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课件

代大兴文字狱。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认识)
+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前期) (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 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封建经济。 (3)文化: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 流。 +消极作用:阻碍社会进步,落后于西方。(后期) (1)政治: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君主专制极易形成 暴政和腐败;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 政治无从发展; (2)经济: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阻碍商品经 济的更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新生产方式 的成长; (3)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 科学的产生,民主思想遭封杀,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 局面。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D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专制制度,所以①②错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
皇帝制度
起止:前221年嬴政开创,后为历朝封建最高统治 者所沿用,1912年溥仪结束。 ②特点:A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 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B 皇权至高,独揽全国政、经、军大权,直接任免
各级官吏;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C 终身制世袭制,权力不可转移;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D神化皇权,显示皇权神圣。 ③弊端:个人意志,独断性、随意性。君主个人的 品行、能力、性格等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认识)
+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社会的发展。(前期) (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 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封建经济。 (3)文化: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 流。 +消极作用:阻碍社会进步,落后于西方。(后期) (1)政治: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君主专制极易形成 暴政和腐败;长期以来人民毫无政治权力和地位,民主 政治无从发展; (2)经济:严重束缚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阻碍商品经 济的更大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压制新生产方式 的成长; (3)文化:文化专制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近代自然 科学的产生,民主思想遭封杀,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 局面。
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 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
D 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专制制度,所以①②错误。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原因
皇帝制度
起止:前221年嬴政开创,后为历朝封建最高统治 者所沿用,1912年溥仪结束。 ②特点:A皇帝独尊,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 称“朕”;命令称 “制”或“诏”,印称“玺”。 B 皇权至高,独揽全国政、经、军大权,直接任免
各级官吏;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C 终身制世袭制,权力不可转移;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D神化皇权,显示皇权神圣。 ③弊端:个人意志,独断性、随意性。君主个人的 品行、能力、性格等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学习课件

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知识拓展] 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
二、清朝军机处 1.设立: 雍正帝 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 2.官员职权:主要官员为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主 要职责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 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君主专制制度对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快 民族融合起过积极作用。 2.到19世纪,从世界范围来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暴露出明显的陈腐与落 后。中国社会的保守和停滞与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西方社会形成鲜 明对比。 3.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 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以致无力对抗列强的侵略与压迫。
考点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一、秦的统一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过程:相继平定六国。 3.秦朝疆域的拓展
4.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 (2)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3)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1.郡县制建立的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2)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郡县制的建立
宋代:路、州、县。 元代:省、路、府、州、县。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自主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五、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1.特点 (1)不断加强君主的个人专制。中央的权力日渐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一 过程充分体现了君主专制的本质。它在中央层面上所体现出的机构分 工是既协调又牵制,既提高办事效率又进一步加强君权。它一直影响到 后世,尤其是六部的设置及其职责划分,一直沿用了下来。 (2)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教学课件

【知识助学】 理解宗法制的三个关键点: (1)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2)两个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 不以长”。 (3)两对关系: ①内部:大宗与小宗的相对关系; ②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归纳总结】 1、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1)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3)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三)宗法制:
1、含义: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 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即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内容: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它们的关系是 相对的。它们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 隶属关系。
【知识助学】 1、用数字归纳法识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一人 集中 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二对 矛盾
三个
中央 官职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四级 地方 郡、县、乡、里 机构
【知识助学】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1)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指君主独自掌握政 权,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及国家最高权 力于一身。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特点: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 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②职权: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九卿 分管国家和皇帝的各种事务
高一历史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题复习PPT课件完整版

A
D C B
A 父子
B 兄弟
C 平等
D 大宗与小宗
D
3.分封制与宗法制比较 分封制 目的 内容以 及特点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宗法制
完善和巩固分封制; 保证王权的平稳过渡 明确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规定权利和义务 特点:形成众星捧月 的政治格局
作用
①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 治,②扩大了统治区域; ③但
C A
A
4.‚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拟)焉,立诸侯不 使大夫疑(拟)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拟)焉。疑(拟) 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 乱。‛ 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兼并战争的 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
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 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
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 的稳定和团结。
关系
①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②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 ③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
的工具。
4.西周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 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高考题 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 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3.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等级 B教化 C习俗 D祭祀
2018版高考历史(全国)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把握·历史脉络]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 先秦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 与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礼乐制相联系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汉至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发 展、衰落的历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 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中 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西周分封制
史料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探究:(1)指出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 现出什么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 策略?
[教你读史] ①从图中文字信息分析数量上的特点,由“周
王室贵族”“武王弟”“成王弟”“周公长子”可知,西周 封国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②从图示封国地域分布来看,同姓封国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 略要地。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雅言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普通话“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 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 (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 国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 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 《论语·述而》中说: “子所雅言, 《诗》 《书》 、执礼,皆雅言也。 ”
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概况 (1)对象:王室子弟、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 (2)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3)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 稳定性和延续性。 (2)消极性:后期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 削弱,分封制趋于瓦解。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把握·历史脉络]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的演变历程,主要包括三条知识主线: 先秦时期以宗法制为核心, 与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礼乐制相联系的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汉至明清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发 展、衰落的历程。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 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及其以后科举制的演变历程,中 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提升点一
单列视点——西周分封制
史料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探究:(1)指出图示中同姓与异姓封国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 现出什么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 策略?
[教你读史] ①从图中文字信息分析数量上的特点,由“周
王室贵族”“武王弟”“成王弟”“周公长子”可知,西周 封国的主体是同姓亲族。 ②从图示封国地域分布来看,同姓封国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 略要地。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4.雅言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普通话“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 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 (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 国雅言。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 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 《论语·述而》中说: “子所雅言, 《诗》 《书》 、执礼,皆雅言也。 ”
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概况 (1)对象:王室子弟、功臣和商朝的旧贵族。 (2)主要封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3)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4)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1)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保持周政治文化的 稳定性和延续性。 (2)消极性:后期诸侯国之间强国兼并弱国,周天子权威逐渐 削弱,分封制趋于瓦解。
2015新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课件(时空坐标):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总结提升(共26张PPT)

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
——节选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的“选举”有哪些具体制度? (2)试从政治、思想、文学角度举例论证材料中“以科第为至
公而轻选举”在宋代的先进性。
(3)结合所学知识,现在流行的“选举”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这一制度具体分为哪两大类型? (4)结合所学知识,自古以来西方国家的选民获得选举权有哪些 限制条件?“选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变化在政治上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趋势?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2: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
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
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
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3: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 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 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 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
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 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栏目 导引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 (1)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 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PT教学课件

2020/12/09
10
PPT精品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11
2020/12/09
4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2020/12/09
5
一、选择题
A BB A
D C BD
2020/12/09
6
二、非选择题
5
(1)推行郡县制。 秦的统一。
(2)郡国并行制。 权利世袭。
2020/12/09
7
二、非选择题
5
(3)主要职权: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
措施: ①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 ②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 ③定期朝觐皇帝、述职; ④受中央监督; ⑤省官互迁等。
定了基础; ②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③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
2020/12/09
3
二、非选择题
8
(3)原因 ①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 ②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皇权思想的提出; ③西方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利架构思想的传入; ④改造中国旧的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 ⑤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第1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和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020/12/09
1一、选择题ຫໍສະໝຸດ ABBB
D
C
A
2020/12/09
2
二、非选择题
8
(1)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 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 (框架)
(2)作用 ①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
(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 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PPT课件57 人教课标版

重合法性”。这可不仅仅是统战。
——《奠基者》
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周初分封的意图是什么?
为了进行有效统治
西周初年的周人有一系列的动作:再编组、大迁徙、广殖民、泛分封 。总之 该镇压的镇压,该安抚的安抚,该酬劳的酬劳,该收编的收编。现 在西周统治者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策略只是“术”,制度才是“政” 。 制度建设才是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
本钱,还捞到了油水,得到了赏赐,不少蛮族从此与中原诸国平起平坐。
周用一张空头支票换取了各方国对新政权的承认和支持,赎买了异动之心
和武装力量,既建立了自己的统一战线,还巩固了自己的领导权。事实上
,只要方国承认自己是周人所封,就至少在名义上认同周的领导,何况受
封最多的还是姬姓。正是方国的加盟,周的政权才有了天命和人心的“双
3、只因没留下文字?——学者的质疑
1)“古史辨”派,顾颉刚:夏存在,禹是动物,是神话。
2)西方学者:
顾先生的观点影响很大,尤其是国外影响更大。国外部分学者认为 夏文字尚未发现,因此对夏只能作为传说,不能作为信史看待。
——《夏史和夏代文明》詹子庆著,李学勤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7/04,P10
——以上均引自孟世凯《商史和商代文明》服与外服
目前卜辞中所见方国六十多个,与商王朝关系有友好,也有敌对战争,常是 商王征伐的对象。侯国五十多个,侯是王在外地的耳目,卜辞中的许多侯大多数 臣服于商,故被商王征伐者少。伯有近四十个,从卜辞中看侯、伯在商王朝无多 大差别。
纵观商代各地晚期文化,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在商王武丁之后,商王朝周边的一些 地区,原本较为浓厚的商文化因素有所减少,各地本地的文化特色却日渐鲜明。这种文 化与东周时期各列国的文化各自形成特色的情况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