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家述略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纲要:改革教学方法1、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2、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启迪:在教师方面来说,一定要变“讲”为“导”(1)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看,多读,多想;(2)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多写,多改,多想。
3、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性(1)国文教育悬着明晰的目标: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
4、切实提高语文鉴赏水平和语感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中的重头戏。
教学得法,事半功倍,学生受益且一辈子受用;教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学生受罪甚至学了比不学还要糟糕。
叶圣陶极力提倡中小学语文教学要从生动形象的直观开始,他说:“许多东西用语言文字是绝对说不清的。
像一只杯子,你怎么用文字来正确的说清楚它的形状呢?……要讲清一个茶杯,恐怕一百个字还不够;在这一百个字当中,有生字,有虚字,而等到学生把生字认得记得了,把虚字弄清楚了,整个茶杯也就没有了。
”又如要让学生认识橘子,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橘”字,旁边再画一个圈圈,再作一番讲解,其结果,“孩子们所识得的只是一个圈圈,那就何不把一只橘子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看,岂不简单明了得多。
”显然,这种从直观入手进行教育的方法,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像更为深刻。
叶圣陶曾经严肃地指出,学校里的各种功课,“国文教学受的传统影响最深,书塾的一套办法传到学校的国文课,这是国文教学劳而少功的一个原因。
”为着摆脱传统教育的影响,排除书塾的一套办法,让学生们多多受益,叶圣陶提出了“预习、讨论、历练”的三教段理论:每个学生在上课之前都要先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并自觉利用工具书独立解决课文中字词的障碍,同时能通过预习提出心得、疑问和难点。
等到上课时,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主持和指挥下积极地参加对课文的讨论,由于每个学生在预习时的收获和困惑各不相同,所以课堂讨论时通过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问题就可以解决一大半,而剩下的那一小半,只要由教师三言两语的指点和引导就能开窍。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1896年-1988年)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也是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叶圣陶的生平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对语文教育的贡献等方面进行浅谈。
叶圣陶生于湖南一个书香世家,家庭环境对他的文学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文学和教育思想的熏陶。
回国后,他曾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任教,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和教育理念。
叶圣陶提出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字的艺术表达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感受美的力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叶圣陶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
三是注重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灵和积极的人生观。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给中国教育事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教育理念,为中国的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时代的内涵。
他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还强调了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我们应该怎样运用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呢?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中茁壮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注重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激情。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叶圣陶先生谈“语文”

叶圣陶先生谈“语文”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20世纪著名的教育家,他在教育界对语文
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导学生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他主张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经典诗词和古代文献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获得审美享受和人文关怀。
叶圣陶先生强调思维的训练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通过学习语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他提倡学生在学习语文中要注重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叶圣陶先生还强调了教师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学习的榜样,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他主张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育的贡献在于强调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以及强调教师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他的教育理念对于现代语文教育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元儒张起岩生平述略

元儒张起岩生平述略
张起岩(1890年-1967年),字霆骅,号未央,湖南常德人。
先祖曾任举人,祖父张
琦任贡生。
张起岩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年仅14岁便考取秀才。
后来投奔学者陈独秀,参加马列主义的研究和运动。
1919年,张起岩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讲师,十分敬业。
不仅如此,他还亲自编写了一本重要的教材《小学语文》,确立了现代汉语文法教育的基础。
1924年,他被选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领导禁毒和恢复教育事业。
随后,他出版了《汉语文法》等著作,全方位解释了汉语语言的基本语法规则,成为现代汉语教育的标志
性成果。
1947年,张起岩被任命为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主任。
在此期间,他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化和传统教育。
他认为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其优点,应该结合起来作为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
为此,他创办了新的哲学学科,推崇孔、老、庄三家伦理,规定书院制度,这些都是
中国教育史上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1950年,张起岩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兼任国防委员会委员。
1955年,他被任命为中华全国学术委员会学术部部长。
1967年,张起岩周游列国,访问学术界人士。
在日本时,听到了悲惨的消息——文化大革命使他的亲友们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他心情沉重,于同年4月13日在东京安格哈医院逝世。
对张起岩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高度肯定的。
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和
哲学家。
他的教育思想深圳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教育界,并且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国际
思潮的理解和批判,也说明他是个学问很深、洞察力很强、思考很深刻的哲学家。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伟大教育家,被誉为“华夏第一教育家”。
他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提出了“启发式教学”、“自然发展教学法”等深受推崇的教育思想。
本文将从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出发,展开浅谈。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叶圣陶先生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对知识的掌握,而在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他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叶圣陶先生提出了“启发式教学”这一教育理念,旨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强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学习能力。
他强调,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要启发学生的兴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通过“启发”的方式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自然发展教学法叶圣陶先生提出的“自然发展教学法”,旨在追求学生各种能力的自然、平衡、全面的发展。
他主张教师必须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又能弥补与自身弱项有关的短板。
另外,他还强调教育导向要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主轴,以培养良好的人格为目标,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从“做学问”到“学做人”。
四、全面育人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要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能力。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注重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学习、自信地表达、自信地创造。
总之,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启发式教学为基础、以自然发展教学法为手段、以全面育人为目标,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温儒敏语文教学

温儒敏语文教学温儒敏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家、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泰斗,被誉为“语文教育的保卫者和卫道士”。
他凭借深厚的教育功底、卓越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语文教育的独特见解,在中国语文教育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介绍温儒敏的语文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教学理念温儒敏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完全围绕着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展开。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的死记硬背。
因此,温儒敏强调:语文教学需要重视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和开发,让语文教育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全面成长。
二、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温儒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能够自主运用语言的人。
在教学中,他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自觉探究,并依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服务。
温儒敏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被誉为“启发式教学法”。
2.注重实践性温儒敏主张,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性,将学习活动融入到学生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运用,掌握语文技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
他认为,真正的语文运用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进行深度开发和实现。
3.重视语境教学温儒敏提倡“语境教学”,认为语文教学需要结合语境,注重语句的意义、作用,启发学生从语言的意义、格调、文化内涵、修辞特征等方面去理解文本,从而真正理解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在教学中,他尤其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和文化角度去开展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热爱。
4.强调思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温儒敏强调思维教学。
他认为,语文教学应该能够引领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思考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质。
他重视学生的思想品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思维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三、总结作为中国语文教育领域中的泰斗,温儒敏先生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实践性、结合语境教学、强调思维教学等方面的方法,从而推动了中国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为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份有价值的指导和借鉴。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他在语文教育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主要包括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关注语文教育的社会责任等方面。
本文试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探讨其对中国教育的重要影响及启示。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他认为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能够准确、流畅、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理解和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张通过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活动,如诵读、背诵、写作、朗诵等,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叶圣陶还强调要注重阅读,他认为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叶圣陶在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主张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差异,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和交流。
他认为,语文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引导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这一思想在当今教育中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教师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在语文学习中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培养。
三、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应注重实践和体验教育,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他主张师生要共同走出课堂,走进文学的创作实践,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增强自己的创作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四、关注语文教育的社会责任叶圣陶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要关注社会责任,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
他强调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扬,通过语文教育使学生了解和珍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叶圣陶还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通过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良知、有情感、有责任心的公民。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浅谈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1895-1982),字耆卿,号蟾亭,福建长汀人,中国现代教育家、文学家、语文学者。
他被誉为“语文教育泰斗”,对中国语文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四个力”,即读力、写力、表达力和鉴赏力。
下面来简要谈一下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
首先是读力。
叶圣陶强调读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
他认为,读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叶圣陶提倡学生在课外多读好书,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他主张学生要通过阅读好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次是写力。
叶圣陶认为写力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重要作用。
叶圣陶提倡学生要进行大量的写作实践,通过写作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他强调写作要真实、生动、有感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用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最后是鉴赏力。
叶圣陶认为,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
他主张学生要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认为,通过鉴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开阔自己的思维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味。
叶圣陶提倡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要注重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读力、写力、表达力和鉴赏力。
他认为,学生只有具备了这四个力才能够真正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深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对中国语文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黄文贵
现代语文教育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及动因
废科举,兴学校,现代教育是近代政治 废科举,兴学校, 维新的重要成果。 维新的重要成果。 重科学,尚实用, 重科学,尚实用,现代教育从一开始就 关注国民的素质。 关注国民的素质。 提倡白话文,推行国语运动, 提倡白话文,推行国语运动,语言问题 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问题。 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问题。 如何教授国文和国语, 如何教授国文和国语,是推进现代教育 和新文化运动的首要问题。 和新文化运动的首要问题。
蔡Hale Waihona Puke 培蔡元培简介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苦读经书,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早年苦读经书,并取得功 连中举人、进士,在翰林院供职。 名,连中举人、进士,在翰林院供职。甲午战争后开始接受西方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倡新学。1902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倡新学。1902年在上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 女子学堂,并任校长。同年,与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 女子学堂,并任校长。同年,与章炳麟等创立中国教育会,出任 会长。1905年加入了同盟会 1907年留学德国 辛亥革命后, 年加入了同盟会, 年留学德国。 会长。1905年加入了同盟会,1907年留学德国。辛亥革命后,回 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 国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张采用西方教育制度,废止祀孔 读经。1912年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辞职下野,留学法国。1917年 读经。1912年因不满袁世凯擅权,辞职下野,留学法国。1917年 年因不满袁世凯擅权 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 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 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派”人物在北大任教,采用“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 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实行“教授治校”的制度,提 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 倡学术民主,支持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支持学生 的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到欧注洲考察。1927年后,任国民党南 的反帝爱国运动。1923年到欧注洲考察。1927年后, 年到欧注洲考察 年后 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1932年 京政府大学院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监察院院长。1932年,他 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副主 1937年冬 上海被日军侵占后,蔡元培移居香港,直到病逝。 年冬, 席。1937年冬,上海被日军侵占后,蔡元培移居香港,直到病逝。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作文试题
有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全校师生约两百人, 有一所偏远地区的小学 , 全校师生约两百人 , 图书欠 设备老旧、经费短绌, 缺 、 设备老旧 、 经费短绌 , 且家长对学校的参与度甚 现在假设你是这所小学的校长,看了上列的资料, 低 。 现在假设你是这所小学的校长 , 看了上列的资料, 决心推动全校阅读,请写下你的“阅读推动计划” 决心推动全校阅读 , 请写下你的 “ 阅读推动计划 ” , 文长至少200字 文长至少200字。(2003) 2003) ……陈先生从事过纺织 餐饮、保全, ……陈先生从事过纺织、餐饮、保全,最近更在社区 陈先生从事过纺织、 大学上过电脑课,他迫切需要一份工作, 大学上过电脑课,他迫切需要一份工作,但因文笔不 寄出的求职信往往石沉大海, 佳,寄出的求职信往往石沉大海,因此拜托你帮他写 一封求职信。他特别强调,对工作性质、 一封求职信。他特别强调,对工作性质、地点都不挑 希望待遇是4万元。( 。(2004) 剔,希望待遇是4万元。(2004)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作文教学要重在“应用”。重点要写记载之文、论辩 作文教学要重在“应用” 重点要写记载之文、 之文,略于情感之文。 之文,略于情感之文。 作文教学要先明“规矩” 该说的话— 作文教学要先明“规矩”。“该说的话—或要说的话 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 不多不少照原样说出,令读者完全了解我的意思” 掌握各类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的写法。 掌握各类不同体裁文章的不同的写法。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作的篇数要少,用的功夫要细。 作文教学要求学生作的篇数要少,用的功夫要细。并 主张“让学生要课外随意做笔记” 主张“让学生要课外随意做笔记”。 作文教学要重视取材方法的指导或直接提供材料, 作文教学要重视取材方法的指导或直接提供材料,反 对凭空瞎想。 求真”“求达” ”“求达 对凭空瞎想。“求真”“求达”。
高级中学应读的名著举例(胡适拟 胡适拟) 胡适拟
水浒传 儒林外史 镜花缘 古白话文选 近人长篇白话文选(略读一) 近人长篇白话文选(略读一) 诸子文粹 四书(节本) 四书(节本) 古史家文粹 王充 史通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朱熹
胡适
胡适简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为白话文和五四文化 ),字适之 胡适(1891-1962),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的倡导者。1910年留学美国 入康乃尔大学, 年留学美国, 的倡导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哥伦比亚大 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 年初在《 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 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 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出版新诗集《 年回国, 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出版新诗集《尝 试集》 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38年任国民政府 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38年任国民政府 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8年离开北平 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年离开北平, 驻美国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 美国。1958年任台湾 中央研究院院长” 胡适一生在哲学、 年任台湾“ 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 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 胡适文存》 白话文学史》 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 《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 的假设 、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 1962年在台北病逝 年在台北病逝。 证。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适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中学国文的教授 中学国文的教授
中学国文标准:人人能用国语(白话)自由发表思 中学国文标准:人人能用国语(白话) 作文、演说、谈话教能明白通畅, 想—作文、演说、谈话教能明白通畅,没有文法上的 错误;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 错误;人人能看平易的古文书籍;人人能作文法通顺 的古文;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 的古文;人人有懂得一点古文文学的机会。 课程:国语文、古文、语法与作文、演说与辩论。 课程:国语文、古文、语法与作文、演说与辩论。 教材:小说、戏剧与诗歌、长篇议论文与学术文、 教材:小说、戏剧与诗歌、长篇议论文与学术文、古 白话文学选本、国语文的文法。 白话文学选本、国语文的文法。 演说和辩论:凡能演说、能辩论的人, 演说和辩论:凡能演说、能辩论的人,没有不会作国 语文的。 语文的。 教法:学生质问疑难、大家讨论所读书的内容、 教法:学生质问疑难、大家讨论所读书的内容、教员 可以随时加入一些参考资料。 可以随时加入一些参考资料。
梁启超语文教育思想概述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分类”“分期”“分组”。“我主张一学年有两学期, 分类”“分期”“分组” ”“分期”“分组 我主张一学年有两学期, 一学期教记述文,一学期教论辩文。由简单而复杂。 一学期教记述文,一学期教论辩文。由简单而复杂。 记述文先静后动,论辩文先说谕倡导,而后对辩, 记述文先静后动,论辩文先说谕倡导,而后对辩,论 小事的在先,论大事的在后。”“不能篇篇文章都讲 不能篇篇文章都讲, 小事的在先,论大事的在后。”“不能篇篇文章都讲, 须一组一组的讲。选文并不要依时代的次序。 须一组一组的讲。选文并不要依时代的次序。”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 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课前讲授— 着结果的方法教人”。课前讲授—把本学期讲那类文 章作法的重要原则简单说明,课外预习— 章作法的重要原则简单说明,课外预习—看每篇作法 的要点在哪里,各篇比较异同何在。 的要点在哪里,各篇比较异同何在。自修室的用功时 间至少要与讲堂时间平分。课内讨论— 间至少要与讲堂时间平分。课内讨论—令学生各人把 自己所见到的说出,学生看错或看不到的, 自己所见到的说出,学生看错或看不到的,教师随时 指导。 指导。
梁启超
梁启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 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 会人。10岁中秀才 1889年中举 次年结识康有为, 岁中秀才, 年中举。 会人。10岁中秀才,1889年中举。次年结识康有为, 投其门下。1895年春赴京会试 协助康有为, 年春赴京会试, 投其门下。1895年春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 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 1897年 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1897年,任长 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 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1898年回 积极参加“百日维新” 政变失败,逃亡日本。 京,积极参加“百日维新”。政变失败,逃亡日本。 1912年返国,1913年出任司法总长。后参加反袁战争, 1912年返国,1913年出任司法总长。后参加反袁战争, 年返国 年出任司法总长 进入军阀政府,任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 1918年赴 进入军阀政府,任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 1918年赴 欧洲游历。次年3 自欧洲归国, 欧洲游历。次年3月,自欧洲归国,专门从事文化教育 事业。1925年 正式就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9年 事业。1925年 正式就聘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1929年 1月19日,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一生著述宏富,所遗 19日 病逝于北平协和医院。一生著述宏富, 饮冰室合集》 148卷 1000余万字 余万字。 《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