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6课完整教学提纲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设立了三个子目:隋朝兴亡,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第一子目介绍了隋朝的统一、建设的成就及隋亡的原因。
第二子目概括了唐朝建立与唐前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重点叙述了民族交融。
第三子目介绍了唐朝种种社会危机,以及唐朝的衰落与灭亡,最后叙述了五代的更替与十国割据局面。
三个子目按照时间顺序呈现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将隋唐五代十国政权兴衰更替的历史脉络勾勒出来,并对隋唐五代十国政权更替的前因后果作了必要阐述。
(二)学情分析初中课本中对这部分知识的介绍较为详尽,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从隋朝建立到五代十国的具体史实与时间脉络,对于隋亡的原因、唐初盛世、民族交融等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隋朝影响深远认识不足,初中教学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意义以及区域经济的开发,在高中的学习中则重点需要了解隋唐的高度繁荣。
同时,在高一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史料研读、图片分析等方式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设计思路本次授课以“大运河”为主要视角,从大运河的开通发展、所带来的繁华景象窥探盛世、后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对本课进行串联,重在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基本掌握朝代变迁的时间脉络,掌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发生。
(时空观念)2.通过了解不同时期大运河的评价,以史料为基础对时代背景进行探讨,认识到对事物的评价受到时代的制约,同时形成自己对大运河开通的评价。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时空观念)3.通过对大运河繁华窥探盛世景象,在史料、文物的对比中体会到隋唐的盛世,并由此认识到大运河的重要作用,从而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隋唐盛世的高度繁荣表现教学难点:分析对大运河不同评价背后的社会变迁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教学资源:音频、图片资料、文物、史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展示两首古诗,让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猜测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两条唐代对外交流的通道。
历史必修一第六课

知识提纲 一、什么是罗马法? 二、起源、发展与完善: 习惯法—成文法 1.起源: 2.发展: A.形式:成文法的诞生 B.适用范围: 治公民到治万民 3.完善:
克丽奥佩特拉
古罗马大将恺撒进 公民法 万民法 兵埃及,与美丽的 埃及女王克丽奥佩 罗马共和 罗马帝国 特拉一见钟情,两 时期 国时期 时期 人还有了一个私生 子,取名托勒密· 恺 撒。当恺撒归国执 罗马帝国 适用 政之后,克丽奥佩特拉携儿子赴 罗马公民 境内自由 范围 罗马与恺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 民 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
发展 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 原因
问题 按照公民法,作为法官的你会判给克丽奥佩特拉和 解决 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为什么?
知识提纲 一、什么是罗马法? 二、起源、发展与完善: 习惯法—成文法 1.起源: 2.发展: A.形式:成文法的诞生 B.适用范围: 治公民到治万民 3.完善:
世纪,东罗马帝 国皇帝 组织法 学家,汇编成《民法大 全》,标志着 最 终完成。
阅读并思考:罗马法体现了哪些思想内容?
材料一:若某人非法杀死另一人的奴隶或牲畜,应当 以去年奴隶与该牲畜的最高价格赔偿受损害人;若 某人非法损坏了另一人的物品,应以近三年物品的 最高价格赔偿之。 —— 罗马法 材料二:(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 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的法律。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奴隶除外的自由民); “自然法”思想
雅政 典治 民条 主件
地理条件
城邦形成
主雅 政典 治民
梭伦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 伯利克里改革
衰 落
评 价
罗的 马起 法源
习惯法 十二铜表法
公 民 法
万 民 法
形 成 体 系
主要内容 作用影响
人教版必修1 历史: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意图】古罗马从弹丸小国到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演绎了一部血与火的编年史,同时也是一部从共和走向集权的制度史。
古罗马的兴衰成败虽已成过去,罗马人创造的文明成果却千古犹存。
那么,古罗马究竟实行了怎样的法律制度?留下了哪些文明遗产?通过对本课内容教学能使学生清晰认识罗马法律伴随罗马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理解罗马法在稳定社会秩序、稳定帝国统治的重要作用,进而在事实基础上对罗马法进行评价形成全面认识。
【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属于世界历史方面的“西方古代法制的起源和发展”这一专题的内容。
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罗马法的起源、发展、确立和完善及其作用和影响,为学生后面学习的资产阶级政治法制作铺垫。
同时本课内容涉及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6世纪千余年的历史,时间跨度较大。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于古罗马时期的历史了解粗浅,所以对本课程的内容可能感觉比较陌生,尤其是对法律概念的认识不够深入,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和介绍一些古罗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与法律的故事,使教学深入浅出。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史料,培养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的主要内容;归纳分析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综合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探究罗马法的实质,培养学生综合史实,探究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方面分析罗马法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学习用联系、辨证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罗马法对于维系和稳定庞大的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重要的作用,体会法律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发挥的做用和国家进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和万民法对维系罗马帝国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2.教学难点: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影响。
【 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1课时【 教学过程 】素材:1.影视《角斗士》视频场景感知印象;2.罗马遗迹印象(图片展示)(通过影视《角斗士》视频场景感知及罗马遗迹古建筑图让学生体悟历史,增强感性认识与直观印象)课堂导入:材料一:(故事)曾有一位游客到罗马旅游,夜晚问一个老者:“罗马夜里为什么不能稍微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那么,照亮罗马城的光辉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
说课稿高中历史第6课

说课稿高中历史第6课在撰写这篇关于高中历史第6课的说课稿时,我们将以中国历史中的“秦汉统一与变革”为主题。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以下是说课稿的正文内容: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高中历史第6课——“秦汉统一与变革”。
这一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涵盖了秦朝的统一事业和汉朝的政治制度,还包括了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成就。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说。
首先,我们将回顾秦朝的统一过程。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政治统一,它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版图的第一次大统一。
秦始皇嬴政通过连年征战,最终在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这一过程中,秦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接着,我们要探讨秦朝的法制建设。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理念的朝代。
秦始皇重视法制,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力求以法治国。
秦法的特点是严格而详尽,它规范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刑法到民法,从经济到文化,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这种以法治国的模式,在当时是极为先进的,也为后来的法制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然后,我们将讨论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秦朝虽然实现了统一,但由于过于严苛的徭役制度和重税,加上法律的残酷执行,导致了民众的不满和反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标志着秦朝统治的动摇。
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斗争,刘邦最终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在汉朝的政治制度方面,我们将重点分析郡县制的完善和推恩令的实施。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汉武帝时期推出的推恩令,旨在减轻民众负担,缓和社会矛盾,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汉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5—6课提纲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地理条件:多山、多良港、多岛,平原面积狭小,人口不多影响:①航海、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②众多蕞尔小国纷纷建立2时代特征:奴隶制社会3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4城邦实质:①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和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②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5公民资格: 凡父母祖籍均属于本城邦、拥有一定财产,能自备武装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资格6影响:①使公民更加直接参与城邦政治②新兴工商业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7雅典民主制特点:①人民主权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③轮番而治④权力相对平等二.雅典民主政治确立⑴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①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③建立400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颁布“解负令”意义: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⑵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500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③每部落各挑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继续扩大公民大会权力⑤防止独裁实行陶片放逐法意义: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三.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担任首席将军期间)①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也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商定城邦重大事务②500人议事会的职能也进一步扩大③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检察机关。
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他们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④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还特意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四.评价进步作用:①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②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局限性:①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过程:
(1)发放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练习题进行讲解,针对学生的错误和疑惑进行解答。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对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及其灭亡过程;
(2)掌握唐朝的繁荣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3)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及其特点;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所了解的隋唐盛世”的历史小论文,要求不少于800字。内容需包括:隋唐盛世的形成原因、具体表现、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
2.结合五代十国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分析并论述“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与战乱原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不少于800字。通过此作业,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分组讨论隋唐盛世与五代十国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
2.教学过程: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隋唐盛世的原因与影响”、“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等;
(2)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剖析;
(3)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3.设计一个关于“隋唐时期与五代十国”的历史知识问答小游戏,要求至少包含10个问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此作业旨在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材分析: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是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隋唐盛世以及随后的五代十国时期。
这段历史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极为迅猛的时期,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介绍隋唐盛世时期,可以着重介绍隋唐帝国的建立、政治制度、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繁荣。
在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时,应着重介绍政治的割据、战乱、经济的衰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的宋朝建立和统一的影响。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理和表达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来理解和解读当今社会问题。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础知识,对于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重点巩固和拓展他们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能够独立进行历史资料的阅读和分析。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抽象和概念性较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加入一些具体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有趣的历史故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高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解、小组合作、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还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从历史事件中提取规律和启示。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演变;2. 理解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能够对比隋唐盛世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差异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方法与技巧,能够运用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学术性研与探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隋唐盛世时期的兴盛与影响;2. 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与变革。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民族融合看盛世兴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的新成就。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叙述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
主要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主要阐述了隋的成就与速亡,隋朝的统一及繁盛为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第二子目描绘了一幅政治大一统、经济大繁荣、民族大交融的盛世气象,但盛世下却也隐藏着危机。
第三子目讲述了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以及五代十国的更迭。
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经济繁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对后世朝代都有深远的影响。
本课涉及知识点繁多,需梳理线索,从民族融合的角度探究盛世兴衰。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基本了解隋唐五代十国的基本史实,但还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缺乏运用唯物史观理性分析历史事件能力。
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史料研习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通过时空定位,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的顺序与脉络,理解其时代特征,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回顾旧知识、研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感受盛世气象,分析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能力。
3、通过地图和相关史料归纳总结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方式,认识民族交融对边疆区域开发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难点:唐朝民族政策特点意义及其与盛世兴衰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舞蹈《胡旋舞》教师设问:观看一段曾经风靡大唐的舞蹈,同学们能提取出哪些历史信息?(雍容华贵、开放包容、文化繁荣、民族交融、自信活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那个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的隋唐盛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音乐画面,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盛世印象,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学案年级:学科:主备人:组长:【学习目标】:1、了解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识记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作用3、掌握罗马法对世界各国立法的影响及局限性。
4、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简析罗马法的含义、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习难点】:习惯法与成文法【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知识点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习惯法:(1)背景:(2)特点: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3)局限:贵族常常随意解释法律,保护自己,损害_________利益。
2.成文法——《十二铜表法》(1)特点:内容广泛,条理清晰。
(2)作用: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_______利益得到保护。
3.公民法(1)适用时间:罗马共和国时期(2)适用范围:罗马公民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1.从公民发到万民法(1)原因:①罗马帝国征服过程中,______矛盾显现出来。
②版图的拓展,国际交往的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④在________活动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
(2)形成:①罗马帝国的______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
②__________编纂法典,进行法律解释,充实罗马法律。
③帝国对行省上层阶级大量授予_________,对无罗马公民权的外邦人给与适当的司法保障。
④3世纪,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_________的法律。
2.罗马法体系完成:6世纪,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编纂汇编成《》。
知识点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1.维系统治:(1)积极性:①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_________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②有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纠纷,缓解__________________。
(2)局限性:保护________________,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2.影响后世:(1)对近代欧美国家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
(2)资产阶级把罗马法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小组合作探究1、材料一共和国初期罗马并无成文法。
习惯法的解释和司法权的行使完全属于贵族,这些权利也成为贵族压迫平民的手段。
公元前462年平民保民官特兰梯留提议编纂成文法典……因全部条文镌于12块铜牌之上,故得名“十二铜表法”。
________崔连仲《世界通史·古代史》……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他自己的法律……因而它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民法》,即国际法。
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和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希腊和罗马的文明·早期帝国》探究一:根据材料一分析罗马法从习惯发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
(A、B层)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原因:司法权掌握在贵族手中,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引起平民的不满和反抗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原因:公民法不适应罗马帝国扩张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和不同民族交往的需要材料二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探究二:根据材料,分析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原则。
(A、B层)平等、人权、理性、法律至上、正义材料三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
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
_______《万民法》在成文诉讼中,案件的形式起有巨大的作用:在用语中最小的错误都会使全部诉讼失败。
_____科瓦洛夫《罗马史》探究三:材料三反映了罗马法运用过程中有何特点?对此你如何认识?(B层)特点:重视证据,体现罗马法的理性、公正、平等的意识,具有深远影响,值得肯定认识:反映了罗马法过于注重形式,显得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这是罗马法的重大缺陷。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留了许多原始的陈规陋习,如同态复仇,巫术惩罚,对债务人的残酷处置,禁止平民与贵族的通婚,等等。
——引自《西方文化史》材料二以下两则法律条文摘自《民法大全》“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
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引自《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岳麓版)(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指出罗马法存在的缺陷。
(A、B层)缺陷:“同态复仇”;妇女被剥夺政治权利,严格限制奴隶和隶农;维护罗马奴隶主特权;只是男性公民、自由民拥有政治权力。
(2)根据材料三指出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国家法制建设有哪些影响。
(A、B层)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以罗马法为基础;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些诉讼原则源于罗马法。
(3)(4)为什么罗马法存在如此明显的缺陷,而后人却称它“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试谈你对罗马法的认识。
(B层)罗马法的缺陷是历史局限的产物。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其必然是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由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总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必以现在的眼光去衡量它。
由于罗马法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宣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出保护私有财产,倡导的如陪审团制度的法治机制等,这些规定适应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其受到欧洲许多近代国家的借鉴则成为自然。
三、课堂达标与迁移1.有位专家这样评价罗马法中的一部法律:“……(它)超出了文化和经济的界限,也超出了民族国家或其他政治单位的界限。
”这部法律是( C )难易程度:易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2.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
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
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 B )难易程度:易①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注重维护帝国的稳定③提倡自由民主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④是帝国范围内的通用法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 A )难易程度:易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4.下列人物中,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B ) 难易程度:易A.伯利克里B.查士丁尼C.荷马D.梭伦5.罗马法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是因为它( A ) 难易程度:易A. 内容丰富,体系完善B. 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C. 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D. 承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6.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B ) 难易程度:难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7.《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
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D )难易程度:难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B.是一部成文法典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8.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不同民族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经济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民族习俗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等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罗马统治者(D )难易程度:易A.延用习惯法B.制定成文法C.颁布《十二铜表法》D.制定万民法9.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罗马的立法者,又规定,被定罪的人的财产应受到尊重,为防止财产被人民没收。
”“罗马法律规定,除了最重大的叛逆罪外,不得没收财产。
”其用意在于说明( C )难易程度:中A.财产不能被没收B.犯叛逆罪则必被没收财产C.古罗马法重视保护私有财产权D.没有财产权就没有自由,财产权是自由的基础10.罗马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
”这说明罗马法(A )难易程度:中A.维护了财产私有 B.维护了平民的利益C.维护奴隶制度 D.体现充分的民主性11.《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D )难易程度:难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12.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
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 A )难易程度:中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 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13.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是( C )难易程度:易A.公民法 B.习惯法 C.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1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A )难易程度:中①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罗马法是奴隶主统治奴隶和平民的工具④罗马法是世界史上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