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与贡献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战争,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重要历史阶段。

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国共合作的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

国民党政府虽然在政治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军队建设和对日政策上存在着严重问题。

而中国共产党则具有坚定的抗日立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这种背景下,国共两党开始了合作。

二、国共合作的意义1.实现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形成。

国共两党在政治上达成共识,共同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为中国人民抗日斗争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2.加强了中国军队的抗战能力国共合作使得中国军队的抗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共产党的军事经验和组织能力为国民党军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高。

国共两党合作成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3.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共产党提出的土地革命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理论为中国农民争取了更多权益,改善了农村的社会状况。

同时,国共两党也在抗日战争中加强了对教育、卫生、工业等方面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4.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贡献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也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队的抵抗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分散了兵力,为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的战斗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国共合作的不足与反思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虽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合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摩擦和冲突。

这些问题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逐渐加剧,最终导致了国共内战的爆发。

然而,尽管存在不足,国共合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贡献依然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

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抵御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的历史背景、合作模式以及合作的影响等方面内容。

一、历史背景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当时的中国正面临日本侵略的严峻形势。

而国共两党在抗击民族危机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和责任,这也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前提。

二、合作模式1. 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了各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这包括与旧民主主义力量、各地方政权以及其他抗日团体的合作。

通过统一战线,国共两党有效地凝聚了抗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统一战线合力。

2. 提供军事支援国共两党通过派出人员参加军事行动、组建军队以及提供物资等方式,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军事支援。

例如,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部队,与国民党军队共同组成了中国军队的主力。

双方合作配合,共同抵御日本侵略。

3. 政治协商国共两党通过政治协商的方式,就国家前途、抗战方针等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和统一。

例如,召开了重要的南京政治协商会议,就国共合作和共同抗战达成了重要共识。

这种政治协商为国共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三、合作的影响1. 构建了强大的抗战力量国共合作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强有力的组织和指挥体系,形成了庞大的民族统一战线,有效地凝聚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力量,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促进了国共关系的改善国共合作使得两党之间的互信逐渐增强,通过共同的斗争,国共两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

3. 形成了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成为了民族团结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中国人民以及各界人士共同抗击侵略者,形成了众志成城、团结抗战的强大力量,培育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与国共合作密不可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访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持 阶段 就 变 了 ,我 们过 去 常 常用 三 句话 来概括 ,即 月武 汉失 守到 1 9 4 1 年底太 平洋 战争 爆发 ,大 概是 3
“ 积 极反 共 、 消极抗 日、准备 投 降 ” 。现 在很 多教科 年多 的时间 ,国民党共 组 织 9次 大规 模 战役 . 占整
书还是 这种提 法 ,卢教授 。请谈 谈 您 对这 种提 法 的 个 抗 战 时期 2 2次会 战 的 4 1 %。这 9次 战役 ,范 围 理 解?
斗的 4 4 % ;共 付 出 了伤 亡 1 3 7 . 6万 人 的代 价 , 占整 来 , 日本 的谈 判条 件 加码 了 ,加 上 了要 求我 们 承认
个抗 战 时期 伤亡 人 数 的 4 3 %。这 些数 字 都 超过 了抗 伪 满洲 国 、支 付 战争赔 款 等 条件 。对这 些 苛刻 的条
到: “ 历 史 就是 历史 ,事实 就是 事 实 ,任 何人 都不 如果 我 们说八 路 军 曾经 打过 百 团大 战 .那 国 民党这
3 8
次 就是 百 师大 战 。面 对这 种 猛 烈 的攻 势 ,连 日本 军 了 也没 有 用 ,他 们 肯 定会 得 寸进 尺 ,继 续 侵 略 的 。
战 初期 。这 些都 是 太平 洋 战争 之 前 的情 况 。太 平 洋 件 ,蒋 介 石 召开最 高 国防会 议 , “ 讨论 敌 人 所提 条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大 复兴 的 中国梦 ?5月 2 1日,中共
首先 可 以肯定 的是 ,国民党 在这 个 阶段 的反共
中央 党 校 党 史 教研 部 卢 毅 教 授 做 客 大 连 “ 一 校 两 活动 确 实 比较 频 繁 ,或 者说 比较 猖獗 ,先后 发 起三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

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是指中共和国民党在抗击日本侵略时期共同进行抗战,共同抵御外敌侵略的历史事件。

在这段时期,国共两党联合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为日本侵略者的战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国共合作不仅表明了两党的政治智慧,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抗战精神,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历史意义。

其一,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在于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抵抗意识。

在此之前,中共与国民党存在着严重的内战状态,两党长期处于对抗状态。

然而,外来侵略使得中共和国民党都认识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只有合作才能够有效对抗侵略者。

通过国共合作,两党意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这种抵抗意识成为了后来中国民众面对艰难困苦的强烈拼搏的基础。

其二,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在于形成了有效对敌的战略战术。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建立了统一战线,成立了抗战的最高决策机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简称抗统),并在抗统的指导下筹建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和政权机构。

通过合作,两党统合了各自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力量,形成了有效对敌的战略战术。

这一合作对于筹备、组织抗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抗战局面打下了基础。

其三,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在于进一步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声威和影响力。

通过国共合作,中共积极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扩大,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的各个阶段,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共的先进作风、坚定立场以及领导力在抗战中得到了广泛认可,进一步巩固了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

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在于加强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认同,为以后其他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中国抗日战争国共合作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这段时期的合作不仅是中共与国民党迈向和平、独立、统一的重要步骤,更是一次顽强、英勇、智慧的全民族抗战,有力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作用与地位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作用与地位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作用与地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论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

抗日战争是全中国的战争,因此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国民党政府都有着自己的作用与地位。

抗日战争是在国共两党合作下进行的。

历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度合作,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事情中间虽有许多曲折,但从全局着眼,我认为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有伤于民族元气。

全中国在面对日本侵略面临民族存亡的时刻,实现了国共的再度合作,共同抵御日寇,这应是全国人民的愿望和中华复兴的根本所在。

首先来说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忠实地执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积极促进和发展国共两党以及全国爱国军队爱国党派之间的合作,推动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抵抗。

在抗战战略防御阶段结束以后,共产党独立自主的领导沦陷区人民在地后方发动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创立了多个抗日根据地,为发展革命力量,扩大抗战优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已经达到了三百九十余万人,其中武装力量达一百三十多万人。

建立了陕甘宁,晋察冀等十九个解放区,为中国民众的安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推动了抗战的胜利。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以及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才是战胜侵略者,克服国民党妥协消极倾向的决定力量。

首先来看西安事变,这是开启国共合作的关键点之一。

共产党提出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联合对外的明确主张。

这样,中国历史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即由分裂内战到统一抗战的新起点。

这种形势是与共产党在此次事件中发挥积极作用分不开的。

其次看抗日根据地的创立与发展。

除了正面战场以外,共产党发动了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建备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也就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这极大的推动了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不仅扰乱了敌人的进攻方向,也在某种层面上压制了敌人的全面进攻,给抗日战争的路线留下了更多的方向!第三来看抗日战略相持阶段的中国共产党。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浅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关键词:国共两党抗日战争积极作用主导作用摘要: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争取取得的,国民党政府始终未曾投降过日本,在正面战场为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人民力量的兴起、壮大,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可以说没有两个党在抗日中的合作,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文: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名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在不同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虽然在抗战后期两党之间产生了一些隔阂,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没有了以往的坚决,但不可否认的是,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

在学习了老师您讲的近代史刚要之后,我对于这段历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接下来,我将以课堂学习内容为基础,课外学习内容辅助,浅谈一下我对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些看法。

一、从“"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全面抗战的开始”谈两党抗战七七事变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标志。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存在两个矛盾。

一为民族矛盾,二为阶级矛盾,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地位、作用,同这两个矛盾的性质与相互关系直接相联。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战争,这是民族矛盾居于主导地位所造成的。

在全民族战争中起作用的有各派政治势力,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由十年内战转为结成统一战线合作抗日,是抗日战争实现并坚持下来的基础。

首先,面临亡国的危机,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已形成不可抗拒之势。

在“九一八”事变后,北平和其他各地学生群众首先起来要求南京国民党政府抗日,他们的要求虽被拒绝,但得到了各阶层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知识分子,也开始对国民党政府所实行的政策表示怀疑和反对。

在日本侵略者咄咄逼人的攻势下,许多地方,违反国民党政府的意志,发生局部的抗战。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华民族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以下从两个方面来说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四,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

九一八事变后到卢沟桥事变前,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不仅不抗战,而且对抗战活动进行压制和打击,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就是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范例。

而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其他各爱国党派、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实现的。

它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

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采取了抗战的态度后,它的动员力、号召力又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所不能取代的。

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如何认识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是国、共两党共同取得的。

追溯到战争的背景和起因,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1879年,侵占本书中国领土的琉球,从此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

从1933年的福建事变到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一系列的战争终于引爆了中日战争。

此时,国共两党正处于尴尬期,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导致两党势如水火不共戴天。

然而,大敌当前,国共合作是全民族的民意所趋。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和1936年的“双十二”西安事变,就是这种民意潮流的主要标志性事件。

七七事变将合作从意愿变为现实。

在设定原则的前提下,共产党确实是愿意与国民党合作的。

1937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的报告,明确指出共产党在抗日时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共产党必须与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愿意保卫祖国的人们合作抗日。

但是,共产党内对国共合作有着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不理解,不愿意与仇敌合作。

另一种则是无原则的合作,即所谓“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中共作为一个目标明确的政党,为克服这两种态度做了大量的努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更多的考虑到实现民主革命最终任务,更加确立了“只要中国共产党没有垮台,就要一路抗日到底”的信念。

国民党在面对民族危亡时,也作出了“人无分老幼,地无分南北,均有抗战守土之责”的号召。

蒋介石一方面希望国际调停能够缓解战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以空间交换时间来为自己的退却做合理借口背书。

国民党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提防和削弱共产党,而共产党又有绝不“跟随资产阶级”的前提条件,这就决定了抗日时期国共两党既联合又斗争的基本脉络。

所以,在表面合作暗地争斗的情况下,国、共两党正式开始全面抗日战争。

关于两党在战争中的作用,首先,国民党为正面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抗战初期,毫无疑问,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没有国民党的坚持抗战,牵制日本军敌大部分的兵力,就不可能有中共开辟的抗日根据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民族抗战新论——兼谈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刘会军【作者简介】刘会军,吉林大学文学院【摘要题】历史学前沿【正文】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中华民族全面动员,进行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全面、深刻的觉醒。

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关于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觉醒、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领导权等问题,学术界多有讨论,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新想法,以就教于学术界同仁。

一、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基础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中华民族遭受到5次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在这5次战争中,都有不同角色的人士——既有清军的官兵,也有民众和其他人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反侵略的战争或斗争。

但这些反侵略的战争和斗争的参与者都只是特定的一些人,如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参与者只是当时负有抵抗任务的清军官兵和受到侵害的战争所在地民众,同八国联军的作战只是义和团的成员。

局部的侵略引起局部的反抗,涉及的层面和范围都是十分有限的。

而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略,在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华民族最深刻而又最全面地觉醒和动员了。

这种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就是整个中华民族都意识到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

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7月23日,《中国共产党为日本进攻华北第二次宣言》指出:“今天我们放弃平津,放弃芦[卢]沟桥永定河以东的大块中国领土,则冀察必然不保,必然成为第二个东四省,冀察不保,华北与全中国即将垂危,亡国灭种即将相继而来。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也认为:“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

”“此事发展的结果,不仅是中国存亡的问题,而将是世界人类祸福之所系。

”正因为中华民族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才使战争的双方都十分重视民众的力量。

国共两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日本方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早在战争刚开始时,多年从事中国问题研究的《朝日新闻》上海特派员尾崎秀实在一篇评文章中说,日本“并非是对付支那统一政权国民党政府,而是与整个支那民族为敌”。

全面动员又是建立在最深刻的觉醒基础上的。

而这种最深刻的觉醒不仅表现在对于民族危机的深刻感受和抗争,而且更体现在“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

这个进步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各中间党派、各界人民在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同时,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民生政策,并掀起了进步的思想文化运动。

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决不是单纯军事意义的对外反侵略战争,其社会的、历史的意义远远超出战争本身。

抗日战争进一步促成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旧的社会形态的分化和新兴民主进步力量的发展”。

抗日战争不仅是一次全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一次伟大的社会革命,是一次伟大的现代化运动。

它不仅是中外关系史的一个里程碑,而且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全民族抗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1985年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起,大陆学术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表现和作用越来越走向客观的评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觉得有未尽之义。

实际上,国民党、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整个战争过程来说,国民党始终是当时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它是否抗战,决定着中国中央政府是否抗战。

而这一点,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首先,政府抗战有着标志和象征的意义。

中国政府存在着并且抗战着,标志这个国家没有亡国。

如果这个政府投降了,成为傀儡政权,标志着这个国家已经不是独立的国家,已经亡国。

第二,就是政府的动员力。

国民政府抗战,就能够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进行抗战,这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等组织做不到也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能够动员全国的武装力量、经济力量进行抗战,也能发动它所控制的全部宣传机器动员全国人民抗战。

第三,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它所控制的军队是当时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军队。

特别是抗战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仍然很弱小,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在当时是主要的,正面战场对于打击日本的进攻势头、迟滞日本的进攻速度、实现持久抗战的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许多学者都已论及。

第四,国民党与国民政府是否抗战,决定着抗战是否合法,而直接影响着其他力量的抗战态度和抗战方式。

九一八事变后到卢沟桥事变前,国民党与国民政府不仅不抗战,而且对抗战活动进行压制和打击,著名的一二九运动,就是其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范例。

而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压制、打击下,很难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局面。

必须指出的是,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的抗战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其他各爱国党派、各族各界和全国人民的推动下实现的。

它的抗战态度的及时性、坚定性、彻底性、全面性都不及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党派,也不及深刻、全面觉醒了的中华民族的大多数成员。

但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采取了抗战的态度后,它的动员力、号召力又是其他任何党派、团体所不能取代的。

第五,国民政府是中国国家的代表,它代表中国进行抗战外交,在不同的阶段,国民政府根据战争形势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制订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和策略,确定了战略重点。

这些政策和策略的具体运作与实施,取得了良好的国际效应和国际影响。

一是政治上的收获。

卢沟事变后,中国政府在不同的国际场合,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在世界上的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中国的抗战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受侵犯,同时也是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全而战。

为此,中国的抗战先是在国际上获得了众多国家政府及民众在政治上的同情、声援和支持,后来又与美、英、苏等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是经济上,中国先后得到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等许多国家政府的援助和支持,也得到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援助和支持。

国民政府战时外交的最大收获也是经济上的援助。

虽然中国获得的援助无论是与中国投入战争的人力物力比,还是从中国获得的租借援助占美国租借物资总的比重看,数额都不是很大,但这些援助都是中国抗战急需的物资,因而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三是军事上,卢沟桥事变后,苏联的军事顾问和部分空军来到中国,参加中国对日本的作战或参谋,后来又有陈纳德的“飞虎队”援华。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开始与美、英等国进行军事合作,进行同盟抗战,结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是中国抗战胜利的保证,也使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了保证。

四是外交上,中国利用同盟抗战的时机,积极进行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谈判,先后与凡是与中国有不平等条约的国家签订了平等新约,中国从此摆脱了近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中国作为四强国之一,还参与组建了联合国的工作,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

外交上收获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抗战本身,它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这种国际之间的交往,是必须由能够代表国家的国民政府来承担的。

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关于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特别是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始终在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不是领导作用,而是导向的作用。

“要科学地、令人信服地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领导权的含意。

”[17] 按照现代社会科学的解释,领导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确定和实现既定的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统御和指引的行为过程”。

[18] (P33)我们认为,领导权的实现,有以下几个必要的因素:首先领导与被领导者应该是在一个组织系统内;因此,第二就是这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必须是法定的或有组织系统授权的;第三就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是领导与服从的关系,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有命令的权力,有一定的强制性作用。

除此而外,还有领导者必须能够代表大多数被领导者的利益,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等等。

导向是指指导行动或发展的方向,使事物向某个方面发展。

就是提出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并且提出正确的方针和路线,促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保证正确的目标的实现。

那么,中国共产党是否对国民党和其他抗日党派、各种抗战力量发挥了导向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全民族抗战发挥导向作用,是因为它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一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对民族资产阶级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抗日的问题上,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致。

它所提出的抗日战争的方向和目标、方针和路线、战略和策略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方向和目标。

二是中国共产党是除国民党外唯一具有武装力量的政党,虽然军事实力在抗战初期仍然不大,但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唯一能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配合抗战的军事力量。

而且由于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和方针、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在敌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能够以根据地迅速发展自己的力量,扩大军事力量,从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力量在抗战中不断壮大,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重要和扩大。

而国民党则走向反面。

三是政治导向的内容包括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方面的斗争。

国民党及国民政府虽然参加了抗战,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统治利益的需要,还有许多不利于抗战的因素和行为。

在抗战之初,不能提出一个取得抗战全面胜利的目标,只是想恢复到卢沟桥事变前状态,因此过于依赖国际社会,一方面与日本军队作战,另一方面又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影响了全民族抗战的决心和士气。

进入相持阶段后,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一面上升,抗日战场上表现不佳,反共行动却有增无减,影响甚至危及抗战大业。

因此,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既能团结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保留在抗日阵营内部,又抵制它对中国共产党和抗战大业的破坏,成为坚持抗战胜利的一个必然条件。

中国共产党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坚持并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的发展,也保证了抗日战争始终向着胜利的方向迈进。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和动员,由这个最深刻最全面的觉醒与动员所取得的时代性进步是全民族抗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是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我们还认为,由于国共两党是当时中国最重要、最有实力的政党,只有国共两党具有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战争的军事力量,因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是全民族抗战的核心,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是抗战胜利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