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背影》公开课教案

《背影》教学设计

课型:现代文阅读课

教材分析:

本文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现代散文名家朱自清的一篇经典名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车站分别的事,突出了父亲的“背影”。背影是全文的线索,也是父爱的象征、父子之情的交汇点、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文章以真挚的情感、写实的笔法、素朴而有感染力的语言,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背影”本身也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经典形象。不同于一般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本篇是一篇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叙事散文,故教学重点应放在文学欣赏上,包括对其情感、形象的感知及语言、构思的品鉴。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前的学习中已接触了不少叙事散文,而父爱这一主题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故在浅层上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不困难。但本文中的父子关系,不像一般的亲子关系那样,可以用一个“爱”进行概括。在现实中,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藏在了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容易忽略掉语句之下的深意,而将文章的情感表面化。故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补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受平实的语言表达下的特殊意味,帮助其真正把握文章内核。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父子之间的深情,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理解其在父子关系中

的作用。

2.把握“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3.品味课文独特的语言,透过平实的语言,感受作者背后的深意与深情。

4.由文中的父子关系引起对现实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的感悟、反思。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父子之间的深情。

2.感知父亲形象,尤其是“背影”的形象,理解其在父子关系中的作用。

难点:3.把握“我”的情感态度变化。

4.品味课文独特的语言,透过平实的语言,感受作者背后的深意与深情。

五、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法、自主探究法、诵读法、合作谈论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十、布置作业:

借由《背影》这篇课文,我们一起学习了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的情感。但能够表达情感的方式远不止这些。

“爱是藏不住的,即使捂住嘴巴,还是会从眼睛里流露出来。”

1、抓住关键词:找找文中还有没有那些特殊的词语暴露了人物深沉的内心,试着解读一下。

2、抓住语言描写:语言是情感表达最直接的方式之一。本文中的人物语言真实质朴,但同样流露深情。请抓住父亲的话,尝试解读一下其背后的情感。

3、对比阅读:结合龙应台《目送》中有关父女母子的论述,谈谈你对车站送别时“我”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落泪的情节有何新认识。

板书设计:

关心理解感动

不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