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合集下载

调节情绪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情绪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时间,以促进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调节情绪的一些重要作用:
1. 情绪平衡:情绪调节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平衡。

它使人们能够适当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消沉。

2. 心理健康:积极的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人们通过有效地调节情绪,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并促进心理弹性和幸福感。

3. 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对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当人们能够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时,他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理解和处理冲突,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4. 决策能力:情绪调节对决策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当人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们更有可能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决策,而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冲动和不理性的行为。

5. 健康管理:情绪调节对健康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的情绪调节有助于降低压力水平、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和促进身体健康。

6. 自我意识:情绪调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

这种自我意识有助于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从而提高情绪的自主性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调节情绪对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决策能力、健康管理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地发展和应用情绪调节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增强心理弹性,提高生活质量。

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

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

这本书还强调了情绪调节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要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需要 学会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他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情绪调节方法,例如通 过深呼吸、冥想、运动等方式来缓解消极情绪,通过积极思考、制定计划、寻 求支持等方式来增强积极情绪。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 情绪,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
每一章的标题都体现了主题的深入和递进。从“情绪的起源与影响”,到“情 绪如何塑造我们的信息和评估”,再到“情绪调节的艺术”,这一系列主题构 成了一个层层深入、逻辑清晰的知识体系。这样的目录设计,不仅使读者能够 清晰地理解每一章的主题和内容,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全书的知识架构和逻 辑关系。
本书的目录还通过“核心概念”、“关键问题”、“实用技巧”等小节,为读 者提供了更详细、更具体的内容概述。这些小节不仅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每一章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然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非全然消极。事实上,适度的情绪波动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复杂问题,更全面地考虑各种可能性,从而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因此,对于想要提高决策能力的我们来说,理解并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如何在情绪影响下做出正确决策的 方法和策略。例如,作者建议我们在决策时要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 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决策动机;我们还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以避 免因情绪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在阅读《情绪:影响正确决策的变量》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列纳 德·蒙洛迪诺对情绪在决策中的重要性的独特见解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为我提 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情绪,也让我更加明白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 决策过程。
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情绪在决策中的地位。在传统观念中,我们往往将决策 看作是理性、逻辑的过程,而情绪则被视为干扰因素。然而,蒙洛迪诺却指出, 情绪不仅是决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能影响我们的决策结果。他的这 一观点使我意识到,在决策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性分析,还要充分考虑情绪 的影响。

做决策时,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做决策时,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

做决策时,你觉得最困难的是什么?一、认知偏差影响决策在做决策时,我们常常受到各种认知偏差的影响,导致我们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首先是“確認偏誤”,即我们在决策之前,常常会寻找与我们已有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与之相悖的信息,以达到确认自己观点的目的。

其次是“可得性偏差”,即我们通常更容易记住最近发生或是最具震撼力的事件,从而高估了这些事件的发生概率。

此外,还有“锚定效应”和“损失厌恶”等认知偏差,在决策过程中都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我们在做决策时,应当尽量意识到这些认知偏差,并进行合理修正,以避免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二、信息不对称影响决策另一个影响我们做决策的困难是信息不对称。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面临着信息不完全或不准确的情况,这就给我们的决策带来了困难。

当我们缺乏足够的信息时,我们就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当我们从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存在差异时,我们又难以确定哪个信息更可信。

此外,有时候我们可能面临虚假信息的干扰,这就更加增加了我们做决策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并权衡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以准确地了解事实,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三、情绪影响决策人是感性的动物,情绪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我们处于动情的状态下,我们很容易陷入冲动和决策失误。

例如,在投资决策时,如果我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往往会因为市场波动而产生情绪波动,导致做出不明智的投资决策。

而在人际关系中,情绪也可能导致我们对他人的判断产生偏差,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此,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尽量排除情绪的干扰,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四、风险厌恶影响决策风险厌恶是我们在做决策时面临的另一个困难。

人们普遍倾向于避免风险,宁愿选择稳定的选项而不是冒险。

这种心理会导致我们在做决策时过于保守,错失一些有利的机会。

例如,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对风险的恐惧,很多人放弃了创业的机会,而选择了安稳的工作。

情绪与风险决策大脑中的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

情绪与风险决策大脑中的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

情绪与风险决策大脑中的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情绪与风险决策:大脑中的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引言:人类在日常生活中面临各种风险决策。

我们不仅需要分析风险,还需要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决策。

大脑在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情绪与风险决策之间的关系,并对大脑中的风险感知与决策行为进行详细阐述。

一、情绪对风险感知的影响情绪是我们心理状态的表现,它可以对我们对风险的感知产生显著影响。

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与对风险的高估相关,而消极情绪与对风险的低估相关。

这说明情绪的不同类型对我们判断风险的能力具有巨大影响。

脑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情绪对大脑中风险感知相关区域的激活模式。

例如,大脑的扣带回区域在恐惧情绪下被激活,进而增加对风险的感知。

而愉悦情绪则会激活额叶皮质,进而降低对风险的感知。

这些研究表明了情绪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情绪不仅影响我们对风险的感知,还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当人们处于积极情绪时,他们更倾向于冒险决策;而在消极情绪下,他们则更倾向于稳妥决策。

这种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被称为“情绪效应”。

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绪与决策之间关键的连接点。

情绪的变化会导致杏仁核的活动变化,从而影响决策行为。

研究发现,当杏仁核处于激发状态时,人们更倾向于冒险决策。

这进一步验证了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三、大脑中的风险感知大脑在风险感知中起着重要作用。

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前额叶皮质、扣带回、杏仁核等区域在风险感知中发挥着重要角色。

前额叶皮质是人类高级决策功能的重要区域之一。

它能够处理复杂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帮助我们作出明智的决策。

扣带回则参与处理与情绪相关的信息,尤其是对风险的感知。

杏仁核则作为情绪与认知之间的桥梁,将情绪信号传送至前额叶皮质,从而影响决策结果。

四、大脑中的风险决策行为大脑在风险决策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经济学研究表明,脑中的奖赏系统在风险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压力和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

压力和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

压力和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领导力成为组织和团队成功的关键要素。

然而,领导者常常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情绪波动,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领导效能。

本文将探讨压力和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并提供一些应对的方法。

一、压力对领导力的影响1. 压力导致决策能力下降当领导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压力会降低他们的决策能力。

压力可能导致领导者变得焦虑、犹豫不决、无法做出明智的决策。

这对于领导者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因为决策质量直接关系到团队和组织的发展。

2. 压力影响沟通和协调能力压力还会对领导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当领导者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时,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沮丧或者缺乏耐心,这可能导致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变得困难。

缺乏沟通和协调将直接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能。

3. 压力降低创新能力压力还可能抑制领导者的创新能力。

当压力来临时,领导者常常陷入保守的思维模式中,不敢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可能导致团队陷入停滞状态,错失了发展的机会。

二、情绪对领导力的影响1. 情绪会影响领导者的情绪传播领导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团队成员的情绪。

当领导者情绪低落或者焦虑时,团队成员会感受到这种情绪,从而影响工作氛围和团队的士气。

领导者的情绪传播不仅影响到团队成员的情绪,还会间接地影响到团队的工作表现和成果。

2. 情绪能力影响领导者的情绪管理领导者的情绪管理能力对团队的发展和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领导者如果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就很难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和理性的判断。

情绪能力的缺乏可能导致领导者在处理困难情境时做出错误决策,从而影响团队的发展。

3. 情绪会影响领导者的决策风格领导者的情绪状态也会影响他们的决策风格。

情绪低落的领导者可能更倾向于悲观保守的决策,而情绪积极的领导者可能更倾向于乐观冒险的决策。

不同的情绪状态会导致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偏好和倾向有所不同,这可能会对组织和团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法1. 寻求支持和帮助在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情绪波动时,领导者应该寻求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情绪有什么作用七年级下政治

情绪有什么作用七年级下政治

情绪有什么作用七年级下政治情绪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决策能力以及人际关系。

在七年级下政治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情绪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首先,情绪对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情感状态。

当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时,我们的情绪通常是积极的。

这种积极的情绪可以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相反,当我们感到愤怒、沮丧或焦虑时,我们的情绪往往是消极的。

这种消极的情绪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和焦虑症。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和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其次,情绪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时,我们的决策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例如,当我们感到愤怒或沮丧时,我们可能会做出冲动的决定,而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这些冲动的决策可能导致后悔和不良后果。

相反,当我们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我们往往能够更好地思考问题,作出明智的决策。

因此,控制情绪对于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非常重要。

此外,情绪对我们的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互动和社交关系。

当我们感到开心和乐观时,我们往往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好的联系和沟通。

相反,消极的情绪,如愤怒和沮丧,可能影响我们与他人的相处和交流。

这可能导致冲突和不和谐的关系。

因此,要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需要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总的来说,情绪在个人和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影响我们的情感状态、决策能力和人际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管理和调节情绪。

这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

希望我们在七年级下政治课程中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情绪的作用,并学会正确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这将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

情绪和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

情绪和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

情绪和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摘要风险决策是人们在生存和发展中的重要决策。

实证研究表明,情绪和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有重要的影响。

情绪对风险决策影响的理论解释包括情绪维持假说、情绪泛化假说以及躯体标记学说;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影响的神经机制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可以定位在大脑的纹状体以及中脑和脑岛。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影响研究的应用价值以及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风险决策;情绪;情绪调节;神经机制分类号B842.6DOI:10.16842/ki.issn2095-5588.2016.02.0061引言风险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的决策后果,尤其是在面对伴有负面结果的可能性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过程。

由于风险决策所探讨的是人类在风险情境下如何进行判断和选择,因此情绪和情感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情绪已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16个问题之一(Mayer,Salovey,& Caruso,2002)。

情绪状态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并不只取决于情绪的效价,可能还取决于对它的确定性、可控性维度的评估(庄锦英,陈明燕,2005)。

一方面,愤怒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在风险规避和风险寻求方面都有促进作用(Lerner & Keltner,2001);另一方面,快乐对风险决策也会引起风险寻求和风险规避(黄晓峰,2010)。

所以,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有待于在情绪的各个维度上进行进一步的深入。

受到情绪领域研究的影响,情绪调节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情绪发生、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对情绪调节的研究,强调了人们通常努力控制情绪的体验。

这留下了一种可能性,即以前归因于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可能是情绪调节策略的作用,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影响结果(Renata,Liviu,Daniel,Mircea,& Andrei,2010)。

常见导致非理智的心理原因

常见导致非理智的心理原因

常见导致非理智的心理原因非理智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原因的影响,这些心理原因通常是人们情绪、信念和认知上的偏差。

以下是一些常见导致非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1. 情绪影响:情绪是我们行为和决策的重要驱动力,当人们处于焦虑、恐惧、愤怒或沮丧的情绪状态时,往往会导致非理智的行为。

比如在愤怒的情绪下,人们可能会做出冲动的决定,而在恐惧的情绪下,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而不是面对问题。

情绪的影响使人们的决策不再理性,容易受到情绪驱动。

2. 认知偏差: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其中最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确认偏差、选择性关注和过度自信等。

确认偏差指人们更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忽视与自己观点相悖的信息,这导致人们的决策偏离了事实和现实。

选择性关注指人们只重视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这会影响人们对问题的全面思考。

过度自信使人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策。

3. 社会压力: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当人们感到受到社会压力时,往往容易做出非理智行为。

社会压力包括同伴压力、家庭压力、职场压力等,当人们为了迎合他人期待或者适应社会风气而放弃自己的真实想法时,就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4. 自我认同:个体的自我认同会影响其决策和行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同感不强或者存在认同焦虑,往往会导致不理智的行为。

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人们可能会选择采取不理智的行为,比如求着别人、改变自己或者做出不合理的妥协。

5. 恐惧和焦虑:恐惧和焦虑是常见的心理状态,当人们感到恐惧或焦虑时,容易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恐惧和焦虑会使人们过度担心未来的风险和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导致决策偏离事实和现实。

以上是一些常见导致非理智行为的心理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理性和非理性行为之间并非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情境性。

因此,在实际处理问题和做决策时,需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并尽量避免受到心理原因的影响,保持理性和冷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杨林1,杨元魁2,3,4,5,(1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南京,210096;2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南京,210096;3东南大学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6;4江苏汉博教育培训中心,南京,210096;5苏州市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215123)E-mail:yang1635@摘要:近年,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正逐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介绍了基本情绪的神经通路和决策的神经机制,并且总结了情绪对决策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进展。

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分为固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和已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分别进行了介绍。

在已有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研究方面,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

关键词:情绪;决策;认知;神经机制古代的理性主义者认为情绪不利于人的判断、推理和决策,认为情绪是理性思维的强盗。

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人类对决策行为的研究。

近年来情绪对人类理性认知活动的建设性作用已经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随之成为决策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从神经机制方面出发,探讨情绪和决策的关系。

1. 情绪的神经机制情绪是有生物体对周围环境中的事件的评价所引发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生理状态[1]。

在研究情绪和构建情绪理论时一直存在两种取向:维度观点或种类(类型或分立情绪)观点。

持种类观点的理论家使用基本情绪的概念。

他们认为,某些情绪比其他情绪更“基本”,复合情绪(如焦虑、抑郁)则是多种基本情绪的混合物。

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Ekman(1994)[2]提出的六种基本情绪,包括快乐、恐惧、悲伤、愤怒、惊讶和厌恶。

Ekman使用“基本情绪”这一术语时主要是强调进化在形成情绪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和普遍的特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的现有功能。

近年来,许多文献表明,有两个基本的情绪和动机系统或者积极和消极感情形式,分别是趋近系统和退缩系统[3]。

Davidson(1999)[4]把趋近系统描述为促进欲求行为和产生特定的与趋近有关的积极感情类型,如快乐等。

退缩系统有利于有机体从厌恶刺激源撤退或者组织对威胁线索的适当反应,产生与撤退有关的消极情绪,如厌恶和恐惧等。

积极情绪又称为正性情绪,消极情绪又称为负性情绪。

1.1 情绪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

早期的情绪心理学认为情绪没有神经中枢[3]。

近年来,随着神经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以电信号为基础的方法(EEG、ERP)和以功能成像为基础的方法(PET、fMRI),允许更准确地测量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现在一般认为:情绪由大脑中的一个回路所控制,包括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 PFC)、杏仁核(amygdala)、海马(hippocampus)、前部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腹侧纹状体(ventromedial striatum)等。

它们整合加工情绪信息,产生情绪行为。

近年来研究不同情绪识别的神经基础及其部分分离的临床研究和脑成像研究逐渐增多[5]。

各种证据表明,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执行回路有所差异[6,7]。

1.2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又称植物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等,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自主神经由位于边缘系统和脑干的自主控制中枢(如杏仁核)和从这些中枢到达有机体全身的内脏器官的映射神经元组成。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组成。

通常所说的ANS是指传出神经,由外周的内脏神经中的运动纤维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系统共同支配和调节内脏各器官(如心血管、消化道等)和腺体的活动[8]。

人的情绪体验是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参与的结果[9]。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为生理反应(例如皮肤电反应、心率、肌电反应)和心理学现象(例如情绪)有关。

Lang(1995)[10]的研究表明图片诱发的积极和消极感情之间有自主神经系统差异。

Levenson(1992)[11]认为自主神经系统差异主要针对消极情绪,例如悲哀、愤怒和恐惧状态可以看到心率加速,厌恶状态中可以看到心率减速。

在心率变异性方面,Peter等(2003)[12]的研究表明男性自主神经系统对于正性和负性效度图片的反应实验表明相对于高兴的面孔,人们对于愤怒的面孔会反应出更高的HF成分和更低的心脏间期加速。

李建平(2006)[13]的研究表明:厌恶情绪体验期间R-R间期延长,其他情绪R-R间期缩短。

悲伤、厌恶、愤怒的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呈显著负相关;快乐、恐惧、中性片段的低频功率和高频功率之间不相关,并研究证明了不同情绪在各种反应模式的分布上也是不同。

但情绪的生理反应是否具有特定性学术界仍存在不同意见。

有些研究者认为情绪伴随着不同的生理反应。

同时有研究者认为情绪的特点是一种普遍的、无分化的生理唤醒。

孟昭兰(1986)[9]指出情绪生理学研究中没有发现具体情绪特定身体反应的模式;Ewart(1994)[14]的研究支持了无特定反应的理论,强调不同情绪体验存在同样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1989年,Stemmler[15]在对恐惧、愤怒、愉快和控制这四种不同情绪的研究中,发现传统的情绪生理指标——心率、呼吸率、皮肤电反应的变化都不能对这几种情绪给以区分;并指出虽然有实验表明恐惧引起的皮电高于愤怒,指温与头部温度低于愤怒,但别的研究却得到相反结果。

绝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外周自主变化太粗糙,不能决定情绪体验。

2. 决策的神经机制决策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存在着两种决策情境:一是确定性情境,该情境中的几种方案是确定的,个体根据主观价值判断做出决策,二是不确定性情境,该情境中的几个方案是不确定的,即每个方案的客观价值或获得概率是不确定的或两者都是不确定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更多的是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

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又分为两类:一是概率已知的不确定性决策,通常称为风险决策(risk decision making);二是未知概率的不确定性决策,通常称为模糊决策(ambiguity decision making)[16]。

按照价值体系在决策中起的作用的不同以及决策复杂程度的不同, 可以将决策按照从低到高分成四级。

在较短时间范围内的决策(一般为低等级的决策)主要由边缘系统完成,它掌管着人的情感和本能行为。

时间较长的决策则主要由前额叶皮层(PFC)负责,还包括前部扣带回皮层、杏仁核、眶额叶皮质(OFC)[17]。

Monique等[18]采用PET技术研究了高风险任务中的决策过程。

结果发现,决策过程激活了眶额叶皮质(OFC)、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前部扣带回(ACC)、岛叶(insula)、顶叶下部(inferior parietal cortex)和右侧大部分丘脑(thalamus),以及左侧大部分小脑(cerebellum)。

风险决策属于典型的不确定情境中的决策,它是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的内容,而对模糊决策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2.1 风险决策的神经中枢有研究者把决策过程分为奖赏过程和惩罚过程[19] 。

Marschner等(2005)通过神经成像研究确定了一些与奖赏过程相关的脑区[20],包括前额叶皮层(包括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前额脑区底部) 、杏仁核、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较外侧的壳核和苍白球) 以及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

研究进一步将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

最近的神经成像和电生理研究表明,OFC和VMPFC 对表征奖赏和惩罚尤其重要,OFC的左侧中央区对奖赏敏感,侧面右侧区对惩罚敏感[ 21]。

研究进一步将奖赏区分为预期奖赏和实际奖赏,并发现不同的脑区负责不同类型的奖赏[ 22] 。

风险决策的研究还发现决策与杏仁核相关, 而杏仁核与情感相关。

在风险决策中, 决策者必须选定一种选项, 这将迫使决策者大脑内感性和理性产生相互作用。

前额叶皮层正中部损坏的病人难以做决策。

在一项赌博实验中, 这些病人即使知道了正确的选择结果, 也很难做正确的选择[23]。

一些情绪和决策关系的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下文将进一步介绍。

2.2 模糊决策的神经中枢一些研究结果认为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的神经机制是不同的[24]。

Hus等[25]的研究认为在“模糊”条件下,不确定程度与杏仁核和眶额叶皮层正相关,与纹状体系统呈负相关;而纹状体活动与期望的奖赏正相关。

眶额叶受损的被试对于行为决策中的模糊性未知概率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水平己知概率的不确定性都失去了敏感性。

通过fMRI技术,Huettel等[26]证明了个体对风险决策和模糊决策的优先选择能够预测与决策相关的脑区激活。

对模糊的选择能够预测外侧前额叶的激活,相反,风险选择能够预测后顶叶皮质的激活。

3. 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现在一般认为: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情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决策时的固有情绪(integral emotion):由决策任务本身所引发的情绪。

另一类是决策前已有的情绪(incidental emotion),由看电影或是决策前的经历所诱发的情绪也会对随后的风险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即使这些情绪与决策任务无关[27]。

3.1 固有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早期的决策研究者,认为情绪不期而至、难以把握,因而往往排斥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作用,热衷于建立理性决策的数学模型。

Bernouli(1954)[28]基于实验观察,指出人们的判断和估计依赖于获益后的心理满足或愉悦程度,提出了效用理论,开始了对情绪的关注。

自Kahneman和Tversky 提出前景理论后[29],产生了以预期情绪为主的后悔和失望理论[30,31],以及主观预期愉悦理论[32].这些理论都是在预期效用(Expected Utility,EU)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都采用了基于结果和认知的理论视角。

上世纪末,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当时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决策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方面,比较有影响的理论假设有情绪启发式假设(Affect euristic)、情绪信息理论(Feeling as information),躯体标志理论(Somatic Mark)以及风险即情绪理论(Risk as feeling)。

情绪启发式 [33],强调情绪对风险知觉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情绪信息理论[34]认为当情绪看起来与判断有高度相关或当没有其它信息可以获得时,人们依赖于情绪所提供的信息,情绪作为一种信息线索直接影响了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