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腺癌化疗进展 ln

合集下载

Luminal_A型乳腺癌化疗

Luminal_A型乳腺癌化疗

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的辅助化疗策略福建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刘健李娜妮陈心华洪熠李重颖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的75%~80%,其中ER 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约占65%~70%[1]。

NCI、NCCN和St.Gallen等世界性权威《指南》对ER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化疗指导原则不尽相同,对于ER阳性HER-2阴性(luminal A型)乳腺癌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以及选择何种化疗方案,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2009年St.Gallen 专家共识》[2]中的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策略与以往不同,主要根据ER和HER2状态将乳腺癌分为三组,即HER2阳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原则上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采取曲妥株单抗和化疗联合为主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以化疗为主,但对于E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共识》建议要参考临床病理学特征、生物学特征以及基因表型等特点加以选择治疗方案,目前尚缺乏标准治疗。

以下就近年来尤其是2009年ASCO上有关ER阳性HER-2阴性亚型乳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一、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演进乳腺癌辅助化疗的目的是杀灭亚临床病灶,辅助化疗效果必须经过长期随访才能评估,因此,循证医学的证据是推动乳腺癌辅助化疗不断进步的动力和指导临床实践的依据。

三十年来乳腺癌辅助化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70年代以Gianni Bonadonna发明的CMF方案为代表[3]标志着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循证医学的开端,30年的随访结果表明,乳腺癌辅助化疗组的无病生存和总生存均高于单纯手术组,CMF辅助方案化疗使复发风险降低了34%(P=0.005),死亡风险降低了22%(P=0.04)。

80年代的蒽环类药物又将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效果推进一大步,NSABP B-15[4]研究结果发现乳腺癌术后行AC方案辅助化疗4周期的疗效与CMF方案化疗6周期的疗效相同;EBCTCG[5]对14000例的分析结果表明,含蒽环类的化疗方案与CMF方案化疗比较,复发及死亡危险分别降低了11%及16%,5年及10年的死亡率绝对值分别降低了3%及4%。

SPARC和L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SPARC和L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SPARC和L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的开题报告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乳腺癌,它的生物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独特,对化疗和放疗敏感,但易发生局部复发和转移,预后不良。

因此,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临床特征,对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SPARC是一种紧贴基质蛋白质,可以影响细胞外基质的形态,在许多肿瘤中表达水平下调,与肿瘤转移和预后有关。

然而,SPARC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仍存争议。

LN是一种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蛋白质,也被用于预测癌症转移和预后,但其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作用尚未确定。

因此,本文将评估SPARC和L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我们将分别研究这两种蛋白质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

然后,我们将分析SPARC和L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之间的关联。

我们将通过回顾和整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来探讨SPARC和LN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角色,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可能的临床应用。

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并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分期和综合治疗方案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随着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乳腺癌的治愈率不断提高。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准确确定肿瘤分期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分期以及综合治疗方案。

一、乳腺癌的分期乳腺癌通常根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器官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期。

根据美国癌症学会(AJCC)第8版TNM 分期系统,乳腺癌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0期:初发阶段的早期癌变,肿瘤尚未侵入邻近组织或淋巴结,并且没有远处转移。

2. I期:小肿瘤早期侵袭,直径不超过2厘米(T1);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N0)或无淋巴结转移。

3. II期:肿瘤直径超过2厘米(T2);轻度或中等程度的淋巴结转移(N1/N2/N3),或无肿瘤侵犯淋巴结。

4. III期:大肿瘤(T3/T4)侵入周围组织;严重或广泛的淋巴结转移(N2/N3),或中度到重度的局部区域淋巴管转移。

5. IV期:乳腺癌远处器官的转移,如肺、肝、骨骼等。

二、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案乳腺癌治疗采用多学科协作,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分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1. 手术切除:手术是乳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阶段的乳腺癌分别采取乳房保留手术或全乳切除手术。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常规进行辅助放、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以降低复发率。

2.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通常在手术后进行。

通过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辐射来杀死残余癌细胞或预防局部复发。

放射治疗可以有选择性地用于淋巴结区域,根据病理结果和术前评估来决定是否需要。

3. 化学药物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抑制肿瘤生长的药物来杀死肿瘤细胞。

一般情况下,乳腺癌患者会在手术前或后接受化学药物治疗。

具体方案可能包括单一药物或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

4. 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主要适用于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

最新:乳腺癌临床研究年度进展摘要2023年各分型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激素受体阳性领域,早期乳腺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辅助强化治疗再添新选择,晚期乳腺癌新靶点药物蛋白激酶B抑制剂和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曲妥珠单抗联合吡咯替尼为新辅助治疗、复发转移一线治疗提供新选择,新型抗HER2 ADC药物再获新突破。

三阴性乳腺癌领域,免疫治疗在新辅助和复发转移一线治疗中证据更充分,靶向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ADC药物带来新希望,ADC药物与免疫治疗联合应用疗效初现。

笔者对2023年度乳腺癌重要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乳腺癌已经进入了精细分类、精确分层治疗时代。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和6(CDK4/6)抑制剂在激素受体(HR)阳性乳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以及新型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应用,显著改善了乳腺癌的预后,改变了临床实践和治疗格局。

新靶点药物的研发、获益人群的筛选、标准治疗失败后的探索,使得乳腺癌的治疗逐渐精准和优化。

2023年各分型早期和晚期乳腺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对重要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一、早期乳腺癌1. HR阳性乳腺癌辅助CDK4/6抑制剂强化治疗新选择:伴中高复发风险的HR阳性HER2阴性(HR+HER2-)早期乳腺癌,可以通过同步强化、延长内分泌治疗降低复发风险。

Monarch E研究证实,对于淋巴结转移≥4个,或淋巴结转移1~3个伴随肿块≥5 cm、组织学3级、Ki-67≥20%任一危险因素的HR+HER2-早期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基础上联合阿贝西利2年,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与单用内分泌治疗相比,联合阿贝西利组的2年和4年无浸润生存(iDFS)率的绝对获益分别是3.5%和6.4%[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简介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之前对乳腺癌患者进行的系统性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降低病理分期、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

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药物的作用,使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受到抑制,从而提高手术切除的成功率和减少复发风险。

随着乳腺癌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和治疗策略也在不断优化。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紫杉醇类、多柔比星类、环磷酰胺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如阻断DNA合成、干扰微管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在接受化疗药物作用后,出现对药物的抵抗现象,导致化疗疗效降低甚至失效。

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信号通路异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变异等。

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机制和靶点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寻找新的耐药靶点,如开发针对耐药性肿瘤的新药物;二是研究耐药性肿瘤的基因表达谱,以便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三是探索联合用药策略,以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和降低耐药性的发生率;四是研究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中的作用,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1.1 定义和作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研究进展主要关注在乳腺癌治疗过程中,针对新辅助化疗药物的耐药性进行研究。

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之前,使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减轻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评估患者预后等目的。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抗药性,即化疗药物无法有效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能力。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耐药性的研究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林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部分乳腺癌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仅予局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

现今通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全身性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1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系统性的辅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

2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据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意大利 Milan 及法国等许多随机试验报道[1—5],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为:(1) 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A、ⅢB和ⅢC 期)和炎性乳腺癌;(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1 缩小肿瘤大小,降低临床分期1990 年,Bonadonna 等[6]首先进行了相关报道,作者搜集了肿瘤直径> 3 cm 的 16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给予 CMF* 3(环磷酰胺600 mg·m- 2、甲氨蝶呤 40 mg·m- 2及 5-氟尿嘧啶600 mg·m- 2)、CMF* 4、FAC* 3(5-氟尿嘧啶600 mg·m- 2、阿霉素 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FAC* 4、FEC* 3(5—氟尿嘧啶 600 mg·m - 2、表柔比星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结果有 97。

5% 的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其中81%的肿瘤直径< 3 cm,可接受保乳治疗.Gianni等[7]对手术前的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系列研究,作者总结了1 35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阿霉素 75 mg·m- 2);B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C (阿霉素60 mg·m- 2和紫杉醇 200 mg·m- 2);C 组,术后给予CMF 序贯 AC 方案化疗.结果显示(随访 76 个月),B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与 C 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保乳率明显高于 C 组(P <0. 001)。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林肖; 梁美珍; 郑以诺【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年(卷),期】2019(030)010【总页数】4页(P1306-1309)【关键词】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非前哨淋巴结; 危险因素【作者】林肖; 梁美珍; 郑以诺【作者单位】瑞安市人民医院甲乳外科浙江瑞安 3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女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腋窝淋巴结是乳腺癌最容易出现转移的部位,其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淋巴结转移的第一站,在2014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哨淋巴结活检(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CO SLNB)指南更新推荐SLN阴性、接受乳腺保留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可不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当SLN阳性时,通常应行ALND,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在一部分SLN阳性患者中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SLN)并没有转移[1]。

有学者报道指出SLN阳性的患者,腋窝NSLN转移阳性率仅为38.6%[2]。

40%~70%患者的SLN是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唯一站点,也就是说30%~60%的患者没有从传统ALND中获益,反而延迟了术后恢复,增加了手术并发症,降低了生活质量。

对于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处理应根据其临床、病理特征,认真全面地综合考虑,但具体哪些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以避免腋窝清扫术的研究,尚未见具体报道[3]。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影响NSLN转移的因素,将转移仅局限于SLN的患者筛选出来,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清扫术,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瑞安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LN转移阳性且行ALND的乳腺癌患者125例,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组织学确诊;②术前未进行放化疗等治疗;③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至少发现1枚SLN癌转移并行ALND;④女性患者;⑤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乳腺癌节拍化疗 ln

乳腺癌节拍化疗  ln
NCT01910870
II
M+
II
M+, HER-2 neg
II
M+
NCT01526499 NCT01526512 NCT01589159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and Hormonal Therapy
口服 便宜 耐受好
Metronomic Schedule
Pure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 Hormonal therap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 Targeted therapy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 Tmmunologic agents Metronomic chemotherapy + Drug repositioning
Wang 2012
68
Capecitabine
II
Cyclophosphamide+Capecitabine /
Capecitabine+Cyclophosphamide II
Pretreated MBC Pretreated MBC Pretreated MBC
Yoshimoto 2012 51
Montagna 2012 24
II
Vinorelbine+Capecitabine
I
Vinorelbine+Capecitabine
I–II
Irinotecan+Tegafur
/
Liposomal +cyclophosphamide
doxorubici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1998
FASG系列研究(01~09)
研究名称
入组对象
研究主要结论
FASG01 FASG02&O7 FASG03 FASG05
LN+ LN1-3/ER+/PR+ LN-/ER-/PRLN>3/LN1-3&SBR>2
6FEC50> 3FEC50/FEC75
FEC50+TAM>TA M-alone 6FEC50>非系统性 治疗
500 mg/m2
每周期化疗前1天给予地塞米松, 8 mg bid, 连续3 天
预先给予环丙沙星500mg bid, 每周期的第5-14天
主要终点:无病生存期(DFS) 次级终点:总生存期(OS)、毒性
l治疗中出现粒缺性发热或感染,立即给予G-CSF(来格斯亭150ug/m2.天,或菲格斯亭5ug/kg.天), 并在之后的每个周期的第4-11天预防使用
紫杉类 25.9%

0
5
10
Peto R代表早期乳腺SABCS上发言
ICCG 开启表柔比星的研究
ICCG
首个证实FEC优于CMF的研究,开启了FEC为核心方案的探索~
研究年代 1986-1990 19881990-1998 1990-1993 1990-1998 1993-1996
Lancet Oncol. 2013;14: 72-80
BCIRG 001 – 结果
OS at a Median 10-year Follow-up (ITT)
1.00
TAC: 87%
0.80
HR=0.70
95%CI: 0.53–0.91
Log-rank P=0.008
FAC: 81%
0.60
HR=0.74
429 deaths: 188 TAC; 241 FAC
Lancet Oncol. 2013;14: 72-80
PACS01
GEICAM9906
GEICAM9906
TAC ?AC - T
BCIRG005:多西他赛序贯化疗 vs. 联合化疗
AC→T辅助化疗
多柔比星60 mg/m2 每3周×4个周期 环磷酰胺600 mg/m2
早期乳腺癌化疗进展 ppt课件
乳腺癌多学科中的化疗
手术
病理
放射治疗
乳腺癌 综合治疗
化疗
化疗
内分泌
靶向药物治疗
乳腺癌辅助化疗药物的进展
1970-1985 CMF 方案
1986-97 蒽环类方案
• 口服/静脉给药 • 6 月/1年 • +/- 强的松
• 阿霉素/表阿霉素 • 低剂量/高剂量 • +/- 5FU
Survival time (months)
TAC
745 742 732 718 704 693 677 661 650 645 635 622 612 603 594 584 571 563 547 524 495
FAC
746 740 731 724 704 684 657 642 625 608 591 581 573 557 546 532 517 501 482 460 443
6FEC100>6FEC50
FASG06 FASG08
FASG09
ER+/PR+
6FEC50=TAM
LN+,40%以上70岁以 上患者
6E(30mg×3)
+TAM>TAM 老年患者显著获 益
LN+
6E(50×2)+VNR = 6FEC100
FASG01
FASG01
FASG05
FASG05
研究设计
l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在化疗结束后使用他莫昔芬治疗5年
N Engl J Med. 2005 Jun2;352(22):2302-13
Disease-free survival probability
BCIRG 001 – 结果 DFS at a Median 10-year Follow-up
(ITT)
CMF 31.3%
30
20
% + SE
10
20.5 17.8
CMF 32.2%
19.9 16.5
蒽环类 27.0%


0
0
5
10
0
5
10
死亡率 (%/年: 无复发妇女的总死亡率)和logrank分析
10年获益 5.1% (SE 1.6) Lorank 2p < 0.00001
蒽环类 31.0%
15.3 12.8
95%CI: 0.61–0.90
Log-rank P=0.002
0.40
Overall survival probability
0.20
0.0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102 108 114 120
Number at Risk
Number at Risk
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 (months)
TAC
745 737 710 678 659 639 617 596 583 562 551 541 530 519 508 491 478 463 444 418 387
FAC
746 730 699 659 618 584 558 541 523 510 499 484 471 453 437 429 414 392 378 351 333
1.00
0.80
TAC: 76%
HR=0.72
0.60
95%CI: 0.59–0.88 FAC: 69%
Log-rank P=0.001
0.40
HR=0.80
95%CI: 0.68–0.93
Log-rank P=0.0043
0.20
0.00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84 90 96 102 108 114 120
R
• 淋巴结阳性 乳腺癌患者 N=1480
1997.6-1999.6
F 5-氟尿嘧啶
500 mg/m2
A 多柔比星
50 mg/m2
C 环磷酰胺
500 mg/m2
仅在出现一次粒缺性发热或感染事件后使用环丙沙星预防和治疗
每3周×6个周期
T 多西他赛
75 mg/m2
A 多柔比星
50 mg/m2
C 环磷酰胺
1998- 紫杉类方案
紫杉类辅助化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EBCTCG荟萃分析 2005-06
紫杉类 > 蒽环类 > CMF > 无化疗
50
10年获益4.3% (SE 1.0)
Lorank 2p < 0.00001
对照
40
36.4%
10年获益 4.3% (SE 1.0) Lorank 2p < 0.00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