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骨结合与种植体表面50min
口腔种植体设计知识点

口腔种植体设计知识点口腔种植体设计涉及到牙齿缺失患者的牙齿修复和种植手术过程。
具备一定的种植体设计知识,对于确保种植体的成功植入和修复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口腔种植体设计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临床实践中。
一、种植体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 种植体的固位和稳定性:种植体应能够稳定地植入于口腔骨组织中,并内外力平衡,以防止其松动或脱落。
2. 临床可操控性:种植体设计应便于临床操作,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实际需要。
3. 牙齿修复的功能和美观:种植体设计要能够恢复牙齿的正常咀嚼功能,并提供良好的外观美观。
4. 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生物相容性:种植体材料应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周围组织无刺激性反应。
二、种植体的形态和尺寸设计1. 种植体材料:常见的种植体材料包括钛合金、氧化锆等。
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体设计中。
2. 种植体的形态:种植体的形态设计应考虑患者的牙槽骨结构和周围组织条件。
常见的形态包括圆柱形、锥形、螺纹形等。
3. 种植体的尺寸:种植体的尺寸设计应根据患者的牙槽骨情况和临床需求。
尺寸的设计要考虑种植体的长度、直径和牙齿冠部的高度。
三、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1. 种植体表面的改性:种植体表面的改性可以提高种植体与骨组织的结合,例如表面的酸蚀、喷砂、钙磷涂层等。
2. 种植体术前预准备:种植体术前的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的改善、牙槽骨情况的评估和必要的牙齿提取。
3. 骨组织修复与种植体间隙的管理:种植体与骨组织间的间隙管理对于种植体的成功植入和修复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管理方法有骨填充物的应用、膜覆盖术、间隙灌注等。
四、种植体修复的选择和设计1. 单一种植体修复:适用于单个或部分牙齿缺失的患者。
常见的修复方式有种植冠、种植桥等。
2. 全口种植体修复:适用于多个牙齿缺失的患者。
常见的修复方式有固定修复、可摘修复等。
3. 软组织的修复:种植体修复后,通过软组织的修复可以更好地恢复牙齿的美观性和周围组织的稳定性。
咬合与种植体骨结合

统 设 计 , 为 种植 体 头 位 于 牙 槽 嵴 上3 m。 种植 体 植 入 a r
后就穿 出牙龈,暴露于 口腔环境 中的愈合螺帽 ,不可 避免 受到咀嚼 中食物 的撞击,但 同样获得 了成功 的骨
结 台 骨 结 合 的 形 成 , 是 否 需 要 绝 对 无 负 荷 的 愈合 期 引起 人们 的注 意 。Sg m[ 狗做 实 验研 究 早期 负 荷对 ea " ] 用 骨 结 合 的影 响, 分 别 于 种 植 体 植 入 后 3 月 内 和 3 个 个
臂 梁
物 相 容性 好 ,强 度 高 , 美 观 , 易 清 洁 ,所 以P M 仍是 F
2 咬合与骨结合的改建
种 植 义 齿 所 承担 的咬 台 力 , 经 过 种 植 体 传 导 至颌
临床最常用的修复材料。为了避免产生较大牿 力,轻 咬时应脱离昭 接触,在紧咬时天然牙牙周膜变形 下沉
负荷 后 8个 月的种 植体 ,临床 检查 稳定 ,组 织 学观 察,种植体 周成熟骨 接触 6 O一7 %,无骨吸 收, 无 0
纤维 包绕。
系统取得 了很 高的成功 率 两段式种植体需二次手术连接基台, 且种植体和
基 台之 间 的微 小 缝 隙位 于 龈 下, 易导 致 口 腔 微 生 物 聚
组织愈合,以及义齿 发挥功能后种植体 与骨能否保持 骨性 愈台状态 。S t mi h等… 在骨结 台种植体成功标准
中, 规 定 种 植 体 稳 定 , 种 植 体 周 围 在 X线 片 上 无 任 何 透 射 区 ,行 使 功 能 后 , 垂 直骨 吸 收 小 于 3 mm, 其 中第 1 不 超 过 02 年 mm 。影 响 种 植 体 骨 结 台 的 因素 很 多 ,
常用钛种植体表面纳米化方法

常用钛种植体表面纳米化方法钛种植体表面纳米化是指采用特殊技术在材料表面形成纳米尺寸的结构,如纳米颗粒、纳米纤维、纳米孔或者由纳米晶体构成的膜等。
表面纳米化需要在原子水平上处理物质,其制备方式也较多,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目前常用的钛种植体表面纳米化技术(见表1)。
(1)纳米颗粒紧压法:纳米颗粒紧压法属于物理改性技术,是指在室温高压下使用压力容器将预成的纳米颗粒结合到基底材料上。
纳米颗粒紧压法可以保留基底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特性,而只改变其表面形貌、粗糙度等物理性质。
Webster等[2]在室温下使用lOGPa 的压力处理5分钟分别将的Ti微米级(>10.5ym)、纳米级(0.5-2.4ym)颗粒结合到基材上,最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基底材料表面密布着颗粒,AFM结果显示纳米颗粒表面粗糙度远大于微米颗粒。
(2)离子束沉积技术:离子束沉积技术QonBeamAssistedDeposition,IBAD)是利用等离子枪产生直流电弧将涂层材料加热熔融后用高速气流喷射到金属表面形成涂层,通常使用钛浆或羟基磷灰石进行喷涂沉积。
CoelhoPG等[3]应用离子束沉积技术在种植体表面形成了纳米晶体组成的薄膜,提升了表面的微观粗糙度。
离子束沉积技术制备纳米形貌的工艺较为成熟,已经被用于商业种植体材料表面形貌的制备,例如Bicon种植体的表面纳米处理就采用此技术(Nanotite,BiconInc.,Boston,MA),利用IBAD在表面形成一层羟基磷灰石纳米沉积层。
(3)表面化学处理:表面化学处理是目前的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研究的热点,是指利用酸或碱处理基材表面得到纳米形貌。
张波等[4]把纯钛在60°C恒温NaOH溶液中浸泡24小时,在表面形成多孔网状钛酸钠凝胶,然后在600C热处理后,凝胶层晶体化,得到100nm厚的金红石型的TiO2膜。
但该方法获得的TiO2涂层较薄,存在结合强度低的缺点oWang等⑸使用H2O2/HC1酸蚀纯钛在表面形成了无定形态的纳米膜结构,并且发现膜的厚度与时间基本呈线性关系。
第五章 口腔种植外科

第五章口腔种植外科提要种植外科为口腔种植学中涉及外科的内容。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口腔种植适应证、手术的原则、步骤。
熟悉骨量不足处理方法、种植手术的并发症及种植义齿成功;的标准。
了解颌骨缺损种植功能重建的适应证、手术要点。
复习颌面部解剖特点,将口腔种植学与基本外科学知识相结合,有助于熟悉和掌握种植外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第一节概论一、口腔种植学的发展简史口腔种植学(oral implant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分支学科,主要包括种植外科、种植义齿修复、种植材料、种植力学及种植生物学等内容。
其中起支持、固位作用的植入物称为口腔种植体(oral implant),通常亦称牙种植体(dental implant)。
口腔种植学涉及多个学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牙周病学科、口腔影像学科以及口腔材料学科等等,涉及外科的内容则被称为种植外科(implant surgery)。
牙种植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人们在出土的人类颌骨化石中发现镶有宝石或黄金雕成牙体形状的植人物,具体的应用目的尚无从考证,但它却成了牙种植体的原始雏形,真正牙种植体的历史应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
早期代表性的学者是Formiggini,由于他对牙种植体早期发展的贡献和所取得的成就,被誉为现代口腔种植学的奠基入。
由于当时的临床应用明显超前于基础研究的发展速度,致临床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使尚处于十分幼稚的牙种植术转入低谷;瑞典Branemark 20世纪60年代中期经过10年的基础及临床研究,1965年首次提出“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理论。
1982年在多伦多“临床牙医学骨结合”(osseointegration in clinic dentistry)国际会议上得到公认。
王大章教授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最早在国内杂志和学术会议上介绍了会议的精神。
在骨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口腔种植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牙种植体系统层出不穷,形成了独立的种植外科体系及其理论,并随着学科的发展被不断完善。
口腔种植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口腔种植学一、名词解释1骨结合(osseoinyegration):即骨种植体表面与周围发育良好的骨组织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直接结合,骨界面无纤维组织介入。
2即刻种植:一型种植,是指在牙拔除的同时将种植体植入牙槽窝的一种种植方式3早期种植:二型种植,是指在软组织愈合之后、牙槽窝内具有临床意义的骨充填之前植入种植体,通常为拔牙后4到8周,三型种植,是指在牙槽窝内具有临床意义和/或X线片上的骨充填后植入种植体,通常为拔牙后12到16周。
4延期种植:延期种植及常规种植,是指在牙槽窝完全愈合后植入种植体,通常在拔牙后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5种植体上部结构:种植体上部结构即固定于种植体上方的牙冠、固定桥或覆盖义齿修复体,修复缺失的临床牙冠,是承担种植义齿咀嚼功能的最终结构,是种植体植入的根本目的。
6取模柱(impression post):用于制取印模时将种植体在牙槽骨内的位置、方向转移到工作模型上的部件,然后在工作模型上更换成修复基台,完成上部结构的制作7种植替代体(implant analog):替代口腔内种植体位置、复制于工作模型上的结构8修复螺丝(prosthetic screw):用于固定上部结构于种植体或基台上的螺丝。
9种植覆盖义齿(implant supported overdenture)是利用植入颌骨内形成骨结合的种植体上安装的附着体提供固位和支持,修复缺失牙以及缺损组织的解剖形态和功能,且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修复体。
10即刻修复(immediate restoration)种植义齿:是指种植体植入一周内戴入修复体,与对颌牙列无咬合接触。
11选择性激光熔融(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将快速成型技术与激光熔覆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制造技术,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与激光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激光,引入层积熔覆技术,选择性熔化一个平面上的金属粉末,按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三维模型一层层堆积,直接形成金属成品。
促进种植体骨整合的辅助给药方法

次数 �事故发生率和重复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增 加患者的顺应性� 药物的缓释注射剂常选用生物可
, 降解聚合物材料制成微粒给药系统 [10 ] 其优点是药
物载体完全释药后的降解产物可被机体完全吸收而 无需取出,药物可直接被输送到体循环,发挥全身 作用;但是缓释给药可能会存在药物突释作用的影 响� 直径小于 4 0 �m 的微粒可能会从植入部位迁移 植入大鼠胫骨后,将释药周期为 4 周的氟伐他汀 / 聚 乳酸 - 羟基乙酸共聚物 (PL GA )缓释微球经皮注射 至实验组大鼠背部皮下 �术后 2 周和 4 周取标本检 测发现,实验组大鼠胫骨钛种植体周新骨形成量增 加,未植入种植体的股骨抗挠强度增加,而血清生 化指标未受任何影响� ( 4 )种植窝注射给药:刘洪臣在临床植入种植 体前,向种植窝内注射胰岛素注射液,有效的提高 了糖尿病种植术的成功率,这可能与胰岛素可以被 认定为一种骨代谢因子,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
体植入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胫骨后,每天给予大鼠 口服 5m g / kg 的辛伐他汀,经骨组织形 态计量学 研究发现骨质疏松能显著影响钛种植体周围的松质 骨愈合,而辛伐他汀能明显改善骨质疏松大鼠纯钛 种植体的骨整合 �
� � � � �
�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 � � � � � � � � � � � � 20� 1 1� 年 � � 5� 月第 � � � 9 � � 卷第 � � 3 �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20 .
*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3 0 973 3 54)
4] � 且可能对胃肠道黏膜产生刺激 �D 等 [ 将纯钛种植
钛种植体表面特征对种植体周细胞功能的影响

促 使 间充质 干 细 胞分 化 ,成骨 细 胞 附 着 。成 骨 细
1 种 植体表 面与骨结 合概论
种 植 界 面 的结 构 性 质 是 影 响种 植 牙 寿 命 的 关 键 ,这一 领 域 也是 种 植 学 界研 究 的热 点 。所 谓 界 面 (n e f c ) i t r a e ,并非 是 一个 明确 的 界 限,而 是 十
胞 分泌 骨基质
机 成分 为主) 结合 G ,P ( a 无机
t r r t o) 界 面和 纤 维 一骨性 结 合 i r — S ega in b oO — so s i t r r t o) 界 面 。 而 单 纯 的纤 维 结 合 eu n ega in
界面通 常被认 为是 一种失败 的结合方 式 口 ] 。
上世 纪 6 0年 代 ,B g e a k发现 了钛 与 骨 组 rnm r 织 之 间 的骨 性 结 合 ,提 出骨 结 合理 论 (s e i t oson - e g a i n ,种 植 技 术 进 入 了钛 的 时代 。 纯 钛 易 rr to) 氧化 ,在 自然条 件 下 的 新鲜 表 面 约 1微秒 就 形成
维普资讯
中 国 口腔 种植 学 杂 志 20 0 8年 第 l 卷 第 2期 3
钛种 植体 表 面特 征对 种植 体 周细胞 功 能的影 响
刘长虹 综述 杨 晓喻 审校
【 要1种植界 面的结构性质是影响种植 牙寿命的关键 , 摘 这一领域也是种植学界研 究的热点。本文将就种植体表 面与骨结合关系, 种植体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对 细胞附着、 增殖和分化 的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于惠【摘要】种植义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总结种植体获得早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成功率是种植成功的关键.本文综述了种植体材料的选择、外科植入技术、种植体表面设计、患者自身骨质条件及修复体设计制作等内容,并总结其对种植体-骨界面稳定性的影响.%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ral implantology,implant supported denture has been more and more often used to restore the loosing teeth. How to gaining the primary stability and long - term success rate of dental implant is a key point,which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the investigators. This review attempts t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ollowing contents: the choice of implant materials, surgical technology, the surface of implant, the patient's bone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restorations' design,analyze and addres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osseointegration.【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4页(P305-308)【关键词】牙种植体;骨结合;稳定【作者】于惠【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116044;烟台市口腔医院,山东烟台264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Branemark于20世纪中期提出了骨结合的概念,即在光镜水平上,正常的改建骨和种植体直接接触,其承受的负荷能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持续不断地传递分散到周围骨组织,从而开启了现代种植学的大门[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