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合集下载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全速域带速重投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全速域带速重投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全速域带速重投研究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工业和交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实现高效率和高性能的控制,通常需要使用位置传感器来提供准确的转子位置信息。

然而,位置传感器的使用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无位置传感器控制(sensorless control)技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针对PM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进行了全速域带速重投的研究。

带速重投是一种基于辨识的控制方法,通过测量电机的电压和电流来估计转子位置。

然后,利用估计的转子位置信息进行电机控制,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首先,本文对带速重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带速重投方法基于电机的数学模型,通过测量电机的电压和电流来辨识模型参数,并估计转子位置。

根据估计的转子位置,可以实现闭环控制,对电机进行精确的控制。

然后,本文设计了一个实验平台,用于验证带速重投方法的性能。

实验平台包括一个PMSM,一个功率放大器和一个控制器。

通过改变电机的工作条件,如不同的转速和负载扭矩,对带速重投方法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实验结果表明,带速重投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转子位置,并实现高性能的电机控制。

最后,本文对带速重投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带速重投方法在无位置传感器控制中具有较低的成本和复杂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然而,带速重投方法对电机模型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对参数变化敏感,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优化。

综上所述,本文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全速域带速重投进行了研究。

带速重投方法通过测量电机的电压和电流来估计转子位置,实现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带速重投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然而,对电机模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无速度传感器控制系统研究

F u d t 玎P 0e tS p 0 e yS in ea d I c n l yMa r m 1加 ( u a T v c ( 0 0 6 Kl 0 ) o n ai o r c :u p n d b ce c n ' h o g j g e o o P ) H n nPD i e N . O G O 2 f n 2
摘要 : 绍 了 种基于 T S2L 2O 介 M 3 0 F 8 8型 D P芯 片 实 现 的无 位 置 传 感 器永 磁 同步 电 机全 数 字 控 制 系统 。该 系 统采 用 S 滑 模 变 结 构 观测 器 来 获 得转 速 和 转 子 位 置 , 与传 统 的 观 测 算 法 相 比 , 该方 法 低 速 时 的 转 角估 计 误 差 显 著 减 少 。该 系 统 充 分 利用 了 D P 片 内 资源 丰 富 、 算 速 度 快 的特 点 。实 验 结 果表 明系 统 获 得 了 良好 的 控 制性 能 S 运 关键 词 : 磁 电机 ;数 字控 制 / 速 度传 感器 ; 字 信 号 处 理 器 ;滑模 观 测 器 永 无 数
中 图分 类 号 : M3 T 51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O o X( o 8 lLo 4 o l O 一1 0 2 o ) 0-ol 一 2
Su ya dReI aino gtl ema et an t y c rn u tr td n ai t f i r n n g e nh o o s z o Di a P M S Mo0
Se s re s 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n 0 l s v t m
YU 0 z n.W ANC i Ha . a Hu ,HUANG h u da So. 0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电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需要使用位置传感器来获取转子位置信息,以实现精准控制。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本的不断下降,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综述,从原理、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原理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需要通过位置传感器来获取转子位置信息,以实现精准的控制。

位置传感器不仅增加了系统成本,还会增加系统的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利用电机本身和其他信号来实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计算电机的反电动势和电流信息,从而实现对电机转子位置的估计。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基于模型的方法和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电机的数学模型,通过对电流、电压等信息的测量和计算,来进行转子位置的估计;而基于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则是利用多种传感器的信息融合来实现位置的估计。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一些对成本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比如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工业生产等领域,都可以看到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应用。

由于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可以减少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相比传统的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如可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系统可靠性、减少维护成本等。

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控制算法和系统稳定性要求较高、对电机参数变化敏感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

尽管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在现实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精准的位置估计、控制算法的设计、系统稳定性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改进位置估计算法、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稳定性等方面。

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仿真

永磁同步电动机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仿真
滑模 控 制 器 V S S实 现 的 , 实 现 起来 较 为 复 杂 , 响应 速度 较慢 , 且鲁 棒性 较 差 。本 文 对 瞬 时功 角 检 测 的
可靠的转子位置信息, 但是, 使用位置传感器有着许
多的缺 点 : 安装 复 杂 、 成本 增加 、 运行不 稳定 。因此 ,
无 位置 传感器 技术 正成 为 目前永 磁 同步 电动机研 究 领 域 的一个热 点 , 并 在越来 越多 的场 合得 到应用 。
中 图分 类 号 : T M3 5 1 ; T M3 4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0 1 8 ( 2 00 3
S i mul a t i o n o f Pe r ma n e n t Ma gn e t S y nc hr o n o us Mo t o r Se n s or l e s s Ve c t o r Co nt r o l HU ANG Xu— c h a o. Ll N Ro n g-we n。 L I N Y i n g- y i n g
( F u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F o r t h e p u r p o s e o f r e a l i z i n g t h e s e n s o r l e s s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o f P MS M, a s p e e d a n d p o s i t i o n e s t i ma t i o n me t h o d w a s 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s t a t o r l f u x, t a r g e t e d o n t h e mo s t c o mmo n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me t h o d,i d= 0 c o n t r o l lg a o r i t h m. T h e b a s i c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t h e s e n s o r l e s s c o n t r o l o f P MS M t e c h n o l o g y w a s d i s c u s s e d . A P MS M s e n s o r l e s s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s i mu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h s s h o w t h a t s p e e d s e n s o r l e s s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h a s g o o d d y n a mi c a n d s t a t i c p e r — f o r ma n c e a n d r o b u s t n e s s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a n d t h e s e n s o r l e s s c o n t r o l lg a o r i t h m i s s i mp l e a n d e a s y t o i mp l e me n t .

《2024年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2024年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范文

《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工业、汽车、航空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PMSM控制系统通常需要使用位置传感器来获取转子的位置信息,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还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

因此,研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对于提高PMSM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永磁同步电机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旨在为PMSM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永磁同步电机基本原理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基于磁场相互作用原理的电机,其转子采用永磁体材料制成。

当电机通电时,定子产生的磁场与转子永磁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转子按照一定的速度和方向旋转。

PMSM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噪音等优点,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三、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是实现PMSM控制的重要技术。

目前,常见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包括基于反电动势的估计方法、基于电流模型的方法、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速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四、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针对PMSM的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种控制策略的综合方法。

在低速阶段,采用基于反电动势的估计方法,结合特定的启动策略实现稳定启动和位置跟踪;在高速阶段,采用基于电流模型的方法或卡尔曼滤波器等方法进行位置估计。

同时,根据电机运行状态和负载变化,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保证电机在不同速度范围内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实验与结果分析为了验证所提出的全速度范围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进行了大量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全速度范围内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在低速阶段,通过特定的启动策略实现了快速稳定启动和位置跟踪;在高速阶段,采用多种估计方法有效减小了位置估计误差。

此外,在不同负载和工作环境下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鲁棒性和可靠性。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研究综述【摘要】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是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技术进行综述,首先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的概况,然后详细分析了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基于适应性方法的控制技术以及基于滑模控制的应用。

在展示了这些控制技术的优势和特点的也指出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需改进的地方。

我们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挑战的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模型控制,适应性方法,滑模控制,研究总结,发展趋势,挑战与应对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永磁同步电机是一种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广泛应用的电机类型,其在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方法需要利用位置传感器来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信息,这增加了系统的成本和复杂性。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应运而生。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通过利用电流和电压的反馈信息,结合适当的控制策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精准控制。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降低系统成本,还可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研究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旨在对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进行综述和总结,系统地介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一步推动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在没有位置传感器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精准控制。

通过研究不依赖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策略和技术,可以降低系统的成本和复杂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研究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还可以拓展永磁同步电机在各种应用中的适用范围,推动新能源车辆、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发展。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

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研究
取 。传 统的获取 方法 是在 转轴上 安装 光 电编码式 或 其他 形 式 的位 置传感 器 , 不仅增 加 了成 本 . 而且 影响
i  ̄+
U* d
U d
u l








_ _


s M
系统 的可 靠性 。为此许 多估 算转 子位 置角 的无传 感
Ab t a t T i a e e in l e mo e o s r e t an s i h c n r l rr ls h tb l y o y tm n lz s b sr c : h s p p r d s s a s d — d b e v rwi g i w t o t l u e . e sa i t fs se a ay e y g i h c oe T i
F u d t n P oetS potd b c n e a d T cnlg lnig F n fH nn Poic N .0 0 J 19 ; o n ai rjc :u pr y Si c n eh o y Pann u d o u a rv e( o2 1F 3 1 ) o e e o n
m ge n hoo s trP M)bsdo MS 2 L 20 sea peteep r e t eut poeta t bevr ant y crnu o(MS s mo ae nT 3 0 F 8 8a xm l, x e m na rsl rv th osre h i l re s Co r lM e ho fPe m a ntM a n tS nc o usM o o s a c n e o ls nt o t d o r ne g e y hr no tr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是近年来电机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不依赖于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可以实现简单、实用、高效的电机控制。

其中,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永磁同步电机的高性能控制,本文就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进行了详细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滑模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滑模面使得系统的状态在该面上特性改变的控制方法。

滑模控制具有简单、鲁棒性好等优点,但是其实际应用往往受到模型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引入滑模观测器对系统状态进行观测和估计,以提高控制系统的性能和鲁棒性。

在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中,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滑模观测器来估计电机转子位置和速度。

其中,滑模面通过选取适当的表达式可以使得观测器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具体地,我们可以将滑模面选为:$$s = y - \hat{y} - L(\hat{y})\dot{x}$$其中,$y$是电机的输出信号,$\hat{y}$是估计输出信号,$x$是系统状态向量,$L(\hat{y})$是一个对称正定的矩阵,满足$L(\hat{y}) = L^T(\hat{y})$。

观测器的状态方程可以表示为:$$\dot{\hat{x}} = f(\hat{x},u) + g(\hat{x})u + h(\hat{x})\textbf{w}(t)$$$$\hat{y} = h^T(\hat{x})\hat{x}$$$$\textbf{w}(t) = \textbf{w}(t - \tau)$$其中,$u$是系统的输入信号,$\textbf{w}(t)$是输入的不确定性误差,$\tau$是时间延迟常数。

滑模观测器的目标是使得滑模面$s$趋于零,从而估计出电机的状态变量,然后利用估计的状态变量来设计控制器。

具体地,我们可以利用反电动势进行电机位置估计,和斜坡函数法得到电机速度估计。

接下来,利用PI控制器进行速度控制和电流控制,其中,电流控制采用矢量控制方法,可以实现对电机转矩和磁通的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 TRACT: h s p p rp o o e e e ma e t g e y c rn u t rrt rtc n c i cu ig t e e t t n T i a e rp sdan w p r n n ma n ts n h o o smoo o h i l d n h si i o e n ma o


£ △


0乏0 r +s] ][ 】  ̄n [ O r i 。 ,
() 1


:c2 t]㈩ o0o ls h h  ̄ t .(- )
] , = 】
其 中 , 厶 分别是正 、 ^和 负序分量 的幅值 :
[=乏[L -i]乏 : [ L ,一。 丢】 : 】一i A [ ] ++o △2 △ L2 A2 £0 c s s 。 ̄ 0 n +A 0 】] : ]c 2 [n w - [ [ 2  ̄ 。 乏 三 Ls 。 i 2 2 +
磁 同步 电动 机的无传感器控制 。

扰等问题 , 并降低 了系统费用 , 因此 , 无传感 器控制技 术越来
越 受 到 重 视 … 。
基于高频信号注入 法无传 感器 控制对 于 内埋 式永 磁 同
基金项目: 宿迁市科技计划项目(21 ) 宿迁学院科研项目 Zo ;
( 0 1 2 1 KY4 4)
m to s f o r oio n p e.T eppr dsusdtebs r c ls fh Jhf q ec ga ij t n ehd t sinadsed h ae , i se ai p n i e ehg e unys ln ci o ro p t c h c i p ot r i e o n
其 中 , 、 为 轴 磁链 ; 、 为 q ‰ B轴 电压 ; L L 、 为 由
式( ) 7 表明 , 注入一个 三相对称高频 信号 导致 了定子 电流 中
含有转子 位置信 息。对于一个对称 系统 , 由三相高频载波 电
压矢量形成 的电流 矢量 可 以分为 个 分量 : 一个 是正 序分 第
何与转子位置相关 的信息 , 只有负相序 高频 电流分量 的相位
负载力矩 ; 为 电动机转动惯量 ; 为阻尼系数 。 . , 由上 面的推导得知 , 内埋式永磁 同步 电动机在 永磁体产
中包含转子位置信息 0。
因而必须采用适 当的信 号处理 技术将 它提取 出来 以实 现对转子位置 的检测 。 在交 流 P WM 电压源逆变器 中加入一个载波 电压励磁矢
第2卷 第8 9 期
文章 编号 :06— 3 8 2 1 ) 8— 4 1— 10 9 4 (0 2 0 0 0 0 4



仿

22 月 0 年8 1
永 磁 同步 电 机 无 传 感 器 控 制 系统 的 仿 真 研 究
刘 美侠 , 孙延 永
( 宿迁学院机电工程系 , 江苏 宿迁 2 3 0 ) 2 80 摘要 : 研究无传感器永磁电机性 能优化 问题 。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技术具有成本低 、 体积小 , 可靠性高等优点。针对
i g tr u lain i m al he p ro a e fa t it re e c ttc nd d na c r o d. n o q e pus t s s l ,t e r nc so ni— n e r n e sai sa y mis ae g o o f m f
内埋式永磁 同步 电动机 的转子具有 凸极 结构 , 而高频信号 注
入法正是利用 电机的 凸极 结构 来估计 转子 的磁极 位置 。高 频 电压信号 注入法 的基本原 理是 向电机的定 子绕 组 中注入

个对称三相高频旋转 电压 , 电压矢量在 电机 内产生旋 转磁
场, 并产 生高频载波 电流。注入信 号 的角频率 要 远高 于
. ,
2 1 K 4 01 Y4
永磁 同步 电动 机数 学模 型
、 ll J _ 。口 ' J ¨ J 】 l z
收稿 日 : 1 一 l 1 期 2 2 O 一3 0
较精确地建立永 磁 同步 电动机 的数学模 型是进 行 电机

4 01 —
磁极位置估计 和控 制的基础。为简化计算作 如下假设 :
1 引言
永磁 同步电动机 ( e a et g e Snho osMo r, P r nn n t ycrn u t s m Ma o P S 无需励磁 电流 、 行效率高等优 点而广泛地应用在交 M M) 运 流调 速传 动中 , 但它 的高性能控制需要精 确的转 子位 置和速 度信 号去实现磁场定 向。在传统 的运动控制 系统 中, 通常采
传统 的传感器为机械式系统成本 高、 可靠性低 的缺点 , 采用永磁 同步电机控制技术 领域的一种新 的永磁 同步电机转子位置 、
速度估算方法 即高频电压信号注入 法。文 中对高频信号注入法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控制技术 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论述 ,
并采用外差方法得到转子位置和速度估计信息 , 建立 了永磁 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矢 量控 制系统 的仿 真模 型 , 出了仿 真试验 给
用光 电编码器等来 检测 转子的位 置和速度 。然 而 , 些机械 这 式的传感 器增 加 了系统 的成 本也 降低 了系统 的可靠 性 。无 传感 器控制能够有效 降低位 置传感 器带来 的安 装 、 维护 、 干
转子旋转角频率 ∞ 。如 果 电机 磁路具有 凸极性 , 么 , 那 就会 对注入 的高频载波 电压信号产生调 制作 用 , 制的结果 反映 调 在高频载波 电流 响应 中, 定子电流成为包含 有转子位 置信 使 息 的高频载波 电流 , 这个 载波 电流解调 后 , 将 就会 提取 出有 关转子磁极位置 的信 息 , 以此 来构 成闭环 控制 系统 , 实现永
( eat n o cai l n l t n nier g u i o ee S qa ins 2 80 C ia D pr met f Meh nc dEe r i E g e n ,Sqa C l g , u i J gu2 3 0 , h ) aa co c n i n l n a n
me h d f rp r a e t g e y c r n u t rs n ol s o t ltc n l g ,a d t e h tr d n t o su e t o o e m n n ma n ts n h o o smoo e s r sc nr e h oo y n h e eo y e me h d wa s d e o
子上的耦合磁链 ;, 为实际的转 子位 置 ; 为 轴 电流 ; i、 P 为 电机极 对数 ; ∞ 为转子 电磁 角速度 ; 为 电机 机械角速
度( m=∞ / ; 定 子 相 电 阻 ; e 为 电 机 输 出力 矩 和 , ,) R 为 t T、
从式 ( ) 8 中可 以看 出, 正相序高频 电流分量 中不包 含任
1 忽 略 电动 机 铁 心 的饱 和 ; )
其中 , 是 高频 注入 电压信号 的幅值 , ∞ 是高 频注入信号 的
角频率。 那么 , 电机的定子磁链可 由下式 近似得 出:

2 不计 电动 机中的涡流和磁滞损耗 ; )
3 转 子上没有阻尼绕组 , ) 永磁体也没有阻尼作用 ;
系 中, 正序 载波信号 就变 成一个 直流值 , 容易用一 个高 通 很 滤波器滤掉 。故采用 一个 高通 同步 坐标 系滤 波器 ( F ) S F 去
3 高 频 电压信 号注 入法
S m ulto Re e r h n e o ls nto i a in s a c o S ns re s Co r l o r a n a ne y c o o s M o o y t m fPe m ne tM g tS n hr n u t r S se
LI M e U i— xa. UN n — y n i S Ya og
量 耐 的原理 图如 图 1所示。将三相对称 的高频 电压信号加
到电流调节器 的输 出端 , 可以测得 电机 的电流响应。 由三相 对称 高频 载波 电压 矢量形 成 的电流矢 量包括 正 、 负序分 量 ,
电机凸极 的位 置信 息调 制了高频载波 电流 , 子的磁极位 置 转 信息只包 含在受调 制的同频 载波 电流 信号的负序分 量 中, 当 载波电流信号转换 到一个 与载 波电压励 磁 同步 的参 考坐标
生 的定子磁链 中包含 了转子位置信息 , 内埋式永 磁 同步 电 而
动机 的 q轴与 d轴 电感 却有较 明显 的差 值。它 的 d轴 主磁 通穿过两个永磁体 , 这相当于在直轴磁通路径 上串联两个气 隙, g 主磁通仅穿 过气 隙和铁心 , 以 , 而 轴 所 g轴励磁 电感要 明显高 于 d轴励 磁 电感 , 常 两轴 的 电感 之 比可 达 3倍 以 通 上 。因此 , 以采用高频信号注入方式对 内埋式永磁 同步电 可 动机转 子磁极位置的估算。
KE W OR :em nn a e sn hoosm t ; i ua o ;Snols; ih ̄ q ec jci e o Y DS P r aet g t y crnu oo Sm lt n esr s H g eunyi et nm t d mn r i e n o h
步 电动机 的转子磁极 位置 估计 , 具有 很大 的优势 , 是 因为 这
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 , 改进的控 制系统 响应 快 , 启动 过程 中转矩脉 动小 , 速上 升平稳 , 扰动性 能好 , 良好 的静 、 转 抗 有 动态
性能 。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 仿真 ; 无传感器 ; 高频注入法
中 图分 类 号 :M 5 T 31 文 献标 识 码 :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