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知识竞赛试题

三字经知识竞赛试题

保密谢绝查阅《三字经》知识竞赛试题

(一)、背诵每个代表团由评委老师现场指定一位同学背诵《三字经》一段(每段10句60字),具体背诵哪一段,现场抽签。本环节满分25分,评委老师根据学生背诵效果好坏酌情给分。

备选试题

1、子不学,非所宜——弟于长,宜先知。

2、九族者,序宗亲——婿妇翁,三党名。

3、论语者,二十篇——今单行,本元晦。

4、赢秦氏,始兼并——为南朝,都金陵。

5、凡正史,廿四部——载治乱,知兴衰。

6、犬守夜,鸡司晨——我教子,唯一经。

(二)、解释每个代表团由评委老师现场指定一位同学解释《三字经》一段(每段2句12字),具体解释哪一段,现场抽签。本环节满分25分,评委老师根据学生解释准确度酌情给分。

备选试题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凡学者,宜兼通。冀圣教,振民风。

3、口而诵,心而帷。朝于斯,夕于斯。

4、幼习业,壮致身。上匡民,下利民。

5、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6、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

(三)、讲故事每个代表团推选一位同学讲述《三字经》典故一个,具体解释哪一个,现场抽签(先抽签选定题目后推举选手)。本环节满分25分,评委老师根据学生讲述故事的要素是否完整、普通话准确度、是否有文采等酌情给分。备选试题

1、头悬梁

2、锥刺股

3、囊萤

4、映雪

5、负薪

6、挂角

(四)谈体会每个代表团推选一位同学讲述学习《三字经》的体会。本环节满分25分,评委老师根据学生所谈内容的现实意义、中心是否集中、普通话准确度、是否声情并茂等酌情给分。

三字经阶段诵读活动

《三字经》阶段诵读活动 活动目的: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 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阅读,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 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序言: 师:在我们祖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宋代王应麟编著的《三字经》无疑是最绚丽的一朵浪花,它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赏心悦耳,令我们回味无穷!《三字经》是古代小孩子启蒙教育读本。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我们现在学习语文、数学、思品、社会、音乐、体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其中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开学至今,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了《三字经》的33个小节内容,初步认识了《三字经》的形式、结构、核心思想。这节课我们不在讲授新的内容,主要对前段时间的学习进行一个回顾与复习。孔子曰:温故而知新,相信大家再读一会有新的收获。下面就让我们从朗读《三字经》

的原文开始吧: 一、朗读导入——《三字经》原文朗读接龙 为了提高大家积极性,我想改变过去齐读的方式,我们男女生接龙读 要求: 1、读学过的内容 2、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正确停顿。 3、为了读出节奏,可以边读边拍手打节奏、韵律。 师:读得不错,鼓励一下自己 二、考考你 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经过前段时间的阅读和刚才的朗读,同学们对《三字经》内容意义又理解了多少呢?下面我要考查一下大家。点兵点将的形式 规则:根据意思说出相应的《三字经》中的句子。 ①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②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③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④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

————————————————————————————————作者:————————————————————————————————日期:

原文地址:小儿推拿三字经摘自《幼科推拿》赵鉴秋编著作者:阿瑞 《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三字经》诵读活动总结

《三字经》诵读活动总结 本学期本着弘扬文化、传承经典的宗旨,结合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我们班级要求学生背《三字经》,使其精华得以发扬光大。现将诵读情况总结如下: 首先:提高认识,加厚人文底蕴抓好《三字经》诵读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是关键,家长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开展诵读活动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在诵读《三字经》中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 其次:灵活安排,确保诵读时间。我班要求保证每天15 分钟的诵读时间,为此特安排语文课前五分钟为诵读时间。每天由值周教师亲自组织学生开始诵读,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还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使《三字经》诵背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另外坚持午间学一刻钟,每日中午在校读15 分钟。回家后,每天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0 分钟。鼓励学生和家长参加“亲子经典诵读”活动。 最后:严格把关,加强督促指导。我校自开展《三字经》诵读活动以来,始终坚持: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必背的部分我们能做到严格把关,确保质量。我们对学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如诵读进度、诵读质量。 通过以上的学习活动,学生大有收获,深入体味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

深。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了能把经典诵读诗文背下来,并能在背诵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许多孩子克服了胆怯心理,可以走上讲台大声地朗读,这给他们学语文增强了自信心。 道德修养得到完善。经典诵读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经典故事讲述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人生哲理等在诵读期间,孩子们逐步改变着自己的生活、学习习惯。通过背诵经典,也使幼儿从小就吸收经典的文化知识,不但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儿童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修养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扩大知识面,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自从开展诵读活动以来,我们每天坚持进行的“快乐诵读”活动,一到时间,孩子们就会主动诵读。培养了孩子们读书的习惯,使他们乐于读书,习惯念书,这一习惯将让他们终生受益。我没有规定多的内容,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只求熟读,不求甚解,自然成诵。孩子们没有什么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唱念背诵,让他们在习惯下达到坚持不懈的效应。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孩子居然背了不少的篇章,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识字量大大增加,小朋友的脾气个性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总之,经过诵读活动,我们体会到:文学经典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 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 鼻塞重:+揉阳池10 呕吐:+清胃10(运八卦) 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 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 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 便有食:+清大肠10 2、寒热往来 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 3、急性支气管炎 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 发热超38.5+推六腑10 喘重改为逆八卦 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 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 慢性支气管炎 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 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 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 4、肺炎 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 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 头痛鼻塞+揉阳池10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 5、顿咳(百日咳) 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 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 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 6、厌食 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 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推六腑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 不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 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 发热+推六腑20 流口水+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 热重:+推六腑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 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 15推天河水10 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 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 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 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 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 10清大肠10 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 10 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 10 14、呕吐 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 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 腹痛+揉板门15 便秘+清大肠10 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 清补脾15 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 10揉外劳宫10 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 卦15 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 有形寒积+清大肠15 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 15、呃逆 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 16、疳积 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 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 有痰者+运八卦10 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 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 17、自汗盗汗 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 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 18、遗尿 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 天河水10 19、脱肛 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 大便干+运水入土10 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 选择二:独揉神阙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 腹胀+推大四横纹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 +-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 轻症(5-6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10揉二马10清胃10推六腑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平肝5 +-有热者+天河水15 重症:揉二马10清补脾10清补大肠15 寒泻 揉外劳宫20清胃10天河水10 热泻 选择一:推六腑15清大肠15清脾胃10下推七节骨2 分 选择二: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推1-2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 15平肝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清补大肠15揉二马10平肝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急性痢疾 白痢: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 +-有热者+推天河水20平肝5 体虚者+揉二马10 23、赤痢 选择一:推六腑15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利小便5 下推七节骨2分 选择二:推六腑15运八卦10清大肠15平肝5下推七节 骨2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40 选择二:清补大肠15运水入土10利小便10 急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推天河水10捣小天 心5 +-胸闷+运八卦10 头痛或角弓反张+揉阳池10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5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揉阳池10揉二马15补脾10捣小天心5平肝5 +-痰盛+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 腹痛+揉外劳宫10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0清补大 肠10平肝(或捣小天心)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100下为一次;揉 二马、阳池, 各100下;掐左右合谷,各100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揉阳池15清肺10天河水 15掐五指节2分 治法二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 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 洗浴受惊 平肝15揉阳池15掐五指节2-5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揉阳池10 余热不清:平肝15清肺15天河水15 耳聋:平肝15补肾15 痰多: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捣小天心10 下肢失灵:揉二马15清补脾(多推取效)20 喑哑:天河水15清肺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清肺10天河水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下捣小天心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清补脾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10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 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 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两种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28、水痘 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揉阳池10 呕吐+揉板门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20清胃10每日1次,3-4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补脾10利小便10 选择二:揉二马15平肝10清胃10天河水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39℃以下):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清胃10 高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平 肝清肺10清胃10 +-咳喘重+运八卦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20推六腑30平肝清肺10清胃10 +-喘重+推大四横纹10 惊悸抽风+捣小天心1-2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15平肝清肺10揉二马15推天河水30 +-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推三关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5清补大肠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临表消失, 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运八卦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揉二马10 麻疹逆证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15天河水30 +-兼泻+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15(手 法力量加重), 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5-10(不可 过用) 发痒发喘+运八卦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15 伤热,适当+清胃5,重者+推六腑20 伤凉,+揉二马10,也可加揉外劳宫10 如麻疹仍不畅透,+揉二马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揉二马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15揉二马15,或揉外劳宫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 并加揉二马10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2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揉二马10 +-如见寒象+推三关10 腹痛+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运八卦20 +-热盛+推六腑20 如见其他兼证+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病程短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迁延日久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揉二马15 33、新生儿黄疸 1、湿热型:平肝5推六腑10利小便5 2、寒湿型:揉外劳宫10平肝5清补脾10 +-热像不重者,推六腑改用天河水10。以上均可间断用 揉二马5-10,以免过于寒凉。 34、新生儿吐乳 1、热者:运八卦10清胃5天河水10揉板门5 2、寒者: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揉板门5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10 腹胀者+推大四横纹10 35、囟门闭合晚 选择一揉二马15揉阳池10推三关10补脾15平肝5推 大四横纹10;以上二马、补脾为主穴, 其他可轮流加用1-2穴 选择二独用揉二马30-60 36、脑发育不全 平肝10揉二马15揉阳池10捣小天心1-2分钟 37、疝气 平肝10揉二马15补脾10揉外劳宫10;或独用揉二马 30以上 38、鞘膜积液 平肝10揉二马15清补脾10清补大肠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补脾15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 配穴: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平肝5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 用法:2-3天一次或一周1-2次。推拿时主穴一般全用, 配穴则可选用1-2个。 益气补肺 主穴:平肝清肺10 清补脾15 推大四横纹10 配穴:天河水10揉二马10揉外劳宫10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用法:如上 益气补肾 主穴:揉二马15补脾15揉外劳宫10 配穴:平肝5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固元气壮水火 用法:如上 安神益智 主穴:揉二马20揉阳池10 配穴:平肝5-10天河水10捣小天心1-2 安神益智补肾填精 用法:如上

三字经活动方案

屈家岭一中《三字经》学习、诵读 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三字经》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正是通过文化经典,民族精神才得以传播和不断发展,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意义深远,基于此种认识,我校把“中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作为民族精神教育规划中的重要板块之一。优秀的古典诗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以及反映本地区改革开放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都在我们的诵读之列。这些作品既是我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蓝本,也是我校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 二、活动目标 通过诵读、熟背《三字经》,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目的。了解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潜移默化地陶冶其性情。 1、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 2、让学生诵读经典、理解经典,陶冶学生高雅情趣,开阔胸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 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4、在学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开展诵读活动,营造和谐的、人文的、丰富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四、诵读内容 《三字经》 五、诵读活动基本时间安排 保证学生不少于15分钟的诵读时间。 1、早读:班干部诵或看书吟诵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 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 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 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 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 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

一年级下学期《三字经》

一年级下学期《三字经》班级姓名 《三字经》 jī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经子通,读诸史。 kǎo shìxìzhīzhōng shǐ考世系,知终始。zì xī nóng zhi huáng dì 自羲农,至黄帝。hào sān huáng jū shàng shì号三皇,居上世。táng yǒu yu hào èr dì唐有虞,号二帝。xiāng yī xùn chēng shèng shì相揖逊,称盛世。xià yǒu yǔ shāng yǒu tāng 夏有禹,商有汤。zhōu wén wǔ chēng sān wáng 周文武,称三王。

xià chuán zǐ jiā tiān xià夏传子,家天下。sì bǎi zǎi qiān xià shè四百载,迁夏社。tāng fá xià guó hào shāng 汤伐夏,国号商。liù bǎi zǎi zhì zhòu wáng 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òu 周武王,始诛纣。bā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八百载,最长久。zhōu zhé dōng wáng gāng zhuì周辙东,王纲坠。Chěng gān gē shàng yóu shuì逞干戈,尚游说。 shǐ chūn qiū zhōng zhàn guó始春秋,终战国。wǔ bà qiáng qī xióng chū五霸强,七雄出。

yíng qín shì shǐ jiān bìng 嬴秦氏,始兼并。chuán èr shì chǔ hàn zhēng 传二世,楚汉争。gāo zǔ xīng hàn yè jiàn 高祖兴,汉业建。zhì xiào ping wáng mǎng cuàn 至孝平,王莽篡。guāng wǔxīng wéi dōng hàn 光武兴,为东汉。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四百年,终于献。wèi shǔ wú zhēng hàn dǐng 魏蜀吴,争汉鼎。hào sān guó qì liǎng jìn 号三国,迄两晋。song qíjìliáng chén chéng 宋齐继,梁陈承。wéi nán cháo dū jīn líng 为南朝,都金陵。běi yuán wèi fēn dōng xi 北元魏,分东西。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6个生字,会写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中国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写、会认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 感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亲切交谈,导入课文。 1.孩子们,你们平时上语文课用怎样的方法学习生字呢?你们在学习课文前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以“聊天”的方式了解学情,做到心中有数。) 2.运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我们一同学习两组有趣的《三字经》,愿意吗? 二、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带红帽的生字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努力读好。 3.汇报交流:难读的句子,读通课文。 三、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孩子们,课文读得这么顺利。汉字娃娃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交朋友了,愿意吗?得考考你。 设计:“摘星星”游戏。 1.多媒体课件展示:浩瀚的夜空,群星璀璨,汉字娃娃张开了笑脸。 2.游戏规则:每颗智多星都有一个汉字娃娃,只要你能响亮地、准确地叫出他的名字,就奖励你一颗智多星,比比谁摘的星星最多。 (1)自主拼读。 (2)抽读,帮助正音:后鼻音mìnɡ(命),平舌音sūn(孙),三拼音huán(环)、xiān(先)。 (3)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 (5)聪明的孩子,去掉了小红帽你还认识吗?去掉拼音读。 3.积累词语,巩固生字。 汉字娃娃告诉我:“休息一会,马上回来。”来了,汉字娃娃变了,聪明的孩子,你还认识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久远环保大熊猫炎黄子孙历史悠久中华民族绿树成荫川流不息 (1)抽读,培养语感。 师:读“大熊猫”时,你为何笑了?生:因为大熊猫的样子好可爱。师:“中华民族”你怎么读得这么精神?生:因为爷爷告诉我,

三字经实施计划方案及总结

《走进经典、做美德少年》班级课程实施方案 丰登坞小学 二2班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中较代表性的一种。它流传的时 间最 长、范围最广、影响也最大。《三字经》被誉为“千古一奇书”: 其一奇, 以三字断句,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合辙顺律,易读 易记;其二 奇,结构紧凑,衔接自然,顺理成章,概括性强;其三奇, 孕千年中华文化之精髓,可谓学一书而通万卷也! 一、活动目的: 1.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通过诵读《三字经》的有关 内 容,可以实现一种德育功能,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可强化责任 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2. 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了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 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扎实 的道德基础。 3. 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 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 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说仁义。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 自修齐,至治平。此二 篇,在礼记。 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 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余可求。 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拆命, 号四诗,当讽诵。周礼者,箸六官。 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王迹息, 三传者, 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此莫先。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 十三经。左传外, 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经既明,方读二、 活动主题:走进经典 三、 诵读内容: 《三字经》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 今 不具。惟书学,人共遵。 隶 草继,不可乱。若广学, 必有 初。小学终,至四书。 孟子者,七篇止。辩王霸, 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 今单 行,本元晦。四书通, 统儒 术。文作周,孔子述。 有连 山,有归藏,有周易, 书之奥。有国风,有雅颂。 仪礼者,十七篇。大小戴, 春秋 作。寓褒贬,别善恶。 尔雅者,善辩言。求经训,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3 遍清大肠 15 10 揉外劳宫 10 揉板门 15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掐五指节寒性腹痛:揉一窝蜂运八卦发热重: +推六腑 15提捏大椎 10次15 推天河水 10 鼻塞重: +揉阳池 10如有形寒积 +清补大肠 10 呕吐: +清胃 10(运八卦)热性腹痛:平肝10 清胃 10推天河水10 揉板门 15 咳、痰: +运八卦 10痰盛 +清补脾 10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 清脾 10清胃 10伴惊风:平肝 30 清肺 15 推天河水 30清大肠 15 推大四横纹 15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 2 分钟斜视相反方向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捣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 平肝15 第二次15 清胃夹滞: +运八卦 15清脾(胃) 1010 清大肠 10 10 揉外劳宫 10 揉板门 15 天河水便有食: +清大肠 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 10 15 清补脾 10 揉板门 15 推大四横纹2、寒热往来虚寒腹痛:揉外劳宫 分阴阳 10 推大四横纹10 揉外劳宫 1510 3、急性支气管炎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14、呕吐 15 运八卦 15清胃 10 清补脾 10 运八卦 15 平肝清肺伤食呕吐:揉板门 发热超 38.5+推六腑 10胃热呕吐:清胃15 平肝 10推天河水10 运八卦 15 喘重改为逆八卦腹痛 +揉板门 15 喘重湿罗音 +小横纹 10便秘 +清大肠 10 喘重干罗音 +大四横纹 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 揉板门 15清胃 10 运八卦 15慢性支气管炎清补脾 15 10 清胃 10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 天河水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夹惊呕吐:平肝 揉二马 10 补脾 10平肝清肺 1010 揉外劳宫 10 15 揉板门15 平肝 10 清胃 10 运八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胃寒呕吐:揉外劳宫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 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 5卦 15 推六腑 15外中寒邪兼腹痛 +揉一窝风 15 方法二:揉二马 10补脾 10清肺 10 天河水 10有形寒积 +清大肠 15 寒伤脾胃 +清补脾 10 兼冷泻亦同 4、肺炎 逆运八卦 10 平肝清肺10 揉小横纹 10 推六腑 1015、呃逆 10 清胃 10推六腑 15 高热惊厥 +捣小天心 2实证有热者:运八卦 头痛鼻塞 +揉阳池 10 10 平肝清肺 10 推大四横纹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 揉外劳宫 10清补脾 15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 10 天河水 1016、疳积 揉二马 15 补脾 15 平肝 5 5、顿咳(百日咳) 15 清胃 10 天河水或推六腑 10腹胀重 +推大四横纹 10 逆运八卦 15 揉小横纹有痰者 +运八卦 10 15 补脾 15平肝 5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 揉小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 横纹 10 推六腑 10 捣小天心 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 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 清补脾 1017、自汗盗汗 15 清补脾 10运八卦 10 清肺 5 揉小横纹 10 天河水 10自汗:揉二马 盗汗:运八卦10 揉二马 10天河水 10 平肝 5选择一:推六腑15 清大肠15 清脾胃 10下推七节骨 2 分 10 清胃 10 推六腑 15 选择二:运八卦 +-推 1-2 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平肝 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 清补大肠 15 揉二马10平肝 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 效佳 急性痢疾 10 清补大肠 15 清补脾 10 白痢:揉外劳宫 +-有热者 +推天河水 20 平肝 5 体虚者 +揉二马 10 23、赤痢 15 清脾 10清胃 10 清大肠 15 利小便 5 选择一:推六腑 下推七节骨 2 分 选择二:推六腑 15 运八卦 10 清大肠 15 平肝 5 下推七节 骨2 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 40 选择二:清补大肠 15 运水入土 10 利小便 10 急 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 20 平肝清肺 10 推天河水 10 捣小天心 5 +-胸闷 +运八卦 10 头痛或角弓反张 +揉阳池 10 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 5 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15 补脾 10 捣小天心5平肝 5 揉阳池 10 揉二马 +-痰盛 +运八卦 10揉小横纹 10 腹痛 +揉外劳宫 10 15补脾 10 清补大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 肠10 平肝(或捣小天心) 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100 下为一次;揉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 二马、阳池, 各 100 下;掐左右合谷,各100 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28、水痘 清肺 10 清胃 10 天河水 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 +揉阳池 10 呕吐 +揉板门 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 20 清胃 10 每日 1 次, 3-4 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 补脾 10 利小便 10 选择二:揉二马15 平肝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 39℃以下):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0 清胃 10 高 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 平肝清 肺 10 清胃 10 +-咳喘重 +运八卦 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 20 推六腑 30 平肝清肺 10 清胃 10 +- 喘重 +推大四横纹 10 惊悸抽风 +捣小天心 1-2 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 15 平肝清肺 10 揉二马 15 推天河水 30 +-体温不升, 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 +推三关 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 5 清补大肠 10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临表消失,用清 补脾 15 揉二马 10 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0 运八卦 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 揉二马 10 麻疹逆证 15 天河水 30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 +-兼泻 +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 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 15(手法 力量加重), 加清胃 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 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 (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病程短者 久者,取 33、新生 1、湿热 2、寒湿 +-热像不 二马 5- 34、新生 1、热者 2、寒者 +-热重者 腹 35、囟门 选择一揉 大四横纹 其他可轮 选择二独 36、脑发 平肝 10 37、疝气 平肝 10 30以上 38、鞘膜 平肝 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 穴:揉二 健脾温 6、厌食 运八卦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 5-7 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 10 揉一窝蜂 10 揉外劳宫 5 热 症:天河水 10 平肝清肺 10 揉阳池 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 20 推六腑 15 揉阳池 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 10 清胃 10 天河水 20 热重 +推六腑 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 10 天河水 20 推六腑 10 不 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 15 天河水 15 推大四横纹 10 选 择二:清脾 15 清胃 15 天河水 10 发热 +推六 腑 20 流口水 +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 +捣小天心 2 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 15 揉外劳宫 10 推大四横纹 10 清肺 5 热性:逆运八卦 15 推天河水 10 推大四横纹 10 缓解期:揉二马 15 清补脾 15 运八卦 10 热 重: +推六腑 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 15 运八卦 15 推大四横纹 10 揉板门 10 食积腹痛:平肝 10 清胃 10 清脾 10 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18、遗尿 揉二马 20 清补脾 10 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 5、推天河 水 10 19、脱肛 补脾 15 揉外劳宫 10 清补大肠 10 大便干 +运水入土 10 脾肾不足便溏 +揉二马 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 10 清大肠 15 运水入土 10 平肝 5 选 择二:独揉神阙 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 10 清大肠 15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5 腹 胀 +推大四横纹 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 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 利小便 10 +-腹痛重者 +揉外劳宫 10-15 轻症( 5-6 次) 运八卦 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 10 揉二马 10 清胃 10 推六腑 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 清补脾 10 平肝 5 +-有热者 +天河水 15 重症:揉二马 10 清补脾 10 清补大肠 15 寒 泻 揉外劳宫2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热泻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 揉阳池 15 清肺 10 天河水 15 掐五指节 2 分 治法二平肝 10 清胃 10 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 天河水 10 揉外劳宫 10 洗浴受惊 平肝 15 揉阳池 15 掐五指节2-5 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 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 揉阳池 10 余热不清:平肝15 清肺 15 天河水 15 耳聋:平肝 15 补肾 15 痰多:运八卦15 推大四横纹10 捣小天心 10 下肢失灵:揉二马 15 清补脾(多推取效) 20 喑哑:天河水15 清肺 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 清肺 10 天河水 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 下捣小天心 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 清补脾 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 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 10 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 15 清补脾 10 揉二马 10 捣小天心 10 掐 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 15 清补脾 15 推六腑 15 捣 小天心 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 15 清补脾 15 推六腑 15 捣小天心 10 轻 平肝 15 清补脾 10 揉二马 10 捣小天心 10 两种 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 5-10(不可过用) 发痒发喘 +运八卦 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 15 伤 热,适当 +清胃 5,重者 +推六腑 20 伤凉, +揉二马 10,也可加揉外劳宫 10 如麻疹仍 不畅透, +揉二马 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 揉二马 10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 15 揉二马 15,或揉外劳宫 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 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并加揉二马10 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 2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20 揉二马 10 +-如见寒象 +推三关 10 腹痛 +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 天河水 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运八卦 20 +- 热盛 +推六腑 20 如见其他兼证 +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 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用法: 穴则可选 益气补肺 主穴:平 穴:天河 培土生金 用法:如 益气补肾 主穴:揉 配穴:平 固元气 用法:如 安神益智 主穴:揉 配穴:平 神益智 用法:如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加注释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着,尚未见刊本。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为尊重原着,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 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