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参数解释(可编辑修改word版)

脉象参数解释(可编辑修改word版)
脉象参数解释(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大致介绍

1

1. 主波

2.潮波

3.降中峡

4.重搏波

图1-4-6 桡动脉脉图的波组

① 升支:脉搏波形中由基线至主波峰顶的一条上升曲线,是心室的快速射血时期。

② 降支:脉搏波形中由主波峰顶至基线的一条下降曲

线,是心室射血后期至下一次心动周期的开始。

③ 主波:脉图的主体波幅,一般顶点为脉图的最高峰,反映动脉内压力与容积的最大值。

④ 潮波: 又称重搏前波,位于下降支,主波之后,一般低于主波而高于重搏波,反映左心室

停止射血,动脉扩张降压,逆向反射波。

⑤ 降中峡:或称降中波,是主波降支与重搏波升支构成的向下的切迹波谷,表示主动脉静压排空时间,为心脏收缩与舒张的分界点。

⑥ 重搏波:是降支中突出的一个上升波,为主动脉瓣关闭、主动脉弹性回缩波。

① 脉位:根据 10 个取法压力段的系列脉图中取脉压力 P 和主波幅 h 1 的对应值,首先描画出“P -h 1”趋势曲线图,依脉位的曲线形态和脉图出现压力 P 出的变化再行分析。

② 脉数:根据最佳取法压力脉图的脉动周期 t 值求出脉率、最大与最小的 t 值之差, 确定脉律整齐与否。

③ 脉形:根据最佳脉图量取时间、波幅、角度、面积和比值有关参数以反映脉图的形态特征。

④ 脉势:根据“P -h 1”趋势曲线图中最佳取法压力的 P 值的大小及脉搏耐切脉压力的程度变化确定脉势。

2

4 3

升 支 降支

t 1

二、参数含义

h(mm)

θ

W

T

D

V

h5

h3

h1

h4

α

U

U' t4

t5

t

t(s)

(1) 时间指标

① t :脉动周期,即脉图起始点到终点的时值。t 值对应于左心室的一个心动周期。测量方法:测量 U-U’点间隔的时间。 正常参考值:0.6~1.0s 。

② t 1:升支时间,即脉图起点到主波峰点的时值。t 1 值对应于左心室快速射血期。测定方法:主波峰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 U 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07~0.11s

③ t 4:心缩时间,即脉图起点到降中峡之间的时值。t 4 值对应于左心室的收缩期。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 U 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28~0.44s 。

④ t 5:缓降时间,即降中峡到脉图终点之间的时值。t 5 值对应于左心室舒张期。测量方法:降中峡切迹点到基线的垂线与基线的交点与 U’点之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t 5 值的大小与心率的快慢关系密切,一般为 0.36~0.76s 。 ⑤ W:主波上 1/3 处的宽度,相当于动脉内高压力水平所维持的时间。

测量方法:先由主波峰顶至基线垂线上 1/3 与下 2/3 交界点作一水平线(平行于基线) 再测量该水平线与主波两侧升降支相交两点间的时值。

正常参考值:0.12~0.23s 。

(2) 波幅指标

① h 1 :主波高度,即主波峰顶到脉图基线的垂线长度。h 1 值代表心收缩期动管壁承受的压力和容积,反映了左心室射血功能和大动脉的顺应性。

测量方法:测量主波峰顶至基线垂直距离。正常参考值:8.5~28mm 。

② h 3 :潮波高度,即潮波峰顶到脉图基线的幅度。h 3 值主要反映动脉血管张力和外周阻力状态。

测量方法:潮波顶至基线的垂直距离。正常参考值:12.5~21.0mm 。

③ h 4 :降中峡高度,即降中峡谷底到脉图基线的幅度,反映动脉外周阻力大小。

测量方法:测量降中峡最低点至基线间的垂直距离。

正常参考值:7.35~12.50mm。

④ h5 : 重搏波高度,即重搏波峰顶点至过降中峡谷底水平基线的幅度,反映大动脉的弹性(顺应性)状况。

测量方法:测量过重搏波峰顶和过降中峡谷底所作的两条水平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正常参考值:0.5~2.0mm。

(3)角度指标

用量角器测量,以“度”为单位。

① α:上升角,或称 U 角,主波升支与基线的夹角,反映血管弹性与血液粘性。

测量方法:以 U 点为角顶点,量出升支起始段与基线夹角的度数。

正常参考值:80~87°。

② θ:主波角,或称 P 角,是主波升支与降支的夹角,反映血管弹性和血流状况。

测量方法:将上升支与下降支速降段各引伸一条延长线,两条延长线相交之夹角即θ角。若θ角呈平项者,可不测量角度数值,而以文字记述为“平顶型角”。

正常参考值:19~42°。

(4)面积指标

如图 1-4-11 所示,脉图面积指标有 5 项。

① Aa:收缩期面积,是收缩期脉图基线以上面积(单位 mm2)。

② Ab:舒张期面积,是舒张期脉图基线以上面积(单位 mm2)。

③ AT:脉图总面积,是基线以上脉图总面积(单位 mm2)。

以上 Aa、Ab 和AT 可通过积分求得,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可通过求积仪或梯形面积累加法求得。其中,AT、Ab 是由脉图估价心功能某些指标的基本参数。

正常参考值:AT 135~221mm2;Ab 42~110mm2。

④ As:收缩期总面积,是动脉腔压力与静脉腔压力之间围成的收缩期总面积(单位mmHg·s)。

⑤ Ad:舒张期总面积,是动脉腔压力与静脉腔压力之间围成的舒张期总面积(单位mmHg·s)。

As 和 Ad 的计算方法分别是:

As = 0.04[1/h1·Aa·(Ps-Pd)+Pd·t4]

Ad = 0.04[1/h1·Ab·(Ps-Pd)+Pd·t5]

式中 Ps、Pd 分别表示左臂肱动脉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

(5)比值指标

为了更好地反映心血管的功能状态和脉图特征,除以上所测绝对数值外,常取各参数的相对比值,在反映脉图的生理含义上更为准确和灵敏。

① h1/t1:升支斜率。正常参考值:188.00~352.00。

② h3/h1:张力系数。正常参考值:0.56~0.93。

③ h4/h1:阻力系数。正常参考值:0.25~0.62。

④ h5/h1:弹性系数。正常参考值:0.02~0.24。

三、分析指标

时间指标:

1.t (脉动周期)正常参考值:0.6~1.0s。

2.t1(升支时间) 正常参考值:0.07~0.11s

3.t4(心缩时间) 正常参考值:0.28~0.44s。4.t5(缓降时间) 正常参考值:0.36~0.76s。5.W(主波上1/3 处的宽度) 正常参考值:0.12~0.23s。

波幅指标:

6.h1 (主波高度) 正常参考值:8.5~28mm。

7.h3 (潮波高度) 正常参考值:12.5~21.0mm。

8.h4(降中峡高度) 正常参考值:7.35~12.50mm。

9.h5(重搏波高度) 正常参考值:0.5~2.0mm。

角度指标:

10.α(上升角,或称U 角) 正常参考值:80~87°。

11.θ(主波角,或称P 角) 正常参考值:19~42°。

面积指标:

12.Aa(收缩期总面积) 正常参考值:93~111 mm2

13.Ab(正常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42~110mm2

14.AT(脉图总面积) 正常参考值:135~221mm2

15.As(收缩期总面积,单位:mmHg·s)。

16.Ad(舒张期总面积,单位:mmHg·s)。

比值指标:

17.h1/t1:升支斜率。正常参考值:188.00~352.00。

18.h3/h1:张力系数。正常参考值:0.56~0.93。

19.h4/h1:阻力系数。正常参考值:0.25~0.62。

20.h5/h1:弹性系数。正常参考值:0.02~0.24。

21.W/t :弦度系数。正常参考值:0.12~0.26。注:

升支角∠α=tan[h1/(t1*25)]

主波角∠β=t a n[(t2-t1)*25/(h1-h2)]+(90°-∠α)

A s =0.04[1/h1·A a·(P s-Pd)+Pd·t4]

A d=0.04[1/h1·A b·(P s-Pd)+Pd·t5]

式中 Ps、Pd 分别表示左臂肱动脉收缩压值和舒张压值。

四、说明

软件中的脉图分析,希望得到对以上 21 个参数值的具体数值,虽然脉图的定性不需要以上参数,但是在脉图的报告单上希望得到类似以下的分析报告:

包括:具体的21 个参数具体数值,正常值参考范围附在最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