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团结抵抗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团结抵抗侵略者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团结抵抗侵略者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进行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团结抵抗侵略者的力量。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合作模式和重要成果三个方面探讨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

一、历史背景抗日战争以前,早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之间存在着许多分歧,特别是在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问题上,两党存在严重对立。

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国共两党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地对抗外敌。

因此,在中共中央的倡导下,两党开始尝试合作,这成为抗日战争的重要基础。

二、合作模式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了多种合作模式。

一是政治合作,即双方在政治上进行合作,共同对外抗战。

这种合作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存在,国共两党共同组建了抗日民主政府,实现了政党的统一。

二是军事合作,即双方在军事上进行合作,共同组建抗日军队,共同作战。

在此期间,两党通过合作成立了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展开了一系列重要战役。

三是情报合作,即双方在情报收集和交流方面进行合作,共同破译日本的情报,并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敌人的威胁。

三、重要成果国共两党的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是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势力。

国共两党通过合作,形成了兵力集中、情报通畅、指挥协调的抗日军队,对日本军队进行了有力的阻击和反击。

二是有效地推动了社会进步。

在合作过程中,两党通过联合扩大农民和工人的力量,推进了土地改革和工会运动,加强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和战斗力。

三是有效地推进了民主进程。

在合作过程中,两党共同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团结抵抗侵略者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国共两党的合作不仅有效地遏制了日本侵略者的势力,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主的发展。

抗日战争历经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也为日后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国共两党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取得的合作经验,对于今天的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正确看待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取得这场战争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这场战争的胜利是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然而许多人却忽略了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那么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国民党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作用呢?本文将做一粗浅的分析。

客观的说,国民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国民政府抗战标志和象征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它任何非执政党派所不能做到的。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尽管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表现不佳,但仍然是抗战时期人数最多的军队。

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抗战之初共产党的抗战力量还很弱小的时候。

第四,国民党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且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

战前因进行抗日救国工作而一度遭到国民党逮捕的张申府说:“我曾说,蒋先生只要发动抗战,全国必然景从。

我深幸今日已经完全实现了。

”○1第五,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首先在政治上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其次在经济和军事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援助,这是共产党在当时的条件下所做不到的。

伦敦《泰晤士报》发表评论指出:“不待战胜而承认中国为完全国家,实开新纪元,租界权利乃不合潮流,总理主张废除,蒋委员长成功,诚为民族吐气。

日寇虽不能占全中国领土,中国享此新约权利,当待日寇驱逐以后,故战胜为急务,以中国之坚卓抗战,得英、美之明白承认完成主权,其精神将益加强,并保证战胜后居大国优越地位,以重整新亚洲。

国共两党两军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与贡献

国共两党两军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与贡献
国共两党 两军在 中国抗 战 中的地位 与贡 献
文 / 岳 思平
关 于 国共 两 党 两 军 在 中 国抗 战 战 略地位 与 历史 贡 献如何 评价 ?换 言
不 血 刃地 侵 占了热 河 省 ( 今 河 北 省承 德地 区) ;共达 1 3 5万平方 公里 的 国
议和 国 防联席 会议 上 , 仍 没有 放 弃 以
继 中 国东 北 国土 沦 丧 后 , 华北、 华 中 部 分权 益 继 续丢 失 , 让 广 大 抗 日前 线 爱 国 官 兵 的 鲜 血 基 本付 之 东 流 。其
战线 初 步形 成 , 为全 国抗 战 的 实现 创 造 了政 治前 提 ; 其 独 立领 导 的东 北抗
日联 军 发展 到约 3万人 , 将东北抗 日
持 久 战 战略 总方 针 的区别 与联 系 等 。
部抗战 的进程 。九一八事变前后 , 杨
靖宇、 赵 尚志 、 周 保 中和 赵 一 曼 等一 批共产党员 , 由关 内 到 达 东 北 , 或直 接创 建 反 日游击 队 , 开 辟 东 北敌 后 战
七七事 变前及全国抗战初期
就一 般 意 义 说 ,中 国抗 战是 1 4 年 还 是 8年 , 是 以人 民 抗 战还 是 单纯 执 政 的 国民政 府 抗 战声 明作 为 标 志 , 会 得 出两 种截 然 不 同的 结论 。如 从 人 民抗 战 的 立 场 看 , 就是 前者 , 而 不是 后者 , 即 中 国抗 战 为 1 4年 , 1 9 31年 至 1 9 3 7年 是 中 国 局 部 抗 战 阶 段 ,
“ 长城 为 疆界 ” 即承 认 日本 以侵 占辽 宁、 吉林 、 黑龙 江 和热 河 省 为代 价 , 求
之, 究 竟 谁 抗 谁 不抗 、 双 方 抗 战 地 位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的严峻形势。

而国共两党在抗击民族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这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前提。

二、合作模式1. 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包括与旧民主主义力量、各地方政权以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合作。

通过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效地凝聚了抗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合力。

2. 提供军事支援国共两党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军事行动、组建军队以及提供物资等方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援。

例如,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共同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双方合作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政治协商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就国家前途、抗战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

例如,召开了重要的南京政治协商会议,就国共合作和共同抗战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种政治协商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合作的影响1. 构建了强大的抗战力量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了国共关系的改善国共合作使得两党之间的互信逐渐增强,通过共同的斗争,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成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中国人民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民族团结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民族团结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民族团结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战争之一,中共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国共合作是这场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

国共两党的合作实现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共同抵御侵略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政治立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分歧。

然而,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前,这些分歧被迫暂时搁置,国共两党共同认识到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重要性。

国共两党于1937年签订了《国共合作政策》,正式开启了合作关系。

这种国共合作让国内国共两党得以联合抗日,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两党的战略妥协,也是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共同面对敌人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国共两党之间的组织和军事上的合作,为中国军队整体战斗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无论是共产党领导的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还是国民党领导的徐州会战,国共两党的合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国共两党之间的互相配合和援助,不仅提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效能,更加深了两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感情。

同时,国共两党的合作也逐渐扩展至社会层面。

为了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战,中共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运动,号召全国人民抵制日货,支持抗日战争。

国民党也通过政策调整,尊重共产党的地位,鼓励人民参与民族抗战。

两党共同努力营造了一个民族团结的社会氛围,凝聚了民众的抗战意志,使全国人民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团结一致,共同承担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不仅是为了共同抵御外敌侵略,也是为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

共同抗战使国共两党相互信任和认同从而使合作得以继续下去,也加速了国内政治、社会的进步。

在长期共同奋斗的过程中,国共两党逐渐凝聚起了广大群众的力量,加强了全民族的觉醒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然而,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结束对国共关系的考验。

战后,两党在国家政权的转移、土地问题等方面产生了分歧。

这些分歧最终演变为内战,国共两党走上了对立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对抗日本侵略的共同目标下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

这段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国共合作,不仅仅是对付外敌的历史事件,更是中华民族团结战斗的文化表达和精神体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历史意义。

一、国共合作是宝贵的历史财富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段珍贵的记忆,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载入了历史的文化传承。

作为中华民族的战斗史和民族意志的英勇传说,国共合作始终是被后世人们铭记、歌颂的历史事件。

国共合作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有力的历史基础,而且也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成功提供了有益的历史经验。

国共合作所体现出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统一战线合作机制、密切党群联系等思想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国共合作是推动中国革命的历史功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共合作是中国抗日战争所需要的。

国共合作解决了由于历史、意识形态等多重原因而导致的国共两党对立。

走出斗争的困境,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族团结。

也让中国革命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国共合作推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是中国革命前进的力量源泉。

三、国共合作体现民族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国共合作开创了新的政治生态,推动了共产党、国民党及各民主党派间的协商、沟通和协调,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国共合作创立了一种新的民主机制,顺应了人民的利益愿望,为国家的独立自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国共合作是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着重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

在那个艰苦的时期中,两党同心协力,共同抗日。

他们不仅仅是国内斗争的群体,更是中华民族共同面对外部敌人的集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和自我修养的精神力量,更是当前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

五、国共合作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国共合作是当时的中共领导人提出,能够得以成功推进,反映了当时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

国共合作本身包含了一种折衷主义,两党联合对日抗战的利益既在接近的一方面,又具有区别。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政府建设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政府建设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与政府建设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合作与政府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国共合作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整个国家建设奠定了基石。

政府建设在这一背景下进行,为中国在战争中的抵抗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管理环境。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国共合作和政府建设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一、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

但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两党逐渐认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有效地组织对抗日本的力量。

国共合作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当时形势的需要。

首先,历史的原因使得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利益诉求。

中国一直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和割地,这种民族屈辱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国共两党都有拯救中国、振兴中华民族的共同目标,因此合作成为必然选择。

其次,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迫使两党合作。

日本侵略军的强大使中国处于危急之中,独立抵抗的局面非常艰难。

国共两党明白,只有通过合作才能集中力量,形成统一的抗日战线,才有可能取得战胜日本的胜利。

二、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合作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

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两党面临了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国共合作终于得到了实现。

首先,两党的共同目标是国共合作的根本基础。

国共两党都明白,只有团结在一起共同对抗日本,才能实现自身的利益。

在国共合作的框架下,两党通过互相妥协和让步,建立起了共同的抗日战略和战术。

其次,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路军、新四军以游击战为主要战术,实行消耗战,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

中共领导的这些军队通过与国民党军队的配合,形成了一体的战斗力量,为中国抵抗日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政府建设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方面,政府建设为国共合作提供了制度和机构保障,有力地组织和指挥了抗日战争的进行。

另一方面,政府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首先,政府建设形成了有效的指挥机构。

浅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浅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年级专业:10法学姓名:刘永康学号:100402067一.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一个政党能否成为一个国家抵抗外来侵略的中坚力量,关键在于这个政党是为了少数人还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战斗,这是衡量一个政党是中流砥柱的根本性标。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刻起,它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代表,且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着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唯有代表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才是全民族抗战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而国民党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即少数人,而且是与绝大数人民利益完全对立的少数人利益的代表,其实行抗战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其阶级统治及一党专政。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代表,并始终为其根本利益而抗战,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本性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关键因素:中国共产采取的正确的对日作战方针由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代表的阶层不同,国共两党的对日作战方针的制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

全民族抗战发动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制定了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和人民战争的路线,主张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

国民党也根据实事变化制定了相应的对日作战方针,两者对比可以看出:①从国共两党的对日作战方针上,国民党采取的片面的抗战方针,在这里面,既有抗日,又防共、反共的两面政策;反观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进程中,始终如一的坚持全民族抗战的方针,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入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逐步使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中坚力量。

②基于两党采取的不同的对日作战方针,两党在抗战中的军事力量也有相当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成绩
学号评卷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科生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完成时间
专业年级
浅论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也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国共两党为这场八年的艰苦战都付出了巨大代价,可以说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党都不能完成这个历史使命。

以下从两方面来阐述我对国共两大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的个人认识。

首先,不可置否的是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

首先,政府的抗战有着政权的标志性意义,标志着此政党、乃至国家至少没有沦为傀儡政权。

第二,就是国民政府的抗战号召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物质力量进行抗战,能够以较高效率组织起全国的力量进行有效的抗战、对敌打击。

第三,国民党控制着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拥有较强的军事力量。

军事设备、军事武器及对军事人员的训练在当时都是国内最先进与科学的。

特别是在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采取小米加步枪的战略起到的作用毕竟有限。

所以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敌军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敌军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第四,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在不同的阶
段,国民党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

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

然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统治了绝大多数的国土,国共力量悬殊。

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并没有尽到责任,他们虽然也在抗击日军,但与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相比,是很不成比例的。

例如:有资料表明,自1937年 9月平型关初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对日军作战160 0多次,毙伤日军6万余人,1938年敌后战场抗击日军兵力40万人,占全部侵华日军的58.8%,抗击伪军7.8万人,达100%。

其次,从抗战的态度来看,国民党的最初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九一八事变后到卢沟桥事变前,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不仅不抗战,而且对抗战活动进行压制和打击,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就是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范例。

而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

一个兵力极为弱小,与国民党军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军队,却能抗击一半以上的敌军,说明什么?在面临国民党的围剿,外敌侵略的同时共产党为什么依然能够实现突围,为抗战付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显然,靠国民党来领导抗战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成绩的。

在这次反对外来侵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可以这样说,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方针的指导,对取得了这次转折性战争的胜利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不是领导作用,而是导向的作用。

导向是指指导行动或发展的方向,使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

就是提出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提出正确的方针和路线,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正确的目标的实现。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全民族抗战发挥导向作用,是因为它具备了以下几
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第一,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对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抗日的问题上,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致。

它所提出的抗日战争的方向和目标、方针和路线、战略和策略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方向和目标。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除国民党外唯一具有武装力量的政党,虽然军事实力在抗战初期仍然不大,但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唯一能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配合抗战的军事力量。

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敌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能够以根据地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扩大军事力量,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重要和扩大。

第三,政治导向的内容包括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面的斗争。

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虽然参加了抗战,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统治利益的需要,还有许多不利于抗战的因素和行为。

在抗战之初,不能提出一个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目标,只是想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状态,因此过于依赖国际社会,一方面与日本军队作战,另一方面又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影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士气。

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一面上升,抗日战场上表现不佳,反共行动却有增无减,影响甚至危及抗战大业。

因此,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既能团结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保留在抗日阵营内部,又抵制它对中国共产党和抗战大业的破坏,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一个必然条件。

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坚持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也保证了抗日战争始终向着胜利的方向迈进。

可是,由于当时种种条件的不足,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也受到了外界的限制。

比如共产党的军队实力较国民党军队力量差,数量少、武器落后、对来
自工农阶级的军人训练更加不如国民党有素,加上当时生产力落后,后勤物资储备也不足以支撑前线作战。

在共产党对自身及外界正确认识的方针指导下,共产党军队选择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的对策,进行游击、地下战争,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终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其他各爱国党派、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实现的。

它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

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采取了抗战的态度后,它的动员力、号召力又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所不能取代的。

,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国民党推行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同时不放弃不切实际的妥协谈判,并且始终没有投降。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由这个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与动员所取得的时代性进步是全民族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由于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最重要、最有实力的政党,只有国共两党具有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战争的军事力量,因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华民族只有将历史融入自己的血液,才能图强奋发、团结一致,永不受辱于侵略者,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2、温贤美《抗战时期的国共关系》,北京出版社,1997年。

3、孙继业、孙志华《正面战场大会战——国民党军队抗战实录,团结出版社。

4、胡锦涛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