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

合集下载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满族民居:沐浴冰雪中的别样四合院
周搏
【期刊名称】《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满族民居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色不仅源于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地形地貌特征,还源于满族的发展历史,其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及历史悠久的宗教信仰,几经朝代的更替和地域的迁徙,使其民居拥有自己独特的营造做法、外部形体及其布局方式。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周搏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 [J], 范丽业;马玉斌
2.基于饮食行为的满族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以丰宁满族自治县为例 [J], 金日学;张丽娜
3.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J], 于学斌
4.论华北民居与徽州民居的艺术差异——以北京四合院和黟县民居为例 [J], 卢嘉一
5.浅析大理白族民居布局中的白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以喜洲白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为例 [J], 陈梦璐;胡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

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一、空间布局特点:1.「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四合之形,即周围围合起来的四方院落,有清晰的界限和层次感。

四合院一般由正屋、东西厢房和北侧厢房以及后花园构成。

院内的居住区块通常呈东西南北的均衡分布。

2.四合院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前后分明、进退有序的特点。

前院起到过渡与欢迎的作用,后院则为主要的起居之所,前后庭院之间一般会设置一个空中连廊,以实现前后院的方便流动。

3.前院多为外界的交往空间,有着天井、害相庭、炕井等装饰,同时也是亲友交往的场所。

后院则多为家庭私密空间,通常是居住区域以及花园等。

二、设计理念:1.和谐一体:四合院空间布局追求的是和谐一体,注重前后院、东西厢房等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与呼应。

院内独对称的设计,使整个院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良好的空间流动性。

2.安全保护:四合院的设计理念强调家庭的安全保护。

传统的四合院结构为四周建有高墙,前院通常设置朝南的大门作为进出的通道,形成了独立封闭的空间。

3.自然灵性:四合院空间布局注重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与融合。

院落内常见的井,炕井等水景以及花园等景观,使人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同时亦能够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净化居住环境。

4.私密性:四合院的设计注重私密性。

前后院的设置可实现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密空间,将院落从外界隔离,形成自己的小社会,能够保护家庭的安全和隐私,更能体现中国传统家庭的封闭性。

5.生活方式: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尊重家庭的地位和封建礼教传统,注重家人间的亲情和互动,以及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沟通。

总之,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特点及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和生活方式。

其追求和谐一体、安全保护、自然灵性、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等特点,使得四合院成为中国建筑文化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代表之一。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建筑特点地理题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地理题:
1. 庭院布局:四合院的主要特点是呈四合之形,即由四个建筑围成一个中央的庭院。

庭院通常为矩形或正方形,是四合院的核心区域。

2. 高墙深院:四合院常常由高墙围合,墙壁厚实,以提供隐私和保护。

院内通常设置廊道、房屋等建筑物,构成深院格局。

3. 朝向与通风:四合院的布局通常考虑朝向和通风,以适应中国北方的气候。

正门通常面向南方,以利用北方冬季的暖阳。

建筑物通常沿东西方向布置,以便在夏季能获得自然通风和防止直接阳光暴晒。

4. 内外分隔:四合院通常内外分隔,内部是私密的生活空间,外部是公共空间。

私密空间通常用于居住和休息,而公共空间用于活动和社交。

5. 庭院绿化:四合院的庭院通常有丰富的绿化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

这些植物不仅增添了美观,还能够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和温度。

以上是北京四合院的一些地理特点,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和文化背景。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

浅析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

其历史之悠久,分布之广泛,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堪称我国汉族居民传统住宅的正宗典型。

北京的四合院以它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营建方式,成为中国北方四合式民居建筑的代表,是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坎宅巽门”的方位追求。

标准的北京四合院应该是南北略长的坐北朝南的矩形院落,正好排列在东西向的胡同之间,大门开向宅南的胡同,正房门与宅门的方向一致。

为什么一定要将宅门开在南边呢?首先,这是元代建大都时的城市规划所框定的。

元大都为棋盘式结构,南北为街,东西为巷,街的主要功能为交通和贸易,巷才是我们所说的胡同,是串连住家的通道。

因此,宅院的大门自然是开在南边最为合适。

其次,与传统的建筑风水学有关。

北京地区的阳宅风水术讲究的是“坎宅巽门”,“坎”为正北,在“五行”中主水,正房建在水位上,可以避开火灾:“巽”即东南,在“五行”中为风,进出顺利,门开在这里图个吉利。

北京内城大户一般都是作官的,官属火,门开在南边,自然会官运亨通。

再次,华北地区风大,冬天寒风从西北来,夏天风从东南来,门开在南边,冬天可避开凛冽的寒风,夏天则可迎风纳凉,符合居住卫生。

房房相离、宽敞舒适的院落布局。

北京四合院院落的围合以四面房屋的后山墙为主,断开处以短墙相接,最大限度地节约了建筑材料和宅基地。

中心庭院从平面上看基本为一个正方形,院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房屋各自独立,都拉开一定的距离,再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连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

而且普通官民的民居皆为平房,高度较低,就更显得院落宽敞开阔,阳光充足,视野广大。

北京四合院基本上都是房房相离式的,房屋的净高都不是很大,而院落都比较宽敞。

这是因为北方气候严寒,较矮的房屋有利于保暖,而宽敞的院落有利于采光。

碎砖砌墙墙不塌的建筑工艺。

北京作为古都,建筑经过多次兴衰,碎砖数量极多,用拳头大小的碎砖就可以砌成高墙,是北京老工匠师傅的绝活儿。

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以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

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以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

CULTURE AND DESI GN文化与设计浅谈北京传统与现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比较"恭王府和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为例邓诗宇(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景德镇333000)摘要:四合院是北京最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遍布了城内的每条胡同。

古往今来,上至雕梁画栋的深宅大院,下至格局紧凑的小户人家,北京城内的四合院始终承载着十几代北京人的日常生活,历史的长河赋予它悠远淳厚的京韵。

与此同时,传统四合院也见证着北京城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并与之共同进步,代四合院合古筑目小龙门百年“福”字院两个建筑,用其研究传统四合院代四合院的民居建筑风格,分析二者的共性,探究在新时代和发展语境中现代四合院民居建筑在传统上的传关键词: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传统与现代中图分类号:TU2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602(202&)01-0120-021传统与现代的辩证关系“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早在我国三千年前的西周就被提出,如何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住宅能够不断适应新时代人民的需求,既在创新中传承建筑已有的历史文脉,又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设计符合现代审和住的建筑,人类生活不断追求的如毛同志所说:冲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的古代文理代文的,建的,民的,民新文提民的,不能的味”因此,北京四合院民居建筑中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应该是一种有机融合的相关2四合院民居建筑的演变合院我国传统民建筑的文,的西四面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而成的内院式封闭型住宅。

这一住宅中国的和建念,性的人民的,有生活隐私和稳定。

根据考古研究确定,现知我国最早合院式院落在西周时期出现,距今3000余年,它位于今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此建筑遗址的平面布局与现存合院基本相同,遗址由南向北分别是影壁冲央门道和东西门房、中院、前堂、中央过廊和东西小院、后院,整个院落的两侧是东西厢房汉代四合院建筑有了新的发展,在四川成都出土的画像砖中描绘了东汉时期四合院的丰富建筑,在当时风水学说的熏陶下,合院从地理位置的选址到布局,整套阴阳五行的理论。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四合院的传统建筑形式与艺术特色分析北京四合院作为我国最具有代表的特色建筑之一,其在建筑空间布置与色彩运用、工艺技术等方面,都具有较为独特的建筑文化和艺术风格。

首先,在空间布置上,传统北京四合院的空间布局中蕴含有我国传统文化中"尊敬长辈"、"维护长幼秩序"等文化特征,其建筑空间布局是按照"长幼有序"的文化背景进行设计与建造的。

整个北京四合院的建筑主体是由四面房屋围合形成的庭院式建筑结构形式,并且其建筑规模与面积根据不同建筑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在建筑的基本单元组成与整体结构形式上具有相对的统一性特征。

其中,北京四合院的四面围合房屋中,处于建筑院落北方的房屋为正房,一般作为主人或者是长辈休息的房屋,而东西两侧是厢房,用于晚辈或者是客人居住。

其次,传统北京四合院的院落设计中,其院落的结构布局是以采光纳凉为主要目的,其建筑规模与类型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所有建筑的院落布局基本不变,一般情况下,北京四合院的围合房屋之前连接紧密,庭院中的正房以及厢房、南房等各位置房屋之间多通过抄手游廊进行连接设计,并且抄手游廊一般采用半封闭或者是半敞开结构形式,其中,半敞开结构的抄手游廊对整个建筑院落的采光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采用全封闭式的院落结构与抄手游廊设计中,就会导致其采光与保暖效果较差,对该类型建筑的整体设计效果存在较大的不利影响。

此外,传统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色彩中蕴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等级森严的制度内容。

北京四合院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项设计内容,就是通过油饰以及彩绘进行建筑外观及门庭结构装饰应用,它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与运用上,与我国北京的地区的特色民居建筑所呈现出的灰色色调与朴素无华的建筑色彩风格存在较大的区别,北京四合院建筑设计中色彩运用具有自身较为独特的色彩基调。

其中,北京的民居建筑作为普通的贫苦百姓居住场所,为从建筑色彩实现建筑住户的不同等级区分,与红墙绿瓦的皇家建筑不同,普通的民居建筑一律采用灰色调作为建筑主体色彩,和气势恢宏、壮丽的皇家建筑形成对比和衬托,形成该地区不同等级制度影响下的各色建筑色彩与风格形式。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

浅析北京四合院与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的差异引言合院式民居是汉民族最常见的一种基本民居形式。

这里合院式民居指的是“由房屋与墙四面围合,中间形成院落或天井的民居样式,包括其组合变化。

”或者说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老北京人称它为四合房。

”不同地区的四合院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本文主要对北方民居合院中的北京四合院与东北满族合院布局型制特点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1布局型制李允鉌先生在《华夏意匠》中对中国传统民居的群体布局问题指出:“在平面组织系统上,建筑群是以‘一院一组’为基本单元的,多组的建筑群的院一般是首先向纵深方面发展,院与院间作行列式的排列,一直行一连串的院则称为‘路’,典型的巨大建筑群则以‘中路’为主,左右再发展为‘东路’与‘西路’,更大的‘群’可能构成更多的‘路’。

在‘路’中,院与院间有纵的联系,也有横的联系,成为了一个交叉的交通路线的网”。

这种观点很好地概括了北方传统合院式民居采用“单元重复式”的群体布局方式。

1.1.北京四合院布局型制北京四合院是北方合院式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其组合形式有单进院、二进院、三进院(又称标准四合院)及超过三进的多进院。

按清代规定,正房面阔不过三间,是全宅主体,其两侧设有毗连的耳房,通常多是“三正两耳”的“五间口”院落。

正房、厅房、厢房大多为“一明两暗”的基本型,庭院采取“一正两厢”加上垂花门或过厅的四合格局。

临街一面布置有倒座房,厅房院多安置在第二、第三进,与后面的正房院构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正房后部多设后罩房,形成后院,并且住宅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及围墙所封闭。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地方民居建筑形态,除北京城区及近郊以外,它还影响到非常广阔的地域,东至冀东及锦州地区,北至承德、张家口、山西大同、内蒙呼和浩特一带,南至河北省中南部。

1.1.东北满族合院满族民居布局特点是用地比较大,正房、厢房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互不遮挡。

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_范丽业

浅析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空间布局特点之比较_范丽业

收稿日期:2009-08-18作者简介:范丽业(1980-),女,内蒙古工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与景观。

0引言四合院在我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分析,早在3100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了。

四合院顾名思义是指东、西、南、北四面房屋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方形的庭院空间。

不同地区的四合院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由于长期与汉族居住在一起,尤其是在清朝入关的2个多世纪中,其汉化程度相当高。

虽然它们在某些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文化、生活习俗以及长期以来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空间布局出发,阐述满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的异同。

1空间布局1.1形成原因北京四合院从辽代开始逐步形成,元代确立了北京城的规划格局,经过明清两朝的巩固而不断完善起来。

北京四合院作为承接3000年庭院式住宅传统的最终表现形式,经过多年的演进和不断完善,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四合院形式。

满族民居是从半地穴居发展起来的,早期满族人长期居住在东北山区,所以民居依山而建,随着满族的统一,不断向中原逼近,建筑逐渐从山地转为平原,逐步形成了具有满族自身特色的四合院形式。

满族合院早已有之,从努尔哈赤最早修建的第一座古城———佛阿拉就有关于合院布局的记载。

满族民居与平原的大院有所差异。

满族民居的整体院落是建在高台之上,利用挡土墙或院墙挡住,隐藏自己的形体,而不为人所见。

而汉族是将单体建筑建于高台之上。

在满族民居中夯土高台的高度也是地位等级的标志,高度越高等级越高。

而汉族建筑高台所占位置则一目了然。

之所以产生这种差距是由于汉族建筑中的高台,最终目的是承托建筑,衬托建筑。

而满族建筑中的高台,最终的目的是承托院落,衬托院落。

1.2院落空间布局满族民居和北京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布局因庭院的规模、生活背景、宗法制度的不同而不同。

庭院的规模充分体现了居住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北京四合院可分为一进、二进院落,大型的还可以有多重院落及跨院,其院落的大小和多少非常灵活,往往因住户地位和尊卑而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