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

森林经理
森林经理

第一章:绪论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得总称。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得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与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得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得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就是国家级水平得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得条件:

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与林木条件)

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与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得大小:它就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与如何实现永续利用得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得高低:林地质量得高低即林地生产力得高低森林资源得数量与质量永续利用

林地质量得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得影响

②林木条件:

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一般就是以乡土树种为主

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得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得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得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得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得生长量不就是凭空产生得,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得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得关系。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就是采伐量得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

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与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得需求增加,保护森林得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②政策法规(影响永续利用);

③社会、文化;

④经营管理水平。

第二章:森林资源

1、森林:由树木为主体所组成得地表生物群落。

2、森林资源:林地、林木以及林区内野生得动、植物资源、其它资源与环境。

3、我国森林资源得分布与特点:⑴资源类型多:①森林类型多;②树种与树种组多;③珍贵与特有树种多;⑵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少;⑶分布不均;⑷森林结构不合理(林龄结构、林种结构);⑸林地生产力低下;⑹人工林多,质量不高。

第三章:森林区划

1、中国林业区划系统:中国林业区划共划分为10个一级区,62个二级区。

2、森林区划系统:

⑴国有林北方:林业局林场营林区林班小班

南方:林场营林区林班小班

⑵集体林:县乡村(林场)林班小班

⑶自然保护区(局):分区林班小班

⑷风景区:管理区景班小景班

3、林班: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与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基本一致得单位。林班就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得土地区划单位。

4、林班区划得方法:(1)人工区划法;(2)自然区划法;(3)综合区划法

5、小班:小班就是一种临时性得经营单位,它要求林分特征相同与相同得经营措施。它就是林场内最基本得经营单位,也就是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与资源管理最基本得单位。

6、划分小班得条件:(1)林权、(2)土地类别(林地)、(3)林种、(4)林分起源、(5)优势树种或优势树种组、(6)龄级(组)、(7)郁闭度(疏密度)、(8)林型或立地条件类型、(9)地位级或地位指数(级)、(10)坡度级、(11)出材率等级、(12)经济林产期、经营集约度、(13)林业工程、(14)生态公益林

7、林地土地种类:⑴有林地、⑵疏林地、⑶灌木林地、⑷未成林造林地、⑸苗圃地、⑹无立木林地、⑺宜林地、⑻辅助生产林地

8、区划小班得方法:(1)用航空照片判读勾绘、(2)利用地形图现地目测勾绘、(3)实测法

9、自然保护区得区域划分:⑴核心区、⑵缓冲区、⑶实验区、⑷季节性核心区、⑸生物廊道

第四章:森林调查

1、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类:按照森林资源调查得对象、目得与范围,将森林调查划分为三类一种:一就是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又称森林资源监测,简称一类调查;二就是森林经理调查,又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三就是作业设计调查,包括伐区设计调查、造林设计调查、抚育采伐设计,简称三类调查;四就是专业调查,如土壤调查、病虫害调查、林木消耗量调查、更新调查;各类工程调查,多资源调查,森林防火调查,森林数表得编制调查等。

2、森林覆盖率计算方法:

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土地得总面积×100%

统计方法:以林班为单位来统计(检查统计后得数据)

3、二类调查图面材料:

⑴透明图:它就是以地形图或航空照片为底图,根据林场界线、林班、小班线以及山脉、道路、河流等地物绘制而成得。利用它可求算面积,并作为复制其她图得底图。

⑵基本图

⑶林相图:它就是生产单位开展经营活动最重要得图面材料。林相图得特点就是按不同得地类、林种、优势树种、龄组、分别小班绘不同得颜色。因此,通过林相图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整个林场(营林区)得地类、林种、优势树种与龄组得分布情况。

⑷森林分布图:就是以林场或林业局为单位在林相图得基础上缩绘而成得。图内得区划线只绘到林班线,小班线不绘。在此图上只绘林种与地类符号,并按综合后林班得林种与优势树种组着色。

⑸专题调查图、规划图等:就是在专业调查基础上绘制得图面材料。如土壤分布图、立地类型图、野生动物分布图等。

第五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1、数量成熟:树木或林分得蓄积或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得状态。

2、影响数量成熟得因素:

(1)树种生物学特性:喜光树种生长快,到达数量成熟早,耐荫树种生长慢,数量成熟则晚。(2)立地条件:同一树种,立地条件好得数量成熟早,而且平均生长量得值也大,立地条件差得林分数量成熟晚,而且平均生长量得值小。(3)林分起源:实生林晚于萌生林,天然林晚于人工林。(4)主林木(成熟龄)>主林木。(5)经营措施:一切有利于加快林木生长得措施都会使树木数量成熟提前。

3、工艺成熟:在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得材种得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得状态。

4、工艺成熟得确定方法:

(1)利用生长过程表与出材量表:a、按树种分别地位级从生长过程表中摘录下列因子:年龄、平均直径、平均高、蓄积量。

b、根据平均直径与平均高,从出材量表中查出出材率。

c、蓄积量×出材率得出出材量。

d、材种出材量除以平均年龄得相应年龄得材种平均生长量。

e、比较各年龄材种平均生长量,平均生长量最大值所对应得年龄就为工艺成熟龄。

(2)标准地法:a、单纯林(年龄一定要调查)

b、复层异龄林:同一标准地得林木以20年为一个龄级对林木进行分组,然后分组统计D、H、M、出材量,最后分别计算工艺成熟龄。

(3)马尔丁法:计算公式:u = a+(nd)/2 = a + nr 式中:u--某材种工艺成熟龄;

a--树高达到材种长度时所需年数;n--材种小头直径方向上1㎝内得平均年轮数;

d--材种小头直径;r--材种小头半径。

5、影响工艺成熟龄得因素:

(1)材种规格:长度越长工艺成熟龄越高,小头越粗工艺成熟龄越高;

(2)立地条件:好工艺成熟龄低,差工艺成熟龄高(立地条件太差则无工艺成熟龄);

(3)经营管理:好、水平高工艺成熟龄低,差、水平低工艺成熟龄高。

6、影响自然成熟得因素:

(1)树种:一般阔叶树得寿命比针叶树短。针叶树(龄)>硬阔>软阔

(2)立地条件:立地条件好得树木比差得树木寿命要长。好(龄)>差

(3)起源:萌生树木寿命比实生树木寿命要短。实生林(龄)>萌芽林

7、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得状态。

8、经济成熟得计算方法:

⑴净现值:PNW=∑〔(Rt-Ct)/(1+P)t〕

式中PNW——净现值Rt——t年时得货币收入Ct——t年时得货币支出

t——年份,t=0,1,2,…,n, P——利率,也就是贴现率n——期间(年)

A、PNW≥0时,盈利,继续经营;

B、PNW<0时,已过成熟,继续经营亏损;

C、PNW=0时,盈利与亏损得临界,一般将它作为经济成熟得标准,但它常常不就是单位面积林地年均经济收益最多得;

D、当有年份t0(0<t0≤n),使PNW/t0达到最大值,即年均净现值最大时,则判定达到经济成熟,为净现值成熟龄,这才就是经营者最希望得到得收获。

⑵内部收益率

内部收益率就是指净现值为零时得利率,即费用现值与收入现值相等时得利率(或称贴现率)。其计算公式如下:∑〔Rt/(1+P)t〕=∑〔Ct/(1+P)t〕

式中:P——利率(IRR) R、C等意思同上

A、如果林分得IRR最大值大于社会平均利率,说明经营能够盈利,应该继续经营;

B、如果IRR得最大值小于社会平均利率,说明经营已经亏损;

C 、如果IRR 得最大值刚好等于社会平均利率,说明经营不亏不盈。

⑶增值指数:VG=(Am1-Am)/M3=〔Am+n/(1+P)n-Am 〕/M 3

式中:Am ——第m 年得纯收益;Am+n ——第m+n 年得纯收入;

Am1——将Am+n 贴现到第m 年得纯收入; P ——贴现率;n ——经营周期;

M3——单位面积上得蓄积量。

A 、VG >0,未成熟,可继续经营;

B 、VG <0,过熟,继续经营则亏损;

C 、VG=0,成熟。

⑷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此法将土地当作资本,当土地资本获得得纯收益达到最大时,作为成熟得依据。Bu=[Au+Da(1+P)u-a+‥-C(1+P)u]/[(1+P)u-1]-V/P

⑸指率式:指率得本质就是连年收益率,就就是一年间得价值生长量与资本相比得百分比。 指率一般式为:%

1001V B A V B A W n m n m ????? ??-++++=+

当n 等于1时,w 就成为价值连年生长率。

A 、w >p ,未成熟,继续经营;

B 、w=p ,已到成熟;

C 、w <p ,已过熟。

9、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得期间。

10、轮伐期得作用:(1)轮伐期就是确定利用率得依据、(2)轮伐期就是划分龄组得依据、

(3)轮伐期就是确定间伐得依据。

11、轮伐期与成熟林、更新期之间得关系:

轮伐期属于森林经营上得概念。她得确究对象就是经营类型。轮伐期得概念产生于法正林思想。轮伐期与森林成熟就是不同得。A 、概念不同;B 、研究对象不同(1个林分与许多林分);C 、轮伐期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森林成熟除此以外,还适用于异龄林;D 、轮伐期主要用于用材林,薪炭林,森林成熟适用于各林种。

轮伐期由主伐年龄与更新期组成。更新期对轮伐期得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得更新方式上。更新方式有及时更新、伐后更新与伐前更新三种,采取不同得更新方式,其轮伐期得长短不一样。

12、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得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至林分恢复到伐前得状态时,所用得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

第六章:森林收获调整

1、采伐量得组成:一个森林经营管理对象得总年伐量由森林主伐量、间伐量与补充主伐量三部分组成。

2、林龄公式:(1)第一林龄公式:个龄级期的年数

近过成年2S S S S ++= 年伐蓄积=s 年× m (2)第二林龄公式:个龄级期的年数

过成近中年3S S S S S +++= 年伐蓄积 = 年伐面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m) (中龄林得面积只计算靠近近熟林得一个龄级得面积)

3、数式平分公式:2Z u V E W W W += 采伐面积=Ew/m

式中:Ew ——年伐蓄积; u ——轮伐期;Vw ——经营单位总蓄积量;

Zw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之与(计算方法如下)。

4、平均生长量公式 :n n 2211n 21W a /m a /m a /m Z Z Z E ??++=+?++=

年发面积=年发蓄积/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

式中Z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m :各龄级得蓄积量;a :各龄级得年龄中值

第七章:森林资源评价

1、森林资源评价:以森林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得科学。

2、森林评价得内容 :

(1)林地:按不同得地位级、地利级,分别不同得土地种类来评价;

(2)林木:分别林种、树种、起源、年龄、径级等分开评价;

(3)副产品:按副产品得种类来评价;

(4)设施:分别按设施得种类与数量逐个进行评价;

(5)公益效能:按发挥得功能与作用得不同进行评价。

3、林地评价:

⑴概念:它就是对林地使用权价格得估算。

⑵影响林地价格得因素:林地本身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行政因素

⑶林地评价方法:

①现行市价法;②林地期望价法(永续作业);③年金(地租)资本化法;④林地费用价法

4、林木评价:

⑴概念:在调查得基础上,对立木资源进行经济价值评定。(实质就是确定林价) ⑵林木评价方法:

①市场价倒算法;②现行市价法;③收益净现值法;④年金资本化法;⑤收获现值法;⑥重置成本法(费用价法);⑦序列需工数法

5、森林生态效益评价得基本方法:(1)效果评价方法;(2)消耗评价法

生产消耗就是生产过程经济评价得依据。

第八章:森林经营类型与模式

1、森林经营理论:(1)森林永续利用理论、(2)土地纯收益理论、(3)森林多功能理论、(4)林业分工论(分类经营理论)、(5)近自然林业理论(回归自然林业)、(6)生态林业论、(7)生态系统经营理论、(8)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森林经营模式:农业经营模式、生态系统经营模式与完全保护模式

3、农业经营模式得优缺点:优点就是在短期内充分发挥土地得生产力,可获得较高得经济效益,同时为市场提供充足得木材,满足社会得需要,增加就业机会,具有较高得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种经营方式具有较强得市场竞争优势,有利于资金、劳力通过市场配置向林业流动。 但由于过渡得使用土地,造成土地退化,同时由于经营强度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所形成得森林生物多样性低,林分结构单一,生态效益差,甚至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得破坏。

4、林种区:在林业局或林场范围内,在地域上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以林班线为境界得地域空间。

5、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方向与经营目标相同,采取相同经营措施得许多小班组合起来得一种经营空间单位,称为经营类型。

6、有林地组织经营类型得依据:I、优势树种;Ⅱ、森林起源;Ⅲ、立地条件;Ⅳ、经营目得

7、恒续林思想(近自然森林经营)得经营上得要求:

①不采用皆伐;②在全林每年进行单株挂号采伐;③维持或营造异龄混交林;④以天然更新为主,不排除人工更新;⑤恒续林经营不使用外来树种得种子与苗木;⑥恒续林必须就是异龄林,但并不要求在同一林地上就是全龄级林分。

优点:就是一种兼顾林业生产与森林生态保护得经营模式。

8、法正林得条件:

(1)法正龄级分配: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就是具备1年生到轮伐期u年生得林分,二就是各龄级林分得面积相等。

(2)法正林分排列:①从老龄级林分向幼龄级林分得方向与采伐方向一致;②采伐方向与当地得主风方向相反;③采伐带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④最老林分应靠近集材道。

(3)法正生长量ZU:即各个林分生长量Z1,Z2,Z3,……,ZU相加之后,等于这个经营类型得年总生长量U*Z,即最老林分(U年生)得蓄积量mU,也就就是年采伐量(收获量) 。

(4)法正蓄积量Vn :各林分得蓄积之与为法正蓄积量。

9、法正林得现实意义(优点):a、法正林就是了不起得林业经营思想,就是长期得、整体得战略思想;用生长量来控制采伐量得指导思想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b、法正林得四个条件,尤其就是法正龄级分配可衡量经营单位得经营效果,也就是森林调整得首要条件;同时为森林经营提供最优得数学模型。

c、法正林分排列不仅有利于天然下种更新与保护幼树有积极作用,对于生态环境建设与国土保护也有现实意义(采育结合得思想);对实现木材得永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d、法正林理论简单易懂,可操作性强。容易被广大林业工作者理解。

第九章:森林经营方案

1、森林经营方案:森林经营主体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得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利用得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与经营利用措施得规划。

2、森林经营方案作用:(1)、就是将森林经营单位逐步导入森林可持续经营轨道得法定文件。(2)、为合理经营森林提供了组织依据。

方案就是按经营类型进行设计得。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经营与管理,该做得工作方案中都已明确指出,因而为合理经营提供了方便。

(3)、就是制定年度计划、组织与安排经营活动得依据。

方案就是在二类清查得基础上编得,资料可靠、切合实际、符合单位得实际情况。生产单位必须以此为依据制定年度计划、组织与安排经营活动(营林生产、木材生产等)。(4)、就是检查、监督森林经营活动得依据;也就是评定生产成果得依据。

(5)、就是依法治林得重要方面。

通过方案得合理年伐量、核定采伐限额,使营林与采伐等工作步入正规,实行依法治林。

(6)、便于提高经营水平

促进生产单位分析经营活动,总结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经营水平,走集约化经营得道路。

3、经营方案得深度:亦称详细程度,根据对象得复杂程度、设计种类与施工要求来定,有以下3种方式:

(1)、三阶段设计

共分3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对主要设计项目进行初测,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及

投资只就是概算性质。

第二阶段: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对设计项目进行定测,它比初步设计要求高,这就是在经上级批准得初步设计得基础上,根据测定得结果而编制得。

第三阶段:施工设计。施工设计一般为单项设计,它就是根据已批准得技术设计为基础,再进行更细致得施工设计(或称作业设计)。施工设计得深度,应能满足设备材料得安装与非标准设备得制作;施工预算(投资不就是概算而就是预算)得编制;施工要求等。

适用于设计对象技术复杂,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不足,或设计对象资料缺乏得情况。

(2)、两阶段设计

共分2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这里所指扩大初步设计,比一般初步设计要求高,对设计项目在勘测上要用仪器实测,在概算上分别各单项计算;而简化初步设计可以用扩大指标。这一阶段得设计成果,对于林业生产单位来说就就是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它就是长期得总体得与规划性质得初步设计。

第二阶段:施工设计。在林业上称之为作业设计,如造林作业设计、抚育采伐作业设计、伐区工艺设计等。初步设计批准后,即可进行施工设计。在设计深度上,应满足施工得要求,提出施工得技术方法,所需得原材料、机械设备、工具得种类、型号与数量、劳动力与经费预算、施工图纸等。适用于比较复杂得设计对象,要求有较高技术条件得情况。

(3)、一阶段设计

将初步设计与施工设计合并在一起进行。时间短,但需要技术条件高,

一般适用于情况简单得小型企业或大型企业得个别车间或林场,短期内完成全部设计任务时采用。

我国现行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得设计深度,一般要求森林经营、森林采伐设计达到初步设计,基本上属于两阶段得第一阶段设计要求,而不就是施工设计,以作为单项设计、施工设计或作业设计得依据;而林产工业、多种经营、林区基本建设与附属工程做到规划深度4、主伐规划设计得主要内容:

(1)确定主伐年龄、轮伐期与择伐周期

(2)计算与确定合理年伐量

(3)确定采伐得地点与顺序(伐区配置)

(4)确定采伐方式

(5)确定劳动组织、机器类型与数量

(6)编制主伐计划与图表材料

(7)计算投资与生产成本

最新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 ◆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 ◆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 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 ◆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缺点——强的定性话、模式化;只从森林内部出发;基于同龄林,未考虑到现实林分资源;针对有林地,不能解决荒林地;只针对用材林,对经济林生态公益林不能使用。 ◆森林调整: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1)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 2)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 3)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 ◆检查法: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具体做法:择伐老世代林木,逐步更新,使株数与径级呈反“J”型曲线分布;择伐非主要树种与病腐木;对大径级择伐时,同时对小径级实行抚育间伐。 检查法的经营原则: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森林作业法的概念:在作业级(经营类型)内,根据林分的特点和既定的经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从更新到采伐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经营方式的体制,也就是说,将更新方法和森林的主伐方式,组织和规划起来,它是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 ◆森林作业法的分类 1.按林分起源而分的森林作业法:乔林作业;法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 2.按采伐方式而分的森林作业法:皆伐作业法;渐伐作业法;择伐作业法 3.按木材产品类型而分的森林作业法:大型产品作业法;小型产品作业法 ◆皆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的作业,一次伐光伐区上的所有林木,采伐后才更新,所以又称后更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形成同龄林,主要适于阳性树种或中性偏阳的树种。 ◆皆伐作业法优点:能充分利用伐区上所有的成熟的立木资源;采伐过程中易于机械化操作,集材可以不考虑幼树;更新系统完整,整地、造林很完整;作业方式简单,对林学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检查、监督,是否执行森林采伐更新技术管理条例,采伐面积是否超过国家规

森林经理学题库.docx

蝿名词解释 荿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 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螅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 源 螁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 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衿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 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 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 林地 ) 称为小班。 蝿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 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 年开展一次调查。 芃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 熟林分的间隔时间 螄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罿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 结构 袆森林经营方案: 是森林经营主体( 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 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羅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小班 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薃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 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聿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 龄称森林成熟龄 芇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 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又称回归年。即两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蚇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到环境的制 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或:森林是由树木为主 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森林经理学实验报告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 分析设计说明书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库系统系统设 计说明书 背景 森林资源信息是指反映林木生长状况、生长环境及其生长紧密相关的营林技术措施、方针政策等信息。森林具有生长、消亡和再生长的能力,随着森林的自然生长、枯损和人为生产活动的开展,森林资源时刻都在变化着;再加上森林资源分布广,生长周期长、信息量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森林资源信息管理难度很大,效率也十分低下,难以满足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任务是了解森林资源的状况,而其目的是: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下一阶段林业发展规划,编制森林采伐限额,建立和完善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考核“造林绿化”和保护森林资源目标完成结果等提供科学依据。 目标 根据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需要,利用关系数据模型,可视化技术, 面向对象的方法以GIS 技术,对系统进行了数据设计及功能设计,建立系统框架,完成了结构设计。并选择二类调查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际建立工作,最终Powerbuilder 程序设计语言和qlServer2008完成了计算机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程序设计,实现系统主要的空间信息管理和属性信息管理功能。 环境 硬件环境:多媒体计算机

Intel Pentium 4 或100%的兼容处理器(CPU) 1GB 以上的内存(RAM) 320GB 以上的硬盘可用空间 256 色或更高的显示适配器及兼容监视器 DVD-RW 驱动器 Microsoft Windows 7与Microsoft Video for Windows 或Apple QuickTime 兼容的视频采集卡(可选) 软件环境:Windows7、PowerBuilder ,SqlServer2008 R2 素材资料:实验指导书、图书馆书籍、网络搜索 系统功能需求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把分散在各处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通过一定的设备输入到信息系统中。这一步工作的质量是整个信息系统是否正确发挥作用的关键。 2、数据的存储:管理中的大量数据处理通过共享并且需要多次使用。这就要求将大量的数据存储起来,通常这些数据被保存在外部存储介质中,以便需要随时进行存取和更新。 3、数据的加工处理:数据的加工处理是信息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进入信息系统的数据,都需要经过加工处理,才能产生有用的信息。

森林经理学题库

名词解释 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 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森林经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期间称为轮伐期。 森林调整:根据森林永续利用原则,计算和预测今后一定时期内的采伐量,安排采伐地点,并按预期的经营要求,通过合理采伐,调整实现森林不合理的森林结构。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用相同的经营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及依托森林、林木生存的野生动植物、微生物。 可持续林业:建立在森林永续利用基础上的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 林地期望价:该林地的作业永续的进行,并能够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是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的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林班:在林场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打下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是林场内具有永久性经营管理的土地划分单位。 森林经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作业法: 小班:在林场内,内部具有相同的林学特征,其经营目的和经营措施相同的林地段。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 二、填空: 1.法正林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1 法正龄级分配 2 法正林分排列3 法正生长量 4 法正蓄积量。 2.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依据是:1 树种不同 2 立地质量不同 3 森林起源不同 4 经营目的不同。 3.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包括1自然条件调查2 社会经济条件调查3 林业经营历史状况调查 4.森林区划的四级区划体系指:1 2 3 4 。 5.从森林经理的角度,林业生产的特点主要有:1系统性和多样性2 产业性和公益性 3 可再生性 4 要计划性 5 。 6.林区多资源调查包括:1景观资源2 经济植物资源3水资源 4 放牧资源5野生动物源 6 农渔业资源。 7.我国南方集体林区的主要特点是:1 2

森林经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森林经理学:它是为达到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原则,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对象: 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 3.起源、发展:森林经理学理论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由德国传入俄国、美国、 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经日本、俄国(苏联)和美国传入中国。如森林经理一词就来自日语。 4.法律地位:《森林法》 5.森林经理理论发展:森林永续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森林可持续经营 6.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 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 7.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定义:森林作为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经济利益和环境价值, 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广泛公众参与。其目的在于保证森林连续有效满足当代人们的物质生产、文化精神生活和无形的利益需求,而且有利于长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森林资源 1、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我国要求郁闭度0.2(含0.2)以上 天然林面积达0.1公顷,人工林面积达1亩以上。 2、森林资源作用 ①木材产品与林副产品 ②经济林产品 ③生态环境保护 ④能源 ⑤旅游、文化 ⑥生物多样性资源库 ⑦最大的生物量生产地 3、主要的碳储库维护大气成分的平衡 森林与森林生态系统关系: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1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 2 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 3 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一般以龄级表示 4 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 5 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又称施业案 6 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井上由扶) 7 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 8 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 9 回归年:即择伐周期,表示采伐符合一定尺寸的林木,通过其它保留的林木继续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 四、简答 1 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 ①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②立地质量的不同。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③森林起源的不同。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④经营目的不同。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2 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林,即择伐标准林 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J型 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J型分布 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J型分布 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 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环境 3 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计划期10年以上 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 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 2)中期计划。未来10年的计划 我国称森林经营方案。主要考虑道路、采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森林收获的空间安排,生态和游憩项目、道路建设等是森林经营方案的共同要素 遵从计划的等级性并执行长期计划的分期活动。主要考虑如何平衡长期的政策(如可持续收获或生态目标)与短期的考虑(与经济有关),选择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最好地满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森林活动组合 3)短期计划。即作业计划,未来1年到几年 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考博参考书-导师-资料-分数线-育明考博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考博参考书-导师-资料-分数线 一、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资讯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是北林具有鲜明特色、科研教学型的学院,也是北林历史最悠久的学院。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科方向明确,研究成果丰硕。 林学院共有7个专业招收博士生57人,其中生态学招收11人,林业装备与信息化招收6人,土壤学招收4人,森林培育招收12人,森林保护学招收13人,森林经理学招收7人,草学招收4人。 森林经理学下设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与技术,导师是亢新刚、陆元昌、彭道黎、孙玉军、郑小贤和周国模;第二个方向是森林资源检测与评价,导师是陆元昌、彭道黎、孙玉军和郑小贤;第三个方向是森林生长收获与模型模拟,导师是亢新刚、孙玉军和刘琪璟;第四个方向是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导师是刘琪璟、彭道黎。各位考生在报考前需要和导师取得联系。 考试科目整个专业是统一的,一共300分,分为三个科目,第一门是英语或者日语,第二门专业课森林资源检测与评价或者生长收获预估,第三门是森林经理学。 注意事项: 1、复试成绩=外语口语及听力×10%+专业外语×20%+综合素质×70%;入学总成绩=初试总成绩×(75-50)%+复试成绩×(25-50)%。 2、原则上按考生报考导师录取,同时兼顾考生入学总成绩排名;导师在达到录取基本分数线的考生中有录取决定权。每名导师招生总数原则上不能超过3人(含直博、自主选拔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生),外聘导师及首次招生导师原则上不能超过1人。 3、达到录取分数线但是没有导师接受者不予录取,所以说提前联系一下导师是非常重要的,育明考博可以协助大家联系到一位称心满意地导师。 二、北京林业大学考博英语内容、题型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试题总分为100分。设有词汇、阅读、完型填空、翻译、写作五种题型,不分时间段。考题以一般社交用语、人文知识、科普常识为语言素材、以一般社会生活、学校教育和科研活动为话题,重在考查考生用英语进行社交、工作和科研的能力。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分为五部分。 1.词汇:10分 共20题,每题0.5分。分为两个部分: 1)选择填空:第1-10题每句有一个词语为空白,考生从试卷上给出的A,B,C,D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森林经理学资料

1、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 2、合理年伐量:经过计算和分析论证后所确定的合理森林年采伐量,称合理年伐量。 3、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检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单位来组织经营,假如是几个小班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其在地域上必须是相连的,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4、森林经理调查: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 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5、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 分成几种不同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 6、森林评价: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7、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 8、轮伐期:轮流伐尽经营类型内各林分后再次回到最初伐区采伐成熟林的生产周期. 9、森林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森林防护成熟. 10、采伐限额:林业企业在经理期内所计算和确定的容许采伐的森林面积(公顷或亩)和蓄积量(立方米)。 11、森林经营方案:主要是指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规范设计。 12.森林资源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3、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是指:在不同等级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识,以生产期望的 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态,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把国家森林和牧地建设为多样的、健康的、 有生产力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以协调人民的需要和环境价值。 14、森林评价:就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15、森林档案:森林档案主要是以生产技术档案为主的生产技术档案与科学研究档案的结合总体。由于 林业上的技术档案主要是反映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 因此它又可以称为“森林经营档案”。 16、成熟林:森林成熟时(主伐年龄)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 17、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8、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 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19、小班:是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点,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 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称为小班。 20、工艺成熟龄: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 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21、森林资源:狭义的是指林地和林木。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地、林木、环境因素、动植物、微生物等。(P23) 2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指森林资源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规和社会经济条件资料等。 23、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也就是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24、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标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自然区划的林班多为两面山坡夹一沟,面积过大时,可以一个坡面作为一个林班。 25、林地期望价:是指经营林地能永久取得土地纯收益,并用林业利率将收益贴现为前价的合计,以此作为评定的地价。(林地期望价是指该林地的作业永续的进行,并能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林地期望价公式是以同一作业永远继续作为前提,而且在一个轮伐期中的收益(主伐收益、间伐收益等)及费用造林费、管理费等所产生的时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把它们的价值换算成伐期时价值,然后算出林地纯收益,以此定期纯收益作为资本所求得的定期系列连续现值就是林地期望价。) 26、合理年伐量:在计算采伐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资源特点、林业生产条件和经营经济情况,通过分析论证之后确定的采伐量。 27、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单位来组织经营,假如是几个小班 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其在地域上必须是相连的,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28、采伐限额:是指制定采伐限额的部门或单位,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该区域的森林现状确定,并经国家批准的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最大限量(5年制定一次)。 二,试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和森林纯收益最高成熟龄的计算方式和特点,你是如何评价纯收益争论的。(20分) 答: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计算方式的出发点是将土地当作资本,当土地资本获得的纯收益达到最高时作为成熟的依据。该方法由于假设条件的影响,计算的成熟龄较短,基本都小于数量成熟,近年来这种方法的应用日趋减少。林地期望价是指经营林地能永久取得土地纯收益,并用林业利率将收益贴现为前价的合计,以此作为评定的低价。当土地资本按期望价计算时,称为土地期望价,纯收益最高时达到森林成熟。此方法以永续皆伐作业为前提,并假定每个轮伐期的林地收益都一样,各个轮伐期的费用也相同。森林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是只计算收入不计算成本和利息不计入成本,该方法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森林经营中已很少采用。主要原因是不含费用、利息的资金运营分析不能真实的反映生产经营效果的优劣。因为在商品经济中,费用(成本)从经营活动发生起,直到投资期末都要支付利息;所有收入从它们被收到起也都将获取利息。 三,试述法正林与广义法正林的异同点。(10分) 答:法正林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卓越的思想,即生长量大于等于采伐量,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作为法正林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法正林级分配(normal age class)②法正林分排列(normal stand arrangement)f⑧法正蓄积量(normal growing stock);④法正生长量(normal growth)。如果把理论模型正林按抽象考虑虽然是好的,但在全世界实林分都不是法正林。而将现实林分导向法正林时,会出现不到一定林龄的森林被砍伐,而生长极慢的林又不得不保留的情况。因此会造成经济损失而难于实行且这种做法也与原始的法正思想相矛盾。正因如此,法正林思想一经提出就一直有争论。持批判态者认为不能应用不可能实现的法正林思想

北京林业大学 2014年《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内容 复习参考书 考研辅导

1/8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718635642.html, 1《森林经理学》考试大纲 编写日期:2013年9月10日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森林经理学是林学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必修专业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和全球森林资源的概况,掌握森林资源区划、调查等项工作的常用方法和技术,并能够运用森林评价、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和调整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森林资源的结构、功能和生长动态,确定采伐和收获调整的方案,编写简要的经营计划和资源信息的统计和管理,使学生成为中高级森林经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撑。 二、考试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章.绪论 教学内容: (1)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内涵。 (2)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发展趋势和目的。 (3)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进程和未来趋势。 基本要求: 理解森林经理学概念和定义,了解在现阶段其定义中的主要内涵;及在森林资源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森林经理学的作用。 掌握森林经理学内容的主要方面,在现实生产和资源管理中地位和作用;了解与测树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营林学的关系,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国内外森林经理的发展状况,不同尺度空间森林经营的目标。 了解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产生的原因,主要的过程;掌握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的主要进程和指标体系,及主要的理论与技术体系类型、特点和应用条件。 第2章.森林资源 教学内容: (1)国内外森林资源的概念、标准、作用和效益。 (2)全球和世界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概况、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8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9718635642.html, 2(3)中国森林资源的基本状况和类型划分。 (4)中国森林资源主要的结构和特点。 基本要求: 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的分类,了解不同国家的标准,社会对森林的需求变化,森林效益的分类等。宏观地了解全球的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主要国家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与我国森林资源比较的差异等。 掌握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主要包括森林类型划分、分布条件、森林的分布地域、林业用地的种类。掌握森林资源的各种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含年龄、龄级和龄组的划分标准)、树种或树种组结构、权属结构、蓄积结构、直径结构等;各种结构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调整改善的方法等。 第3章.森林区划 教学内容: (1)森林区划、林业区划、经济区化、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关系,我国林业区划的作用,区划系统和现实状况 (2)森林区划意义和作用,我国的森林区划系统。 (3)重点掌握森林区划的条件、方法,特别是林班、小班的区划,是现实中最常用的区划种类。 (4)组织林种区、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的划分依据和条件。 基本要求: 了解森林区划、林业区划、经济区化、自然区划、行政区划的概念和关系,以及我国林业区划的作用,区划系统和现实状况 明确森林区划的作用,掌握森林区划系统,能够针对国有林、集体林和其他所有制森林不同的区划原理和方法。 从最大到最小的森林资源经营单位中,重点掌握森林区划的条件、方法,特别是林班、小班(或细班)的区划的原理和方法。 熟练掌握林种区、经营类型、小班经营法的定义和内涵,重点掌握其划分的依据和条件,并了解各自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第4章.森林调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森林保护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90703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能在高等学校、林业科学研究机构及相关企事业从事森林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教学与管理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 学风严谨,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积极献身于我国林业建设的精神。 2.掌握坚实、宽广的森林保护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开辟新领域、做出创造性成果的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和国际交流能力。达到森林保护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要求。 3.具有能适应林业建设和在艰苦条件下开展工作所需要的健康体魄。 二、研究方向 1.森林病理学; 2.森林昆虫学; 3.森林微生物学; 4.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安排 根据林科的专业特点,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不超过4年),在职博士研究生最低研究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不超过5年)。按照课程与学位论文研究并重的原则,在时间的安排上课程学习应累计0.5~1学年,论文工作的实际工作量应不得少于2学年。 四、课程设置、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本专业最低应修学分16分。一般课程讲课每20学时计1学分。 1.学位课 政治理论课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3学分 第一外国 语3学分 英语二外(第一外国语为小语种者填)2学分专业课: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2学分(各专业方向必修) 分子植物病理学2学分(森林病理方向) 森林病理学研究进展2学分(森林病理方向) 数学生态学 3学分(森林昆虫、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向)森林昆虫学研究进展2学分(森林昆虫方向) 微生物基因工程2学分(森林微生物方向) 森林微生物学进展 2 学分(森林微生物方向) 现代生态学2学分(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向)2.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 菌物生态学 2学分(森林病理方向) 植物抗病育种专题 2学分(森林病理方向) 高级昆虫毒理学 2学分(森林昆虫方向) 高级昆虫生理生化2学分(森林昆虫方向)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技术2学分(森林微生物方向) 高级微生物生态学2学分(森林微生物方向) 保护生物学2学分(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向) 森林病虫害生物防治 2学分(森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向) 3.实践环节(1学分,不计入总学分) 实践环节是培养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承担本科生、硕士生不少于20学时的教学工作量(包括理论课、实验等),对没有参加实践环节或考核不合格者不准进行论文答辩。

森林经理学复习新整理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 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 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 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5.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广)指林地、林木、周围 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6.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 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 7.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8.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 9.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 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 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 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 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 百分比 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 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主伐型、抚育型、改造型、封育型) 17.林业: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18.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类型和功能特征、森林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林地质量和 地理条件的差异、经营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森林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森林的特点、经营目的要求组织科学的经营管理。 19.林业分类经营:指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对两类林建立其经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 制定与类型相应的经营机制、投资渠道、经营政策、管理措施等 20.完全调整林:指每年或定期能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森林 21.法正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 22.森林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 23.经济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 经济成熟龄(计算方法: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 指率式)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森林经理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及内容 目的:通过课程实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小班区划及调查、标准地调查、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林相图制作等的技术及方法。 内容:(1)小班区划(外业); (2)小班调查(外业); (3)标准地调查(外业); (4)小班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内业); (5)林相图制作(内业)。 二、林班、小班区划原则和方法 1、区划原则 林班:(1)林班区划原则上采用自然区划或综合区划方法;在地形平坦、地物点不明显的地区,可以采用人工区划方法。林班面积一般为100~200hm2。自然保护区、高山林区和生态公益林集中地区的林班面积根据需要可适当放大。 林班区划线应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不宜更改。国有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业经营水平较高的集体林区,应在有关境界线上树立不同的标牌、标桩等标志。对于自然区划界线不太明显或人工区划的林班线应现地伐开或设立明显标志,并在林班线的交叉点上埋设林班标桩。 小班:(2)小班区划时,小班划分应尽量以明显地形地物界线为界,同时兼顾资源调查和经营管理的需要考虑下列基本条件:①权属不同;②森林类别及林种不同;③生态公益林的事权与保护等级不同;④林业工程类别不同;⑤地类不同;⑥起源不同; ⑦优势树种(组)比例相差二成以上;⑧VI龄级以下相差一个龄级,VII龄级以上相差二个龄级;⑨商品林郁闭度相差0.20以上,公益林相差一个郁闭度级,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⑩立地类型(或林型)不同。 2、区划方法 (1)使用1:10 000比例尺QuickBird卫星影像图和地形图,在室内按照小班区划的10个基本条件,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进行小班界的初步勾绘; (2)完成对小班界的初步勾绘后,设计调查路线,沿路线采用对坡观察与深入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到现地核对、修正小班界,直至完成对整个林班内所有小班界线的勾绘,最终在纸质影像图或地形图上画出各小班的界线,并对各小班进行编号,如1,2,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090704)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2019年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森林经理学(090704)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复习指导 一.研究方向 01森林经营理论与技术 02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03森林结构与生长模型模拟 04林业遥感与信息技术 二.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③715数理统计(含概率论)或725数学(自) ④804测树学 三、复试笔试科目 森林经理学 四.参考书目 1.初试参考书目 715数理统计(含概率论) 【1】《数理统计》贾乃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 【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725数学(自)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上、下册)(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孟宁,徐梅.高等数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贾乃光,张青,李永慈.数理统计(第四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4】盛骤,谢式千,潘承毅.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804测树学 【1】孟宪宇主编,测树学(第3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年 2.复试参考书目 《森林经理学》(第4版)亢新刚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五、北林森林经理学复习备考建议 1、零基础复习阶段(6月前) 本阶段根据考研科目,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各科的经典教材。这个期间非常痛苦,要尽量避免钻牛角尖,遇到实在不容易理解的内容,先跳过去,要把握全局。系统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最终基本达到北林本科水平。 2、基础复习阶段(6-8月) 本阶段要求考生熟读教材,攻克重难点,全面掌握每本教材的知识点,结合真题找出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有相配套的专业课知识点笔记,进行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同时多练习相关参考书目课后习题、习题册,提高自己快速解答能力,熟悉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要求吃透参考书

森林经理学必备知识点

需要掌握的概念: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通过实施方案,并定期检查、修订,作为国家林业计划、发展、规划的依据,作为建局建场,发展林业,长期开展经营的法令性文件,同时对森林实行定期复查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则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2.林业区划;是在调查和分析了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的分布规律之后,根据确定的林业发展方向,把林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经营目的的经营区域 3.利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4.复利式、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本息计算公式是:F=P(1+i)^n 5.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地域单位 6.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 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 8.指标:是对标准某个方面的度量,是可测定或描述的定量或定性的变量,并可定期观测其变化趋势。 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10.森林区划、: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11.一类调查: :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复查间隔期为5年。 12.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13.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4.标准:是用于评价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条件或过程的类目。它是由一系列定期监测以评价变化的相关指标所表示的特征。 15.森林永续利用: 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16.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7.择伐周期:是指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间隔的时间。 18.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 19.净现值、是指一个项目预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实施该项计划的现金支出的差额。 20.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