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

1.如图所示,一木箱静止在长平板车上,某时刻平板车以a = 2.5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向前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 9m/s时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己知木箱与平板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25,箱与平板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静擦力相等(g取10m/s2)。求:

(1)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

(2)木箱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和位移的大小

(3)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开始时距平板车右端的最小距离。

【答案】(1)(2)4s;18m(3)1.8m

【解析】试题分析:(1)设木箱的最大加速度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

则木箱与平板车存在相对运动,所以车在加速过程中木箱的加速度为

(2)设木箱的加速时间为,加速位移为。

(3)设平板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则

达共同速度平板车的位移为则

要使木箱不从平板车上滑落,木箱距平板车末端的最小距离满足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

2.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车在前,其速度v A=10m/s,B车在后,速度v 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s=75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m才能够停止.问:

(1)B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

(2)若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3)若B 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 车司机经过△t=4s 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 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

【答案】(1)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6s 两车相撞(3)2

0.83/A a m s ≥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当速度相同时,求解出各自的位移后结合空间距离分析;或者以前车为参考系分析;两车恰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部车相遇时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

(1)B 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00,30/,180t B v v v m s S m ====

由202B

B v a s -=得2

22.5/2B B v a m s s

=-=-

故B 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2)假设始终不相撞,设经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则有:A B B v v a t =+, 解得:1030

82.5

A B B v v t s a --=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1

308 2.5816022

B B B s v t a t m =+

=?-??= A 车的位移:10880A A s v t m ==?=

因1

(3

=

= 设经过时间t 两车相撞,则有21

2

A B B v t s v t a t +?=+

代入数据解得:126,10t s t s ==,故经过6s 两车相撞 (3)设A 车的加速度为A a 时两车不相撞 两车速度相等时:()A A B B v a t t v a t ''+-?=+ 即:10()30 2.5A a t t t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

,30 1.252

B B B B s v t a t s t t =+

=-''''即: A 车的位移:21

()2

A A A s v t a t t ''=+-?

要不相撞,两车位移关系要满足B A s s s ≤+?

解得2

0.83/A a m s ≥

3.如图所示,一圆管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L=0.5m ,圆管的上表面离天花板距离h=2.5m ,在圆管的正上方紧靠天花板放一颗小球,让小球由静止释放,同时给圆管一竖直向上大小为5m/s 的初速度,g 取10m/s .

(1)求小球释放后经过多长时间与圆管相遇?

(2)试判断在圆管落地前小球能不能穿过圆管?如果不能,小球和圆管落地的时间差多大?如果能,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多长? 【答案】(1)0.5s (2)0.1s

【解析】试题分析:小球自由落体,圆管竖直上抛,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 做匀速直线运动;先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圆管落地的时间;再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求解该时间内小球的位移(假设小球未落地),比较即可;再以小球为参考系,计算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

(1)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相遇时间为: 0 2.50.55/h m t s v m s

=

== (2)圆管做竖直上抛运动,以向上为正,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2012

x v t gt =- 带入数据,有2055t t =-,解得:t=1s 或 t=0(舍去); 假设小球未落地,在1s 内小球的位移为22111

101522

x gt m =

=??=, 而开始时刻小球离地的高度只有3m ,故在圆管落地前小球能穿过圆管; 再以小球为参考系,则圆管相对小球向上以5m/s 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小球穿过圆管的时间00.5'0.15/L m

t s v m s

=

==

4.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2/m s ,不计空气阻力. (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 (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

(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 【答案】(1)30m/s (2)5s .(3)75N . 【解析】

试题分析:(1)v 2=2gh;

v m =30m/s

⑵座舱在自由下落阶段所用时间为:2

112

h gt =

t 1=3s 座舱在匀减速下落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2

h

v ==2s 所以座舱下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5s

⑶对球,受重力mg 和手的支持力N 作用,在座舱自由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g 解得:N =0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0,即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在座舱匀减速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a =2

2

02v h -=-15m/s 2

解得:N =75N (2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75N ,即球对手的压力为75N 考点:牛顿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应用

5.美国密执安大学五名学习航空航天工程的大学生搭乘NASA 的飞艇参加了“微重力学生飞行机会计划”,飞行员将飞艇开到6000m 的高空后,让飞艇由静止下落,以模拟一种微重力的环境.下落过程飞艇所受空气阻力为其重力的0.04倍,这样,可以获得持续25s 之久的失重状态,大学生们就可以进行微重力影响的实验.紧接着飞艇又做匀减速运动,若飞艇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500m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试计算: (1)飞艇在25s 内所下落的高度;

(2)在飞艇后来的减速过程中,大学生对座位的压力至少是其重力的多少倍. 【答案】(1)飞艇在25s 内所下落的高度为3000m ;

(2)在飞艇后来的减速过程中,大学生对座位的压力至少是其重力的2.152倍. 【解析】

:(1)设飞艇在25 s 内下落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mg -F 阻=ma 1, 解得:a 1==9.6 m/s 2. 飞艇在25 s 内下落的高度为 h 1=a 1t 2=3000 m.

(2)25 s 后飞艇将做匀减速运动,开始减速时飞艇的速度v 为 v =a 1t =240 m/s.

减速运动下落的最大高度为 h 2=(6000-3000-500)m =2500 m. 减速运动飞艇的加速度大小a 2至少为 a 2==11.52 m/s 2.

设座位对大学生的支持力为N ,则

N-mg=ma2,

N=m(g+a2)=2.152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N′=N

即大学生对座位压力是其重力的2.152倍.

6.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其速度v A=10 m/s,B车在后,速度v B=30 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x0=75 m时才发现前方有A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车要经过180 m才能停止,问:B车刹车时A车仍按原速率行驶,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车刹车后多长时间相撞?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

【答案】会相撞;6 s

【解析】B车刹车至停下来的过程中,由v2-v02=2ax得2

2

2.5/

2

B

B

v

a

m s

x

==

假设不相撞,依题意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设经过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对B车有:v A=v B+a B t

解得8

A B

B

v v

t s

a

-

== .

此时B车的位移x B=v B t+

1

2

a B t2=30×8 m-

1

2

×2.5×82 m=160 m.

A车的位移x A=v A t=10×8 m=80 m.

因x B>x A+x0,故两车会相撞.

设B刹车后经过时间t x两车相撞,则有v A t x+x0=v B t x+

1

2

a B t x2,

代入数据解得,t x=6 s或t x=10 s(舍去).

7.如图所示,一传送皮带与水平面夹角为 =37°,正以2 m/s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为10kg的工件轻放于其底端,经一段时间送到高3 m的平台上,已知工件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g取10 m/s2,求带动皮带的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答案】460J

【解析】试题分析:对工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解得:a=1m/s2

当工件的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时有:

解得:t=2s

此时物块的位移:m

此过程中传送带的位移:s1=vt=4m

则相对位移:

由能量关系可知,带动皮带的电动机由于传送工件多消耗的电能:

=460J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8.一列汽车车队以v1=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 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v2=20 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与车队最后一辆车相距S0=40 m时刹车,以a=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托车从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n足够多,问:

(1)摩托车最多能与几辆汽车相遇?

(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少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

【答案】(1)3辆(2)15

【解析】(1)当摩托车速度减为10 m/s时,设用时为t,摩托车行驶的距离为x1,每辆汽车行驶的距离都为x2.

由速度公式得:v2=v1-at

解得t=20 s

由速度位移公式得:v22-v12v=-2ax1

解得x1=300 m

x2=v2t=200 m

摩托车与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Δx=(300-200-40) m=60 m

故摩托车追上的汽车数n=60

25

+1=3.4,则追上汽车3辆.

(2)设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为t1,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为t2.

则:Δx+v2t=v1t-1

2

at2

解得:Δt=t2-t1=15

9.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离地面的高度

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不计空气阻力.

(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

(2)求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案】(1)求斜塔离地面的总高度h为61.25m;

(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7.5m/s.

【解析】

试题分析:(1)设小球到达第一层时的速度为v1,则有h1= v1t1+

代入数据得v1= 33m/s,塔顶离第一层的高度h2==54.45m

所以塔的总高度h= h1+ h2= 61.25m

(2)小球从塔顶落到地面的总时间t==3.5s,平均速度==17.5m/s

考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0.近几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小车在法定长假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给自驾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压力,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 t=8 m/s,然后立即以a2=4 m/s2的匀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

【答案】(1)33.6m (2)5.4s (3)1.62s

【解析】

【详解】

(1)设该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该车进入站口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离收费站x1处开始制动,则有:v t2-v02=- 2a1x1 ①

解得:x1=33.6 m. ②

该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1和x2,时间为t1和t2,则

减速阶段:v t=v0 - a1t1 ③

解得:t1=2.4 s ④

加速阶段:t2==3 s ⑤

则加速和减速的总时间为:t=t1+t2=5.4 s. ⑥

(3)在加速阶段:x2=t2=42 m ⑦

则总位移:x=x1+x2=75.6 m ⑧

若不减速所需要时间:t′==3.78 s ⑨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Δt=t-t′=1.62 s. ⑩

【点睛】

此题运动的过程复杂,轿车经历减速、加速,加速度、位移、时间等都不一样.分析这样的问题时,要能在草稿子上画一画运动的过程图,找出空间关系,有助于解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