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

合集下载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摘要】满族萨满仪式是满族文化中重要的传统仪式,承载着丰富的灵性审美内涵。

本文通过探讨其起源和意义,揭示了其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性。

在分析了满族萨满仪式的仪式流程、神秘元素、音乐舞蹈表现、服饰装扮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展现了其独特魅力。

结论部分则探讨了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价值,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以及未来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满族萨满仪式的文化内涵,以及其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满族萨满仪式、灵性审美、探微、起源、重要性、意义、仪式流程、神秘元素、音乐舞蹈、服饰装扮、自然环境、灵性审美价值、社会启示、未来展望。

1. 引言1.1 满族萨满仪式的起源满族萨滩仪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满族的宗教信仰。

满族萨滩仪式起源于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祖先灵魂的尊敬。

在古代满族社会中,萨滩是负责祭祀和医治的祭司,他们通过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来与神灵沟通,为族人祈福和祷告。

满族萨滩仪式的起源也受到蒙古、藏族等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仪式风格和宗教信仰体系。

通过萨滩仪式,满族人民可以感受到与自然神灵的联系,传承祖先的智慧和信仰,同时也获得心灵的满足和宁静。

满族萨滩仪式的起源在满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满族社会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满族萨满仪式在满族文化中的重要性满族萨满仪式在满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作为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萨满仪式承载着满族人民对神灵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在满族文化中,萨满被视为神秘而神圣的存在,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威。

萨满仪式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和表达,是满族人民与神灵、自然界和祖先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

满族萨满仪式在满族文化中扮演着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是传承和弘扬满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和举行萨满仪式,满族人民能够感受到神灵的存在与关怀,加深对祖先和自然界的敬畏和感恩之情,弘扬着传统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

美术视点 133 《戏剧之家>)2018年第22期 总第286期浅谈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战冠红(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萨满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体现原始崇拜思想和具有一定宗教意识的文化,长时间以来并不为大众熟悉和了解,而满族作为少数民族,在他们的服饰装饰中又充满了很多的萨满文化元素,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为满 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增添了更多的内涵,也实现了萨满文化外在形式的拓展。

【关键词】满族;装饰;纹样;萨满中图分类号:TU 237 文献标志码:A一、 萨满文化萨满文化从这两个字伊始就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

他可以将人的祈求、 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

萨满企图以各 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 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

萨满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信仰,是在人类新石器时 代就已经产生的,其基本理论是万物有灵论,以崇奉氏族或 部落的祖灵为主,兼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拜的内容,萨满 教没有同一的成文的经典,最多只有记录祭祀时口头诵词的 文本,即“神歌”。

萨满教也没有宗教组织和职业的神职人员, 特定的寺庙也不多,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也很少它可以 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宗教体系。

从萨满文化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可以看出,萨满文化中体 现出了尤为浓厚的宗教意识,并且参杂着对动物、植物、日 月等自然万物的崇拜心理,这些日常可见的各种事物,也为萨满文化在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运用纖了自然的条件。

二、 满族装饰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一)满族服装纹样中的萨满文化元素体现1. 服装图案纹样。

在满族的服装纹样中,很多都是直接受到萨满文化元素的影响,其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萨满文化元素中对于图腾的崇拜。

因此在满族服装纹样中使 用了大量植物、动物的图案。

又比如说因为在萨满文化中, 只有最为尊贵的皇族才能够使用圆形的图案,因为这是宇宙 的象征,只有万物中至髙无上的神灵才能享用,因此可以看 到在今天的满族服装纹样中,也有大量的圆形以及观日月 的纹样。

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

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

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摘要】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萨满教,被视为我国东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集大成”。

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

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萨满满族传承自然崇拜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们创造并发展了古老而又优秀的中华文明,同时,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也繁荣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满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今天的满族是以明代女真人为主体,尤其是在后金入关之前,他们开始接受了汉族和朝鲜族的农耕文化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掺入了一部分汉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充分地表明了满族文化的多元性。

满族从古至今一直信仰萨满文化,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萨满文化资料。

满族萨满教文化主要分布区为:黑龙江省有以爱辉、依兰、阿城、宁安、东宁五个地区为中心的萨满教分布区;吉林省有以永吉县、珲春县杨泡乡、九台县莽卡乡为中心的分布区。

辽宁省的萨满教文化已很淡薄了,仅在新宾、凤城等地像留一些残散的手抄资料。

关于萨满教的祝祭活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一些满族聚居的地方,在大姓望族中,一直是持续未衰。

至今有些姓氏不仅保留了穆昆选举制,而且有“萨满达”传袭礼序,闻族选送年劫男女学习萨满、接传香鼓的礼仪,萨满活动仍深深铭记在满族心中。

多数的萨满祭祀活动已自动改革变得简单,如只保留敬祖,不杀猪,不磕头,不跳神,阎族在老萨满、老穆昆主持下分辈向祖先行礼, ,互相祝福,吃一次喜饭,一天就结束。

目前萨满教已处于衰弱阶段,即将从满族群众生活、记忆中逐渐减弱或消逝。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

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萨满教的崇拜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对此萨满教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

满族萨满音乐的文化传承

满族萨满音乐的文化传承

满族萨满音乐的文化传承萨满教是一种多神教,它相信在人类世界之外还有神灵世界的存在,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存在着其它的生物或非生物的载体都是神的“授意”。

“宗教是在最原始时代,从人们对于自己本身及其周围的外埠自然的极愚昧、极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

萨满教也不例外,人们在无法解释种种自然现象时,会产生对万物自然崇拜的信息,逐渐形成了最初的萨满教。

在我国的萨满教,主要产生和活动于满一通古斯语族的满族、蒙古语族的蒙古族、锡伯、鄂伦春等北方的少数民族中。

其中,满族萨满教最为典型,不仅在民间流传,还曾经作为满族贵族的家祭在宫廷中出现过,1747年乾隆皇帝敕撰的《满族祭神祭天典礼》是我国目前唯一一部较为规范的萨满教的跳神仪典。

吉林省自古便是满族繁衍生息的地方之一,满族文化源远流长。

其主要居住在大概今天的吉林市、九台、舒兰、伊通、扶余、榆树和珲春等市县。

其中,吉林市、九台和珲春地区的满族尼玛查氏(杨姓)、锡克特里氏(石姓)、瓜尔佳氏(关姓)、觉罗氏(赵姓)等,至今仍然沿袭着萨满传统的祭礼。

音乐和舞蹈是满族萨满跳神的重要表现手段,也是与神沟通的媒介。

在满族萨满祭祀活动中,呈现了祭器与乐器之合一,乐舞与咒语之合一,娱神与娱人之合一的艺术与宗教合一的形态。

所以,萨满音乐是歌、乐、舞的综合体,也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

古人将音乐视作一种神秘的力量,寄望于通过神器发出的声响以及歌舞的表演而获得神赐的本质,以达到祈神和娱神的功能。

尤其是萨满参与的祭祀仪式一旦形成大规模的群众性活动,并带有节日特征时,它的娱乐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在萨满社会,跳神治病也是一种普遍性行为。

由音乐传导,并施以某种心理影响的方式调整人类心灵范围内的活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满族萨满舞蹈是萨满“跳神”仪式演化而来的一种舞蹈。

满族萨满祭祀时,萨满作为沟通人、神、鬼魔之间的使者和代言人,通过口念咒语、手舞足蹈“跳神”形式来进行“交流”。

在“请神”“领神”“斗魔”“送神”四个跳神仪式过程中,萨满通过强烈的人体律动,通过质朴、粗狂刚健的动作,以及神鼓、腰铃、铜镜等法器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满族萨满造型艺术是满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

该艺术以简练、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充分展示了满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和审美情趣,是满族文化传承和审美继承的重要载体。

一、历史渊源作为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满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满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信仰着自己的祖先和自然万物,并通过各种仪式和祭祀活动表达崇拜和敬仰之情。

其中,萨满神秘宗教是满族人民最为信仰的宗教之一。

满族萨满制度自元代以来,已成为满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和变化。

满族萨满制度的核心在于对自然力量的信仰,同时也包含着对人类疾病、祸害等方面的解决方法。

在这个宗教体系中,萨满则充当着传道、治病、预言等角色。

为了传递这一宗教信仰和实践方法,满族人民创作了丰富的萨满造型艺术作品,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信仰和审美情趣。

二、制作工艺满族萨满造型艺术以其独特的外形和形象特征,在形式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制作过程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雕刻,要求艺人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手法细腻。

制作之初,需要根据物品的性质、用途等,确定形状和材料等要素。

在确立基本轮廓之后,要进一步进行雕刻,将满族萨满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精神等元素注入其中。

重点在于加强雕刻的细节与立体感,以营造出完整的传统文化内涵。

材料上通常以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作为雕刻材料,手工打磨出来的作品质地坚实,质感丰富。

三、艺术特色与其他少数民族造型艺术相比,满族萨满造型艺术具有一些独特的艺术特点。

首先,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精益求精,讲究形神兼备。

艺人工匠们通过对神话、传说等文化素材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人物角色、神秘符号等方面的细节描绘,使得雕刻品更加生动、传神。

其次,在艺术风格方面,满族萨满造型艺术不拘一格,自由奔放,充满着野性的气息。

艺术家们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将其融合进满族文化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满族萨满仪式是满族民族信仰中重要的宗教仪式之一,与满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生活密切相关。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满族萨满是连接人与自然、灵与物的桥梁,他们通过举行仪式和祭祀来寻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从多个方面展现出来,本文将从服饰、舞蹈、音乐等方面探微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

在服饰方面,满族萨满的服饰主要由华丽的羽毛、鹿角和兽皮制成。

这些材料代表着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神秘力量,给人一种与灵魂的契合感。

满族萨满在仪式中戴着羽冠,这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对神灵的敬意和尊重。

服饰的颜色也是非常重要的,红色、黄色和黑色是满族萨满仪式中常见的颜色,它们代表着火焰、土地和水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和幸运。

在舞蹈方面,满族萨满仪式中的舞蹈是一种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表演形式,通过舞蹈的动作和节奏来诠释神灵的存在和力量。

满族萨满仪式中的舞蹈动作多样,有时矫健有力,有时柔和优雅,寓意着生命的起伏和循环。

舞蹈所传达的氛围是神圣而神秘的,能够让参与者与神灵产生共鸣,并获得超越现实世界的体验。

在音乐方面,满族萨满仪式的音乐也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满族萨满仪式中的音乐常常是由乐器演奏和人声合唱结合而成的。

乐器包括鼓、吹、弹等,它们的声音能够唤醒和激发人们的神秘感和灵性追求。

人声合唱则是满族萨满仪式中参与者的共同呼唤和祈祷的方式,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传达出一种神圣和力量的感觉。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在服饰、舞蹈和音乐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满族萨满仪式通过具有神秘色彩的服饰、动感十足的舞蹈以及引人入胜的音乐,传达了一种与灵魂和自然相融合的感受。

这种审美追求不仅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示了满族人民对自然和神圣的敬畏和崇拜。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满族萨满造型艺术是满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满族民族的历史、宗教、哲学和审美价值观,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是满族文化传统在当今社会中的延续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历史渊源、审美特点以及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等方面的探讨,来探究满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文化传承与审美继承的重要意义。

一、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历史渊源满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发展时期,它一度是满洲地区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尊重。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满族萨满造型艺术逐渐式微,传统文化逐渐被现代文化所替代,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它融合了满族民族的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

在满族传统文化中,萨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神秘性。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是满族民族宗教信仰和祭祀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具有神秘而神圣的特点,常常描绘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和鬼怪形象,给人以神秘的美感。

2. 自然性。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在审美表现上充分体现了满族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常常以自然山水、动植物等为题材,呈现出自然而又神秘的美感。

3. 象征性。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以象征性的方式表现出满族文化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寓意深刻而又极富文化内涵,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享受。

4. 装饰性。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有着丰富的装饰性元素,常常运用多种色彩和纹饰,使其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审美特点体现了满族民族对自然和神秘的独特理解和表现,表达了满族民族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追求,对当今社会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1. 教育传承。

满族萨满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需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进行,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向广大民众普及满族萨满文化的知识和技艺,传承和弘扬满族传统文化,使之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播。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

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探微满族萨满仪式是满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满族人民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的体现,也是满族社会生活与民族精神的表达。

在满族萨满仪式中,灵性审美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本文将从满族萨满仪式的概念、仪式元素、艺术表现等方面,对满族萨满仪式的灵性审美进行探微。

一、满族萨满仪式的概念满族萨满仪式是满族人民进行宗教祭祀、祈福和治疗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它包括各种仪式,如祭祀、驱邪、治疗、预测等,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程序和仪式物品。

萨满仪式是满族信仰的核心,也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仪式场景满族萨满仪式通常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如山川、湖泊、草原等。

萨满们相信自然界有强大的力量,而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仪式,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的力量相融合。

2. 演奏乐器满族萨满仪式中常用的乐器有锣、鼓、笛子等。

这些乐器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节奏感和音韵感,使人们进入一种特殊的精神状态。

3. 舞蹈动作满族萨满仪式中的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能够表达人们对自然、神灵的敬畏和崇拜之情。

舞蹈动作多以模仿动物姿态为主,通过身体的流动和舞姿的变化,表达出一种神秘而奇特的美感。

4. 民族服饰满族萨满仪式中的服饰通常是民族传统服饰,如满族的长袍、裙子、头饰等。

这些服饰通过色彩和图案的装饰,展现出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审美价值。

5. 祭品满族萨满仪式中的祭品通常是一些食物和酒水,用来供奉神灵、祖先等。

祭品的形式和数量会因不同的仪式而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具有一种特殊的仪式美感。

1. 格调庄重满族萨满仪式的艺术表现通常具有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

在仪式中,人们会穿上民族服饰,行动举止庄重,给人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感觉。

这种庄重的艺术表现让人联想到古老而神秘的过去,增强了仪式的神圣感。

2. 音乐舞蹈的协调满族萨满仪式中的音乐和舞蹈通常是相互协调的。

音乐通过节奏和音调的变化,给人一种神秘而奇特的感觉,而舞蹈则通过身体的流动和舞姿的变化,表达出一种力量和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满族的萨满文化
【摘要】满族人信仰萨满文化的历史悠久,满族的萨满教,被视为我国东北各民族宗教信仰的“集大成”。

至今在满族民间还保留有萨满文化的传统。

萨满是萨满文化中的主角,萨满的产生与萨满文化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萨满传承对于萨满教的保留、延续以至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萨满满族传承自然崇拜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构成的国家。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些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们创造并发展了古老而又优秀的中华文明,同时,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也繁荣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满族的族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

今天的满族是以明代女真人为主体,尤其是在后金入关之前,他们开始接受了汉族和朝鲜族的农耕文化和蒙古族的游牧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掺入了一部分汉族、蒙古族和其它民族的新的民族共同体,这充分地表明了满族文化的多元性。

满族从古至今一直信仰萨满文化,并且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萨满文化资料。

满族萨满教文化主要分布区为:黑龙江省有以爱辉、依兰、阿城、宁安、东宁五个地区为中心的萨满教分布区;吉林省有以永吉县、珲春县杨泡乡、九台县莽卡乡为中心的分布区。

辽宁省的萨满教文化已很淡薄了,仅在新宾、凤城等地像留一些残散的手抄资料。

关于萨满教的祝祭活动,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一些满族聚居的地方,在大姓望族中,一直是持续未衰。

至今有些姓氏不仅保留了穆昆选举制,而且有“萨满达”传袭礼序,闻族选送年劫男女学习萨满、接传香鼓的礼仪,萨满活动仍深深铭记在满族心中。

多数的萨满祭祀活动已自动改革变得简单,如只保留敬祖,不杀猪,不磕头,不跳神,阎族在老萨满、老穆昆主持下分辈向祖先行礼, ,互相祝福,吃一次喜饭,一天就结束。

目前萨满教已处于衰弱阶段,即将从满族群众生活、记忆中逐渐减弱或消逝。

萨满教是在原始信仰基础上逐渐丰富与发达起来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

它曾经长期盛行于我国北方各民族。

萨满教的崇拜在我国的古代典籍中对此萨满教没有成文的经典,没有有宗教组织和特定的创始人,没有寺庙,也没有统一、规范化的宗教仪礼。

巫师的职位常在本部落氏族中靠口传身授世代嬗递下来。

萨满们也不会象牧师那样组成全职的仪式或者精神组织。

萨满教具有较冥杂的灵魂观念,崇拜对象极为广泛,有各种神灵、动植物以及无生命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

但归结下来萨满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对于有记载,《史记匈奴转》:
“祭天地鬼神”《三国志》:“单于朝出营,拜日之始,生息拜月。

”萨满一词最早出现于南宋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珊蛮(萨满)者,女真女巫妪也,以其变通如神,粘罕一下莫能及。

”满族对自然界的诸多劲舞怀有敬畏,故崇拜为神,满语为“恩都力”如:阿布恩都力是天神,哈达恩都力为山神,窝敦恩都力为风神……等等。

其中他们认为火能烧掉人间秽气,只有圣洁的或才能够祛妖邪,消灾病,因此在萨满教火是很受崇拜的。

所以火是萨满祭司仪式中重要一项,以火作为神的使者,沟通人与火神的感情。

如满族锡克特勒氏(石姓)的火神祭中,萨满会模仿火神的各种形态。

萨满教的巫师称呼为萨满。

满族的萨满有两种,一种是氏族萨满,俗称家萨满,满语称饽龙子萨满,有的又称饽额萨满,汉语称为家神。

这种萨满是萨满教文化中神职人员的典型代表。

它和萨满先祖创立的完整的氏族社会密切关联。

家萨满是由萨满教的悠久的祭祀习俗中分化出来的,虽然受到巫俗影响,但不是巫。

是神灵不能附体的宗族中年岁较大的妇女,其职能是主持家族祭祀。

另一种是超越氏族范围的职业萨满,又俗称野萨满,满语称兀洼特萨满或毕干萨满,汉语称为“大神”这种跨氏族跳神医病的萨满的出现略晚于氏族萨满,是能够让神灵附体,降妖灭怪的巫。

家萨满和野萨满在社会地位上也有差别,在氏族血缘纽带较强的时代,家萨满的地位远远高于野萨满。

但在自然灾害频繁交加的东北山乡间,这种野萨满用跳大神的神秘莫测的舞蹈,为崇信者驱邪除灾,世代相传。

满族萨满,最初为女性,后来男性也逐渐多起来。

但在各姓中,女萨满仍占多数,而且也最受推崇。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萨满。

作萨满的人,在体质上,气质上有别于普通的人,并且须有老萨满的挑选和培养,才能成为萨满。

选定新萨满的办法有两种,满族称为“抬神”和“抓萨满”。

通过“抬神”和“抓萨满”这两种形式,确定新萨满人选之后,老萨满便带领新萨满,向他言传身教萨满的一切本领,包括口授神谕,训练授神、领神、跳神的技能。

神谕是神的各种指示,最初是口授,不用文字记载,乾隆朝以后,才逐渐有文字神谕。

老萨满向新萨满传授各种祭祀规程、祭祀经验、神谕、禁忌,以及满族神话传说、历代萨满的神奇业绩时,新萨满都是须先净口、净手,并跪于地上,以示虔诚。

这种学习一般需要三年时间,新萨满熟练掌握了这些宗教本领,经老萨满同意,才能取得主持宗教活动的资格。

萨满地位崇高,因为他们不但会击鼓甩铃,焚香祈祷,还会用满语吟唱神歌,和诸多的神灵交往,转达人的愿望,传达神的意志,有点还会模拟各种神兽翩翩起舞,甚至跪火池子,喷火,跳上树等各种神技。

萨满也会讲“乌车姑乌勒本”即萨满神教话。

萨满平时与常人无异,自食其力。

为别人跳神时,会得到较高的报酬,甚至以神的名义索取财物。

萨满有一套从事宗教仪礼的服饰和法具,它们是老萨满赠送的,或族人资助的,也有自己筹办的。

萨满
在执行萨满教任务时都要有特殊的装束,使用各种特殊的法器,这些装束和法器以他们的神圣性质被神秘的收藏着,并规定了许多禁忌,比如不能将它们放在寡妇的住所和家里有夭折的人家,也不能放在棺材前。

萨满行术时的服饰是萨满教的重要标志。

这些被叫做神衣,神群的圣物,都和常人的服饰不同,充满了奇异的神秘色彩。

萨满的服饰主要包括发行,头巾,神帽,神衣,神群,神靴,神袜,神手套等。

萨满的萨满戴的神帽,帽顶伸出一付鹿角,鹿角权数多少表示萨满资历的深浅;两角间立一铜鸟,表示萨满所领之祖神。

萨满所用的法具,有神鼓、神刀、神箭、神杖、档士等。

其中神鼓的神秘之处在于古代的鼓正面、背面多有萨满绘画。

这些画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日月星辰,有山有树和各种动物,近代鼓上出现了八卦,、莲花等图案,显然是受了道教和佛教的影响。

满族的萨满祭祀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家神祭,一类为野神祭。

萨满死后的葬法与普通人也是不同的,据《宁安县志》记载:昔时萨满之死,其尸葬于树上,遗迹至今有存者。

盖葬于树之上,选大树之枝叶繁茂者,伐其枝,穿与干,以可以纳尸为率。

近几十年来,由于历史、社会原因,满族中家萨满的传人大多回避了曾做过氏族萨满的身份。

但是,在保护萨满文化方面,大门当中有些做了不少的贡献。

如家萨满传人、满族您吉安文艺家傅英仁,将宁古塔氏族以梅崇山,关寿川,郭鹤龄为代表的十余名家萨满传播的萨满文化遗产保护下来,仙湖编著了《满族民间故事选》和《满族神话故事》等书籍和珍贵资料。

这些稀世的萨满口传神话及有关萨满祭司的资料,使读者可以透过神秘的原始宗教的迷雾来窥测萨满文化深层的魅力。

满族萨满教保留了相当完整和生动的自然宗教特点,具有鲜明的北国地域特色。

甚至可以说,它是该区域文化的聚合体--几乎囊括了宗教、历史、经济、哲学、婚姻制度、道德规范、文学、艺术、体育、民俗等各个方面的文化成就。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民间信仰总和“落后”,“愚昧”,“迷信”等连在一起,但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有其自身存在的逻辑性。

正如萨满教,有着原始宗教的神秘和古朴,使我们得以透过神秘的原始宗教迷雾,窥测萨满文化深层那种企图支配神灵的超自然的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满族通史》李燕光,关捷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
[2]《满族民间信仰》吴世旭著沈阳出版社
[3]《辽宁满韵清风》外文出版社
[4]《满汉文化交流史话》定宜庄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5]《宁安县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6]《满族文化概论》赵志忠著
[7]《女真史》孙进己、张瑛如、蒋秀松、千志耿、庄严合著
[8]《萨满教与东北民族》刘小萌定宜庄主编吉林教育出版社
[9]《满族文学史》赵光辉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0]《奉天古迹考》金粱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