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合集下载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自我感受,还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个别选择,还是组织决策中的重大决策,情绪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尝试从行为科学的角度解析其中的原因。

1. 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影响决策过程和结果。

首先,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过程。

当我们处于情绪高涨的状态时,比如愉快、兴奋或愤怒,我们往往更加倾向于冲动和冒险。

这导致我们在做决策时更容易冲动、忽视细节和权衡所有选择的利弊。

相反,当情绪低落或沮丧时,我们可能更加谨慎小心,过度思考和拖延决策,容易陷入无法做出决策的困境。

其次,情绪还会对决策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正面情绪对创造性决策有积极的影响。

积极情绪能够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和灵活性,使我们更有可能做出与众不同的决策。

而消极情绪则可能导致我们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变得拘谨和保守,错失一些可能带来更好结果的机会。

2. 情绪对决策的原因为了更好地理解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我们需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探索其中的原因。

首先,情绪与认知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情绪可以改变我们对待信息的方式。

当我们处于积极情绪中时,我们更容易处理信息,更有可能出现正面的认知偏差。

而当我们处于消极情绪中时,我们对信息的处理更加谨慎,更容易出现负面的认知偏差。

这种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直接影响了我们决策的质量和结果。

其次,情绪具有情绪传染性。

在集体决策中,个体的情绪可以通过情绪传染对整个团队决策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的情绪传染给其他人时,这种情绪将在团队内产生共鸣,进而影响团队的决策。

例如,当一个团队中的成员情绪低落时,整个团队的决策可能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悲观和保守的选择。

3. 应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了解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后,我们也可以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影响,提高决策的质量。

首先,我们可以尝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意识到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我们可以积极寻求情绪调节的方式,比如通过休息、锻炼、与他人交流等来平衡情绪,使情绪处于一个较为平静的状态。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情绪与决策的关系情绪在我们的决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而且会引导我们对决策信息的处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情绪和决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一、情绪对决策的启发与影响情绪可以为我们的决策提供启发和指导。

当我们面临一个决策时,积极的情绪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心,增强我们对于决策的信心。

相比之下,消极的情绪如焦虑或恐惧可能会对我们的决策有所阻碍。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下的决策更倾向于冒险与探索,而消极情绪下的决策更偏向于保守与回避风险。

此外,情绪还可以影响我们对决策信息的处理方式。

积极情绪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系统1型思考方式,即直觉判断;而消极情绪下的个体更倾向于采用系统2型思考方式,即更为理性的思考。

这种情绪对认知方式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对相同决策信息的不同处理结果。

二、情绪对决策的扭曲效应我们的情绪状态可能导致一些常见的决策偏差,即情绪扭曲效应。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情绪影响和损失厌恶。

情绪影响指的是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程度。

一项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下的个体对于正向决策信号更为敏感,而消极情绪下的个体对于负向决策信号更为敏感。

这意味着我们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决策结果受到非理性影响。

损失厌恶是一种常见的情绪扭曲效应,指个体在面对损失时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研究表明,对于同等数额的损失和收益,个体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要大于对收益的好感程度。

这种损失厌恶可能导致我们在决策中过度回避风险,而选择不符合最优决策的行为。

三、情绪调节对决策的影响情绪调节可以减小情绪对决策的负面影响。

研究显示,情绪调节能力较强的个体更能在情绪激动时保持理性的思考,从而降低情绪对决策的扭曲效应。

一种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是情绪表达。

将情绪表达出来可以减少情绪的积累,避免因情绪过度激动而做出非理性决策。

此外,积极情绪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放松等方式进行调节,从而提升我们的决策质量。

四、情绪与决策的应用充分理解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对于个人和组织的决策过程至关重要。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
一、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1.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
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有时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在情绪激动时,我们往往会做出冲动的决策,而在情绪低落时,我们可能会过于悲观,导致做出保守的决策。

2.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策速度
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决策速度,有时会导致我们做出过于迅速或过于缓慢的决策。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过于匆忙地做出决策,而在情绪低落时,我们可能会过于犹豫,导致错失良机。

3.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
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有时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例如,在情绪激动时,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而在情绪低落时,我们可能会失去创造性,导致无法做出最优的决策。

二、应对策略
1.意识到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意识到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努力控制情绪,以避免情绪对决策产生不良影响。

2.寻求他人的意见
在做出决策之前,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意见,以获取更多的信
息和建议。

这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并使决策更加客观和正确。

3.使用冷静思考的策略
冷静思考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将情绪切换到不同的事物上,或者使用一些冷静的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肌肉等。

《2024年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范文

《2024年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范文

《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篇一一、引言情绪作为人类情感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调节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情绪调节策略如何影响决策,并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和实证研究。

二、情绪调节策略概述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在面对情绪刺激时,为达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手段。

常见的情绪调节策略包括认知重评、情绪表达、情绪抑制等。

这些策略有助于个体在面对不同情境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以更好地适应环境。

三、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的影响1. 积极情绪调节策略促进理性决策积极情绪调节策略如认知重评,有助于个体从积极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对决策的干扰。

研究表明,采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更可能考虑长远利益,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此外,积极表达情绪也有助于增强决策的信心和决心。

2. 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影响风险评估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消极情绪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决策过程。

然而,采用适当的情绪抑制或转移注意力的策略,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评估风险,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然而,过度抑制情绪可能导致决策者忽视重要信息,从而影响决策质量。

3. 情绪调节策略与决策速度和准确性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在决策速度和准确性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快速的情绪表达和抑制可能导致决策速度加快,但可能降低决策的准确性。

相反,深度的认知重评可能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但需要更多时间。

因此,在选择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时,个体需要权衡决策速度和准确性之间的利弊。

四、心理机制与实证研究情绪调节策略通过影响个体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来影响决策。

例如,认知重评通过改变个体对情境的认知评价,从而调整其情感反应和决策。

实证研究表明,采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更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从而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五、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情绪调节策略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采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促进理性决策和增强决策信心。

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情绪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情绪不仅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还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对决策结果的影响。

一、情绪对决策的影响1. 情绪对信息处理的影响情绪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思维灵活性,使我们更加乐观和开放。

这种情绪状态下,我们更容易接受新的信息,更愿意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相反,消极的情绪会导致我们的思维受限,难以接受新的信息,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模式。

2. 情绪对决策风险的影响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对决策风险的态度。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下的人更愿意承担风险,更容易做出冒险的决策。

而消极情绪下的人更加谨慎,更倾向于选择安全的选项。

这是因为积极情绪下的人更加乐观,对未来更有信心,而消极情绪下的人更加悲观,对未来更加担忧。

3. 情绪对决策的偏见情绪还会导致我们在决策过程中产生偏见。

例如,愤怒情绪会导致我们做出冲动的决策,而焦虑情绪会导致我们过度谨慎和犹豫不决。

此外,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对信息的加权和评估,使我们更容易受到情绪相关的信息的影响。

二、情绪对决策结果的影响1. 情绪对决策质量的影响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决策质量。

积极情绪下的人更加乐观和自信,更容易做出决策,但有时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信息和风险。

消极情绪下的人更加谨慎和悲观,更容易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风险和后果,但有时会过度担心和犹豫不决。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情绪的平衡,避免情绪对决策的干扰。

2. 情绪对决策满意度的影响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下的人对决策结果更加满意,更容易接受失败和挫折。

而消极情绪下的人对决策结果更加不满意,更容易陷入情绪低谷。

因此,在决策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情绪,以提高对决策结果的满意度。

三、如何有效管理情绪1. 意识情绪的存在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并认识到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与决策情感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情绪与决策情感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情绪与决策情感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情绪与决策:情感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决策。

有些决策可能是小事,例如选择早餐吃什么,而有些决策可能是重大的人生选择,例如选择职业或婚姻伴侣。

而我们在做出这些决策时,通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情绪对决策过程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 情绪对决策过程的影响情绪是我们情感体验的一种表现,它可以包括喜乐、悲伤、愤怒、惊讶等。

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因为它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首先,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注意力和记忆。

如果我们处于愉快或兴奋的情绪中,我们可能更容易注意和记住与之相关的信息。

相反,如果我们处于消极的情绪中,例如悲伤或愤怒,我们可能会忽略或遗忘一些信息。

这可能导致我们在做决策时偏向于特定的情绪。

其次,情绪可以影响我们的情绪判断。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人们在情绪高涨或低落时,可能会对潜在风险的评估产生偏见。

情绪高涨时,人们可能过于乐观,低估风险;而情绪低落时,人们可能过于悲观,高估风险。

这种情绪偏见可能会影响我们做出决策时的判断力。

最后,情绪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决策风格。

研究表明,情绪稳定和积极的人更倾向于采取冒险的决策方式,而情绪不稳定和消极的人则更倾向于采取保守的决策方式。

这是因为情绪稳定和积极的人更愿意承担风险,而情绪不稳定和消极的人更加担心失败和损失。

2. 在情绪影响下做出明智的决策尽管情绪可以对决策产生影响,但我们仍然可以在情绪的干扰下做出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意识到情绪的存在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导致我们做出偏颇的决策。

因此,我们应该训练自己在做决策时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其次,我们应该进行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

情绪偏见往往使我们忽略或扭曲某些信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努力获取全面的信息,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

决策中的情绪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中的情绪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中的情绪情绪对决策的影响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进步,决策模型的精度和准确度越来越高,然而,我们依然面临人类天性中的情绪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情绪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常作为决策的因素之一起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探索如何将情绪纳入决策过程中,并查看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结果。

情绪的作用决策中的情绪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决策方式:情绪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注意力集中的焦点。

如果我们处于积极情绪状态,我们更可能关注积极方面的信息,而在消极情绪状态下,我们可能专注于消极信息。

这个差异会影响我们的决策方式。

2. 影响风险决策:情绪能够影响我们面对风险时的决策。

例如,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我们可能会对未来风险采取保守的决策;而在兴奋情绪下,我们也可能更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3. 影响决策的速度:情绪还能够影响我们做出决策的速度。

例如,在高度兴奋和焦虑的状态下,我们可能更倾向于迅速做出决策,从而忽略了重要的信息。

如何将情绪纳入决策过程中情绪被纳入决策可以提高其精度和准确度。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我们将情绪因素考虑在内:1. 意识到情绪的作用:作为决策者,理解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可能处于何种情绪状态,并尝试理解其影响。

2. 分析风险:当面对风险时,我们需要分析我们的情绪状态,以确保我们在决策中权衡风险时采取更加明智的决策。

3. 采取多样化的决策方式:不同的情绪状态影响我们的决策方式。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做决策,例如,采用专家意见、数学模型,还可以考虑借鉴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尽量减少情绪的干扰。

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结果情绪可以在决策结果中产生许多效应:1. 偏差效应:情绪可以导致偏差效应,从而影响我们的决策。

例如,情绪可能导致我们选择与我们自己的观点相似的信息,而忽略其他信息。

2. 禀赋效应:情绪还可以导致禀赋效应,即我们倾向于高估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不同决策研究范式中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不同决策研究范式中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不同决策研究范式中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引言决策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决策过程中,情绪作为一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在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情绪与决策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决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本文将介绍不同决策研究范式中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决策研究范式决策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法和理论框架来探究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决策研究范式:1. 传统决策范式传统决策范式是决策研究中最基本的范式之一。

在这个范式中,决策被认为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被忽视或者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

传统决策范式主要关注个体的认知和信息加工过程,而情绪的影响被忽略。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情绪对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情绪启发决策范式情绪启发决策范式认为情绪对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

情绪可以通过调节人们的注意力、记忆和判断来影响决策结果。

情绪启发决策范式主要关注情绪对决策的瞬时影响,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

3. 无效性决策范式无效性决策范式认为情绪可能导致决策的无效性。

在这个范式中,情绪被认为是偏斜决策的原因之一。

一些研究发现,负向情绪会促使人们做出保守的决策,而正向情绪则会促使人们做出冒险的决策。

影响因素情绪与决策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影响因素:1. 心理因素个体的心理状态对情绪与决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焦虑和压力会降低个体的决策质量,而积极的心态则会提高决策效果。

此外,个体的性格特征,如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也会影响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会影响情绪与决策的关系。

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对个体情绪的调节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的个体在决策过程中更容易保持积极的情绪,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情绪与决策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外界的噪音、温度和光线等因素都会对个体的情绪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决策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态—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作者:李灿灿
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

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关键词:静态模型;静态模型;情绪;决策
1.引言
决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上至国家大事,小到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不同的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

因此作出正确的决策对我们的生活非常的重要。

自2001年,美国著名的决策专家R.hastie在《心理学年鉴》上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情绪是决策领域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越来与受到重视的问题[1]。

研究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的研究大量涌现。

“人类如何进行决策”是近几十年来行为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极为关注的重大课题。

继2013年8月“The 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Decisi on Making and Brain Research”(第一届决策与脑研究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后,国内对于决策的研究也大量涌现。

本文参阅的国内外研究,总结整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以期提高决策的质量。

文中主要从静态-动态模型下对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2)静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3)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2.情绪与决策关系研究的发展
从早期的观点来看,大多数的研究决策与情绪的心理学家常常将情绪拒绝在决策研究的门外。

Daninel Bernoulli[2](1954)提出了效用理论,效用是指人们在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企图将效用最大化。

Bentham[3](1984)又将效用的概念发展为愉悦与痛苦之差。

简单的从概念来讲,情绪已经在决策中崭露头角。

Kahneman和Tversky[4](1979)在对“偏转反转”这一反常现象进行解释时提出了“前景理论”,偏好反转现象是指,例如,在有100%把握拿3000元和80%的机会拿到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多数人选择前者。

而在有100%的可能损失3000元和80%的机会损失4000元之间进行选择时,大多数人选择后者。

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的还有“等级信号依赖理论”。

这些理论中情绪在决策中起着部分参与和干扰的作用,但并没有把情绪作为一个影响决策的参数进行考虑。

Loomes[5]等人(1982)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悔理论和失望理论,并说明预期情绪在决策中的作用。

但该理论中并未对预期情绪对决策的影响进行直接的验证。

几乎同一时期,Johonson和Tversky(1983)提出情绪泛化假说,认为决策者当时的情绪状态会泛化到对决策的判断中,以及Isen和Patrik(1983)提出的情绪维持假说,认为决策者做出决策时候为了维持当下的情绪状态[6]。

个体的情感因素在决策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3.在静态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采用文字材料情景或将备选项一次性呈现给决策者,这样的决策设计叫做静态决策模型。

在探讨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时往往分成三个方面:预期情绪的影响、决策后的影响、决策时的影响。

而近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时的情绪,为了解释决策时情绪对决策的影响,研究者们主要提出了两种假设,一种假设认为决策时情绪是直接作为一种认知线索间接影响认知过程而改变风险偏好的。

Clore和Schwarz(1983)的情绪信息等价说认为,决策者在作出风险决策时不是基于任务特征而是基于任务特征对于风险目标的情绪反应作出的判断。

而另一种假设则认为决策时情绪无需经由认知的调节而直接会影响风险偏好。

Isen和Patrik(1983)提出的情绪维持假说,认为决策者做出决策是为了维持当下的情绪状态[7]。

Schwarz(2000)通过对中性、愉悦、悲伤三种情绪所诱发的决策偏好进行了比较,中性和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会诱发更高的风险偏好,但中性与愉悦情绪间没有差异。

Johnson和Tversky研究发现,人们当阅读悲伤的内容的报纸时会高估各种原因导致的风险。

Yuen和Lee (2003)的研究中也使用问卷的方法,结果发现悲伤情绪下的人相对于愉悦和中性情绪下的人更不愿意冒险。

似乎大量的研究均表先悲伤情绪下人们更倾向于规避风险。

而刘永芳[7](2010)等人在使用问卷法进行实验室,引入了任务框架效应和自我与他人这两个变量。

在实验结果中发现,不同的框架下,相同的情绪引发的决策行为是不同的,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

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在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自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

在静态模型下,对于情绪对不同决策模型下、对自我与他人的研究日渐成熟,然而究其原因还需进一步的进行考证。

4.动态模型下,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王重鸣等[8](1998)发现,框架效用具有动态特性,其发生与否受到任务性质、任务内容和所处情景的共同影响。

现实生活中,许多决策任务的信息并非是一次性全部出现的。

人们一边观察一边对序贯决策任务进行多阶段的决策的模型叫做动态模型。

庄锦英,陈明燕[9](2005年)通过交换有奖卡片的方法比较深入细致的探讨了愤怒与恐惧这两种消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结果显示,两种情绪对决策具有不同的影响,愤怒组诱发了更高的风险规避倾向,而恐惧对决策的影响不显著。

毛华配[10](2014)通过掷筛子游戏的方式,考察了静态和动态模型情景心境、即时性诱发情绪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静态决策模型和动态决策模型下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有着显著不同,相对于静态决策,动态决策模型下被试更倾向于,规避风险。

诱发情绪在动态决策模型中对风险决策行为产生显著影响,恐惧情绪促使被试在动态中趋于保守。

这与庄锦英的研究结果,恐惧情绪下对决策的影响是不同的,或许是框架效应引起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考证。

5.小结
已有的研究表明,相比静态模型下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有着显著地不同。

静态决策模型下的研究在现实中很难具有普适性。

因此在研究中使用动态决策模型对不同情绪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不仅仅是不同的模型下相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同样在动态模型下,相同的情绪也会产生不同的决策行为,因此在动态模型下引入框架效应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实验中的结果往往都能找到合适的假说来解释,然而每一种假说却不能解释所有的结果,因此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机制还需进一步的考证。

[参考文献]
[1] Hastie R. Problems for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Annu Rev Psychol, 2001, 52:653-683.
[2] Bernoulli D. Specimen theoriae novae de measurasortis[Exposition of a new theory on the measurement of risk]. Econometrica,1954,22: 23-26.
[3] Bentham J.An introduction to the principles of morals and legislation. Oxford, England:Blackwell,1984(Original work published1789).
[4] Kahneman D,Tversky A.Prospecttheory.Econometrica,1979,47:263-292.
[5] Bell D E. Regret in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Operations Research, 1982,30:961-981.
[6]毛华配,廖传景,黄华毅,童辉杰.( 2014).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12( 2),244-248.
[7]刘永芳,毕玉芳,王怀勇.( 2010).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心理学报,2010,Vol,42,No.3.317-324.
[8]李劲松,王重鸣.( 1998).风险偏好类型与风险判断模型的实验分析.人类功效学,4,17-21.
[9]庄锦英,陈明燕. ( 2005).论消极情绪对决策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Vol.29, No.5,7-10.
[10]毛华配,廖传景,黄华毅,童辉杰.( 2014).动态决策模型下情绪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心理与行为研究,12( 2),244-248.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东烟台 264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