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 2

合集下载

“争到头,竞到底”——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争到头,竞到底”——浅析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灭南宋的战争。 元朝统治者在统一全国后, 为加强 对各族人民的统治, 将人分为四等( 第一等蒙古人, 第二等色目 人, 第三等汉人,第四等南人 ) ,不同 的等级 , 在 法律上 的地位 、 政治上的待遇和经济 t 的负担都不 同。 例如法律上规定 : 若 蒙古人殴打汉 人, 不准汉人还手 ; 汉人和南人不得私藏武器 , 甚 至连一 根铁尺都不允许 。 生活在元朝统治下 的各族 人民 , 遭受着民族和阶级 的双重压迫 。 元代 的女性 . 除 了跟前代 的女性遭 受同男性 一样 的阶级压迫和 受着政权 、 族权 、 神权 夫权的支配以外 , 还 多了 层 民族压 迫 。其生 活之苦难 是前 所未有 的。“ 争 到头 ,竞到底 ”本是 《 窦娥冤 》中窦娥为救 婆婆而
争பைடு நூலகம்头 ,竞到底
— —
浅 析关汉 卿杂剧 中的女性形象
张 辟 辟
( 河池学院文学与传媒学 院 , 广西 宜州 5 4 6 3 0 0)
摘 要:关汉卿的杂剧 ,以聚 焦诸 多矛盾的妇女 问题 为突破 口,围绕权 豪势要 的横行霸道和元代的典 章 旧帝 l 对女性 的束缚 ,紧扣 关汉卿肯定人的安全 需求和 爱的权利 ,塑造 富于 “ 争到头 ,竞到底”的反抗 精神 的女性形 象。是他对元代 黑暗社会统 治下,人们所遭 受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有力抨击 ,也是他

赐, 《 元典章 》卷二 “ 旌孝节 ”条道 :“ 大德十一年 五月 , 钦奉登宝位诏 书内一款节该 : 义夫节妇孝子
顺孙 ,具实 以闻 ,别加 恩赐。 ” 而统 治者 ,为了 满足 自己的骄奢淫逸 , 却肆无忌惮地破坏妇女们 的
贞节 。
在战争 中, 统治者首先将妇女作 为猎获物 , 元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2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2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元代是戏曲的成熟阶段,为元代戏剧做出杰出贡献的是关汉卿。

关汉卿,被后人称为“元杂剧之祖”,在杂剧艺术上他“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艺术形象。

他塑造的女性性格鲜明生动,情感强烈丰富。

她们的聪颖、才干、勇敢、泼辣征服了无数人,使人印象深刻。

关汉卿在剧作中塑造了众多出身低微、敢于反抗、聪明睿智的女性形象,充分歌颂了这些平凡女子的不平凡,张扬了弱小女子战胜强大恶势力的智慧和力量。

他通过对众多妇女形象的塑造,倾吐自己抑郁愤懑的胸怀。

揭露和鞭笞了黑暗的恶势力,悲苦的妇女和歌颂她们的抗争精神,是对女性价值的重新认识。

是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认识。

赞美人的尊严,尊重人的人格。

这些光辉的女形象,现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艺术典范。

他创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如下特点:1.敢于抗争、善于抗争在传统的文学写作中,女性通常被当作男性把玩的对象。

然而,关汉卿却改写了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为最底层的女性伸张正义,对元代黑暗的现实作了否定性的猛烈抨击。

最具有抗争精神的当数《窦娥冤》中的窦娥。

关汉卿在刻画这一艺术形象时,不仅展现了其“守贞”、“行孝”的善良本性,而且也充分显示了她倔强刚毅的性格。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满腔愤怒像烈火般地喷向不分好坏、错勘贤愚的黑暗现实,对天地进行埋怨、质问和否定。

并以三桩誓愿昭示自己的冤枉。

而三桩誓愿的实现,也正显示了这种愤怒的倒转乾坤的威力,这种愤怒情绪和反抗精神的生动描写成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点睛之笔,赋予这一人物闪光的灵魂。

最善于抗争的当属《救风尘》的女主人公赵盼儿。

她是聪慧、机智、勇敢的女子,对恶势力不是束手无策,而是以自己过人的胆气和智慧为武器,最终击败了对手。

赵盼儿,一心要救姐姐宋引章出火坑,以风月手段与恶少周舍斗争周旋,来来回回四个回合,终于大获全胜。

赵盼儿集智慧、经验、胆气、同情心于一身是关汉卿的理想与民间优秀品质相结合的产物。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关汉卿剧作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关汉卿在戏剧天地纵横驰骋。

他创作了大量妇女题材的杂剧。

在这些女性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笔下,一系列的女性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现试对其剧作中刁蛮泼辣女、柔中带刚女、倍受压迫女和智慧聪颖女等四类女性形象进行浅析。

关键词刁蛮泼辣柔中带刚倍受压迫聪颖智慧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

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

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妇女的形象多姿多彩。

有侠肝义胆、智勇双全的刁蛮泼辣女,有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的柔中带刚女,有饱受凌辱、尽受折磨的倍受压迫女,有呼之欲出、挥不散去的聪颖智慧女。

这些人物形象,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而又各有各的人生遭遇,各有各的命运归宿,每个人物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显示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

一.刁蛮泼辣女这类女性侠肝义胆、智勇双全。

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鲜明的行为目的,为爱情、婚姻、朋友等,她们的实质精神都注重感情的真与痴,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方法。

可谓是刁蛮辣妹。

《调风月》、《望江亭》中的女主角都是这类典型。

《调风月》中的女主人公燕燕是一个美丽、机灵、朴实而手脚勤快、办事认真、做人正经的姑娘,虽然是婢女却有着强烈的自主意识,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人格尊严。

当小千户意欲调戏她时,她言辞拒绝了,表现了一个女孩的自尊与自爱。

当她渐渐接受了小千户的爱情,而小千户又食言了莺莺小姐时,她并没有忍气吞声,自认倒霉,为自己卑微的身份而甘受别人的侮辱,而是大闹婚礼,说是“吊客临,丧门聚。

”这一女性形象反映了元代妇女遭受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也蕴涵着女性强烈的叛逆精神。

《望江亭》也塑造了一个敢于斗争敢于反抗恶势力,为了自己的美满幸福婚姻而赴汤蹈火的谭记儿形象。

《望江亭》是一部喜剧。

女主人公谭记儿是一个俏丽、聪慧、有文化教养、机智勇敢的艳韵少妇。

她原是官家婿妇,三年的寡居生活,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戏曲创作论文:浅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引言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丰富的审美经验和艺术享受的源泉之一。

关汉卿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展现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本文将从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其在戏曲创作中的重要性和独特魅力。

关汉卿杂剧的主要特点关汉卿杂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篇章,主要以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形象。

关汉卿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描写,使得其作品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其中,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尤为丰富多样,充满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分类和特点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贤妻良母形象关汉卿的作品中经常出现贤妻良母的形象,她们通常是忍辱负重、勤劳善良的妇女,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支持着家庭。

她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坚强和勇敢的一面,成为家庭的支柱和精神支持。

这种形象给人以温暖和感动,也反映出关汉卿对妇女的敬重和肯定。

温婉可人形象除了贤妻良母形象,关汉卿的作品中也塑造了一些温婉可人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常性情温和、美丽动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她们的形象给人以愉悦和享受,展现了关汉卿对女性美的追求和表达。

机智聪明形象在关汉卿的作品中,还有一些女性形象具有机智和聪明的特点。

她们通常精明能干、智慧过人,懂得利用智力和智慧解决问题。

这些女性形象展现了女性的聪慧和智慧,与男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以一种平衡和和谐的感觉。

关汉卿杂剧中女性形象的艺术价值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关汉卿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成功地将女性形象塑造得鲜活而真实。

她们的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些形象的塑造为戏曲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展现女性的多样性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有贤妻良母,也有温婉可人和机智聪明的形象。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寡妇形象探究

关汉卿笔下黑那象探究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在一生的杂剧创作中,以妇女为主人公的旦本戏占了十三部,本文就从关汉卿以寡妇为主角的五部:《窦娥冤》《蝴蝶梦》《望江亭》《陈母教子》《五候宴》入手,探讨关杂剧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一、从柔顺到反抗的窦娥《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杰出的代表作,由于剧作极富现实意义,“窦娥冤”成了中国千百年来一切冤假错案的代名词,窦娥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底层女性的缩影,并深受元代以来千万民众的喜爱。

窦娥是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其性格主要表现为柔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过早地遭受失恃之痛和贫困之苦,使得窦娥从小就养成了柔顺的性格,她对早年守琪的婆婆孝顺有加,恪守孝道和妇道,一直是个贤惠的好媳妇。

婆婆想要再嫁,原本十分柔顺的她竟当面顶撞,据理力争。

在屈从与抗争的抉择中,她痛苦地选择了后者。

这正是她的独特的韧性表现。

面对张驴儿父子的威逼,她镇定自若、针锋相对、毫不屈从,并以极其蔑视鄙弃的态度对待他们。

当张驴儿借自己老子之死要挟窦娥婆媳时,她“情愿和你见官去来”。

在公堂上,她镇静自若、对答如流,此时她对官衙还抱有希望,以为官吏会为她主持公道,还她清白,然而她万没想到桃机太守竟是个昏官加贪官,将无辜的窦娥打得“一道血,一层皮”,于是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

可是为了使婆婆免受毒打,她强行吞下屈辱与不公,含冤招认。

在理想彻底破灭之后,冲天的愤怒使窦娥终于突破了世俗的信念,向被奉为神明的天地提出了流传千古的质问和谴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气魄是何等惊人!这一则“天问”,喊出了千千万万受压迫者的心声,既是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与抗议,也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大胆批判与否定。

在刑场上,窦娥的愤怒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将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揭露得淋漓尽致“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这正是广大人民共同的吼声。

在临刑前她立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地区“亢旱三年”。

关汉卿

关汉卿

关汉卿戏曲中的女性形象风采综述摘要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透过他笔下的绚丽多彩的舞台形象,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形象各异的人物形象。

其中最精彩的还要数女性形象。

不论是蕙质兰心、才气卓群的大家闺秀,还是心地善良、贞洁孝顺的平民寡妇,愈或敢于斗争、向往幸福的娼妓侍婢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汉卿创作的旦本戏,并不是简单地的以女性为主角,而是透过女主人公遭遇的各个方面,把妇女问题作为社会问题提出来。

这些作品不仅寄寓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同时鼓舞了当是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反抗强暴,争取公理的斗争。

关键词:女性形象关汉卿女性观戏曲一、关汉卿女性形象分析关汉卿一生写了六十多部杂剧,现存的十八部杂剧中大多反映妇女的悲惨遭遇。

他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不论风尘女子、千金小姐还是婢女寡妇都带有城市生活的明显痕迹。

但就没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而言,即使是相同系列的,却又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他笔下的人物既有大同又有小异。

在一个系列中充分表现她们的共性和个性,是他们在社会环境、身份地位都相同的条件下,性格都不雷同。

(一)关汉卿女性形象的特点1、美丽、贞节、富于自我牺牲精神在关汉卿剧作数量最多的爱情婚姻剧中,所有的女主角都生得外貌美丽动人。

《救风尘》里的赵盼儿,生的是“花朵儿身躯,笋条儿年纪,”因为姿色动人,所以才能用“风月”的手法拯救落入周舍魔掌的姐妹宋引章;《望江亭》里的谭记儿,长得“大有颜色”,被杨衙内看中,后以自己的美色为诱饵,赚取了势剑金牌,拯救了丈夫和自已;《拜月亭》里的王瑞兰,也是端丽动人,深得书生蒋士隆的喜爱;《诈妮子》里的婢女燕燕,则是一位“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的聪慧伶俐、俏丽动人的姑娘。

至于《金线池》、《谢天香》中的两位妓女杜蕊娘、谢天香,则不仅姿色出众,更兼“能吹弹”、“惯歌讴”,“语若流莺声似燕”,深受官府老爷和士子的青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关汉卿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对传统的颠覆一一论关汉卿杂剧的女性观。

吕创辉摘要: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

他的剧作塑造了一批血肉丰满的女性形象,富有人文主义的情怀,为受压迫的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呐喊助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试图从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和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汉卿剧作女性观颠覆传统古来才士千千万,像关汉卿这样的有几个?在中外戏剧史上,像关汉卿那样把一生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倾注于民族戏曲艺术事业,并以63部剧作(留传至今18部)闻名子世的剧作家,实在难找第二人。

被誉为“伟大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家”的关汉卿不仅以剧作的蔚为大观而闻名,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在作品中自始至终贯穿的人文情怀。

他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体现了他对传统的颠覆,而且这种颠覆已经被历史证明了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一、关汉卿剧作在女性观方面对传统的颠覆(一)以满腔热情赞美讴歌社会最底层的女性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可言。

孔子的一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犹如“鸣鼓而攻之”的进军号令,什么“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一张张罗网铺天盖地而来,使得妇女失去了应有的人格和自由。

至于女性中的妓女、丫头、寡妇,她们的地位就更低,遭遇就更惨,甚至于被排斥在社会之外。

关汉卿的剧作,无论是公案剧还是爱情风月剧,大多是以社会最底层、地位最低微的女性为主角。

这类人物尽管出身微贱,但关汉卿在作品中对她们表达出了最真挚的感情,在作品中赋予这些人物鲜明的人文精神,浓彩重墨地体现了这些女子的正义感、追求自由平等、有同情心、互助互爱、勇敢智慧、富有主见和个性的高贵品格。

从关汉卿剧作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来看,不管是名门闺秀还是青楼妓女,不管是寡妇还是奴婢,从未见关汉卿调笑戏弄她们的笔墨,有的是深切的同情、真诚的爱护,以及对她们人生品格和聪明才智地热情赞美。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杂剧的代表之一,作品广泛流传于中国,对后来的文艺创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关汉卿的杂剧中,女性形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刻画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阶层和文化背景下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内涵。

以下是对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的简要分析。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古、今两代宫廷为背景塑造的贵族女性形象,如《西厢记》中的淑女李香君、《汉宫秋》中的昭君、《红字》中的西门庆之妻潘金莲等;第二类是以民间为背景的女性形象,如《转运樵》中的贫苦樵夫之妻、《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三岔口》中的刘胡儿等。

这两类女性形象各有特点,所代表的社会阶层和历史背景也不同,但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和生命力,也是关汉卿杂剧中的亮点之一。

首先,关汉卿杂剧中的贵族女性形象通常取材于历史传说或古代小说中的女主角,借此来反映出古代宫廷女性在权力游戏中的境遇。

例如《西厢记》中的李香君,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操和坚定意志的女子,她坚持自己的爱情和心意,最终得到了幸福。

在《汉宫秋》中,昭君以身殉国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关汉卿杂剧中的民间女性形象则更能表现出生活经验与人民精神的脉动。

这些女性形象虽然频频面对压迫、贫困和苦难,但也常常体现出坚强、自尊、乐观和智慧等美好品质。

例如在《转运樵》中,樵夫之妻偷偷去城里搬砖来换药,虽然最终失败,但她的奋斗精神和母爱形象令人动容。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也是一个坚强自立的女性形象,她敢爱敢恨,不畏艰险,最终成为了一位民间英雄和女神。

总的来说,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深厚的内涵和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后来的文艺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些女性角色的刻画,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欢离合、心路历程,以及女性主义的种子。

这些形象或高贵或艰苦或幸福或悲伤,都呈现了生动的人性状态,耐人寻味并让人记忆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摘要关汉卿是元代剧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妇女题材的杂剧,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受压迫的,但大多具有反抗意识的,性格是刚强的且善良的,个性鲜明,极富活力。

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机智勇敢的赵盼儿与谭记儿以及对爱情忠贞如一、泼辣老练的杜蕊娘,是关汉卿杂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她们的分析,既可了解元代社会,又可以看出关剧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女性形象目录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研究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研究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形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机智勇敢的赵盼儿与谭记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对爱情忠贞如一、泼辣老练的杜蕊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1、研究现状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杰出代表。

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即推举他为元曲四大家之首,明代的贾仲明称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韩邦奇更将他与司马迁比肩。

然而古代的关汉卿研究只存在于一些吉光片羽的记载中,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中,我们很难全面把握一个真实的关汉卿。

20世纪关汉卿研究也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逐渐活跃起来。

在王国维、吴梅等第一批学者的努力下,以考据学方法为主导的关汉卿研究初具雏形。

建国后,胡适、王季思等第二批学者力图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关汉卿,为当时的学界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

特别是1958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提名为世界文化名人,学界以此为契机展开了大规模的研讨活动。

正当关汉卿研究呈现喜人的发展之势时,1966年的一场浩劫使它遭受重创。

与大陆一片死寂的学术氛围不同的是,海外的关汉卿研究依然在蓬勃地展开。

此时学者们立足于传统治学之法,广泛运用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多种学科理论,更新观念,转换视角,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80年代中后期,关汉卿研究步入了以文化学方法为主导的多样化发展的繁荣时期。

2、研究意义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颇多,其中很多是以女性为主角进行创作的,体现了他对女性问题的关注,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可见女性角色在关剧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1]。

他的如橼大笔,是推动元杂剧脱离宋金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剧创作走上艺术高峰的旗帜。

对元代社会腐败与黑暗,他广泛反映,深刻揭露;对受害者的痛苦经历,他寄予莫大的同情,酣畅抒写;对弱小者抗击罪恶、见义勇为的意识和行动,他给予热情的颂扬。

他的创作“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一、善良孝顺又刚烈不屈的窦娥形象提起关汉卿,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名剧《窦娥冤》,这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悲剧。

在关汉卿笔下,《窦娥冤》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最具震撼力和典型意义的。

周贻白在《中国戏剧史讲座》中写到:“《窦娥冤》,是一个冤狱,同时也是这一时代的妇女们的悲剧。

”[2]此剧显示出当时社会的混乱,能表达出关汉卿是一位同情被压迫受凌辱的,而仇恨的是那些施行威力,糟蹋妇女的人。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杰出的代表作,亦是我国“团圆式”悲剧的典型代表。

窦娥是一个善良而多难的女性。

她出生在书香之家,父亲是“幼习儒业,饱有文章”的书生。

窦娥家境贫寒,三岁丧母,幼小的年纪过早的遭受丧母之痛和穷困之苦,从小养成了孝顺的品格。

父亲为了抵债,忍心将她出卖,让她成为了债主蔡婆婆的童养媳,她在蔡家平淡地度过了一段相当长的时期。

岂料至17岁,即婚后不久,丈夫因病去世,窦娥随即变成了寡妇。

在剧中,窦娥的婆婆蔡氏以放债来收取“羊羔儿利”,无力偿还其债务的赛卢医起了杀蔡婆婆之心,蔡氏在危难之际意外的被张驴儿父子救出。

可是,张氏父子不怀好意,趁机要将蔡氏婆媳占为己有。

窦娥坚决不从。

张驴儿怀恨在心,趁蔡氏生病,暗中备下毒药,伺机害死蔡氏,逼窦娥改嫁;可是,阴差阳错,张的父亲误喝有毒的汤水,倒地身亡;张驴儿见状,当即心生歹念,嫁祸于窦娥,以“官休”相威胁,实则强行逼窦娥私休。

窦娥一身清白,不怕与张驴儿对付公堂,本以为官府能判个一清二楚;岂料贪官是非不分,偏听偏信,胡乱判案,屈斩窦娥,造成千古奇冤。

《倘秀才》《叨叨令》二曲和窦娥与刽子手的对白,写窦娥请求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看自己受刑而伤心,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又写她“孤身只影无亲眷”“吞声忍气”“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交代她孤苦无依的身世。

(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今日赴法场典刑”一段说白,回述她为了婆婆免遭拷打,屈招了药死公公的死罪,承上一折再次表明她委实冤枉和她的善良心地。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一段说白,以及《快活三》《鲍老儿》二曲,是窦娥向婆婆嘱托后事,央求婆婆顾怜自己冤屈而死和孤苦无依,遇时节能给自己一点微薄的祭奠,突出了这位弱女子的悲惨遭遇,而她在临刑将死之际,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啼,则又一次表现了她的善良。

窦娥是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人物。

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

她的悲剧,是张驴儿的横蛮行径与官府的颠倒黑白所造成的;她的悲剧性格,则是在与张驴儿等恶势力的斗争中呈现出来的[3]。

她的性格体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脉络:高尚的伦理精神,和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

窦娥善良、温硕、守礼节、懂孝道、明事理、善克制,就是这样一个人人皆怜爱赞扬,对世道毫无促犯的女性,却被大千世界所不容,遭受了人世间的诸多不幸,直到最终被残暴的恶势力所吞噬。

究其原因,当然有社会的原因,封建统治者的草菅人命,地痞无赖的凌逼迫害,甚至高利贷的高利盘剥都是社会的原因,但这是造成其悲剧的外在因素,造成窦娥悲剧还有内在因素,即窦娥自身的原因,这是最基本的因素,一切恶势力之所以能够得逞,正是利用了窦娥这个“内在因素”。

二、机智勇敢的赵盼儿与谭记儿关汉卿笔下有一类喜剧,被称为“勾栏喜剧”,剧中的女主人公往往以牺牲色相去战胜敌手,多有青楼调笑的描写。

《望江亭》与《救风尘》是关汉卿具有代表性的喜剧,写的就是下层民众不堪临辱、奋起自救的激动人心的故事。

这两本喜剧,以明朗的笔触,泼辣的语言,揭露了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迫害者以弱胜强的场景,让观众在笑声中体悟到不能低估自身的力量、不能屈服于压迫者的淫威,只要敢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是一部世态喜剧。

主要写年轻而幼稚的妓女宋引章,受了花花公子周舍的欺骗抛开了真心爱自己的书生安秀实,不顾结义姐姐赵盼儿的忠告嫁给了周舍,受尽折磨和凌辱,只好求救于赵盼儿。

赵盼儿闻讯后,精心设计,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乔装打扮,用自己的美丽和机智,赚哄了周舍,把宋引章解救出来,巧妙地战胜了浪荡公子周舍。

这部剧作中,关汉卿塑造了两个妓女形象——赵盼儿和宋引章。

赵盼儿她机智冷静、洞悉世情,对妓女从良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待嫁一个老实的,又怕尽世儿难成对;待嫁一个聪俊的,又怕半路里轻抛弃。

”她早就看出周舍的为人,曾劝阻宋引章说:“但娶到他家里,多无半载周年相掷弃,早努牙突嘴,拳椎脚踢,打的你哭哭啼啼。

”宋引章落难了,她不计前嫌,马上筹划救落难姊妹的策略。

她利用其好色的弱点去对付他,她将他鼻凹儿抹上一块砂糖,着那厮舔又舔不着,吃又吃不着”面对惯于风月的对手,只能以更为高明的风月手段去对付。

不出所料,周舍十分狡猾,他对赵盼儿既心存不轨,又怀有戒心。

他虽然想得到赵盼儿,但也怕万一听信赵盼儿之言,休了宋引章,到头来“这婆娘他若是不嫁我呵,不弄的尖担两头脱?”故而他步步设防,不敢造次而赵盼儿早就设好了圈套,以欲擒故纵、争分吃醋、发誓诅咒之法,一步步打消周舍的戒心,终于拿到周舍的休妻文书,拯救出落难的宋引章。

谭记儿是在谭州做官的白士中的夫人。

她聪明、美丽,为此被权豪势要杨衙内看上,杨衙内奏知皇帝,说白士中贪花恋酒,不理公事,骗取了皇帝的金牌势剑,欲取白士中的首级,趁机霸占谭记儿。

白士中听到此消息,一筹莫展,而作为弱女子的谭记儿却订下计策,来解救丈夫。

在一个中秋之夜,杨衙内在去谭州的途中同亲随侍候饮酒。

忽然来了一个卖鱼的女子张二嫂,给他献上一尾金鲤鱼,并要亲自为衙内切脍。

杨见此女子美丽异常,色心大动,和她一起饮起酒来。

酒酣耳热之中许她要娶她做第二个夫人。

酒席之间张二嫂和杨一起对对子、填词,更讨得了衙内的欢心,趁着他们酒醉之中,张借口要用杨的势剑,又要了金牌说去打戒指,连文书都骗到手,趁着他们都睡着时,悄悄的乘船走了。

杨一行来到谭州捉白士中,可他拿不出势剑金牌,无奈,杨只好向白求和说:“如今你的罪过我也饶了你,你也饶了我吧!又一件,只说你有个好夫人,请出来见一面。

”等他见到夫人时才惚然大悟,那卖鱼的张二嫂就是谭记儿乔装改扮的。

此时皇帝也知杨奏不实,派人到谭州撤了杨的职,白士中、谭记儿夫妇得到了解救。

《救风尘》第三折写赵盼儿与周舍的一段周旋:(云)我好意将车辆、鞍马、奁房来寻你,你划地将我打骂。

小闲,拦回车儿,咱家去来!(周舍云)早知姐姐来嫁我,我怎肯打舅舅?(正旦云)你真个不知道?你既不知;你休出店门,只守着我坐下。

(周舍云)休说一两日,就是一两年,您儿也坐的将去。

赵盼儿牺牲色相用打情骂俏的口吻把周舍骗得团团转。

除了赵盼儿,在关汉卿的笔下,某些娘家妇女也有类似的作风,如:《望江亭》第三折这样描写官太太谭记儿:(李稍云)姐姐,你敢是张二嫂么?(正旦云)我便是张二嫂。

你怎么不认得我了?你是谁?(李稍云)则我便是李阿鳖。

(正旦云)你是李阿鳖?(正旦做打科,云)儿子,这些时吃得好了,我想你来!(李稍云)二嫂,你见我亲么?(正旦云)儿子,我见你可不知亲哩! (4)像这样与陌生人自来熟,打情骂俏的作风,深闺中的妇女是不懂得也做不出来的;只有那些阅人无数、久处风尘的妓女才做得出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样的描写是不符合谭记儿作为一个良家妇女、官太太的身份的。

这是熟悉朱帘秀等歌妓的关汉卿,为这些“名角”量身定做的一段戏,可以充分发挥歌妓青楼调笑的特长,以增添喜剧气氛。

从中还可以看到作为官太太的谭记儿为了拯救自己的丈夫不惜牺牲色相,损毁自己的声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