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抚顺满族民居的地域特色_唐大为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

东北地区满族建筑特色探析_李珠除了汉族,满族便是我国的最大民族,大多数的满族人民居住在东北地区,由于地势、环境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首先便是气候问题,东北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所以建筑风格延续的是北方建筑风格的特点,一切为了保暖,由于大陆性气候,春季雨水要多,昼夜温差更是大。

呈现的满族建筑群的风格在大小、颜色、风格、格局等方面独树一帜,同于其他的古典的建筑风格模式,以宏伟壮大著称。

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极好的交融之时,相互吸收,相互影响。

满族文化习俗和中原汉族的文化习俗相互结合、融合,将建筑的格局和装饰即与中原相联系有区别于中原而独具特色。

对于不同的宫殿所形成的建筑群特色鲜明。

“口袋房”便是很好的描述,满族人的房间要多,为了方便采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一般房门开在房间的东侧,整座房间看起来就像一个口袋,这也是满族建筑风格中的“口袋房”。

各个房间的设置也都按满族风俗。

在东边的房间内设置有炕,因为东北气候的影响,火炕便是很好的取暖工具,家家户户在家设置火炕,取暖效果佳,这种做法也延续至今。

在房间里,南、北、西三面都著有炕,其他方向也都有房间,再加上门房,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四合院了。

对于房屋,多用的是起脊砖,称之为“海青房”。

房间的门向南开,空间比较大,看起来很宽敞的样子,房间正对着的就叫做堂屋,就是我们所称的客厅或者外物。

对于火炕的设置需要将灶通向各个房间,这样在厨房的灶口的火才能够通达到各个房间以保证取暖。

火炕是满族建筑的一大特点,做饭烧水时可以保证炕总是暖呼呼的,不至于在寒冷的东北在古代由于技术的落后而不能保暖。

对于一些人,他们还会将室内的地面修造成烟道,所以即使在非常寒冷的时候,也可以提高室内的温度,达到取暖灯的目的。

满族居民建设的还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跨海式烟道”,对于北方的人来说一般是将烟道设置在房脊上面的,但是满族的居民却不喜欢将烟道设置在屋顶上面,更喜欢将烟道设置在房屋的一侧,将烟道的孔道和火炕连接在一起,所以烟道在地面上,可以演唱室内烟道的长度,帮助火炕提供保暖的能力。

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80浅谈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芦珊 姚红媛摘要:满族,曾经作为清朝的统治阶级,作为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对我国的文化、建筑等方面影响深远。

本研究主要以辽宁地区代表性较强的满族民俗、皇宫以及色彩装饰等进行分析,通过相关的资料、文献和图片作为参考素材,对满族建筑进行简单的分析,从中总结出满族建筑的特点,和其背后蕴含着的历史和文化,为满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关键词:辽宁地区;满族传统建筑;装饰特色一、辽宁满族地区区域环境(一)自然环境辽宁省坐落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区,面积约为15万平方千米。

辽宁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人类活动总结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千余年前。

辽宁省更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发祥地,沈阳故宫等建筑至今保存较为良好,能够在建筑中很好的反映出当年的政治、文化。

(二)人文环境辽宁地区作为满足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一直都是农耕、渔猎和畜牧业共同发展。

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原始宗教:萨满教。

萨满教和其他大多数宗教相比,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包括万物有灵的理念、对自然、对突通的崇拜、崇尚无数等等。

其主要的崇拜对象,除了和动植物有关的图腾之外,就是山、火、和日月星。

而萨满教义的也对其建筑产生了重大影响,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院落式的满族传统民居中,通常由地理位置处在西侧的房间为上屋,通常由家庭中的长辈居住。

这样的习惯,来源于萨满教神话中女神为人们最先指出的方向为西方,所以满族民宅以西屋为上。

其次,在满族传统住宅之中,通常存在进行祭祀意识的神圣空间。

在其中供奉家族宗谱、神像、“佛爷匣子”等等。

在沈阳故宫之中,在西侧的房间内进行宗教活动,也就是被人们称作“神堂”的西宁宫。

最后,绝大多数的满族传统住宅,都会在院落的东南设立“索伦杆”,并在其中放置农具、食粮等,进行萨满教义中的宗教活动,反映出了萨满教认为万物有灵的理念。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2019年3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131㊀浅析东北地区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蒋明峡作者简介:蒋明峡(1995.07-)ꎬ女ꎬ汉ꎬ吉林ꎬ硕士研究生ꎬ延边大学ꎬ研究方向:环境设计ꎮ(延边大学ꎬ吉林延吉133000)摘㊀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ꎬ不同的地域㊁不同的环境形成了少数民族特有风格ꎮ而在东北地区ꎬ满族和朝鲜族居多ꎬ它们不但保留了自身独特的传统文化ꎬ又不断地吸收汉族㊁蒙古族等其他民族的表现手法ꎬ进而使满族和朝鲜族的文化丰富而又不失它固有的特色ꎮ本文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的屋顶结构㊁民居建筑特色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ꎬ来展示在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上ꎬ所孕育出来不同民族所带来独特的建筑特色ꎮ关键词:东北地区ꎻ满族ꎻ朝鲜族ꎻ传统民居建筑中图分类号:TU35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19)06-0131-01引言东北地区是满族和朝鲜族聚居的地方ꎮ满族大多分布在东北的辽宁省ꎬ而以沈阳故宫闻名ꎮ满族源于女真ꎬ据史料记载ꎬ在公元前满族就曾以 肃慎人 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ꎮ由于满族的人民非常善于学习ꎬ在入关之后慢慢接受了汉族建筑的形式ꎬ但也保留一些自己的民族性格ꎮ而朝鲜族作为一个迁移的民族ꎬ大多分布在东北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ꎮ由于东北地区的地理和气候条件ꎬ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ꎬ朝鲜族人民因地制宜ꎬ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建造适合他们自己的建筑风格ꎮ本文通过对比满族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来总结异同ꎬ寻找规律ꎮ1㊀传统民居中房屋构建的特征对比1.1㊀满族:口袋房万字炕东北地区满族民居的口袋房㊁万字炕是一大特色ꎮ满族居民为了便于采光ꎬ都倾向于坐北朝南ꎮ一般三间房多在东面的一间南侧开门或者是五间房的在东起第二间开门ꎬ由于房屋的形状似口袋ꎬ因此被称为口袋房ꎬ成为满族居民独特的建筑风格ꎮ东北地区冬天较为寒冷ꎬ 火炕 便是它们最好的取暖工具ꎬ挨家挨户都有火炕ꎬ这个传统流传到至今ꎮ满族的火炕一般一间屋子南㊁西㊁北三个面都是炕ꎬ一般没有板凳ꎬ地下的空间比较狭小ꎬ所以进屋就上炕ꎮ这种炕也是满族特有的 万字炕 ꎬ也被称它为 拐弯炕 或 转圈炕 ꎮ1.2㊀朝鲜族:多间房满炕由于朝鲜族与满族的气候条件基本一致ꎬ因此朝鲜族在建筑设施方面与满族有些相似ꎬ有多个房间和火炕ꎬ但是再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还是保持着朝鲜族的传统ꎮ由于朝鲜族人基本上是三代同堂ꎬ因此需要的房间比较多ꎮ另外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民居ꎬ只要一走进屋ꎬ呈现在眼前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炕ꎮ朝鲜族人民比较讲究礼仪德行ꎬ上炕的时候一定要拖鞋ꎮ在暖洋洋的屋子里ꎬ尤其是冬季ꎬ三代人围坐在热炕上ꎬ听着长辈们聊着过去的故事ꎬ这大概就是他们所谓的幸福吧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房间和炕的对比足以说明由于东北地区的天气状况ꎬ它们很好的适应了这片土地ꎬ并形成了富有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特色的 万 字炕和满炕ꎮ2㊀传统民居结构的特征对比2.1㊀满族:建筑结构及门窗满族民居建筑多为木构架结构ꎬ采用木质的柱子和木质的梁组成了房屋的结构框架ꎮ在门窗的设计上ꎬ居民房间外面的门是单扇的ꎬ但里面是两扇的ꎬ还有插稍ꎮ满族的窗是分上下两层的ꎬ这与朝鲜族门窗不同ꎬ窗户上面的纸是富有满族特色的ꎬ是用破旧的衣服为原料ꎬ经过太阳光的暴晒和一段时间的加工而形成的ꎬ后来满族人民在纸上淋上油ꎬ这不但大大改变了室内的亮度ꎬ而且还比较耐用ꎬ不容易被雨水淋湿ꎮ2.2㊀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延边朝鲜族的住房构造也主要用木结构承重ꎮ外墙先立起木框架ꎬ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ꎬ外面抹泥浆ꎬ用白灰来罩面ꎬ中间用沙土来充填ꎮ朝鲜族人民在门窗的设计上也独具特色ꎬ每套房屋的开一扇或者是四扇门ꎬ与此同时也要开窗ꎮ朝鲜族的门窗是推拉式的ꎬ门窗的尺寸一样ꎬ一般不分门窗ꎬ都可以用来做出入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建筑结构及门窗的对比ꎬ充分说明了根据满族和朝鲜族不同的生活习惯ꎬ对门窗的建造有不同的看法ꎮ3㊀传统民居中屋顶构建的特征对比3.1㊀满族:硬山式满族建筑中的屋顶一般以硬山式为主ꎬ与朝鲜族相似ꎬ都利用草或者瓦的方式加以铺盖ꎬ而满族的瓦顶采用了小青瓦来加以装饰ꎬ使它显得不那么单薄ꎮ一般会在屋檐的两边再叠加几层进行压边ꎬ同时为了屋顶便于排水ꎬ将屋檐设置成双重的滴水瓦ꎬ这样不仅美观还可以适应当时的雨季ꎮ3.2㊀朝鲜族:四坡式朝鲜族民居建筑在造型上也很有特色ꎬ建筑屋顶保留着古代歇山式㊁庑殿式的结构ꎮ现在的朝鲜族民居采用四坡式的大屋顶结构ꎬ坡度较为平缓ꎮ与满族相似ꎬ在椽子上铺稻草帘或柳树枝条ꎬ在上面抹泥后覆上厚厚的稻草ꎬ最后用草绳编成网格ꎬ将屋顶包住ꎬ不但可以保护外墙壁避免被雨水淋湿ꎬ还以防起风将稻草吹散ꎮ通过对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对比ꎬ不难看出满族和朝鲜族屋顶的建造方式非常相似ꎬ都分为以草为材料和以瓦为材料ꎬ而在建造的方式上也基本一致ꎮ4㊀结语民居建筑是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ꎮ而在众多少数民族中选择了满族和朝鲜族ꎬ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积淀ꎬ代表了满族和朝鲜族人民鲜明的个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ꎮ不同的历史背景㊁地理条件都影响着建筑的风格ꎮ文章通过对建筑的研究ꎬ可以洞察出某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㊁经济㊁政治特征ꎮ族和朝鲜族的建筑风格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ꎬ值得当代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借鉴和参考ꎮ从而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来将之延续下去ꎮ参考文献:[1]㊀富有光.图像中国满族风俗叙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2]㊀张佳生.中国满族通论.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3]㊀韩俊光.朝鲜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㊀许辉勋.朝鲜族民俗文化及其中国特色.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7。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8.02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崔 莹【摘 要】满族文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东北满族特色文化,影响深远。

满族居民建筑文化的发展,对于东北区域的环境、经济以及建设等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东北 满族民居 传承发展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东北地区的满族民居文化逐渐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经受历史的磨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

起初,满族先辈挖穴而居,由于地处高寒,生产力地下,生活艰苦,故其居室一般为长方形地穴式或半地穴式建筑。

[1]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居建筑历经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原始到发达的过程,形成当前的满族民居文化,并随着地域文明的传承与居民建筑的发展而受到广泛关注。

一、东北满族民居建筑本土文化的体现满族民居建筑文化具有独特性,其风格可概括为“口袋房,万字炕,窗户纸糊在外,烟囱出在地面上”,[2]具有传统的满族特色。

(一)满族居民建筑受区域影响在实际的建筑建造过程中,首先要使其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

居住功能是建筑的最基本功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与生活环境,例如,满族先辈最开始的挖穴而居主要是用来遮风挡雨、躲避野兽,以满足生存的需求。

同时,穴居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符合东北干燥寒冷的气候,帮助人们抵御冬季的严寒。

区域对民居建筑的影响还体现在建筑的选址、院落组成等方面,例如,满族民居的选址逐渐从山地演变为平原,多为向阳地带,以便于人民的生活。

(二)满族居民与民居建筑满族民居建筑是满族人民在生活过程中结合实际的生活情况逐渐演变而来的,可以直观的体现出满族居民的整体观念与思想。

与传统的设计有所不同,满族居民在建造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感受进行大小设计,属于自身观念的无意识体现,例如,与鸟类的筑巢本能相似,具有独特的生命力。

在满族民居建筑与自然之间存在一种观念性的关系,在居民建造过程中深刻体现,利用人体自身的尺度,将民居建筑形化,以合适为标准,建造出独具特色的满族民居建筑[3]。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

辽宁满族民间历史文化遗存调查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辽宁的民间满族民居建筑满族民居老建筑体现出其先民对自然的认知。

为了抗拒北方山区冬季暴雪压顶而引起塌顶的袭扰,祖先采用了人字顶,雪积攒到一定的厚度,在重力作用下,会顺斜而滑下,不会形成大量积雪。

同时雨天和雪化时,水能更顺利快捷的流到地面,流而不积,避免了顶漏。

再者,满族民居的烟囱独立于房子主体而单设,除了防止意外烟火燎着屋顶苫草外,更利于清洁烟道及拔烟助燃。

在最早也是出于对房屋整体结构考虑,而采用的最佳解决方案。

如今,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城里零散的老宅荡然无存。

而农村侥幸留存下的老宅,随着使用的停止,年代的悠长,已经弱不禁风,也将走向消亡。

辽宁满族近代居住房屋多建筑在依山傍水及相对平坦的地势。

普通人家多利用山上的毛石和林木为材料,住房以毛石砌墙,以木柱支撑房梁,房高八尺,屋顶起脊人字型。

庭院以毛石砌矮墙或以胡科植物夹成杖子。

由于这种建筑结构简单,为17至19世纪中期辽宁省满族聚居地区农村较普遍的建筑形式。

它的问题是不同材料间的结合较差,从而导致结构张力不稳,建筑保持年份短。

目前,已经很难见到。

砖结构与毛石结构的效果对比。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相对完整的老式满族民居建筑,多为大户人家的砖瓦式结构。

建筑年限都在百年以上。

结构表现为:房屋四角,把角均有立石,其上横卧三块拉石。

门口两边也有立石与门框交代,使断档处的承重由立石完成。

这种立石承千斤,拉石似圈梁的运用,使房屋结构更加牢固。

这也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结构方式。

建材采用了更加坚硬的花岗岩条石和硬杂木,有些民居在南北立石立面赋以雕刻,这些既提高了建筑质量又提升了建筑艺术的美观效果,经过对满族聚居地区的调查,我们发现岫岩满族自治县现保存的民国前满族老宅子较多。

而这些老宅子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相对偏僻的乡下,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能存留下来,实属不易。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图 2 正房平面图
图 1 后 府复原图
/ 后府0单 体建筑更充分体 现了满族建筑 的特 点: 万字炕和落地式烟囱。
/ 后府0正房是五间, 中间明间为/ 堂屋0, 东西两 间采用扩间手法, 即加宽各占两间( 图 2、3) , 明显看 出/ 后府0这种做法是受了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堂屋 作为明间, 是人流出入和集散的场所, 一进门, 设置 了一个造型十分讲究的铜火盆。靠后墙则布置一对 太师椅, 正房为长者主屋, 举架高, 东西两屋均布置 成北炕, 烟通过万字炕走落地式烟囱排出。这样, 火 炕就成了主要的采暖设施, 并以炭火盆补之。俗话 说: 炕热屋子暖。堂屋与东西两屋间的间墙为木制 板墙, 以内门联系, 做工颇为精细。屋前正面设置檐 廊, 进深 1. 7m, 南向开大窗, 北墙开小窗, 此为寒冷 地区之必然。但开窗面积总和之大, 并不亚于南方 汉民族的住宅。
收稿日期: 2003- 10- 24 基金项目: 长春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32002003) 作者简介: 王中军( 1971, 7- ) , 男( 汉) , 连云港, 讲师, 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建筑学, ( 0431) 5920922。
慈禧的恩宠, 每次 进京, 都得到慈 禧的赏 赐。1894 年( 光绪二十年) 开始 3 年间, 耗白银万两, 修建了这 座两进四合院宅第/ 后府0。/ 后府0占地广阔, 建筑 气派宏大, 雕饰讲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宦旗人住宅。
Abstr act: A high - efficiency hydrolysis - acidogenosis technology of treating wastewate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2 per. By rat ionally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reactor, a bet2 ter condit ion of waterpower and biochemical condit 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system, guar2 anteeing the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reactor, an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Key words: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opt imizat ion of the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与传说一、关于抚顺抚顺市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具有立法权的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全国三十一个特大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素有“煤都”之称。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有优美的风景区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其中有清代关外三陵之一的永陵;有雷锋纪念馆和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名胜古迹还有赫图阿拉老城、界藩城、高尔山城、高尔山塔、元帅林等。

以大伙房水库为主要景点的萨尔浒风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

二、抚顺民俗(一)满族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这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

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

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

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

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

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

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

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

抚顺民俗与传说一、关于抚顺抚顺市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中国具有立法权的十三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成长竞争力城市、全国三十一个特大城市之一、全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素有“煤都”之称。

抚顺是清王朝的发祥地,有优美的风景区和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其中有清代关外三陵之一的永陵;有雷锋纪念馆和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

名胜古迹还有赫图阿拉老城、界藩城、高尔山城、高尔山塔、元帅林等。

以大伙房水库为主要景点的萨尔浒风景区已成为游览胜地。

二、抚顺民俗(一)满族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

特别是汉八旗人家的”还愿香”、”太平香”,均争取在立冬左右举办。

祭祀活动主要有跳虎神。

扮演虎神的神匠(单鼓艺人)在这初冬十月小阳春的大好节气,在院里院外。

屋里屋外,表演绝活,能施展出艺人的武功特点。

满八旗”烧荤香”5—7天,这种烧香遵照”萨满教”原始规矩,庄严肃穆。

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在头三天”磕面子”,家庭主妇亲自操作,不擦脂粉,就连雪花膏也不抹,不但不用香皂洗脸,而且连猪胰子都不用,洗脸只用热水,为了将手洗净可用面碱洗手,其他女眷同样如此效仿。

淘黄米双膝跪在地上,妯娌接过也是双膝跪接,再传递给晚辈少媳妇送到”哈什”(仓房)顶上,用日光晾晒,此是磕面子用的黄米。

再淘二遍黄米后,放到小罐中,用薄羊皮扎罐嘴,富户大家可放到二缸中,制作米酒,亦称”糖黄酒”。

此酒得在上供这天开罐,由香主东家打酒装瓶,连斟九碗或九盅上供,再一连供上九盘子饽饽(用粘黄米面做的粘饼),按照顺序摆供。

上供齐全,打开莲花香碟,此莲花香碟系木制。

中间有一道香槽,滤上达子香粉末(满族名称安素香,满语土名叫迎山红)。

这是达子香花(山杜鹃花)的嫩叶或嫩枝尖,晒干碾成的香末。

槽底垫上香灰,香火烧不着木碟,如此可防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