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造船工业现状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中国船舶工业拥有庞大的生产规模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在造船、船用设备、船用工程装备和船舶维修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
中国的造船产能及产量居全球首位,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中国船舶工业主要集中在江苏、上海、广东等沿海地区,形成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专业船舶制造企业。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中国船舶工业在具备传统优势的商船、渔船、工程船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实现了突破,包括核潜艇、驱逐舰、航空母舰等。
中国船舶工业的市场份额在国际船舶工业中的地位也逐渐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国内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在高技术船舶领域加速发展。
此外,中国船舶工业还要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未来,中国船舶工业需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船舶工业是重要的能耗行业,发展绿色船舶和低碳船舶是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减少船舶排放和增加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中国船舶工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发展新能源船舶、推广船舶动力的绿色化和智能化等,实现船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将会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高技术船舶领域将继续取得突破,包括核动力船舶、深海船舶等。
二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将成为船舶工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船舶的自主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三是船舶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快推进,包括船舶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海上物联网等。
四是船舶工业将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合作,打造船舶产业链的全球价值链。
综上所述,中国船舶工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船舶工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

船舶行业发展趋势及目前发展情况哎呀,说起船舶行业啊,那可是咱们国家的一大支柱产业。
从小渔船到大货轮,从近海航行到远洋航行,船舶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现状,让大家对这个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海运需求不断增长,船舶行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船舶产值逐年攀升,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
我国船舶行业在技术创新、绿色环保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比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船舶和深水潜艇,这些都是咱们国家的骄傲。
船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为了提高竞争力,很多企业都在加大研发投入,争取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问题的加剧,船舶行业也需要加大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
国际贸易摩擦也给船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面对这种形势,我国船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船舶行业目前的现状。
目前,我国船舶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包括造船、配套、维修等领域。
在造船方面,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大型船舶的能力,而且在低成本、高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配套方面,我国也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和产品,为船舶行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船舶行业的发展。
尽管我国船舶行业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另外,船舶行业的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需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国际贸易摩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我国船舶企业需要提高自身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总的来说,船舶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面对未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环保意识、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工作,为我国船舶行业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我国船舶建造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船舶建造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建造各类船舶的数量和质量居世界首位,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规模也不断提升。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船舶建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简要分析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庞大2.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特别是在绿色环保、高效节能、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
例如,我国已经成功研发出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并实现了批量生产。
我国还在液化天然气船(LNG船)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成为全球主要的LNG船制造商之一。
3.市场结构不断优化随着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市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过去,我国船舶建造业主要依赖国际市场,出口比例较高。
然而,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逐渐上升,船舶建造业的市场结构逐渐呈现出“内外需并重”的特点。
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提升,表明我国船舶建造业正逐步向产业链高端攀升。
4.环保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保问题,对船舶建造业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船舶建造业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企业正在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船舶建造业的环保水平。
例如,开发新型环保材料、提高废气处理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等。
二、我国船舶建造业的发展趋势1.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未来,我国船舶建造业将加快产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这意味着,我国船舶建造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和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环保、智能化、高性能等将成为船舶建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中国船舶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船舶发展现状分析报告1. 概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航海历史的国家,船舶产业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将对中国船舶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发展历程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第一艘自主设计建造的船舶“黄河”号以来,中国的船舶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船舶工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造船企业先后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轮等各类船舶。
中国的造船工艺、船舶设计和船舶装备制造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3. 现状分析3.1 产能与市场份额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舶生产国之一。
中国的造船企业在世界船舶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在散货船、集装箱船以及液态化学品运输船等领域具有竞争优势。
3.2 技术创新中国的船舶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近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不断推动船舶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
中国的船舶设计和制造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的能力,并且正在朝着更具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3.3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船舶工业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船舶产业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技术研发资助等。
政府的支持为中国的船舶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4. 挑战与机遇4.1 国际竞争尽管中国的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国际船舶市场竞争激烈,中国仍面临来自日韩、欧美等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中国船舶工业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4.2 环境保护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船舶行业受到了更多关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的约束。
中国船舶工业需要积极应对环保问题,加大研发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并加强环境管理,以满足国际环保标准。
4.3 新兴市场机遇中国船舶工业也可以利用新兴市场的机遇,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船舶工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中国可以通过与其他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船舶工业的发展,并开拓新的市场。
国内船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内船舶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国内船舶产业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中国船舶制造业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竞争力,成为全球船舶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内船舶发展的现状,同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一、国内船舶发展现状1. 增长势头迅猛: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家,拥有数量庞大的造船厂和船舶企业。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年产值占全球整体的三分之一以上。
2. 技术实力提升:国内船舶制造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
通过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国船舶制造业在船舶设计、建造、设备制造等方面日益成熟。
一些国内造船企业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建造大型油轮、集装箱船和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高技术含量船舶的能力。
3. 国际竞争力:中国船舶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中国船舶企业的产品广泛销往全球各地,尤其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船舶制造业在价格竞争和产品质量方面表现出色,为国内企业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
二、国内船舶发展未来趋势分析1. 环保意识提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低碳、清洁航运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未来,国内船舶制造业将面临更高的环保要求和技术标准。
为了减少污染和烟雾排放,船舶制造企业将不断探索和采用环保型船舶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如LNG动力船和新型清洁燃料发动机。
2. 电子化和自动化:未来船舶制造业将趋向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
船舶智能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船舶的安全性和效率。
例如,无人船、自动导航系统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将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 船舶多功能化:未来的船舶将呈现多功能化的趋势。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船舶设计将更加注重适应多种货物和运输需求。
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船舶将成为未来船舶制造业的热点领域。
4.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未来船舶制造业将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
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系统,船舶可以更好地进行优化运营和维护管理。
2024年国内船厂经营状态以及发展前景

2024年国内船厂的经营状态主要受到全球船舶市场的波动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国际贸易逐渐放缓以及全球船舶产能过剩,国内船厂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和订单不足的困境。
然而,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内水运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国内船厂的前景也有所希望。
首先,2024年国内船厂的经营状态较为困难。
由于全球船舶市场的不景气,国际贸易的下滑以及全球船舶产能的过剩,国内船厂的出口订单减少,市场需求疲软。
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我国船舶及相关产品进出口总量为1.26亿吨,同比下降2.7%。
国内船厂的产能利用率较低,大部分船厂面临着停工、裁员等问题。
同时,船舶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繁,利润空间收窄。
其次,国内船厂发展前景仍然存在一定希望。
一方面,国内水运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为船舶制造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海洋经济进一步发展,包括港口建设、海洋工程等方面需求增多,为国内船厂带来了一定的订单。
另一方面,国内船厂也在积极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产品的需求。
同时,一些大型船厂还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自身实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2024年国内船厂的经营状态较为困难,受到全球船舶市场的不景气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然而,国内船厂的发展前景仍然存在一定希望,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以及国内水运和海洋工程领域的发展,国内船厂有望在转型升级和加大科研投入的推动下恢复增长。
同时,船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形势

目前国内造船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形势说到咱们中国的造船行业,这个话题可真的是“水深火热”,有人觉得它是个大热门,有人却说它正面临着不少的挑战。
不过,老实说,整个行业看似一片风光,实际上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大国,这说的可不是个空口号。
你看看我们手里那些巨大的船坞,成堆的船只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确实是让人有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感觉。
不过,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暗流”呢?这几年全球的船舶市场可真是有点“风云变幻”。
说实话,咱们国内造船业可不仅仅是做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好梦。
全球经济的变化、能源的调控、环保的压力,都让这条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得绷紧神经。
尤其是环保要求越来越严,什么低碳排放、清洁能源、绿色航运这些,简直让船企们感觉是“日子不好过”。
以前造一艘船,可能五六年就能搞定,现在呢,速度慢了、要求高了,成本也直线上升,利润空间就像海面上一片波涛汹涌的浪花,越看越模糊。
要说这个“环保风口”对行业的影响,那真不是闹着玩的。
你看,全球都在提绿色航运,船舶的设计、建造标准不断提升。
就拿燃油排放来说吧,老式的船用重油简直不符合环保标准,大家都知道,这个不改,未来就难有市场。
于是船厂就开始使出浑身解数,研发低排放、高效能的船型。
可要花多少精力和钱呢?那可真不是一般的小数目。
就算有技术突破,成本也不低啊!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在为此“焦头烂额”,甚至有些小企业根本就跟不上节奏,关门大吉的事儿也是屡见不鲜。
再说说现在的船舶需求,虽然市场上依然有不少订单,但竞争压力却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日韩这两国船企,技术强,资本雄厚,早就抢占了很多市场份额。
咱们中国的造船企业,虽然是世界大头,但毕竟经验尚浅,研发上可能还不如他们那边成熟。
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虽然我们的产量大,但利润却相对较低。
这就像是打篮球一样,虽然我们的人多,体力好,球场上还常常能压得对方喘不过气来,但总是在关键时刻,差点儿运气和技术,就让对方逆袭了。
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市场现状:订单同比下降20.6%

我国造船行业2022年市场现状:订单同比下降20.6%造船是指建筑或制造船只的生产工业,一般是在一种专业设施造船厂里的船台或船坞中进行。
造船本身应用的科技非常广泛,从船身到引擎的使用,造船技术可以分为几大类,包含船体(或称载台,此部份以基本设计及结构设计为主,依材质可再细分为钢船、铝合金船、玻璃钢〔FRP〕船、水泥船、木船、皮革船、塑胶管筏等)、舣装(如电子设备、航仪、家具、主机以外其他设备等)、轮机(船用主机,如蒸气涡轮机、燃气涡轮机、柴油引擎、核子反应炉等)及电机。
受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影响,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同比下降,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回落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许多企业迟迟没有新订单,将来几年有更多的企业将面临无船可造的局面,造船业将进入破产重组阶段。
2022-2022年中国造船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询问报告表明,2022年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28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2%;承接新船订单188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6%;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60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6%。
数字上看不出来太多“寒意”,但是造船企业分化严峻。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0月份,51家重点监测的造船企业造船完工2646万载重吨,占全国的94%;承接新船订单1725万载重吨,占全国的92%;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0321万载重吨,占全国的97%。
除了这51家企业,其他的造船厂基本上无船可造、无单可接。
扬子江船业副总经理张涛表示,2022年能完成全年目标的三分之一就不错了,明年形势确定还好不了,后年还是这样的话,压力很大。
该企业已制定了5%末位淘汰的刚性裁员指标,继2022年裁员6000人后,这家企业方案在今年年底前再裁员2000人。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当前全球船舶工业正面临金融危机以来最为严峻的时期。
一方面,国际船舶市场需求大幅下滑,航运市场和造船市场严峻过剩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市场需求形势仍将非常严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1.4JKtFra bibliotek=0.5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
螺旋桨图谱
型螺旋桨的轮廓及叶切面
r/R=1.0 r/R=0.95 r/R=0.9
r/R=0.8
r/R=0.7
r/R=0.6
r/R=0.5
r/R=0.4
φ → 0, 当 S→
2)在 物 面 上 满 足 法 向 速 度 是 零 的 运 动 边 界 条 件
提高中国沪东型船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改善船舶的总体性能
降低船舶的建造成本
航速 油耗 载重量 低设计成本 低采购成本 低制造成本 低营运及维修成本
总体性能的对策
总体性能优化
船型主尺度优化 综合节能研究
优化船体结构 控制空船重量
球艏
球艉 节能装置(舵球等) 高效螺旋桨
螺旋桨成本分析
船型 建造年代
80
叶切面 HD
r/R=0.9
20
40 s/c 60
80
Cp
Cp
Cp
-1.0 -0.8 -0.6 -0.4 -0.2
0 0.2 0.4 0.66 100
-0.3 -0.2 -0.1
0 0.1 0.2 100 -0.20 -0.15 -0.10 -0.05
0 0.05 0.10 100
叶切面 MAU
r/R=0.3
有效马力
7000
6000
5000
方案的阻力
4000
较方案
小约
3000
2000 12.0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V kn
0.7 0.6
0.8 0.7 0.6 0.5 0.4 0.3 0.2
0°
1.15R 1.0R 0.9R
0.7R 0.7
0.4R
较低 有 较均匀
较高 无 较不均匀
型螺旋桨
效率高 重量轻 桨叶剖面压力分布均匀 振动、噪音小 空泡性能良好
吨油轮航行实验结果
航速 实船航速: 预报航速: 转速 实际转速: 额定转速:
型桨与船机匹配
RPM
110
100.5 rpm
100
90
80
BPW(KW)
20
40 s/c 60
80
100
叶切面 MAU
r/R=0.7
20
40 s/c 60
80
100
叶切面 MAU
r/R=0.9
20
40 s/c 60
80
100
型螺旋桨的面元分布和尾 涡
Yp
螺旋桨的叶切面形状
HD
MAU
110.
60.
10.
-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y/x
Ys
前缘高度 后缘翘度 压力沿叶背分布
r/R=0.3 r/R=0.25 r/R=0.2
侧视图 SIDE VIEW
正视图 PROJECTED
伸张轮廓图 EXPANDED OUTLINE
型螺旋桨设计
0.1 0.2 0.3 0.4 0.5 0.6 0.7
51000BULKCARRIER
面元法 试验值
ηo
Kt
10Kq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实船设计 成本降低 螺旋桨的国产化 沪东系列船舶的总体性能改善 市场竞争力提高
研究
扩大图谱的适用范围 大型肥大型船舶的适用性 非定场性能研究
面元法理论
基 本 公 式
根 据 G r e e n 定 理 , 任 意 一 场 点 P (x ,y ,z )的 扰 动 势 可 由 以 下 积 分 表 示
0.1 0.2
10Kq Kt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J
面元法理论
内 容 提 要
.基于扰动速度势的基本公式 .双曲面形状的面元法
.满足更趋合理的压力库塔条件
z
.坐标系
r
x
o
y x
.影响函数的数值计算公式 .物面速度的确定 .数值计算结果讨论
面元法预报敞水性能
Cp
Cp
Cp
-1.0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3 -0.2 -0.1
0 0.1 0.2 -0.20 -0.15 -0.10 -0.05
0 0.05 0.10
叶切面 HD
r/R=0.3HD
20
40 s/c 60
80
叶切面 HD
r/R=0.7
20
40 s/c 60
48Íò ¶Ö
3.06ÒÚ ÃÀ Ôª 3.976ÒÚ ÃÀ Ôª
11Íò ¶Ö
9ËÒ
0.392 2ËÒ
É¢ »õ ´¬
ÓÍ ÂÖ
8ËÒ
¼¯ ×°Ïä ´¬
计划承接的船舶(年)
87.2Íò ¶Ö
3.6ÒÚ ÃÀ Ôª
30Íò ¶Ö
5.1ÒÚ ÃÀ Ôª
10ËÒ ÓÍ ÂÖ
3ËÒ LNG´¬
中国沪东型船舶的特征
0.1 0.2
型螺旋桨设计 沪东型巴拿马型油船系列研究
依托工程吨原油船
吨 原油轮 (槽形舱壁)
吨 原油轮 (平面舱壁)
吨 成品油轮 (一舱一泵)
吨 成品油轮 (槽形舱壁)
艘
型螺旋桨设计
正在设计螺旋桨
万吨成品油轮
结论
型螺旋桨效率高、重量轻、振动噪音降低、空泡性能良好 面元法预报螺旋桨水动力性能以及螺旋桨设计图谱已用于
灵便型船舶 船长宽比 船宽吃水比 方型系数
巴拿马型船舶 船长宽比 船宽吃水比 方型系数
肥大型船舶
平行舯体长艏艉部去流段短
操纵性较差,尤其是航行稳定性
主尺度变动不大,主机缸数减少载重量 和航速不断提高
沪东型散货船的载重量
2000Äê
76000
90Äê ´ú
74500
80Äê ´ú
0
70000
灵便型散货船 巴拿马散货船
船舶数量 艘 螺旋桨重量 公斤
进口桨单价 美元
**
*
国产桨单价 美元
国产桨数量 只
成本降低 万美元
巴拿马油轮
年沪东()螺旋桨用于第三艘吨运木散货 船
原桨由日本进口 六次试航效果不理想 发现螺旋桨太重 割桨 次 方法 随边切割量为
约弦长的
修改螺旋桨,进行敞 水和自航试验,效果 良好
中国沪东型油轮系列
4Íò ¶Ö ¼¶
7Íò ¶Ö ¼¶
11Íò ¶Ö ¼¶
16Íò ¶Ö ¼¶
中国沪东型集装箱船系列
7000Ïä ¼¶
2000Ïä ¼¶
3000Ïä ¼¶
4000Ïä ¼¶
5000Ïä ¼¶
船(球罐型)开发和研制
船(薄膜型)开发和研制
液货舱
手持订单(年月)
64.8Íò ¶Ö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吃Vs 水kn:
()
()
功率系数:δ
理论预报水动力性能
升力面理论
面元法
升力面理论预报结果
敞水性能
理论计N算P71与H试D 验
计算值 试验值
Kt 10Kq η o
0.3 0.4 0.5 0.6 0.7
ηo
相对误差
η< 预报结果不理想
船机桨匹配航速预报
Pd kw 10000
MAU HD
9000
(10200x0.9x0.9822)/1.1=8197kw
满载
8000
超载
7000
Vs=14.65 kn Vs=14.82 kn Vs=14.97 kn Vs=15.06 kn
吃水:
6000
()
5000
()
功率系数:δ
4000
n
4 E P
S
(Q
)
nQ
(1 R (P ,Q
V0
(Q ) 1
)
(
) n nQ R ( P , Q
Sn
Sw
) dS )
1) 当 外 控 制 面 距 升 力 体 极 远 时 , 其 上 的 扰 动 速 度 趋 于 零 , 即 ▽
Q(x0 ,y0 ,z0 )
Ae/Ao=0.40
oP=1.2 oP=1.1
η η η
Kt, 10Kq, η o Kt, 10Kq, η o
η η
η η
KqP=0.9
0.6
0.8
KqP=1.0
oP=0.8
oP=1.0
KqP=0.8
0.7
oP=1.0
0.5
KqP=0.7
0.4
KqP=0.6
KqP=0.5 0.3
KqP=0.4
0.2
0.5 0.6 0.2
Kt0P.=7KK0qq.PP5==00..065.58
KqP=0.5
oP=0.5
0.9
1.0KtP=0.18.1
KtP=0.7
1.2
1.3 1.4
oP=0.55
J
00
KtP=0.6
0.1
0.2
0.3 0.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