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案例分析—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分解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

蓝田审计失败案例简析冯百川08 级会计3 班200800620098一、蓝田的背景分析继银广夏之后,中国股市又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破灭了。
虽然人们对蓝田股份的垮掉早有心理准备,但“蓝田神话”的凋零仍然让股民们感到浑身发冷。
对几年来的股市略做回顾,人们不难发现,从亿安科技到银广夏再到蓝田股份,黑马马失前蹄,神话化为泡影,几乎每一个动听的故事后面都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不知多少中小股民在虚假业绩的引诱下落进了圈套,最后血本无归。
与银广夏“异曲同工”的是,曾以“老牌绩优股”著称的蓝田股份玩的同样是编造业绩神话的伎俩。
银广夏所鼓吹的生物萃取不过是画饼充饥,而蓝田股份的渔塘奇迹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果说银广夏的“大饼”披着高科技的外衣还难以被轻松识破的话,那么,在常识可及的水产养殖领域,蓝田股份编织的百衲衣应该是很容易就被戳穿的,但是,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亩产值 3 万元的小圈套和每年数亿元利润的大泡泡却安然无恙,银行的贷款源源流入蓝田股份,股民的血汗钱也涓涓汇入洪湖。
如此拙劣的手段就能瞒天过海,不禁让人心生疑窦:到底是整个股市太不理性了,还是大家明知神话是圈套,也要钻进去揩点油水?在股民、庄家、上市公司、监管机构这个链条里,到底谁出了问题?蓝田股份与银广夏还有另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们的破灭都是遭到了口诛笔伐。
从《九问银广夏》到《银广夏陷阱》,媒体彻底撕开了笼罩在银广夏身上的华丽迷雾,而一篇短短600 字、发表在内部杂志上的《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也给了蓝田股份致命的一击,切断了蓝田股份极不健康的资金链。
这些文章影响巨大,但其基本策略也不过是分析上市公司的业绩真实性,无须高深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弄清个大概。
但捅破这些黑马、神话的显而易见的漏洞,不应该都由传媒来做。
蓝田涉及的贷款数额巨大,相当一部分已经到期或逾期,已注定将被当做坏账处理,其余部分也已无力偿还。
因未能如期还款,已经被中信实业银行广州分行起诉。
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

案例库案例一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虚假报告事件在中央电视台2002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一位儒雅、文静的女性知识分子走上颁奖台,她就是被称为“与神话较量的人”——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
她用区区600字,粉碎了一个股市帝国的神话!为国家挽回的经济和政治损失不可估量。
(刘姝威:1980年3月毕业于黑龙江大学,1984年10月起,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研究生,在陈岱孙、厉以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国际金融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研究,1986年12月毕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86年至今,一直在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从事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以及商业银行管理方面的研究。
)刘姝威是在偶然的情况下,意外地卷入了后来震惊全国的“蓝天事件”的。
2001年,她正在潜心写作《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
当时,银广夏、麦科特、红光等一系列虚假会计报表案件,给股民和投资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
《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如何运用相关分析技术识别虚假的会计报表。
为了便于读者能够整体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分析技术,刘姝威尽可能比较分析更多的案例。
当她在网上搜索到蓝田集团公布的财务报告后,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结果让她十分震惊。
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倍的骄人成绩,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净营运资金已经下降到_1.27亿元。
也就是说“蓝田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它完全是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计。
”由此,刘姝威得出结论:这是非常危险的,对蓝田危险,对银行更危险!(中国蓝田总公司始建于1980年7月,曾经在1998年抗洪救灾时,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之后,斥资2亿元的费用,长时间地插播“野藕汁”、“野莲汁”的广告,给广大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仿佛是中国农业企业的典型,一个以养殖、饮料和旅游为主的企业。
在不到10年间,它就创造了总资产规模增长近10倍,总资产达220亿元的奇迹。
刘姝威分析蓝田造假案例2

第二部分 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的趋势分析结论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资产周转 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二者 均小于1。这说明蓝田股份经营活动创造 的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 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 来越弱。
第二部分 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的趋势分析结论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 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固定资产逐年同步上升, 其中,固定资产增长超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 款逐年下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钱货两清”的 交易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 固定资产增长速度几乎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流量净额”增长速度同步。这说明蓝田股份将绝 大部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转变为 固定资产。
第三部分 同业比较
武昌鱼应收账款回收期是577天,洞庭 水殖应收账款回收期是178天,但是其 水产品收入只是蓝田股份水产品收入的8 %和4%。在方圆200公里以内,他们 的生产成本不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不能支 持蓝田股份水产品收入异常高于同业企业。
第三部分 同业比较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占资产百分比是 同业平均值的约1/3;而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 比高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固定资产占资产百分 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 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在产品绝对值高于同业平 均值3倍;存货占流动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 值1倍。
第三部分 同业比较
蓝田股份两项主营业务——农副水产品业务和饮 料业务的行业分类分别是“A07渔业”或“A0705 淡水渔业”和“C0食品、饮料”或“C05饮料制造 业”或“C0510软饮料制造业”。“A07渔业”同 业企业比较对象为武昌鱼、洞庭水殖、华龙集团、 中水渔业。 “A0705淡水渔业”同业企业比较对象为武昌 鱼(600275)和洞庭水殖(600257)。 “C0食品、饮料”同业企业比较对象为承德露 露(000848)、维维股份(600300)、伊利股 份(600887)。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ppt课件

PPT学习交流
3
公司简介
1996年5月,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以每股发行价8.38 元向社会公开发行了3000万股,形成了公司上市时的 9696万股的总股本。
1996年6月18日,蓝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交易,全称 沈阳蓝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农业部首家推荐上市的 企业,号称“中国农业第一股”。其中,第一大股东 是沈阳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占36.36% ,第二大股 东为农业部,占18.86%,其他为内部职工股和流通股。
7
神话破灭——600字文章点燃导火索
Hale Waihona Puke • 2001年11月,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600字 短文《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对 蓝田造假行为进行了揭露。
她在对蓝田的资产结构、现金流情况和偿债能力 做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蓝田业绩有惊人的虚 假成分,公司已经无力归还20亿元贷款。她呼吁“应 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引起银行高层的关 注,不久,相关银行即停止对蓝田发放新的贷款,此 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成蓝2本.田6,6然水亿蓝真产元正田品解发曾开开展向蓝发到田证有财2监0务限0会面0公年纱提司,末出剪。的过短但2蓝三8由田.次3资于8配金亿农链股元业的融,并不资增可。长能前了 3在、《导此金火后两份融索快收蓝1最以内不次账:0田参速入是倍高后2配面资》0证增增,达,0金股资发1监年长长链历到每表会成产1开6,31,年1股0功猛月始0.0而瞿年1收0字,断,增是5%短刘兆裂报元益一减,,文姝玉个的。也轻业,威税文要业即达了绩利弱想绩使到的公猛增实学都 遭 了司涨长者现在遇不虚的。6上假每了可04财10、等财9市股思1%务921务9090时议09,0信压名年.82承息的6年就年公力50,1司月诺特元0必月,瞿.管蓝的1大以8须兆蓝理21日田4玉洪上元走人田年,及员再灾,,股因其被涉继拘嫌任传提者。供保田
蓝天公司财务造假案例

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年股本为9696万股, 2000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扩张了360%; 主营业务收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18.4亿元, 净利润从0.593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置信 的4.32亿元。 而且这些都是建立在蓝田股份只是一家主要从 事水产品开发的农业企业!
蓝田事件始末
刘姝威 在斗争中取胜 她也获得了她该有的殊荣
刘姝威
感动中国 2002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颁奖词) 以个人力量战胜蓝田股份神话
中国财经大学研究员 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 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 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 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 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 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 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 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 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 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 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 经济的发展。
疑点2、融资行为为何与现金流表现不符?
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 的依赖程度,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1.93亿元,增加 幅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 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充足的, 况且其帐上尚有11.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 这样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 部分是固定资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这是 巧合吗?
虽然没有了“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但对付一个没有靠 山后台的普通知识分子,蓝田的实力还是绰绰有余。四面 1.偿债能力分析 楚歌的刘姝威奇怪:蓝田集团怎么可以看到属于机密的 2.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金融内参》?这分明是窃取国家机密!她急忙拨打 110 3.现金流量分析 报案,但“110”回答:报案的应该是《金融内参》。 4.资产结构分析 5.关联方关系 孤立无援的刘姝威给瞿兆玉总裁发去传真,警告说,如果 6.收入来源分析 你不撤诉,我将向全世界公开蓝田财物的分析过程!但蓝 田没有撤诉。穷途末路的刘姝威,最后只有借助媒体的力 量,公布了她长达2万多字的《蓝田之谜》,详尽剖析蓝 田股份,彻底戳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 2002年,戏剧性的一幕拉开了,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变化。 刘姝威成为媒体聚焦的中心,得到了舆论的有力支持,蓝 田事件彻底地曝光在世人眼前。因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蓝田公司的10名管理人员被拘传,生态农业(原蓝田股份) 被强制停牌,随后,蓝田股份有限公司对刘姝威的起诉被 法院驳回。
蓝田股份公司案例

蓝田股份公司案例(一)最精致的假货蓝田股份公司1996年6月上市,证券代码600709,现已退市。
鼎盛时期的蓝田股份曾被誉为“中国农业第一股”、“中国农业产业化旗帜”,创造了中国农业企业罕见的“蓝田神话”: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10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1998年特大洪灾,每股收益也达到不可思议的0.81元。
蓝田股份在中国上市公司中一直是一个谜,堪称最精致的假货:多次财务造假,一直受到市场人士的怀疑和证监会的调查,却在很长时间里经得起专家的挑剔,农业专家、农业管理官员对蓝田的经营和业绩一般都没有太多异议,而监管部门一直难以查到蓝田股份财务造假的直接证据。
市场对蓝田股份的怀疑主要是,对蓝田股份这种以现金交易为主,事后难以复核的农业类公司,能否产生所报告的良好业务态势和优良业绩?是不是“鱼塘里面放卫星”?投资于水中的巨额固定资产是否属实?1999年10月,证监会处罚公司数项上市违规行为。
2001年10月,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刘姝威在《金融内参》发表“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的短文,将社会上对蓝田股份财务造假的怀疑推向高潮,此后蓝田资金链开始断裂。
2002年1月,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信息,董事长保田等1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被拘传接受调查。
2002年3月,公司实行特别处理,股票简称变更为“ST 生态”。
2002年5月,因连续3年亏损,暂停上市。
真正揭开蓝田业绩之谜的是ST生态2001年经追溯调整披露的年报,如表12-8所示。
表12-8追溯调整前后的蓝田利润(二)蓝田之谜(另请参见后附的一篇短文)(1)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占69%的水产品,销售额达12.7亿元,在养殖基地现场钱货两清成为惯例,而直线距离200公里以内的武昌鱼应收账款回收期577天,收入只是蓝田的8%,洞庭水殖应收账款回收期178天,收入只是蓝田的4%。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神话案例
分析二:“蓝田神话”迷雾重重
市场质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卖,何来 上亿元的利润。蓝田股份年报显示,公 司的蓝田野藕汁、野莲汁饮料销售收入 达5亿元之巨。在一般人的眼里,全国 应该到处都卖蓝田野藕汁、野莲汁,而 且很热销,但是全国很多地方的投资者 表示,并没有看到这种热销场面,甚至 在当地市场根本没有见到过野藕汁,看 到的只是中央电视台连篇累牍的广告。
232 247,824
蓝田神话案例
资产减值准备案例
A公司对巨额坏账的解释
– 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
• 关联公司
欠款单 位名称
香港XX 自行车 有限公 司
DB (HK) Co.Ltd
XX国际 有限公司
合计
本年 增加 19,298
➢那么对于银行来讲,那就更危险了。
蓝田神话案例
文章的发表引起银行领导的高度重视, 所有银行停止了对蓝田的贷款。使得蓝 田没有了血液,陷入瘫痪。
蓝田事件终于浮出水面。击碎了蓝田神 话。
刘姝威的平静生活也被打破。
蓝田神话案例
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总裁瞿兆玉
瞿兆玉吼道:你把蓝田搞死了
2001年12月13日,刘姝威接到了湖北省洪湖 市人民法院的传票,案由是蓝田股份有限公司
蓝田神话案例
启示 财务分析信息对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作用
蓝田神话案例
蓝田造假资料:
1996年,蓝田公司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 伪造材料,对沈阳土地局未批准处置的两块 公司土地按评估结果计入公司资产,虚增公 司无形资产1100万元;伪造了公司及下属企 业3个银行帐户对帐单,共虚增银行存款2770 万元,占公司1995年财务会计报告中银行存 款余额的62%。
财务分析案例:蓝田之谜

06.12.2019
4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0.50 0.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06.12.2019
5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存货周转率 应收帐款周转率
06.12.2019
6
(3)同行业比较
2000年蓝田股份的主营产品是农副水产品和饮料。 2000年蓝田股份“货币资金”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 加额”,以及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营运资金和现金流 动负债比率均位于“A07渔业”上市公司的同业最低水平, 其中,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低于“A07渔业”上市公司 的同业平均值大约5倍和11倍。这说明,在“A07渔业”上 市公司中,蓝田股份的现金流量是最短缺的,短期偿债能 力是最低的。
9
2.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销售收入分析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9%,二者 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8%。
2001年8月29日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由于公 司基地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 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 比重大,因此“钱货两清”成为惯例,应收款占主 营业务收入比重较低。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距离200公里 左右,其主营产品是淡水鱼及特种水产品,其产销量在湖南 省位于前列,其应收款回收期是178天,比蓝田股份应收款 回收期长30倍,这相当于给予客户178天赊销期;但是其水 产品收入只是蓝田股份的4%。在方圆200公里以内,武昌鱼 和洞庭水殖与蓝田股份的淡水产品收入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同业比较
• 2000年蓝田股份的农副水产品收入占主 营业务收入的69%,饮料收入占主营业务 收入的29%,二者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98%。蓝田股份发布公告称:占公司产品 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成交,“钱 货两清”成为惯例。蓝田股份的生产基地位 于湖北洪湖市,武昌鱼公司位于湖北鄂州市 ,洞庭水殖位于湖南常德市,距洪湖的直线 距离200公里左右,主营业务都是淡水鱼 类及其他水产品养殖。
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 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 -127,606,680.11(净营运资金)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历年比较 35 30
28.9 29.3
净资产收益率(%)
25 20 15 10 5 0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THE END
如果没有两次送配股,即使按其历史最低水平12元计算, 他的真实价位应高达70余元,人为制造股价的痕迹明显。
纸上的辉煌挡不住市场怀疑的目光
看不到野藕汁卖,何 来上亿元的利润
2 1
鱼塘放出来的是 “高产卫星”
市场质疑 饮料毛利不 可思议
4 3
部分财务数据为何 如此偏离常规?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自1999年6月至今的两年里,蓝田股份的业绩一直异常 优良,但股价却一直徘徊在15-20元之间,并且始终保持 着15-20倍的市盈率水平,与目前同期市场平均市盈率近 50倍的情况相比,显然是一个低估的绩优蓝筹股。
但在翻开其历史走势后,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在 1999年报之前的每一年,蓝田股份都采用送股加转赠累计 高达10送10的分配方案大幅扩张股本,在送配股之前股价 总能很合时宜地由10元左右一路上扬到24元左右,利用送 配方案,再将股价降到10余元。
2.短期债务偿还能力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1997至200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趋势图显示,蓝 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率逐年下降,到 2000年二者均小于1。这说明蓝田股份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流量补充 固定资产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能力越来越 弱。 3.组合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主营业务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净额和固定资产逐年同步上升,其中,固定资产增长超过主营业务 收入;应收帐款逐年下降。这说明蓝田股份的“钱货两清”的交易 越来越多,赊销越来越少。
每股收益(元)
净资产收益率(%)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后的每股收益(元) 期末/期初 每股净资产 (元)
0.378
7.661
0.417
9.60
90.70%
79.80%
0.416
0.414
100.48%
4.934
4.557
108.30%
2001年中报业绩虽有较大下降, 但每股收益仍达0.378元,净资产收 益率为7.661%,资产回报率指标不 仅远高于农业类公司平均水平,而且 远高于其它各行业优秀公司,如通信 设备行业的中兴通讯(5.42%),房 地产行业的深万科(5.59%),高科 技行业的清华同方(5.27%)。源自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固定资产周转率变化趋势图 5
固定资产周转率
0
1997 1998 1999 2000
固定资产 4.61 2.76 1.46 0.95 周转率
流动比率变化趋势图 3 2 1 0 1997 1998 1999 2000 流动比率
蓝田股份1997至2000年 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 比率趋势图显示,蓝田 股份1997年至2000年固 定资产周转率和流动比 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 二者均小于1。这说明蓝 田股份经营活动创造的 现金流量补充固定资产 投资占用资金的能力越 来越弱,偿还短期债务 能力越来越弱。
2000年12月 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 流动比率= —————————————— = 0.77(流动比例)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4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存货净额) 速动比率= —————————————————————————————— = 0.35 (速动比率) 560,713,384.09(流动负债合计)
启发
对会计界 对银行业
防患于未然。 银行存款审计的重要性、 一位银行的负责人告诉记 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审 者:“事实上,舆论对蓝田存 计的重要性、应收款项 在问题的质疑也让我们非常 及存货仍是审计的重点、 警觉,我们也有我们的调查 审计决不是机械执行程 渠道,中国人民银行有关监 序,而应根据客户业务 管部门也对蓝田进行了专项 特点及可能存在的舞弊 调研。” 2002年春节以前, 手法采取灵活机动的审 各家银行就已经掐断了蓝田 的资金链。至于悬空的货款 计策略。 该怎么办,他说:“企业都被 封杀了,还能怎么办?”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蓝田股份公司的资产 逐年大幅度增加,而 资产增加主要是由于 固定资产大幅度增加, 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 的比例非常大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1.资产结构趋势分析 蓝田股份1997年至2000年资产逐年上升主要由于固定资产逐年上升 ,流动资产逐年下降,到2000年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
交易,号称“中国
农业第一股”。
资料显示,蓝田股份1996 年股本为9696万股,2000 年底扩张到4.46亿股,股本 扩张了360%;主营业务收 入从4.68亿元大幅增长到 18.4亿元,净利润从0.593 亿元快速增长到令人难以 置信的4.32亿元。而且这些 都是建立在蓝田股份只是 一家主要从事水产品开发 的农业企业!
纸包不住火 谎言定揭穿
造假方法
多计 存货 价值
多计 固定 资产
虚减 销售 收入
虚减 销售 成本
纸包不住火 谎言定揭穿
• 一个又一个疑点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果:蓝田的巨额收入从会 计角度无法最终确认,蓝田的业绩真假无从辨别。而真正揭开 蓝田业绩之谜的是ST生态2001年年报,三年来的财务指标来了 一个“大变脸”:主营业务收入,1999年调整前是18亿5千多 万元,调整后是2千4百多万元,2000年调整前是18亿4千多万 元,调整后不到4千万元,2001年是5千5百多万元。记者注意 到: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不到调整前的零头。净利润,1999 年调整前是5亿1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2千2百多万元,2000 年,调整前是4亿3千多万元,调整后是负的1千多万元,2001 年是负的8千多万元。每股收益,1999年调整前是1.15元,调整 后是负的0.0049元,2000年调整前是0.97元,调整后是负的 0.0239元,2001年是负的0.18元。记者注意到净利润和每股收 益调整后来了一个“乾坤大挪移”,数据全都由正变负了,蓝 田股份也由一只“绩优股”变成了“垃圾股”。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同业比较
• 武昌鱼应收账款回收期是577天,洞庭水 殖应收账款回收期是178天,但是其水产 品收入只是蓝田股份水产品收入的8%和4 %。在方圆200公里以内,他们的生产成 本不会存在巨大差异,这不能支持蓝田股份 水产品收入异常高于同业企业。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同业比较
• 2000年蓝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占资产百分 比是同业平均值的约1/3;而存货占流动 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约3倍;固定资 产占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多;在 产品占存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在 产品绝对值高于同业平均值3倍;存货占流 动资产百分比高于同业平均值1倍。 • 蓝田股份的在产品占存货百分比和固定资产 占资产百分比异常高于同业平均水平,蓝田 股份的在产品和固定资产的数据是虚假的。
7.661 19.8
净资产 收益率 (%)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每股收益历年比较 1.4 1.2 1
每股收益(元)
1.15 0.97 0.82 每股收益
0.8 0.6 0.4 0.2 0
0.378
1998
1999 年份
2000
2001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静态分析
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
2001年中期 净利润(万元) 16861.20 2000年中期 18616.38 2001年中期/2000年中期 90.60%
流动比率 2.11 1.68 1.07 0.77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蓝田股份公司 2000年“销售商 品、提供劳务 收到的现金”20 亿元超过了本 年度“主营业务 收入”18亿元, 而期初“应收账 款”只有1 200 万元。这是显 而易见的错误。
财务分析蓝田股份—动态分析
对蓝田股份公司 1997年至2000 年会计报表进行 趋势分析,我们 发现蓝田股份公 司的流动资产主 要由存货构成, 应收账款非常少, 并且逐年下降。
咬定诚信不放松—
蓝田股份失败案例分析
如果问, 2002年的中国股市
人们一定会说:
最大丑剧是什么?
蓝田欺骗!
老总被抓,蓝田垮了!
资金链断了。。。。
造假污点永远洗不清!
绩优神话?我们不信!
一支不折不扣的“老牌绩优股”
凭借农业部背景这个 行政杠杆,蓝田最终 撬开资本市场的大门。 农业部将3000万股上 市额度给了蓝田, 1996年6月18日,蓝 田股票在上交所挂牌
总结
任何一家银行不可能单凭一篇短文和不进行调查研 究而立即停发一家企业的贷款。
在《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中,我提示 银行检查“蓝田股份和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各地子 公司的银行户现金流动情况”。
如果银行对蓝田进行调查研究后,根据银行的调查 研究结果,停发蓝田贷款,那么,银行停发蓝田贷 款一定有其理由。
最先挑破这个破绽的是一个叫刘姝威的女人,她为此获得了由中央 电视台评选的“200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并被称为“中国股市 的良心”。2001年10月,她以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神话直接提 出了质疑,这篇600字的短文是刘姝威写给《金融内参》的,它的 标题是《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文章在对蓝田的资产 结构、现金流向情况和偿债能力作了详尽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蓝田 业绩有虚假成分,而业绩神话完全依靠银行贷款,20亿贷款蓝田 根本无力偿还。 一篇短文好似一根银针扎在了蓝田股份这个巨大的肥皂泡上。一幕 股市丑剧由此被揭开,蓝田的贷款黑洞公布于众。此后不久,国家 有关银行相继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新的贷款。由此,蓝田赖以生存 的资金链条断裂。最早在公开场合提出蓝田资金链断了的,是中国 蓝田的掌门人瞿兆玉,2001年11月底,蓝田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 会,瞿兆玉承认由于银行不再给蓝田发放贷款,导致蓝田陷入困境。 2002年1月21日、22日以及23日上午,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