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五行神功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

武当太乙五行拳教学一、手型1、八字掌:五指微曲,拇指外展,其余四指自然靠拢,虎口要圆,形如八字(图1)。
2、劈空掌(扣指掌):拇指曲扣,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图2)。
3、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弯曲,其余四指并拢,使第二第三节指骨弯曲,但不得曲拢(图3)。
二、手法1、劈掌:自上向下或自下向斜上方侧掌劈击,劲贯掌外沿(图4之①②,图5之①②)。
2、戳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顶击,劲贯指尖(图6之①②)。
3、按掌:自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劲贯掌心(图7之①②)。
4、插掌:臂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劲贯指尖(图8之①②)。
5、砍掌:仰掌或俯掌,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横击,劲贯掌外沿(图9之①②)。
6、缠手:(一)以腕关节为轴,手掌由里向上向外向下缠绕的同时,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闭(图10之①②③④)。
(一)手掌自里向下向外向上缠绕的同时,前臂内旋,使掌心朝下封闭(图11之①②③)。
(三)、擒扑手:以手擒肩扛,自上向前下方扑按摔出(图12之①②)。
(四)、靠肘:臂略曲,内旋上举向后靠压,手心朝外,劲贯肘尖(图13)。
各种手法的变换都要划弧走圆,同时,前臂做相应旋转,腕部要松活,讲究两手(臂)曲如环抱式。
要注意手法与步法身法等动作的协调配合。
三、步型1、虎步裆(马步):两脚左右开立,相距同肩宽,脚尖微向内扣,两足跟与两肘尖(以屈肘贴肋为准)上下相对,屈膝略蹲(图14)。
2、熊步裆(弓步):前脚微内扣,全脚着地,屈膝略蹲,膝部与脚尖垂直;另一腿在后自然挺膝蹬直,脚尖内扣,斜向前方,全脚着地(图15)。
3、狮步裆(仆步):一腿屈膝沉坐,膝与脚尖稍向外展;另一腿挺膝伸直仆出,全脚着地,脚尖内扣(图16)。
4、鸦雀裆(虚步):后脚斜向前,屈膝略蹲,全脚着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全脚着地(图19)。
5、含鸡裆(丁步):两腿略蹲或半蹲并拢,一脚全脚着地支撑,另一脚以脚尖在支撑脚内侧点地,相距约一拳(图18)。
6、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脚跟离地,臀部坐于小腿上,接近脚跟(图19)。
武当太乙五行桩功法篇

据我亲身体会,是一套非常好的气功修炼方法,现录于下:(摘自陈禾塬著《丹道修炼与养生学——武当丹道延寿图说》)注意:本处只摘取功法篇,不过,理论结合实践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请参看原书。
采气图预备式: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鼻吸3口清气,撮口呼出3口浊气;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回收目光,即收神光3次;然后微闭双目,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全身放松。
默念口诀:天地人,两仪分,起混元,玄太极。
行气1—3转,行气路线为:收回目光,反照在舌下玄膺穴。
此穴为孔窍,下可通气管。
不一会儿便会生出满口津液,犹如井泉之水上涌。
将口中所生唾液轻轻地鼓漱36次,然后分3次徐徐以意引下十二重楼,逐渐到达膻中、鸠尾、中脘、神阙,并至气海后停止;然后从气海分为两路,至左右大腿。
从膝部再达到足三里,再向下至脚背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髁后、小腿后侧、沿着大腿后内侧向上达到尾闾,使两腿上升之气合为一脉,过肾堂命门、夹脊双关、并分别送入两肩、两膀、两臂至手背;由中指转入手掌,左右手掌微转手心一含,使气一齐旋回,并过手腕、手臂,由上胸部两旁经过两腮、两耳后向上升气,并从脑后灌入头顶;然后再向下经过明堂、天门、雷府、鼻柱之下外龈交、内龈交,并以舌抵于上腭以迎下降之气,再至舌下玄膺孔窍而止。
由此形成一个回路,称为一转。
一转之后,稍事停顿。
再做二转、三转,则体内壅滞之处会逐渐被疏通;这样行气就算不能贯穿诸经,也能通达诸窍。
就像《心印经》中所说的“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
这都是因为人体一旦有一窍灵明,便可逐渐照明其他穴窍,进而人体的六合之内、六合之外,无不周流,无不照明,经络通达,百骸透彻。
如此一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才能与道合真。
(一)六合采气1,前采气(1)双掌捧气体前升至与肩平,翻掌外向采气。
转两掌心向内,收回胸部。
再向外推掌,采气,收回。
如此重复3次以上。
(2)3次采气后,双掌向前外撑,并以肩为转轴带动两掌划圆,即为玄太极,采混元。
杨景磐太乙通解(二)

杨景磐太乙通解(二)第十六章太乙命法太乙命法是太乙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太乙命理命法集中收录在《太乙命法指挥》一书中。
《太乙命法指挥》属于太乙古籍,是以太乙的推演方法为基础的命理著作,它是推演一个人一生命运穷通,吉凶祸福的.并以此与太乙推演天变灾异、古今治乱相区别。
太乙命法的推演方法,是以太乙式盘、阳遁七十二局图式、阴遁七十二局图式作为推演道具,把天干、地支、五行、年、月、日、时皆赋予数字,并以数字的组合推吉凶祸福,还以数字取《易》卦,推阳九、百六灾限之期,等等。
仅从其推演方法上来看,它与我国古代多种形式的“四柱算命法”是有截然不同之处的。
虽然太乙命法与“四柱算命法”殊途而同归,都是推演一个人一生命运的,但其推演的道具和方法是大相径庭的。
我们研究太乙命法,应首先懂得我国古代十天干、十二地支、六十花甲子及纳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基本知识,本书随各章节内容,对这些基本知识只作概略说明。
研究太乙命法,还应掌握《易经》六十四卦的基本常识。
太乙命法中有取年卦、月卦、日卦、时卦的方法,就涉及到《易经》六十四卦。
本书限于篇幅,对六十四卦内容,不作详解,读者可参阅《白话易经》、《周易入门》等书。
推演太乙命法还要涉及到古代历法知识。
本书只取唐代王希明著的《太乙金镜式经》的积年数(正文中有详细说明),岁实(一回归年长度)取宋代《景祐历》365.2425日。
虽然岁实数字与现代测定数值略有差距,但对冬至日、夏至日干支的计算,还是精确的。
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精神文明都已高度发展了的今天,我们还再研究探讨太乙命理命法.到底有什么价值呢?如果至今仍然有人相信命运、相信古代算命术的话,对于现代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个天大的笑话!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中国人民相信命运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今天研究太乙命理命法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古代的民俗文化和民族心态,探讨《周易》象数与太乙等术数的关系,以拓宽《周易》研究的途径,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太乙神数入门

太乙神数入门太乙一、基本定义:太乙为天地之神,五行属木;统领十六神,运四时,齐七政,掌管天地阴阳五行生克制化和合的具体演化,如万物之荣盛兴衰,风雨阴晴,水旱饥荒,战乱祸害,人事之吉凶祸福等,是宇宙物质能量信息相互影响、作用、转化并平衡的调节力的总汇;为天地人整体气运的主导;人事:太乙临生旺之地,无掩、迫、击、格等格局,则人之处世谋为皆顺吉,行事坦途无碍,得力非常,利运双收;若居陷地,更逢掩、迫、击、格等格局,则势衰力弱,时运不济,事多险阻,凶祸相随;天地:逢太乙监察之时,太乙临旺相之宫,则天地气运相辅相成,日月星辰各行其道,各司其职,四时有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天下昌明,国泰民安,四海皆兴;若所临之地乘休囚死气,或逢掩迫击格等格局,则易生天灾人祸;太乙明察乾坤数,福祸流转天地间;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24=商数所走宫数……余数为入宫年数;②若①式余数大于3,则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为入宫年数;阳局太乙起乾一宫,三年移一宫,不入中五宫,顺行八宫;第一年理天,第二年理地,第三年理人;阴局太乙起巽四宫,顺行八宫;24年运行一周;注:①式中年计用积年数,月计用积月数,日计用积月数,时计用积时数,其计算方法在太乙四计中已有说明,以下均同;文昌一、基本定义:文昌为吉神,五行属土,为主目上将,主管天下之文明昌盛,示天、地、人三者间物质能量信息沟通、交流、变化之玄机及其在一年四季中吉凶祸福的不同形式的显现;人事:文昌为主方状况之反映,若临生旺之地,得利主之算,则为主方得力,资深力厚;文章、信息、言语之事多圆满顺利;若临休囚之宫,则宜静不宜动;天地:文昌所临之地,若乘旺相之气,则天清地灵人和,钟灵育秀,万物昌明,人民康泰富足,文明昌盛,若临死绝之地,文武不兴,闭塞落后;文昌秀度造化机,明慧通宇畅人和;二、计算规则:太乙积年数÷18=商数……余数文昌阳局起于武德申宫,阴局起于吕申寅宫;取余数顺行十六神,遇阴德乾宫,大武坤宫各数两次,即可找到文昌所落宫;主算一、基本定义:主算是现世时空中对天地人事起内在本质主要推动作用的数运;人事:主算为和数,长数或三才数时,说明主方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的行事谋为都具备有利条件,易于成功,同一事时,则为自身内部条件的具备,若为其他数,则吉凶依数而定;天地:主算为和数,三才数则顺吉,否则易生水旱或地震等灾害;二、计算规则:主算数从文昌所在宫数开始计算;若文昌在正宫,就用此正宫数起算;若文昌在间辰,则用间辰数加一起算,顺时针将所经过的宫数相加,加至太乙后一宫为止;所得数为主算数;主大将一、基本定义:主大将五行属金,性智谋刚勇,为人事运动过程中,主方的运谋规划,主要行动力量的总代表,表示战斗,是事物发展中精华力量的行使;人事:主大将生旺,且无关、囚等格局,则说明行事有主心骨,有承大任,理纲常,运计谋的人力物力的帮助,主力军实力强大,征战则为帅得力;若落陷则将失威猛;天地:主大将临生旺之地,物博财丰,主要力量都能发挥其根本作用,若临死绝之地,则主方力量折损严重;主大将威震四方,山川水智蕴无常;二、计算规则:主算之数从一到九,十一到十九,二十一到二十九,三十一到三十九,都去掉十位上的数,余下的数即为主大将所落的宫数;如果主算之数为十、二十、三十、四十则用九除,所得余数即为主大将所落的宫数;主参将一、基本定义:主参将五行属水;为主大将的副将、助手;为人事运动中主方所应参考、借鉴、考虑的能起辅助作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人事:主参将旺相说明有较好的后备力量可以运用调济;于人则为头脑机敏,办事得力;于事则多得领导下属的帮助,借力而上;天地:天地和顺,民丰备实,吏治清明;主参力显丰实惠,斡旋权衡上下间;二、计算规则:用三乘以主大将所在的宫数,去掉十位上的数,若小于十用原数;所得余数为主参将所在宫数,即数为几,就落几宫;以下同此始击一、基本定义:始击为凶神,五行属火,为客目上将;气势威武,掌兵法,调兵布阵,随机而动;是人事行进过程中起着激化、推进矛盾发展且不断转化,互动向前的本源趋动力;人事:始击所临之地,为人事波动大,易激化的阶段;人多争强好胜,多争斗,动作谋为勇猛激进;事逢始击干戈起,竞争激烈,强弱互转疾变,变化莫测;天地:天动地应,四时有变,始击临生旺之地,易起旱灾火灾,战乱兵戈易发;为客方,乘死绝之气则客败;始击经逢起干戈,激变宏博天地演;二、计算规则:求出计神在第几宫,然后将所定几宫的计神顺时针移至和德艮宫,计神走几宫,文昌也相应走几宫,文昌所走到的宫即为始击所落宫;注:年计、月计、日计、时计计神均不同,可看前面计神的计算规则;客算一、基本定义:客算是相对于主算之主向脉导,能够有变动的数力之范围;人事:客算为长数、和数、三才数时,对客方有利;同一事时,则为外部条件具备;数不和时则不利;天地:数不和时,天地人有变异;二、计算规则:客算数从始击所在宫数开始计算;若始击在正宫,就用此正宫数起算,若始击在间辰,则用间辰数加一起算,顺时针将所经过的宫数相加,加至太乙后一宫为止;所得数为客算数;客大将一、基本定义:客大将五行属水,主客,表示征战攻伐,军备;性刚柔并济,为人事运动中客方或外围主要力量及各种环境,条件具备状况的反映;人事:客大将生旺,且无关囚,说明对方势盛力强;亦说明外部条件具备,于人则处事游刃有余,分寸把握得当,于事则时运兼济,关通路平,谋为顺利;客大将若临死绝之地,则对客方不利;逢关囚,力难酬;天地:客大将临生旺之地,地有变动,如水涝灾害等;临死绝之地则殃息;外势运起客大助,共谋兴途多险入;二、计算规则:客算之数从一到九,十一到十九,二十一到二十九,三十一到三十九,都去掉十位上的数,余下的个位数即为客大将所落的宫数;客算数为十、二十、三十、四十,则用九除,所得余数即为客大将所落宫数;客参将一、基本定义:客参将五行属木,为客大将的副将,是人事运动中客方所能参较的、动用的辅备力量;人事:客参生旺,不逢关囚,则辅力充分,办事求助得人引荐,中间传递力量较有利;若逢关囚则力受制约,耗散;天地:天地和彰,内外动静有异;明对天地人和事,动静客参分晓清;二、计算规则:用三乘以客大将所在的宫数,去掉十位上的数,若小于十用原数,所得余数为主参将所在宫数;定目一、基本定义:定目为运筹定夺之神;是对整个人事运化过程中运筹帷幄,规划布署的最后审计、定夺之反映;人事:定目生旺且无关格等格局,则对客方有利,若临死绝之地则于人事无补;天地:天微地察,观天地之微妙变化而平阴阳,转祸福;二、计算规则:年计求出年支合神与太岁分别在第几宫,将合神移至太岁所落宫,合神走几宫,文昌也相应走几宫,文昌落宫即为定目落宫;月计用月支合神移至月建落宫,日计用日支合神移至日支落宫,时计用时支合神移至时支落宫,再求定目;定算一、基本定义:定算是主客两方气数导衡过程中起着定夺、定位、辅合作用的数的体现;是对主客算所包含及折射的天地人条件状况的再审定及计度、补充;人事:定算为和数时,为客运力量的圆满与周全;不和时于客方不利,决胜负,定成败;天地:数和时天地顺和,不和时四时失序,灾乱生;二、计算规则:定算数从定目所在宫数开始计算;若定目在正宫,就用此正宫数起算;若定目在间辰,则用间辰数加一起算,顺时针将所经过的宫数相加,加至太乙后一宫为止;定大将一、基本定义:定大将为主客关键时刻力量互衡转化的得力后援;是人事运动中不断发展与缓冲的调和力量;人事:定大生旺势运妙转,柳暗花明,若落陷或逢关、格等格局,损客方之力;天地:天地顺和,政行有道,后备力量充足;隐化纲常理无处,遁显定慧利还生;二、计算规则:定算数从一至九、十一至十九、二十一至二十九、三十一至三十九都去掉十位上的数,余下的数即为定大将所落的宫数;若为十、二十、三十、四十则用九除,余数即为定大将所落宫数;定参将一、基本定义:定参将为人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力的派生,是人事运动中对于细微琐事的处理并圆满的力量之发挥;人事:定参生旺心勿忧,繁杂物事自有收,缓进和出;天地:定参所临,微调四时,平风和雨;定参旋和天地数,衡动平静化出入;二、计算规则:用三乘以定大将所在宫数,去掉十位上的数若小于十用原数所得余数为定参将所在宫数;君基一、基本定义:君基五行属土,巡八方,察天地,治国安民;君基中的基作基点、承载、定位讲,是人事运行状态中对于整个运动过程进行俯瞰,全面规划的制高点,立定点;人事:君基到位为领导得力,得上级重视,上通下和;德重行正者得明主赏识,加官进职;奸佞小人遭清除、诛罚;若与凶星同宫则防上有不利;天地:君基所临之地,生旺之时,大道运行有常,地物丰华盈余,政通人和,法度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无水旱灾害,饥饿、战争、流亡之事;若临死绝之地或与凶神同宫,则天地变,灾乱生;英主圣贤明惠通,君基得力展鸿图;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十250÷360=商数所走宫数……余数余数不满30为入宫年数;②若余数大于30,则:余数÷30=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君基起午宫,顺行十二辰,三十年移一宫;臣基一、基本定义:臣基五行属土;为行令施法,辅上治下,修文武,清暴治乱之力量代表;臣基中的基作基础、装备、辅助讲,为人事运动中内外力量的积累、凝聚,是事态发展中所需具备的动力的基础,准备及运用;人事:臣基到位人事实力雄厚、顺畅无阻,无与争锋,升职进财,若落陷则虚空无实、动荡;天地:臣基临生旺之地,天照地应,英才倍出,人杰地灵,无天灾人祸;天灵物华人异彩,资丰历厚得英才;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十250÷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臣基起午宫,顺行十二辰,三年移一宫;民基一、基本定义:民基五行属土,施仁布德,安百姓,抚万民;民基中之基作基本、根基讲,为人事运动过程中最基本的条件、因素的具备状况;人事:民基旺相,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道,喜庆吉祥,可求财;天地:天地运度有序,人民安居乐业;若民基落陷则民不安,社会秩序混乱;博施普育万民昌,民基福应报平安;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十250÷360=商数……余数②余数÷12=商数……余数所走宫数民基起戌宫,顺行十二辰,一年移一宫;五福一、基本定义:五福五行属土,为福佑之神,恩施天下,福临五方,富贵祥和;为人事运动中阴阳平和,平稳发展且能对其它信息能量进行平衡调节的力量汇聚;人事:人遇五福运常吉,动静休咎不扰心;事遇五福助佑多,明暗顺逆自平和;天地:五福所临之地,承天德惠,治国有纲,治民有道,无水旱灾害,战争及饥荒,和享太平;与凶神同临则能清灾减祸;五方通达运祥机,福照天地恩德行;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十250÷225=商数……余数②余数÷45=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五福起乾宫,按乾、艮、巽、坤、中宫的顺序走,四十五年移一宫如商数为3,从乾起算,走到巽宫为第三宫,则巽宫为五福落宫;如商数为9,从乾起算,则乾艮巽坤中乾艮巽坤,坤为9,为五福落宫;大游一、基本定义:大游为天地凶神,五行属金,带肃杀之气;为人事运动中不利因素对事态行进不良影响的反映,表示战争、丧乱、迁移、流亡之事;人事:大游所临之地,人常生困厄,事多成祸,血光争斗;天地:大游所临之乡,天运无常,禾谷无收,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政令昏聩;血雨腥风战不休,祸乱凶险随大游;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十34÷388=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大游起始于七宫,按七、八、九、一、二、三、四、六宫的顺序走不入中五宫,三十六年移一宫,十二年治天,十二年治地,十二年治人;小游一、基本定义:小游五行本为水,化为阴木,为不吉之神,性游移不定,为人事行进过程中不定因素周期性弱化影响的反映;人事:人遇小游漂四方,事遇小游荆棘丛,财力物力分散,诸多坎坷,难顺心遂愿;天地:稼穑无收,饥困流亡,兵丧祸乱;风雨变幻莫测因,困顿失意小游引;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24=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③若②式余数大于3则:余数÷3=商数所落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小游起一宫,按一、二、三、四、六、七、八、九宫的顺序走,不入中五宫,三年一移;四神一、基本定义:四神为半吉半凶之神,性多变莫测,掌风雨旱涝之运度,把天地祸福之转变;人事:人遇四神多奔波耗力,财散物失,事遇四神,进退难定,好坏参半;天地:四神若临生旺之地,或有吉神相伴,则灾轻祸减;若临制克之地,则有洪涝灾害,百姓流离失所,兵荒马乱;运变无常财聚散,水旱兵戈四神殃;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四神起亥宫,按亥、午、寅、卯、辰、酉、申、子、巳、戌、未、丑的顺序走,三年移一宫;如果商数为6,余数为2,则走亥、午、寅、卯、辰、酉6宫,余下2年在申宫,即四神落在申宫;以下计算方法同天乙一、基本定义:天乙为凶神,五行属金,秉承金之肃杀、裁断之性,故能判人事之吉凶,表示兵战、刀剑血光之事,可决战争之胜负;人事:人遇天乙有血光伤残之兆,事遇天乙多争斗,成败速见;天地:天乙所临之地,有战乱,多表示暴力流血事件;若与凶神同宫,其凶更甚;天乙战场度风云,明断吉凶祸福因;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天乙起酉宫,按酉、申、子、巳、戌、未、丑、亥、午、寅、卯、辰的顺序走,三年移一宫;地乙一、基本定义:地乙为凶神,五行属土,理地物之运行节度,表示兵戈丧乱;人事:人遇地乙多孤立无援,争强好斗生是非;事遇地乙力散不济,坎坷不平风波起;天地:地乙临休囚之地,地有变异、山洪、地震、旱灾、农业荒欠,民众不安定,兵盗争起;纷纭乱世地乙行,风风雨雨地无情;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地乙起巳宫,按巳、戌、未、丑、亥、午、寅、卯、辰、酉、申、子顺序走,三年移一宫;直符一、基本定义:直符五行属火,为值日巡察之神,巡行各宫,应各种气数运势调吉凶,定祸福,理国治民;人事:人事遇直符多起落,来去皆速,值旺气则有利;若值休囚死气或与凶神同宫,则凶多吉少;天地:直符临死绝之地,则地旱河干,五谷欠收;疾病饥荒随之而生;天地之使巡四方,审时度势定休祥;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直符起中宫,按酉、申、子、巳、戌、未、丑、亥、午、寅、卯、辰的顺序走,三年移一宫;飞符一、基本定义:飞符为凶神,五行属火;性飘浮不定,动荡不安,表示聚散流亡火旱之事;人事:遇飞符多虚实难测,变化无常,起伏大;天地:飞符临相克之地,天旱地涸,农业生产难有收成;运止飞符困厄生,飘泊无定难有成;二、计算规则:①太乙积年数÷360=商数……余数②余数÷36=商数……余数③余数÷3=商数所走宫数……余数入宫年数飞符起辰宫,按辰、酉、申、子、巳、戌、未、丑、亥、午、寅、卯的顺序走,三年移一宫;AFFLGAAAUvfUQEUM。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的简介武当山的主神是玄武神,玄武派由此而生,武当山原名太和山,参上山,为火山,玄武神为水神,唯水能克火,此山有"非真武而不足当之"之意,故改名:"武当山",随着玄武神的显赫,武当山的知名度也就越来越大,而后便成玄武神的代名,甚至取代了玄武神的知名度,,在"玄武派"传至第十二代时武当山又诞生了"武当派",此时武当山大量的道人都皈依于"武当派""玄武派"从此暂时断传。
此后武当山高道倍出,从而又出现在了如:"武当清微派"、"新武当派"、"武当榔梅派"、"武当三丰派"、"武当龙门派"等十几个派系。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武当玄武派的简介。
武当玄武派介绍武当山原名太和山,明朝时由于皇家对于武当山和张三丰推崇,称武当为'太岳',名位在五岳之上,唐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将其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武当山人称"仙室",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为中原道教的活动中心,中道教各教派诞生之后均相继传入武当,至使武当为成为了一个多派系同修的场所。
改革开放以后,宗教政策得到了落实,武当各派也恢复了传承,为了使武当各派能在武当和蔼相处、共同发展,同时也是便于武当道教协会的总一管理,一九八九年九月九日,武当道教协会经研究决定,恢复"武当玄武派",当时距分派辈的方法是,武当玄武派承接原第十二代,继第十三代为承接的第一代,续承武当玄武派的第一代为玄武派第十三代弟子,第二代(一九八六年正月初一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三十日为第二代)为玄武派第十四代弟子,再后五年一代排列,由武当道教协会统一收徒。
而今,武当"玄武派","武当三丰派",是武当山诸多派系得以传承的本山派系。
武当太乙门功法简介

武当太乙门功法简介
道门的修炼功夫沿源于太古,在漫长的岁月里分宗立派,开枝散叶,多如繁星。
武当作为道门的一大宗,仅这一宗就有四大门,八十一大派之说。
四大门是:太乙、天罡、龙门和清虚。
八十一大派是:金觉、元符、崩砂、玄阳、都天、武禪、云台、司空、影密、六全、全寂、朱游、密鉴、元乐、大起、竹武、空凝、玄律、印真、大冶、周元、金顶、玉桩、扣鼎、玄真、司天、金霞、云晶、碧云、金定、金元、司明、太乙、真密、显羽、妙化、霄治、双龙、金龙、蟾密、法鉴、游龙、呈祖、风虎、六合等八十一大派系。
这还只是一小部分。
太乙门是四大门之一,发源于太古,太乙门
功法世代相袭,内容众多。
既有道家的金丹大道,又有佛家的四禅八定,如来大定,光解虹化,也有贤侠剑道之密技等等。
稍祥而言之,分为桩功,拳法,肘法,内功掌法,腿法,擒拿法,反擒拿法,元图,分筋错骨法,断骨折腿法,阵法,跌扑术,剑法,点穴法,重手法,轻功,软功,以及秘传功法等。
其中桩功有十三种之多,即大字桩、虎踞、龙盘、山猿守门、抱圆归一、心字桩、掌运太极、黑熊荡背、鹭鹭学步、铁翅神鹰陆地飞腾法、千斤坠、九九回阳、混元一气。
称为“武当太乙十三桩”!
武当太乙门大字桩
掌法有:五丁开山掌,绵砂掌,五雷天音掌,五雷迎风掌,千斤大力掌,虚弥掌,金刚磨煞掌,千秋掌,伽兰掌,双云掌,飞鹰掌,金龙掌,六合掌,金丝荷叶掌,滕蛇掌,天罡掌,降魔掌等!。
短时间内得到外气神功 太乙金门先天气功

短时间内得到外气神功太乙金门先天气功该功法因得气快,故称为先天气功。
"先天"与"后天"只是一念之别,先天功无意念,无意守。
练功时,把自身置于宇宙之中,视自身为宇宙天体中的一个点。
因此无论什么人。
什么样的素质,只要练此功法,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外气"。
一、站功1、预备式全身放松。
双腿叉开与双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
双目自然合闭。
嘴唇微合,舌尖抵上腾。
2、五龙朝圣全身继续放松,双手手心朝上,双臂伸直由身体两侧缓缓向上移举。
举至肩上,双臂似弯非弯,似直非直,两手心相对约一尺左有,停留2分钟接宇宙之气。
3、神光普照全身内外放松到最佳状态,双手手心向内斜,手指相对,由肩上徐徐下落。
意念是两手劳宫穴发出两柱神光,照进五腑六脏,闭目内视。
直至双手自然垂落复原呈预备式。
4.五龙朝圣动作与2相同。
5。
神光普照动作与3相同。
闭目内视。
意念神光普照五腑六脏。
待双手沸内下落到正对丹田穴距离腹部一拳左右时停住。
意念双手发出两道神光普照内丹田。
停留2分钟。
6。
元气初开双手南丹田穴顺身体方向左右外后拉,一直拉引身后命门穴处合拢停止。
双手心捂住命门。
7、神光照雪山将双手心捂住命门穴,意念两手发出两道神光直射内丹田,并意念有两股暖流通过双手劳宫穴流入。
停留2分钟。
8、五龙朝圣动作与2相同。
9、五龙捧首双手向下缓落,落到面部停止。
调整姿势双手心相对,距面部一拳左右,向面部倾斜45度,相对的两手间距离与面部同宽,指尖高度与双眉同齐,双腿原势不变,此时,无任何意念开始人静站桩。
练功站桩时间最少为半小时,最多不超过100分钟。
站桩是此功的主要练功姿势。
10。
朝天式站桩练功结束后,将双手相对缓缓上举,慢慢合掌,举到头顶停留1梷2分钟。
11。
一拜观音双手合掌由头顶往胸前缓缓下落,到胸前成拜佛式:大拇指弯节处抵压擅中穴,四指合拢中指尖直对廉泉穴。
意念直冲百会穴。
口中念五字真育: "啊"咪"畸"哗"嗡"备念3遍,以低沉共鸣方式念效果最好。
武当太乙混元大力五行重手法”

练功要点:本式练法同“双龙出洞”,唯须变爪为拳。练习时柔中有刚,眼随手转,如拉拽千斤重物之状,久练此式臂力剧增。
四、降龙伏虎(水手)
1、面北而立,凝神静息。默念口诀“北方黑气入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吸气时意念北方之黑气如云雾状从头顶百会吸进,注入丹田。左手握拳,抱于腰际,拳眼向上,肘尖向后。
2、左拳由左腰向右横向探拳,拳眼向上。意念丹田之气沿任脉上行至膻中,分两股入腋下,沿手臂内侧之手三阴经注入掌心劳宫穴。
练功要点: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呼吸自然,渐而达到深、长、匀、细。若心不静,可内敛光,返照丹田,以意守之,杂念自除。此式练十分钟为宜。
二、双龙出洞(金手)
1、面西而立,凝神静息。默念口诀“西方白气入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吸气时意念西方之白气如云雾状从头顶百会而人,进人丹田 (脐下一寸三分处)。同时两臂向前平伸,掌心相对,五指指尖朝前。两臂平行,肩手同高。
歌诀曰:
大力重手法,势势皆可夸。
虔诵真言诀,五气显光华。朝朝须采气,三年功到家。一掌运五行,霹雷震天涯。
一、无极站桩(预备式)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上身正直,松肩垂肘,两手自然垂于体侧,手心朝里,指尖朝下,头虚领顶劲,舌抵上腭,两眼平视前方,思想集中,鼻吸鼻呼,一任自然,渐渐入于无人无我之境。
三、白虎亮爪(木手)
1、而东而立,凝神静息。默念口诀“东方青气人吾身,助吾行法显神功”。念完三遍后,深吸一口气,吸气时意念东方之青气如云雾般从头顶百会而人,进入丹田。动作承上式,右手不动,左手变虎爪状,手心朝右,曲肘置于腰间,肘尖向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乙五行神功
太乙五行神功系武当内功系列法中的特绝秘技。
行功时两手运转阴阳,双脚按五行方位踏步,久练则能舒筋活络,顺调五脏六腑,令人精神矍烁。
健康长寿,全身生发千钧之力,双掌如刀,步履如飞,功效洪大
1、预备式两脚平行,与肩同宽,身居中官。
站在土位。
舌尖轻舐上腭,自然呼吸屏除杂念,全身放松,先从头顶泥丸宫松到脚底涌泉处,一上一下为一次。
放松九遍。
2、由土位过渡到金位两臂手心向下,慢慢抬起,两腿渐渐微蹲,当手抬至与膻中穴成水平时,重心也随之移到右脚,左脚变为脚尖着地,此时左掌划弧到下丹田前方,掌心朝天,右掌心向下,置于胸前与肩平齐(注意:两掌心不能相对,下同)。
左脚迈向金位。
先脚跟着地,然后重心渐移至左脚,成左弓步,随之两臂上下展开(如拉弹簧,有弛有张,下同),左手与肩平高,手心朝内,右手置右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左劳宫穴。
3、右脚收到金位脚尖着地。
两手同时划弧。
左掌心向下置胸前,与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置于下丹田前。
右脚迈向水位,先脚跟着地,重心渐到右脚成右弓步,两臂随之上下展开,右掌与肩平高,掌心朝内,左掌置于左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右手劳宫穴
4、收左脚到水位先以脚尖着地后迈向木位。
先脚跟着地,渐成左弓步,随之两臂上下展开。
左手与肩平简,掌心朝内,右手在右腿环跳穴附近,掌心朝下,目视主手劳宫穴
5、收右脚踏木位,两手划弧,左掌心向上,置于下丹田处,右掌心向下。
于胸前与肩平高,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脚尖着地。
6、左脚迈向火位先以脚跟着地,渐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上下展开,左掌心朝内,与肩平高,右掌心削下,于右腿环跳穴附近,目视左手劳宫穴。
7、收右脚到火位脚尖着地,两手划弧,左掌心向下,于胸前与肩平高,右掌掌心向上于下丹田处。
身体移向土位,右脚先脚跟着地迈向土位,渐成右弓步,两手同时上下展开,左掌掌心朝内,与肩乎高,左掌掌心向下于左腿环跳穴附近,目视右手劳宫穴。
8、收左脚到土位还原。
9、收功收天地之精气,调我身之阴阳。
意想天地之灵气从我百会穴进入,我两臂向两侧张开,手心朝上,慢慢上升过头顶。
臂直,两掌心相对,约26厘米。
尔后两手手指相接。
慢慢地把天地之气从百会穴压到下丹田。
再从腰两侧以环抱状把天地之气抱搂到下丹田。
做十几次,就此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