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辽宁的民间满族民居建筑满族民居老建筑体现出其先民对自然的认知。
为了抗拒北方山区冬季暴雪压顶而引起塌顶的袭扰,祖先采用了人字顶,雪积攒到一定的厚度,在重力作用下,会顺斜而滑下,不会形成大量积雪。
同时雨天和雪化时,水能更顺利快捷的流到地面,流而不积,避免了顶漏。
再者,满族民居的烟囱独立于房子主体而单设,除了防止意外烟火燎着屋顶苫草外,更利于清洁烟道及拔烟助燃。
在最早也是出于对房屋整体结构考虑,而采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里零散的老宅荡然无存。
而农村侥幸留存下的老宅,随着使用的停止,年代的悠长,已经弱不禁风,也将走向消亡。
辽宁满族近代居住房屋多建筑在依山傍水及相对平坦的地势。
普通人家多利用山上的毛石和林木为材料,住房以毛石砌墙,以木柱支撑房梁,房高八尺,屋顶起脊人字型。
庭院以毛石砌矮墙或以胡科植物夹成杖子。
由于这种建筑结构简单,为17至19世纪中期辽宁省满族聚居地区农村较普遍的建筑形式。
它的问题是不同材料间的结合较差,从而导致结构张力不稳,建筑保持年份短。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
砖结构与毛石结构的效果对比。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老式满族民居建筑,多为大户人家的砖瓦式结构。
建筑年限都在百年以上。
结构表现为:房屋四角,把角均有立石,其上横卧三块拉石。
门口两边也有立石与门框交代,使断档处的承重由立石完成。
这种立石承千斤,拉石似圈梁的运用,使房屋结构更加牢固。
这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结构方式。
建材采用了更加坚硬的花岗岩条石和硬杂木,有些民居在南北立石立面赋以雕刻,这些既提高了建筑质量又提升了建筑艺术的美观效果,经过对满族聚居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岫岩满族自治县现保存的民国前满族老宅子较多。
而这些老宅子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相对偏僻的乡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能存留下来,实属不易。
满族建筑民居分析

外墙
材料
墙体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但起到维护和分
割空间的作用,而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环节。东北满族 民居的墙体厚重而且在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很大, 满族民众历来就非常注重墙体的保温,形成了独特的做 法。在北方冬季寒冷,以东北风为主,所以对墙体的保 温要求很高。
根据墙体建筑材料分为砖墙和土墙,传统满族民居中
门
尺度
满族民居的房屋的正门一般是双层门,外面的门是独扇的木板门,有木制的插销,门板上半
部分为镂空式花格装饰,有菱形回形等窗格,糊上和窗户一样的窗纸。下半部分是三块木板拼 接而成,外面门一般朝外开;内门是双扇木板门,多没有装饰,就是整块木头制成,开向向内。 满族民居的门扇的门枢装在门框两侧上下的门碗里,转动灵活自如。房间的屋门一般就是对开 双扇门,上半部分是如意或者方格等简单装饰,糊上高丽纸,下半部分是整块木头制成。满族 民居的门上的装饰较南方一些民居的装饰线条粗犷,不拘小节。
占主要位置的草房墙壁分为:垡瓮、土筑、叉泥墙、拉 核墙等不同垒筑方法和叫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 满族民居更多的采用砖墙保温。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单体平面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 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话能简要形象的概括满族民居
的居住特点,那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
关于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调查研究

关于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调查研究开封里城大院是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一处传统民居建筑群,而满族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民族文化之一,在开封里城大院也有着丰富的渗透与体现。
本文将对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进行一次调查研究,以期更加深入了解这一民族文化在这一地区的传承和发展。
一、开封里城大院与满族文化的渗透开封里城大院是源自北宋时期的民居建筑,由于当时满族已经开始在华北地区崭露头角,因此在建筑风格、格局以及装饰等方面均有着满族文化的影响。
在大门的两侧会有石狮子作为守护,这在满族文化中是非常常见的装饰方式;院内的建筑布局也更多地借鉴了满族传统的"四合院"风格,让人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满族文化在里城大院中的存在。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也是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在大院中设置了专门的满族文化展示区域,通过展示满族的传统服饰、工艺品、文物等,向游客们生动地展现了满族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习惯。
在大院的日常经营中,也会有满族的传统乐曲和舞蹈表演,以及满族传统美食的推广和传承,这些都是对满族文化的一种生动呈现和传承。
开封里城大院也积极参与到满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中。
在文物保护方面,大院会定期对满族文化的文物、建筑进行修缮和保养,以确保这些珍贵文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开封里城大院也会邀请专家学者对满族文化进行研究和保护,同时也会开展各种相关的传统技艺培训和推广活动,以确保满族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在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游人前来参观和了解。
满族文化的独特性使得大院成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游客们可以在大院中感受到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领略到其不同于汉族传统文化的风采和魅力。
在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展示中,大院也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了解满族文化的机会,使得满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传播。
开封里城大院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带来良好的影响。
满族建筑风格分析教材(31张)PPT

外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屋顶
地域区别
瓦屋顶一般用小青瓦仰面铺砌,瓦面纵横整齐。它不同于北京地区的采用合瓦垅,其
原因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落雪较厚,如果采用合瓦垅,雪满垄沟,雪景融化时, 积水侵蚀瓦垅旁的灰泥,屋瓦就会容易脱落。特别是经过冷冻的变化,更容易发生这种 现象。因此瓦屋顶就是全部将瓦片仰砌,屋顶成为两个规整的坡面以利于雨水的流通。
单体平面
按民间的说法,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 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居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坐,如留宿亦住此炕。炕头的 部位因距锅灶近比较温暖,都是家中的长者睡,如来客人也要向炕头让。
里间有形如“〔”形的火炕,火 炕满语叫“土瓦”。“〔”形的 火炕,通常叫万(蔓)字炕,也 叫环形炕、转圈炕或围炕。西炕 窄且短,是供祖宗祭神的地方, 墙上有祖宗神板,炕上有香案。 满族人以西炕最为尊贵,不住人, 下通烟道。有客人来,也不允许 坐在西炕上。倘若冒犯便是对祖 宗的大不敬。南、北炕上,铺炕 席或糊炕纸刷油。南炕住长辈, 北炕住晚辈。子女稍大,则另居 异室。
二、立面研究
1.屋顶
屋脊 材料 地域区别
2.檐口
形式
3.外墙
材料 影壁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

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保护与民宿设计研究一、前言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族的主要分布区域,这一地区拥有丰富的满族文化资源。
满族是中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保护和利用满族民居文化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和民宿设计展开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满族民居文化,同时如何将其融入民宿设计中,提升旅游体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二、满族民居文化特点1. 建筑风格满族民居受到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建筑风格独具特色。
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木结构建筑,屋顶覆盖青瓦,建筑外墙涂以白灰。
在建筑形式上,多为四合院或多间相连的平房式建筑,大门朝南,布局严谨有序。
2. 装饰特色满族民居在建筑装饰上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对称的美感,善于利用彩绘、雕刻等手法进行装饰。
常见的装饰元素有龙凤、莲花、花鸟、瑞兽等图案,符号着满族人的美好愿望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3. 生活方式满族民居内部空间以厢房和天井结合的布局形式为主,分为正厅、床房、客厅、厨房等功能区域。
家具用具简洁朴素,布局合理,体现了满族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1.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升加强对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意识培养,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和专业培训,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对满族民居文化价值的认知和重视。
2.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健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满族民居文化的保护范围和标准,建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专业团队,确保对满族民居文化的科学、系统、全面的保护和传承。
3. 加强民居保护工作通过加强满族传统民居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原有的风貌和特色,防止文化遗产的破坏和流失,为后人留下更多的满族传统文化遗产资源。
四、满族民居文化与民宿设计的融合1. 设计理念融合在满族民居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特色与现代旅游需求相结合,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设施设备,保持满族传统民居的原始风貌,同时满足当代游客对居住条件的要求。
满族传统民居

由于气候的原因,满族民居对于口照和通风均有 较高要求,聪明的满族人在整齐排列的布局中 将前后两排的住宅故意的错开一定的角度,形成 了错列式的布局,这样可以改善夏天的通风效果。 因为通风效果与当地主导风向的入射角度有很大 的关系。
如图所示,当行列布局与主导风向垂直时, 由于前排建筑的遮挡,后排建筑的通风效果不 理想,为了获得更好的通风效果,只有加大前 后排之间的间距。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是30度 时,其效果实际上是在气流的方向上增大了建 筑的间距。这种布局能更好的将风引向建筑群 内部。
满族民居院落中的障子
障子是山木板或者树 枝等排列在一起,将院 落围介起来,是围墙的 早期雏形。一般是普通 百姓家中所建。正如俗 语说的“穷打障子,富 打墙”。
满族民居布局图
2 Part
群体建筑
满族民居建筑一般都采取行列式布局,按照 造房的先后次序,房屋坐北朝南形成了东 西走向的步道。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绝大部分 建筑物都可获得良好的朝向,从而有利于建 筑争取良好的口照、采光和通风条件。 一般满族民居院落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大门 入口部分、正屋和厢房部分和院落部分。布 局的要素有正门、院落、正房、厢房、牲口 棚、苞米楼、障子、索罗杆等。从图中可以 看出,满族民居整体上采用中心对称的布局, 大门位于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满族民居之 所以将大门建在中轴线上,主要是考虑到马 车出入的方便,同时也体现出了北方满族人 民那种豁达和开阔的胸襟。
到公元5世纪时,据 《魏书· 勿吉传》记 载:“其地下湿,筑城 穴居,屋形似家,开口 与上,以梯出入。说明 当时的勿吉人处于穴居 阶段。还不能建造地面 建筑,这仍然与当地气 候严寒和地面难以御寒 有直接关系。
1 Part
满族传统民居概述 半穴居 清末东北地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口袋房样式的房舍,一般都 是土木结构,坐北朝南,正房两 间,三间或五间,室内高大宽敞, 都在东侧房间的南边开门,门通 室外。这种房舍,室内通风,空 气新鲜,保持温度,易于打扫卫 生。东边的门房为灶屋(过堂 屋),高厨灶,锅台、水缸,灶 通西内室的火炕。从堂屋的西墙 北侧开门,为里间。
a
11
屋顶
地域区别
瓦屋顶一般用小青瓦仰面铺砌,瓦面纵横整齐。它不同于北京地区的采用合瓦垅,其 原因是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季落雪较厚,如果采用合瓦垅,雪满垄沟,雪景融化时, 积水侵蚀瓦垅旁的灰泥,屋瓦就会容易脱落。特别是经过冷冻的变化,更容易发生这种 现象。因此瓦屋顶就是全部将瓦片仰砌,屋顶成为两个规整的坡面以利于雨水的流通。
a
12
外墙
材料
墙体作为建筑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不但起到维护和分 割空间的作用,而且是保温隔热的重要环节。东北满族 民居的墙体厚重而且在维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很大, 满族民众历来就非常注重墙体的保温,形成了独特的做 法。在北方冬季寒冷,以东北风为主,所以对墙体的保 温要求很高。
根据墙体建筑材料分为砖墙和土墙,传统满族民居中 占主要位置的草房墙壁分为:垡瓮、土筑、叉泥墙、拉 核墙等不同垒筑方法和叫法。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的 满族民居更多的采用砖墙保温。
a
4
单体平面
东北地区天气寒冷,各民族的居室住宅自然形成以防寒为主的特点。满族多居住在山区谷地,尤其 注重御寒防冷的问题,并因此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居住习俗。在民间有一句话能简要形象的概括满族民居
的居住特点,那就是“口袋房,万字炕,烟筒座在地面上”。
“口袋房,万字炕,烟囱出在 地面上”。这首满族民谣描述 的独具特色的口袋房,就是旧 日盛京满族人家的传统住宅。 口袋房,一般为3间房多在最东 面一间南侧开门或5间的在东起 第二间开门。整座房屋形似口 袋,因此称做“口袋房”。开 门的一间称“外屋”、“堂 屋”;西面屋又称“上屋”。
a
7
单体平面
沈阳故宫,当年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寝官清宁宫,就是一座典型的口袋房。 清宁官的官门,开在五间硬山前后廓式建筑的东次间,使西侧成为一座口袋式的宫殿。
• 官内,南西北三面为环形炕。 宫后,西北角矗立一座落地 式烟囱。清宁官这种“口袋 房,万字炕,烟囱出在地面 上”和“窗户纸糊在外”的 关东满族独特的建筑特色, 表明了清代初期帝后所住的 大内深官与满族普通民宅在 建筑风格上,是一脉相承的。
“∧”屋顶是满族民居最原始和 传统的外形,由于北镇的满族历 史渊源和地理环境的因素,屋顶 变异成为现在的漫圆弧形。
a
10
屋顶
材料
传统满族民居的屋顶一般采用草屋顶和瓦屋顶。 房顶盖草俗称“苫房”,在农村也是一种要求很高 的手艺。苫草的方法,通常是在木结构架顶部,先铺上 用秫杆(高粱杆)或树条子编扎的“房芭”,再抹泥填 补缝隙。其上将草根部朝下,层层铺盖,为防止滑脱和 被风刮散,还要用草绳依次交叉加固。草房铺置整齐, 久经风雨,草就变成了黑褐色,修洁朴素,也叫“海青 房”。
满族建筑风格分析
a
1
目录:
一、平面研究
1.规划平面 2.单体平面
二、立面研究
1.屋面 2.檐口 3.外墙 4.窗户 5.门 6.烟囱
三、院落研究
1.满族特色 2.院落形式
四、满族民居赏析
a
2
一、平面研究
1.规划平面 2.单体平面
分布原因
功能分布
a
3
规划平面 分布原因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 辽宁满族民居主要是以行列式 分布,根据其造房先后顺序, 房屋坐北朝南形成了东西走向 的步道。
瓦屋顶一般用小青瓦仰面铺砌,瓦面纵横整齐。 它不同于北京地区的采用合瓦垅,其原因是东北地区 气候寒冷,冬季落雪较厚,如果采用合瓦垅,雪满垄 沟,雪景融化时,积水侵蚀瓦垅旁的灰泥,屋瓦就会 容易脱落。特别是经过冷冻的变化,更容易发生这种 现象。因此瓦屋顶就是全部将瓦片仰砌,屋顶成为两 个规整的坡面以利于雨水的流通
a
13
外墙
装饰
满族建筑就如满族人一般,粗 犷中透着细腻,简约中透着大 气,同时也与满族的信仰和崇 拜联系在一起。满族人多喜欢 在砖石民居中在外侧山墙的内 嵌石狮或者是屋檐的吉祥图案 的砖雕。这些装饰的图案纹饰 多是采用吉祥寓意的纹样,不 仅在贵族宫廷中如此,在民间 的房屋中装饰纹样中也喜欢使 用。
a
8
二、立面研究
1.屋顶
屋脊 材料 地域区别
3.外墙
材料 影壁
2.檐口
形式
4.窗户
材料 工艺
5.门
位置 尺度 材料
6.烟囱
位置 材料
a
9
屋顶
屋脊
满族民居大多低矮紧凑,外形 规整,多是硬山屋顶形式,形状 为“∧”型,屋顶从正脊向前后面 下倾,分别称为“前坡”和“后 坡”。在辽宁中西部地区有些满 族民居的屋顶为“⌒”型。
a
6
单体平面
按民间的说法,室内“以西为尊,以南为大” 南炕温暖向阳,是家中的尊长寝居坐卧的地方,贵客来家,也要请到南炕上坐,如留宿亦住此炕。炕头的 部位因距锅灶近比较温暖,都是家中的长者睡,如来客人也要向炕头让。
里间有形如“〔”形的火炕,火 炕满语叫“土瓦”。“〔”形的 火炕,通常叫万(蔓)字炕,也 叫环形炕、转圈炕或围炕。西炕 窄且短,是供祖宗祭神的地方, 墙上有祖宗神板,炕上有香案。 满族人以西炕最为尊贵,不住人, 下通烟道。有客人来,也不允许 坐在西炕上。倘若冒犯便是对祖 宗的大不敬。南、北炕上,铺炕 席或糊炕纸刷油。南炕住长辈, 北炕住晚辈。子女稍大,则另居 异室。
这种布局的特点是绝大部分 建筑物都可获得良好的朝向, 从而有利于建筑争取良好的日 照、采光和通风条件。而且东 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相 对丰富也是采用行列式布局的 一个原因。
1、满族先民,喜欢部落群居或者是四世同堂,在危及时刻可以迅速的团结以应对突发的危险。 2、人们将房屋建在背山面水的朝阳地带。 3、人们喜欢将院墙比前一家的院墙向前突出一段,所谓高人一等,寓意这家人有阳气。 4、错列式的布局,有利于采光通风,这种布局能更好的将风引向建筑群内部. 5、满族人又总结出以种植绿化带的方式削弱风力,以及有效的抵挡冬日的寒风,营造了室内冬暖夏凉的气候环 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