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重根的遗产
哈尔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介绍词

哈尔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介绍词踏雪寻迹——走进冰城英雄之殿:哈尔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穿越历史的长河,踏上松花江畔的冰城哈尔滨,一抹庄严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矗立着一座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家国情怀的纪念馆——哈尔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
这座熠熠生辉的建筑,宛如一把岁月的钥匙,引领我们揭开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感受那激昂澎湃的爱国热情。
"铁血丹心,舍身为国",这是对安重根义士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他犹如一颗璀璨的星斗,于乱世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用他的英勇壮举,谱写出一曲慷慨悲歌。
步入馆内,仿佛能听到那穿越时空的誓言:"吾以身许国,生死无悔!"(此处采用虚拟语气,增加情境感)纪念馆设计独特,布局巧妙,每一寸空间都充满了故事。
首层大厅中央,安重根义士的铜像威严屹立,眼神坚定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刺杀伊藤博文的惊天之举,那份毅然决然,那种视死如归,令人震撼不已。
沿着展馆的脉络徐徐前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照片、详实的文献资料、珍贵的手稿实物,如同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让每一位来访者都能亲身感受到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
馆内的多媒体互动区,更是别具匠心。
通过数字化技术,再现了安重根义士从立志救国到英勇赴义的全过程,让人仿佛亲历其境,感慨万分。
那“蹈锋饮血”的壮烈场景,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无疑是对后人的一次深刻教育与灵魂洗礼。
"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我们不仅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更是在追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弘扬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
而这一切,都在那一声声惊叹、一次次驻足凝望、一段段深情讲述中得以传承。
总而言之,哈尔滨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它以其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生动鲜活的展示方式,以及充满激情的人文关怀,让我们近距离触摸到了一个时代的烙印,感知到了一位英雄的魂魄。
每一次探访,都是对过往岁月的一次深度对话,是对民族脊梁的一次深情致敬,也是对未来道路的一次坚定展望。
刺客安重根:一出生胸口就有7个大黑痣,长大后为国献身万人敬仰

刺客安重根:一出生胸口就有7个大黑痣,长大后为国献身万人敬仰1909年10月26日,哈尔滨火车站热闹非凡,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俄国财政大臣科科夫切夫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俄国仪仗队。
随后他一边挥手一边走向欢迎他的日本人群。
忽然在人群中冲出一人对他连开数枪,七声枪响之后,伊藤博文当场毙命,陪同他的三名日本领事也身负重伤。
而刺客既没有仓皇逃跑,也没有举枪自尽,而是选择了用俄语大喊三声“大韩万岁”,然后束手就擒,任当场宪兵一拥而上,把他逮捕。
这个消息迅速被中、日、俄、朝等各国媒体纷纷报道,一时间世界震惊。
人们都想知道,这个刺客究竟是谁?到底为什么要刺杀伊藤博文呢?这个刺客的名字叫做安重根,是一名朝鲜人。
与很多人想象中的刺客不同,他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夫,而是一个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
朝鲜王朝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汉文化在朝鲜大行其道,所以朝鲜国王上朝时下边大臣也与中国一样,分文官武将并列两排,这就叫做两班。
两班算是朝鲜的统治阶层和官吏,而且如果三代以内不能出官吏的话,两班家庭会降级,成为残班。
现在韩国很多高层人士都以祖先是两班为荣。
安重根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两班家庭中。
安重根一出生时就得到家人的喜爱,因为他胸口长有七颗大黑痣,这属于天生异相,暗合天下的北斗七星,所以起他起字为应七。
安重根从小就熟读儒家四书五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等到他成年之后,又通过教士了解到世界的发展和进步,还学会了英语、法语和俄语。
可以说安重根是一个眼界非常开阔,极其有见识的有为青年。
可惜安重根生不逢时,他生长的年代正是朝鲜最孱弱的时期,清王朝此时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来保护藩属国朝鲜,朝鲜半岛被俄国和日本争夺,最终日本在伊藤博文的领导下,实现了对朝鲜(1897年后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的统治权。
伊藤博文被称为日本近代之父,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正是在他一步步策划之下,日本开始逐步强大起来。
然而伊藤博文不甘心日本只拥有小小岛屿范围,他的野心很大,邻国朝鲜和日本就成了伊藤博文要下手的目标。
安重根及其历史

安重根及其历史安重根(‚重‛字读作zhòng,安重根曾对自己名字的含义解释道:‚性质近于轻急,故名重根‛,可见其名字中的‚重‛是与‚轻‛对应的,故读zhòng,参照安重根《安应七历史》,第1页。
),(1879年—1910年),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天主教徒,刺杀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的刺客。
字应七,本贯顺兴,出生于朝鲜海州。
早年皈依天主教,教名多默(Thomas)。
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朝鲜爱国文化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
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
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安重根绞刑,于1910年3月26日在中国旅顺就义。
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
代表作品有《安应七历史》、《东洋和平论》(未完)、《丈夫歌》等。
2014年1月19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哈尔滨开馆。
一、早期履历童年时代朝鲜半岛的民族英雄——安重根,生于朝鲜黄海道海州。
安重根出身名门顺兴安氏,他的26世祖就是高丽后期的大儒安珦。
安重根的祖父安仁寿是朝鲜王朝镇海县监,父亲安泰勋是一名进士,这是一个典型的两班贵族家庭。
安重根的母亲赵氏生育了3个儿子、1个女儿,安重根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两个弟弟——安定根和安恭根。
安重根的字——应七,得名于他胸腹上有7颗痣。
安重根的父亲安泰勋早年旅居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与开化党人士朴泳孝等交游,支持开化思想及国政改革,安泰勋还被开化党选为70名留学生,准备前赴外国留学。
1884年12月4日,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借此机会改革朝鲜国政,促使其繁荣富强,但到12月6日就被朝鲜守旧派勾结袁世凯率领的清朝驻军镇压了。
金玉均、朴泳孝等开化党人士亡命日本,朝鲜政府也展开了对开化党人的全面迫害和清洗。
还没有启程留学的安泰勋为避免政府的迫害,不得不回到老家海州,并率全族78人从海州迁到信川郡,隐居起来。
刺杀日本首相的“亚洲第一义侠”

26|往事 |2014年1月19日,哈尔滨火车站,一座烈士纪念馆落成了。
这个纪念馆很特殊,因为它纪念的是一个韩国人—安重根。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首任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后于1910年3月26日被日军杀害。
安重根殉难后,孙中山、章太炎(孙中山枢密顾问)等中国政要名流纷纷撰文讴歌他的爱国之举,章太炎直接说他是“亚洲第一义侠”。
在日本的梁启超得知安重根殉难消息后,为他作了一首七律《秋风断藤曲》,以表敬慕之情。
连当时搞亲日外交的袁世凯,也在举国赞扬安重根的氛围下题词纪念安重根。
安重根(1879年9月2日~1910年3月26日),字应七,出生于朝鲜海州。
日俄战争后积极反对日本侵略,后投身爱国启蒙运动,致力于教育事业。
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都失败了。
1909年10月26日刺杀伊藤博文后,被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判处绞刑。
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
1909年3月2日,30岁的安重根与其他十名朝鲜爱国人士在俄国城市克拉斯基诺断指盟誓,安重根亲自切断了自己左手的无名指节,用手指中流出的热血在韩国国旗——太极旗的四卦位置上书写了“大韩独立”四个汉字,并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随后众人依次断指血书,并齐声发誓道:“汝必出力,复大韩独立。
有逾此约,即雷火落于汝之头上,焚烧汝之身体,且累及汝之五族。
”誓毕高呼:“大韩独立万岁!”(1897年,朝鲜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简称“韩国”)就这样,安重根以秘密结社的形式创建了“断指同盟”,他被推为断指同盟的盟主。
安重根决定采取暗杀行动,以达到震慑敌人的目的,他将暗杀目标锁定在时任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身上。
伊藤博文曾任日本第1任、第5任、第7任、第10任首相,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就是他策划和实施的。
而且伊藤博文的气焰极其嚣张,在中日甲午战争谈判时,伊藤博文逼迫李鸿章赶快签约,李鸿章问:“贵国何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伊藤博文回答:“尚未下咽,饥甚”,一副侵略者的嘴脸。
传承弘扬非遗文化之评剧

• 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评剧参与其中。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 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
角色行当
评剧的行当是随着评剧的发展历史,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评剧的前身“蹦蹦 戏”曾经历了“对口戏”、“拆出戏”两个阶段,那时的行当也不像现今这样分明。经过 1909年至1921年的重大改革,评剧成为一个大剧种。评剧的行当,也依据表演的需要吸取京、 梆等剧种的行当分类经验,逐步形成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规模。 “对口戏”的行当是一旦一丑,旦角称“上装”,丑角称“下装”。这种形式系由冀东大秧 歌中民歌小调对口唱衍变而来;“上装”、“下装”是以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并分别表演剧中 人物(如《西厢记》,“上装”要表演红娘、莺莺、老夫人三个角色)。由于这种表演的局 限,表演者不能以剧中人物来固定着装和勾画脸谱,因此他们的最初装扮是“上装”(旦角)彩 扮,身着裙袄或彩裤褂,手持折扇、手帕;“下装”(丑脚)头戴毡帽或头巾,身着茶衣、 腰包,手持竹板或霸王鞭。
东路评剧
东路评剧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

日占旅大时期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张晓刚;邹圣婴【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38)1【摘要】安重根(1879-1910)是朝鲜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字应七,本贯顺兴,生于朝鲜海州,自幼学习儒学,早年皈依天主教。
日俄战争后积极参与反对日本侵略朝鲜活动,1907年参加义兵运动,但与日军作战均归于失败。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成功刺杀了日本政治家、前首相伊藤博文。
安重根被捕后被送往旅顺监狱关押。
日本关东都督府地方法院于1910年2月14日判处安重根死刑,并于同年3月26日在旅顺监狱内的行刑室将其绞杀。
当时,日本舆论界斥责安重根为暴徒、无知之辈;而中国报刊则称赞安重根是爱国志士、和平代表者,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等人都曾题词、赋诗对安重根的义举加以赞颂。
因为与朝鲜(韩国)人民有着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共同历史经历,中国人普遍对安重根怀有崇敬之心。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安重根研究热情不减,我们特翻译日本殖民当局对安重根等人的判决书~①,期望能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文中的"南满洲"等历史名词不代表译者立场和观点。
【总页数】6页(P21-26)【作者】张晓刚;邹圣婴【作者单位】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 辽宁大连 1166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31【相关文献】1.日据大连时期"关东州"方面委员制度探析 [J], 王健2.旅大教育近代化的历史回顾--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关东州"中国人教育为中心[J], 陈丕忠3.日据时期台湾的墨学研究——以黄纯青、连雅堂、张纯甫等人为中心的考察 [J], 左玉河4.中国作家笔下的朝鲜抗日志士安重根——读阿成的短篇小说《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 [J], 洪永春;李永求5.“观象授时”与“占候吉凶”——先秦时期天文学的二重功能性论析 [J], 甄尽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侠安重根

大侠安重根作者:俞飞来源:《方圆》2014年第04期安重根是什么人?竟在壮烈殉国百年后,牵动东北亚各方角力,暗潮汹涌。
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毁身救国、快意人生的幕后故事1月19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哈尔滨举行开馆仪式。
日本官方狺狺狂吠:“安重根是暗杀伊藤博文首相,并因此被判死刑的恐怖分子,要向中韩两国抗议。
”韩方痛批:安重根义士是为实现祖国解放而无私捐躯的英雄。
日本美化侵略史,伊藤博文才是罪魁祸首。
我外交部发言人义正词严:“安重根是著名的抗日义士,也受到中国人民的尊敬,设纪念馆完全正当。
不接受日方所谓的抗议。
”安重根是什么人?竟在壮烈殉国百年后,牵动东北亚各方角力,暗潮汹涌。
拂去历史的尘埃,穿越时光隧道,让我们一起走进英雄毁身救国、快意人生的幕后故事。
匹夫一怒1909年10月26日,瑟瑟秋风下的哈尔滨,寒意渐浓。
上午九点,火车站内外数千名俄罗斯军警刺刀上膛,如临大敌,严阵以待。
早早列队迎候的各国领事团代表,翘首以待。
摄影师架好了机器,预备拍摄宣传片,一切无不显示贵宾即将大驾光临。
“来了,来了。
”有人高声叫道。
映入眼帘的是一辆俄国特别专列。
列车上的神秘来宾,不是旁人,正是日本政坛常青树,四任首相,时任枢密院院长的伊藤博文。
这一次,他身负重大使命,前来与俄方商谈机密事宜——吞并朝鲜半岛、进一步干涉中国内政、划分日俄在东北的势力范围。
俄罗斯高度重视,派出特使财政部部长戈果甫佐夫。
他不敢怠慢,亲自迎接。
列车刚停稳,旋即上车,与伊藤寒暄,专列上二人密谈二十多分钟。
随后,伊藤在一干文武官员簇拥下,缓缓走下列车。
拼命舞动太阳旗的日本侨民,大喊“欢迎”,俄国军乐队高奏乐曲,火炮齐鸣。
阅兵式结束,折返回身的伊藤,向侨民问候致意。
九点三十分,欢迎仪式接近尾声。
“砰”的一声,刺耳的枪声突然响起。
说时迟那时快,一个戴着鸭舌帽、穿着旧西装的青年冲出欢迎人群,摆脱俄国警卫,枪口朝着伊藤,“砰砰”又是两枪。
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开馆仪式

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开馆仪式作者:吕秀波2014年1月19下午2点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在哈尔滨火车站举行开馆仪式。
黑龙江省副省长孙尧致辞,哈尔滨市市长宋希斌宣布纪念馆开馆。
外交部亚洲司、黑龙江省外事部门、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文化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了开馆仪式。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包括安重根义士事迹陈列室、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地点标识等,由哈尔滨市政府和铁路部门出资建立,哈尔滨市有关部门和哈尔滨铁路局负责管理。
安重根1879年出生于今朝鲜黄海南道海州地区,是朝鲜半岛近代史上著名的独立运动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加快侵略、吞并朝鲜半岛的步伐。
安重根先是通过办学开展爱国文化启蒙运动,后又弃笔从戎,到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投身反日义兵运动。
安重根曾击毙日本的伊藤博文。
1909年10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击毙日本殖民统治朝鲜半岛的第一任统监伊藤博文。伊藤遇刺次年、即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朝鲜半岛,开始长达36年的全面殖民统治,直至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安重根早年参加反日义兵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半岛的侵略扩张。刺杀伊藤后,安重根在监狱中英勇不屈。1910年3月26日,年仅31岁的他在旅顺监狱被日本关东都督府高等法院判处绞刑后就义。哈尔滨安重根纪念馆开馆建立,在一次证明,中国政府和人民,站在世界爱好和平立场,坚决支持韩国人民发对日本巨军国主义,为民族独立英雄安重根立碑建纪念馆。
回顾近代史,中韩两国有共同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历史,历史的过去今天的未来,都面临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
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严重影响了亚太地区和平与稳定,警惕和反击日本右翼势力也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安重根义士纪念馆,铿锵铁骨抗日英雄铜像,警示世人勿忘历史,无亡国恨!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韩国时报》首席记者、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泛太学者李成贤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开馆)此举令人欢迎,将有助于促进中韩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重根的遗产作者:董炳月来源:《读书》2014年第07期一九零九年(明治四十二)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半前后,安重根(一八七九—一九一零)在哈尔滨火车站站台上击毙伊藤博文(一八四一—一九零九)。
以命相搏的场面,却有几分戏剧色彩。
在伊藤博文检阅了俄军仪仗队,向前来迎接的各国领事馆人员和当地日本居民致辞的时候,身穿西装、头戴鸭舌帽的安重根穿过俄国兵队列,走到距离伊藤博文大约五米远的地方,从容地掏出八连发勃朗宁手枪,打出了七发子弹。
三发子弹命中伊藤博文,其余四发飞向伊藤身边的人。
伊藤中弹倒地,被抬到专列上,绝命之前随行医生喂他喝了一杯白兰地。
安重根当过猎人,身为抗日义兵久经沙场,是熟练的枪手,又是在那种生死攸关的场合,打出七发子弹的时间不会超过五秒钟。
五秒钟震惊日本,震惊世界。
因为刺杀者是韩国青年,而被杀者是日本枢密院院长、伯爵、前日本首相、前韩国统监。
这次斩首行动是认真筹划的,伊藤博文在劫难逃。
当天早晨,从长春北上的伊藤博文专列即将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安重根的同伴禹德淳、曹道先已经在哈尔滨南面不远处的蔡家沟火车站等着下手,但那里的俄国兵戒备森严,禹、曹二人又睡过了头,所以伊藤博文多活了大概三小时。
禹、曹二人没有得手,历史机遇留给了先行到达哈尔滨的安重根,安重根因此名垂青史。
刺杀事件发生一百零五年之后,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九日,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哈尔滨火车站的事件发生处开馆。
安重根以刺杀伊藤博文名扬天下,所以他在世人心目中主要是作为“刺客”、“枪手”、“义士”存在的。
中国的安重根纪念馆建在刺杀事件发生地,馆名中安重根的身份是“义士”,即有这方面的原因。
我知道安重根的名字是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升入大学四年级的时候。
当时到连云港市做教育实习,偶然看了进口影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当时还是内参片),记住的便是作为枪手与刺客的安重根。
所以,二十五年之后在东京读到日本学者研究安重根的著作,读到安重根的亲笔自传《安应七历史》,颇为吃惊。
没想到安重根居然是那样一位博学、纯洁、内心世界丰富、具有多方面修养的人杰。
实际上,在安重根三十二年的生命历程中,刺杀伊藤博文仅仅是一个符号性事件,这个事件的含义,也只有结合安重根的人生道路与思想状况才能充分理解。
安重根亲笔自传《安应七历史》是一九七八年在长崎被发现的。
一九七八年即安重根百年诞辰的前一年,亲笔自传在此时被发现应当是相关人士的设计。
因为此时的“发现”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手稿的价值,在最好的时机制造最好的宣传效果。
事实上,我手里这部全文收录《安应七历史》影印本的巨著《安重根与日韩关系史》(《安重根と日韓関係史》,市川正明著),就是由日本的原书房在一九七九年即安重根百年诞辰这一年出版的。
一九八一年九月我能在相对偏僻的海滨城市连云港看到录像机播放的内参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亦应与安重根诞辰百年的相关纪念活动有关。
据《安重根与日韩关系史》著者市川正明介绍,《安应七历史》是写在一个长十九厘米、宽十二厘米的笔记本上。
市川著作所收《安应七历史》影印件是全尺寸的。
这份自传是用汉文书写,据草稿誊抄,字迹工整,几乎没有修改。
写到被押送至旅顺监狱之后开始受审,即用“以下略”三字结束。
“以下略”即受审部分的约十三页,还是未经誊抄的草稿状态,字迹相对随意。
“应七”是安重根的字,因其出生时胸腹部有七颗黑痣,故称。
我作为中国读者读《安应七历史》,首先是惊讶于安重根漂亮的汉字。
书写工具是钢笔或旧时的蘸水笔,但笔画的起、止呈现出明显的毛笔字笔法。
几乎每个字的结构都很合理,字与字之间的连贯性也好。
无论是单个字,还是整页汉字,都呈现出宏大而又严谨的书写风格。
现在如果把这份自传拿去参加硬笔书法评比,应当能够获奖。
事实上安重根称得上书法家。
他被关押在旅顺监狱的时候,多有日本人向他求字,以得到他的字为荣。
中野泰雄所著《安重根与伊藤博文》(《安重根と伊藤博文》,恒文社一九九六年版)的插页上有安重根的三幅书法作品。
两幅是在狱中写给日本人的条幅,分别是“为国献身军人本分”和“志士仁人杀身成仁”,一幅是刻在韩国安重根纪念馆门前纪念碑上的安重根手迹“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三幅均为楷书,用墨、结字均达到相当水准。
安重根的字漂亮,文章同样漂亮。
《安应七历史》记事、写景、抒情均准确、生动、传神,文言之中夹杂着些许现代白话文或口语表达,别有一番韵味。
文中偶有错别字,有个别因韩文与汉文的句子结构差异造成的词序问题—例如将动词置于名词之后、表示上下文关系的副词后置等等,但整体看来不失为优秀汉文。
汉文之外安重根还写汉诗,《安应七历史》即收录两首。
一首是:“男儿有志出洋外,事不入谋难处身。
望须同胞誓流血,莫做世间无义神。
”(引用者标点,后同)二是决定刺杀伊藤博文之后写的:“丈夫处世兮,其志大矣。
雄视天下兮,何日成业。
时造英雄兮,英雄造时。
东风渐寒兮,壮士义热。
愤慨一去兮,必成目的。
鼠窃伊藤兮,岂肯比命。
岂度至此兮,事势固然。
同胞同胞兮,速成大业。
万岁万岁兮,大韩独立。
万岁万岁兮,大韩同胞。
”诗中“东风渐寒”、“壮士”、“一去”等语,表明此诗受到了荆轲《易水歌》的影响。
实质上这是一首现代版《易水歌》。
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诗如其人。
从字、文、诗来看,安重根是具有丰厚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思想者。
更为重要的是,安重根写自传和那些条幅的时候,身陷囹圄、面临死亡。
所以,在他这里,高洁、强悍的人格价值又远在其诗文、书法作品之上。
只有视死如归的勇士,才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此从容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与学养。
铸成安重根人格的,从社会根源来说是近代韩国悲惨的历史,从思想根源来说则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和天主教教义的爱国主义精神。
展现其儒教伦理精神的,就是他书写的条幅“志士仁人杀身成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论语》的“卫灵公”篇与“宪问”篇。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此意义上安重根确为“义士”—仁义爱国之士。
安重根拥有丰厚的文化修养、强大的人格力量,所以能够临危不惧、从容不迫。
取伊藤博文性命的时候是如此,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也是如此。
被执行绞刑之前,他沐浴之后穿上洁白的朝鲜民族服装。
在就义五分钟前留下的那张照片上,他表情安详。
安重根枪击伊藤博文、被现场的俄国兵控制之后,用俄语高喊“韩国万岁”。
在法庭上被问及身份的时候,他自称韩国义兵“参谋中将”。
在旅顺监狱中写的书法作品,落款署名为“大韩国人安重根”,并且印着他左手的掌印。
掌印上的无名指比小手指还短,是因为无名指第一节被切掉了。
一九零九年初在海参崴组织救国团体断指同盟的时候,十二名同志用刀切掉左手无名指第一节,以鲜血书写“大韩国独立”于太极旗上,然后高呼“大韩独立万岁!”要言之,安重根确为民族主义者。
但是,民族主义并非安重根思想的全部。
韩国独立、朝鲜民族解放之外,安重根还有更远大的理想,那就是东洋和平。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行动之中,已经包含着对东洋和平的追求。
被捕之后接受日本检察官沟渊孝雄审讯的时候,他阐述刺杀行动的理由,列举了伊藤博文的十五条罪状:一、韩国闵皇后弑杀之罪;二、韩国皇帝废位之罪;三、勒定五条约与七条约之罪;四、虐杀无故[辜]之韩人之罪;五、政权勒夺之罪;六、铁道、矿山与山林、川泽勒夺之罪;七、第一银券纸货勒用之罪;八、军队解散之罪;九、教育防[妨]害之罪;十、韩人外国游学禁止之罪;十一、教课[科]书押收烧火之罪;十二、韩人欲日本保护云云、而诬罔世界之罪;十三、现行日韩间竞争不息、杀戮不绝,然韩国以太平无事之样上欺天皇之罪;十四、东洋平和破坏之罪;十五、日本天皇陛下父皇太皇帝弑杀之罪。
(市川正明:《安重根与朝鲜独立运动的源流》,原书房二零零五年九月版,158—159页)这段文字中亦多有动词被置于名词(宾语)之后。
略为调整词序,将“军队解散”、“教育妨害”等等改为“解散军队”、“妨害教育”,读起来会更顺。
“然韩国以太平无事之样上欺天皇”当为“然以韩国太平无事之样上欺天皇”。
据市川正明的考察,安重根的个别指控与事实略有出入。
杀害闵妃事件即非伊藤直接制造,韩国皇帝废位与伊藤亦无直接关系(《安重根与日韩关系史》,178、182页)。
但由于伊藤博文是明治日本内阁第一任首相、日本侵略者的符号,因此安重根的指控全部成立。
安重根列举的罪状多达十五条,表明其斩首行动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分析和对中、日、韩三国关系的认识之上。
第一至第十二条表明了安重根对韩国国家、民族利益的追求,但十三、十四、十五这三条则表明了安重根超越韩国的视角。
谴责伊藤弑杀明治天皇的父皇、欺骗明治天皇,表明他刺杀伊藤也是为了日本。
谴责伊藤破坏东洋和平,则表明他是为了“东洋和平”刺杀伊藤博文。
可以说,安重根是站在“东洋”的立场上采取行动,这种立场超越了“韩国”这一民族、国家立场。
因此,即使是在领导义兵进行抗日斗争的时候,他也期待日本民众觉醒,甚至释放过数名批判伊藤扩张政策、主张东洋和平的日军俘虏。
被关押在旅顺监狱、面临死亡的安重根,思考最多的除了自己的历史,就是东洋和平问题。
死刑判决在一九一零年二月十四日下达,安重根三月十五日才写完《安应七历史》。
为了撰写《东洋平和论》,他要求高等法院推迟行刑日期,获准之后立即动笔。
可惜行刑日期比法院院长承诺的提前,《东洋平和论》半途而废。
《东洋平和论》“序”之外分为“前鉴”、“现状”、“伏线”、“问答”四部分,安重根写完了“序”,“前鉴”只写了两千余字,即止于“不顾自然之刑[形]势、剥害同种邻邦者终为独夫之患、必不免矣”一句。
所幸,从完整的“序”中我们能够理解安重根《东洋平和论》的基本思想。
“序”开宗明义,曰:“夫合成散败,万古常定之理也。
现今世界,东西分球,人种各殊。
互相竞争,如行茶饭。
研究利器,甚于农商。
新发明,电气炮,飞行船,浸水艇,皆是伤人害物之机械也。
训练青年,驱入于战役之场,无数贵重生灵,弃如牺牲。
血川肉地,无日不绝。
”这是安重根对二十世纪初世界局势的基本把握、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批判。
安重根尤憎沙俄,称其“暴行残害,西欧东亚,无处不及。
恶盈罪溢,神人共怒”。
因此他赞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的胜利,解释中韩两国为何不计前嫌、支持日本,曰:“天赐一期,使东海中小岛日本,如此强大之露国,一拳打倒于满洲大陆之上。
孰就能度量乎?此顺天、得地、应人之理也。
……日露开战之时,日皇宣战书…东洋平和由持、大韩独立巩固‟云。
如此大义,胜于青天白日之光线。
故韩清人士,勿论智愚,一致同心,感和服从者,一也。
况日露开伏[战],可谓黄白人种之竞争,故前日仇雠心情,一朝消散,反成一大爱种党。
此亦人情之顺序矣。
可谓合理之一也。
”可见,在安重根这里,“东洋”与“黄种人”具有同一性,中、日、韩三国均包含其中。
正因为对崛起于明治维新的现代日本抱有厚望,所以他对日俄战争之后日本在东亚的扩张倍感失望,严加斥责,曰:“日本之伟大声名,正大功勋,一朝变迁,尤甚于蛮行之露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