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传入中国情况概述
基督教中国化演讲稿原文5分钟(精选4篇)

基督教中国化演讲稿原文5分钟(精选4篇)演讲稿1: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基督教中国化的话题。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这片热土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基督教中国化的进程以及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首先,基督教中国化指的是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和融合的过程。
最早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时期,而真正的传播则要从明朝开始。
在中国,基督教逐渐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基督教文化。
其次,基督教中国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基督教宣扬的爱与和平的理念与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价值观相契合,加深了中国文化中关于人伦和社会和谐的思考。
其次,基督教在教育领域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和关爱,基督教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基督教还对中国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带来了新的灵感和元素,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最后,基督教中国化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共存的国家,而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处理好,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基督教在中国关于信仰自由和宗教自主的问题上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总的来说,基督教中国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基督教相互交融的结果,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元素。
同时,它也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基督教中国化一定会继续发展壮大,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谢谢大家!演讲稿2:尊敬的评委、亲爱的观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基督教中国化。
基督教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融合,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基督教文化。
首先,基督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一些本土的元素。
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采取了积极地本土化策略,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并与基督教的教义相结合。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宽容与宗教冲突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宽容与宗教冲突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一直以来都以宗教宽容著称。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都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并与中国的文化相互融合。
然而,宗教宽容并不意味着没有宗教冲突。
在中国历史上,宗教宽容与宗教冲突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宗教的多元面貌。
中国历史上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是佛教。
公元1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迅速在中国传播开来。
佛教的到来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还对中国的哲学、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宽容态度也使得它能够融入中国社会。
佛教强调慈悲、智慧和解脱,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爱”、“智慧”、“解脱”等价值观相契合,因此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然而,佛教在中国也曾经历过宗教冲突。
例如,唐朝时期,佛教曾经遭到来自道教的强烈抵制。
道教认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威胁到了自身的地位和信徒。
因此,道教徒发起了一系列的运动,试图打击佛教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宗教冲突虽然激烈,但最终佛教和道教还是通过相互学习和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除了佛教和道教之外,伊斯兰教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伊斯兰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当时,伊斯兰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在西北地区扎根。
伊斯兰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宗教冲突。
例如,在明朝时期,中国的回族和汉族之间经常发生宗教冲突。
这些冲突主要是由于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逐渐学会了相互包容和融合。
除了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之外,基督教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最早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的唐朝。
当时,基督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逐渐在中国东部地区传播开来。
基督教的传入也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冲突。
例如,在清朝时期,基督教传教士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基督教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并在中国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平安夜为什么叫平安夜的来历

中国平安夜为什么叫平安夜的来历中国平安夜是指每年的12月24日,也是西方传统的圣诞节前夜。
这一天,中国许多地区的基督教堂会举行守夜礼拜,庆祝耶稣降生。
平安夜这个称呼在中国的起源和背后的含义,与基督教传入中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人对平安和团圆的期望密切相关。
一、基督教传入中国随着近代中国的开放和国际交往,宣教士们开始将基督教传播到中国。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许多基督教传教士来到中国各地,进行宣教工作。
其中,英国和美国的传教士在推广基督教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圣诞节的传播与中国平安夜的起源圣诞节是基督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旨在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圣诞节也逐渐为中国人所熟悉。
然而,由于中国的宗教背景和文化差异,圣诞节并没有在中国像在西方国家那样成为公共假日,而是更多地被视为一个新奇而有趣的节日。
在中国,人们开始庆祝圣诞节的方式各异。
一些年轻人和城市居民选择将其作为时尚和浪漫的节日,庆祝派对、交换礼物等活动,而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一个商业机会,通过促销和特价来吸引顾客。
无论如何,庆祝圣诞节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中国平安夜这个称呼,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
由于圣诞节在英语中被称为"Christmas Eve",意为"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因此中国人在口语中将之简称为"平安夜"。
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三、平安夜的内涵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平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和美好寄托。
中国人向往和祝福平安,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远离灾祸和病痛,平静安详地生活。
因此,中国人对平安夜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期许和意义。
平安夜在中国也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性。
许多人会利用这个假期与家人聚在一起,共度圣诞节。
这种意义的转化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家庭价值观的延续。
总结:中国平安夜的称呼源自西方基督教圣诞节的传播和中国文化中"平安"的重视。
论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论基督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内容提要】:基督教是一个对世界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宗教,近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给中国吹进一股新思潮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正是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扎根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各种各样复杂影响的探索。
【关键词】:基督教中国社会宗教传播一、基督教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基督教是西方文化对世界做出的一个重大的贡献。
在当前世界的全球化过程中,基督教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除了西方世界以外的地方也有越来越大的影响。
在中国,基督教在几十年没有外国传教士参与的情况下奇迹般地发展壮大,迅猛增长的势头直到今天仍然不减。
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即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国家”。
我们一般所谈论“基督教”包括了所有基督教三个主要的派别,即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
就中国而言,目前影响最大的是新教,其次是天主教。
新教所占中国基督徒的人口大概在五分之四左右。
改革开放30年来,基督教刚开始在农村比较流行,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入城市,甚至于许多年轻的学者、学生也加入了基督教组织。
他们之所以加入,在某种意义上,是认为这是一种新的观念,而且是一种现代化的西方观念,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必须要吸收的东西。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大都是把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视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把历史上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视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帝国主义者或者至少是帝国主义的帮凶的。
不可否认,历史上到中国传教的西方传教士当中的确有个别人犯下过跟传教士身份不符的一些劣行,伤害了中国人民,羞辱了上帝之名,但如果我们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态度来评价历史上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所作所为,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西方传教士当中也有很多是热爱中国的基督徒,他们单纯为了传扬福音而来,同时为中国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对中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同意马克·吐温所说,那些“搜刮钱财”“用于传播福音”的人的言行,不是“为了上帝”,而是“正具体地表现出一种亵渎上帝的态度”。
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与清朝教案

基督教在中国传播历史与清朝教案早在唐代,有一支基督教派曾到中国传教,被国人称作景教,这就是叙利亚的聂斯托里异端东迁后的遗绪。
近年出土的洛阳《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经》经幢是基督教东传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在世界文化史、东西方文明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7世纪早期出土于西安的《景教碑》首次揭示了基督教东方教会--聂斯托利派经丝路至唐朝首都长安自称"景教"后一个半世纪的传播史,《景教碑》由此成为"世界四大名碑"之一。
聂斯托里派的教义是三世纪的一个叙利亚主教聂斯托里提出的,他认为耶稣的神人二性是独立相连的,玛利亚只是生了耶稣的肉身,没必要加以崇拜,曾任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之后他在基督教以弗所会议上被认为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理论划为异端,个人开除出党,客死埃及。
不过他的教派在地中海世界不见容,在东传波斯后却很兴盛。
在唐贞观九年,波斯教士阿罗本带经书到长安,得到了房玄龄迎接、太宗的亲自接见,准予传教。
到唐高宗年间,阿罗本被奉为镇国大法主,往后教堂亦挂上历代唐朝皇帝像(囧~)。
到肃宗时,因为郭子仪的手下有一个景僧,于是郭子仪也被影响入教了。
在唐朝后期,基督教被国家取消,于是基督教被赶出了中国。
而后宋朝时间,因为西方自己民族纷争,犹太人有一批进入中国避难而为中华民族吸纳包容,而这一批人因为汉族文化的魅力而彻底放弃了基督教信仰而融入儒家文化氛围里面,不曾听说有什么基督教的传播---当然,宋时代国家在信仰上是高度开放的、自由的,这批犹太人放弃基督教完全是自觉自愿。
在元朝、明朝、清朝时期,基督教再次回到中国传播,先是穿上和尚衣服来试图被中国人接受,后代知道和尚在中国并非社会信仰的主体和被尊重的主体人物时间,基督教教徒变身"儒家"知识分子来影响中国高层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来传播,如明朝末年利马窦就是这样,甚至发展到清朝,基督教教士一度占据康熙王朝天文高官:汤若望,后来到雍正时间彻底被禁止传播而礼送出境。
河南滑县基督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基督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学生姓名:黄春杰Z11085133张盛昌Z11085144任松帅Z11085138指导老师:关老师关于基督教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以河南安阳滑县为例基督教传入河南始于1883年,最早主要在豫北地区传播。
因而豫北地区是河南省农村地区基督教传播的主要区域之一。
我们重点调研的地点主要在河南安阳市滑县。
滑县是一座典型的河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面积1313平方千米,人口116.21万。
主要人口为农村人口,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目前滑县共有各类注册的教堂189个,登记的基督教徒8.9万,鉴于当地拥有大量的未登记的农村小教堂及信教群众,实际信教人数远远超出这一数目。
滑县是河南基督教发展主要地区之一。
我们对滑县基督教发展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以期对豫北基督教大体的发展状况略作窥探。
一、调查目的对滑县基督教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滑县基督教发展的一些基本数据和基本特点,从而对基督教为什么在豫北地区有较大发展进行初步探究。
二、调查内容1、调研方式我们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基督教堂、调阅当地政府有关数据以及采访信教群众和非信教群众等方式对当地基督教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调研时间2013年02月01日-——2月16日(2)调研地点河南省滑县城关镇、老庙乡、万古镇、老岸镇等地以及滑县道口教堂。
2、信教群众基本情况(1)信徒构成在当地一些教堂举行活动时我们向信教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对当地信教群众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我们共发放了200调查问卷,从而得到了一些基本数据。
同时,我们也从当地政府和一些教堂的负责人那儿获取了一些信息。
我们主要考察了诸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信教年数以及家庭成员外出打工人数等要素。
结果表明,当地信教群众85%以上都是女性,男性所占比例不到15%。
其中,中老年比例达到了80%以上,青年人的比例在15%左右,未成年人的比例大约占5%。
在所有人中,初中小学教育程度的达到83%,高中教育程度的占9%,大专以上的占2%左右,其余的为没有受过教育的。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体系

中国的宗教与信仰体系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和信仰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宗教和信仰体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宗教和信仰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主要宗教及信仰体系,探讨其特点和影响。
佛教作为中国最早传入的宗教之一,佛教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深厚的历史渊源。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1世纪左右传入中国,以其修身养性、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教义深受中国人民的认同。
佛教充实了中国宗教体系,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
道教道教源于中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种以修道养性为主旨的宗教体系。
道教强调个体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入圣的境界。
在中国的宗教和哲学思想领域中,道教对中国人民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在,成为中国人自我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
儒教儒教是中国独特的一种思想体系和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问和思想流派之一。
儒教强调礼义廉耻、仁爱道德,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社会秩序的稳定。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家治理的重要思想基础。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伊斯兰教在中国与汉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文化。
中国的伊斯兰教信徒秉持着虔诚的信仰,遵循伊斯兰经典《古兰经》,并且遵守穆斯林的五功行:信仰、祈祷、斋戒、施舍和朝觐。
基督教基督教传入中国时间较短,但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基督教信徒在中国各地开设了教堂和学校,传承了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
基督教强调信仰上帝和爱的精神,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信仰除了上述的主要宗教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信仰,如民间信仰、神仙信仰等。
这些信仰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习俗相互交织,体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宗教和信仰观念。
这些传统信仰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与其他宗教体系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信仰文化景观。
实践报告基督教(2篇)

第1篇一、引言基督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基督教在我国也逐渐得到传播和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基督教的信仰和实践,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调研和实践。
以下是我对基督教信仰与实践的实践报告。
二、基督教信仰概述1. 基督教起源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由耶稣创立。
耶稣被视为救世主,其教义强调爱、宽容、谦卑和救赎。
2. 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教义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三位一体:上帝是唯一的存在,但以父、子、圣灵三个位格呈现。
(2)原罪与救赎:人类因亚当和夏娃的背叛而陷入罪恶,耶稣基督为人类承担罪责,使人得以救赎。
(3)末世论:世界末日将到来,耶稣基督将再次降临,审判世人,建立永恒的天国。
3. 基督教礼仪基督教礼仪主要包括洗礼、圣餐、祈祷、唱诗等。
其中,洗礼和圣餐是最重要的仪式。
三、基督教实践调研1. 调研对象与方法本次调研以我国某基督教堂为对象,采用实地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
2. 调研内容(1)基督教堂基本情况该基督教堂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市区繁华地段,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教堂内设有礼拜堂、办公室、图书室等功能区域。
(2)信徒信仰状况调研发现,信徒年龄分布较广,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
信徒信仰程度较高,积极参与教堂的各项活动。
(3)基督教实践活动教堂定期举办以下活动:①主日礼拜:信徒每周日聚集教堂,共同礼拜、唱诗、祈祷。
②圣经学习班:教会组织信徒学习圣经,提高信仰水平。
③社会服务:信徒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弱势群体。
④青年团契:为青少年信徒提供交流、成长的机会。
3. 调研结果与分析(1)基督教信仰在我国逐渐得到传播和发展,信徒群体日益壮大。
(2)基督教信仰对信徒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3)基督教实践活动丰富多样,有助于信徒深化信仰、提升自身素质。
四、基督教实践体会1. 信仰的力量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信仰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基督教第四次进入中国
1、基督宗教第四次来华传教是在鸦片战争前后,而其得
以在华真正立足则是凭借着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在这一时期,天主教各修会如耶稣会、奥斯丁会、多明我 会、巴黎外方传教会、遣使会、圣母圣心会、圣言会等会 的传教士相继来华,至19世纪末已在中国建成五大传教区、 发展教徒达70多万人。基督教各传教差会如伦敦会、公理 会、圣公会、浸礼会、长老会、归正会、美以美会、监理 会、循道会、贵格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亦先后来华传 教,在中国各地建堂创会。到19世纪末,其来华传教士已 达1500多人,发展信徒达8万多人。伴随着中西政治、经 济上的冲突,中西思想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亦进入了一个新 的时代。传教士在华办报、办学和办医等出版、慈善事业 对中国近代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 展曾产生过一定影响。
像、圣徒遗物等。8世纪东部教会最激烈的争议为反对圣像崇拜。726年发起运动,
圣像破坏,843年恢复圣像崇拜,794年查理曼大帝禁止供奉圣像。
文 化 有 深 远 影 响 。
宗 派 。 以 后 基 督 教 逐 渐 传 遍 世 界 各 大 洲 * 对 欧 美 各 国 历 史 、
立 甘 宗 ( 圣 公 宗 ) 三 大 新 教 主 流 派 ; 后 又 陆 续 划 分 出 很 多 小
基督教传入中国概述
——旅游管理1班,范泽
一、基督教概况
二、基督教四传中 国
(1)基督教的首 次传入 (2)基督教的首 次传入
(3)基督教的首 次传入
(4)基督教的首 次传入
基督教(Christianity)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崇奉耶
稣为救世主。基督教分为许多派系,包括罗马公教(在中国称为天主教)、正教
教 士 据 士 不 完 人 全 人 * 统 * 其 计 其 中 * 中 外 解 外 国 放 国 传 前 传 教 夕 教 士 * 全 士 国 人 共 。 ; 有 英 基 天 美 督 主 教 新 教 会 教 传 是 传 教
12000
10000
200 1500
5500
1700
(东正教)、新教(在中国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三大派系和其他一些较小派系。
布《米兰赦令》,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4世纪末(392年)成为罗马帝国国
教。 717~843年间,基督教会关于供奉圣像和圣徒遗物问题之争(即反对圣像崇 拜之争)。初期基督教会曾禁止陈列和崇拜各种画像。敬拜圣徒遗物之风,3世 纪开始流行,4世纪后期已经十分盛行。保罗派5世纪流传于亚美尼亚和小亚细亚 的异端教派,7世纪盛行于西亚地区,他们反对外表的圣礼,和敬拜十字架、圣 735年海尔利亚会议用武力对付用户圣像派,787年废除海尔利亚会议决定,谴责
20世纪初中国“五四”运动和
“非基督教运动”以来,不少中
国基督徒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和 教会“本色化”、“中国化”运
动之中,开始了中国教会的现代
发展。1949年之后,中国基督宗 教更是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 会的全新之路。因此,中国基督 教的历史乃与整个基督宗教在中 国的命运和发展密切相关。
全 国 教 会 医 院 的 半 数 左 右 。
在宗教内部亦常分为一些派别和宗派。 起源于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相传为犹太 的拿撒勒人耶稣所创立。信奉者称耶稣为基督。最初犹太教的下层派别。1~2世 纪间逐步同犹太教分裂,成为新的宗教。基督教一词最初见于2世纪初安提阿的 伊纳爵《致马格尼西亚教会书》,指区别于犹太教、崇奉基督为主的新教派。此 后传至地中海沿岸各地。 基督教国教化,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和李锡尼在米兰宣
在 政 治 上 建 立 了 亲 善 关 系 ︒ 当 其 受 伊 斯 兰 教 势
政 治 方 面 ︒ 波 斯 介 于 中 国 和 欧 洲 之 间 ︐ 两 国
§
3、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路线
长安
3、景教在唐朝传播概况
§ 贞观九年(635年),阿罗本携经至长安, 受到唐太宗礼遇。
§ 唐高宗时期(650-683年),景教有一定 规模的发展,“法流十道”、“寺满百城”。 § 武则天时期(684-704年)及唐玄宗 (712-756年)初年,景教受到佛教徒、道教 徒及儒家的指责与诽谤。 § 唐玄宗后来对景教多有扶持,曾令大秦 国教士在兴庆宫做礼拜,唐玄宗还亲自给景 教教堂牌匾题字。 § 唐肃宗时期,景教仍受到保护,肃宗曾 “重立景寺”。 § 唐德宗(780-805年)在位时,由景教僧 伊斯出钱,伊斯的儿子景净撰文,建立“大 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781年) 。 § 唐武宗(841-846年)会昌五年,下令灭 佛,景教受到牵连。
1、沙勿略把天主教带到了中国的大门口
2、利玛窦成功地将天主教传入中国 3、天主教被禁绝
利玛窦将天主教从沿海传到北京的五个步骤
北京——以学识赢得尊重确 立传教的上层路线
南京——与佛教交锋 取胜建立传教中心 南昌——以博问强记 而成为知名人士 韶州——以儒士装扮 提高社会影响 肇庆——以科技之光 令国人眼界大开
8 4
君 士 坦 丁 总 主 教 色 路 拉 里 乌 与 教 皇 里 奥 九 世 发 生 激 烈 争 吵 *
对 崇 拜 圣 像 问 题 * 长 期 发 生 争 执 * 年 因 “ 和 子 句 纠 纷 ” 1054
古 拉 一 世 相 互 决 罚 * 史 称 “ 佛 提 乌 分 裂 ” 。 本 来 东 西 两 教 会
世 纪 东 派 教 会 各 势 力 之 间 在 神 学 上 表 现 为 三 位 一 体 和 基
4— 7
16
11 13
11
一、基督教第一次传入中国 ——景教在中国的兴衰
景教,在西方称聂斯脱利派( Nestorianism ),是基督
教的一个支派,又称波斯教。创始人聂斯脱利(Nestorius,
约380—451年)生于叙利亚的日尔经西(Germanicie),
二、基督教第二次传入中国 ——也里可温教的由盛及衰
1、基督教传入蒙古 蒙古帝国里面的基督徒名叫“达娑”,又名“也里可
温”。“也里可温”,有说是希伯来文“上帝” ( Elohim )的转音,即“上帝教”或“信奉上帝的人” 之意;另说认为是蒙古语 Arkaun 的音译,意为“有福缘 的人”。
2、罗马天主教东来 (1)柏朗嘉宾出使蒙古遭拒——1246年
容 并 蓄 的 态 度 ︒ 由 于 唐 王 朝 的 民 族 政 策 绝 不 排
取 了 宽 大 怀 柔 的 政 策 ︐ 对 西 域 文 明 也 采 取 了 兼
少 波 斯 人 在 朝 廷 中 任 高 官 显 宦 ︒ 唐 代 对 外 族 采
力 侵 扰 之 际 ︐ 波 斯 人 多 来 唐 避 难 ︐ 且 唐 初 有 不
全 国 教 会 小 学 的 1/4 200 左 右 。 医 院 控 制 了 多 所 * 占
校 中 控 制 了 近 所 * 小 学 控 制 了 所 左 右 * 占
了 外 国 所 在 教 华 会 教 大 会 学 的 中 主 的 要 势 所 力 * * 在 如 * 美 多 国 所 教 教 会 会 势 中 力 等 控 学 制 20 17 300
策 之 中 ︐ 处 理 宗 教 事 务 的 鸿 胪 寺 ︐ 实 际 上 无 异
得 以 久 留 中 国 ︒ 唐 代 的 宗 教 政 策 也 寓 于 民 族 政
洛 阳 的 西 域 人 人 数 最 多 ︒ 这 使 得 来 华 传 教 者 ︐
外 ︐ 所 以 他 的 声 威 远 及 外 邦 ︐ 当 时 侨 居 长 安 ︑
公元428年被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任命为君士坦丁堡 大主教。
该派主张“二性二位说”,即一方面同意基督具有神 和人两个本性,另一方面又不赞成此二性结合为统一的本 体,认为是神性本体附在人性本体上,故玛利亚只是作为 人的耶稣之母,而非作为神的基督之母。
1、景教传入中国的背景
§ 经济方面。汉代,中国与波斯之间已经开辟了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使外交使臣、负贩商贾或传道人员能够自西 向东来到中国。开辟交通的目的虽有外交、通商和传教的 不同,但无疑通商是最为主要的。当时的中外国际贸易是 以丝绢为最重要的商品,据记载,后汉时,安息(波斯) 为了垄断与中国的丝绢贸易,曾一度阻断了大秦(叙利亚) 与后汉王朝的交通。至隋唐,中西交通以丝绸之路为主, 盛行于西亚的三种宗教--火祆教、摩尼教、景教也分别随 之东传进入中国。沿东西往来的贸易通路上,多有景教徒 聚集的地方,且驻有景教的大主教或主教。在中国与波斯 之间,密布着一张交通网,与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都市相 连接,而这以经济政治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交通网,也正是 从西亚传入中国的三种宗教的宗教网。
(2)卢布鲁克无功而返——1253年
(3)马可·波罗的穿针引线作用——1271年 (4)孟高维诺的成功——1293年 (5)马利诺里败兴而归——1346年
根据《马可· 波罗游记》所绘制的马可· 波罗游历 中国路线图
大都
长安泉州景教和Fra bibliotek里可温教在中国传播示意 图
三、基督教第三次传入中国 ——功败垂成的天主教
出 来 * 出 现 了 路 德 宗 教 ( 信 义 教 ) 归 正 宗 ( 加 尔 文 宗 ) 和 安
东 动 利 教 相 用 和 互 征 次 权 东 开 ” 十 力 正 除 。 字 策 教 教 军 动 。 籍 世 侵 * 纪 略 英 宗 战 、 世 造 教 争 德 纪 成 改 。 、 末 东 到 西 革 后 法 等 教 运 动 次 国 世 会 国 纪 正 中 均 式 以 王 * 失 并 中 分 新 叶 哄 败 教 告 骗 * 裂 。 又 终 贫 教 从 皇 苦 * 罗 史 教 权 世 马 称 众 利 纪 公 上 分 * “ 教 十 先 升 为 中 字 后 * 罗 他 马 分 发 军 裂 们 公
世 纪 后 半 叶 * 发 展 到 君 士 坦 丁 堡 宗 主 教 佛 提 乌 与 罗 马 教 皇 尼
中 世 纪 在 欧 洲 占 统 治 地 位 * 是 欧 洲 封 建 制 度 的 重 要 支 柱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