至今日,朝鲜战争距今已六十多年了,国内某些人还在讨论这场战争该不该打?付出的民族代价太大,值不值?出兵决策是在毛泽东的主导下,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为重,审慎权衡的基础上作出的,是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坚决的行动。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胜利,是世界大战和现代局部战争的分水岭,对战争形态的转变以及军事变革产生巨大的持久影响。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国传统地缘政治传承和延续,它标志着新中国地缘政治意识的觉醒,更是百年以来中国重新回归亚洲地缘政治中心舞台的决定性步骤;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打出一个军事强国,是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建立了中国乃至亚太地缘政治战略新格局;奠定了中国地缘政治的总基调;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国内部分国人脱离历史实际,从个人主观意志出发讨论抗美援朝战争该不该打,付出的民族代价太大,值不值?未免太有点书生气。
四、参考文献[1]王国学,陈锡久.中国抗美援朝战略决策探析[J].学术交流,2001,(6).[2]陈宇.抗美援朝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1,(2).[3]卞慕东.论建国前后中美全面对抗的必然性[J].广西大学学报,1996,(6).[4]沈志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J]党史研究资料,1996,(1).[5]尹家民.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出兵的前台幕后[J].党建,2009,(6).[6]孟照辉.天平究竟偏在何方倾斜——驳抗美援朝战争“失败论”[J].军事历史,2003,(3).[7]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M].新星出版社,2012年,第一版.[8]何楚舞,凤鸣.最寒冷的冬天Ⅲ——血战长津湖[M].重庆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9]齐德学.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J].军事历史,2000年第5期.[10]徐焰.专家解读抗美援朝战略价值[J].领导文萃,2011.2,(下).[11]邹玉杰,宋文官.抗美援朝战争的国际影响[J].学术交流,2011年11月,总第99期第6期.[12]文双石.抗美援朝胜利意义深远[J].决策与信息,2010年第12期,总第313期.[13]丁明.抗美援朝与中国外交及其大国地位的确立[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第7版. [14尹书博.论抗美援朝战争对树立中国国际新形象的巨大作用[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4年第4期.[15]曲克泮,董建中,井连庚,王德明.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邮报,2001年3月,第11卷第1期.[16]齐德学.论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J].军事历史,2000年第5期.[17]范立旭在.抗美援朝战争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J].延边党校学报,2001,1.[18]周方才.试析朝鲜战争对新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响[J].南京社会科学,2000,12.[19]宋继和,罗宝成.论抗美援朝战争的正义性——兼评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第12卷)第6期.[20]张昆生.朝鲜战争对台湾问题的影响[J].观察新闻,2004.4.1.[21]百纯,申海良.抗美援朝战争与台湾问题关系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2013年第2期.[22]陈传刚.局部战争战略指导的有益探索——抗美援朝战争战略指导的几点启示[J].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23]史成群,范增礼.毛泽东在抗美援朝局部战争中的战略指导[J].军事历史,2001年第6期.[24]丁伟.朝鲜战争的特征及对现代局部战争理论的影响[J].军事历史,1997年第6期.[25](美)马修.李奇微.朝鲜战争[M](中译本).军事科学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