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体会:用创新抒写新时代美丽国土新篇章

学习心得体会:用创新抒写新时代美丽国土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建设美丽国土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基层国土资源部门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创新理念观念、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安全、绿色、高效、法治、和谐的美丽国土,抒写新时代美丽国土建设新篇章。

一、坚持守土有责,做好“保护”文章

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发展好。国土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关系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首位。对于国土资源部门来讲,国土就是阵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是政治使命,也是天然职责。国土资源部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不断创新国土资源保护机制和手段,夯实生态文明建设根基,守护好宝贵的国土资源。

构建耕地保护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XX是典型的中部丘陵地区,可开垦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又是全国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面临耕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巨大压力。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目前正在全力加速转型、奋力赶超,实施七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土地,用地矛盾十分突出,创新耕地保护机制迫在眉睫。因此,我们一定学深学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

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从战略高度上提高认识,层层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关于加强耕地保护的有关精神。一是创新责任机制。建立“市统筹、县为主、镇负责、村监管”的四级耕地保护共同责任体系。建立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将耕地保护的力量和责任下沉到县(市、区)、乡镇和村级组织,真正把耕地保护作为基层政府和组织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加大耕地占补平衡和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把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地改为“保水、保肥、保土”的“金土地”,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藏粮于地”;同时支持种业技术创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施污染耕地治理修复,改善耕作条件,打造“绿色”农业。二是创新奖惩机制。完善政府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国土资源工作特别是耕地保护所占考核权重。根据“责权对等、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政府耕地保护基金,实施耕地保护补偿制度,通过对承担保护责任的村和农户给予适当经济补偿,对举报破坏耕地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农民提升地力、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耕地保护责任落地。

探索土地整治新模式。为解决基层在土地整治中存在的推进力度不大、创新突破不够,调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必须大胆探索,大胆创新,打破体制内外差异的桎梏,破除部门内外有别的意识,统筹推进土地整治。一是探索推动耕地开发政府主导与社会化参与相结合。出台社会投资耕地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合理引导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拓宽新增耕地来源渠道。加快高质量耕地建设进度,有计划地储备水田指标,确保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年度补充耕地指标计划全市统筹平衡,确保全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市级重点项目补充耕地需求。二是探索推动土地整治与矿山环境整治相结合。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开展矿山开采地面塌陷、水土环境污染和矿山固体废弃物占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