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课程PPT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详解 ppt课件

孙子兵法详解 ppt课件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 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 情者也。 ”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 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 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孙子兵法详解
三、主要军事思想
(一)战争观和认识论
专述“知”之方法
• 重战 《行军篇》:
• 慎战 • 计战 • 备战
孙子兵法详解
三、主要军事思想
(二)战略思想
▪ 全胜思想 ▪ 全胜手段 ▪ 全胜战例
《谋攻篇》: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 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破伍次之。”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说:‘上兵伐谋。’在越 南战争的情况下,‘谋’即指大 战略。美国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 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
--《大战略》
孙子兵法详解
《孙子兵法》在日本
“兵学经典” “世界第一兵书” “百世兵家之师” “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子兵法详解
德皇威廉二世:
“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 不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著名的战争指导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详解
【中心思想】积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内容】
备战思想: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富国强军的思想: 修道而保法
胜于易胜的制胜思想: 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以众击寡的制胜思想: 以镒称铢
孙子兵法详解
【中心思想】发挥力量,打击敌人 【主要内容】
掌握力量运用四个环节:
【中心思想】随机应变,灵活用兵 【主要内容】
–通九变之利,知九变之术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有备无患 –克服“五危”
“必死、必生、忿速、廉洁、爱民”

《孙子兵法课程》课件

《孙子兵法课程》课件
03
孙子兵法的应用
孙子兵法中的策略和计谋,如“以正合,以奇胜”,可用于政治领域的策略制定和实施。
政治谋略
孙子兵法强调领导者的素质和智慧,对于政治领导者来说,掌握孙子兵法的思想有助于提升领导力和决策水平。
领导力
孙子兵法强调战略思维和全局观念,对于政治家来说,具备这种思维有助于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政策。
详细描述
总结词
孙子兵法主张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发动攻击,出乎敌人的意料。
详细描述
通过隐蔽行动、快速机动等方式,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能够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这是战争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总结词
孙子兵法认为将领在外作战时,应该有一定的自主权,不受君命束缚。
详细描述
在战争中,情况瞬息万变,将领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如果一切行动都要受君命限制,很可能会错失战机。因此,将领应该有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地指挥作战。
战术运用
孙子兵法中的战术思想和原则,对于军事指挥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队管理
孙子兵法中的人才观和组织管理思想,可以应用于军队的管理和建设。
孙子兵法中的竞争策略和思维,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商业策略的制定。
竞争策略
孙子兵法强调变化和创新,有助于企业在商业竞争中保持创新和变革。
创新与变革
孙子兵法中的人才观和品牌建设思想,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孙子兵法课程》ppt课件
CATALOGUE
目录
孙子兵法简介孙子兵法的基本原则孙子兵法的应用孙子兵法的现代价值总结与展望
01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即孙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作者
成书时间
流传与影响
孙子兵法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即春秋战国时期。

孙子兵法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孙子兵法简介 • 孙子兵法战略思想 • 孙子兵法战术原则 • 孙子兵法管理智慧 • 孙子兵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的起源与背景
01
02
03
春秋战国时期
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战国 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为争 夺领土和资源而频繁进行 战争。
孙子其人
孙子,名武,是春秋时期 著名的军事家和战略家, 曾担任吴国的将军。
兵法著作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早 的兵书之一,共十三篇, 涉及战争策略、军事哲学 、战术等多个方面。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内容概述
孙子兵法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策略 、军事哲学、战术等多个方面, 强调战争是一种艺术,需要灵活 运用策略和战术。
以计为先,随机应变
计谋先行
孙子兵法强调计谋的重要性,认为在战争中,计谋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要 善于运用计谋,使敌人陷入困境,从而取得胜利。
随机应变
战争形势千变万化,孙子兵法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在实施计谋的过程 中,要密切关注敌人的反应和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取得最佳效果。
以谋为上,克敌制胜
执行力
孙子兵法强调执行的重要性,要求领导者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并确保下属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同时,领导 者要关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和调整,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团队协作与沟通
团队协作
孙子兵法强调团队的重要性,要求领导者关注团队成员的才能和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发挥团队整体 优势。同时,要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03 孙子兵法战术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集中优势兵力
在作战时,应集中优势兵力,即尽可能多地投入兵力,以增加胜利的可能性。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孙子兵法课件_全集ppt课件

混战计: 19釜底抽薪 22关门捉贼 并战计: 25偷梁换柱 28上屋抽梯 败战计: 31美人计 34苦肉计
20浑水摸鱼 23远交近攻
26指桑骂槐 29树上开花
32空城计 35连环计
21金蝉脱壳 24假道伐虢
27假痴不颠 30反客为主
33反间计 36走为上

五 、作 业
阅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典”。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 《孙武兵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 取其整数。《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 前的春秋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 从此诞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兵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 著《长征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 的《谋略例说》早五六百年。
--
思想精髓
1.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 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 明的。
2.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 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 人的城池。
敌国解决粮草问题。
--
6.胜敌而益强——愈是战胜敌人,也愈
是增强自己。
7.兵贵胜,不贵久——用兵贵在速战速
决,而不宜旷日持久。 8.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也——懂得用兵的将帅,是民众命运的
掌握者,国家安危的主宰。
--
内容提要
1.战争需耗巨资 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2.作战应速胜 3.粮草应从敌国补给 4.胜敌而益强 5.用兵贵在速战速决
法令孰行 兵众孰强 士卒孰练 赏罚孰明
--
3.造势:因利而制权 4.诡道十二法 能而示之不能 用而示之不用 近而示之远 远 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 乱而取之 实而备之 强而避之 怒而挠之 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 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优选孙子兵法课件全集ppt(共124张PPT)

优选孙子兵法课件全集ppt(共124张PPT)
主要有三大系统:竹简本,武经本(宋刻《 武经七书•孙子》),十一家注本(宋刻《十 一家注孙子》,清孙星衍重新校订,让此版 本的《孙子兵法》流行)。
三 、区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和 《三十六计》
孙膑,战国中期人,孙武的后世子孙,晚 百余岁,著《孙膑兵法》。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 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三十六 计》的作者与成书时间无从考证。是一部 集历代“韬略”、“诡道”之大成的兵法谋略 奇书,有很强的实用性,不但军事领域可 以运用,而且非军事领域也可借鉴。它是 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独特珍宝。
二、孙子与《孙子兵法》简介
(一) 孙子简介
孙子,名武,字长卿,生卒年不考,春秋 末期人,大约与孔子同时而稍晚。本齐人 ,后迁于吴国。
司马迁说:“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晋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 子吴起列传》)
(二)《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被奉为“兵经”和“兵学圣典”。 又叫《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 法》、《吴孙子》等,字数6000,取其整数 。《孙子兵法》问世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 时期,标志着独立的军事理论著作从此诞生 ,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兵 书”,比希腊的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 记》约早100多年,比罗马弗龙廷的《谋略 例说》早五六百年。
4.形人而我无形——使敌人暴露而我军 不露痕迹。
5.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处处都防 备,则处处都兵力不足。
6.形兵之极,至于无形——伪装佯动做 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一点形迹。
7.战胜不复——战胜敌人的战略战术每 次都不一样。
8.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如同水的运动规律 。
9.避实而击虚—— 避开敌人坚实的地方而攻打 敌人的薄弱环节。

《孙子兵法》PPT 共17页

《孙子兵法》PPT 共17页

孙子兵法的主要பைடு நூலகம்想
1、重战、慎战、备战 2、不战而屈人之兵 3、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非利不动, 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火攻篇》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九变篇》
孙子兵 法
作者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字长卿,齐国乐 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早年由齐 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hé lǘ】进呈所著 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 占领楚国都城郢【yǐng 】城,几近覆亡楚国。后人尊称其为孙 子、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 》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 《武经七书》之首。
吴国的争霸活动在南方地区取得胜利后,便向北方中原地区进逼。公元前485年,夫差联合鲁国, 大败齐军。公元前482年,夫差又率领着数万精兵,由水路北上,到达黄池(今河南封丘县南), 与晋、鲁等诸侯国君会盟。吴王夫差在这次盟会上,以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争得霸主地位。孙武 虽没直接参加攻齐取胜、与晋争霸两事,但在此前孙武精心训练军队和制定军事谋略,对夫差建立 霸业有不可抹煞的巨大贡献。
孙武指挥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伍子胥、孙武 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 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 孙武突然改变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孙武从3万精兵中选择 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国都郢 城。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 的光辉战例 。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3、军争的原则
统一号令 (1)
统一行动
勇者不能独进, 怯者不得独退
(2)
治气——挫伤敌军队士气 治心——动摇敌将军决心
治变——因敌而变
(3)掌握用兵方法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 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 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 勿迫。”
(八)、九变篇
九变——多变 本篇主要论述用兵打仗,要通 九变之利,知九变之述,做到 机变行事。
(十一)、九地篇
本篇主要从全局着眼,把军队作战 由国内至敌境形经地域,划为九种 战区,根据不同战区的特点及对军 队作战行动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处 置原则和方法,告诫将帅“九地之 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 察”。
中心思想:进攻要掌握九地之 变,人情之理和决胜之法。 主要内容:
1、掌握“九地之变”
通形:我可以去 ,敌可以来的地形 挂形:可以前往,但难以撤回的地形 支形:敌、我双方对峙,谁出击都 地 不利的地形 形 隘形:两山之间的通谷,只能先占, 不易后夺的地形
险形:形势险要的地形
远形:双方相距较远,谁先求战,不 利于谁的地形
“凡此六者,地之道;将之至任,不可察也”
2、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中心思想:审己量敌,料胜决策
主要内容: 1、“兵者,国之大事”
——对战争的基本看法
2、道、天、地、将、法是决定战争胜负
的基本条件
道:“令民与上同意也,”作为
五事之首,是战争胜负的首要因


天:气象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

地:地形条件
将:将帅的智谋才能
法:军队的组织编制
3、实施胜利的手段
(1)、选将——挑选能执行“庙算” 大计的将帅 (2)、造势——设法造成战场上 的有利态势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共43页

孙子兵法-介绍-PPT课件 共43页
--《游击队之歌》
【中心思想】不战而胜的全胜思想
【主要内容】

全胜战略思想:

不战而屈人之兵
以智谋为首的制胜思想:

上兵伐谋
著名的战争指导规律: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诸葛亮《隆中对》 上兵伐谋
烛之武巧言退敌
其次伐交
围魏救赵
其次伐兵
平津战役
其下攻城
【中心思想】积蓄力量,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介绍
天津大学 朱丙锋
主要 内 容
一、孙子兵法概况 二、孙子兵法经典化 三、孙子兵法内容简介 四、怎样读孙子兵法
一、孙子兵法概况
(一)作者概况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 (今山东惠民)人。后人尊称其为 孙子。
“西破强楚,入郢城,北威齐 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中心思想】先计而后战的战争观
【主要内容】
对待战争的态度:

重战、计战、谋战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客观依据:
“五事七计”
研究和指导战争的主观依据:
庙算、诡道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兵者,诡道也;“诡道十二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中心思想】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
《孙子兵法》、《太公》、《司马法》,外加《吴子》和 《尉缭子》
曹公五书:《孙子略解》、《太公阴谋解》(已佚)、《司 马法注》、《续孙子兵法》、《兵书接要》
新典《黄石公三略》
二、《孙子兵法》经典化(中国兵法演变)
(五)六大经典和《孙子》六家注(南北朝隋唐)
《孙子兵法》、《太公》、《司马法》、《吴子》、《尉缭子》、《黄 石公三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BA
第12页
三、谋攻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13页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EMBA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EMBA
--(美)麦克内利
第5页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孙子最基本的哲学信条是,如果你能 够仔细规划好你的战略,那么你就能够获 胜;而且,如果你能够拥有一个真正伟大 的战略,你甚至不战而胜。这种东方的侧 重于用战略智慧来击垮对手的战略思想与 西方的大不相同,后者强调行动(比如说 发动大的战役)来取得胜利。
EMBA
第9页
二、作战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这一篇不是谈实际的作战,而是谈作战工具和 作战物资的准备。在这一篇中,孙子具体阐述了战 争巨大消耗与国家安全的密切联系,提示将领们必 须从支撑战争的物质基础以及国家承受能力上来思 考战争问题。如何减轻国家的压力?孙子提出了两 个重要的战略思想:一是从时间上考虑,速战速决; 二是从空间上考虑,因粮于敌。孙子从时间与空间 的思考中,揭示了战争力量聚能与转换的一些规律 和方式。在这一篇的论述中,贯穿整体的核心战略 思想是:在战争准备上,避战争之害而求战争之利, 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战争的胜利。
EMBA
核心问题:如何部署和调整力量?
第24页
七、军争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25页
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EMBA
八、九变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EMBA
核心问题:如何准备战争物资?
第10页
二、作战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 万,千里 馈粮……,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因粮于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胜敌而 益强。 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孙子兵法》与统帅之道
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
EMBA
洪兵
第1页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EMBA
第2页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EMBA
第18页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19页
EMBA
六、虚实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本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核心篇。虚实, 反映了力量两种基本的形态。一般说来,“实”是 指强大、主要和有备的力量,“虚”是指薄弱、次 要和无备的力量。在具体的作战实施过程中,我们 不能够把“虚”简单地看作“弱”,它有时是指要 害、关键的部位。“虚”和“实”,是在双方力量 对抗中显现的,是反映双方力量对抗的一个非常重 要的对立统一范畴。这个范畴揭示了力量对抗的基 本规律,形成了“避实击虚”的重要战略战术原则。 在这一篇中,我们还要特别关注孙子的战略主动权、 集中兵力、示形和“因敌而变”等思想。
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天子之剑,以燕 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韩 魏为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 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 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 ,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 诸侯,天下服矣。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 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 士为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 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 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 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庶 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 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 -------- 《庄子· 说剑》
第16页
五、势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力量体现于“形”而蓄发于“势”。“势”指 的是“形势”、“态势”、“气势”、“位势”等 意思。就力量运用而言,“势”指的是力量在特定 的时空范围内所借助各种外部条件而形成的一种有 利的蓄发状态。如何增强自己的力量,如何将自己 现有力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 取更大的胜利,这都与“势”有关,或者说都需要 借助于“势”来实现。 “势”是中国战略思想中的 一个重要范畴。掌握中国战略思想的精华,不能不 洞悉这个字的深刻内涵。 核心问题:如何使你的力量更大和更有效?
EMBA
核心问题:如何考虑力量调动过程中的战术动作?
第28页
九、行军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29页
辞强而进驱者,退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EMBA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23页
EMBA
七、军争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按照中国古人的解释,“争,趋利也”;“争 者,争利,得利则胜”。“军争”,是指调动和部 署自己的军队争取获胜的有利条件。如果前者侧重 讲如何调动敌人,这里侧重谈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 。也有人说“军争”是现代“机动”的意思。这种 理解与上面的“变化”有联系,“变”依赖于“动 ”,只有“动”才有“变”。
第17页
EMBA
五、势篇
长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学 学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 于毁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 发机。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EMBA
--(美)迈克尔森
第6页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孙子兵法》 十三篇提要
EMBA
第7页
一、计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在这一篇中,孙子对战争筹划的问题做了 全面深刻的回答。回答了为什么要重视战争, 应该把握哪些要素分析战争,筹划战争应该着 重考虑的内外部条件是什么,筹划战争应该把 握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最后用“庙算”形象地 提出战争筹划的总体要求。 核心问题:如何认识和分析战争?
EMBA
核心问题:如何正确组织攻防对抗?
第20页
六、虚实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能使敌自至者,利也;能使敌不得至者,害也。 出其所必趋,趋其所不意。 我专而敌分。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 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战;不知战 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 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
EMBA
第11页
三、谋攻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谋”就是“谋划”、“智谋”。所谓“谋 攻”,是指如何谋划战争,如何通过智谋去战胜对 手。这一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战略“以智克力” 的全胜思想。在上一篇,孙子是从战争准备上论述 了如何避战争之害而求战争之利。在这一篇,孙子 将从战争的对抗策略谋划上讲如何避战争之害以求 战争之利,具体说,就是如何在减少和避免战争破 坏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追求的战争目的。 核心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战争目的?
EMBA
第8页
一、计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道、天、地、将、法。 智、信、仁、勇、严。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 示 之不用。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多算胜, 少算不胜。
孙子在这一篇就是讲“变”。该篇题名为“九 变”。“九”指的是“很多很多”的意思。所谓 “九变”就是指要大量的无穷尽的变化。中国战略 特别关注这个“变”字,在“变”中将自己掌握的 各种战略方法灵活组合起来,在“变”中将对手的 弱点暴露出来,在“变”中形成一种有利于自己战 略平衡,在“变”中寻找出奇制胜的良策。“变”, 是战略运筹的灵魂。“变”,是战略指导中永恒不 变的一个原则。 核心问题:如何应对变化的情况?
EMBA
第21页
六、虚实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经 经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第22页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 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应形于无穷。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谓之神。
EMBA
第26页
八、九变篇
学 长学 以 以 致 江致 用 用 世 世 济 济 民 民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EM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