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铭记的中国基督教人物
抗战爱国基督徒人物选登

抗战爱国基督徒人物选登
赵美庆
【期刊名称】《天风》
【年(卷),期】2011()7
【摘要】冯玉祥(1882—1948),祖籍安徽巢县,生于河北保定,杰出的爱国者,著名的民主人士。
1917年,冯玉祥在北京受洗成为基督徒。
此后,他以基督教义治军,聘请随军牧师传讲基督教,并由此获得“基督将军”的称号。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关键词】基督徒;爱国者;选登;人物;抗战;基督教义;民主人士;随军牧师
【作者】赵美庆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8
【相关文献】
1.基督徒抗战救国略记 [J], 张存信
2.抗战时期基督徒的身份焦虑与思想挣扎——吴耀宗社会福音和唯爱主义思想的互动探析 [J], 李韦;
3.炮火中的爱——九江市基督徒在抗战时所做的几件事 [J], 何培进
4.西安市展示基督徒抗战老兵张天保生平事迹 [J], 嫛婗
5.九江市基督徒参与抗战救助患难同胞 [J], 何培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缅怀华人圣经泰斗房志荣神父

今,_天( 2021年3月2闩)午休后,划开手机,首先扑入眼帘的是房志荣 神父的遗像,不禁愕然,继而读到了房神父去世的讣告,更是悲从中来。
房志荣神父是华人圣经学的泰斗。
他于1926年11月23日生于安徽省贵池县,1952年丨月6日于西班牙撒拉曼卡入耶稣会,1955年6月28日于西班牙Palencia , Cairi 6n de los Condes 领受司铎圣职,丨963年他于罗马宗座圣经学院获得了圣经学博士学位,是华人第一位圣经学博士,1965年2月2曰 于菲律宾碧岳圣博敏神学院矢发末愿。
此后,房神父几十年如一日,在辅仁圣博敏神学院执鞭育人,笔耕 不綴。
房神父是一位多产作家,写了数量惊人的关于圣经、灵修方面的书 籍、学术论文,以及众多的杂谈文字。
认识房志荣神父的人都知道他有一 个绰号“房老”。
当大家称呼他房老的时候,他格外开心。
我与房老的初次会面是在九年 之前。
2012年暑假,我应邀在台湾 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进行了为期一 个月的访问研究。
结束后,我到了 仰慕已久的辅仁大学,在辅大毗邻 的圣博敏神学院见到了鼎鼎大名的 圣经学家房志荣神父、知名神学家 张春申神父以及故友谷寒松神父。
三位大师都是令我景仰的教会学 者。
他们不仅是学识渊博的大师级 人物,而且也是德高望重、弓丨人走 向天主的神师。
H U A IN IA N1/1 念额怀华人圣经泰斗廣志荣神父©段春生神父中国天主教_58那次,我在圣博敏神学院待 了三天。
每天吃饭时与房老、张 春申神父等一起聊天,获益甚多。
一次,房老指着行动不方便的张春 申神父对我说:“在学习和工作的 时候,要注意运动,不然就会像张 伸父那样疾病缠身行动不便了”。
房神父和张神父是同龄和同事,二 人一起教学多年,合作无间。
张神 父除了教学,整天都泡在书堆里,笔耕不辍地写书,没有做体育运 动,由此损耗了自己的健康。
房老 则不然,除了教学、做研究、写文 章之外,他每天午饭和晚饭后各 走半小时的路,如此坚持每天一 小时运动,使得他的身体相当健 壮。
他是中国第一个基督教的使徒,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他是中国第一个基督教的使徒,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导读:1843年夏天,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中落第,“多有抱恨”,他研读了西方基督教在中国的布道书《劝世良言》之后,开始确立拜上帝的宗教信仰。
后来人们称此创立了拜上帝教。
不久,他的好友或亲戚冯云山、洪仁玕及李敬芳等便成为第一批信徒。
1844年春夏间,洪秀全和冯云山离乡在两广传教,于广西贵县以赐谷村为中心,发展信徒一百多人。
但这年秋天洪、冯两人在赐谷村分手。
洪秀全返回广东,冯云山数月后进入桂平县紫荆山区。
前后三年,两人音讯不通。
1844年秋至1846年间,洪秀全在家乡以教书为生计,从事《原道救世歌》等宗教著作的撰写,完善他的拜上帝宗教理论。
1847年春夏间,洪秀全和洪仁环前往广州,到美国传教士罗孝全教堂学习教道,并希望获得洗礼,但没有成功。
从上可见,洪秀全在1843年夏至1847年夏天的四年中,他经历了信奉上帝、两广传教、在家乡完善拜上帝理论和向外国传教士学习教道的四个过程,宗教活动的主线贯串贯串其中,但从未提及他在两广创立了“拜上帝会”的组织。
但是,冯云山与洪秀全分手后的三年,他在紫荆山区的活动情形则大不相同。
1847年夏天,洪秀全从广州直奔广西去寻询冯云山,他还不知云山在广西何处。
到贵县赐谷村时,才从表兄王盛均那里得知冯云山在紫荆山区。
洪秀全于是8月27日前往相会,他看到紫荆山的情形,这在《太平天国起义记》第六节记述云:(冯)云山在紫荆山区数年,以巨大的热情传教,获得成功,有很多人,甚至全姓全族的人,受了洗礼。
他们自己成立了一些宗教团体,聚集在一起进行宗教礼拜,很快就以“拜上帝会”之名闻名于远近。
就连冯云山被捕下狱时,都被认为是拜上帝会的一个严重挫折。
洪秀全闻讯从贵县赶回紫荆山,十分焦急,还写了一首古风表达了这种心情,称冯云山为“同心同德”,“义胆忠肝”的“真兄真弟”,赞扬他“共布大道”,发展革命的功劳,期待着他早日出狱,争取革命成功,“同享宇宙于太平”(《太平天国起义记》)。
吴耀宗的一封手札

吴耀宗的一封手札
董宝光
【期刊名称】《天风.中国基督教杂志》
【年(卷),期】2000(000)007
【摘要】吴耀宗先生不仅是当代宗教界的名人,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民主人士,几十年来站在基督教的立场公开为民主运动奋斗,堪称爱国爱教的典范。
抗战时期,他住在成都华西坝,几乎每天都有进步学生川流不息地前往访晤,与之纵谈各项现实问题,并经常应邀在成都各教会大学作公开演讲,
【总页数】2页(P6-7)
【作者】董宝光
【作者单位】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7
【相关文献】
1.疑似王重民手札一封考证 [J], 闫嘉琪; 贾卫民; 蒲珊
2.基督教中国化的先驱者——记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人吴耀宗先生 [J], 段琦
3.吴耀宗先生的政治认同对实践基督教中国化的启发 [J], 王礼频
4.吴耀宗发起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 [J], 陈丰盛
5.书札之美是人性的自由舒卷——古代手札的人性境界与当代手札的空洞形式之别[J], 王岳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士良

郑士良半身照郑士良,少有大志,跟随乡中父老习武,结识不少会党人物。
及长,到广州求学,初入德国教会所办礼贤学校,1886年入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向孙中山表示自己是会党中人,日后可发动会党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起义。
个人简历郑士良(1863——1901),广东归善(今惠阳)人,原名郑振华,字安臣,号弼臣,生于1863年。
郑士良1881年,入广州德国教会所办的礼贤学校学习,加入基督教。
1886年,入广州博博济医院附属华南医学校学习,与孙中山同学。
1888年,辍学回乡,在淡水墟开设同生药房,广交朋友,善长击技,被推为“三合会”首领。
并暗中联络会党,为日后起义做准备。
此后几年,经常到广州、香港,与孙中山、陆皓东、程璧光等人聚谈时事政治,共图反清大业。
1895年2月,与孙中山、杨衢云、陈少白、陆皓东等在香港筹建“兴中会”,负责联络各地“三合会”党人。
1895年10月,与孙中山等拟在广州举行武装起义,因事泄逃亡日本。
不久奉孙中山之命回到香港,策划再起。
1899年,与陈少白等在香港设立联络会党的机关。
1900年10月,在惠州发动三洲田起义,鏖战半月,屡败清军,起义队伍发展到2万余人。
后因弹尽粮绝,退往香港。
1901年8月27日,在香港赴友人宴会时,被清廷收买的奸细下药毒死,终年38岁。
主要活动少年时已与会党人物有交往。
青年时至广州入德国传教士所办礼贤学校就读。
1886年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与孙中山同学,对孙的革命主张十分折服,向孙表示自己是会党中人,日后可发动会党参加反清起义。
1887年秋以后辍学返乡在淡水圩开设药房,暗中联络会党,为日后起事作准备。
1893年与孙等参加在广州南园广雅抗风轩的聚会,议论组建以“驱除鞑虏、恢复华夏”为宗旨的团体,未果。
1895年赴香港协助孙建立香港兴中会总部,又与孙等到广州建立兴中会分会。
在兴中会选举会长(伯理玺天德)时,反对杨衢云任此职,力主推举孙,后经孙劝告后方不再坚持。
中国基督名人有哪些

中国基督名人有哪些信仰对大众都是平等的,名人们和普通大众也会有相同的信仰,那么,哪些名人是基督的信徒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基督基督,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基督名人之孙中山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1925)。
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
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中国人民公认的国父。
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
他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缔造者。
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中国基督名人之中国基督名人之黄兴黄兴(1874-1916)。
为建立中华民国的两位最高元勋,常常以“孙黄”并称。
清末的重要革命团体和革命活动,多为两人所谋划组织。
1905年,孙中山所建立的兴中会与黄兴所建立的华兴会等团体,在日本东京合并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由黄兴所发动并亲自参与。
他出生入死多回,最终积劳成疾而中年逝世,是推翻清朝统治、开创民国的元勋。
1988年1月13日,黄兴故居和黄兴墓一起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基督名人之陆皓东陆皓东。
近代民主革命者。
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
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
孙中山后来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解放后,中国共产党亦称其为革命烈士,将墓地辟为烈士公园,以志纪念。
陆皓东故居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基督名人之冯玉祥冯玉祥(1882-1948)。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
冯玉祥戎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级,所部从一个混成旅发展成为一支拥有数十万人的冯玉祥庞大军队。
冯玉祥倡导“以教治军”,用基督的教导来管理官兵。
提倡节俭,反对奢华,要求官兵洁身自好。
记董光清主教爱国爱教的一生

1999年7月的一天,在武汉市上海路天主教堂的会议室,一位年逾八旬、精神矍铄的老人向信众宣示:“梵蒂冈的‘封圣’行径践踏了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我们虽是基督的信徒,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要毫不动摇地维护我国主权,坚决抵制、反对梵蒂冈利用‘封圣’阻挠我国加入WTO的图谋,做一个爱国爱教的信仰者。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第一位自选自圣的天主教主教董光清。
董光清主教历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名誉团长、湖北省暨武汉市天主教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主席、天主教中南神哲学院院长、武汉教区正权主教。
董光清主教还曾担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第一、三、五届、武汉市第三届人大代表;第三、四、八、九、十、十一届武汉市政协常委。
(一)董光清主教1917年4月1日生于汉口的一个天主教家庭,自幼家境贫穷,很小便失去了父母,跟随长兄嫂生活。
约8岁时,长兄离开人世,长嫂改嫁他人。
年幼的董光清只得投奔一远房叔婶,靠沿汉正街卖油条为生,寒冬腊月,仅一条单裤裹体。
因世代信教,主日或闲余时经常入教堂祈祷或参与弥撒,本堂神父深知他的家况,时常周济于他,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就蒙发了修道的念头。
在本堂神父的帮助下,董光清于1928年3月进入汉口教区柏泉小修院学习,1934年11月进入方济各中修院,1935年9月在汉口两湖总修院和汉口方济各会院学习。
1942年2月晋铎,先后在湖北黄陂、孝感、应城等地传教,后进入汉口上智中学任总务主任、副校长,至1953年记董光清主教爱国爱教的一生◇ 马奇明 崔庆琪4月回到教区总堂工作,任代理主教。
人民政权刚刚建立不久,为了国家主权的完整,中国天主教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一批爱国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为摆脱帝国主义对我国天主教会的控制,驱逐了在中国土地上的外国传教士。
至1958年4月,武汉天主教长期处于“群羊无首”的状态。
孙宏广牧师简介[001]
![孙宏广牧师简介[001]](https://img.taocdn.com/s3/m/d194083d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f5.png)
孙宏广牧师简介孙宏广牧师,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基督教领袖,被誉为中国教会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其深邃的学识、温暖的爱心和坚定的信仰,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和信仰。
孙宏广牧师生于192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艰辛和困难,但这些挑战并没有动摇他对上帝的信心。
年幼时,他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和聪明才智,为他未来的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孙宏广牧师早年在当地学校接受教育,展示了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他热爱阅读,并广泛涉猎各种领域的书籍,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和神学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知识帮助他建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并为以后成为一位优秀的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上帝的呼召下,孙宏广牧师成为了一位牧师。
他深受上帝的灵感和启示,积极向信徒传递上帝的爱与智慧。
孙宏广牧师深信,人们的内心需要上帝的指引和关爱,他以自己的生命作为榜样,帮助信徒们建立坚定的信仰基础。
孙宏广牧师除了在教堂中传道外,还非常重视社区服务和慈善事业。
他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并尽力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他鼓励信徒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去关注社会的不平等和困难,并为之奋斗。
孙宏广牧师在他长达数十年的传道生涯中,收获了丰硕的果实。
他帮助许多人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和方向,鼓励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信心,并成为道德和忠诚的人。
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在中国,也延伸到世界各地。
他通过讲道、写作和公开演讲,与许多国内外教会和组织保持紧密联系,并向他们传递上帝的福音。
总结而言,孙宏广牧师是一位顶尖的基督教领袖,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坚定的信仰,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教导我们在困境中坚持信仰,用爱心关注他人,并以实际行动改变社会。
让我们学习孙宏广牧师的榜样,成为一个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发
梁发(1789—1855年),基督教第一位中国籍传教士,也是第一位参加近代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
21岁开始在广州十三行附近的印刷所工作,因而结识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
1815年与米怜同往马六甲。
1816年11月3日梁发请求米怜为其施洗,时年37岁。
1823年梁发成为英国伦敦会雇员,并由马礼逊按立为基督教中国第一位传道人。
此后,在澳门、广州、马六甲、香港等地传教。
1855年4月12日病故于广州。
梁发最重要的著作是1832年所写的《劝世良言》。
他用很浅显的话,把基督教的教义和部分由圣经精选出来的内容写成《劝世良言》。
这本书后来对洪秀全的太平天国有很大影响。
他的其他著述有《救世录撮要略解》、《熟学圣理略论》等。
谢洪赉
谢洪赉(1873—1916年),字鬯侯,别号寄尘,晚年自署庐隐。
他是清末民初知名的中国基督徒翻译家、著述家,其父为基督教长老会牧师。
谢洪赉19岁入基督教监理会主办的东吴大学前身的博习书院就读。
1895年,从博习书院毕业,随新任上海中西书院院长潘慎文到中西书院工作,并创立了学生青年会,时称“幼徒会”。
1901年10月,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三次全国会议在南京举行,他被选为全国协会委员,1902年又被选为上海青年会董事。
1903年,谢洪赉、宋耀如等人邀约一些信徒在上海汉口路慕尔堂发起成立中国基督徒会,其《成立缘起》被认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基督教自立教会宣言。
1906年,谢洪赉辞去中西书院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作,加入青年会书报部,任《青年会报》副主编,开始专职从事青年会翻译撰写基督教书籍的工作。
1916年,谢洪赉因病去世。
他翻译各类学校教材约15种,基督教圣经解读、神学介绍、基督教伦理学著作约13种;编撰基督教著作如《天国伟人》、《世界名人与圣经》、《圣德管窥》等三十余种;编译基督教青年会介绍、励志心理类著作二十余种。
余日章
余日章(1882—1936年),湖北蒲圻人,二十世纪前期中国基督教领袖之一,社会活动家。
1900年随父至上海。
190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回湖北后任文华书院附中教员,参加日知会活动。
190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学。
1910年毕业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武昌文华中学校长。
1911年武昌起义时,发起组织红十字会,自任总干事,率员赴前线救护。
1912年,余日章应教育部长蔡元培邀请,参加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
同年加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
1917年任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至1930年。
余日章多次出席基督教青年会世界会议和基督教国际宣教大会。
1919年他出席纽约北美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会议。
1922年当选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会长,任职至1932年。
余日章中文著述内容广泛,主要发表在青年会《青年进步》和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出版的《中国基督教年鉴》。
赵紫宸
赵紫宸(1888—1979年),中国基督教神学家、学者、诗人、神哲学教育家。
1907年,赵紫宸在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总干事约翰‧穆德以及东吴大学校长孙乐文的影响下受洗入教。
他在1910年毕业于东吴大学,留校任教。
1914年秋,他前往美国田纳西州梵德比尔特大学读神学,兼修社会学和哲学。
1917年获社会学硕士和神学士学位,后回国担任东吴大
学教授。
1949年9月,赵紫宸作为中国基督教界五位代表之一,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常委。
1954年当选为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务委员。
后历任北京燕京协和神学院、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教授。
197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他一生著述丰厚,多达百余种,出版诗集《玻璃声》、《打渔》、《南冠集》等。
其英文著述散见于《教务杂志》、《国际宣教评论》。
他的诗歌作品也收入华人教会礼拜用书《普天颂赞》和《赞美诗(新编)》等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