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骨骼系统教学

合集下载

关于医学影像学骨骼系统课件

关于医学影像学骨骼系统课件
C.骨膜发生,血管进入
D.进一步骨化;破骨细胞与骨的改建
膜 性 骨 发 生 简 图
软骨化骨示意图
骨骼系统
骨的生长
❖ 骨骼在发育、生长过程中不断增大(增长、变粗), 同时根据生理功能的需要,通过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 活动而改建、塑形。骨吸收的过程称为破骨
❖ 骨髓腔的形成是由破坏完成的 ❖ 骨的发育、发展过程就是成骨和破坏过程
❖ 骨龄是判断骨骼发育的参考资料之一,但应用时应 考虑种族、地区和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骨 龄 示 意 图
不同年龄手骨 龄示意图
A.新生儿;B.3月;C.6月 D.1岁;E.2岁;F.3岁 G.4岁;H.5岁;I.6岁 J.7岁;K.8岁;L.9岁 M.10岁;N.12岁;O.15岁 P.17岁;Q.18岁
关于医学影像学骨骼系统
骨骼系统
检查技术
一、 X线检查
(一)普通检查
(1)透视:异物定位、取出; 关节脱位透视下复位;
(2)X线平片 要求:1.正侧位(必要时斜位、轴位、切线位) 2.包括软组织及邻近一个关节 3.必要时照对侧对照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 2.放大摄影
(三)造影检查 1.关节造影 arthrography 2.血管造影 angiography 3.脊髓造影 Myelography
二、 CT检查
肌骨关节系统疾病首选常规X线检查,CT应用于: X线诊断有疑难的病例 解剖结构较复杂的部位
检查方法有
平扫: 层厚5mm-10mm;窗位400;窗宽500 增强: 明确范围;观察血供;判断性质 造影: 脊髓造影CT
正常长骨照片
图示为胫腓骨中下 段正侧位,照片包 括踝关节
X线检查方法:体层摄影
图示为腰椎体层片

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骨骼

医学影像学-骨肌系统-骨骼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
医学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融 合,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医生对骨骼病变的综 合分析。
新兴技术在骨骼病变诊断中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深度学习等方法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辅助医生进行骨骼病变的诊断, 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
医学影像组学
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对 人体骨骼进行投影成像, 常用于骨折、骨肿瘤等骨 骼疾病的初步诊断。
特殊X线检查
包括放大摄影、切线位摄 影等,用于观察骨骼的细 微结构和病变。
X线造影检查
通过引入造影剂,增加骨 骼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 提高病变的检出率。
CT检查技术
常规CT检查
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 对人体骨骼进行横断面成 像,可清晰显示骨骼的内 部结构和病变。
骨骼重塑
在人的一生中,骨骼不断进行着重塑过程 ,即旧骨吸收和新骨形成的动态平衡。这 有助于维持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
骨骼生长
出生后至青春期前,骨骼生长速度较快, 主要通过骨骺的生长实现。青春期后,骨 骺逐渐闭合,骨骼生长速度减缓。
02 常见骨骼病变影像学表现
骨折与脱位
骨折
指骨骼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中断,常见于外伤。影像学表现为骨折线、骨碎片和 周围软组织肿胀。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形态,可分为横行、斜行、螺旋形、粉 碎性等类型。
对患者功能的影响。
患者随访建议
1 2
定期随访
建议骨骼病变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病情恶化。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适当的运动、均 衡的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3
心理支持
对于因骨骼病变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应提 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生活 质量。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及软组织)
缺点:
1、只有断层图像; 2、不适合显示较广病灶; 3、金属伪影重。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检查技术:
平扫(常用) 增强 造影 必要时同时具有骨窗和软组织窗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腰椎间盘突出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盆CT三维重建
各种检查技术的特点
X线(首先)
CT可发现平片上不能发现的隐匿骨折。 但当骨折线与CT扫描平面平行时,则可能
漏掉骨折, 因此不能单凭CT就排除骨折,一定要结合
平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MR
优点:
1、良好的区分正常和异常骨; 2、良好显示关节结构(韧带、软骨); 3、良好的显示脊柱和脊髓; 4、良好的显示软组织和病变; 5、对微骨折和骨髓挫伤敏感。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骨骼系统异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一)骨质疏松
骨质密度减低 骨小梁稀疏 骨皮质变薄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㈤骨膜增生
骨骼增粗 不规则隆起 多种形状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医学影像学第二章骨骼肌肉系统(骨和 软组织)
㈥骨质坏死
早期 无变化 晚期高密度 块状或条状 死骨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骨骼系统的基本结构、分类及其影像学表现。

2. 熟悉肌肉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影像学特点。

3. 了解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影像学诊断。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影像学诊断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骨骼的发育、生长、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2. 肌肉系统:肌肉的分类、功能、影像学特点及常见疾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结合病例分析。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影像学资料。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四、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临床实践操作。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骨骼系统概述、影像学表现。

2. 第二课时:肌肉系统概述、影像学特点。

3. 第三课时:骨骼与肌肉系统常见疾病及影像学诊断。

4. 第四课时:临床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5. 第五课时:综合测试,检查学生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影像学表现等。

3. 影像学资料:X线片、CT、MRI等影像学图片。

4. 临床案例:与骨骼与肌肉系统相关的病例。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影像学表现。

2. 教学难点: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影像学诊断。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骨骼与肌肉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讲解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影像学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骨骼与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及影像学诊断。

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整理笔记。

2. 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理解。

3. 分析影像学资料,提高影像学诊断能力。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骼与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课件:骨骼与肌肉系统

骨骼变形的X线表现
塑形过度:骨端增大而骨干变细。
如类风湿、成骨不全等。
塑形不足:骨干较粗,失去骨干略
凹的轮廓。如骨纤等。
骨轴线及轮廓异常:如外伤等。
骨骼变形:塑形不足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塑形过度
成 骨 不 全
10、软组织改变
软组织肿胀 软组织肿块 软组织内钙化 软组织内气体 溃疡及瘘管

组成
织 肿
变。
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的X线表现
早期:哈氏管扩大呈筛孔状,皮
质表面呈虫蚀状缺损。
中晚期:局部骨质密度减低,骨
小梁稀疏或缺损,其中无骨质结构。
形态:筛孔状、斑片状、片状、
大片状、囊状等。
溶骨性骨质破坏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膨胀性骨质破坏
骨囊肿
浸润性骨破坏
恶性骨肿瘤
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
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
股头缺血性坏死CT表现
股头缺血性坏死MR表现
8、矿物质沉积
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与骨质结合后不 被破骨细胞吸收而沉积于骨内。形 成致密带
9、骨骼变形
Bone deformity
定义:因骨塑形异常或轴线及轮廓
的变化而引起的改变。
原因;先天性、代谢性、、遗传性、
外伤、炎症肿瘤性或肿瘤样病变等。
X线表现:
骨皮质:变薄分层,模糊。 骨骼:变形弯曲,假骨折线。
骨质软化
Vit D 缺乏佝偻病
骨质软化症:男,17岁
骨盆轻度变形 骨皮质边缘模糊 骺线增宽
骨质软化症: 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 destruction of bone
定义:正常骨组织被病理组织代替,骨
结构的消失。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课件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课件PPT课件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二)长骨。 (三)脊柱。 (四)软组织。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骨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形状不同而分为长 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密质骨-主要由哈氏系统组成。X线片显 影密度高而均匀。 松质骨-由骨小梁组成。X线片显影密度 比密质骨低,且可见骨小梁呈交叉排列。 骨小梁间充以骨髓。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退变或血管瘤时可见34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usercandemonstratewiderfield
医学影像学
medical imaging
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七章 骨与 软 组 织(1)
第一节 检 查 技 术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2.骨质软化
定义: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 正常 ,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 与骨质疏 松不同的是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常见疾病:佝偻病、骨质软化症及其它代 谢性疾病。
3.骨质破坏
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 成的骨组织消失。 X线表现:局部骨密度的减低或消失。 常见疾病:炎症、肉芽肿、肿瘤或肿瘤 样病变。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2、骨的发育:包括骨化(ossification)与 生长(growth)。 骨化:①膜化骨-颅面骨。②软骨内化骨 -躯干、四肢、颅底骨、筛骨。③锁骨和 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 生长:以成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医学影像学骨骼和肌肉系统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1、骨的结构:
骨的分类:人体骨骼因形状不同而分为长 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密质骨-主要由哈氏系统组成。X线片显 影密度高而均匀。
松质骨-由骨小梁组成。X线片显影密度 比密质骨低,且可见骨小梁呈交叉排列。 骨小梁间充以骨髓。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2、骨的发育:包括骨化()与生长()。 骨化:①膜化骨-颅面骨。②软骨内化骨 -躯干、四肢、颅底骨、筛骨。③锁骨和 下颌骨兼有两种形式的骨化。 生长:以成骨和破骨的形式进行。
(三)脊柱
脊柱( )由脊椎()和椎间盘( )组成。 椎间隙( )
骨 肉 瘤
椎 间 盘 层 面
椎 间 孔 层 面
(四)软组织
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关节囊、 软骨等
二、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 4.骨质增生( ) 5.骨膜增生( )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骨的结构与发育
3、影响骨发育的因素:钙磷代 谢紊乱、内分泌失调、维生素缺 乏。
(二)长 骨
1、小儿骨骼 2、骨龄 3骼:小儿骨骼的主要特点 是骺软骨( ),且未完全骨化。可 分为: 骨干()
干骺端()
骺()
骺板( )、骺线
(二)长 骨
2、骨龄( ):二次骨化中心出 现和骺与干骺端完全结合的年龄。 3、成人骨骼:只有骨干和骨端 组成。
第一节 检 查 技 术
一、X线检查 摄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常规摄正侧 位。②包括周围的软组织及邻近的关节。 ③ 必要时在同一条件下摄双侧X片。 二、检查 包括平扫、增强和造影检查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二、基本病变表现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医学影像学》骨骼与肌肉系统教案适用课程:医学影像学适用年级:本科三年级教学目标:1. 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能够识别和分析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常见疾病;3. 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骨骼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2. 肌肉系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正常表现;3. 骨骼和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及影像学表现;4. 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2. 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教学难点:1. 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 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常见疾病的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病例,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识别和分析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医学影像学》相关章节;2. 课件: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案例;3. 病例资料: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图像,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讲解骨骼和肌肉系统的正常影像学表现,包括骨骼的形态、密度、关节等,肌肉的厚度、信号等。

3. 案例分析:展示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分析病例中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识别和分析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的掌握程度;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析能力;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诊断的整体掌握程度。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及疾病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8岁腕骨发育迟缓
3. 脊 柱 a 解剖
b X-线投影 c 椎间隙
4. 软组织
a 检查方法 b 血管、神经、肌肉、
关节软骨
正常膝关节 男12岁
二、基本病变X线表现
1 骨质疏松
a 定义 b 有机质与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c X--线表现-哈氏管、骨小梁 d 常见部位—椎体、骨折 e 疾病—老年、绝经后妇女、营养
骨骼系统
第一节 检查技术
X线检查 优缺点 CT MRI 超声检查
一、 X 线 检 查
自然对比 体位、软组织、关节 记数、对称性
血管造影 肢体动脉
普通检查: X线摄影
正 常 小 儿 下 肢 正 位
造影检查:动脉造影(骨肉瘤)
平 片 动脉造影
DSA
二 、 CT扫描
a 常规扫描
软组织、骨骼解剖复杂部位 —骨盆、脊柱、颌面部
➢ 椎管、间盘、半月板、交叉 韧带、关节软骨
➢ 软组织出血、水肿、椎体 转移
关节的基本病变
1 关节肿胀 2 关节破坏:急性化脓性关
节炎、结核、类 风湿
关节基本病变:关节破坏 (左髋关节结核)
关节破坏(结核性关节炎)
3 关节退行性变
a 软骨变性、坏死、溶解、吸收
为纤维组织或软骨代替
b 间隙狭窄、骨赘、增生硬化、
关节囊肥大、韧带骨化
c 老年、慢性创伤、长期持重 d 脊柱、膝、髋关节
腰 椎 肥 大
女 51 岁
关节退行性变
4 关节强直 骨性:急性化脓性关节炎 纤维性:关节结核
5 关节脱位
先天、外伤、病理
关节基本病变:关节骨性强直 男45岁
纤维性强直(类风湿)
左肘关节后脱位 男61岁
肩关节脱位伴骨折 肘关节后脱位
第三节 疾病诊断
1 骨折
类型、对位对线、病理性、愈 合、并 发症、中心线
➢ 儿童骨折特点
骺离骨折、青枝骨折
右胫骨粉 碎性骨折 男39岁
病理性骨折 (股骨上段 )女60岁
左胫腓骨 陈旧性骨 折—骨性 骨痂 男35岁
➢ 骨折愈合
➢ 并发症—延迟不愈合、畸形、
疏松、感染、坏死、强直 骨化性肌炎
CT:范围、洞穴、穿凿、 小死骨、硬膜外脓肿
MRI:范围、洞穴、穿凿、
女,14y,L2/3结核
3 关节感染
➢ 化脓性关节炎
来源、临床、病理、蛋白溶解酶
X-线表现 软骨破坏、强直、脱位
增生修复、滑膜、积液
化脓性关节炎
早期
进展期

化脓性关节炎
愈合期
3 关节感染
➢ 关节结核
➢ 常见部位骨折—Colles、肱骨
髁上骨折、股骨颈骨折
➢ CT、MRI
股骨陈旧 性骨折— 畸形愈合
女32岁
骨 折 不 愈 合
男 19 岁
右胫骨骨折不 愈合
(假关节形成 ) 男12岁
柯雷氏骨折 右挠骨远端 伴尺骨茎突 骨折 女48岁
左肱骨髁上骨折(伸展型) 男12岁
左股骨颈骨 折(嵌入) 女47岁
密度分辨率—脂肪、钙化、骨化
b 软组织、骨窗
c 增强扫描—定位定性
d CTM
SCT不同方 位
CT窗位/ 宽
三、 MRI检查
a 软组织—肌腱、韧带、软骨
肿块、坏死、出血、水肿
b 限度: 费用、钙化 c 平扫: 线圈 、SE、FSE
脂肪抑制、各方位
d 增强 :Gd—DTPA
MRI不同方位及参数成像
伤、骨膜下出血
平行性骨膜 女19岁
骨骼基本病变:骨膜增生 女20岁
骨膜增生:放射状瘤骨 男15岁
6 骨内及软骨内钙化
7 骨质坏死 a 定义 b 死骨 c 疾病
软骨内钙化:半环状钙化 男18岁
右小腿下段软组织异常信号

感染
CT
a 腰间盘 b 细致、敏感、小骨折 c 软骨钙化、肿瘤骨化
MRI
左股骨疲 劳性骨折 男18岁
➢ 脊柱骨折
X 线、CT、MRI ➢ 椎间盘突出
Schmorl结节、间盘突出 鉴别诊断
胸椎7压缩骨折 女54岁
第三节 骨与软组织感染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来源、临床、干骺端、蔓延途径 ➢ X-线表现
软组织、骨质破坏、死骨、骨 膜、增生修复









期男
3 骨质破坏
a 定义 b 低密度、皮质 、边缘 c 炎症、良恶性肿瘤
骨骼基本病变:骨质破坏
4 骨质增生硬化
a 定义 b X线表现-密度、骨皮质 c 疾病:炎症、外伤、肿瘤
代谢、内分泌、中毒
骨骼基本病变:骨质增生硬化 及死骨形成 女16岁
5 骨膜异常
a 定义 b 类型 c 疾病:炎症、肿瘤、外
检查设备ECT片4:核素检查(骨转移瘤)
四、 USG检查
1 多功能、高频 2 声阻抗、衰减 3 囊肿、脓肿 4 介入超声 5 对比、分辨力
第二节 影像观察分析
一、正常表现
解剖、密度、信号
二、病变表现
病理、密度、信号
一、正常X线表现
1 骨结构和发育
结构—类型、皮松质 发育—骨化、生长 发育因素—骨样组织形成、矿
代谢 、内分泌
—骨折、感染、肿瘤、活动
障碍
骨骼基本病变:骨质疏松(结核)
2 骨质软化
a 定义 b 有机质与钙盐含量比例不正常 c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模糊、变形、假骨
折 d 常见部位-四肢长骨、椎体 e 常见疾病:Vd缺乏(佝偻病)
肠道吸收功能、硷性磷酸酶 肾排泄
骨骼基本病变: 骨质软化与正常对比
物质沉积、破骨细胞
1正常骨的形态分4类
短管状骨长管状骨异源自骨扁骨2. 长 骨
a 骨干 b 干骺端、骺、骺板 c 临时钙化带 d 骨龄 e 成年骨、关节
骨龄(Bone age) 定义: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和融合时的时间,称
骨龄。可制成骨龄表(图)。
作用:
(1)协助诊断内分泌 和发育障碍性骨病。
(2)法医判断年龄。

24 岁
急性骨髓炎(早期)
急性骨髓炎(进展期)
2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 增生修复为主、死骨、脓腔、窦
道形成
➢ 特殊影像表现—
慢性骨脓肿 硬化性骨髓炎
慢 性 化 脓 性 骨 髓 炎








、 死 骨 形
女 13 岁

慢性感染特殊表现骨脓肿
(Brodie脓肿)
右胫骨硬化性 骨髓炎(Garre 骨髓炎)
➢ 软组织感染
CT、MRI、B超 3 骨结核
病理:渗出、增殖、干酪 样坏死
➢ 骺 、干骺端结核
骨骺、干骺端;骨质改变、 死骨、骨膜反应、侵犯关节
➢ 骨干结核
少见、小于5岁、掌骨、跖、 趾指骨;骨气鼓
左胫骨骨骺及干骺端结核 女13岁
掌、指骨结核 长骨干结核
➢ 脊椎结核
腰椎;骨质破坏 、椎间隙、 冷脓肿、后突成角、附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