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满族民居的特性和类型的研究
满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分析

满族传统建筑的特征解析与传承实践分析发布时间:2022-02-15T03:55:17.470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6期作者:秦纬坤[导读]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满族文化传承千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现在我们在生活生产中,满族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
满族文化正逐渐“没落”,正在历史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本文主要从满族传统建筑角度入手,以黄显声故居建筑实例为基本点进行论述(黄显声是满族人,是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期间的老师,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开始反抗的爱国将领之一。
)秦纬坤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要: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猎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满族文化传承千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现在我们在生活生产中,满族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见到。
满族文化正逐渐“没落”,正在历史化,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保护。
本文主要从满族传统建筑角度入手,以黄显声故居建筑实例为基本点进行论述(黄显声是满族人,是小萝卜头被关押在白公馆期间的老师,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开始反抗的爱国将领之一。
)详细介绍了满族建筑的文化特点以及现存传承情况。
正文一.满族传统建筑的院落布局特征 1.院落选址。
早期的满族属于游牧民族,日常生产生活主要为渔猎活动。
在我国历史上,满族主要的活动区域在我国的北方,以现今的东北三省为主,为了考虑防寒问题,早期的满族人居住在地穴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之后,满族人开始在地面上建造房子,此时的房子以木结构为主,并且往往选址在山谷地区,这一选址习惯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
黄显声故居同样选址在两座小山包中间,坐北朝南。
2.院落布局。
满族早期的房屋为获得更好的采光日照(太阳保暖),往往以南北方向布置,正屋坐北朝南,这一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和汉族文化的融合,满族民居逐渐形成了宽敞的院式住宅,在正房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东西厢房,并且加设了马棚,房屋外加设围墙和大门,形成“合院”式布局。
浅谈辽西地区满族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以北镇市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浅谈辽西地区满族传统历史文化街区风貌特色—以北镇市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发布时间:2023-02-01T05:57:06.326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李闯[导读] 伴随保护规划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其历史文化底蕴,李闯沈阳建筑大学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摘要:伴随保护规划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注重其历史文化底蕴,挖掘本土历史文化,保护本土特色。
[1]双塔历史文化街区为北镇市现存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北镇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别从双塔历史文化街区的变迁,以及其历史上和现存的的道路、街巷、建筑物和构筑物围合的空间肌理的对比来详细介绍双塔历史文化街区内典型满族民居传统街区特色。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格局、风貌特色1.研究背景与对象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是北镇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北镇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塑历史文化街区色彩风貌精华势在必行,通过研究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及其历史环境的变迁,以及其在时空上的更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保护和延续街区格局和风貌特色,为继承和弘扬传统辽西满族文化,提供一定的技术措施和管理依据。
[2]2.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格局及其历史演变2.1新中国成立之前双塔历史文化街区最早建设是伴随着崇兴寺和双塔的建造而开始的,有史料记载寺塔始建于唐代,今所见双塔为辽代所建,由此奠定了该街区祈福职能特点;明朝作为东北地区最高军政机关驻地,开始了大规模的筑城活动,明代建造了宏大的城墙把崇兴寺和双塔包在了城中,塔寺周边陆续出现了民居;但是塔寺所具有的祈福职能仍是这个地区主要特点;清代随着城市职能的改变,商铺、市场、作坊逐渐增多寺庙教堂、学校陆续建起,民国年间延续清代的格局,双塔地区由于用地相对南部宽松,也成为后期迁移到北镇城内的达官显贵建造大规模居住之地,比如沿今天育才路出现了一个个大院。
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形成北塔南宅、北祈福南生活的大致格局。
辽东满族和辽西满族民居的比较研究——以岫岩和北宁为例

满族 研 究
20 0 6年
第 1期
辽 东满 族 和 辽 西满 族 民居 的 比较 研 究
— —
以岫 岩和 北 宁为 例
于 学 斌
( 龙 江 大 学博 物 馆 , 龙 江 黑 黑
哈 尔 滨 1 0 8 ) 5 0 0
摘要 : 岫岩和北宁两地满族在居住文化方面具有很 大的差异 . 不仅仅在民居的外部特征、 建筑方法上 , 而且在
内部 结 构 和 居 住 习 惯 上 都 有很 多 不 同 。本 文 试 通 过 两 地 满 族 民 居 的 比较 , 索 两 地 民 居 的差 异 , 进 而 从 历 史 、 化 、 探 并 文 地 理 等 不 同 的 侧 面 研 究 产 生 这 种 差 异 的 主要 原 因 .
关键 词: 满族 ; 民居 ; 辽东 ; 辽西; 岩县 ; 岫 北宁市 中 图 分 类 号 : 9. 5 K8 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号 : 0 6 3 5 2 0 ) 1 1 3 7 1 0 — 6 X( 0 6 0 —0 0 —0
辽 宁是满族 的发祥地 , 满族 最为集 中 的地 区 , 族遍 布辽 宁省各 地 。 是 满 以辽河 为界 , 辽 宁分 为 辽东 和辽西 两部 分 。 东满 族和 辽西 满族 在文 化上 有着 很大 的差异 , 民居方 面表 辽 在 现最 为 明显 。
岫 岩和北 宁是 两个 主要 的满族 聚居 地 区 , 地满 族分 属 于辽东 和辽西 , 两 能够 分别 代表
田, 分 道路 和庄 园 ’ 山区近 海县 , 通相 对 不 是 十分 方便 , 以, 半 ’ 的 交 所 民居 的传 统特 色 比较
浓厚 , 多数 房子 都有 四五 十年 的房龄 。
东北满族民居的特点_乌拉街镇_后府_研究

图 2 正房平面图
图 1 后 府复原图
/ 后府0单 体建筑更充分体 现了满族建筑 的特 点: 万字炕和落地式烟囱。
/ 后府0正房是五间, 中间明间为/ 堂屋0, 东西两 间采用扩间手法, 即加宽各占两间( 图 2、3) , 明显看 出/ 后府0这种做法是受了汉文化影响的结果。堂屋 作为明间, 是人流出入和集散的场所, 一进门, 设置 了一个造型十分讲究的铜火盆。靠后墙则布置一对 太师椅, 正房为长者主屋, 举架高, 东西两屋均布置 成北炕, 烟通过万字炕走落地式烟囱排出。这样, 火 炕就成了主要的采暖设施, 并以炭火盆补之。俗话 说: 炕热屋子暖。堂屋与东西两屋间的间墙为木制 板墙, 以内门联系, 做工颇为精细。屋前正面设置檐 廊, 进深 1. 7m, 南向开大窗, 北墙开小窗, 此为寒冷 地区之必然。但开窗面积总和之大, 并不亚于南方 汉民族的住宅。
收稿日期: 2003- 10- 24 基金项目: 长春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 32002003) 作者简介: 王中军( 1971, 7- ) , 男( 汉) , 连云港, 讲师, 在读硕士
主要研究建筑学, ( 0431) 5920922。
慈禧的恩宠, 每次 进京, 都得到慈 禧的赏 赐。1894 年( 光绪二十年) 开始 3 年间, 耗白银万两, 修建了这 座两进四合院宅第/ 后府0。/ 后府0占地广阔, 建筑 气派宏大, 雕饰讲究, 是一座典型的官宦旗人住宅。
Abstr act: A high - efficiency hydrolysis - acidogenosis technology of treating wastewater is presented in this pa2 per. By rat ionally designing the structure of reactor, a bet2 ter condit ion of waterpower and biochemical condit ion can be achieved in the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system, guar2 anteeing the efficienc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ss transfer in the reactor, an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e system. Key words: hydrolysis- acidogenosis; opt imizat ion of the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满族传统民居—“马架子”、“窝棚”
民居作为一个民族的文化现象,能够反映出其民族的文化特质。
满族传统民居的样式历经漫长的演变过程,方在清代得以最终形成。
透过满族传统民居及人们在民居中进行的活动,我们可以看出满族兼具渔猎、农耕双重的生计方式,好客、重血亲的交往风俗以及具有萨满教特征的传统观念。
早期,满族人为了适应游猎生活,创造了一种叫“撮落”的房子,“撮落”是满语,汉语称“马架子”、“窝棚”。
冬季住的是半穴式住房,也叫“地窨子”。
到了明代才开始定居。
马架子是我国东北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建筑形式。
在东北,从辽宁到黑龙江,都有很多村落,名字就叫“马架子”。
居民搭建的马架子,介乎窝棚和正房之间,也能长期居住。
它和土墙茅草房一样,都是土坯砌墙,草苫顶,也有门窗。
马架子的形状像一匹趴着的马,它只有南面一面山墙,窗户和门都开在南山墙上,这是昂着的马头,屋脊举架低矮,“马屁股”上搭拉着厚厚的茅草。
这些盖在屋顶的茅草,用的也是东北出产的“洋草”。
或是由几根木头简单搭建。
从正面看呈三角形,侧面看呈长方形。
上面笘草,门开在三角形一面。
窝棚能避风雨的简陋的小屋。
由于简单易建,冬暖夏凉,使过去东北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
马架子还有两个特点:
一个是黑。
它的窗户极小,不少马架子都没有窗户,太阳一偏西,屋里就黑透了;
二是贴地潮气重,屋里的东西很容易发霉,有时还能长出蘑菇来。
浅析辽宁地区少数民族的民居建筑

Doors&Windows摘辽宁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2我国地域广阔民居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地方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风俗习惯化在历史的长河中3我国民居建筑的形式营造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建筑形式对比表少数民族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锡伯族轴线中心对称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无主要轴线分为纵横轴线,以纵轴线为主要轴线平面布局要素由大门入口、正房和厢房、院落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堂屋、里屋、南炕等组成。
“一”字形平面布局,由堂屋、腰屋、里屋等部分组成以单体建筑为主,由正间、上房、里房、库房等组成。
由房屋主体部分、院落部分和围墙部分组成房屋朝向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坐北朝南开间三或五开间三、四、五开间不等三、五、七开间不等三、六、八开间不等三或五开间应用与实践2222018.09Doors&Windows由于辽宁地区有着较长时间寒冷气候环境的原因”,”,”,”,当我们看待建筑物的时候式民居作为我国建筑形态中最为普通的形式参考文献基金项目)。
应用与实践2232018.09。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关键词:满族,变迁,民俗文化,原因,内容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简介:满族有着3000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变迁研究内容与形成原因本文内容:满族有着3 000多年的文化历史, 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古肃慎人, 是我国东北地区最早有文献记载的古老民族, 也称"息慎""稷慎"。
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是满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称谓, 东北的东部与北部是他们的传统居住地。
《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挹娄, 古肃慎之国也。
在夫余东北千余里。
"《魏书▪勿吉传》中也有记载:"勿吉国, 在高句丽北, 旧肃慎国也。
"到了隋唐时期, 又被改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于唐开元元年(713年) 臣服于唐朝后, 改靺鞨为渤海, 史称"海东盛国"。
200多年之后, 契丹人灭渤海国, 靺鞨又被改称为女真。
至元亡明兴时期, 建州女真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 吉林省四平叶赫部就是其中之一。
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称汗, 建立大金国, 史称"后金", 今沈阳故宫就是其当时的皇宫。
其子皇太极于天聪九年 (1635年) 改女真为满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满洲改为满族。
目前存于东北地区的一些遗址和知名旅游景区表明了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 更见证了满族在历史上所创造的盛世辉煌。
东北满族民俗文化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厚,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 对目前较多偏重研究清中晚期之后满族民俗文化的成果是一个补充。
另外, 对满族民俗文化的深入挖掘, 有助于对满族文化遗址、文献、工艺等有更清晰的认识, 确定其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 对保护与传承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说说东北老家满族特色民居——地窨子

说说东北老家满族特色民居——地窨子
说起老房子,不禁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东北老家的一个特色民居——地窨子。
随着现代化建筑的崛起,这种老式建筑的民居几乎已经绝迹,但现在回想起来,勾起满满的童年记忆。
地窨子是生活在白山黑水间满族先民的特色民居,具有冬暖夏凉且避风的特点。
是游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不需要太多的劳动和物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构建的房屋比起来,造价低廉。
当然了,居住密度也比现在要低很多了,哈哈。
地窨子多建筑在山坡的向阳面,利用现有的土坑改造,或者挖掘一个长方形土坑,在土坑内,借助三面坑壁搭建,南向垒起土墙开门窗,屋内搭建土炕住人和寒冷的日子取暖使用。
屋顶用檩子和椽子井字形搭建,上面覆盖上苇芭,再用土夯实,外面覆盖一层羊角泥加固,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地窨子就建成了。
门外的坑壁上,挂几串晒干的红辣椒,老苞米,或者是猎物的皮毛。
出入的人们头戴皮棉帽子,身穿羊皮袄,脚上是棉乌拉或者毡嘎哒,手里拎着马鞭子,这就是童年时东北老家典型的淳朴画面。
和现在的时尚比起来,土的不能再土了,但贵在淳朴。
地窨子在七八十年代,在东北乡村还是比较常见的。
虽然没有现在的高楼大厦华丽,但是回想起来却充满着童年的温馨记忆。
你们对地窨子有印象么?有过这样的记忆么?可以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聊聊对老房子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 兴 华 Z a n h a贺颖 He n 马 莹 莹 Ma n y g h oXig u g Yi gi Yi n
摘要 : 文介 绍 了我 国满 族 历 史 与居 住 信 仰 、 本 满族 居 民的
一
、
明确 研 究对 象
建 筑 特 点 , 以辽 宁省 的 满 足 民居 为 实例 , 究 了原 形 跟 变 形 并 研
要的影响。 同时, 同的地 理位置 , 不 气候条件等也是影响住宅类
型 的 主 要 因 素。
统文化 中, 认为人有两个部分 : 肉体和灵魂。 一个人去世的时候 , 肉体消失但是灵魂还存在。 所以, 祠堂空间用来为了纪念去世 的 先人, 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历史上 中国古代居住建筑中, 也有祠 堂这个建筑 空间, 用来供奉祖先或是神明。新中国建立后 , 这类
满族 是 在 文化 上与 汉 族 , 蒙古 族 , 鲜 族 有 着 很 多相 互 影 朝
响关系的民族。 通过满族 历史上 出现的民族迁移和从文化上的 影响关系来看 ,本研究介绍分布在 中国辽宁省的满族 民居实 例, 通过这些得出满族民居 的特性和对满族 民居的正确理解。
二、 满族历史及居住信仰 满洲族在 中国境内通 常被称作满族 ,其人 口是 4 9万左 2 右。 满族生活在以辽宁省为中心 的黑龙江, 吉林 , 河北 , 内蒙古 ,
K y o dsM a c u d ln , c ey ea d t e c a g n e w r : n h we i g Ar h t p n h n e i h
f m rtpeSr tr ndde ort ,pail ue or o y ,tucu e满族 民居类型中最原始的形式和其 变化。除了平面分析外还分析了满族 固有的空间使用方式, 尤
其 是分 析 了炕 的构 成 及其 使 用 方式 , 有 对 建筑 细 节 处理 上 和 还 装 饰 等事 项 的调 查 分析 , 而 能 综合 掌 握 住满 族 民 居的 特 性。 从
以上 , 有时象客厅一样大的空 间会在 4 以上, m 窗户很大 , 有利
于 自然 通 风 , 窗外 会 附 加百 叶扇 遮 挡 强 烈 的 阳 光 照射 , 加 遮 附
个宽 阔 的 空 间 。主 人 可 以边 做 饭 边 和客 人 聊 天 , 是 住宅 中一 这
个交往空间。中国长期以来的烹饪 方式一煎炸油炒 , 在做饭时 会产生大量的油烟 。 为了避免油烟乱窜 , 北京 的厨房是一个封 闭的空间并设有排油烟设施。
辽 宁省 满族 民居 的特性 和 类 型 的研 究
A sac lt eCh rcei is n y e f a c u inDwe ig i n n r vn e Reerh Ol h aatr t dT p s n h r sc a oM a ln s nL a i gP o ic l i o
之 间的 变化 过 程 及其 相 互 关 系性 。 满 族 民居 的特 性和 类型 进 对 行 了细 致 的分 析 。
本研究是把分布在辽宁省地 区的满族 民居作 为对象。并 且参考了部分的与辽 宁省相邻的吉林省 , 黑龙江省等地 区的材 料。把辽宁省定 为研 究地 区的理 由是国内满族人 口的 4 %是 0
pe herlv od,hso y ul e nd t rh tcurlfau e l,t i ie ho it r ,c t sa he ac ie t a e t r s ur o ft dw eln Therlto hi ew e n t ha e n s pea d he l g. i eai ns p b t e hec ng si ha n d f r ai n o e s f t e e o m to pr c s o h M a hu’ dwel wa etbl h d nc s lng i s sa i e s
忘那些有功于人民的人『 引自越南文化包含厚重的历史因素》 一 文1 。反映在城市住宅设计上 , 祠堂空问是河 内居住空 间中不可
缺 少 的~部 分 。 堂 空间是 一 个 特别 重要 的 空 间 , 祠 在东 方人 的传
将 河 内 、 京 两个 城 市 的 住 宅 进 行对 比 , 们 能从 中发 现 北 我 每 个 国家 各 个 时 期 不 同 的政 治 、 经济 、 会 都 会 对 住 宅产 生 重 社
集 中在 辽 宁省 。
关键 词 : 族 民 居 原 型 与 变形 结 构 与装 饰 空 间规 则 满
Ab t a tTh ee r h i v le h t d fM a c u p o s r c : e rs ac n o v st e s y o n h e — u
面 作 为基 准 进行 类 型分 析 。考查 了原 形跟 变形 之 间的 变化 过 程
F om t e t dy t e n lss f t e haa trsi a t pe r h su , h a ayi o h c rc eitc nd y of M a h sd elng a e uc d nc u’ w l i sw sd d e
.
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来收集和分析一次性资料。在
满 族 的 民族 特 性 比较 浓 厚 的辽 宁省 , 场调 查 比 较典 型 形 式 的 现 事例 , 以及 通 过平 面 采 集 和跟 居 住 者 们 的面 谈 并 行 的 方式 来 形
成。 分析方法是要 以现场调查和文献材料来收集的满族民居平
三 、 束 语 结
雨板防止暴雨袭击。 敬重祖先 , 是越南人传统的文化 习俗。“ 千年古都” 河内共
有大小 街道 5 7条 , 中 以历 史 人 物 、 会 名人 命 名的 就 有 2 8 1 其 社 2 条 街道 。 样做 正是 为了经 常 提醒 越 南 国人不 忘 自 己的祖 先 , 这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