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控制权
家族企业成长与控制权转移的相关性分析

用 企 业 成 长 的 三 维 度 模 型 , 资本 规 模 、 场 盈 利 能 力 和 组 织 结构 三 个 方 面 分析 控 制 权 转 移 与 家族 企 业 成 长 关 从 市
系, 证明控制权转移与 家族企业成长之 间存在正相 关关 系。家族企业应资源 , 打破 阻碍 家族企业发展 的“ 资金 ” 管理” 颈, 和“ 瓶 促进 家族企业的成长。
维普资讯
中 国软科 学 2 0 0 6年 第 9期
家 族 企业 成长 与控 制 权 转 移 的相 关 性 分析
程 书 强
( 西安财经学院 管理学院 , 西安 706 ) 10 1
摘
要 :控 制 ” “ 长 ” 家 族 企 业发 展 过 程 面 临 的 两 难 抉 择 , 文 以 家 族 直 接 控 股 上 市 公 司 为研 究 对 象 , “ 与 成 是 本 运
fo t e s e t , s c sc p tls a e,prft a n c p ct nd ora z to tucur And fn hee i o i v rm hr e a p c s u h a a ia c l o e r a a iy a g nia in sr t e. i d t r sa p st e i i c rea in bewe n te . Th i e e f miy b i s h ul r n f rp r fc n rlrg t o o sd o r lto t e h m e Ch n s a l usne s s o d ta se a to o to h s t utie,S s t b ob i O a o a s r c n i a l nd i e ae r s ure fe tv l o tnu ly a ntg t e o c s efci ey,b e k t e b tl e k o a t la d a r r a h ote n c fc pia n dmi srto ha e t c h v l nitain t trsr tte de e— i o pme to a l usne s,a d p o t h o h o n s a l usn s . n ff miy b i s n r mo e te g w fChie e f miy b i e s r t Ke y wor ds:a l usne s;b i e s go h; o to g tta fr;it d c mp ny f miy b i s usn s rwt c n rlr h rnse lse o a i
家族企业放弃控制权及其绩效研究

家族企业放弃控制权及其绩效研究余恕莲;王藤燕【摘要】文章以家族企业发展的现状为起点,从家族放弃企业控制权的动机着手,分析家族成员放弃企业控制权前后的绩效变化,探讨了家族企业“去哪儿”的走向及经济后果,反映了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转型及其绩效问题。
以2003-2013年家族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家族企业放弃控制权现象进行了梳理,通过实证分析家族放弃企业控制权的原因,并对家族企业转型前后的绩效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家族企业转型前绩效出现下滑,在企业转型后绩效回升,该结果说明家族企业的转型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
研究表明,虽然家族成员期望能够一直控制企业,但家族作为理性经济人,依然会选择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适当的情况下放弃对企业的控制,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企业的成长。
%The paper starts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otivation of family firms giving up control power , analyzing empirically the change of firms' performance before and after giving up control power , exploring where family firms go and how firms' performance change, reflecting the problem of family firms transition. The paper based on family firms of the years from 2003 to 2013, organizing the phenomena of family firms giving up control power , pursuing the reason of family firms' behavior and comparing firms' performance about transi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old that family firms' performance began to slide down before changing and started to move up after transition, which point out that family firms' transition could help improve firms' performance.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family controllers are also economic men and they will choose the way tomaximize firms' benefits , then families giving up the firms under some conditions are good for firms' development.【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5页(P44-48)【关键词】家族企业;企业控制权;企业绩效;理性经济人【作者】余恕莲;王藤燕【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6.5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的崛起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宏观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及其治理模式演进的研究

带 来 的利 润 增 量 来 补 偿 : 后 者 作 为 一 种 感 觉 , 损 失 具 有 相 当 而 其
家 族 治 理 结 构 的 “ 定 行 为 ” 可 避 免 地 限 制 了 企 业 对 新 管 的 不 可 补 偿 性 。 其 是 家 族 主 义 取 向强 烈 的 情 况 下 , 业 主 对 授 锁 不 尤 企
维普资讯
企 业 发 一 N R HR O O Y O T E NE N M ! C
家族企业控制权让渡及其治理模式演进 的研究
周源源 ’ 周 扬波
(. 1上海 外 国 语 大 学 上 海 2 10 ; 0 60 2上海 财 经 大 学 . 上 海 20 3 ) 0 4 9
按 照 主流 经 济 学 的 观 点 , 族 式 企 业 是一 种 日渐 衰 微 的 古 典 投 资 活 动 . 交 易 成 本 很 高 以及 风 险 系数 越 大 时 , 投 资 活 动 的 家 当 其
企 业 组 织 形 态 。因此 , 在企 业 成 长 的 内 在性 要 求下 , 业 沿 着 所 有 收 益就 越 不确 定 , 业 将 会面 临较 大 的 资 产 风 险 成 本 和 控 制 权 让 企 企 权和控制权的路径变迁 , 并最 终 过 渡 到 由支 薪 经 理 所 支 配 的现 代 渡后 的剩 余 损 失 。在 目前 的 制 度 环 境 下 , 于 企业 的 “ 权 情 结 ” 由 集 净 影 股份公司 。 这一 过程 暗示着家族企业 的持续成长要求不断集成和 和 经 理 人 的 机 会 主 义行 为所 引 致 的 “ 效 用 损 失 ” 响 了控 制 权
还随着 乡镇 集体企业 的“ 二次改 制” 进程 的深入得到 了进 一步的 业 锁 定 于 家 族 制度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可 以 归 结 为 创 业 家 族 不 愿 向 具
家族企业制度变迁风险评估研究——基于控制权转移时机

制度 变迁 = 利润 一 现有控制权分享带来的利润, 2X X, x, 。 , …)( 1】
到最优 化 ; 假 设家 族企 业 控制权 转移 决策 时所 产生 的成本 是一 次 性的 。 并且产 生 了不可 逆 的沉 淀成本 C ; o 根据 Dx 和 Pn y 等 人 的研究 。企 业控 制权 转移后 企 业所 it id k i 需资 源和 要素 是随 机变 化的 , 套制 度建 立及 产生 的代 理和 监督 配
家族企 业制 度 变迁是 为 了获取 金融 资本 、人力 资本 、技术 等 外 部资 源 .节约 交易 成本 ,实现 规模 经济 。规 避风 险 。这 个过 程 涉及产 权 、人力 资源 、决策 机 制 、管理 体 制 、企 业 文化等 一 系列 方面 。潜 在利 润 的来源 本质 是对 企业 内部 要素 控制 权分 配不均 衡 所 带来 的与企业 利 润最 大化之 间 的差额 诱致 ,制度 变迁 的 函数可
制权 分配 不均 衡带 来 的利润 差额 为 主。, 为制 度 变迁 的作用 函数 。
作用 力 大小 与利润 差额 额度 成正 比 。
式 中 。 所满足 的过 程 为一般 维纳 过程( e e rc s d Win r o e s o p
1 4 ME 2 1.2 0 CI 01 1
度变迁 就可 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生 了。
控 制权 转移 时机对 家族 企业 制度 变迁 风 险影 响
中国家族 企业 在制 度 变迁 中 ,实施 控 制权 转 移 ,引入外 来物 质 资本 和人 力资本 是大 势所 趋 。但 由 于企 业的个 体差 异性 。企业
在制度变迁中控制权转移所伴 随的不确定性因素各不相同。大多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分析家族企业是指由一家族成员创立、拥有,且核心成员是家族成员的企业。
家族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同其他企业一样,家族企业存在着各种经营管理的优劣势。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
一、优势1.长期的家族文化传承家族企业强调家族文化的传承,家族成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秉持着家族价值观和传统,这种文化影响有助于企业迅速形成一种家族认同感,提高了员工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同时,家族企业以家族为核心,相对于其他企业,其更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对于一些高风险产业和高成本投资的企业是一大优势。
2.家族成员的信任和彼此支持家族企业的核心团队由家族成员组成,家族成员在家族关系上具有深厚的亲情关系,互相之间的信任更加深厚,这种信任和互相的支持不仅能够带来积极的管理效果,更能够避免人力资源流失和不良竞争等企业方面的问题。
3.灵活的经营决策由于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集中在家族成员手中,因此在企业经营决策方面具备了非常好的灵活性。
家族企业在管理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沉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和经验,使得企业管理更加快速和权威。
4.众生相处的和谐与信任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协调、流动、运营,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够创造出更广泛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员工彼此信任、共同成长的文化,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劣势1.内部竞争过于激烈家族企业在企业成功的历程中,可能出现家族成员之间的内部竞争,该竞争可能会导致家族企业的团结和共同合作的意志力下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2.管理团队专业性相对较差家族企业中的一些高管和管理人员可能是家族成员,但是这些人在公司管理相对缺乏专业性,可能缺乏现代化管理手段或或者是经验不足,导致企业管理的不完善。
3.缺少专业的机制和管理体制除了管理团队专业性相对较差以外,家族企业总体的管理体制中缺少规范的机制,往往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法律化的管理体制,这会造成一些管理难度,甚至是管理效率的障碍。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

带组成的家族成 员手 中, 主要 经营管理权 由家族成员把持 , 司决 公
策程序按家族程序进行 。 中国 、 在 韩国和印度等 国, 由于代理人制
度不够发达 , 家族企业则显得 相对 “ 落后 ”创始人依然把 自家企业 ,
只交由后代接管 , 家族成员仍 旧参与具体业务管理 。 以上三种家族企业的治理模式具有一定 的共性 ,但是也存在 很多质 的区别 。 他们各 自的特点详见表 1 。
接持 股比例 在2 %以上 ,并能合法地将其所有权和控 制权 在家族 0 内部传 承的企业组织 。
二 、 族 企 业 治 理 模 式 及 特 点 家
家族文化 重阮企业自 身的史 n, 咤业 巴 , 者的优底 _ I } 传绞予以肯 化, 帔 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益 业文 垃 北 并加 { 骈 承
关于 “ 家族企业 ” 的定义 , 目前 国内外还未形成一 个完全统一
的标 准 。 目前 , 要 可 以从 以 下 五 个 角 度 加 以 认识 : 主 ( ) 于 经 营权 角度 一 基 孙 治 本 ( 9 5将 是 否拥 有 企 业 的经 营 19 )
权看作家族企 业的本质特征 。 他认为 , 家族企业 以经营权为核心 , 当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系的家族 直接 或问接掌握一个企业
一
个股权和经营控制权连续分布 的状况 ,从家族全部拥有两权 的 本文认 为家族企业是指企业创始人拥有或与其家族共 同拥 有 占支配地位 的所有权 和控制权 ,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直接或者间
股权此例 暖叔高度分散 . } 流动 哇 强 股权杷对 中, . 噪 法^持股或 股权 所有权集中 法 在 人相 对持旺 ; 家敞 员 手中 有校’ 勾 完善的外郭;理机 台 有严密的股东( 银行等 啦机 银行的外卦 目 来自 啦 监控机制 制 制, ^ f 撒严重 较弱.政府 “ 郎 控和现旁 对企业 发 展有较 大 的制约 现雠妯铲 cE) (各专! 董事会主要全为内 、 止 : 部董 包 董事 领域职业^士、外部和独 括由主雠 句 企业派遣的 家族内吾 隆事
家族企业成长中的控制权代际传承

家族 企业 成 长 中 的 控 制 权代 际传 承 资本的社会化
化 的程 度会 不 断增 加 。在 这一 过 程 中企业 的股 权 的
实力 的变化 , 这种 谈判力 的变 化会伴 随着企 业剩 余索
取权 和控制权 的重新分 配 , 同时导 致企业 不 同组 织形 态演 变 。
集 中程度逐 渐 降低 , 余控制 权 弱化 。但相对 控股是 剩 我们 确认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族企业 的底 线 , 当家族 已经 无法保 持相对 控 股权 时 , 这个 企业 就 已经 不是 我们 所要研 究 的对 则
方式 来融 资 , 时弱关 系 的力量就 发挥 了作用 。但 家 此
族渠 道融 资毕竟 狭窄 , 进一 步扩展 到 陌生人 的融 资势 在必 行 。通 过拟 亲缘 的关 系 , 族企业 可能从 银行 获 家
企业 成长 的分析 理论是 具有 启发性 的 , 我们 始终坚 但
持企业 的资源特 别是 人 力 资 源和 非人 力 资 源 是有 所 有者 的 , 同 的企 业控制 权配 置会 影响企 业参 与者 的 不
象了, 已经转 变 为非家 族企业 了。
1 家 族企 业 成 长 中的 组 织形 态
如 果我们 再将 视 线 聚焦 于家 族企 业 这 样一 种 特 殊 的组 织 , 入家 族关 系的控 制权 配置对企 业成 长 的 嵌
我们 以知识 的专 业 化 程度 来 度 量 人力 资 本 的社
会 化 程度 , 体体 现为 企业管 理人 员是 由家 族经理人 具
维普资讯
第 8卷 第 5期
2 008正
Vo1 .8,N o. 5
M ay ., 2 8 00
5月
家族企业财权分配方案

家族企业财权分配方案一、背景介绍家族企业对于家族企业家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产权的合理分配方案将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及家族中成员的利益。
本文将针对家族企业财权的分配方案进行探讨。
二、财权分配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在财权分配中要坚持公平和公正原则,避免因个人恩怨或情感因素影响分配决策。
2.贡献原则:财权的分配应当根据企业成员的贡献程度来确定,贡献越大的成员应获得相应比例的财权。
3.继承规则:遵循家族企业的继承规则,确保财权能够在合法继承人之间有序传承。
4.长远发展原则:财权分配方案要考虑企业长期发展和家族未来的利益,避免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财权分配方案具体内容1. 股权分配家族企业可以通过股权分配来实现财权的分配,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直系亲属分配:根据企业规模和家族成员贡献程度,将股权分配给符合继承规则的直系亲属。
•金字塔分配:通过设立控股公司或家族信托等方式,实现股权金字塔结构,控制家族企业的控制权。
•员工持股计划:设立员工持股计划,让企业内部员工参与到财权分配中,激发员工积极性。
2. 董事会权力分配家族企业的权力往往与财权相关联,合理的董事会权力分配也是财权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董事会成员:家族成员和非家族成员在董事会中的比例要合理安排,确保家族成员能够维护家族的利益。
•职责分工:在董事会中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分工,避免产生权力斗争和混乱。
3. 利润分配方案家族企业必须规定明确的利润分配方案,确保企业的盈利能够合理分配给各个家族成员:•固定分红:根据家族成员所持股权和贡献程度,制定固定的分红政策。
•绩效奖金:根据企业的实际业绩和家族成员的贡献程度,设立绩效奖金激励机制。
四、管理与监督机制为了确保财权分配方案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家族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财务审核:建立专业的财务审核部门,监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利润分配情况。
•独立董事监督:引入独立董事和专业经理人,监督企业的日常经营和财务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族企业控制权刍议摘要:改革开放30余年,伴随着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家族企业不断壮大。
有些企业正逐步完成向现代家族企业的转变。
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问题成为其能否实现这种转变的焦点。
本文试图通过对“国美控制权之争”事件的解析结合相关理论尤其是控制权理论以探求家族企业中控制权转移的必要性并提出适合我国家族企业的控制权转移模式。
关键词:家族企业;控制权;控制权模式一、引言1.控制权理论所谓控制权,广义上来说是指对公司可利用的资源的控制和管理的权力。
实用地讲,控制权即通过行使法定权利或是施加压力实际拥有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其多数成员的权力。
本文所指的是可以控制公司资源和经营的实际控制权。
股权和控制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所谓核心控制权就是以控股权为基础的控制权。
有许多企业存在物质资本所有者(通常是控股股东)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股权冲突,实质上就是双方争夺核心控制权造成的冲突。
冲突的解决指向股权的让渡,而大股东向人力资本所有者让渡核心控制权的态度显然是消极的,因为他们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核心控制权被弱化。
严格来讲,控股权与控制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拥有控股权并不一定拥有控制权,拥有控制权并不需要一定拥有控股权。
鉴于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这里对上述两个概念不予严格区分。
2.家族企业的界定①西方学者主要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对家族企业展开规范的学术研究(chami,2001),国内学者自98年开始意识到该研究的重要性。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家族企业所下定义,笔者认为,家族企业是指家族成员实际拥有核心控制权的企业。
由定义可知,家族企业中的控制权问题并非天然存在的,而是与企业自身不断向前发展相伴而生的。
3.家族企业各发展阶段控制权的状况②家族企业有着鲜明的特征,即无论在哪个阶段,家族都有着强烈的保持控制权的欲望。
将自己亲手辛苦创立的基业交予他人管理总会使他们忐忑不安,他们退出企业经营决策层往往也是被动的。
(1)企业创办初期这个时期,控制权的高度集中更有利于家族企业的发展,集中集权能够避免委托代理成本。
家族创业人员亲力亲为,参与到各项企业事务中,依靠这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时,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无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企业的管理效率接近最大化。
(2)企业成长阶段伴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管理。
家族观念保守、封闭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
理性的创业者开始引进外部的人力资本,但大多是“家族影子成员”,家族内部因争夺控制权开始爆发冲突,家族企业的内在优势转化为阻碍其发展的劣势。
这个阶段,虽然家族成员仍然控制所有权,但所有权呈现出家族内部多元化的格局,且真正来自家族外部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不断增多,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弱化。
(3)企业成熟阶段这个阶段的家族企业控制权呈现逐渐分散的态势。
家族企业在融资上大多选择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
融人上,职业经理人开始慢慢进入家族企业并成为家族企业的重要角色。
此时,创业人员往往退出企业日常运行成为董事长,将企业的经营决策权交由职业经理人。
家族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不断分离,日益成为资本大众化、风险大众化的企业。
家族企业出现企业主与外部代理人的委托代理关系。
berle和means(1932)认为,随着专业化分工和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最终会导致家族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成为职业经理人控制的现代企业。
外部代理人将逐渐取代内部代理人成为企业剩余控制权的掌控者。
二、家族企业的控制权争夺——以国美为例1.“国美控制权之争”简介首先,国美完全可以界定为家族企业。
公司创始人黄光裕及其亲属所持股份超过30%,高于相对控股的临界值;黄光裕本人长期担任国美董事会主席,入狱后仍手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国美电器成立于1987年1月1日,于2004年6月以借壳的方式成功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达564.46亿港币(截止到2011年7月5日16时收盘),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旗下直营门店1200多家且计划在今年增开400家。
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当时两家公司的掌门人就是黄光裕和陈晓,他们正是这场国美控制权争夺战的主角。
一年后,国美以至少36.5亿元的高溢价成功收购张大中一手创办的大中电器,此人现任国美董事会主席。
黄光裕、陈晓和张大中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使得国美的控制权争夺更为扑朔迷离。
多年来,三人共同“演绎”了波云诡谲的“江湖大戏”。
2.“国美事件”所体现的家族企业治理问题在国美的案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家族企业在公司治理上存在一些问题③:(1)家族财产所有权对企业法人权的干预家族企业财产所有权对企业法人权的干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美的大部分股权(约合35%)掌握在黄光裕家族手中,黄以此为基础控制着企业的经营管理,并有私自挪用公司资产以满足个人资本运作的欲望之嫌。
二是企业的传承问题。
家族企业多有家族观念,企业的控制权总是倾向于在家族内部传承,从928股东大会黄光裕提名其胞妹为执行董事及国美的实际控制权最终落在其妻手中便不难看出,尤其是黄入狱后的一系列举动都指向了这种控制权的家族内部转移。
实际控制权受让者管理能力的不确定性给公司前景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2)人力资本缺失我国家族企业在人力资本上的缺失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家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高度集中使得家族牢固掌握企业控制权,企业的人事任免强调家族化,职业经理人得不到重用,这样的企业无法吸收优质的人力资本所有者。
再加上我国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并不成熟,企业控制人基于对外部管理人员的不信任不愿也不敢让权。
在国美这样资本较为开放的上市公司,上述情况依然显著存在。
陈晓作为国美日常运行的主持者长达数年,与黄光裕享受同等规格的待遇,在黄入狱后临危受命代理董事会主席并带领公司上下共度难关却依然无法得到黄的真正信任,最终只能黯然离去。
其次,人力资本无法参与利益分配,这就涉及到委托代理中的股权激励问题。
(3)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标志。
在我国大多数家族企业中,家族企业主不仅是最大股东而且是企业主要经营者。
这样为企业的决策就带来了风险,企业的所有者掌握控制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从企业的使命、战略、方针到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都是由家族企业主做出决定,这样在无形中企业就烙上了家族的印记,企业的发展受制于企业主的自身人格魅力。
“人合”的公司要想适应市场竞争,发展壮大成为现代企业,客观要求其逐渐转变为“资合”,这就同时要求公司治理由“人治”转变为“法治”。
传统的两权合一的家族企业在向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极大的障碍。
国美作为行业龙头上市企业既有转变的条件又有转变的必要性,最终以职业经理人陈晓的退出宣告这个转身有多难。
3.小结国美控制权争夺的双方分别是黄光裕家族和以陈晓为代表的职业经理层。
双方采取的所有举措都围绕着以股权为基础核心控制权展开。
在928特别股东大会召开前,黄多次声称要通过出售私有不动产获得资金回购国美股票。
而黄对陈晓不信任感的集中爆发基于三点:一是陈晓利用老交情(现贝恩资本负责人在大摩供职之时曾主持运作永乐上市)引入贝恩资本并完成转债。
转债成功后的贝恩资本持股10%成为第二大股东。
二是陈晓意在进一步推动20%的增发计划。
三是事件初期,陈晓成功推动3.83亿股针对105位高管的股权激励。
第一点使得黄光裕的控股地位面临潜在威胁,第二点使得黄光裕家族随时有可能失去相对控股权,第三点使得陈晓既充分笼络了人心又稀释了黄的股权。
黄不得已威胁要将私人所有未上市的近400家门店分割出去。
从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自黄光裕入狱起便有陈晓一方增长涨,黄一方消弱之势,陈晓也由此逐渐萌生争夺控制权的念头。
家族企业转型的痛苦和困惑。
有学者在分析国美控制权之争时便指出不仅国有企业需要改革和转型,家族企业同样需要。
国美事件充分体现了家族企业转型的痛苦和困惑。
关于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实质上是其控制权转移(由家族所有者向职业经理人)的问题,进一步讲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分离的问题。
这既是质的问题又是量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两权分离正是这种制度的特征。
这样,处于转型中家族企业为顺应客观趋势就会被动接受两权分离。
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有着沉重的路径依赖,表现为对控制权的难以割舍和对两权分离的强烈排斥。
国美控制权争夺昭示着家族企业这种因转型而带来的痛苦。
积极的一面是,整个事件让我们看到控制权的争夺要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进行,过往家族企业一言堂的现象不复存在,代之以相对公平条件下标的(股权)明确的博弈,这也体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精神。
为了美好明天的家族企业不得不承受痛苦,但是明天是否真的那么美好依然存在疑问。
有学者认为④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有相互融合的趋势,并将两权融合的企业制度称为“当代企业制度”以区别于现代企业制度。
该学者由此推出,家族企业就是当代企业制度的实践主体,是天然的当代企业。
这就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对于家族企业,两权分离的最佳程度如何界定?痛苦过后是困惑。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参考文献:[1]陈洁.《家族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与治理机制探讨》[j],财贸经济,2010.05.[2]王明琳.《上市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09[3]王跃生.《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融合的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4]张媛.《家族企业控制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注解:①王明琳.《上市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论文,2006.09.②张媛.《家族企业控制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③张媛.《家族企业控制权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12.④王跃生.《当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融合的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