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甲骨文学习教材PPT课件

甲骨文学习教材PPT课件

三星堆顺风耳
三星堆金面铜人头像
三星堆大型铜立人像
三星堆大型铜神树
三星堆“鸟形”青铜器
动脑筋:
• 三星堆青铜器与商周的青铜器有何不同? • 你能想象远古蜀国人的生活状况吗?请 你试着描述一下你想象中的古蜀国文明。 • 古蜀国的灿烂文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 请你谈一谈你的观点。
练兵场: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距今大约多少年? A.3100年 B.3600年 C.2800年 D.2500年 2、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妇好尊 D.司母 戊鼎 答案:1、 B 2、 D
第9课 甲骨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
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滋生开始的时序。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海:江口中加上午字,午时海水涨潮涌至江口,表示
海水。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万:形如蝎子。安蝎子为胎生昆虫,性撢。母蝎产子,
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 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 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喻不可胜数之“万”字。
甲骨文与今文的对比
象:虽本属表示大象之象,然以其大借喻包容于天地
间之种种形象,如山川日月。再经转训为事物表象之象。
动手动脑:
1、请同学们参照以上几个字的 写法,写一个甲骨文,看看谁 写的最漂亮。 2、你能总结一下甲骨文的特点 吗? 3、你认为甲骨文的出现具有什 么历史意义呢?
二、世界闻名的青铜器
1、什么是青铜器?
2、青铜器是怎样制造的? 3、青铜器用哪几种金属冶炼成的? 它们的比例是多少?
世界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商朝最精美的青铜器—— 四羊方尊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课件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课件
草书的笔画和结构千变万化,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个性鲜明
优秀的草书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反映了作者的情感 和气质。
代表作品与影响
《古诗四帖》
张旭的《古诗四帖》是草书的经典之作,其豪放、洒脱的艺术风格 对后世影响深远。
《自叙帖》
怀素的《自叙帖》以其独特的章法和笔法,展现了狂草的魅力,对 后世草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形态优美
楷书形态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以端庄、大方的美感。
代表作品与影响
代表作品
《九成宫醴泉铭》、《颜勤礼碑》、《神策军碑》等。
影响
楷书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之一,对后世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楷书也是中 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06
行书
发展历程
07
草书
发展历程
1 2
草书的起源
草书起源于汉代,是隶书的草写,主要用于书写 文稿、书信等。
草书的演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随着时间的推移,草书逐渐演变,出现了章草、 今草、狂草等多种形式。
3
草书的成熟
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将草书推向成熟,形成了独 特的艺术风格。
艺术特色
流畅自然
草书线条流畅,字形自然,富有动感。
变化多端
01
02
03
早期金文
商代早期至西周早期,主 要出现在青铜器上,用于 祭祀和铭记重要事件。
晚期金文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金 文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 一种重要的书法艺术形式 。
秦代金文
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 官方文字,但金文仍然在 一定范围内使用。
艺术特色
笔画粗壮
金文的笔画通常比较粗壮 ,给人以厚重、质朴的感 觉。

甲骨文 PPT

甲骨文 PPT

王国维(观堂) 《观堂集林》
郭沫若(鼎堂) 《甲骨文字研究》
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观堂沉渊学堂化,彦堂入海鼎堂忙。
(1)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 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
统一。
(2)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 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
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
数量:
我国机关个人共藏甲骨127904片。日本、加 拿大、英国、美国等十二国共藏26700片,其中 日本有12443片。国内外共藏甲骨154604片。已 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6000个 ,已认识的有1700 个,其中包含有丰富的文化思想 。《铁云藏龟》 (刘鹗,1903年)、《殷虚书契前编》(罗振玉 ,1913年)
/b/8518869-1307818675.html
看看下面的甲骨文,
猜猜它们是什么字 ?
这块龟甲上的 卜辞内容:
一位贵族征 讨其他国家后 举行祭祀,
向祖先报捷。
商朝时期,刻卜 骨在龟甲或钻 的凿工兽甲具骨 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发现地:安阳小屯殷墟
“此地埋藏龟骨,前三十余年已发现,不自今日 始也。谓某年某姓犁田,忽有数骨片随土翻起, 视之,上有刻画,且有作殷色者,不知为何物。 北方土中,埋藏物多,每耕耘,或见稍奇之物, 随即其处掘之,往往得铜器、古钱、古镜等,得 善价。是人得骨,以为异,乃更深掘,又得多数 ,故取藏之,然无过问者。
发现
甲骨文
发掘
意义
特点
甲骨文 又名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 19世纪末当地农民发现,学者王襄确定为古文字 和文物。甲是龟甲,有龟腹甲、龟背甲,腹甲较 多,背甲较少。
骨是兽骨,主要是牛骨,也可能有少量的马骨、 猪骨、鹿骨、虎骨及象骨。骨多用肩胛骨,间有 肋骨。也有少量的牛头骨、鹿头骨和人头骨刻辞 。

常见的甲骨文课件

常见的甲骨文课件
使用高分辨率摄影、扫描等技术, 将甲骨文实体转化为数字图像, 确保信息完整无损。
存储格式
选择适当的图像存储格式,如 TIFF、JPEG等,确保图像质量与 数据安全。
甲骨文数字化修复与还原
数字化修复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甲骨文数 字图像进行去噪、增强、拼接等操作, 以改善图像质量。
还原破损文字
通过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识别 并还原甲骨文上的破损文字。
甲骨文也是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通过对甲骨文的文字构造、语音、语法 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推动语言文字学的研究。
甲骨文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价值
01
甲骨文独特的文字形式和艺术风 格,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灵感和素材。
02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书 法创作上,也体现在绘画、雕塑 等艺术形式中,为艺术家提供了 独特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手法。
甲骨文的起源与商朝晚期社会政 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甲骨文的发展历程
甲骨文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初期、中 期和晚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 骨文的书写风格和特 点也在不断变化。
初期甲骨文比较简单, 中期和晚期则逐渐变 得复杂和规范。
甲骨文的影响和意 义
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成熟文字,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 要意义。
会意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组合 在一起表示新的意义,如“明 ”、“林”等字。
形声
通过将表示意义类的字与表示 声音类的字组合在一起形成新 的字,如“河”、“梧”等字。
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与现代汉字的关联
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之一,现代汉字的很多偏旁部首和结构都可以在甲骨文中 找到源头。
甲骨文与现代汉字在字义和字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映了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 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常见的甲骨文课件

常见的甲骨文课件
揭示古代社会生活
通过甲骨文的研究,可以揭示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宗教、 政治等方面的信息,为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线索。
甲骨文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实例
殷墟遗址的发掘
通过对殷墟遗址的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 料。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研究
通过对甲骨文和青铜器的研究,可以相互印证,进一步揭示古代社会的文化特 征和历史背景。
特点
甲骨文具有独特的书写风格和语 法结构,表达的内容涉及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具有极 高的研究价值。
甲骨文的历史背景
起源
甲骨文起源于商代,是当时巫师 用来占卜和记录事件的工具。
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成为 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 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
衰落
随着周朝的建立,甲骨文的实用价 值逐渐减弱,最终被篆书所取代。
06
CATALOGUE
甲骨文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
甲骨文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
反映古代文明
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使用的文字,是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途径,通过解读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 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
传承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承甲骨文, 我们可以保留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02
CATALOG
将甲骨文按照字形特征分 为对称、方正、圆形等多 种形态。
按内容分类
根据甲骨文所表达的内容, 将其分为祭祀、战争、农 耕、狩猎等多种类型。
按字体分类
将甲骨文按照书写风格分 为粗犷、豪放、婉约、秀 丽等多种字体风格。
甲骨文辨识技巧
观察字形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概述(ppt 41页)PPT学习课件

古文字材料分类之甲骨文概述(ppt 41页)PPT学习课件
5、《怀特氏收藏甲骨文集》加拿大华裔学 者许进雄编辑,1979年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 皇家博物馆影印出版,录甲骨1915片。
6、《英国所藏甲骨集》李学勤、齐文心、 艾兰编,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收入英国现 藏全部甲骨资料,著录2647片。
7、《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 字》,松丸道雄编 ,1983年东京大学出版会 出版,著录1315片。
其他还有相关的索引类具书《殷墟甲骨刻辞 罗振玉最先考证出甲骨出土地点,于文字考释成绩斐然;
最近在山东济南大辛庄(2003年3月18日, 《济南市大辛庄遗址出土商代甲骨文》《考 古》2003年第6期)、陕西周公庙遗址也有 有字甲骨出土,材料尚未完全公布。
3、甲骨文的著录 著录形式有三种:拓本、照片和摹本。
几部大型著录书:
1、《甲骨文合集》1-13册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录甲骨41956 片(实为39476片)。
2、甲骨文的发掘
1899年至1928年30年间,私人发掘期间,没 有明确的记载,重要的有9次,出土甲骨多 经转售,大多流散出国门。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 1928~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考古组有计划地迸行殷墟发掘,先后发掘十 五次,共得甲骨约二万五千片。
以后殷墟仍不断有甲骨出土,1976年中国社 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 掘甲骨四千余片。(《小屯南地甲骨》) 1991年,在殷墟花园庄出土甲骨1583片,其 中有字甲骨689片(《殷墟花园庄东地甲 骨》)。除殷墟外,1953、1954年在郑州商 代中期遗址中还检到有字甲骨两片;自1954 年始,又先后在山西洪洞,北京昌平,陕西 丰镐、周原遗址、岐山凤雏出土西周时期有 字甲骨约三百片。
一、发现、发掘与著录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资料学习课件.ppt

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资料学习课件.ppt
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 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 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 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 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 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 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
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
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精选进行哪些祭祀
6
❖ 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 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 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 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 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 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 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 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 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及在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 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 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 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 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 的。
精选
2
甲骨文图片
精选
3
甲骨文图片
精选
4
❖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王八 担”、“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 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 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 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 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于1898 年为古董商、金石学家所识别,之后在殷墟(河南安阳小屯 村)大规模发掘,有大量的龟甲兽骨出土,加上别地的零星 采集,至今已收集十几万片,其中单篇文章最长者达百余字, 可以看出应用文雏形。(节选自《应用写作》月刊1992年 第3期《应用文的雏形——甲骨文》)

中国美术史象形文字甲骨文ppt课件

中国美术史象形文字甲骨文ppt课件
*
甲骨文 · 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于1899年被清朝官员、金石学者、爱国志士王懿荣所识别。王懿荣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磨成骨粉用于止血化脓),上面刻着字,就觉得很奇怪,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花高价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把这些奇怪的图案画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 王懿荣对甲骨的收购,逐渐引起学者重视,古董商人则故意隐瞒甲骨出土地,以垄断货源,从中渔利。王懿荣好友刘鹗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为甲骨来自河南汤阴。后来罗振玉经过多方查询,终于确定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洹河之滨的小屯村,这里与古文献记载的商朝后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
玛雅文字 公元前后,美洲玛雅民族创造了玛雅文字,玛雅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玛雅文字被刻在石碑和庙宇、墓室的墙壁上,或是被雕在玉器和贝壳上,或是用类似中国式毛笔的毛发笔书写(或者叫描绘)在陶器、榕树内皮和鞣制过的鹿皮上。记载了玛雅人的宗教神话、祈祷文、历史、天文、历象等。
玛雅历法石刻
*
陶文 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商代晚期,古人在陶器上刻画的文字符号,以半坡陶符为最早,此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也都有陶文。 陶器上的“原始文字”,虽然目前还不能确认这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含义,但已具有一种“标记”和“表号”的性质,被认为是汉字的最早雏形。已经出土的陶文,不像甲骨文那样有成文的篇幅,只有单个的符号。陶文多半刻在陶钵外口缘的黑宽带纹和黑色倒三角纹上,极少数刻在陶盆外壁和陶钵底部,一般器物上只有一个陶文。
*
*
*
*
*
*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的临摹与书写一.甲骨文的文字特点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1)字形多变:在字的构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而笔画多少、正反向背却不统一。

(2)体式丰富: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只要求偏旁会合起来含义明确,而不要求固定。

因此甲骨文中的异体字非常多,有的一个字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写法。

(3)因字成型甲骨文的形体,往往是以所表示实物的繁简决定大小,有的一个字可以占上几个字的位置,也可有长、有短。

(4)线条瘦硬因为字是用刀刻在较硬的兽骨上,所以笔画较细,方笔居多。

(5)形象生动甲骨文是师法自然,合众美的结果,大部分字在大自然中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形状、声音、轨迹等。

万[萬]形如蝎子.蝎子为胎生昆虫,母蝎产子,每胎可达数一甚而百集幼蝎不等.幼蝎产出后,即自动攀附于母蝎身上,背部尤多,密密麻麻若不可胜数,古人见之,即以蝎子之形不可胜数之“万”字.春上方是草木抽发的曲芽,下面那一部份是一个计时的标志,组合起来,表示草木遨生开始的时序.至一支箭由远方而来,射到靶上,一横代表箭靶观是一只猫头鹰的特写,最上面是羽,角中间一竖是喙,两侧是一双眼睛.显出一副主神贯注观贯注观察的样子,最下面的是乌,表明猫头鹰的类属.此字充分的掌握住了猫头鹰的表情。

二.甲骨文的艺术特点由于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锐有钝,骨质有细有粗,有硬有软,所以刻出的笔画粗细不一,甚至有的纤细如发,笔画的连接处又有剥落,浑厚粗重。

结构上,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参差错综;或是密密层层十分严整庄重,故能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甲骨文,结体上虽然大小不一,错综变化,但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所以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严格讲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

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

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一)笔法特点:自殷墟甲骨文被发现至今,专家、学者共整理出单字四千多个,可辩识者一千余字。

因其历史久远、辩识难度大,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大多数人所疏远。

其实,这种古老的文字还是有它的可读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研究,发现甲骨文主要有横、竖、曲、斜、点五个基本笔划,这五个构件造就了殷商甲骨文苍古雄劲,灵动多姿的艺术风格甲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尽管当时贞人在书写或契刻时未必将其作为书法艺术来创作,但从现存的甲骨文中仍可以看出先民们对毛笔与刀的运用已十分成熟,且形成了一套特有的技巧。

商代已有毛笔,从朱书或墨书甲骨上看,用毛笔书写的字迹点画呈柳叶形,用笔的起止运收及其外部轮廊变化很有规律,力度很强。

从中可以看出,甲骨文字的书写入笔轻而疾;运笔有疾有徐,转折处圆润自然,与契刻后的效果差距较大,尤其是曲笔更为明显,弯转处多为搭接而成。

总之,甲骨文大部分是以刀代笔,不象毛笔书写那么自如,因此笔道中间略粗,两端稍尖,显得瘦硬、坚实、爽利、富有立体感。

且刀法不拘一格,丰富多彩,充分表现了文字初级阶段的朴茂、稚拙与生动。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书迹与后来笔法纯熟、规整的书法作品相比,显得更加自然,具有一种朴素的美感。

甲骨文的笔道瘦劲挺拔,遒丽天成,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变化,后世书家对其理解与取舍也不尽相同。

有的用甲骨文笔法书写,追求刀刻效果,有的则用金文或小篆笔法书写,以求雄浑苍莽或简静肃穆,因而书法风格各有不同1.笔画形态:①直线:A.棱形线(清利)B.逆入逆出线(朴厚)②曲线:练习:2.笔画顺序殷墟甲骨文以刀笔书法为主,间有毛笔书法者。

甲骨文刀笔技巧和结体法式有章可循,书写笔顺有四大特点:(1)先直后横,斜笔及曲笔的竖形者同于直。

(2)上下结构的字,一般都是先上后下书刻。

(3)左右结构的字,先左后右。

(4)中心轴对称的字,则在先直后横、先上而下、先左后右的原则下,先完成中间部分,再从左而右完成整个字。

中国法书传统的结体笔顺习惯,早在殷商就已确立。

此等书写法式,必然因乎师承传授和反复练习方能绳绳相继不绝于后。

1937年郭沫若在《殷契萃编》中揭出1468号一片习字骨版,指出其中第四行,“字细而精美整齐,盖先生刻之以为范本。

其余歪斜刺劣者,盖学刻者所为”,“刻鹄不成,为之师范者从旁捉刀助之,故间有二三字合乎规矩。

师弟二人蔼然相对之态,恍如目前,此实为饶有趣味之发现。

且有此为证,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可见当时甲骨文的书刻者确乎有很强的审美意识和书写艺术标准,为达到能熟练掌握刀笔书法技巧和练就一手好字,既有师授承袭,又十分重视个人日常不懈的临摹练习。

3.组合形态:①相离②相接③相交笔法总练习二.结构特点:甲骨文结体多为长方形,少量为方形,既成汉字格局,又变化多姿,在均衡、稳定、大方中颇有运动感。

多数象形字繁简不一,随体异形,婉曲舒徐,顾盼自如,构成一种天然的形体美。

罗振玉在《殷墟书契考释·序》中说:"古文因物赋形,繁简任意,一字之异文,每至数十,书与之法,时有凌猎,或数语之中倒写者……"后世所谓欹侧多姿、朝揖呼应、穿插意连、鳞羽参差等结体法则,在甲骨文中已大体具备。

1937年郭沫若在《殷契萃编》序中即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

细考于方寸之片,刻文数十,壮者其一字之大,径可运寸。

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

固亦间有草率急就者,多见于廪辛康丁之世,然虽潦倒而多姿,且亦自成一格。

凡此均非精于其技者绝不能为。

技欲其精,则练之须熟,今世用笔墨者犹然,何况用刀骨耶?“它的结构造型,在一幅之中,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略无一定.或疏疏落落、极为错综;或密密层层,十分严整,给人以精神爽朗,古趣盎然之感;甲骨文的字形字态,丰富多样,字的笔画,繁简无定,反正不拘.书体风格也因人而异,各具神貌,大者浑厚雄强,小者瘦劲挺拔.虽在同一片甲骨中,字之朝向偏旁,于左于右也有所不同,如风雪飘扬,如乱石舖街,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甲骨文从笔法上看,方圆兼具、而以方笔居多,肥细均有、细画为主,因为以刀作笔在坚硬的甲骨上施刀,所以线条多作直线,曲线也是以短线连接而成.其线条坚实有力,沉着痛快,奠定了后世书法欣赏对线的基本要求,即圆、健、活、简.甲骨文的结体,多是长方形,这种符合黄金分割比率的原则,是一种最美、最合度的形体.后来发展到金文、小篆、隶不离其宗.甲骨文又能把各种几何图形,巧灿地嵌入字中,从而千姿百态,表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造型.甲骨文中,比重较大的图形文字,线条洗练概括,准确传神地勾勒出物象的形态,给人以丰富联想.这又是甲骨文所特有的艺术情趣.甲骨文的结体,有对称型,偏正型,在布白手法上有顶戴、覆盖、向背、朝揖等类型,无论笔画多少,字形长扁,都能重心稳定.这种以中宫为支点的构字方式,已见端倪,同时它把对比、均街、对称、和谐、节奏等美学形式施之于结构,将各种点画,予以不同处理,匠心经营,随类赋形,均能曲尽其灿,显示出重心安稳,疏密得当,倾欹有叹,收敛自然.它遵循“始于方整,终于变化”的准则,创造出平正而且多变的体势,令人赞赏不已,玩味无穷.一般来说,结体严谨、均衡、对称是书写篆书的主要法则,这在书写金文、小篆时就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弊病。

而甲骨文的结体变化较大,既有自然之物象,又有艺术造型意趣与哲理,而且每个字都有不同的写法,灵动多变,因而给书家以更大的造型变化空间,便于进行艺术上的自我发挥。

甲骨文的结构为汉字的字形形态奠定了基础,其结构体现了远古书法家对宇宙法则“天圆地方”观念和自然造化神功的体认。

甲骨文的字形总体上显得均衡、对称、稳定,字体以长方为主。

冼剑民在《甲骨文的书法与美学思想》一文中做了一下统计,他认为甲骨文中:长方形--75‰方形--20‰扁方--5‰这种数字未必准确,但是可以反映甲骨文结构的大体特点。

不过,从书法的角度分析甲骨文的结构,还是可以看出,在方的框架中,甲骨文极尽纵横欹侧、错落开和之能事,随字赋形,静中求动,动中求静,栩栩如生,体现了汉字的艺术品质、内在神韵和生命意识。

(一)规定性1.稳定“大抵作书须结体平正,下笔有源,然后伸之以变化,鼓之以奇崛,则任心随意,皆合规矩也”。

明曾启“作书从平正一路作基,则结体深稳,不致浮于空滑”。

清朱和羹井云日友宁终牢霝工尸文母晕登尊众2.和谐“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轻重,凝神静虑。

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唐欧阳询宅見克嶽燎廳齒黃其宜極薑幽庸商盡(二)灵动性:⒈错落“结字须令整齐中有参差,方免字如算子之病。

逐字排比,千体一同,便不是书。

”清王澍“古帖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

”清包世臣春則並羞涉新彼叩幼則絲師隻咎畏訊“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

盖以奇为正,字须奇宕潇洒,时出新致,以奇为正,不主故常。

”明董其昌“字似奇而实正,其实亦从商周钟鼎来,其要在得书之重心点也。

”清李瑞清畢年去壽舟昏馬旁須逐旬米媚喪學季“字有疏密,密处紧腠理,疏处展风神。

语默动静、寒暑、生杀之机寓焉。

非通乎人情,得乎天理,未可与於斯?”清陈奕禧“凡字无论疏密斜正,必有精神挽结之处,是为字之中宫。

”清包世臣柵樂羈登州同豆河齊漸盧老貞暮唐雀⒋离合(擒纵)“书家秘法,妙在能合,神在能离。

离合之间,神妙出焉。

此虚实兼到之谓也。

”清朱和羹“字须配合,配合有两种,结构之合,不必画画对偶,要在离合之势,可指而目睹方是;使转之合,不必丝丝贯珠,要在死活之脉,可想见会心方是。

”明赵宦光曾田蒙剛燕盡客囚鴻聽聲毓其東備霸⒌变化变化之道有二:—曰博,能穷搜博采,撷英取华,积学既深,所蓄日富,胸罗万有,自能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二曰通,能将所积之书,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由形入法,由法至理,理通则从心变化,无适不当。

“钟书点画各异,右军万字不同,物情难齐,变化无方,此自神理所存,岂但盘旋笔札间,区区求象貌之合者。

”明莫云卿“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然变化亦何可易到?不自正入不能变出,此中绕有四头八尾之通,复谓不愧而忘人,乃可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