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损伤和修复是生物体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受的一种现象,无论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原因,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经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本文将解释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的相关名词。
1. 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是指在外部或内部刺激下,细胞和组织遭受破坏或改变的过程。
组织损伤可以是机械性的,如撞击、割伤或拉伤;化学性的,如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或是生物性的,如微生物感染。
组织损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并触发组织修复的过程。
2. 细胞损伤:细胞损伤是指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或内源性因素破坏的过程。
细胞损伤可以是可逆性的,如细胞受到轻微的热、辐射或化学物质刺激;也可以是不可逆性的,如细胞遭受严重的烧伤、缺血等。
细胞损伤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甚至细胞死亡。
3.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组织损伤后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当细胞或组织受到损伤时,机体会释放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以引起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白细胞浸润等症状。
炎症反应有助于清除病原体和损伤组织的残留物,并为后续的修复过程提供必要的环境。
4.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指损伤组织重新恢复其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组织修复包括两个主要过程:再生和修复。
再生是指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损组织恢复其原有结构和功能;修复是指通过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蛋白填充损伤区域,形成瘢痕组织,但无法完全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
5. 细胞凋亡:当细胞受到不可逆性损伤时,会发生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程序性激活的细胞死亡过程,具有清除受损细胞和维持组织稳态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特征包括细胞收缩、细胞核碎裂和形成凋亡小体。
6. 瘢痕组织:当损伤较大或再生能力有限时,修复过程往往会形成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蛋白组成,具有嫩粉色或无色的外观,但不具备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7. 再生能力:再生能力是组织和细胞损伤修复的关键指标。
再生能力指的是细胞或组织在受损后能够恢复其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而组织则是由细胞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在生物体内,组织和细胞常常面临各种不同的损伤,然而,生物体拥有一套精细的损伤修复机制,可以迅速启动并促进组织和细胞的修复过程。
细胞损伤是指细胞受到外界或内部因素的破坏或变化,从而导致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机械创伤、热伤、化学物质作用、病原体感染、辐射等。
当细胞受到损伤时,它们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以保护自身或启动修复过程。
组织损伤是指整个组织或其各个组成部分受到外界或内部因素的破坏或变化。
组织损伤可以是细胞损伤的集合体,也可以是在细胞损伤基础上引起的更大范围的损伤。
常见的组织损伤包括创伤性损伤(如刀伤、撞击)、烧伤、化学物质作用、感染、缺血和缺氧等。
组织损伤导致组织结构的解体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损伤修复是指生物体对组织和细胞损伤的自我修复过程。
损伤修复包括多个阶段,如炎症反应、再生和修复。
炎症反应是组织和细胞损伤后启动的一种生理防御反应,其特征是发热、红肿、疼痛和功能受损等。
炎症反应通过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凝固和白细胞浸润等一系列反应,为修复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再生是指受损组织和细胞通过分裂和增生恢复其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在组织损伤后,某些细胞,如干细胞和再生细胞,可以经过增殖和分化,替代受损的细胞,并重新建立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然而,再生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同组织和细胞具有不同的再生能力。
修复是指组织和细胞在无法完全再生的情况下,通过产生瘢痕组织或纤维组织来填补受损区域,以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当组织损伤严重或失去再生能力时,修复是一种重要的修复方式。
修复过程包括创伤面外伤血凝块形成、细胞增生和分化、细胞迁移和分泌基质、新生血管生成等。
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是生物体内一个复杂而精密的机制,它保证了生物体的完整性和正常运作。
深入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与修复的过程和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可以为各种疾病的治疗和再生医学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01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第五章肿瘤

新生毛细血管
巨噬细胞
成纤维细胞
染色方法:HE 染色 放大倍数:10×40诊断依据:1.XXXXXXXX; 2.XXXXXXXX。病理诊断:肉芽组织
注意事项: 1.领取显微镜和切片(上课前)、值日方法沿用组织学实验; 2.病理标本来自人体,非常珍贵,要爱惜标本,按照正确方法观察,损坏赔偿; 3.注意大体、镜下病变结合,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结合,综合分析; 4.作好课前预习,与教师积极配合,共同上好实验课,提高教学质量。
绘图和实验报告 1.仔细阅读完病理切片,做到心中有数后,选取典型部位再开始绘图,严禁模仿。 2.绘图要用红蓝绘图彩笔。 3.要注意病变组织各部分的比例和颜色。 4.要正确填写实验报告单、题目、图标、染色和放大倍数、诊断依据。 5.要求当堂完成作业。
肾水变性(10×1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肾水变性(10×40)
肝脂肪变性(10×10)
肝脂肪变性(10×40)
脾被膜玻璃样变性(10×40)
脾血管玻璃样变性(10×10)
肉芽组织 (10×10)
肉芽组织 (10×40)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

04
细胞和组织损伤、适应与修 复的关系
损伤、适应与修复的相互影响
01
损伤是适应与修复的前提
组织或细胞受到损伤后,会引发一系列的适应性和修复反应,以恢复其
正常功能。
02
适应是修复的重要基础
在长期或反复的损伤刺激下,细胞和组织会逐渐适应并产生相应的代偿
机制,以减轻或消除损伤的影响。
03
修复是损伤和适应的最终目标
损伤的原因
物理因素
如紫外线、高温、低温、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
如毒素、药物、重金属等。
生物因素
如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生理因素
如细胞老化、细胞凋亡等。
损伤对细胞和组织的影响
1 2
结构改变
细胞或组织结构受到破坏,导致形态和功能异常。
功能失调
细胞或组织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作用。
3
代谢紊乱
细胞或组织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导致物质代谢 和能量代谢异常。
通过有效的修复过程,细胞和组织能够恢复到损伤前的状态,或至少达
到一种能够维持其基本功能的稳定状态。
损伤、适应与修复在疾病中的作用
损伤与疾病的发生
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有关 ,如创伤、感染、化学物质或放射线暴露等 。
适应与疾病的进展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和组织会通过适应来应 对损伤,但有时这种适应会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展 。
02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适应的定义与类型
适应的定义
细胞和组织对环境变化或损伤所做出 的反应性改变,以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的稳定。
适应的类型
分为可逆性适应和不可逆性适应两种 类型。可逆性适应是指细胞或组织在 受到刺激时发生的暂时性反应,而不 可逆性适应则涉及结构和功能的永久 性改变。
病理学——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

病理学——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机体细胞处于不断改变着的内外环境中,自然界和体内环境的许多因素会造成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其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损伤的严重程度。
如果致损伤因素轻微,作用缓慢,细胞可进行自身调整,以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果致损伤因素增强,在一定程度内出现可复性损伤,可表现为某些物质在组织和细胞中异常沉积;足够强的损伤因素或可复性损伤发展下去,则可出现组织和细胞的死亡。
第一节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原因1、缺氧是引起细胞损伤的重要和常见原因。
缺氧可为全身性或局部性,前者如心肺功能障碍,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或丧失(如一氧化碳和氰化物中毒、严重贫血等);后者常见于动脉管腔血流受阻。
机体内各种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不同,神经细胞缺血一般超过5~10分钟便难以恢复,而结缔组织细胞耐受缺氧时间较长。
2、物理因素包括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机械损伤等因素。
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或炭化。
低温使血管收缩、血流停滞、组织缺氧或使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形成冰晶而损伤。
强电流通过组织时造成局部烧伤,+并引起心脏传导障碍、心律紊乱而死亡。
放射线作用于机体,使水分子被激发与电离,产生大量具有强毒力的自由基,导致生物分子化学键断裂,分子结构破坏、机械损伤能使细胞和组织的完整性破坏。
3、化学因素各种毒物通过不同途径造成机体损害,最常见是抑制酶的活性。
化学物质进入过多(如酒精等)或严重缺乏(如某些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可引起细胞损伤。
烟叶中因含多种有毒化学物质,可造成多种器官损伤。
某些药物可出现副作用(如链霉素对内耳、庆大霉素对肾的伤害)。
某些物质通过吸收、降解而使细胞损伤,如CCI4经肝代谢形成有强毒力的自由基CCI3及Cl·,破坏细胞的膜结构。
4、生物因素为引起细胞损伤的最常见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等,病毒寄生、繁殖于活细胞中,干扰细胞的代谢过程;或产生毒性物质;或通过病毒蛋白的抗原性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某些致癌病毒其核酸可掺入正常人体细胞的DNA中,改变人体遗传信息的表达,使细胞异常增生,甚至形成肿瘤。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和损伤的生理反应过程。
下面是对这些概念的一般解释:
1. 细胞的适应
细胞适应是指细胞对环境条件的调整和变化,以维持正常功能并适应环境压力。
适应可以是可逆的,也可以是不可逆的,取决于环境压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常见的细胞适应形式包括增生(细胞数量增加)、肥大(细胞体积增大)、萎缩(细胞体积减小)等。
2. 组织的适应
组织适应是指组织对环境刺激作出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调整。
组织适应可以包括细胞数量增加、细胞类型改变、基质合成增加等。
例如,肌肉组织在力量训练后适应增生,骨骼组织在负重运动中适应增加骨密度。
3. 细胞的损伤
细胞损伤是指细胞受到损害或破坏,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细胞损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物理创伤、化学物质暴露、感染、缺氧、炎症等。
细胞损伤的严重程度可以从可逆性到不可逆性变化。
4. 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组织损伤是指细胞受到严重损害或死亡,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组织损伤的修复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包括凝血、炎症、增生和重塑。
在修复过程中,损伤组织会通过再生(细胞增生)或瘢痕形成(纤维组织替代)来填补损伤区域。
修复过程旨在尽量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和损伤的复杂生理反应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名词解释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是指当身体组织或细胞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病理因素,导致其结构或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时,机体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来修复受损组织和细胞的过程。
本文将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
1. 组织:组织是由一群相同类型或相似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组织类型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当组织遭受外界刺激或内部病理因素时,其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受到损伤。
2. 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基本单位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和功能表达等基本特征。
细胞损伤与修复主要指细胞结构或功能受到损害后,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我修复机制来恢复正常状态。
3. 损伤:损伤是指外界刺激或内部病理因素对组织和细胞造成的结构或功能的异常变化。
损伤可分为机械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病理性损伤等多种类型。
机体受损后,会启动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和修复机制来恢复受损组织和细胞的正常状态。
4. 修复:修复是指在组织和细胞损伤后,通过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使受损组织和细胞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
修复过程包括炎症反应、再生和修补。
炎症反应旨在清除受损细胞和引起炎症的因子,创建良好的环境促进组织修复。
再生是指受损组织通过增殖和分化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
修补是指受损组织不再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而是以瘢痕组织替代。
5.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组织和细胞遭受损伤后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之一。
炎症反应的特点是局部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细胞浸润等。
炎症反应旨在清除损伤组织和细菌等致病因子,为修复过程创造有利条件。
6. 再生:再生是指受损组织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再生通常发生在具有高度再生能力的组织或细胞,如皮肤、肝脏、骨骼肌等。
再生过程中,干细胞或分化细胞能够重新进入细胞周期,通过细胞分裂来恢复受损部位。
7. 修补:修补是指受损组织在无法恢复原有结构和功能的情况下,以瘢痕组织替代的过程。
组织细胞损伤修复ppt课件

五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2 不良肉芽组织的形态: ① 水肿型: 肉芽组织生长高出创面,表面苍白
② 迟缓型: 长时间肉芽组织不能填满创口,表面脏, 并出现结痂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静止细胞(quiescent cell):
① 各种腺体实质细胞
② 间叶组织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 细胞。
如:肝细胞、胰腺、甲状腺、肾小管 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 内皮、平滑肌、骨、 软骨细胞。
3、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 非分裂细胞(nondividing cell):
手 术 切 口
1.创缘整齐,组织破坏少 ,无感染及异物
2.经缝合,创缘对合,炎症反应轻
3.表皮再生,少量肉芽组织 4.愈合后少量瘢痕形成
从伤口边缘长入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与一期相反
① 条件:A 缺损大,B 创缘不齐、对合不 齐,C 有感染及异物。 ② 缺点:A 时间长,B 肉芽多、瘢痕大,C 对器官组织影响大。
突起幼芽
细胞条索
向前移动+后续细胞增生
管腔形成
分泌IV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
毛细血管构筑完成
新生血管连接成网 基底膜基板
血管再生模式图
(五) 肌组织与神经组织再生
平滑肌、心肌 破坏后基本上都是瘢痕修复。 横纹肌的
再生能力很弱。
神经组织 再生的特点:
胶质瘢痕形成— 脑、脊髓内的神经细胞 破坏后,由神经胶质细胞及其纤维修复,称之 为胶质瘢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
萎缩(atrophy)
变性(degeneration)
化生(metaplasia)
虎斑心
酶解组织坏死
机化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坏死
瘢痕组织(scar tissue)
坏疽
水变性
肥大与增生
再生
Mallory body
凝固性坏死
干酪样坏死
核碎裂(karyopyknosis)
气球样变性(ballooning
二、是非题`
1.湿性坏疽属液化性坏死,而干性坏疽属凝固性坏死。
( )
2.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 )
3.不完全再生早期常以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
( )
4.纤维素样变性实质上就是纤维素样坏死。
( )
5.肉芽组织及肉芽肿内均有较多的纤维母细胞。
( )
6.坏死细胞核的改变为核浓缩,核分裂和核溶解。
( )
7.脂肪变性有时也可以见于细胞外。
( )
8.气球样变性是脂肪变性的一种类型,制片过程中脂肪溶解,细胞呈气球样。
( ) 9.湿性坏疽是液化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
( )
10.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浓缩,碎裂和溶解。
11.脑组织坏死多属凝固性坏死。
( )
12.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造成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13.干酪样坏死的镜下特征是组织轮廓保持一段时间。
( )
14.伴有腐败细菌感染的坏死称坏疽。
( )
15.骨再生能力弱,因此骨折后须固定。
( )
16.坏疽是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形成的特殊形态。
()
17.萎缩的器官其体积均缩小。
( )
18.变性是指细胞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增多。
()
19.凡是组织器官的体积变小都称为萎缩。
( )
20.气球样变、水变性、脂肪变性和纤维素样变性均属可复性的病变。
( )
21.结缔组织玻变在镜下可见一片模糊的颗粒状无结构的红染物质。
( )
22.萎缩的肉眼观察可见体积缩小,外形发生改变。
( )
23.生理性再生属完全再生,而病理性再生属于不完全再生。
( )
24.外周神经纤维损伤时,如其相连神经细胞未受损,可完全再生。
( )
25.骨和软骨的再生能力很强.故损伤后一般均能完全再生。
( )
26.机体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是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
( )
27.液化性坏死主要见于肺。
( )
28.组织坏死若有腐败菌感染就称坏疽。
( )
29.干酪样坏死及脂肪坏死均属凝固性坏死。
( )
30.骨折后骨组织可通过完全再生而修复。
( )
三、选择题
1.一种成熟组织由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现象称:
A.间变 B.机化 C.化生
D.再生 E.分化
2.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 B.阑尾 C.膀胱
D.四肢 E.子宫
3.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 B.心、脾、肺
C.心、肝、肠 D.肝、肾、脾
E.心、肝、肾
4.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 B.骨骼肌 C.神经细胞
D.软骨 E.平滑肌
5.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 B.再生性增生
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
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6.“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
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E.间质增生
7.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浓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 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
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
8.肉芽组织是由……组成:
A.吞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
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C.新生毛细血管和单核细胞
D.单核细胞、巨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
E.以上都不是
9.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 B.钙化 C.分
D.化生 E.适应
10.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 B.废用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 E.生理性萎缩
11.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 B.肾 C.脑 D.心 E.肝
12.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 B.线粒体受损
C.高尔基氏器受损 D.核糖体受损
E.中心体受损
13.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
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
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4.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 B.线粒体增多
C.滑面内质网增多 D.粗面内质网增多
E.自噬泡增多
15.下列哪一种最适合肉芽组织?
A.巨细胞和胶原纤维 B.纤维母细胞和巨细胞
C.毛细血管和淋巴细胞 D.纤维母细胞和巨噬细胞
E.纤维母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16.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 B.增生 C.化生
D.机化 E.不完全再生
17.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 B.钠少,钾多,水少
C.钠多,钾少,水多 D.钠多,钾少,水少
E.钠少,钾多,水多
18.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 B.脂肪组织 C.肝
D.脑 E.心肌
19.大块疤痕可引起:
A.关节运动障碍 B.器官表面凹陷 C.器官变形
D.腔室狭窄 E.以上均可
20.虎斑心见于:
A.白喉 B.中毒 C.严重贫血
D.肥胖 E.高脂血症
21.在电子显微镜下.缺氧时引起细胞达到不可复性阶段的最早形态标志是:A.出现髓鞘结构
B.溶酶体破裂
C.广泛的粗面内质网扩张,脱颗粒
D.广泛的线粒体肿大,破裂
E.广泛的线粒体固缩
22.下列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
A.气球样变 B.水变性 C.脂变
D.细胞内钙盐沉着 E.细胞内玻变
23.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A.机化乃是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的将异物排除或机化
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机化过程
D.机体对外界侵入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带来不良后果
24.下列哪种是肉芽组织的特征?
A.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
B.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
C.巨细胞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
D.巨细胞增生.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E.新生的毛细血管及组织细胞增生
25.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
A.分化不良 B.不典型增生 C.不完全再生
D.癌前期改变 E.适应性改变
四、简答
1.萎缩、变性、细胞死亡与人体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2.什么是肉芽组织?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
4.变性的常见类型及临床意义有那些?
5.化生分哪两类?其意义是什么?
6. 请各举一例:心、肺、肝、肠、脑、胰有坏死的疾病,分别说明其坏死属哪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