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论文

关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论文
关于欧洲中央银行的论文

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的内外制约与协调改进

学号:2010052628 名字:吴宇凯

欧洲央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实施中在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了央行责任弱化、决策过程忽略整体利益、货币政策战略目标互相冲突等政策机制的内在缺陷;同时,也存在货币政策难以达到统一、有效的目标、欧元区成员国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与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协调等外在制约。因此,欧洲中央银行需通过强化非正式的责任义务、保持决策的公开性、建立经济与政治各领域新的制衡机制、处罚机制、调整货币政策战略、统一协调财政政策等措施来改进货币政策。

随着欧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欧盟单一货币政策的启动,欧洲中央银行已开始在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中担当了执行宏观调控的责任,虽然欧洲中央银行作为一个超国家的机构,从建立至今在维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统一的货币政策在运行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一、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机制的内在缺陷与矫正

首先,与欧洲中央银行较高程度的独立性相对比,欧洲中央银行担负的责任较弱。欧洲中央银行的责任义务应包括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决策、实施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及最终责任三个方面。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在中期内确保统一物价指数的增长在0%—2%之间,同时授予欧洲中央银行在不干扰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支持共同体的其他经济政策。也就是说,欧洲央行能够宣称其唯一的责任是抑制通货膨胀,它将不对经济周期的变化和就业变动承担任何责任。这与其他中央银行的职责对比是相当强烈的。在透明度方面,欧洲中央银行的法规中涉及的条款很少,只是要求欧洲中央银行至少每季度发表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的运行报告。与其他中央银行不同,欧洲中央银行是新建机构,要受到金融市场的严格、详细的审查,金融市场要了解欧洲中央银行关于经济状况和其政策执行情况,有了更好的透明度,可以减少公众错误理解货币政策的危险及丧失信誉。因此,欧央行应尽可能地将信息公布制度化、提高透明度。例如,中央银行可以在年度报告之外定期公布货币包括关于货币政策的运作和未来计划的详细报告及中央银行向公众解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在货币政策的最终责任方面,欧洲中央银行只是向欧洲议会负责,但欧洲中央银行和欧洲议会的关系不能简单地与国家议会和国家中央银行的关系相比较,事实上,欧洲议会不是一个真实的立法机构,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欧洲议会与欧盟理事会一起决策,但在一些重要领域欧洲议会只起到咨询作用。唯一能够改变欧洲中央银行法律的办法就是经由成员国一致同意后对《马约》做出修改,才能改变法规。可见,欧洲银行的责任义务是比较弱的,原因是:在欧盟的机构中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治机构能够执行对欧洲中央银行运行状况的监督控制,这种状况将会给欧洲中央银行的政治支持带来长期问题。为弥补缺乏正式的责任义务,欧洲中央银行应以更高的透明度来强化非正式的责任义务。即欧洲中央银行向公众通报其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立法,保持决策的公开性。另一方面,需尽快建立经济与政治各领域新的制衡机构。如在欧盟内部建立某种“经济政府”以平衡中央银行的权利,并且为中央银行与各成员之间保持充分的信息交流提供顺畅渠道。

其次,从行长理事会的成员构成看,国家中央银行的行长在行长理事会中拥有明确的多数(18个成员中占12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导致欧元体系过于分权;因为国家中央银行在行长理事会的影响过大,行长理事会在制定欧元区共同的货币政策时,各国中央银行行长的投票就将对政策的制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就可能存在各国行长投票时过多的照顾国家利益而牺牲整体利益。因此,为进一步完善其权力的制衡机制,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机制。

再次,欧洲央行银行货币政策战略的“两大支柱”存在潜在矛盾,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发生冲突。欧洲央行银行选择了“两大支柱”组成的货政策方法,即4.5%的M3增长参考值日标(第一支柱)和基于明确的通货膨胀目标(第二支柱),欧洲央行货币政策的两个支柱实际上反映了理论界对通货膨胀的不同观点。例如,1999年4月,作为第一支柱的M3增长率表明有通货膨胀的风险,但作为第二支柱的通货膨胀目标却认为有必要降低利率。既然两个支柱的分析结果不同,那么对欧洲中央银行来讲不论采取哪一种政策均有据可依,这样欧洲中央银行的决策就显得没有固定的标准,易在投资者中引起混乱,让市场难以相信和理解。同样,2001年5月欧洲中央银行重新定义M3,它认为实际M3的指标被高估了,因此将非欧元区居民手中的货币市场基金从原M3定义中去掉,这样调整后的M3就明显低于原设置的货币参考值,M3的变动同时引起利率下降,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波动。欧洲中央银行调整M3口径的这种技术性理由无法使市场理解,受到各方的质疑,严重破坏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声誉。从长远看,欧洲央行应推行一种与英格兰或美联储相似的货币政策战略,即从两支柱并重的政策转换为以通货膨胀为目标的货币政策。

二、欧洲中央银行统一货币政策的外在制约与协调

首先,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欧洲中央银行难以采取统一、有效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从框架设计上尽管参照了西方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制度和经验,但主要是以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操作模式为蓝本,两者在组织结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独立性设计等方面都颇为相似。而且其3%的初始利率也是参照了德国联邦银行的利率标准确定的。可见,欧洲央行在政策制定时,表现为明显的非对称性安排,即由主导国(德国)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决定其他成员国的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尽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联邦德国始终采取谨慎的货币政策而使其有着很高的货币信用度,但欧元区各国不同的“菲利普斯曲线”及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德国式的货币政策并不适合所有的欧元区成员国。欧元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率也是高低悬殊,但在欧元区内,无论增长率高还是低,无论是存在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各国都必须五条件地执行欧洲中央银行制定的统一利率。这种情况证明,维持欧元区国家实行统一的利率政策,并不适合欧元区每一个特定国家的具体情况。

其次,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与成员国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之间存在矛盾。欧洲中央银行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与过去相比,成员国也就丧失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当遇到不对称冲击时,各成员国可通过相对独立的财政政策进行反周期的宏观调控。欧洲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欲实现预期的目标往往离不开各成员国财政政策的配合,但两者的决策是分离的。这种体制设计上的先天不足必然使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被各成员国分割的财政政策效果部分抵消,同时,各国财政政策也失去了货币政策的有利配合,两者的配合优势不能得以发挥,造成微观和宏观上的效率低下。在微观层面上,目前各国不同的税制是提高资源配置

效率的障碍,虽然欧盟对成员国的税制安排和改革已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目前成员国还是依据各自的税法制定本国的税制,并行使其税收管理权。成员国的税制各异,税收差别很大。这成为影响国际资本在各成员国之间流动的重要因素,客观上扭曲了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就要求各成员国之间要进行税率、税制的协调来提高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宏观层面上,成员国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干扰了统一货币政策的运作。在货币联盟条件下,欧盟各成员国有一种内在的财政赤字扩大的倾向,而且随着欧元的启动,金融市场无论从广度、深度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成员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更加便利。另外,成员国财政赤字的加大可以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这既有利于政府征得民众意愿,同时又可以把通货膨胀的责任归于欧洲央行。这就使财政赤字的扩大对各国更具有诱惑力。虽然《稳定与增长公约》对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做了限制,即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如果每超过这一标准的一个百分点,就要向欧洲中央银行缴纳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25%的无息“稳定存款”。如果两年内财政赤字仍不达标,则将存款变为罚款。这一标准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保证单个成员国的赤字政策不会引起欧元区的通货膨胀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可一旦成员国的财政赤字超过了“可维持”的限度,就会使联盟内利率上升。为减少利率上升对经济负面的影响,各成员国就会对欧洲央行施加压力,要求欧央行放松银根,而这又与欧央行保持物价稳定的目标相悖。而且,财政政策的溢出效应会使一些国家将财政赤字的代价转移到其它国家,当负面的溢出效应波及到整个欧元区时,有可能引发各国之间的赤字大战,导致一些国家不堪重负退出欧元区。因此,在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由于财政政策扩张有很大的溢出效应,成员国财政政策的独立性从长期来看有无效趋势,通过目前过渡阶段的协调走向统一,才能减少其与统一货币政策的矛盾。

总之,对欧央行统一货币政策的外在制约,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改革。一是重新审视欧央行的政策取向,在扩展货币政策。目标的同时,使货币政策更具灵活性。二是加速欧洲的政治联合,减少政治不对称的影响;同时为货币联盟提供一个更具一致性的利益联盟,缩小各成员国面临的内部和外部冲击时的特异反应和政策偏好的差异。

中央银行学论文

结构。1:中国国际储备及其作用 2:中国的国际储备现状及其影响 3: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4:中国应该如何面对以及中国现在已经做出的努力 一.中国国际储备由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两部分组成,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外汇等。自有储备占中国国际储备总体的大部分,所以我们主要对自有储备进行分析。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国际储备包括以下四个组成部分: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以及特别提款权。其中外汇储备占整个国际储备的90%以上,而黄金储备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二.外汇储备,又称为外汇存底,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是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清偿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有重要的影响。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长,目前已逾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增长既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又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保障作用。但同时,巨额外汇储备也蕴涵着风险,过度的外汇储备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文章阐述了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及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了高额外汇储备的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外汇储备是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可以随时使用的可兑换货币资产,是储备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进入高速增长时期,近十年以来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回首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和发展历程,1996 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 亿美元大关,此后四年,储备增加速度比较平稳。2000 以后,我国外汇储备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5 年末达到8188.72 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06 年2 月,我国外汇储备达8537 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持有国。同年11月,我国外汇储备突破10000亿美元,从1000亿到10000亿,中国仅仅用了十年时间。至2009 年末, 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3991.52 亿美元, 超过G7 国家外汇储备之和。截至2011 年12 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已达31811.4亿美元,稳居全球第一,从没被超越。1990—2011 年20年间,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了286.6 倍。( 三、超额外汇储备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增加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压力,削弱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外汇储备与CPI的关系: 2001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迅速猛增,物价水平也稳步上升,2001~2003年CPI还保持在合理范围内。2004年以来,由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外汇占款激增,出现流动性过剩,CPI上升,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强。2007年中期以来,我国开始表现出明显的通货膨胀,在这一阶段,外汇储备对通货膨胀产生强大压力。(见下图) 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必然要求我国基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央行为了稳定货币的供给,面对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只有扩大冲销规模,以免给金融体系带来过多的流动性,最终导致泡沫经济和通胀压力。随着央行票据发行规模的扩大,利息将不断提高。这种“对冲”操作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以及主动性,从而影响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就我国而言, 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由两部分构成: 一部分是与国内信贷相对应而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3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力。 2.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微观管理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 3.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____________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4.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_____________所从事的业务。 5.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 = 负债 + 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 B )。 A.提高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2.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C )。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 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C )。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4.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 D )。 A.有利于公共监督中央银行 B.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 C.向社会提供金融信息 D.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储备货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E ) A.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 B.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 额准备金) C.金融机构吸收的由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队存款 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E.邮政储蓄存款 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主要有( BD )。 A.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 B.清算业务 C.经营国库业务 D.会计业务 E.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 3.一下属于中央银行法定业务范围的是( ABD )。 A.货币发行业务 B.经营黄金外汇业务 C.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 D.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 E.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4.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 BCDE )原则。 A.安全性 B.非盈利性 C.流动性 D.主动性 E.公开性 四、判断且改错 1.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中包括不动产买卖业务。() 2.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为主。() 3.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占第一位,其中以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

最新金融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12分。) 1.商业银行最早萌芽于17世纪末叶设立的() A. 瑞典国家银行 B. 英格兰银行 C.法兰西银行 D.德国国家银行 2.按我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准货币指() A. 流通中的现金 B. 活期性质存款 C. M2-M1 D.储蓄存款 3.商业汇票签发后,必须经过债务人的认可和承认,即债务人签字、 划押、盖章的过程,这一行为称为() A.背书 B.承兑 C.贴现 D.转让 4.在商品的赊买赊卖过程中,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交易媒介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 货币 5.2月10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3.00美元=100.00日元2月15日,美元兑日元的报价为 101.00美元=100.00日元。 则贬值的货币是() A.美元 B.日元 C.美元和日元 D.不能确 定。 6.商业银行开展的代理保险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 业务 7.商业银行开展的贷款承诺业务属于() A. 中间业务 B.表外业务 C. 资产业务 D. 负债 业务 8.中央银行从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或黄金,意味着()

A.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B.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增加,货币供应量等额扩张 C.基础货币流入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等额减少,货币供应量多倍收缩 D.基础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多倍增加,货币供应量多倍扩张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6分。) 1.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A. 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是典型的国家货币 E.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2.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有() A. 准备金 B. 应收现金 C.存款 D.同业存款 E.贷款 F.证券 3.银行保持超额准备金的目的是() A. 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 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 C.用于银行间票据交换差额的清算 D.应付不可预料的现金提取 E.等待有利的贷款或投资机会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银行“政府的银行”职能的内容是()。 A. 充当最后贷款人 B. 代理国库 C.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 D.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E.作为全国票据清算中心,实现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清算 5.商业银行经营的原则包括()。 A. 盈利性 B. 社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E.合理性 6.公司债券的主要特点是()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

第十七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一、填空题 1.一般而言,金融稳定具有、、的特征。只有在金融稳定的状态下,金融机构作为___________的功能才能够得以有效发挥。 2.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重要表现,____________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3.从中央银行理论及各国央行的实践来看,所有国家都把__________作为中央银行的第一目标。 4.FSAP通过三个层次评估金融体系是否稳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稳健指标是基金组织为了监测一个经济体中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稳健程度,以及金融机构客户的稳健程度而编制的一系列指标。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类。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关注金融稳定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之一与中央银行的(B)地位有关。 A.发行的银行 B.最后贷款人 C.政府的银行 D.银行的银行 2.金融稳定性评估框架中(C)是核心部分。 A.当前金融市场条件的监督 B.宏观金融联动效应监督 C.宏观审慎监督 D.宏观经济状况的监督 3.原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职能分离,中国人民银行专司货币政策职能是在(C)年。 A.2001B.2002 C.2003D.2004 4.以下(D)项属于广义协调但不属于狭义协调的监管主体。 A.中央银行B.政府有关部门 C.专门的金融监管机构D.金融行业公会

5.(A)对本国金融业实施伞式监管制度。 A.美国B.德国 C.波兰D.英国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稳定的“三根主要支柱”包括(ADE)。 A.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B.市场主体的适应性 C.市场交易和秩序的稳健性D.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体制 E.健全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2.FSAP框架下进行的金融稳定评估,通常采用的三种分析工具有(BCD)。 A.宏观审慎监督 B.金融稳健指标 C.压力测试 D.标准与准则评估 E.巴塞尔协议 3.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稳定局的主要职责有(ABCDE)等。 A.评估金融系统风险 B.会同有关部门综合研究金融业改革发展规划 C.研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协调发展问题 D.参与有关机构市场退出的清算或重组工作 E.负责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的监测 4.外汇业务统计指标体系包含(ACE)等。 A.外汇交易市场的统计 B.银行资本充足率统计 C.国际储备统计 D.相对通货膨胀率统计 E.对外投资统计 5.《区域金融稳定报告》中各项指标包括(ABCD)。 A.金融发展情况指标B.银行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C.证券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D.保险类金融机构监测指标 E.金融市场监测指标 四、判断且改错 1.因为金融稳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及方式作用金融机构、市场和实体经济才能实现,所以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全局性的特征。()

中央银行学总复习含答案

一、名词解释(3*5) 1、中央银行P5中央银行制度P5 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享有特定授权并承担特定责任的银行便成为中央银行。 2、最后贷款人P15 意指在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时,向中央银行融资是最后的办法,中央银行对其提供资金支持则是承担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否则便是发生困难银行的破产倒闭。 3、货币政策P187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指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货币政策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监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政策传递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4、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P57 是其开展货币发行业务和货币政策业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存量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种类、规模和结构,都综合地反映在一定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上。 5、货币发行P80

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两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6、存款准备金制度P74 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7、发行基金P85 是中国人民银行为国家保管的待发行的货币,由设置发行库的各级人民银行保管,并由总行统一掌握。 8、道义劝告P230 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进行面谈,交流信息,解释政策意图,使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自动采取相应措施来贯彻中央银行的政策。 9、窗口指导P230 是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

中央银行学习题汇总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 一、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 2.准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下面哪家中央银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的() A.阿姆斯特丹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英格兰银行 D.瑞典银行 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有不同机构的中央银行是。()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英格兰银行 C.日本银行 D.菲律宾银行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 A.中国香港 B.新加坡 C.沙特阿拉伯 D.英国 E.苏联 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E.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A.权力分配结构 B.内部机构设置 C.结算机构 D.监管机构 E.分支机构设置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5.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有() A.瑞士中央银行 B.新西兰储备银行 C.韩国银行 D.法兰西银行 E.英格兰银行 6.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原解放区的()的基础上建立的。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第一章 名词: 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 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 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 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 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 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 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金融学论文

从金融学角度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版图的变迁成果如何从金融学的角度去理解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笔者立马想到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版图的变迁与不断发展,切实的反映了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中,勇敢地抢占着一轮又一轮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一、区域版图:两轮“西进”构建发展骨架 占国土面积71%的西部地区,这个中国地理上的高地,却是经济上的洼地。而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肆虐之际,西部地区却表现出崭新的气象。且不论投资和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更重要的是,一直以一次能源作为依赖的陕西、内蒙古、山西等地,正在以科技的力量实现着能源的转化,在新能源开发上站在了前列。而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经济区,正成为西部地区三大增长极,西部整体起飞之势呼之欲出。 尽管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上仍要以东部作为领头羊,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轮驱动”,共同发力,支撑经济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这种区域版图的构造,并非一日之功,是前后两个“三十年”两轮“西进”、轮回推演的结果。翻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版图,区区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北、上海等地。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基本没有工业布点。强国,就要有一个站得住的工业。这不但关乎经济发展,也体现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五”计划时期建设156项工程,以及西南、西北内陆地区的“三线”重工业建设,自东向西逐步推移,构造了中国工业的基本骨架。鞍钢、武钢、攀枝花钢铁基地等,终结了一个坚信“没有钢铁就等于被解除武装”民族的憾恨;大庆石油会战、华北石油会战,彻底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西南成渝、宝成、成昆三大铁路干线建设,疏通着经济的动脉…… 为了备战需要而“靠山、分散、隐蔽”的“三线”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一度困难重重,但没有人能够否认这些企业在西部已经播下了宝贵的科技与工业种子,而在改造之后重显生机又对西部发展形成重要的支撑。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一个以沿海领风气之先,进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向西推进,掀起西部开发热潮的新的发展路线图,生动地实践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两个大局”的宏伟规划。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一个个重量级的工程发展着西部的经济;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善着西部的生态;东部企业的梯度转移,增添着西部的内在活力;一些西部大城市依托原有的科技基础而开发出的生物、光伏、电动汽车等高科技产业,也使这些地区能够在后发条件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中央银行制度比较复习资料 1.填空 1、 中央银行制度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结构、内部职能结构、分 支机构设置 p23 2、 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权≠最终决策权 p5 3、 货币发行按其性质划分:经济发行、财政发行 p80 4、 央行发行准备金的种类:现金准备(包括黄金、外汇)、证券 准备(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 p82 5、 央行负债业务中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债券是为调节金融 机构多余的流动性,而向金额机构发行的债务凭证。中央银行 债券发行时可以回笼基础货币,到期则体现为投放基础货币。 特殊性:一是期限较短,二是其目的是为了实现金融宏观调控 而发行。发行中央银行债券是中央银行的一种主动负债业务, 其实施对象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P88 6、 央行能否控制货币(货币供给是否是外生变量):p189 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实际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决定的,而不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指货币供给主要不是由经济体系中的实际变量和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决定的,而是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措施的使用来调控货币供给量,即认为货币供给是外生决定的。(央行能否控制货币) 7、 央行的统计信息体系主要包括:金融统计、景气调查 p156 8、 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主要有:货币供给量、利率、(贷款量、 汇率)p202 9、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可选择的主要操作指标:准备金、基础货 币。 P205 10、货币政策工具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P216 11、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异同:(1)着眼点存在差异(2)运用的工具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 B )。 A.收入 B.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 2.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 B )变量。 A.利率 B.消费 C.投资 D.收入 3.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 A )业务范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准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 A.负债 B.资产 C.表外 D.中介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D )。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 C.抑制通货膨胀 D.抵御经济波动 5.在经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 C)模式。 A.双松 B.双紧

C.一松一紧 D.一松一中性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ABD )决定。 A.基础货币增量 B.货币结构比率变动量 C.贷款结构比率变动量 D.存款准备率变动量 E.再贴现率变动量 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 DE )两段。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传导时滞 D.操作时滞 E.市场时滞 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 ABC )。 A.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B.货币购买力指数 C.货币贬值率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E.国际收支概况 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BC D)。 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 B.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 E.作用过程相同 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 ACD )三个方面。 A.资金来源的约束 B.资金用途的约束 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 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 E.政府行政能力的约束 四、判断且改错 1.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水平。()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简史

中国中央银行制度简史 中国通商银行简称通商银行,系督办全国铁路事务大臣盛宣怀奏准清廷后,于1897年5月27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规定“权归总董,利归股商。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议分5年摊还,纯留商股。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 ?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授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除发钞外,该行并代收库银,全国各大行省,均先后设立分行,重要者计有北京、天津、保定、烟台、汉口、重庆、长沙、广州、汕头、香港、福州、九江、常德、镇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处,业务极一时之盛。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到1905年只剩下北京、汉口两个分行和烟台一个支行了。 ?户部银行 ?1905年,经财政处奏准,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户部银行”,这是我国最早由官方开办的国家银行,也是第二家现代化银行。1908年2月,经度支部(户部)奏准,户部银行又改称“大清银行”(也叫“京师总行)。大清银行在上海、天津、汉口等地设立了二十家分行。大清银行为股份有限公司,资本一千万两白银,分为十万股,分别由国家和私人各认购五万股。大清银行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还兼有发行纸币、经管国库等权项。 ?交通银行 ?1908年3月4日,交通银行开业,总行设在北京,负责发行货币和经办铁路、轮船、电报、邮政等部门的一切收支,与大清银行共同分担中央银行的职能,交通银行是中国早期四大银行之一,也是中国早期的发钞行之一。 ?1909 年6 月,清政府颁布《通用银钱票暂行章程》,将纸币发行大权集中于大清银行。1912年2月5日大清银行改称“中国银行” ,在上海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开始营业,大清银行历史结束。1913 年交通银行改组后获得分理金库的特权,1914 年制定的《交通银行则例》进一步明确了其国家银行的特权,与中国银行(占绝对优势地位)一起成为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1924 年和1926 年孙中山领导的广州革命政府分别在广州和武汉成立了中央银行。 ?1924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27年10月颁布了《中央银行条例》,之后在1928年10月又颁布了《中央银行章程》,同年11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央银行,总部设在上海。作为国家银行,其宗旨是统一币制、统一金库及调剂金融,享有经理国库、发行兑换券、铸造和发行国币等特权。1935年5月23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了《中央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了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隶属于总统府,总行由上海移至南京。之后在1935年11月进行了币制改革,放弃了银本位制,规定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 ?1939年成立了四联总处。1939年又颁布了《国库法》,中央银行取得了代理国库的权力。?1942年6月,中央银行开始集中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此外,中央银行还统一外汇管理。1942年7月1日起,中央银行成为了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银行。 ?中央信托局 ?1934年8月,为了因应对日抗战紧急需要,国民政府训令中央银行设立“中央信托局筹备处”负责筹备创立中央信托局,同时命令央行全部拨充中央信托局成立所需资本总额国币一千万元。1935年10月1日,中央信托局正式成立,定位为中央银行之附设机构,总局设于上海;当时的中央信托局与央行关系密切,被合称为…行局一家?。1942年6月,《中央信托局章程》修正,其第一条明定:“中央银行遵照国民政府训令,特设中央信托局经营信托业务。”

中央银行论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金融双语专业(本科)期末结课论文 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思考 作者:马敏 学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年级:11级学号:110710419指导老师:句芳

关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思考 马敏 2014年4月 摘要:本文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定义入手,对我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性质,及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发展及监管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 资产负债既是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的物质基础,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宏观金融调控的实施效果。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各国中央银行纷纷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在干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资产负债规模也在不断增大,引起广泛关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央行履职活动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在各种金融资产中的配置的综合反映,是中央银行承担的各项职能的结果。随着中央银行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资产负债表状况正逐步成为公众评价货币政策效果和形成政策预期的重要渠道。 从资产负债表的一般定义可以得出: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中央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如月末/季末/年末)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它表明中央银行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它是一张揭示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同样遵循: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 一、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现状 (一)资产负债表管理的主体不明确,难以发挥效用。 我国中央银行通过主动资产、负债业务实施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发行货币,经理国库,实施公开市场操作,开展再贷款、再贴现等业务分散在多个部门,每种业务都将形成一项资产或负债,并最终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具体情况见表1。我国央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形成涉及到多个部门,资产负债表管理的主体并不明确。在开展某项业务时,更多的是关注某项业务本身,缺乏与其他业务进行有效整合,合并考虑其对央行资产负债表总体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2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填空题 1.中国金融业的监督管理,目前实行的体制。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实施金融宏观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同时,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别承担中国、和的监督管理。在具体的金融监督中,中国人民银行与三个监督管理委员会还有一定的业务交叉。 2.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一是通过中央银行的________,二是通过制定或修订新的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自主程度。 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或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__________。 5.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_________,对金融业实施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 C )通过并开始实施。 A.1993年5月 B.1994年5月 C.1995年3月 D.1995年9月 2.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 D)。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日本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意大利银行 3.“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 B )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

4.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执行的职能有( A )。 A.发行货币 B.清算功能 C.监管职能 D.政府的银行 三、多项选择题 1.在现代经济中,以下属于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内容的有( ABCD )。 A.保持币值稳定 B.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C.提供与经济运行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 D.保持货币供给结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E.用货币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汇率 2.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的强弱,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BCDE )A.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大小 B.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 C.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 D.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 E.中央银行最高决策机构的组成,政府人员是否参与决策等 3.“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是由中央银行的( ACD)职能共同决定的。 A.政府的银行 B.经理国库 C.银行的银行 D.发行的银行 E.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关系主要反映在( ABCDE )几个方面。 A.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由财政部门代表国家或政府持有 B.财政部门掌管国家财政收支,而中央银行代理国库 C.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方面,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需要协调配合

中央银行学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一、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 2.准中央银行制度 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4.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5.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 A.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下面哪家中央银行是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的() A.阿姆斯特丹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英格兰银行 D.瑞典银行 3.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 A.集中存款准备金 B.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代理国库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B.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C.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D.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别有不同机构的中央银行是。() A.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B.英格兰银行 C.日本银行 D.菲律宾银行 三、多项选择题 1.属于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有() A.中国香港 B.新加坡 C.沙特阿拉伯 D.英国 E.苏联 2.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有() 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C.准中央银行制度 D.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E.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A.权力分配结构 B.内部机构设置 C.结算机构 D.监管机构 E.分支机构设置 4.中央银行的资本组织类型包括() A.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B.股份为国家与民间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C.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D.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E.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5.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有() A.瑞士中央银行 B.新西兰储备银行 C.韩国银行 D.法兰西银行 E.英格兰银行 6.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原解放区的()的基础上建立的。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 基本了解: 1、中央银行形成的基本途径: (1)有信誉好、实力强的大银行逐步发展演变而成 (2)由政府出面直接组建中央银行; 2、中央银行的基本类型 (一)单一制中央银行制度 (二)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前苏联、中国(1983年前) (三)准中央银行制度 (四)跨国中央银行制度(eg:一些货币联盟:西非货币联盟、中非货币联盟、东加勒比货币区、欧盟…) 3、中央银行学的资本组成: (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a、国家通过购买中央银行资本中原来属于私人的股份而对中央银行拥有了全部股权b、中央银行成立时、国家就拨付了全部资本金(中、法、英、德…大多是国家);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政府资本>民间资本)比利时、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卡塔尔…(政府资本=民间资本);(3)全部股份资本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美国、意大利、瑞士);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唯一的国家韩国);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货币联盟组织) 重点掌握: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发挥作用来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特使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危机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只能以及其表现: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b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业务往来之间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c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和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其表现为:a集中存款准备金b充当商业银行管理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c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a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进行监督和管理,负有保持货币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b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和活动;c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其表现为:a代理国库;b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c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的信贷支持;d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黄金、外汇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e代表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f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g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为何金融稳定;h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项社会公众发布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8

第十七章中央銀行與金融穩定 一、填空題 1.一般而言,金融穩定具有、、の特征。只有在金融穩定の狀態下,金融機構作為___________の功能才能夠得以有效發揮。 2.___________是金融穩定の重要表現,____________是金融穩定の核心。 3.從中央銀行理論及各國央行の實踐來看,所有國家都把__________作為中央銀行の第一目標。 4.FSAP通過三個層次評估金融體系是否穩健,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金融穩健指標是基金組織為了監測一個經濟體中金融機構和市場の穩健程度,以及金融機構客戶の穩健程度而編制の一系列指標。它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類。 二、單項選擇題 1.中央銀行關注金融穩定並將其作為自己の重要職責之一與中央銀行の( B )地位有關。 A.發行の銀行 B.最後貸款人 C.政府の銀行 D.銀行の銀行 2.金融穩定性評估框架中( C )是核心部分。 A. 當前金融市場條件の監督 B. 宏觀金融聯動效應監督 C. 宏觀審慎監督 D. 宏觀經濟狀況の監督 3.原中國人民銀行の貨幣政策與銀行監管職能分離,中國人民銀行專司貨幣政策職能是在( C )年。 A.2001 B.2002 C.2003 D.2004 4.以下( D )項屬於廣義協調但不屬於狹義協調の監管主體。 A.中央銀行 B.政府有關部門

C.專門の金融監管機構 D.金融行業公會 5.( A )對本國金融業實施傘式監管制度。 A.美國 B.德國 C.波蘭 D.英國 三、多項選擇題 1.金融穩定の“三根主要支柱”包括( ADE )。 A.適宜の宏觀經濟環境 B.市場主體の適應性 C.市場交易和秩序の穩健性 D.有效の監督和管理體制 E.健全の金融市場基礎設施 2.FSAP框架下進行の金融穩定評估,通常采用の三種分析工具有( BCD )。 A. 宏觀審慎監督 B. 金融穩健指標 C. 壓力測試 D. 標准與准則評估 E. 巴塞爾協議 3.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融穩定局の主要職責有( ABCDE )等。 A.評估金融系統風險 B.會同有關部門綜合研究金融業改革發展規劃 C.研究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協調發展問題 D.參與有關機構市場退出の清算或重組工作 E.負責金融控股公司和交叉性金融工具の監測 4.外匯業務統計指標體系包含( ACE )等。 A. 外匯交易市場の統計 B. 銀行資本充足率統計 C. 國際儲備統計 D. 相對通貨膨脹率統計 E. 對外投資統計 5.《區域金融穩定報告》中各項指標包括( ABCD )。 A.金融發展情況指標 B.銀行類金融機構監測指標 C.證券類金融機構監測指標 D.保險類金融機構監測指標 E. 金融市場監測指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