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为依托 着力载体建设 塑造科技创新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探索之路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二○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探索之路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校园文化也是有形的,无形的校园文化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理性的熏陶,而有形的校园文化则可以让师生在真切可感的具体形象中受到直观的教育。正因如此,汽车学院在抓好优良院风、教风和学风等精神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构建团小组科技创新模式、打造特色社团等行之有效的举措,积极拓展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新载体,以可亲、可感、可以触摸的校园文化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

一、探索与发展

(一)加强“硬”载体建设,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科技创新创建理想环境

学院拥有创新实践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和各种学生专用试验台、试验设备、试验用品以及全天候开放网络机房。工程训练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以大工程意识为背景,集金工、电工电子、工程认知、工程训练和现代先进制造技术为核心,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训与创新相结合、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训练中心。实践基地和实验室的建立为保障学生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科技创新争取硬性支持

学院先后通过“搭建校企共建交流平台,研讨校企发展大计”、“制

定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突出‘双师’机构,专兼结合、优势互补”、“深入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企业效益”、“积极争取企校共建资金,发挥应有效益”、“结合学院专业特色,继续完善并遵循‘123’原则,寻求校企联合新突破”和“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七项举措,相继建立了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时风集团、鑫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0余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成立了“聊城汽车零部件及整车性能检测中心”、“中国科学院凯思博宏环保节能技术研究所(聊城)”、“聊城大学中通客车实验室”3个校内企校共建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企业支持学校,学校服务企业,企校共赢共进”的良好局面,为学生科技创新争取了硬件支持(实验场所支持、实验经费支持、实验技术支持),确保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发展和有效开展。

3、改善课程设置,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专业技能和理论基础是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石。为此,学院从整体上改善课程设置,“教”和“育”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工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 语言》等系列课程的开设,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加强“软”载体建设,为学生科技创新提供优质服务

1、构建团小组科技创新模式,重视场地建设,营造学生科技创新良好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