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0式主战坦克
第四代坦克热浪来袭——未来坦克发展之浅见

第四代坦克热浪来袭——未来坦克发展之浅见作者:郭正祥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7年第7期郭正祥2016年9月15日,是坦克这个怪物首次降临索姆河战场100周年。
自坦克问世以来的百年间,坦克从青涩到成熟,从弱小到强大,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迅速成长为“陆战之王”,最终发展为陆战突击决胜兵器之一,在世界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进入新世纪后,信息化战争热潮来袭,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新研发坦克的脚步明显放慢,有的国家军队坦克装备数量在减少。
其主因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等所谓“高技术战争”的“样本效应”被放大,人们在重视海、空军、巡航导弹等远程打击兵器,尤其重视陆军航空兵、反坦克导弹发展的同时,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产生了质疑。
坦克作用不可替代坦克这个机械化战争的王者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真的过时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近十几年来,经历伊拉克战争、俄格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冲突等事件后,各国军方对坦克的作用有了新的理性认识,多个国家军队装备坦克的数量在逐步增加,更多的是对现装备进行改进升级,多个国家有了新的坦克发展规划,几款新坦克样车已经问世,坦克发展进入了新的活跃期。
可以肯定,坦克在未来百年中依然重要,还将得到适度发展。
采用新技术、新结构的未来坦克,将会不断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其理由是:首先,现代坦克集高新技术于一身,攻防兼备于一体,机动性与火力俱佳,在未来战场的地位仍将举足轻重。
坦克具备强大的地面突击力,两栖战车还擅长海上突击,空降战车可在敌后方和战略要地实施空降突击。
经过改进升级的现代主战坦克,可服役到2035年以后,而后陆续问世的未来坦克及其改进型将延续“陆战之王”的又一个百年辉煌。
其次,坦克在攻城略地、控制疆域、全域机动(包括沼泽水网地、山地和城市)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于巩固、发展和转化火箭兵、海、空军的火力打击、核突击与信息作战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说,只要战争的最后胜利离不开占领和控制疆域,就离不开坦克为首的装甲装备。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

世界上最厉害的坦克是美国M1A2主战坦克下列是坦克的排名TOP10,土耳其“阿尔泰”主战坦克2005年土耳其开始启动了国产坦克项目,研发一款基于韩国的K2主战坦克的四辆坦克样车,这就是土耳其的第一种国产坦克阿尔泰。
整车长度是10.3米,车高2.5米,全重65吨,最高时速70公里每小时。
在武器系统方面,阿尔泰的主炮为一门120毫米55倍口径滑膛坦克炮,理论上该炮在两千米的距离上可以穿透6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在防护方面,阿尔泰采用了复合装甲,总体性能与韩国的K2坦克相当,相当于650毫米均质钢装甲,而这款坦克也算是补齐了土耳其虽然拥有一支在北约中人数仅次于美国,规模位居中东第一的陆军,但是却陆军装备质量不高的缺陷。
TOP9,日本TK-x10式主战坦克10式主战坦克由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主持,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陆上自卫队新一代主战坦克,车长9.42米,高度2.3米,车重44吨,最大时速70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440公里,于2012年1月开始正式服役于日本陆上自卫队。
武器系统方面,10式坦克配备了一门日本自行开发的120毫米44倍径滑膛炮,除了传统的120毫米炮弹外,还能使用一种TRD 研发的程序化引信炮弹。
在防御方面,10式坦克的车体与炮塔采用滚轧均质钢装甲制造,车头正面上部加装了新型复合装甲炮塔,外侧还加挂了用模块化装甲而日本之所以研制这款坦克,就是为了与重型的90式坦克形成补充,完全替代有30年历史的74式坦克,TOP8,意大利C1主战坦克C1主战坦克又名公羊主战坦克,是20世纪90年代意大利研制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车长10.54米,车高2.46米,最大时速65公里每小时,最大行程550公里。
武器方面,公羊主战坦克装备了一门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120毫米44倍径口径滑膛炮,辅助武器为一门7.62毫米机枪和一挺7.62毫米高射机枪。
而它的防御方面的坦克车体和炮塔采用轧制钢板焊接而成,并且在重点部位采用了新型复合装甲,而最新的公羊主战坦克MK2型比原来的MK1型重五吨,装甲防护也进行了加强。
全球主战坦克大盘点——2015年的《世界坦克地图》

全球主战坦克大盘点——2015年的《世界坦克地图》作者:暂无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9期季伏枥【编者按】本文编译自日刊《PANZER》杂志2015年第1期,其内容和数据不代表本杂志社的观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参考。
由于世界上装备坦克的国家和地区有100多个,原文的“地图”过于复杂,故原图上标注的仅装备几十辆或一二百辆坦克的“坦克小国”不再译出,其地理位置不难辨析,敬请谅解。
还要说明的是,原文各图中所列数据有的有微小差异,本刊不再做考证,谨此说明。
30年间世界主战坦克装备数量的变迁日刊《PANZER》(坦克或战车)杂志社,有关注世界各国坦克装备数量的传统,几十年来先后4次专文加以报道。
第一次是1980年第1期,第2次是1988年第1期,第3次是2006年第5期,这一次是2015年第1期。
所不同的是,前三次统计中,除了主战坦克之外,还包括轻型坦克和水陆坦克等,而这一次的统计数据中仅包括主战坦克。
毫无疑问,主战坦克是为大规模战争准备的重型陆战兵器。
随着冷战结束,国际局势相对缓和,各国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的数量也在相应地减少。
截止到2013年底,世界上115个国家和地区装备了65 248辆主战坦克。
尽管这一数字精确到个位数,但是,这一数字实际上是动态的,有的国家还在生产主战坦克,更多的是许多国家军队装备的主战坦克因故障报废或性能落后而主动退役,总体数量在减少,大体有65 000辆。
2006年的统计数字是,各国装备主战坦克(含轻型坦克等)为108 600辆,大约10年间主战坦克的数量减少了40%,每年约淘汰4 000辆主战坦克。
再往上说,1986年时,各国装备的主战坦克数量高达157 400辆,为现装备的主战坦克数量的2.5倍!依车型现役主战坦克的装备数量依车型来划分,现役主战坦克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T-72主战坦克,总数达10 016辆,是当今世界上装备数量超过10 000辆的唯一一种主战坦克,装备国家的数量达35个。
坦克的发展历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设计思想 英国:受“步兵”和“骑兵”传统概念的影 响,提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设 计思想。
法国:强调坦克对步兵的支援作用,侧重重 型坦克的研制。
德国:独立作战的兵种。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I战时期
英 “邱吉尔” 步兵坦克,“克伦威尔” 巡洋坦克
美
德 俄 日
M3“格兰特”/“李” 中型坦克, M4“谢尔曼” 中型坦克
I战时期
英国“小游民”坦克
法 国 FT17 坦 克
英国“赛犬”坦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I战时期坦克特点 这个时期的坦克迅速崛起,各种结构形式 的坦克不断出现,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 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 战斗全重7~28t;火炮口径37~7 5mm;功率26~110kW;最大速 度6~13km/h,最大行程35~6 4km;装甲板是铆接的。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90年代~现在 坦克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 数字化技术应用; 2. 操纵自动化; 3. 综合电子信息一体化; 4. 防御主动化及隐身化。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轮式装甲车
• 产生 1902年~1903年,法国的“沙隆”和奥 地利的“戴姆勒”装甲汽车问世,标志着轮 式装甲车辆开始成为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之 一。
俄
KC轻型步兵坦克(基于FT17), Б Т -7快速坦克(基于T3,轮-履互换), T-26轻型坦克,T-28中型坦克(多炮塔)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
Pzkpfw2D最先采用扭杆式悬挂装置
“T3”克里斯蒂中型坦 克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20~30年代坦克特点 • 坦克专用汽油机/高速柴油机,二级行星转 向机和双差速器转向机构出现,采用弹性 悬挂技术; • 火力以机枪为主,火炮口径37~45mm;或 75~76mm短身管榴弹炮; • 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板,按各部位命中 概率合理布置装甲厚度,提高抗弹能力; • 轻型、超轻型坦克盛行。
日本10式主战坦克

10式坦克概况开发背景日本现有的第三代坦克在攻击、防御及机动性之间并不平衡。
而事实上,采用不同风格的装备是由不同的作战任务所决定,往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日本在冷战正酣之际,为了防备苏联坦克集群从北海道登陆,从而研制了侧重防御、忽略战略机动能力的90式。
但是,日本并没有认为攻、防和机动之间的不平衡并无不妥。
同样,尽管日本依然对外宣称奉行“专守防卫”战略,但该型坦克的研制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其军事战略的转型。
具体而言,日本在新世纪所奉行的乃是积极外向的军事战略。
在威胁的判断上,陆上自卫队强调游击队、特种部队和恐怖分子等新型威胁;在军事行动上,积极寻机用兵海外。
10式主战坦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出来的。
技术指标全长:9.42m全宽:3.24m全高:2.30m重量:44吨-48吨(可增加外挂装甲)悬挂方式:液压悬挂速度:70km/h主炮:120mmL44滑膛炮,(日本制钢所吸收Rh120 L44技术自行研制的国产炮)将10式坦克侧面来有必要可换120mmL55滑膛炮机枪:12.7mm机枪(炮塔上)7.62mm机枪(主炮同轴)装甲:复合装甲(正面要部)外挂装甲(炮塔两侧)发动机:水冷4冲程8缸电子喷射可变喷射式柴油引擎,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功率/重量27马力/吨,速度70 km/h电子系统:C4I2系统,全新火控系统装弹方式:自动装弹机乘员:3人(驾驶员,车长,炮长)费用和单价:研发费用约500亿日元(约32.5亿人民币),单价9.5亿日元(约6175万人民币)。
研发经过日本要求陆上自卫队形成快速的反应能力,以应对反恐战争和反登陆作战。
需要全新的数字化战车以替换老旧的74式坦克在本州形成机动的海岸防御体系。
因为冷战时代的产物90式坦克过于沉重,只适合在北海道服役,所以为替换74式坦克日本不得不全新研发轻重量,全新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提升防护力,动力系统,火力和可改进性的代号为TK-X的新坦克。
青红?或皂白 日本新式坦克初露端倪

此 外 , 式 坦 克 的 标 准 乘 员与 9 新 0式
相 同 , 3人 新 坦 克 还 具 有 9 为 0式 坦 克
密开发之中 , 今年开始试制炮塔部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所 不 具 备 的 CI 能 也 是 新 式 坦 克 适 功 这 应信息 化条件 下作战 的一 个最大亮点 , 这将 使 新 式 坦 克 具 有 和 附 近 坦 克 进 行 实 时通 信 的 能 力 ,甚 至还 将 实 现 与 正 在 开
维普资讯
刚
青红
日 ; 翥 鏊
自卫 队 计 划 耗 资 5 3亿 日元 ,用 于 开 发 1 新 式坦 克 新式 坦 克 的开 发 从 2 0 年 开 01 始 , 划 到 20 计 0 9年 度 完 成 、 新 式坦 克 将重 点 提 升 火 力 、机 动 能
未提高火力 另外还有可能 引进美 国的
火 控 系统 , 提 高精 确 打 击能 力 以 关 于 机 动 能 力 的 提 高 ,相 对 容 易理 解 一 些 这 里 所 说 的 机 动 能 力 包 括 战 略 机 动 能 力和 战术 机 动 能 力 两种 前 者 指 通 过 运 输 机 、船 舶 运 输 或者 自行 的 方 式 进 行 远 距 离 的机 动 ,后 者 指在 一 定 的 作
兵 器 知 识 20 0 5年 第 l期 0
2 9
新坦 克 的新要 求
根据 日本 防卫 厅公布 的材 料显 示 .
新 式 坦 克 要 实 现 轻 型 化 的 目标 . 以适 合 利 用 现 有 的 运 输 手 段 进 行 机 动 , 具 体 来 说 , 日本 目前 的 运 输 机 或 大 型 拖 车 的 最
大载 重 为 4 0吨 左 右 , 也是 很 多 朋 友 推 这
坦克的“脉动”——坦克装甲车辆动力传动装置发展新动向(中)

坦克的“脉动”——坦克装甲车辆动力传动装置发展新动向(中)作者:张文超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5年第5期★张文超传动技术多元化发展从目前来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技术成熟,已成为坦克装甲车辆的主流传动装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将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已应用到日本最新型10式主战坦克上,可以预测国外未来将加大研究力度,该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混合电驱动技术近年来发展活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机电复合传动成为混合电驱动技术的近期发展方向;双态逻辑传动装置、无限变速式机械无级变速器等新型传动技术已获得突破,并有产品推出,有望用于坦克装甲车辆。
液力机械综合传动技术仍将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液力机械传动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改进,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与其他传动技术相比,具有传递功率较大、功率密度大等独特的优势,性能上可较好地满足坦克装甲车辆使用要求,因此,液力机械传动具有较强的技术生命力。
当前,国外坦克装甲车辆大都采用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美国陆军下一代战车——GCV(地面战车)也将阿里逊公司的Xll00液力机械传动装置作为候选传动方案。
目前来看,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的单位功率最大达到1 000~1 200千瓦/立方米,吨功率为420~630千瓦/吨,传递功率能够满足当前880~1 103千瓦大功率发动机的需求。
此外,液力机械综合传动装置的可靠性、系列化程度以及信息化程度也得到大幅提高。
液压机械传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液压机械传动既可达到无级传动的理想效果,又可大大提高传动效率以及降低对大功率液压元件的需求,因此,国外非常重视液压机械传动技术研究。
美国已推出HMPT系列液压机械传动装置,但是传递功率较小,只在“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韩国K-21步兵战车上得到了应用。
随着液压机械式无级自动变速器在日本10式坦克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液压机械传动技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该自动变速器采用了液压泵和行星齿轮的组合方式。
世界十大坦克排行(收集)

世界十大坦克排行NO.10 中国96坦克:排名第10 是因为他配置很简单,便宜,能大量生产。
当然,中国之所以研制他就是为了得到一种99坦克的简化本大量装备。
99坦克实在是太贵了。
我们现在还是初级阶段么。
但96坦克性能绝不简单,西方称之为:“亚洲豹式”坦克,可见评价之高。
只要中国人愿意,96坦克排名马上可以上升好几位。
明显比99坦克小巧。
NO9乌克兰T84:不要小看乌克兰,前苏联的坦克基地哦。
T84和俄罗斯T90是表兄弟啊。
俄罗斯坦克所有传统优点他都具备,因为亲西方,T84的工艺等各方面向西方靠拢,看上去比T90漂亮多了NO.8 日本10式主战坦克日本现有的第三代坦克在攻击、防御及机动性之间并不平衡。
而事实上,采用不同风格的装备是由不同的作战任务所决定,往往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军事战略。
日本在冷战正酣之际,为了防备苏联坦克集群从北海道登陆,从而研制了侧重防御、忽略战略机动能力的90式。
但是,日本并没有认为攻、防和机动之间的不平衡并无不妥。
同样,尽管日本依然对外宣称奉行“专守防卫”战略,但该型坦克的研制则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其军事战略的转型。
具体而言,日本在新世纪所奉行的乃是积极外向的军事战略。
在威胁的判断上,陆上自卫队强调游击队、特种部队和恐怖分子等新型威胁;在军事行动上,积极寻机用兵海外。
10式主战坦克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发出来的。
NO.7 俄罗斯T90S :可以说全世界只有德国人可以在坦克方面和俄罗斯人一较高下。
可惜这个前超级大国已经没落,T90后他们再也没有钱更新。
设计观念问题,俄罗斯坦克与制作精美的西方坦克,甚至和中国坦克相比,外观粗糙,简陋,寒酸,但是火力凶悍!俄罗斯人是典型的注重进攻不重防守。
机动性极佳,而且如同俄罗斯其他武器一样,异常可怕,维修简单实用。
实际上,中国99坦克的底盘就是在俄罗斯T72坦克基础上改的。
可见中国人对俄罗斯坦克评价之高。
防护也非常出色!这是爆破防护装甲和世界首创的主动防御系统,中国师从俄罗斯人,于此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