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几个自由概念及限度 整理
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

试论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学》中的教育观文/周燕福禄培尔(Wilhelm.A.Frobel.1782-1852),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幼儿园教育理论体系,并大力倡导幼儿园运动,把毕业精力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被后人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在卡伊尔霍学校多年实践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写出的主要教育著作《人的教育》,是泛论全部儿童时期教育的颇有价值和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著作"①。
它论述了"教育的一般原理"、"儿童的发展阶段及教育"、"游戏与语言"、"学校的任务和教学内容"等问题。
与之相比,福禄培尔的《幼儿园教育学》则是一本阐述他关于幼儿园教育学思想的教育名著。
它由德国教育学者兰格(WichardLange)博土收集整理其老师福禄培尔的15篇文章而成,成书于1861年11月。
它更加详细而系统地论述了福禄培尔关于幼儿的生活、教育及幼儿园机构的计划的见解,为幼儿园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与建议。
一、幼儿的发展及教育福禄培尔在《幼儿园教育学》中将新生的婴儿比喻成"从母体植物中掉下来的一粒种子,其本身具有顽强生命力和茁壮成长的本性。
活动与行动是他们在幼儿阶段的第一个生活现象,同时是幼儿内在本性即创造性的外在表现"②。
在他看来,一切有利于幼儿成长的活动都起源于幼儿的创造性本能并与之密切相关。
当人类处于幼儿阶段时,如果他们能够清楚认识自身的生活以及了解所处的环境,同时注重锻炼自己的体力和智能并增强自主意识,就会达到更高的阶段,并最终获得自由的发展。
可见对人的发展而言,幼儿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这一时期发展的好坏将影响到人的整个一生。
福禄培尔将人定义为"部分--整体"的统一体,即人不仅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上帝的完美的创造物。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后感爱和自由读后感(精选25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和自由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和自由读后感篇1在这本书中,蒙氏幼儿园的园长孙瑞雪用各种事例诠释了“爱和自由”对培养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
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利用蒙氏的各种训练方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选择,促成儿童按照自己的内心发展成专注、宽容、坚强的、完整的人。
怎样才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爱呢?给予孩子成长的机会,并让孩子感知到你的爱,为孩子的发展和每一个生活细节提供条件和帮助。
这些须建立在你对儿童生命发展了解的基础上,这就是爱。
尽量给孩子爱,让他充分享受到爱,这对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一点人们是普遍认同的。
但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
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一旦开始独立,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怎么会这么不听话。
”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
我们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需求。
当成人不能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在哭闹着坚持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么吗?难道是孩子太贪心?不!不能用成人已经被世俗蒙蔽的思路去理解孩子。
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是他的审美观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形成审美观的条件和机会。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认知的自由。
有这种自由,他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摸清事物的规律,才能够去认识、认知。
有了自由,孩子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名词解释:1.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中各种类型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不论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还是无计划的、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2.幼儿园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教学由教师立足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就教学本身而言,它更多强调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的是教学的“结果”3.单一科目教学活动:是以师为中心展开教育活动,活动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性质的认识和把握,强调单一概念和技能的教学为基本出发点,通过系统的教学,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教学活动。
4.主题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由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综合到一个网络状的主题之中,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5.活动区活动:也称区角活动,是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成若干活动区域,通过让幼儿自主选择,并与材料和人(同伴、教师和其他人员)互动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6.幼儿园课程:有幼儿园各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组成。
广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在幼儿园内所发生的一切活动,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运动等.狭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活动主要有游戏和教学两大类活动。
7.方案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种综合性课程,这种课程的结构化比一般主题教学更低.组成方案教学课程的一系列方案教学活动,组合成一个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更多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以满足儿童的需要为追求。
8.单元教学活动:是一种幼儿园综合性课程,有一系列单元教学活动组成,是将各个学科科目的教学内容综合到一个被称作为“单元”的专题之中.9.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期盼,也是教育者期盼通过教育活动所达成的成效.10.幼儿园游戏活动:是没有社会功利目的,强调“过程”、“表现”和幼儿自主活动,最大限度上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填空题: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水平2。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家庭生活中可用于学习的数学内容是很丰富的,例如扑克牌 这一材料,也许每个家庭都有,那么在家庭里如何利用扑 克牌对儿童实施数学教育呢?扑克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 娱乐游戏,它能流传至今,经久而不衰,自然有其自身的 价值和魅力。这其中除了其有简便、易学、有趣、便于随 身携带的优点外,还有利于锻炼思维、益于交往、丰富生 活。扑克牌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经济好玩的文娱用品,孩 子们对它已相当熟悉。如果家长及幼儿园教师能取其之长 ,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创造性的设计出新的游戏玩法,使 其成为孩子一日生活中的最佳游戏,让孩子的计算学习及 观察、思维、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自主和无意 。有位家长写了一篇文章“ 小小扑克牌,学习好帮手”
放在网站上,有兴趣的同学可去网上搜一搜看一看读一读 。
• 此外,像日历、时钟、水电气三表等幼儿平时每天都能见到的材料,也能为 幼儿的数学学习带来方便。
• 日历——利用家中的台历、挂历等,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日期、月份、年份、 阴历和阳历,有利于幼儿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真正学好日历这部分内容。
• 时钟——给幼儿买个小闹钟(最好既有指针式的也有数字式的),其目的可 不只是叫他起床,充分利用这一工具,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观 察其走的快慢和规律,感知每天24小时时间的长短,养成其对时间长短的把 握,进而才能养成其做事争分夺秒的好习惯,也有利于幼儿在今后的小学数 学学习中学好“年、月、日、时、分、秒;钟面上的追及问题;探究时针分 针的重合点”等等问题。
活动准备:
自制不同形式的三种数字卡片1-9、黑板、粉笔、作业纸附纸1、2、3。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凑10游戏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凑10游戏。小朋友们还记得怎么玩吗? 师:我手里拿的是数字几?(教师出示数字卡3)它和谁可以组成10? (请一名幼儿上来找出数字7) 师:现在请你拿出一个数字来提问小朋友(拿出数字2) 幼:2和几组成10? 老师再依次请幼儿出示数字卡6、5、1,幼儿一边做游戏,老师将结果展 示在黑板上,引出并巩固10的组成。
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特级教师林华民的教学主张我国基础教育缺乏的不是教育理论家,而是一大批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
这里所谓的“课堂教学原则”,是指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依据课堂教学的客观规律,经过教学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方略与行为准则。
为此,参考古今中外教育大家的主张、根据新课程理念与经过大量教学实践检验的、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明显作用的教学方略,提出了如下新课堂教学十大原则。
第一条面向全体原则有的教师上课时喜欢听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的“课堂回声”,只要教室里有部分学生回答,就认为全体学生都已经理解了,于是就放心地继续讲下去;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或提出问题的同时,就迫不及待地指定个别学生回答,实际上这样做无形中剥夺了其他学生的课堂思考权;有的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热衷于拔高知识难度、拓展知识深度,美其名曰“与中、高考接轨”,实际上能够接受的学生只是部分或少数;有的教师则只习惯于站在讲台讲课,很少或几乎没有走下讲台开展课堂指导,并不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谓“讲功好、导功差”,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毫无疑问,“面向全体原则”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原则,是教师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每位教师都要正确理解这一原则,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时刻不忘自己的教学是面实用文档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或少数学生,无论是教学难度、深度的把握,还是教学过程中问题、练习的选择,还是课堂指导的过程,都要心中装着全体学生,特别关注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绝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实现“面向全体原则”有以下几个主要途径:一是选择内容。
教学的内容选择,包含一节课教学进度、难度的控制、例题习题的选择,都要以所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可接受水平为依据。
二是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评价标准、课堂指令、课堂练习等方面都要进行分层次要求,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都能在不同层次上得到课堂参与机会,获得教师与同学帮助的机会。
解读什么是教育

灵魂的唤醒,自由的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胡树花任顺元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要】现代化转型之镜的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就是为一代新人谋求新的精神境界。
透过对本国历史的反思,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即生成。
教育就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其目标就是培养全人。
”通过文化教育,依靠必要的教育和交往气氛,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式,制定有限的教育计划和完善的教育内容,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能陶冶和生成一代新人。
他进一步指出教育改革真正条件不是金钱而是回归人的教育本身。
其光辉的教育思想无疑对我国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制定新的教育规划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生成自由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63-03【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modernization, today China encounters an great challenge that is to seek a new spiritual realm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Through the reflection on German history, Karl Jaspers pointed out that education is generation, and the task is to make…a whole man‟. To fulfill it, he proposes to creat a necessary atmosphere of education or human contact, advocate Socrates-mode education and rely on a limited plan about education and a perfect curriculum, which is called civilization education. He further pointed out that education reform doesn‟t mean money but the generation of the whole man. His brilliant thoughts on education will be undoubtedly good for today China‟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Key words】Jaspers Generation Freedom Education一、生存与超越:雅斯贝尔斯的哲学观作为二十世纪“视野最辽阔”的存在哲学家,[1]雅斯贝尔斯用理性与存在并重的方式构筑自己的存在论思想。
衡水中学100条管理细则

一、宿舍卫生1.窗台、衣柜无尘土,地面干净2.床单、被罩、枕巾等个人物品干净3.门玻璃干净、把手处无污渍4.宿舍内无异味5.宿舍内无卫生死角6.宿舍内卫生间(水房)干净二、个人内务7.被褥叠放方向规范、统一8.不乱挂衣物,不允许空衣架挂在床栏杆等处,不允许床头或暖气片、铁丝等处搭有毛巾、袜子等9.床下物品摆放整齐,没有规定之外的物品10.床头处不堆积被子、箱子、书包等11.窗台、衣柜上不得放置杂物12.每天开窗通风三、宿舍文化13.宿舍名张贴在学校指定位置(门口上亮处)14.宿舍命名新颖别致,内涵深刻,激人奋进15.宿舍简介卡按学校要求张贴在指定位置(检查口下侧)16.宿舍简介卡内容简洁、丰富、富有亲和力(内容主要包括:舍员合影、铺位分布、舍风或追求目标)17.宿舍文化渲染主题突出、健康向上,布置简洁、巧妙四、宿舍秩序18.午晚休期间禁止说话、走动19.午晚休期间禁止说笑20.午晚休期间禁止看书、学习21.禁止迟归宿舍楼22.晚休时禁止打手电23.禁止提前或集体上厕所24.禁止提前或滞后起床25.禁止串铺或与他人同铺26.禁止休息铃响后洗漱27.禁止起床铃响前洗漱五、宿舍安全28.宿舍无人时必须锁门29.禁止将宿舍钥匙放在门上或插在锁上30.个人衣柜必须上锁31.禁止将个人贵重物品(银行卡、钱包等)放在铺面、窗台等处32.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报修六、校园卫生33.卫生区内地面干净,无纸屑、垃圾,无卫生死角34.卫生区内的橱窗、垃圾箱、景点等清洁干净35.垃圾箱内有垃圾袋并规范的套在垃圾箱的上沿36.垃圾箱内垃圾及时清运到指定的垃圾临时存放点,无垃圾外溢现象七、早操秩序37.每班跑操见习人数不超过3人(学校教育处发放见习证的人数除外)38.禁止旷操39.跑操见习迟到(5:48未进体育馆),发现即扣分八、节约水电40.依照每周各系列(格物楼系列,揽月楼、明志楼阳面系列,阴面系列)平均用电数,各班实际用电数与平均数对比,高出或低于平均数的值即为班级用电量化的减分和加分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1近日我参加了县《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网络远程培训,几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__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往的教育太单一片面,而导致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
"方向先于目标,战略先于战术。
"当今社会,人类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分工。
基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基于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检讨,我们提出和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
个体与他们所处的多样化情境间不断变化的互惠关系的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本质。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中的几个自由概念及限度教育中的自由是有前提的。
教育过程不是使个人拥有“绝对自由”的权力,而是引导个人树立一种自由自主的意识,产生追求并创设自由的、平等的、民主的社会的愿望和权力。
一、学术自由及其限度1、学术自由的思想渊源及定义学术自由的思想历史悠久,我国的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
在欧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早在公元前250年就提出“学者必须有权力探索一个论点到它可能引向的任何地方”。
西方:史上一般认为学术自由的基础是中世纪欧洲大学奠定的,是科学事业、教育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基本自由。
应该说学术自由思想的出现,是欧洲17、18世纪启蒙运动中兴起的理性主义的自然结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是理性主义的前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要正确使用自己的理性,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理性的能力,理性就必须是自由的。
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为哲学之自由”思想。
当时所谓的“为哲学之自由”就是学者的研究和理论,除了自己的良心和责任之外,免于一切外在权威的自由。
1694年,以“为哲学之自由”为基本原则建立了哈勒大学。
这所大学不仅是德国的而且是欧洲的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是欧洲“自由思想之堡垒”,在当时汇集了全欧洲最有才华的学者。
1711年,以为教授指出了哈勒大学与当时的大学的区别。
他问道”大学的任务是什么“,然后解释说”就是把人们引向只会。
也就是说引向分辨真理与谬误的能力。
但是对于大学的研究有任何限制的话,这一任务就不可能实现。
1806年,以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为基础,建立了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的创始者和管理者们确立的学术自由的原则,逐渐被人们视为举办大学的基本原则。
我国:我国现代学术自由思想是与大学制度一起从西方引进的。
只要有学术研究和教学活动,学术自由就是一个问题,这一点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现代大学的建立,是以作为北京大学前身的京师大学堂为开端的。
蔡元培执掌北大期间,提出并实践了学术自由的思想。
学术自由的含义:汉语中“学术”一词在意义上与德国Wissenschafe接近, Wissenschafe指的是一种系统的只是,除了实证的或经验的科学之外,凡哲学、道德、艺术以及事关价值等方面的只是也皆囊括在其中。
学术自由一次是源于西方大学传统的概念,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出现在1849年的法来克福宪法中。
学术自由就其历史含义来说,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大学的自由(大学自治)、学者个人学术研究的自由、大学教师的教学自由和大学学生学习的自由。
这四个方面的含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一些变化。
在欧洲,大学自治比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的历史更为悠久。
中世纪大学有较高程度的自治,但是那时的教师没有多大程度的学术自由。
大学自治和教师的学术自由,并非完全一致。
学者个人的学术研究的自由,最符合这里“学术自由”的字表意思。
所谓研究的自由,是学者个人或者研究小组在选择研究的对象,确定研究目的,选择研究方法、设计研究过程,以及研究过程实施过程中,不受与研究无关的贵姓、人员和机构的约束。
学术研究的自由业应该包括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的自由。
学术自由最早是针对大学教学提出来的。
波兰尼主要在“权力”的意义上界定学术自由,认为学术自由在于选择自己研究的问题权力,不受外界控制从事研究的权力以及按照自己的意见教授自己的课题的权力。
爱因斯坦将学术自由理解为权力与义务的统一体,他说:“我所理解的学术自由是,一个人又探索真理和发表和讲授他认为正确的东西的权力,这种权力也包含着一种义务,有个人不应当隐瞒他已认识到是真确东西的任何一部分。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给出了定义,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不受法律、学校各种规定的限制或公众压力的不合理干预,而进行讲授、学习、探求知识和研究的自由。
孟禄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书》认为:学术自由是指在具有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学并证明真理的自由,或探求真理而不受政治、官僚或宗教权力干扰的自由。
《大美百科全书》则理解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不受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权力,包括讲学自由、出版自由及宗教自由。
2、学术自由的保障为什么要保障学术自由?人们会不假思索的说是“为了发现真理”,这确实是保障学术自由的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事实上这是学术自由的传统的辩护理由。
密尔对学术自由进行了最完整的传统型的辩护。
密尔:“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所力图密闭的意见是一个谬误的意见;假如我们确信,要密闭它也确实是一个罪恶。
”如果假设某种思想确实是错误的,是不是就可以把它压抑到“寂静无声的地步呢”?在米尔看来,这样做所带来的损失与压抑一个正确的思想所带来的损失“差不多同样大”,我们的损失将是“从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
”密尔的论辩是功利主义的,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密尔的论辩就不是十分有力的。
于伟老师:在这里我想要说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争论很激烈的问题,比如说克隆人的问题,它能不能研究,我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类问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美国是世界上学术自由程度最开放的国家之一,那么即使是在美国,美国总统国会还有些组织,对像克隆人研究这样的项目他也要采取措施限制,就是为什么要限制,不限制行不行,我们要关注一些这样的问题,它很现实。
其实人类的历史大概是一副自由发展的历史,大概在500年前,人体解剖都是不允许的,所以人们对于人的血液、血管、血型研究很少很有限,所以有的时候看自由,你需要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的思想、言论包括出版这样一个自由的发展历史,可能你会有很多感悟。
进一步的辩护——美国法学家德沃金认为,不能仅仅将学术的自由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偶然性和投机性”上,必须对学术自由的辩护与更深层次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他以自己的伦理个人主义和政治自由主义为伦理基础,为学术自由提出一种道德辩护。
于伟老师:对,就像是我刚才举得例子是一样的,克隆人的事情,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包括人体试验等。
德沃金就认为在学术自由的背后,有一种道德规范。
德沃金认为,对于学术自由的践踏,不仅是对学者的侮辱和伤害,而且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种危险,因为他消弱了独立性文化,并使这种文化所保护的理想失去价值。
地理性文化正是伦理个人主义的基本内容。
在德沃金看来,“伦理个人主义是深藏于政治自由主义的机构和态度背后的启示。
它支撑着蕴含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中有关自由信念的核心。
在伦理个人主义中,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和学者有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责任首先是示范式的,即他们必须去发现他们认为重要而真实的东西,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不限于符合他们所教授的学生的最佳利益。
这是一种对于真理的纯粹的责任,而根据伦理个人主义的理想模式,这种责任是一种职业责任可达到的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最基本的伦理责任。
于伟老师:就我了解到的,美国比欧洲国家还要自由,美国比英国还要自由,我们知道保守主义在英国还是比较流行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到美国办接受证比较容易,到英国就很难,比如奥运会,中国去的人很多,能够留在英国的人很少,它很保守的。
例如美国的大学校园,它好的方面都不限制,我大概是十二年前我特意看了美国关于宿舍的管理,我2000年还在学生处的时候,就注意看他们的学生宿舍的现象,它规定的非常细,第一条就是不许吸烟,非常非常的细,并且只有那么几条,而且要求非常的严格,这是我引向非常深刻的一点;第二个,比如说贴小广告,你不能把广告贴到垃圾箱上,它一定给你指定区域,一旦你违反了,就会给你采取措施的,不违反就可以贴,它要管就会管到底,不管就给你绝对的自由;第三个关于学生社团,就是学生组织,它规定几类组织是不允许成立的,比如说宣扬种族主义,宣扬法西斯主义,那个时候还没有提恐怖主义,就是宣扬这样的组织,无论如何不允许成立,否则三个人以上就可以成立一个组织,你可以看到它这个是有要求的,你看着杂乱无章,实际上是有着严格要求的,比如说对于吸毒就有着严格规定的。
3、学术自由的限制学术自由的限度总的来说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规范,即来自由学术活动自身的要求,包括技术规范和学者自身的道德规范对学术研究的限制,可以称为内在的限度:另一类是来自于学术活动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社会活动的要求,之得是国家、社会及大学为了维护人类其他积极价值而对学术自由做出的限制,可以成为“外在的限度”。
这两种限度相互结合,使得学术自由成为一种基于责任、道德或者社会条件技术上的学术权利,促使学术自由在保持高度自治的同时,承担应有的社会义务,使学者们能够更好的应用学术自由的原则来促进知识的进步,为人类谋取福祉。
于伟老师:学术自由的限制,叫边界可能会更好一些,更通顺,就是在什么框架里可以谈学术自由,如果越过这个边界就不是学术自由了,我想你说的可能是这个意思。
(1)概念的限制学术活动是一种符合特定规范的活动,所以,“学术”概念蕴含了对学术自由的技术限制。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项学术活动,必须遵守“学术”概念蕴含的技术规范,不能以学术自由的含义,违反这些规范。
“学术”可以理解为,按照学术规范探究自然和社会问题,以期达到对这些问题的真实认识。
(2)学术道德在学术研究中,学者除了需要遵守一般的社会道德之外,还需要承担一些特殊的道德责任。
学者需要忠诚于她的学科,需要有献身于科学的精神。
还要求他坚持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忠于事实,在研究中尽量避免个人偏见,不能出于个人情感好职业前途利益的考虑,影响研究结果的陈述和发表,也不能利用职位上的方便,为自己获取金钱、荣誉方面的利益,或者宣传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意识形态。
(3)学术自由在与人类其他积极价值的竞争中受到的限制于伟老师:这里我给你补充几句,一个是我建议大家看一看美国心理学会关于道德的规范要求,咱们已经有翻译成中文了,也有英文版,我建议大家看一下,因为教育学跟心理学关系是很密切的,它制定的非常详细。
还有我们参加论文答辩会的时候,经常会听到同学讲,就是要遵守基本的伦理道德,尤其是在质的研究中。
我补充一点,去年刚出的一本博士论文,它的上面对学术自由的限制从三个视角来谈:第一,宏观视角,理论形态是学术自由的限度。
第二,中观视角,大学制度是学术自由的限度。
第三,微观视角,学术规范为学术自由提供限度。
二、教学自由及限度于伟老师:现在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很自由了,可以随意的讲了,可能五六十年代,有的时代,尤其文革期间,自由非常少,比如说现在已经有变化了,有时候教育部不得不提要求了。
1、教学自由的内容和保护教学自由的理由教师的教学自由是他们的研究结果在学生中间的传播,教学自由和研究自由常常被认为是学术自由的一部分。
教学自由包括教师选择教什么及教学内容和怎么教,及教学方法的自由,也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自由和在一定限度内惩戒学生的自由。
“教什么”涉及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