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第8章 功率放大电路

7 功率放大电路
7.1 概述 *7.2 小功率放大器 7.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 7.5 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7.1
概述
功率放大就是在有较大的电压输出的同时,又 要有较大的电流输出。 前面学过的放大电路多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 入级或中间级,主要用于放大微弱的电压或电 流信号。
7.3.2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OTL--无输出变压器电路) 当在电路中采用单电源供电 时,可采用图7-3-3所示的 电路。
图7-3-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图7-3-3中,功效管工作在乙类状态。静态时因电路对称, E点电位为 1 VCC ,负载中没有电流。
2
① vi正半周,T1导通,T2截止,io=iC1,负载RL上得到正半 周点
1、任务和特点:
(1)大信号工作状态
为输出足够大的功率,功放管的动态工作范围很大,功放管中的电 压、电流信号都是大信号,一般以不超过功放管的极限参数为限度。
(2)非线性失真问题
输出功率越大,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就越大,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就越 严重,如何减小非线性失真是功放电路的一个重要问题。
4
78 .5%
7.3.1 双电源互补对称 电路(OCL电路) (4)管耗PT
2 1 1 2 Vom 1 Vom PT 1 PT 2 PV PO · ·CC V 2 2 RL 2 RL 2 1 VomVCC Vom R 4 L
dVom
2 VomVCC Vom 4
代入式(7-3-7)得,T1、T2消耗功率的极限值为:
7.1 概述 *7.2 小功率放大器 7.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7.4 集成功率放大器 7.5 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7.1
概述
功率放大就是在有较大的电压输出的同时,又 要有较大的电流输出。 前面学过的放大电路多用于多级放大电路的输 入级或中间级,主要用于放大微弱的电压或电 流信号。
7.3.2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OTL--无输出变压器电路) 当在电路中采用单电源供电 时,可采用图7-3-3所示的 电路。
图7-3-3 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图7-3-3中,功效管工作在乙类状态。静态时因电路对称, E点电位为 1 VCC ,负载中没有电流。
2
① vi正半周,T1导通,T2截止,io=iC1,负载RL上得到正半 周点
1、任务和特点:
(1)大信号工作状态
为输出足够大的功率,功放管的动态工作范围很大,功放管中的电 压、电流信号都是大信号,一般以不超过功放管的极限参数为限度。
(2)非线性失真问题
输出功率越大,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就越大,信号的非线性失真就越 严重,如何减小非线性失真是功放电路的一个重要问题。
4
78 .5%
7.3.1 双电源互补对称 电路(OCL电路) (4)管耗PT
2 1 1 2 Vom 1 Vom PT 1 PT 2 PV PO · ·CC V 2 2 RL 2 RL 2 1 VomVCC Vom R 4 L
dVom
2 VomVCC Vom 4
代入式(7-3-7)得,T1、T2消耗功率的极限值为:
电工电子技术-功率放大电路

都不导通,两管电流为零,管子工作在截止区,属于乙类工 作状态。发射极电位为零,负载上无电流。
② 动态分析
设输入信号为正弦电压ui,当输入信号位于正半周时, VT1管发射结正偏导通,VT2管发射结反偏截止,有电流iC1经 VT1管流向负载,在负载RL上获得正半周输出电压uo。当输入 信号位于负半周时,VT1管发射结反偏截止,VT2管发射结正 偏导通,有电流iC2经负载流向VT2管,在负载RL上获得负半周 输出电压uo。
10.4 功率放大电路
10.4.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1.功率放大电路应满足的要求
(1)应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为了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往往要求三极管工作在极限状态,但使用时,要考虑到三极 管的极限参数PCM、ICM和U(BR)CEO。
(2)效率要尽可能的高。 (3)非线性失真要小。 (4)功率放大管要采取散热等保护措施。
在ui的整个周期内,VT1管和VT2管轮流导通,从而在RL 上得到完整的输出电压uo,所以,此电路称为互补对称功率 放大电路。
在此电路中,当输入信号小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时会产 生交越失真,如左图所示。
为消除交越失真,可给三极管稍加一点偏置,如右图所 示。
(2)性能参数计算
① 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为:
Po
UoIo
1 2 Uom Iom
U
2 om
2RL
上式中,Uom为输出电压uo的峰值。 理想条件下,负载获得最大输出电压
时,其峰值接近电源电压+UC
Pom
U
2 CC
2RL
② 电源功率
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为半个正弦波的平均功率,信号
越大,电流越大,电源功率也越大。电源功率PV为
10.4.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② 动态分析
设输入信号为正弦电压ui,当输入信号位于正半周时, VT1管发射结正偏导通,VT2管发射结反偏截止,有电流iC1经 VT1管流向负载,在负载RL上获得正半周输出电压uo。当输入 信号位于负半周时,VT1管发射结反偏截止,VT2管发射结正 偏导通,有电流iC2经负载流向VT2管,在负载RL上获得负半周 输出电压uo。
10.4 功率放大电路
10.4.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1.功率放大电路应满足的要求
(1)应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为了获得较大的输出功率, 往往要求三极管工作在极限状态,但使用时,要考虑到三极 管的极限参数PCM、ICM和U(BR)CEO。
(2)效率要尽可能的高。 (3)非线性失真要小。 (4)功率放大管要采取散热等保护措施。
在ui的整个周期内,VT1管和VT2管轮流导通,从而在RL 上得到完整的输出电压uo,所以,此电路称为互补对称功率 放大电路。
在此电路中,当输入信号小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时会产 生交越失真,如左图所示。
为消除交越失真,可给三极管稍加一点偏置,如右图所 示。
(2)性能参数计算
① 最大输出功率
输出功率为:
Po
UoIo
1 2 Uom Iom
U
2 om
2RL
上式中,Uom为输出电压uo的峰值。 理想条件下,负载获得最大输出电压
时,其峰值接近电源电压+UC
Pom
U
2 CC
2RL
② 电源功率
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为半个正弦波的平均功率,信号
越大,电流越大,电源功率也越大。电源功率PV为
10.4.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Q
截 止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甲乙类– BJT180 ° - 360°导通 工作点设置在放大区内,但很接近截至区 有大半个周期导通,有电流流过 iC 波形会产生失真
静态功耗效率
介于甲类和乙
类之间
Q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
互补对称: 电路中采用两个三极管:NPN、 PNP各一支;两管特性一致。组 成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器(共集)。 双电源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VC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1
ui
uo
T2
RL
T1、T2两个管子交替承担放大任 务,在负载上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V CC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失真
死区电 压Si:约0.5V
Ge:约 0.1V
放大管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导通,有电流流 过
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失真小 最大缺点是效率低下ηmax=50%
Q IC
Q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乙类-- BJT 180°导通 工作点设置在截至区 半个周期导通,有电流流过 静态功耗为0 ηmax=78.5% 波形失真严重 放 大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 能输出较大功率的放大器称为功率放大器
例: 扩音系统
音
话
源
筒
信
号
提
取
微弱 电信 号
电 压 放 大
功率 小无 法驱
动载负功 率 放 大
截 止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甲乙类– BJT180 ° - 360°导通 工作点设置在放大区内,但很接近截至区 有大半个周期导通,有电流流过 iC 波形会产生失真
静态功耗效率
介于甲类和乙
类之间
Q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
互补对称: 电路中采用两个三极管:NPN、 PNP各一支;两管特性一致。组 成互补对称式射极输出器(共集)。 双电源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 VC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1
ui
uo
T2
RL
T1、T2两个管子交替承担放大任 务,在负载上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V CC
功率放大电路
1.2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失真
死区电 压Si:约0.5V
Ge:约 0.1V
放大管在整个输入信号周期内都导通,有电流流 过
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失真小 最大缺点是效率低下ηmax=50%
Q IC
Q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乙类-- BJT 180°导通 工作点设置在截至区 半个周期导通,有电流流过 静态功耗为0 ηmax=78.5% 波形失真严重 放 大
功率放大电路
1.1 功率放大器概述
什么是功率放大器? 能输出较大功率的放大器称为功率放大器
例: 扩音系统
音
话
源
筒
信
号
提
取
微弱 电信 号
电 压 放 大
功率 小无 法驱
动载负功 率 放 大
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性能要求与分类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1)根据负载要求, (2)具有较高的效率。 (3)尽量减小非线性失真。
提供所需要的输出功率。 放大电路输出给负载的
为此要求放大电路的输 功率是由直流电源提供
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要 的。在输出功率比较大
有足够大的变化量。
的情况下,效率问题尤
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二)OTL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图8-40乙类互补 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 交越失真
图8-41OTL甲乙类 互补对称电路的波形 图
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二)OTL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由图8-40还可见,此时每管的导通角略大于180°,而小于360°,所以这种电路 称为OTL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OTL甲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计 算如下。
由于在两个三极管的基极之间产生一个偏压,因此当 uI=0 时, 、V2 已处 于微导通状态,在两个三极管的基极已经各自存在一个较小的基极电流iB1和iB2, 因而,在两管的集电极回路中也各自存在一个较小的集电极电流C1和iC2,但静态 时 iL=iC1-iC2=0 ,如图8-40所示。当加上正弦输入电压 uI 时,在正半周 C1 逐渐增大,iC 逐渐减小,然后 V2 截止。在负半周则相反,iC 逐渐增大,而 iC 逐渐减小,最后 V1 截止。1和iC2 的波形如图8-41所示。
两管的基极电位为
,由于V1和V2 的
对称性,发射极电位也为
,因此静态
时电容器上的电压为
。
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电路
(一)OTL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假设电容器的容量足够大,当加上正弦波输入电压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四、无输出电容的功率放大电路 Output CapacitorlessOCL电路
双电源供电;T1和T2特性对称& 静态时: T1和T2均截止;输出电 压为零&
工作时: T1和T2交替工作;正、负 电源交替供电;输出与输入之间双 向跟随&
图9.1.5 OCL电路
不同类型的二只晶体管交替工作;且均组成射极输出形 式的电路称为“互补”电路;二只管子的这种交替工作方式 称为“互补”工作方式&
1. 无输入信号作用时
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为ICQVCC 即图中矩形ABCO的面积&
集电极电阻Rc的功率损耗为I2CQRc 即图中矩形QBCD的面积&
晶体管集电极耗散功率为ICQUCEQ
即图中矩形AQDO的面积&
图9.1.1(a) 共射放大电路
图9.1.1(b) 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图解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功放电路的要求
Pomax 大,三极管极限工作
= Pomax / PV 要高
失真要小
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一、主要技术指标
1. 最大输出功率Pom
功率放大电路提供给负载的信号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是交流功率;表达式为Po = IoUo&
最大输出功率是在电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负载上可能 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9.3 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 9.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和考点:
1.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双电源供电;T1和T2特性对称& 静态时: T1和T2均截止;输出电 压为零&
工作时: T1和T2交替工作;正、负 电源交替供电;输出与输入之间双 向跟随&
图9.1.5 OCL电路
不同类型的二只晶体管交替工作;且均组成射极输出形 式的电路称为“互补”电路;二只管子的这种交替工作方式 称为“互补”工作方式&
1. 无输入信号作用时
直流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为ICQVCC 即图中矩形ABCO的面积&
集电极电阻Rc的功率损耗为I2CQRc 即图中矩形QBCD的面积&
晶体管集电极耗散功率为ICQUCEQ
即图中矩形AQDO的面积&
图9.1.1(a) 共射放大电路
图9.1.1(b) 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图解分析
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功放电路的要求
Pomax 大,三极管极限工作
= Pomax / PV 要高
失真要小
模拟电子技术多媒体课件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一、主要技术指标
1. 最大输出功率Pom
功率放大电路提供给负载的信号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是交流功率;表达式为Po = IoUo&
最大输出功率是在电路参数确定的情况下;负载上可能 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2 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9.3 功率放大电路的安全运行 9.4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本章重点和考点:
1. 了解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2. 掌握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第九章 功率放大电路

时, 允许的最大功耗 Pcm 仅为1W,加了120mm×120 mm×4 mm的
散热片后, 其Pcm可达到10 W。 在实际功率放大电路中,为了 提高输出信号功率, 在功放管一般加有散热片。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4 提高效率的方法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2.1 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OCL电路)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9.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9.3 集成功率放大器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9.1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实际的放大电路中,输出信号要驱动一定的负载装置,如收音机中扬声器的音圈、 电动机控制绕组、计算机监视器或电视机的扫描偏转线圈等。所以,实际的多级放大 电路除了应有电压放大级外,还要求有一个能输出一定信号功率的输出级,这类主要 用于向负载提供功率的放大电路常称为功率放大电路。
第9章 功率放大电路
2. 效率要高 放大电路输出给负载的功率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在输出 功率比较大时,效率问题尤为突出。如果功率放大电路的效 率不高,不仅造成能量的浪费,而且消耗在电路内部的电能 将转换为热量,使管子、元件等温度升高而损毁。为定量反
映放大电路效率的高低,定义放大电路的效率为 η,
Po 100% PE
9.1.1 分类
•按晶体管导通时间不同,可分为甲类、乙类、甲乙类等
iC O O O iB iB iC iC iC iC iC
t
O O
iB O iB
t
O O
iB O iB
t
t t
(a) 甲类 (b) 乙类
图 9 – 1 甲类、乙类、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第八章 功率放大电路

Vi
+Vcc
T1
iL RL T2
uo
t
vo t 失真
-Vcc
输入信号 vi在过零前后,输出 信号出现的失真。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存在的问题
vi很小时,在正、负半周交替过 零处会出现非线性失真,这 个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2
P o Vo I
Vom (VCC VCES ) 2 最大不失真功率为: Pomax 2R L 2R L 2 理想最大输出功率为: oM VCC (Vom VCC 略VCES ) P 2R L
2.三极管的管耗PT
1 π PT1 = 0 vCE iCd( t ) 2π
+Vcc T1
偏置电压/V 0.60
为解决交越失真,可给三极管稍稍加一点偏置,使之工作在甲乙类。
谐波失真度
THD /% 1.22 0.244
ICQ/mA
0.048 0.33
+
Vi -
RL
+ vo -
0.65
0.70
0.75
2.20
13.3
0.0068
0.0028
T2
-Vcc
VCE4=VBE4(R1+R2)/R2
当Vom = VCC 时,η
max=π
2
/4 =78.5%。
8.3.3 功率BJT的选择
1.最大管耗和最大输出功率的关系
1 VCCVom Vom PT 1 ( ) RL 4
2
问:Vom=? PT1最大, PT1max=?
用PT1对Vom求导得出: PT1max发生在Vom=2VCC/=0. 64VCC处 将Vom=0.64VCC代入PT1表达式得:
+Vcc
T1
iL RL T2
uo
t
vo t 失真
-Vcc
输入信号 vi在过零前后,输出 信号出现的失真。
8.4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存在的问题
vi很小时,在正、负半周交替过 零处会出现非线性失真,这 个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8.4.1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2
P o Vo I
Vom (VCC VCES ) 2 最大不失真功率为: Pomax 2R L 2R L 2 理想最大输出功率为: oM VCC (Vom VCC 略VCES ) P 2R L
2.三极管的管耗PT
1 π PT1 = 0 vCE iCd( t ) 2π
+Vcc T1
偏置电压/V 0.60
为解决交越失真,可给三极管稍稍加一点偏置,使之工作在甲乙类。
谐波失真度
THD /% 1.22 0.244
ICQ/mA
0.048 0.33
+
Vi -
RL
+ vo -
0.65
0.70
0.75
2.20
13.3
0.0068
0.0028
T2
-Vcc
VCE4=VBE4(R1+R2)/R2
当Vom = VCC 时,η
max=π
2
/4 =78.5%。
8.3.3 功率BJT的选择
1.最大管耗和最大输出功率的关系
1 VCCVom Vom PT 1 ( ) RL 4
2
问:Vom=? PT1最大, PT1max=?
用PT1对Vom求导得出: PT1max发生在Vom=2VCC/=0. 64VCC处 将Vom=0.64VCC代入PT1表达式得:
第5讲-功率放大电路

上一页 下一页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5.4.4 功率放大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在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工作中,为了电路特别是功放管的安 全,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1.供放管放热
通常的散热措施是给功放管加装散热片,在功放电路中, 尤其是中、大功率的功放电路中,必须按照要求给功放管加散 热片(板)。 2.功放管的二次击穿
功放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是指在正弦信号输入 下,失真不超过额定要求时,电路输出的最大信号功率,用放
下一页 返回
5.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大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和最大输出电流有效值的乘积来 表示。 2)效率η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指负载得到的信号功率和电源供给的 功率之比。 3)管耗
管耗即功放管消耗的功率,它主要发生在集电结上,称为 集电极耗散功率PT。
第5章 功率放大电路
5.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5.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5.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5.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5.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1.要求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所谓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输入正弦波信号下,输入波形不
超过规定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时,功放电路最大输出电压和最大 输出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其表达式为Pomax=IomUom 2.效率要高
上一页 下一页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在大电压大电流情况下工作的功放管,要设法避免或减少 二次击穿的发生,缩短一二次击穿的时间,其主要措施是:通 过增大管子的功率容量、改善管子的散热状况等保证管子工作 在安全区之内;避免由电源剧烈波动、输入信号突然加强以及 负载开路、短路等原因引起的过流和过压现象;在负载两端并 联保护二极管,防止感性负载造成功率管过压或过流,在功放 管的C、E端并联稳压管可吸收瞬时过电压。 3.功放管的过压过流保护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5.4.4 功率放大器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在功率放大器的实际工作中,为了电路特别是功放管的安 全,有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注意。 1.供放管放热
通常的散热措施是给功放管加装散热片,在功放电路中, 尤其是中、大功率的功放电路中,必须按照要求给功放管加散 热片(板)。 2.功放管的二次击穿
功放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是指在正弦信号输入 下,失真不超过额定要求时,电路输出的最大信号功率,用放
下一页 返回
5.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大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和最大输出电流有效值的乘积来 表示。 2)效率η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是指负载得到的信号功率和电源供给的 功率之比。 3)管耗
管耗即功放管消耗的功率,它主要发生在集电结上,称为 集电极耗散功率PT。
第5章 功率放大电路
5.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5.2 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5.3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5.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5.1.1 功率放大电路的特点
1.要求输出足够大的功率 所谓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输入正弦波信号下,输入波形不
超过规定的非线性失真指标时,功放电路最大输出电压和最大 输出电流有效值的乘积,其表达式为Pomax=IomUom 2.效率要高
上一页 下一页
5.4 实际功率放大电路分析
在大电压大电流情况下工作的功放管,要设法避免或减少 二次击穿的发生,缩短一二次击穿的时间,其主要措施是:通 过增大管子的功率容量、改善管子的散热状况等保证管子工作 在安全区之内;避免由电源剧烈波动、输入信号突然加强以及 负载开路、短路等原因引起的过流和过压现象;在负载两端并 联保护二极管,防止感性负载造成功率管过压或过流,在功放 管的C、E端并联稳压管可吸收瞬时过电压。 3.功放管的过压过流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时: u T1导通,T2截止 iL= ic1 ; T1截止,T2导通 iL=ic2
i
+VCC
T ic1 1
u
o
ui > 0V ui 0V
T ic2
-
R
L
2
VCC
T1、T2两个管子交替工作,在负载上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且 幅度远大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此 时NPN型三极管导电,有电流通过 负载RL,按图中方向由上到下,与 假设正方向相同。 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且幅度远 大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此时PNP型三 极管导电,有电流通过负 载RL,按图中 方向由下到上,与假设正方向相反。于 是两个三极管一个正半周,一个负半周 轮流导电,在负载上将正半周和负半周 合成在一起,得到一个完整的不失真波 形。
二、复合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复合管 (P123) 推动管
IB IC1
输出管
IC
IC2
IE1 =IB2
IE
I C I C 1 I C 2 1 I B 1 2 I B 2 1 I B 1 2 I E 1
1 I B 1 2 ( 1 1 ) I B 1 ( 1 2 1 2 ) I B 1 1 2 I B1
• 静态功率大,效率低
9.3 乙类功率放大器
一、电路组成
+Vcc
RB C1
+ Rs us c + b e RE T + C2 + uo R L _
+
-
ui _
+Vcc
RB + ui EB
c
b
e RE
T + uo R L _ +Vcc
RB
c b e RL
T
+ uo _
+
ui -
+Vcc
RB
c b T
增加复合管的目的:扩大电流的驱动能力。
c c
ib
b
iC T1 T2 ie
e b
ib T1
iC
T2 ie
ec
c
复合NPN型
iC ib T ie
e
复合PNP型
ib
b
iC T ie
e
b
1 2
晶体管的类型由复合管中的第一支管子决定。
复合管的特点 •复合管的β是两个管β1、β2的乘积。 •复合管的管型取决于推动管。 •使用复合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输出管的输 入电流应与推动管的输出电流一致。
PV = PT Po
Po PV 100 %
Po : 负载上得到的交流信号 PV : 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功率
4、功放管散热和保护问题不可忽视 5、分析方法
二、分类
PT U CE I C
甲类功放: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晶体管 o 管子的导通角为360 静态电流大于0,管耗大,效率低 乙类功放:
u CE
三极管的极限工作区
小结:
1、输入信号越大,Po, 越大。 2、Po越小,管耗越大,静态管耗最大, 等于电源供给功率。
3、甲类功放最高效率为50%。 4、要管子安全工作的重要参数是PCM、ICM 和U(BR)CEO。 5、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静态损耗大。
甲类功率放大器存在的缺点:
• 输出功率小
静态时,UB = UA = VCC /2 ,T1、T2截止, 即处于乙类工作状态,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VCC /2 UB UA
动态时,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T1 导通,T2截止,ie1流过负载,产生uo, 同时对电容充电。
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T1截止,T2导 通,电容放电,产生电流ie2通过负 载RL ,按图中方向由下到上,与假设正方向 相反。 于是两个三极管一个正半周,一个负 半周轮流导电,在负载上将正半周和 负半周合成在一起,得到一个完整的 不失真波形。
N1 N2
向
u CE
R L
2
输出功率 Po I oU o
Pom 1 2
I om U om 2 2
1 2
I om U om
I CQ V CC
结论:输入信号越大, 输出功率越大
u CE
电源提供的功率
无信号时:
P 有信号时:
V
PV V CC I CQ
1 2 1 2
2
1 (V CC U CES ) 2 RL
1 V CC 2 RL
2
2 RL
+VCC
+ ui -VCC
uo
2、电源功率PV
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为半个正弦波的平均功 率,信号越大,电流越大,电源功率也越大。
PV = V CC I CC V CC V CC 2 π
2π
2
π
0
I om sin t d( t )
uo
交越失真
t
消除交越失真的OCL电路
9.4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电路
一.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1.基本原理
电路中增加 R1、 R2、 D1、D2、R3支路
静态时: T1、T2两管发射结电压分 别为二极管D1、 D2的正向导通 压降,致使两管均处于微弱导 通状态——甲乙类工作状态
动态时:设 ui 加入正弦信号。正半 周 T2 截止,T1 基极电位进一步 提高,进入良好的导通状态;负 半周T1截止,T2 基极电位进一步 降低,进入良好的导通状态。
3、
I CM RL
2V CC
三极管的极限工作区
V CC
小结:
1、乙类功放两管轮流工作 2、 Po
U
2 om
Pom
(V CC U CES ) 2 RL
2
2RL
3、
=
4
U
om
V CC
4
max
78.5 %
ui
死区电压
当 IB=0 时
+VCC
死区电压
+
ui -VCC
0
集电极电阻RC的 功率损耗 直流电源提供 的直流功率
U CEQ U CEQ I CQ R L V CC u CE
RL
可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为
Pom I CQ RL 2
2
U CES
U
CEQ
uo
u CE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uI
从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方 看的交流等效电阻 RL
Po PV
1 2
I om U om I CQ V CC
I om U om 2 I CQ V CC
最高效率
max
Pom PV
50 %
功放管的选择
I 2 I CQ CM U ( BR ) CEO 2V CC P I CQ V CC CM
波形关系: 特点:存在较小的静态 电流 ICQ 、IBQ 。 每管导通时间大 于半个周期,基 本不失真。 t iC ib ICQ IBQ Q VCC uce
iB
iB IBQ uBE uB1
iC
t
U
BE 4
R2 R1 R 2
BE 4
U CE 4
U CE 4 U
R1 R 2 R2
利用uBE扩大电路进行偏置的互补对称电路
4 、效率
=
Po PV
4
U
om
V CC
最高效率max
U om V CC 时, max
4
78.5 %
选功率管的原则:
1、每只管子的最大允许管耗必须大于0.2倍的最大输出功率:
PCM 0 . 2 Pom
P 即: om 5 PCM
2
Pom
V CC
2RL
2、U ( BR ) CEO
RL
2 om
VCC
(
V CC U
om
U
)
4
两管管耗
P T = 2 P T1
2 RL
(
V CC U
om
U
2 om
)
4
三极管的最大管耗
PT1 =
2π
1 RL (
1
π
0
(V CC U om sin t ) U om 4
2
U om sin t RL
d( t )
管子只有半个周期内导通 o 管子的导通角为180 静态电流等于0,效率高 甲乙类功放:
管子的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但是小 于一个周期,比半个周期稍多些
丙类功放:管子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
9.2 甲类功率放大器
RL选择很重要,实际RL 都偏小要得到合适RL, 就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变压器可实现。
晶体管集电 极耗散功率
iL=0 uo
严格说,输入信号很小时,达不到三极管的开启 电压,三极管不导电。因此在正、负半周交替过零处 会出现一些非线性失真,这个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缺点
输入输出波形图 ui 死区电压 uo ´
+V CC
T 1 ui T 2
-
uo
uo
uo
RL
VCC
交越失真
存在交越失真
ui
t
2. 带复合管的OCL互补输出功放电路
T1:电压推动级(前置级)
T2、R1、R2:UBE扩大电路
U CE 2 U BE 2 R1 R2 R2
i
+VCC
T ic1 1
u
o
ui > 0V ui 0V
T ic2
-
R
L
2
VCC
T1、T2两个管子交替工作,在负载上得到完整的正弦波。
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且 幅度远大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此 时NPN型三极管导电,有电流通过 负载RL,按图中方向由上到下,与 假设正方向相同。 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且幅度远 大于三极管的开启电压,此时PNP型三 极管导电,有电流通过负 载RL,按图中 方向由下到上,与假设正方向相反。于 是两个三极管一个正半周,一个负半周 轮流导电,在负载上将正半周和负半周 合成在一起,得到一个完整的不失真波 形。
二、复合管互补功率放大电路
1、复合管 (P123) 推动管
IB IC1
输出管
IC
IC2
IE1 =IB2
IE
I C I C 1 I C 2 1 I B 1 2 I B 2 1 I B 1 2 I E 1
1 I B 1 2 ( 1 1 ) I B 1 ( 1 2 1 2 ) I B 1 1 2 I B1
• 静态功率大,效率低
9.3 乙类功率放大器
一、电路组成
+Vcc
RB C1
+ Rs us c + b e RE T + C2 + uo R L _
+
-
ui _
+Vcc
RB + ui EB
c
b
e RE
T + uo R L _ +Vcc
RB
c b e RL
T
+ uo _
+
ui -
+Vcc
RB
c b T
增加复合管的目的:扩大电流的驱动能力。
c c
ib
b
iC T1 T2 ie
e b
ib T1
iC
T2 ie
ec
c
复合NPN型
iC ib T ie
e
复合PNP型
ib
b
iC T ie
e
b
1 2
晶体管的类型由复合管中的第一支管子决定。
复合管的特点 •复合管的β是两个管β1、β2的乘积。 •复合管的管型取决于推动管。 •使用复合管时,要注意的问题是:输出管的输 入电流应与推动管的输出电流一致。
PV = PT Po
Po PV 100 %
Po : 负载上得到的交流信号 PV : 电源提供的直流功率
功率
4、功放管散热和保护问题不可忽视 5、分析方法
二、分类
PT U CE I C
甲类功放:
在一个信号周期内都有电流流过晶体管 o 管子的导通角为360 静态电流大于0,管耗大,效率低 乙类功放:
u CE
三极管的极限工作区
小结:
1、输入信号越大,Po, 越大。 2、Po越小,管耗越大,静态管耗最大, 等于电源供给功率。
3、甲类功放最高效率为50%。 4、要管子安全工作的重要参数是PCM、ICM 和U(BR)CEO。 5、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静态损耗大。
甲类功率放大器存在的缺点:
• 输出功率小
静态时,UB = UA = VCC /2 ,T1、T2截止, 即处于乙类工作状态,电容两端的电压为 VCC /2 UB UA
动态时,当输入信号处于正半周时,T1 导通,T2截止,ie1流过负载,产生uo, 同时对电容充电。
当输入信号为负半周时,T1截止,T2导 通,电容放电,产生电流ie2通过负 载RL ,按图中方向由下到上,与假设正方向 相反。 于是两个三极管一个正半周,一个负 半周轮流导电,在负载上将正半周和 负半周合成在一起,得到一个完整的 不失真波形。
N1 N2
向
u CE
R L
2
输出功率 Po I oU o
Pom 1 2
I om U om 2 2
1 2
I om U om
I CQ V CC
结论:输入信号越大, 输出功率越大
u CE
电源提供的功率
无信号时:
P 有信号时:
V
PV V CC I CQ
1 2 1 2
2
1 (V CC U CES ) 2 RL
1 V CC 2 RL
2
2 RL
+VCC
+ ui -VCC
uo
2、电源功率PV
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为半个正弦波的平均功 率,信号越大,电流越大,电源功率也越大。
PV = V CC I CC V CC V CC 2 π
2π
2
π
0
I om sin t d( t )
uo
交越失真
t
消除交越失真的OCL电路
9.4 甲乙类功率放大器电路
一.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 1.基本原理
电路中增加 R1、 R2、 D1、D2、R3支路
静态时: T1、T2两管发射结电压分 别为二极管D1、 D2的正向导通 压降,致使两管均处于微弱导 通状态——甲乙类工作状态
动态时:设 ui 加入正弦信号。正半 周 T2 截止,T1 基极电位进一步 提高,进入良好的导通状态;负 半周T1截止,T2 基极电位进一步 降低,进入良好的导通状态。
3、
I CM RL
2V CC
三极管的极限工作区
V CC
小结:
1、乙类功放两管轮流工作 2、 Po
U
2 om
Pom
(V CC U CES ) 2 RL
2
2RL
3、
=
4
U
om
V CC
4
max
78.5 %
ui
死区电压
当 IB=0 时
+VCC
死区电压
+
ui -VCC
0
集电极电阻RC的 功率损耗 直流电源提供 的直流功率
U CEQ U CEQ I CQ R L V CC u CE
RL
可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为
Pom I CQ RL 2
2
U CES
U
CEQ
uo
u CE
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uI
从变压器原边向负载方 看的交流等效电阻 RL
Po PV
1 2
I om U om I CQ V CC
I om U om 2 I CQ V CC
最高效率
max
Pom PV
50 %
功放管的选择
I 2 I CQ CM U ( BR ) CEO 2V CC P I CQ V CC CM
波形关系: 特点:存在较小的静态 电流 ICQ 、IBQ 。 每管导通时间大 于半个周期,基 本不失真。 t iC ib ICQ IBQ Q VCC uce
iB
iB IBQ uBE uB1
iC
t
U
BE 4
R2 R1 R 2
BE 4
U CE 4
U CE 4 U
R1 R 2 R2
利用uBE扩大电路进行偏置的互补对称电路
4 、效率
=
Po PV
4
U
om
V CC
最高效率max
U om V CC 时, max
4
78.5 %
选功率管的原则:
1、每只管子的最大允许管耗必须大于0.2倍的最大输出功率:
PCM 0 . 2 Pom
P 即: om 5 PCM
2
Pom
V CC
2RL
2、U ( BR ) CEO
RL
2 om
VCC
(
V CC U
om
U
)
4
两管管耗
P T = 2 P T1
2 RL
(
V CC U
om
U
2 om
)
4
三极管的最大管耗
PT1 =
2π
1 RL (
1
π
0
(V CC U om sin t ) U om 4
2
U om sin t RL
d( t )
管子只有半个周期内导通 o 管子的导通角为180 静态电流等于0,效率高 甲乙类功放:
管子的导通时间大于半个周期但是小 于一个周期,比半个周期稍多些
丙类功放:管子导通时间小于半个周期
9.2 甲类功率放大器
RL选择很重要,实际RL 都偏小要得到合适RL, 就需要进行阻抗匹配, 变压器可实现。
晶体管集电 极耗散功率
iL=0 uo
严格说,输入信号很小时,达不到三极管的开启 电压,三极管不导电。因此在正、负半周交替过零处 会出现一些非线性失真,这个失真称为交越失真。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的缺点
输入输出波形图 ui 死区电压 uo ´
+V CC
T 1 ui T 2
-
uo
uo
uo
RL
VCC
交越失真
存在交越失真
ui
t
2. 带复合管的OCL互补输出功放电路
T1:电压推动级(前置级)
T2、R1、R2:UBE扩大电路
U CE 2 U BE 2 R1 R2 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