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将自我容与群体,小组成员相互帮助,互相协作,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领悟知识。正确有效的合作学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打下了良好的人格基础。然而,在平时自己的教学中,和对其他同事的教学观摩中,不同程度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让和我一样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多年的同仁们曾一度困惑。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同事之间的交流学习,我以为合作学习要想实实在在取得一些实效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堂课中还有好多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教师的教学时间很紧,但还要抽出一点点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匆匆忙忙地进行合作学习。尽管学习内容非常浅显易懂,学生不需要合作也能轻易掌握,但教师总认为一堂课中如果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我们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合作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感受到自己需要这样的合作交流,合作交流对解决问题非常有必要,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欲望。所以说,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使学生感到新奇的、有探究价值的、具有一定开放性和容易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或是需要同伴帮助才能完成的。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在学生探究出一格代表两个单位后,教师出示数据让学生填写统计表和画条形统计图,在给出的数据中出现了单数(教材在这部分教学中没有出现过单数),条形统计图怎样画,看到学生满脸的疑惑,我让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要求他们在小组内说一说,看看谁有好办法,学生们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见解,有的说竖着画出半格,有的说在中间画半格,还有的说紧挨下面横着画半格,于是小组内交流评议,最后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合作学习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合作学习中要培养良好的交流和倾听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只要老师一提到分组讨论,学生就马上高声交流,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每个人为了让对方听到自己的说话声都要放开嗓门,不少学生还将身体趴在桌面上,腿跪在凳子上。表面看上去觉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特别积极,场面气氛也十分热闹,但细细回味后就会发现,这种外在形式非常活跃的合作也只是停留在学习的表面,真正的含金量并不高。更有甚者在这种吵吵闹闹的环境中,个别学生纯粹放弃了合作交流,把注意力转向了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般都在教室里进行,教室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公共场所,既然是公共场所每一个同学都要遵守

公共秩序。我们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方面要有意识地交给学生正确的表达交流方法,交流时语言清晰,姿势端正,不跪在凳子上,不在教室乱窜座位。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进行公共道德教育,首先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对方,集思广益,在讨论时注意自己音量的高低,不要大声嚷嚷,情绪不要过分激烈,以免影响其它组同学的学习。在这样逐步的要求和不断的培养下,学生逐渐会养成了合作交流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合作学习离不开正确的表达交流和认真地倾听。正确的表达交流和认真地倾听,能使小组成员之间的数学思维得以碰撞,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思想中分析辨别,找到最佳的答案。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为捍卫小组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

三、合作学习中要培养积极参与,人人平等的意念。

小组汇报交流这一环节在合作学习中也非常重要。我们常常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为节约时间,教师指定小组长来汇报交流结果。其实如果经常使用这样的方法将会带来很大的弊端。每一次汇报交流都由小组长来承担,小组长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组内其他成员处于从属地位慢慢变成了旁听者,组长说什么,大家就认同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学困生),极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助长了个别学生的惰性,这样不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更变成了部分孩子逃避学习责任的避风港湾”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让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由所

有组员的学习表现来决定他们的合作成功与否,尤其是对学困生的参

与要更多一份关注。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平均分》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小组合作平均分物体,因为这部分内容与后面进行表内除法联系非常密切,每一个学生都要熟练掌握。在分的过程中,优等生不但分得快而且准,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主动性差,总是在看着别人分。于是我在巡视的时候,尽量鼓励他们来动手分一分,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分一分,并向大家说一说分法,其它组员必须要认真倾听。在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养下,每一个组员都会意识到自己的见解对于大家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是这个小组不可缺少的一份。那些不敢动手不敢说话的孩子也不同程度的增强了自信心,逐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有了这种积极参与,人人平等的意念,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每个个体的作用,使他们懂得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同时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形成“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良好合作学习氛围。

四、合作学习中要注重恰当及时的评价。

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现象进行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的有效办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积极合作的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不合作的现象,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对于评价的语言和方法也不能马虎,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首先评价要持之以恒,避免虎头蛇尾,这节课评价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要求熟知了也认可了,下节课又不评价了,这对于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很不利,因此有效的评价要经常坚持,使其成为课堂管理常态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次评价要客观公正,避免奖罚不明,获取观察信息一定要准确,奖罚标准也要全班一致,评价的结果要让所有学生认可,做到心服口服。评价还要及时,避免时过境迁,学生的努力得到了及时的积极的评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当学生的热情已经消失再去表扬,鼓励就显得很苍白了,其价值就会大大折扣,所以评价的信息反馈必须及时,才有实效性。

总之,合作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教学活动的表面,不能只作为课堂教学漂亮的外包装。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而不是为了彰显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随意使用。合作学习要尽量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体验合作学习的成功乐趣,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的一种境界。同时注重使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合作能力及学习表现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培养良好的交流、倾听、评析等个体学习习惯。只有会说、会评、会听,小组间才能开展有效的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提高课堂实效的学习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