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临床护理体会重点探寻

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 35例临床护理体会重点探寻【摘要】目的: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临床护理体会重点探寻。
方法:研究时间段: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择取我院在此期间接受PVP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5例,实施常规护理的17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采用综合性护理的18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PVP术治疗当中发挥的临床效用。
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更高,P<0.05,统计值有意义。
结论:对实施PV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当中采取综合性护理,在改进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有助于患者术后更好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PVP术;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应用效果PVP术治疗是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临床当中首选的治疗方式,基于手术治疗的特点,需要配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接受PVP术治疗的35例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展开对比研究,对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发挥的效用。
1.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我院在此期间接受PVP 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5例,分别置入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的17例,12例女性,15例男性。
患者均龄为(63.96±1.56)岁。
实验组的18例,13例女性,15例男性。
患者均龄为(64.67±1.74)岁。
对比基线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根据PVP手术治疗的特点落实临床相关注意事项,加强患者管控,配合康复护理促进患者预后。
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具体护理过程如下,①首先,根据临床实施PVP术治疗的特点,加强患者以及家属的术前指导工作,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注重健康知识宣教。
2022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全文)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椎体强化术后并发骨水泥渗漏(全文)随着椎体强化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骨水泥渗漏这一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
虽然多数骨水泥渗漏无明显临床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椎体骨折、肺栓塞、脊髓神经受压等严重并发症。
骨水泥渗漏与患者自身因素、骨水泥因素及围术期相关因素等密切相关。
因此,临床上明确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预防,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为此,笔者对骨水泥渗漏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讨论为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提供参考。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eUtaneOUSkyphoplasty,PKP)可快速缓解疼痛、强化骨折椎体及重建脊柱稳定性,是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ste。
PorotiCthoracoIumbarfracture,OTLF)的常规治疗方法口司。
骨水泥渗漏作为椎体强化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亦被逐渐认识并受到重视,其发生率为5%~80%[支血管及椎管等重要部位的骨水泥渗漏,可造成灾难性后果,给患者造成严重二次伤害⑸。
为明确骨水泥渗漏的原因、提高临床疗效和手术安全性,笔者总结骨水泥渗漏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以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
01.患者自身因素1.1个体因素1.1.1年龄和性别: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程度加重,低骨密度椎体单位体积内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大,注射骨水泥时阻力较小,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降低。
绝经后老年女性体内雌激素合成分泌不足,在同等年龄下,老年女性继发OTLF的风险高于男性。
同时,老年女性椎体相对男性较小,在注射相同体积骨水泥条件下,其椎体内压力更大,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更高。
相反,也有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患者行PVP术后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更高,可能原因为男性患者推注的骨水泥体积大于女性,注射骨水泥体积越大,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也越高⑹。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

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差异徐大鹏;孟杰【摘要】目的探讨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PKP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PVP和PKP均能改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但PKP对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Cobb角明显优于PVP治疗方法.【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15【总页数】2页(P122-123)【关键词】PVP;PKP;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作者】徐大鹏;孟杰【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骨科医院,辽宁盘锦124010;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总医院,辽宁盘锦12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好发于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群,PVP和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1]。
本文选取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上述治疗手段的差异,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4月我院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30例研究组(接受PKP治疗)和30例对照组(接受PVP治疗)。
研究组平均年龄(72.6±8.8)岁,男性19例,女性11例,体质量指数(22.6±4.1)kg/m2;对照组平均年龄(73.4±10.6)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体质量指数(22.7± 5.2)kg/m2;两组人员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PVP:局部浸润麻醉,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X线透视下校正穿刺点,根据透视情况调整进针方向,穿刺到椎体前部1/3处停止进针,取出内芯,插入扩张管,建立工作通道。
腰椎骨折PVP课件

并发症预防
正确的手术方式 正确的骨折忌症
1.无症状的稳定性或陈旧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主张预 防性 PVP); 2.有脊髓、马尾、神经根压迫症状者; 3.椎体完全塌陷呈扁平椎,穿刺困难或骨水泥无法充填 起效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4.肿瘤性病变不局限于椎体或有软组织肿块者; 对骨水泥成分过敏者; 5.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未控制、凝血功能明显异常者。
穿刺过程
穿刺过程
持续侧位透视监测下,将骨水泥缓慢注射入椎体,如骨水泥影 到达椎体后壁或出现外渗时立即停止注射。低压下缓慢注 入高黏稠度的骨水泥是减少骨水泥外渗的有效方法
穿刺相关并发症
1
2
损伤脊髓神经、损伤大血管
气胸、肋骨骨折
3
椎管内血肿、椎弓根断裂
骨水泥渗漏
椎体周围 椎管内 椎间孔 椎间盘 椎旁软组织 混合型
胸腰椎压缩性骨 折PVP治疗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PVP
PVP手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即对骨质疏松骨折和椎体肿瘤患者,通过皮肤 在背上穿刺将针送达椎体,在椎体内部植入骨水泥,属于加强骨骼稳定性的 一种手术。
PVP适应症
1.新近发生的椎体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 2.Kummell 病; 3.椎体骨髓瘤或淋巴瘤(疼痛与椎体压缩破坏明显者)、 侵袭性椎体血管瘤; 4.椎体转移瘤姑息性单纯应用 PVP 治疗(疼痛症状明 显,化疗或放疗后不能缓解疼痛,或骨质破坏造成椎 体不稳者,不能耐受手术切除重建或无手术切除适应 证者)或开放手术中病椎无法切除者后路椎弓根钉固 定后联合同时对病椎行 PVP。
PVP技术要点
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机
术前X线片及腰椎MRI 椎体稳定性 患者症状 保守治疗疗效
影像学透视监测
Ⅹ 线透视应良好显示椎体标准正侧位 相,并确定椎体后缘、下缘或上缘不能 为双线影
在PV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对手术效果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在PVP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对手术效果及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张宏志;王晓宇;刘爽【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年(卷),期】2024(26)2【摘要】目的探讨靶向穿刺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作用,分析其对手术效果及伤椎内骨水泥分布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3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骨一科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113例,男性39例,女性74例;年龄63~75岁,平均68.1岁;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39例,摔伤63例。
根据穿刺路径不同分为靶向穿刺组(58例)与常规穿刺组(55例)。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伤椎内骨水泥分布、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VAS及伤椎后凸角(Cobb角)。
结果两组术后1 d VAS较术前均有降低[(2.6±0.3)分vs.(8.9±0.5)分、(2.8±0.4)分vs.(8.7±0.6)分,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VAS低于常规穿刺组[(0.9±0.2)分vs.(2.4±0.3)分,P<0.05]。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伤椎骨水泥分布方面靶向穿刺组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及术后1 d伤椎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靶向穿刺组的伤椎后凸角小于常规穿刺组[(15.1±1.6)°vs.(21.2±2.0)°,P<0.05]。
结论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靶向穿刺技术有助于改善伤椎骨水泥分布,在维持椎体高度及改善疼痛方面具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应用PVP、保守方法治疗的疗效比较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应用PVP、保守方法治疗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所该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4收治的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采用PVP进行治疗。
按照1:1比例选取所在医院同期4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保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治疗VAS、ODI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仅有1例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对照组8例患者新发椎体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保守疗法相比,PVP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疗效更为显著,随访期间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PVP;保守疗法【引言】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不良影响。
所在医院在为此类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保守疗法2种方法进行治疗[1],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为此对所在本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做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所在医院4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患者意愿采用PVP,本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4-71岁,平均(60.42±3.12)岁。
与此同时,选择同期4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本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35-71岁,平均(61.03±3.04)岁。
两组患者均满足合疾病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1-2],且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知情,并自愿选择临床诊疗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论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pv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95例。
结果:本组获5~36月的随访,80例疼痛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无缓解,有效率为94.74%。
结论:pvp能迅速稳定伤椎,具有显著地止痛效果和创伤小的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地方法。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胸腰椎压缩骨折;骨质疏松症;老年【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753-02自2008年1月~2012年5月,笔者采用pvp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骨折95例105个椎体,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5例,男40例女55例;年龄60~85岁,平均73.5岁。
单椎体压缩性骨折27例,2个椎体压缩性骨折6例,3个椎体压缩性骨折2例;胸椎55例,腰椎40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外伤后胸、背痛,活动受限,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前均常规行x 线摄片和ct、mr检查,确诊为新鲜单纯性压缩性骨折,椎体后缘无骨折块突入椎管内引起椎管狭窄。
1.2 手术方法取俯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定位确定病变椎体。
在皮肤穿刺点局部麻醉,术中行心电监护,距棘突旁开2~3cm处用pvp专用骨穿刺针穿刺,穿刺针与矢状面成15~20°角,穿刺针经皮肤、椎弓根达到椎体前1/3处,正位透视下将穿刺针针尖自椎弓根影的外上缘(左侧10点钟,右侧2点钟位置)穿刺进入椎弓根,当穿刺针位于椎弓根影的中线处时,进行侧位透视,此时穿刺针针尖位于椎弓根的1/2处,继续穿刺,当侧位显示穿刺针到达椎体前的1/3处时,说明穿刺位置良好,抽出穿刺针芯然后调制骨水泥,按骨水泥粉末与单体2:1比例调制好,用1ml专用注射器将处于粘稠状态的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注射时应在侧位透视下全程观察注射过程。
PVP术与PK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术治疗者作为 P K P组 , 观 察 比 较 2组 治 疗 前 后 疼 痛 视 觉模 拟 评 分 ( V A S ) 、 椎 体复位情况等。结果 无 显 著 性 差异 , P K P组 椎 体 复 位 情 况 优 于 P V P组 , 且骨水泥渗漏率低 于 P V P组 。 结 论
P V P术 与 P K P术 均 能有 效 缓
1 临床 资 料
M A) 骨水泥粉末与液体单体 按 2 : 1调 和 至 黏 稠 状 , 利 用 压 力 注射器缓慢推入病 椎 内 , 在 透视 下进行 注射 ( 严 密监 视 ) , 见 骨水泥达到椎体后 壁时 , 停 止注 射 ( 调 和 至 注 射 骨 水 泥 完 毕 尽量控制在 7 a r i n内 ) , 缓慢转动导管 , 待 骨水泥完全 凝固后 , 将导管拔 出; 患 者 保 持 俯 卧位 1 5 m i n , 确认 患 者 无 异 常 情 况 后 返 回病 房 。P K P组 : 患 者体 位 、 穿刺 点 、 麻醉等与 P V P组 相 同, 安 装 好 导针 , 置入球囊 , 缓 慢注入造影剂扩张球囊 , 透 视 下 见椎体高度恢复后停止加压 , 抽出显影剂 , 将 骨 水 泥 在 C臂 x 线机监视下缓慢注射人 病椎体 内 , 待 骨 水 泥 完 全 凝 固后 拔 出 导 针 。患 者 保 持 俯 卧位 1 5 mi n , 确 认患 者无异 常情 况后 返 回
[ 中图分类号] R 6 8 3 . 1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 1 0 0 8—8 8 4 9 ( 2 0 1 4 ) 1 0—1 0 6 4— 0 3 的 叩痛 点 与 x线 片 上 的 骨折 节段 一致 ; ② MR I 的T , 加 权 像 的 高 信 号 影 或 骨 扫描 片 上 的 信 号 浓 集 区 与 x 线 片 上 的 骨 折 节 段 一 致 。选 择 合 适 的 手 术 入 路 : 对 于 上 段 胸 椎 采 用 后 外 侧 入 路, 下位胸椎 和腰 椎 一般 选 择 后外 侧 途 径 , e角 控 制 在 0 ~ 1 5 。 , 经 椎 弓 根 入 路 。P V P组 : 患者 取俯 卧 位 , 在 c臂 x 线 机 透视下 , 确定穿刺点 , 手 术部 位 常 规 消 毒 、 铺巾, 采用 1 % 利 多 卡 因局 部 麻 醉 , 正位透视 下 , 将穿刺 针平行 于塌 陷终板 , 侧 位 针尖缓慢 进针 , 达 到椎体 的前 中 1 / 3 , 然后 安装 导针 , 在 导 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P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
院 作者:张金鹏 岳强 王向东 张
家明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结合PVP 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手术方
法,并发症的预防,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牵引下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椎弓根途径穿刺,
注射骨水泥154 例232 节椎体,术后观察其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患者手术前
后均进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 功能评分,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伤椎高度得
到恢复。结论 采用手法整复结合PVP 技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临床上切
实可行,但应注意适应症的选择,严格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多
发生于老年人,在以往的治疗上多采用保守疗法,但有很多患者疗效欠佳,且有些病人疼痛
较重,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加,国外有资料表明,病死率可增加
23%,因此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是迅速止痛和早期功能锻炼。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
ous vertebroplastypvp)可以很好的起到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
椎骨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我科自2006 年5 月-2012 年4 月采用此技术治疗病人154
例,共232 节椎体,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4 例232 节椎体,其中女性98 例151 节椎体,男性56 例,81 节椎体,年龄6
2-83 岁,平均71 岁。新鲜骨折181 例,陈旧骨折52 例。椎体骨折部位多集中在T11-L
5 椎体。术前检查均无脊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X 线侧位片显示椎体压缩高度未超过2/3,
MRI 或CT 检查患者椎后壁大多完整无骨折,仅有少数病椎后壁示轻微骨折,但均无明显移
位。
2、方法
2.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胸腰椎正侧位片、MRI 或CT 检查病椎后壁完整性,检查心肺功能、肝、肾功能
及病毒四项等相应化验室检查,同时行清洁肠道准备,我们经常术前作泛影葡胺敏试,以便
于术中注入造影剂确定有无渗漏的可能性。
2.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位,胸廓和双侧髂前上棘两侧垫软枕,使腹部悬空,局部麻醉。由助手牵引腋部
及足,术者按压伤椎水平手法复位,再次透视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在C 型臂X 线机监视下采用经椎弓根途径穿刺,将穿刺针针尖至于椎弓根影的外上缘,一
般采用左侧10 点钟,右侧2 点钟位置。将C 型臂X 线机调至侧位,钻入带芯穿刺针,当
针尖至椎弓根的1/2,即正位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影的中线处时,透视侧位继续钻入,当侧
位针尖到达椎体后壁时,正位应显示针尖位于椎弓根影的内存缘,继续钻至针尖位于椎体前
半部,最好针尖置入椎体前中1/3 处,拔出穿刺针,先行泛影葡胺造影,用其预测可能的
渗漏及可能与大静脉连通,若后者可用明胶海绵填塞。链接注射装置,将处于拉丝期的骨水
泥注入椎体,C 型臂X 光机监视,在骨水泥将要溢出椎体范围时停止注射,注射量一般为5
ml 左右。在等待骨水泥凝固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此外在穿刺过程中,患者
有时会感觉到腰部或穿刺侧下肢酸胀不适感,这是由于穿刺针靠近椎弓根内侧壁,致神经根
受到侧方的挤压而造成,此时可缓慢穿刺,不必更换穿刺点,以免穿刺针孔过多造成骨水泥
渗漏。
2.3 术后处理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10h,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检查患者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10
h 后可下床适当活动,但术后前3 天要注意多卧床休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有
些患者由于疼痛减轻,术后活动量稍大,会再次诱发疼痛,经卧床休息后缓解,所以根据我
们的经验,术后3 天内要注意休息,活动量不要过大,同时拍X 线片,测量病椎椎体高度
变化。
2.4 临床效果评价
患者手术前后均行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 评分,椎体高度及cobb角测量,并采
用spss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所有观察指标以均数±标准量(X±s)表示,组间比较用
t 检验,p<0.05 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所有患者安全耐受手术,疼痛于术后48h 内明显得到缓解或消失。所有患者随访4-16
个月,平均10 个月。VAS 评分由术前平均(8.5±0.3)分改善到术后(2.2±0.2)分和最终随
诊的(2.3±0.2)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显著(p<0.01);Oswestry 功能评分由术前(44±1.22)
分改善到术后(21±0.23)分和最终随访的(23±1.02)分(p<0.01)。Cobb 角由术前的(22.1
±3.6)o 娇正至术后(10.9±2.8) o 和最终随访的(10.6±3.5)0,手术前后差异显著(p<0.
05)。手术时间平均每节段20-30min,骨水泥注入量:胸腰段及腰椎2-4ml,平均3ml。术中、
术后无死亡及脊髓或神经损伤发生,但有38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有27 例渗漏入椎间隙,
有11 例是在穿刺针拔出时由于未插入内芯致骨水泥部分沿针道渗漏,但上述病例术后无异
常症状,随诊12 个月无异常不适。
4 讨论
4.1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的生活质量。目前常规治
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和对症处理,但长期的严格卧床可诱发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
等并发症,并可导致骨质疏松加重。对于骨质疏松的椎体,行内固定治疗容易出现退钉松动
现象,同时创伤大,出血多。PVP 技术属于微创手术,骨水泥注入压缩椎体后,因其机械作
用使局部血管截断,其化学作用及聚合时产生的热效应可使椎体组织的痫觉神经末梢坏死,
止痛效果较好。但单纯注入骨水泥并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应用球囊价格昂贵,本组患者采用
牵引下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形态高度得到部
分恢复,陈旧骨折无须手法整复。后凸畸形得到矫正,骨水质填充恢复其椎体强度,其手术
前后的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评分伤椎的高度及脊柱的Cobb角,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
0.05),效果满意。
4.2 骨水泥注射量
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止痛效果无直接关系,增加注射量会增加渗
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并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因此提倡小剂量充填,文献报道[1]椎体成
形术的漏诊率达30%-67%。笔者认为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控制注射量可以有效降低渗漏
率。笔者的经验是,胸椎注射量水泥3ml 以内,腰椎注射骨水泥5ml 以内即可获得满意的
效果,渗漏率极低,临床安全有效。
4.3 单侧穿刺技术的可行性
一般PVP 手术都是双侧椎弓根注骨水泥,Tohmeh 等[2]认为单侧椎弓根注入也可经过椎
体中线达到对侧,6ml 骨水泥就可达到或接近双侧椎弓根注入10ml骨水泥的效果,不会引
起非注射侧的塌陷和脊柱侧弯,并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费用、骨水泥渗漏和患者的痛苦。
我院采用单侧穿刺,通过强斜位穿刺使针尖更靠近中线,虽骨水泥充填量与双侧椎弓根穿刺
存在差异,但术后及随访结果均显示无一例发生脊柱侧弯或非注射侧的塌陷,临床效果确切。
由于我们随访时间较短,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4.4 适应症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
PVP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水泥渗漏,有文献认为可高达30%~67%,渗漏部位主要在硬
膜外、椎问孔、椎旁软组织以及椎静脉丛,会产生神经、脊髓压迫,甚至会进入腔静脉系导
致致死性肺栓塞,因此适应症的选择非常重要,尤其适用于椎体后壁完整,脊柱后凸程度较
轻患者,而对于严重的爆裂骨折、椎体后柱受累的不稳定骨折不适用。笔者认为术前认真阅
读影像学资料,制定进针途径,掌握椎体后壁完整程度,全程在C 臂机透视下监控骨水泥
的分布情况,术中造影等能极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