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风险_李泽楷资产

合集下载

李嘉诚的财富传承

李嘉诚的财富传承

李嘉诚的财富传承来源:中国房地产报时间:2012年6月4日版页:商海观澜A7版页作者:于美春李嘉诚分家产的“超人”智慧,再度将外界的目光聚向了颇富传奇色彩的“超人”父子。

将财产和主业留给办事稳重的李泽钜,扶持具有创新精神的李泽楷创业,李嘉诚认为他的良苦用心,两个儿子会“很开心”。

富商分家产原本是家务事,照理可以关起家门商讨,但李嘉诚选择提早公之于众,显然用意颇深。

对比频繁曝出的豪门“争产”恩怨,李嘉诚的这种“开心安排”,显然充满智慧。

公明财富传承管理集团法律部主任陈凯认为,分配兼具情与法,是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

“李嘉诚分家产的高明之处在于:一是打破临终分配财产模式,提早预告,使得交接变为一个过程;二是信息公开透明,让公众和媒体作为见证,也让合作团队和股东们心安;三是根据两儿子的不同禀赋分配,在传承中兼顾了财富分配和财富传承。

”锡恩管理顾问公司副总裁陈延年说。

显露财产分配智慧“超人”李嘉诚白手起家,历经磨难成为香港首富。

旗下长和系包括长实(0001.HK)、和黄(0013.HK)、电能实业(0006.HK)和长江基建(1038.HK),此外长江集团还拥有和电香港(0215.HK)、长江生命科技(0775.HK)和TOM 集团(2383.HK),业务遍及房地产、酒店、电讯、基建、港口、能源等。

截至目前,长和系的总市值近9000亿港元。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即现年48岁的李泽钜和46岁的李泽楷,昵称分别为“小超人”和“小小超”。

李嘉诚视他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为“第三个儿子”。

他表示,基金的规模早已经超越他个人定下的目标,基金将由两个儿子共同管理。

尽管年近84岁高龄的李嘉诚精神矍铄,称一天能开10个会,但在外界看来,其提早宣布财产分配大计,显然基于年事已高的考虑,另外,也与其家庭结构已稳定有关。

陈凯认为,在不同的家庭结构阶段,企业家针对家庭和企业的需要会做不同的传承安排。

如果第二代年龄尚小,传承计划会重点考虑第二代的培养教育、其成年之前企业的管理、婚姻的变化情况、第二代成年后能否接管及如何接管等问题。

【李嘉诚的创业】李嘉诚李泽楷父子恩怨内幕

【李嘉诚的创业】李嘉诚李泽楷父子恩怨内幕

李嘉诚李泽楷父子恩怨内幕儿子最渴望独立老子要追着帮忙近日,亚洲首富李嘉诚之子李泽楷发动公司小股东,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将其公司股票出售给包括其父亲李嘉诚在内的收购方。

至此,李氏父子矛盾公诸于众。

香港电讯盈科公司主席李泽楷是个被人羡慕的人,因为他有一个亚洲首富的父亲李嘉诚。

不过,“父荫”底下未必好乘凉。

多年来,李氏父子的矛盾由暗斗到公开,已成为香港社会公开的秘密。

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一些香港财经及传媒界人士,了解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宁愿卖汉堡,不用父亲的生活费李泽楷是李嘉诚的次子,为李嘉诚与表妹庄月明于1966年所生。

李嘉诚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成为未来的接班人。

但李泽楷自小却显露出反叛的性格。

幼年时的他就经常做事逆父亲意而行。

一位香港金融界名人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泽楷13岁时,李嘉诚把他送到美国加州读书,希望他与同样在美国读书的哥哥李泽钜有个照应。

但李泽楷到了美国后就变卦了。

他不但与兄长很少来往,还故意不用父亲在银行为他存放的生活费用,而是靠自己打工。

这名金融界人士说,李泽楷在麦当劳卖过汉堡,在高尔夫球场做过球童,“由于要背负高尔夫球棒,以致弄伤了肩膀骨,直至现在,伤患还会时常发作。

”为了省钱,他还经常自己下厨,炒鸡蛋就是那时学会的。

李泽楷毕业后,没有直接回到父亲的公司,而是在加拿大工作。

他还一声不响地把当年李嘉诚为他在银行账户里存的所有钱连同利息还给了父亲。

1990年母亲病逝,李泽楷回港奔丧时终于没能拗过父亲的规劝,勉强答应留在香港帮父亲打理家族产业。

在加入和黄后,李嘉诚给儿子安排了一名助理马世民。

但渴望独立的李泽楷却经常借故与马抬杠,甚至指责他是一个“最令人讨厌的助理”。

1994年,李泽楷凭借出售卫星电视积累下的4亿美元,成立了盈科数码。

自此,他正式与家族事业分道扬镳。

后来李泽楷接受采访时承认,当年他选择独立门户时,父亲曾以和黄行政总裁的职位挽留他,但被他拒绝。

他誓言自己要在事业上超过父兄。

[创业]李嘉诚成功揭密:从一无所有到市值3000亿

[创业]李嘉诚成功揭密:从一无所有到市值3000亿

李嘉诚成功揭密:从一无所有到市值3000亿花了59年,李嘉诚建立了今天的王国。

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读斯坦福大学,有英国贵族口音,还得到4亿元的创业资金,然而,他要想超过父亲,是很困难的事。

凭李嘉诚白手起家这一点,他的辉煌便难以超越。

李嘉诚曾面对的机遇和对机遇的把握似乎难以复制。

但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却是可以学习的。

李嘉诚家和万事兴坚持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是李嘉诚商道之一。

每天忙碌于商务的他,总要定期参拜高堂,聆听教诲。

母亲因病重需住院治疗,李嘉诚亲自抱母亲上下救护车。

即使每日商务缠身,他也在母亲住院治疗期间,日夜守护在母亲床前。

李嘉诚的表妹庄月明,是他日后的妻子。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在李嘉诚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表妹一直陪伴在左右。

当时的李嘉诚一无所有,是个初中生,而庄月明是香港大学的毕业生,还留学日本。

这门亲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两个人却坚持走了下来,他们对爱情的执著终于感动了长辈,同意两人结婚。

到1989年,庄月明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当时李嘉诚才60出头,身体硬朗,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

香港不少富商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一块白璧。

做人的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

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酬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拾起,便没有用处;拾起,我还有用。

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

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

”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

“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可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

”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李嘉诚、潘石屹家族富过三代的秘密是什么?

李嘉诚、潘石屹家族富过三代的秘密是什么?

李嘉诚、潘石屹家族富过三代的秘密是什么?在中国,作为高净值人群最关心的话题,家族财富传承成为日渐凸显的难题。

香港首富李嘉诚通过复式信托结构清晰分割、安排企业和家业,以及潘石屹、张欣夫妇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控制境内资产等,引起国内企业家和富有人群对私人信托的极大兴趣。

家族信托的两个案例(一)李嘉诚家族信托李嘉诚通过其成立的私人信托公司,设立了至少4个信托基金,分别持有旗下公司的股份,并对每个信托基金指定了受益人。

整个信托控股架构基础的是四个全权信托—DT1、DT2、DT3和DT4,李嘉诚为四个全权信托的成立人。

TDT1及TDT2分别为DT1和DT2的受托人。

TDT1和TDT2各自持有房产信托UT1中的若干物业,但上述全权信托在UT1的任何信托资产物业中并无任何利益或股份。

DT1及DT2的可能受益人包括李泽钜、其妻子及子女,以及李泽楷。

再下一层,TUT1为UT1的受托人,并以这一身份控制其他公司。

在对信托的控制上,TUT1、TDT1与TDT2的全部已发行股本由Unity Holdco拥有。

李嘉诚、李泽钜及李泽楷各自拥有Unity Holdco全部已发行股本的1/3。

作为基础的是李嘉诚成立的另外两个全权信托DT3和DT4,其受托人分别为TDT3和TDT4。

TDT3和TDT4分别持有UT3的若干物业,但全权信托DT3和DT4在UT3的任何信托资产物业中不具有任何利益或股份。

DT3及DT4的可能受益人与DT1及DT2类似。

(二)潘石屹、张欣家族信托SOHO中国的信托持股设计模式如下:张欣把Boyce及Capevale(BVI)的全部股份转让给Capevale(Cayman)(特意为成立信托而注册的公司);其后,张欣把Capevale(Cayman)的全部股份授予汇丰信托。

该信托属于私人信托,最大的好处就是紧锁股权。

如张欣在信托条款中设计了信托财产不可撤销条款,而张欣则是该笔信托的授予人、保护人及全权受益人。

而潘石屹和张欣二人作为Boyce及Capevale(BVI)的董事,通过对其控制,同时实现了将资产转移国外和对SOHO中国的控制。

光环背后 揭秘超级富豪们隐秘生活

光环背后 揭秘超级富豪们隐秘生活

光环背后揭秘超级富豪们隐秘生活在香港,亚洲首富李嘉诚总喜欢说自己是教师的儿子,其父1940年身无分文来到了香港。

他的香港长江集团官方网站声称:“为了扛起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李先生不到15岁就辍学,在一家塑料贸易公司找了份工作,每天工作16小时。

1950年,他的勤奋、谨慎以及追求完美的精神让他有了自己的公司——香港长江实业。

”事实上,李嘉诚读过几年书,后来在一个富有的舅舅那里工作。

舅舅的家族拥有香港中南钟表有限公司。

后来他成为重要的二流大亨,他的事业得以继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因为他娶了老板的女儿。

李的已故妻子庄月明,是他的表妹,就是那位有钱舅舅的女儿。

李嘉诚所经营的企业事实上是属于他岳父的,李嘉诚只是进一步发展了企业。

据李嘉诚的一位老朋友透露,李嘉诚的岳母也给了他额外的经济支持。

在教父的发展阶段,和老板的女儿结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新加坡的李光前就是一个很著名的例子: 他在1920年和陈嘉庚的女儿结婚,之后在老丈人的公司当了七年的财务主管,事业一帆风顺,最后独立经营自己的公司。

香港回归后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东方海外航运公司的创始人,他与上海巨富顾家的女儿结婚,成了有钱人。

在现在的一代人中,新世界集团的郑裕彤,因为婚姻关系而进入了香港著名的周大福珠宝业,这个公司至今仍是他重要的私人公司。

对于那些不能依靠父业来为自己事业作辅垫的未来教父来说,另一个重要的资源就是妻子的家庭产业。

在东南亚的社会里,这种事情并不稀奇,因为这种关系使人得到了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

但奇怪的是大亨们怎么与白手起家连在了一起。

身为香港东亚银行主席的亿万富翁李国宝爵士是位敏锐的观察家,他坚持认为许多大亨是靠自己的奋斗创造了财富。

他列举了影视巨头邵逸夫爵士、恒基地产的李兆基和霍英东。

但是邵逸夫兄弟是上海纺织业巨头的儿子,李兆基出生在广东顺德县一个富有的从事银行业和黄金贸易的家庭,而霍英东尽管出生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工薪阶层的家庭里,但他获得了英国政府奖学金,进入了一个精英学校,这使得他也与众不同。

李泽楷资本运作藏猫腻 电盈私有化多破绽遭调查

李泽楷资本运作藏猫腻 电盈私有化多破绽遭调查

李泽楷资本运作藏猫腻电盈私有化多破绽遭调查李泽楷在资本运作上堪称一流,但与其父李嘉诚不同的是,他在做实业上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

近年来,电盈的盈利能力以及股价都出现了大滑坡。

私有化套现。

是李泽楷打了很久的如意算盘2月4日,有“小超人”之称的李泽楷,对控股的电盈(香港最大的固话运营商)施展资本运作之法,再次提出私有化收购议案,并分别举行法院会议和特别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了私有化建议。

此举引发了小股东的强烈不满和抗议。

李泽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资本运作高手,通过金融杠杆,近年来赚取了至少50亿港元。

但在这次私有化电盈的过程中,他却遇到重重困难。

不过,私有化聆讯日期已由2月12日延后至2月24日,如果电盈“买票”换得小股东支持的传言被证实,李泽楷的私有化之梦将再次破灭。

目前,香港证监会紧急查封了电盈股东大会的投票文件,并将深入调查投票全过程。

李泽楷这次的私有化之梦能否如愿?故技重演在2009年2月4日的法院会议及电盈的特别股东大会上,共有13亿股投赞成票,超过总票数的75%;有2.8亿股投反对票,不足全部股东表决权的10%。

而从股东数上看,共有1403名股东投赞成票,854名股东投票反对,超过总人数的一半。

香港证监会《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规定,合并决议需要获得H股独立股东的批准,而且该批准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出席会议的独立股东所持表决权的75%或以上同意;就该决议所投的反对票不超过全部独立股东(包括未出席会议者)所持表决权的10%。

电盈的“私有化”表决,已经达到了条例中规定的要求。

至此,李泽楷的电盈私有化之梦近在咫尺。

不过,2月12日,电盈突然申请将私有化聆讯日期延后至2月24日,令私有化陡生悬疑。

在这期间,若无问题出现和被披露,电盈可于2月25日除牌,结束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受聆讯日期延后消息的刺激,电盈股价2月13日逆市下挫,以4.02港元收市,跌幅为1.5%。

电盈私有化已不新鲜,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李泽楷曾经两次欲将电盈“私有化”,但都受到各种阻挠而没有成功。

家族企业接班例子

家族企业接班例子

家族企业接班例子
家族企业接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许多不同的因素需要考虑。

以下是一些家族企业接班的成功例子,它们展示了不同家族和企业如何成功地完成了交接班的过渡。

1. 李嘉诚和长江实业集团:李嘉诚是华人社群中的商业传奇,他的两个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也在他的悉心培养下成为了出色的企业家。

李嘉诚在年老时逐步将权力交接给了他的儿子们,保持了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沃尔玛的沃尔顿家族: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沃尔顿家族成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族成员在公司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保持低调,但在董事会和股东会议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保持家族的价值观和经营哲学,确保了企业的长期成功。

3. 宝马的匡特家族:宝马是德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匡特家族是宝马的创始人和所有者。

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宝马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匡特家族始终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

他们通过坚持创新和质量,使宝马成为豪华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4. 迪士尼的伊格尔和鲁珀特·默多克:鲁珀特·默多克是新闻集团的创始人,
他的两个孩子——拉克兰和詹姆斯——在他的领导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
培训。

然而,在默多克年老时,他开始更加注重家庭和财富的传承。

他逐渐将权力交给他的子女,并建立了信托基金以确保他们能够继续控制公司。

这些例子表明,成功的家族企业交接需要周全的计划、教育和培训、稳定的领导、以及维护家族和企业价值观的决心。

子承父业李嘉诚旗下赫斯基能源潜行

子承父业李嘉诚旗下赫斯基能源潜行

子承父业李嘉诚旗下赫斯基能源潜行赫斯基的整体资产中,加拿大无疑是其最具系统的大本营,但这家低调的石油公司似乎并未满足于此。

揣测多年后,83岁的香港富豪李嘉诚终于将家族企业大权交接计划公布于众。

上周五,长期稳坐亚洲首富金字塔塔尖的李嘉诚出席旗下公司长江实业(00001.HK)及和记黄埔(00013.HK)股东大会后对外公布了家族资产分配计划。

李嘉诚表示,将会将自己持有的超过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股权,以及约35.5%的赫斯基能源分配给长子李泽钜,这一部分资产的市值约合2041亿港元。

而对于次子李泽楷,李嘉诚则称将以现金方式全力帮助其收购心仪的目标公司,虽然李嘉诚并未透露具体金额,但相比一直孤身于家族企业外打拼的李泽楷现有资产,来自其父的资金支持也将是李泽楷目前身家的数以倍计。

而在李嘉诚一手搭建的商业帝国中,相比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旗下公司,位于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公司(以下简称“赫斯基”)似乎低调许多,这家被外界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的石油公司较少出现于报端。

但作为李嘉诚迄今为止投资的唯一一家能源公司,赫斯基背后所隐藏的能量和低调潜行却张力十足,而在李氏家族的宏大商业族谱中,来自赫斯基的利润也堪比“奶牛”。

此前,和记黄埔公布的2011年度财报显示,虽然旗下其他资产收益总额有所下滑,但赫斯基的净盈利则飙升135%,事实上,连续数年来,赫斯基保持的良好业绩也已成常态。

和记黄埔也持有赫斯基35.5%股权。

“赫斯基在加拿大的石油产业链已全部铺开,除了上、中、下游环节都渗透外包括管道运输、化工等业务也都有涉及。

”近日已成功打入加拿大石油市场的桐昆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桐昆股份董事会办公室负责人周军对记者说。

发力中国南海赫斯基的整体资产中,加拿大无疑是其最具系统的大本营,但这家低调的石油公司似乎并未满足于此。

本报记者了解到,此前,赫斯基曾在北京和记黄埔开发的写字楼群中设有代表处,但后来悄然撤离,将中国代表处搬迁至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的蛇口工业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嘉诚: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风险_李泽楷资产李嘉诚: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风险_李泽楷资产“老超人”没有跳脱出中国传统的”子承父业”,这也是香港豪门都在延续的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

在”老超人”看来,在家产分配上,李泽钜、李泽楷两兄弟日后不会反目成仇,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一定有兄弟做”. 对年轻一代的企业继承人来说,其受教育程度一般较高,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有两种能力相当重要:一是领袖的魅力。

这个需要管理经验和江湖地位作基础,需要大量的历练来沉淀;二是把控社会、政治人脉网络的能力。

这个既需要代际过渡,还需要时间的证明,最终形成互信忠诚的关系。

华人首富李嘉诚确实胜人一筹。

今年5月,年届84岁的他,以长和系主席的身份,在即将度过本命年生日时,主动向传媒披露”分身家”细节,首度正面回应外界一直颇感好奇的”谁来接班”的话题,主动揭晓答案:长子获实业,次子得现金。

在”老超人”看来,在此安排下,两兄弟日后不会反目成仇,在事业和财产方面都不会有冲突,”一定有兄弟做”.无论事业、财富还是个人魅力,在香港乃至华人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李嘉诚,此次分家产也在舆论上获得了压倒性的口碑,被视为从”创一代”到”富二代”的传承样本。

不过,很多人好奇,”老超人”没有退休打算,为何会在此时公开分家方案?“老超人”说这是一个在财产数量上”旗鼓相当”的分配方案。

但有些戏剧性的是,一同出席记者会的长子李泽钜表态”爸爸的安排我们永远都OK”,而”得现金”的次子李泽楷并未现身,也一直保持沉默。

富豪家族分家产,最难做到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老超人”真的破解了这道难题吗?长子李泽钜接替李嘉诚执掌长和系王国,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事。

很早以前他就被寄予”子承父业”的家族传承使命,”从他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则,教育他如何成为一名领袖。

”不过,外界对于李泽钜是否能真正接过父亲的衣钵,仍有疑问。

李嘉诚或许能将自己的财富和公司传给儿子,但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积累下来的政治人脉和威望,要传承下去似乎却非易事。

子承父业,分槽喂马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分家产方案,李嘉诚思忖了很久。

有接触过他的人说,”李嘉诚早已未雨绸缪,做好了交棒安排”。

现在看来,”长子获实业”已经兑现,接下来就看”次子得现金”将如何实现。

根据李嘉诚此前公开的财产分配方案,7月16日,原本由李泽楷持有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简称”LKS Unity”)的三分之一权益转予李泽钜,令李泽钜持股量增至三分之二,余下三分之一继续由李嘉诚持有。

LKS Unity为李嘉诚的上市王国旗舰,是长和系资产的终极持有公司,LKS Unity共持有22家上市公司,上述公司市值共计8521亿港元。

长子李泽钜掌管长和系的资产,而次子李泽楷将获得现金支持,用于自己感兴趣的投资及业务。

李嘉诚说会全力协助李泽楷的事业,建造属于自己的王国。

看似”不患寡而患不均”,实则用心良苦,舆论皆评价,分家几乎是为兄弟俩”量身定做”.长子李泽钜,从小在学业、事业、家庭等方面都谨遵父意,一直让李嘉诚非常满意,也很早就被寄予肩负家族传承使命,已长期担任长江实业董事总经理以及和记黄埔副主席。

相比哥哥的低调沉稳,弟弟李泽楷展示了更多我行我素的野心,一直是创业者形象,自2000年辞去和记黄埔副主席一职,10多年来一直在家族集团之外运营着自己的企业。

通过媒体主动公开分家产,”老超人”应该别有一层用意:要全体华人约束兄弟俩”不要捞过界”。

这次分家产,可谓顾及方方面面,显示了”老超人”一向的智慧。

按照李嘉诚的说法,他还有”第三个儿子”,就是1980年创立、已注入他三分之一财产的李嘉诚慈善基金会。

此前 4.5亿美元投资Facebook的股票和过去两年增持的长和系股份,都归入李嘉诚慈善基金会,以后该基金会由两兄弟共同管理,李泽钜担任主席。

”老超人”说,退休后他将把更多时间用在基金会上。

虽然没有像比尔。

盖茨、巴菲特那样生前把所有(或近乎全部)财产用于公益慈善,但是李嘉诚却希望通过”第三个儿子”来践行留名后世的善举。

从”创一代”到”富二代”传承难题浮出水面李嘉诚为何在此时宣布分家方案?香港富豪掌门人的惯常做法是,牢牢抓住财富控制权,不到万不得已不放手。

“老超人”的意外举动,外界一种普遍的解读是,近年接连曝出的华人富豪家族子女争产案,特别是其好[标签:tupian]友郭得胜三个儿子的争产风波闹得沸沸扬扬,让李嘉诚下定决心提早解决分家问题。

郭氏家族家长郭得胜于20多年前逝世,留下一妻三子共同打理庞大的商业帝国。

过去十多年,郭家三兄弟一直以”兄弟齐心”示人,但近年来,三兄弟不断上演同室操戈的闹剧。

先是两位小弟联合罢免了长兄郭炳湘的总裁职务。

其后长兄郭炳湘反击,举报两位兄弟。

接连的兄弟相斗,使郭氏家族的家业也深受其害。

事实上,香港在二战后涌现出一批超级富豪,近年来创业一代的富豪们均步入暮年,事业和财富的传承问题陆续浮出水面。

大家族文化以及看重血统传承的企业文化,导致香港富豪家族的遗产继承问题复杂化。

香港企业帝国通常由家族牢牢掌控,几乎每一个家族后代都会参与家族企业的运营。

而且1971年之前,一夫多妻在香港是合法的,导致大家族内部产生了众多继承人,纷争在所难免。

从”创一代”到”富二代”的传承中,香港企业更看重人际关系,重视父业子承,往往要求第二代、第三代参与上市公司营运,预备日后接棒掌舵。

这样做衍生出的问题是:第二代若能力不逮,会导致第一代不愿或不敢退休,担忧自己一旦离开企业王国就会衰落;第二代之间可能出现同室操戈,导致企业分裂,甚至为争产争权对簿公堂。

能否平稳交接班?家产易分,人脉威望难传李嘉诚公布资产分配当日,长实股价一度回软,但仍以上升收报。

当被问及股价由高位回落是否反映市场对”交接”安排不看好时,”老超人”笑称,他每天都看着李泽钜,对其认识多于外界,若市场不看好则是错了。

其实,没有人比李嘉诚更深切地知道,保证企业的平稳发展是交接班的第一选择。

从维稳的角度来说,李泽钜是理想的接班人选。

他22岁时就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长江实业集团工作,十年来一直担任长实公司总经理兼副主席,以及其他公司的重要职务,继承家族的实业财产是顺理成章,对上市公司管理层以及投资者来说也是可以放心的。

有分析认为,”老超人”选择在公开场合正式宣布资产分配方案,也有意让不同关系的人心里有数,包括他的职业团队。

与父辈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们,对接班的”富二代”来说,既是重要帮手,也可能是无形压力。

每年”长和系”的记者会上,坐在李嘉诚左右手位置的人是固定的:右手边是李泽钜,左手边是被称为”大管家”的霍建宁。

现年60岁的霍建宁有香港”打工皇帝”之称,去年他的薪酬加花红共1.7亿港元,李泽钜薪酬加花红则不足霍建宁六成。

像霍建宁这样的”开山”元老,在长和系还有甘庆宁、叶德铨、赵国雄等人。

有坊间传言,在一次大型基金和公司董事的会议中,李泽钜的某项提议被某董事驳回并让他回去问问父亲,现场气氛颇为尴尬。

对年轻一代的企业继承人来说,其受教育的程度一般较高,但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有两种能力相当重要:一是领袖的魅力。

这个需要管理经验和江湖地位作基础,需要大量的历练来沉淀。

二是把控社会、政治人脉网络的能力。

这个既需要代际过渡,还需要时间的证明,最终形成互信忠诚的关系。

即便”老超人”煞费苦心的安排,但交接班不能说没有变数。

财产分配犹如蜗牛头上的一个触角,若想家业常青,创业者虚拟资产的传承是另一个触角,而且更重要,也更困难。

李嘉诚也深谙这一点,很早的时候就带两个儿子出现在各种重要场合。

对李氏这样的豪门家族来说,只要李嘉诚存在,他就可以帮助后辈实现人脉的交接。

不过观察人士认为,经商做事循规蹈矩的李泽钜与香港政商界的关系比较和谐,但很难说有重要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而性格西化、不太注重传统的李泽楷,并不很在乎方方面面的关系。

甚至有观点认为,没有任何继任者可以继承李嘉诚的”特殊能力与资产”,包括洞悉全球的视野、果断的决策力、强大的人脉关系、处理政商关系的手法和与政治保持适中距离的智慧等。

据《福布斯》计算,香港2/3的上市公司由这些家族企业控制,其中最富有的10个家族拥有的财富总净值超过1200亿美元。

这些家族企业的掌舵人,有一半都超过了70岁。

香港创业一代在当初”打天下”时冒着巨大的风险,换句话说,当年风云际会的创业不是那么按部就班、按常理出牌的,除了勤奋努力外,历史机缘、特殊人脉、政治博弈这些因素起到的作用更大。

这也是为什么香港富豪在传承家业时,更看重人脉、政商关系的传承,这比传统制造业的传承更难。

Tips香港四大超级富豪家族李嘉诚家族、郭得胜家族、李兆基家族、郑裕彤家族,控制着超过1.5万亿港元财富。

李嘉诚家族长和系多家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中长实、和黄、电能和长江基建均是举足轻重的大蓝筹;此外还拥有和电香港、长江生科及TOM 集团等,亦都在各自行业上占据重要地位。

按市值计算,这份家业超过8500亿港元。

郭得胜家族控制的主要上市公司有香港最大的地产公司”新鸿基地产”、香港最大的巴士公司”九龙巴士”、全港第三大移动通讯公司”数码通”以及”载通国际”.郑裕彤家族郑裕彤家族产业:由郑裕彤、郑家纯、郑志刚、郑志恒等郑氏家族成员一脉掌控的CTF Holding公司,掌控着包括珠宝公司周大福、国际娱乐有限公司、利福国际、冠忠巴士集团有限公司、新环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新矿资源有限公司、新世界中国地产、新世界发展、新世界百货、新创建等10家上市公司。

李兆基家族包括恒基地产、恒基发展(0097.HK)和香港中华煤气(0003.HK)。

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公司之一,旗下地产涉及商务楼、住宅楼及酒店集团。

读了《李嘉诚:家族企业的传承与风险》的人还读了: 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