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发展史
人教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丕平献土 矮子丕平
趣味小知识
黑桃K代表着大卫,他是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父亲。梅花K的原型是西方著名 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方块K则是罗马帝国最为出名的帝王凯撒大帝。红桃 k就是查理曼大帝了。
查理大帝 统治 措施及影响
• 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
• 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 入的1/10贡献给教会
建立:___1___世纪,诞生在罗马统治下的_巴___勒__斯__坦___地区,___耶__稣____就是 “救世主”。 (现行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 就是公元元年。) 发展:4世纪末,基督教成为__罗__马___国__教_____ 传播: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地区 欧洲和亚非等地 美洲等地。
古代罗马的兴衰
BC509 罗 马 共 和 国 建 立
BC3世纪 罗 马 统 一 意 大 利
BC2世纪 罗 马 取 得 地 中 海 霸 权
BC27年 罗 马 进 入 帝 国 时 期
2世纪 地 中 海 成 为 其 内 湖
395年 罗 马 帝 国 分 裂
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主 给予土地和保护
从主 给予土地和保护
从主 提供农耕土地
我的每附个庸领主的只附可庸以,管 辖管自辖不己自是的己我附附庸庸的,的附但附庸无庸权。
国王
公、候、伯爵
子爵、男爵 骑士 农奴
从
通过层层分封,结成主从关系,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 与附庸之间的关系。
统
天子
治
阶
诸侯
级
卿大夫
被
统
士
治
平民
阶 级
奴隶
西欧封建等级制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有何异同?
人教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莱茵河以东
高卢南部
三、封君与封臣
查理·马特(Charles Martel, Charles "the Hammer"铁锤查理, 德语:Karl Martell)(688年8月23日741年10月23日),法兰克王国宫 相,任职时也是法兰克王国实权 的掌握者。
(5世纪到6世纪初)
克洛维
保留原来罗马大 地主的土地,把原属 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 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 下。
封封地君的人必须要 保护受封地的人
(8世纪前期)
查理·马特
改革
有条件地封地
受封封地臣的人必须 提供兵役服务
(11世纪)
封建制度 在西欧普 遍存在 以土地的封 赐为纽带
查理·马特
时间: 8世纪前期 内容: 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
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结果: 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关系: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则需保护封臣。
封臣对封君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的为封 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保护。
特点: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
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
影响: 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
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帝国形成:
800年的圣诞节,教皇
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
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
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
帝”或“查理曼”。他统治 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 查理曼帝国”。
教皇一边将皇冠戴在查理大帝头上,一边 高呼:“上帝为查理皇帝加冕,敬祝他万寿无 疆和永远胜利!” 。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引言概述:基督教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探讨基督教发展的简史,包括早期基督教的起源、教义的确立、教会的分裂、宗教改革以及现代基督教的发展。
正文内容:1. 早期基督教的起源1.1 耶稣基督的诞生和生平1.2 使徒传承和早期教会的形成1.3 基督教的早期传播和迫害1.4 313年米兰敕令和基督教的合法化1.5 尼西亚信经的确立和教义的统一2. 教义的确立2.1 教父时期的重要思想家2.2 325年尼西亚公会议和三位一体的教义2.3 451年迦克墩公会议和耶稣的两性论2.4 787年第二尼西亚公会议和圣像崇拜2.5 1054年东西教会的分裂3. 教会的分裂3.1 1517年马丁·路德和宗教改革的开始3.2 1534年亨利八世与罗马教廷的决裂3.3 1562年圣巴托洛缪大屠杀和法国宗教战争3.4 1618年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和宗教自由3.5 1844年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的分裂4. 宗教改革4.1 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4.2 马丁·路德的95条论纲和新教的兴起4.3 约翰·加尔文和加尔文主义的影响4.4 宗教改革的扩散和对社会的影响4.5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对基督教的改革5. 现代基督教的发展5.1 18世纪基督教的启蒙运动5.2 19世纪基督教的传教运动5.3 20世纪基督教的社会参与和社会正义5.4 21世纪基督教的全球化和多元化5.5 当代基督教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总结:基督教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到教义的确立,再到教会的分裂和宗教改革,最终演变为现代基督教的发展。
这一过程中,基督教在不同的时期和地区经历了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塑造了现代基督教的面貌。
然而,基督教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变化,需要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变革。
未来的基督教发展趋势将继续受到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影响,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正义和参与社会事务,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
基督教发展史

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提纲:一、基督教的起源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1.3 统一的信仰1.4 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1.5 犹太人的集团2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1.6 犹太教1.7 犹太教经典1.8 弥赛亚3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二、基督教的简史1基督教历史简介2基督教发展时期表3基督教宗派表一、基督教的起源1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巴勒斯坦濒临地中海东岸、北接腓尼基、叙利亚,南邻西奈半岛、埃及,东为阿拉伯沙漠。
据考证,这个地区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创造了青铜文化。
迦南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迦南(Canaan)。
大约公元前2000年以前,居住在阿拉伯沙漠的亚摩利人曾一度侵入这一地区,所以,埃及、亚述的一些历史文献曾把这里称为"亚摩利人之国"。
公元前十八世纪时,北方的西克索斯人征服迦南并南下侵入埃及。
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驱逐出了西克索斯人,进而兼并了迦南和叙利亚。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东方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趁埃及衰微之机,自北方侵入迦南,当地人认为他们来自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圣经》成为"大河"),所以称他们为"希伯来人"(亚兰文Ebrai),意思是"来自大河边的人"。
希伯来人入侵迦南后并在迦南定居。
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埃及中心征服这个地方,公元前1223年(中国殷商末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炫耀自己的战功的碑文中记有"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他的种族并未灭绝。
"这是现存文献中的一次提到"以色列"(希伯来文Yisrā'ēl)这个名字。
起初,希伯来人只是几个部落不能算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圣经》中把这些部落描绘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分别繁衍的支派。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一、引言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到现代基督教的现状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基督教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宗教的起源、教义、传播和影响。
二、早期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 耶稣基督的生平与教导耶稣基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他在公元1世纪时在巴勒斯坦地区传道。
本节将介绍耶稣的生平、教导和奇迹,包括他的诞生、公开事工、最后的晚餐、受难、复活和升天等。
2. 使徒时代与早期教会的形成耶稣的十二门徒成为了基督教的使徒,他们继承了耶稣的使命,传播福音并建立教会。
本节将介绍使徒时代的重要事件,包括使徒行传的写作、使徒保罗的转变和传道、早期教会的发展等。
三、基督教的分裂与发展1. 东西方基督教的分裂基督教在早期发展中出现了东西方分裂的现象,形成了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两个教派。
本节将介绍分裂的原因、分裂后的发展以及两个教派的教义和组织结构等。
2. 宗教改革与新教的兴起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改革者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寻求改革。
本节将介绍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如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改革的内容和影响,以及新教教派的形成等。
四、现代基督教的发展与现状1. 基督教在欧美的发展基督教在欧美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本节将介绍基督教在欧美的发展历程,包括殖民地时期的宗教自由、第二次大醒觉运动、社会福音主义等。
2. 基督教在全球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本节将介绍基督教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基督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挑战。
五、结论通过对基督教发展简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基督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发展。
从早期基督教的起源到现代基督教的全球传播,基督教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挑战,基督教都在不断适应和发展。
基督教历史及发展课堂

事迹篇——宗教改革
• 宗教改革(The Reformation)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 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 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 路德、加尔文及慈运理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 教派。一般认为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马丁· 路德提 出九十五条论纲,结束于1648年的威斯特法伦和约 德国、瑞士、英国、尼德兰
基督教
基督教小组:吴思佳 黄依琳 孙铭 范京京 王锐 韦坚
目录
基督教的历史(王锐)
基督教的概况(孙铭)
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韦坚)
基督教与后世(吴思佳)
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王锐
1
2 3
历史篇 事迹篇 人物篇
历史篇
历史篇——基督教的起源
• 按照《新约》说法 1. 犹太人耶稣在30岁左右 (公元一世纪30年代) 开始在犹太省地区传道。 2. 罗马帝国祭祀害怕自己的 地位不保,通过逮捕将其 处死 3. 耶稣死亡三天后复活,他 的门徒深信基督是死亡的 救世主,宣传基督教训 4. 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 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 这就是教会。
事迹篇——“三自”爱国运动
• 1、 “自养”、“自治”、“自传” • 2、1950年7月,基督教界发表了《中国基 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 • 3、结束了宗派林立,互相对峙的局面
教皇前的宣誓
征战中的勇士
事迹篇——圣巴托罗缪之夜
• 1、1572年8月24日,法国天主教暴徒对国内新教 徒胡格诺派开始恐怖暴行 • 2、死难者估计有10万 当时报道死难者的尸体堆积 在河里长达数月,以至于没 人敢吃河里的鱼.
教会内部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化思想对宗教权威冲击 新托和超托
18世纪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概述: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拥有超过20亿的信徒。
它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犹太地区,并通过耶稣基督的教导和传播而迅速扩展。
本文将介绍基督教的发展历史,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样化形式。
1. 早期基督教(公元1-4世纪)早期基督教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教导和对他死后复活的信仰。
耶稣的门徒们成立了早期教会,通过传教和宣扬福音来吸引新的信徒。
最早的基督教社群主要集中在犹太地区,但随着传教的扩展,基督教逐渐传播到罗马帝国的其他地区。
2.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4-5世纪)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这一举措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得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
同时,教会开始组织起来,形成了教会体系和教义的基础。
3. 中世纪(公元6-15世纪)中世纪是基督教发展的重要时期,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达到巅峰。
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核心,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这个时期,修道院和教堂建筑盛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改革运动。
4. 宗教改革(16世纪)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马丁·路德等改革者对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并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
这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的教派。
宗教改革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促进了教会内部的改革和宗教自由的发展。
5. 现代基督教现代基督教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和教派。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中,基督教的传统和实践有所不同。
除了天主教和新教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其他的基督教教派,如东正教、长老会、浸信会等。
现代基督教注重个人信仰的体验和灵性生活,同时也参与社会事务和慈善活动。
结论:基督教的发展历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多样性的过程。
从早期教会的形成到现代基督教的多元化,基督教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并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发展壮大。
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中,基督教都在人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基督教发展简史

基督教发展简史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
本文将以任务名称为基础,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基督教发展简史。
1. 起源与早期发展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的古代巴勒斯坦,其信仰的核心是耶稣基督的生平、教导和救赎。
耶稣基督是基督教的创始人,他的教导强调爱、宽恕和救赎的概念。
耶稣的死和复活被视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
2. 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颁布了《米兰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化。
此后,基督教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宗教,并在公元380年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3. 东西教会分裂公元1054年,东西教会发生了分裂,形成了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两个大教派。
分裂的原因主要是在教义、礼仪和权力等方面存在分歧。
这一分裂对基督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欧洲历史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宗教冲突。
4. 宗教改革运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宗教改革家对罗马天主教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和反对。
这一运动导致了基督教的分裂,形成了新教和天主教两个主要分支。
5. 基督教的全球传播从欧洲开始,基督教逐渐传播到全球各地。
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带来了基督教的传播,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信仰的宗教之一。
今天,基督教在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都有广泛的信仰群体。
6. 当代基督教随着社会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基督教也在不断演变和适应。
今天,基督教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众多教派和教会,信徒人数众多。
基督教的教义和实践也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有所差异。
总结:基督教发展简史涵盖了从起源到当代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基督教的发展受到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虽然基督教在不同地区和教派存在差异,但其核心信仰和价值观仍然是爱、宽恕和救赎。
基督教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基督教起源和发展提纲:一、基督教的起源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1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1.2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1.3统一的信仰1.4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1.5犹太人的集团2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1.6犹太教1.7犹太教经典1.8弥赛亚3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二、基督教的简史1基督教历史简介2基督教发展时期表3基督教宗派表一、基督教的起源1 基督教产生的历史背景:1.1 希伯来民族的早期历史和以色列的由来巴勒斯坦濒临地中海东岸、北接腓尼基、叙利亚,南邻西奈半岛、埃及,东为阿拉伯沙漠。
据考证,这个地区的人类文化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公元前3000多年以前,居住在这里的迦南人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创造了青铜文化。
迦南人居住的地区被称为迦南(Canaan)。
大约公元前2000年以前,居住在阿拉伯沙漠的亚摩利人曾一度侵入这一地区,所以,埃及、亚述的一些历史文献曾把这里称为“亚摩利人之国”。
公元前十八世纪时,北方的西克索斯人征服迦南并南下侵入埃及。
公元前1580年,埃及人驱逐出了西克索斯人,进而兼并了迦南和叙利亚。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上半叶,东方沙漠的一个游牧民族趁埃及衰微之机,自北方侵入迦南,当地人认为他们来自东方的幼发拉底河(《圣经》成为“大河”),所以称他们为“希伯来人”(亚兰文Ebrai),意思是“来自大河边的人”。
希伯来人入侵迦南后并在迦南定居。
公元前十三世纪末,埃及中心征服这个地方,公元前1223年(中国殷商末年),埃及法老梅尼普塔在炫耀自己的战功的碑文中记有“以色列已化为废墟,但他的种族并未灭绝。
”这是现存文献中的一次提到“以色列”(希伯来文Yisrā'ēl)这个名字。
起初,希伯来人只是几个部落不能算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圣经》中把这些部落描绘成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分别繁衍的支派。
这些部落进入迦南后首先在地中海和约旦河之间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土地,强迫迦南人为奴,这些希伯来人各自为政,互不相统属。
但可以分为两个集团:占据北部和中部平原地带的多数部落称为以色列部落,占据南部山地的少数部落称为犹大(Juda)部落。
1.2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公元前12世纪初,居住在克里特岛的菲力士人侵入迦南,危机以色列的部落生存。
涣散的以色列部落在强大的菲力士人面前明显的处于劣势,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他们知道只有各部落首领两合起来才能对抗敌人,约公元前1030年北部部落首领之一扫罗(Saul)开始统一本部族抵抗敌人,扫罗成功的统一了北部个部落,成为以色列第一任国王。
约公元前1010年扫罗战死,南部首领继续扫罗的事业,并建立起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以《上帝十诫》为国家大法,统称“律法”(即法律)。
公元前970年大卫去世,其子所罗门(Solomon)即为。
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外开放,修建耶路撒冷城和耶路撒冷圣殿。
大卫和所罗门时期被认为是以色列民族史上的黄金时期,大卫的王国成为后世以色列人的理想国度。
所罗门后期统治荒淫无度,娶异邦女子为妻妾(她们带来了异教信奉神),且政治发生政变。
公元前930年所罗门去世,其子罗波安即为,北方集团在埃及的支持下脱离罗波安统治,在示剑另立新政府,于是,统一了80年的以色列正式分裂了。
南部由大卫家族继续统治,以耶路撒冷为政治、宗教中心,称为犹大王国(The Kingdom of Judah);北部集团以示剑为中心,仍称以色列王国(The Kingdom of Israel)。
此后,北部政局不稳定,从公元前930年到公元前722年更换9次朝代和19位国王,南部相对要稳定些。
1.3、统一的信仰公元前621年,约西亚改革运动开始,国王用行政手段强制禁止偶像崇拜运动,禁止用活人献祭,最主要的是信奉耶和华上帝为唯一的神,耶路撒冷圣殿为崇拜耶和华的唯一中心,试图用宗教上的一致来消除政治上的涣散。
约西亚改革是以色列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国王来强制实行一神教的行政措施。
公元前608年约亚敬上台废止了他父亲的改革,恢复宗教崇拜和强迫劳役。
公元前427年波斯王派以色列祭司以斯拉回耶路撒冷整顿政风,重申耶路撒冷是耶和华唯一圣所,遵守安息日,禁止放高利贷,特别是保持以色列民族血统和宗教的纯洁,禁止和异族通婚。
从此以后,一些认为纯正血统和纯正信仰的以色列人就自称“犹太人”从此“犹太”(Judaea)久逐渐取代了“以色列”公元前2世纪,罗马崛起,公元前198年;利用犹太集团内讧之际进占耶路撒冷。
公元前142年犹太祭司反抗罗马并建立犹太政权。
公元前134年集团内部分裂,国力大衰。
1.4 希律王和本丢·彼拉多公元前64年罗马统帅庞贝征服叙利亚,从此犹太人落入罗马统治之下。
公元前37年,希律重新取得犹太统治权,希律是个希腊化的人,但他并不把希腊化强加在犹太人身上,他重修了耶路撒冷圣殿,利用自己在罗马的影响来保护犹太侨民。
这缓解了犹太人对他的反对情绪。
希律为了考验犹太人对他的忠诚程度,要求犹太人民宣誓效忠罗马王奥古斯都和他本人,遭到法利赛派的拒绝,希律大怒,一部分法利赛人被罚款,一部分被处死刑。
一些激进的青年犹太人为了表示反对,把希律装置在圣殿大门上的金鹰砍了下来,希律大怒,下令把这些青年活活烧死。
公元前4年,希律王去世,犹太人民起义,很快被叙利亚总督击败,2000多名起义者被送上十字架。
公元前6年犹太并入叙利亚行省,犹太国正式灭亡。
犹太国灭亡又引起一次武装反抗,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无数爱国的犹太人组成奋锐党坚持斗争下去,是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渐趋沸腾。
26—36年,本丢·彼拉多任犹太总督。
1.5 犹太人的集团散居在巴勒斯坦以外的犹太人,与异族杂居,接受后期希腊文化的影响,虽然以会堂为中心继续保留犹太教的传统,但政治上大的都已不再同罗马统治者对抗。
留居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根据经济、社会地位和对罗马通知者的政治态度,形成了几个宗教的政治集团。
最重要的有撒度改派:由祭司、贵族和富商组成,遵奉犹太的律法书,但屈从于罗马的统治;法利赛派(意为隔离者):由文士和律师为主体组成,遵奉律法书和口传律法,以严守犹太教传统相标榜,强调异教、异族隔离,对罗马持既不明显合作又不公然对抗态度;奋锐党(吉拉德派):由下层反抗分子组成,反对外族侵略者和依附侵略者的犹太当权者;艾赛尼派:由农牧民众和手工业者组成,积极参加反罗马斗争,组成有无相通的共同生活团体,严守派规,寄希望于弥赛亚来临以解脱尘世苦难。
据《圣经》记载,耶稣对撒度改派和法利赛派持严厉批判态度。
他的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人属于奋锐党。
现代多数学者根据对死海古卷的研究,认为原始基督教又部分教徒和艾塞尼派的库兰社团有许多共同之处。
2 基督教产生的宗教背景2.1 犹太教以色列人的宗教,从众多神观念转变为一神观念,表现为《旧约》中耶和华上帝与众巴力的斗争史,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前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神学观念,公元前621年犹大国王约西亚实行强制手段进行宗教改革,树立一神观念,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公元前六世纪初,以色列人北路到巴比伦后,新巴比伦和波斯帝国的统一和强大,东方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特别死亡国奴的屈辱处境等对他们刺激很大,使他们的政治、宗教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不论是过去的祭司贵族等统治阶级还是中下层人民,都渴望一位“救世主”降临,解救他们脱离异族压迫。
他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新的大卫王国,它将是一个统一、富强、独立的国家。
耶和华不仅是以色列的保护神,而且是统治世上万国、万族、天上、人间的唯一主宰;耶路撒冷是他的唯一圣所。
他们认为以色列遭受的灾难是耶和华对他们的犯罪的惩罚,欺压它们的异国异族都是耶和华手中的工具。
这种思想表现在《旧约·以西结书》众。
被掳的人中有人返回到巴勒斯坦后,这种思想逐渐成熟。
经过尼西米、以斯拉、哈该、萨基利亚等人的努力,建立了神学政体,以西结的思想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到这时有爱人逐步形成了耶和华是“独一真神”的观念。
崇奉一神,排斥其他宗教并维护祭祀贵族的统治的犹太教才最后形成。
1.2 犹太教经典公元前6世纪末,以色列一神观念已经形成,编辑者根据这一主导思想对一些简短残片的圣经做了整理和加工,编成了适合教义的经籍,装订成册,公布于世,作为人们宗教崇拜和立身处世的准则,他们后来被称为《希伯来圣经》(Canon,直译为《标准书》)。
此后公元前2世纪末又经过不断的修订与增补,才最后奠定了现在的《旧约全书》的基础。
“律法书”、“先知书”和《诗篇》是犹太教的主要经典。
在犹太教会堂每年都要读一遍“律法书”。
它是教义方面的最高权威。
其他各卷也常在犹太会堂中宣读。
犹太教圣经后来被基督教继承下来,成为基督教《圣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旧约全书》。
2.3 弥赛亚如前所述,以色列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从公元前1世纪中叶,1000多年的历史记录中,只有大卫和所罗门王朝的统治下的大约80年(前1010—前930年)他们是独立自由的时代,其余1000多年都是在民族灾难中苦苦挣扎。
但他们又骄傲的认为自己民族的保护神——耶和华上帝——是唯一的真神,统治着世上万族万国,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他特别宠爱的。
每到民族灾难严重时,他们就呼求上帝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并惩罚她们的民族敌人。
这种宗教信念逐渐发展成以色列民族复兴运动的旗帜,到“巴比伦之囚”时期,就成为对先知们预言“弥赛亚”的期待了。
弥赛亚(Messiah)亦译“默西亚”源于希伯来文māshīah,原意为“受膏者”或“受上帝祝福的人”这个称谓源于古代以色列传统,古以色列的国王即位时要举行一个仪式,有大祭司代表上帝将橄榄油敷在国王的前额,表示上帝的祝福,“敷油”或“涂油”这个动作在汉语《圣经》中译为“膏”所以国王就被称为“受膏者”——“弥赛亚”。
灾难深重的以色列人期盼着有一位“弥赛亚”降临带他们中间大卫的国家。
经过后世人们的加工,弥赛亚成为救世主,逐渐成为基督教的一种弥赛亚观念他成为基督教产生的原因之一。
3 基督教产生的文化背景:在古代神话背景下古希腊罗马哲学一直追寻宇宙万物的本源、探究事物的本质作为兴趣的焦点。
从早期伊奥尼学院派以有形的感性事物为宇宙本源的宇宙论,到中期柏拉图的“理念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说”古希腊罗马哲学关于宇宙生成、存在的本质的种种构想为基督教宇宙观的形成,特比暗示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素材。
就最直接的影响而言,与基督教产生的最为密切的哲学思想莫过于古希腊晚期和罗马时期的斯多葛派、犹太—希腊哲学派和新柏拉图主义。
斯多葛派产生与希腊化时期,这一哲学派别认为世间一切都是绝对地由被称为“命运”或天意、神的神秘的必然性所支配的。
人作为宇宙体系的一部分,也应该自觉的服从“命运”。
犹太—希腊哲学派以斐洛为代表,他们认为神是绝对超越存在的,是万物的基础和本原,它至尊、至善、至美,以“逻各斯”为中介创造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